哈尔滨历史与文化
我的家乡哈尔滨
-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此外,哈尔滨还有著名的
D
亚布力滑雪场,吸引了无
数滑雪爱好者前来体验
Part 8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也 很有特色
这里有丰富的民间 艺术,如二人转、
皮影戏等
同时,哈尔滨还有 许多传统节日,如 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有着深厚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 背景,为这座城市 增添了更多的历史
和文化气息
的冰雪景观和冰雪活动而闻名于世
Part 3
风景
哈尔滨的风景独具魅力
风景
夏季的松花江畔,绿树 成荫,游人如织
冬季的冰雪大世界,晶 莹剔透的冰雕和雪雕让
人叹为观止
此外,太阳岛、亚布力 等景区也是旅游胜地
Part 4
美食
美食
哈尔滨的美食也很有名
以红肠、糖葫芦、格瓦斯为代表的哈尔 滨特色小吃,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 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此外,哈尔滨的俄式面包、俄式蛋糕等 西式糕点也颇受欢迎
Part 5
总结
➢ 总的来说,哈尔滨是一座 充满魅力的城市。它拥有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底蕴,独特的风景和美食 让人流连忘返。作为一个 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我 深爱着这座城市,并为它 的美丽和活力感到自豪。 我相信,无论你来自哪里 ,无论你在何时来到哈尔 滨,都会被它的魅力所吸 引,留下难忘的回忆
早在宋代,这里就是女真 2
族人的聚居地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
国人在这里建立了"松花江 3
村",这便是哈尔滨的前身
哈尔滨城市历史故事
哈尔滨城市历史故事
哈尔滨是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南部的一个大型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以下是一些哈尔滨城市的历史故事:
1. 建城经过:哈尔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当时哈尔滨只是一个小渔村。
1897年,俄国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商业站点,次年设立了一个城镇,这标志着哈尔滨正式建成。
2. 哈尔滨街头的灯火:哈尔滨有着许多历史建筑,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哈尔滨中央大街,这是一条以完整保留法国-俄国风格的欧陆式街道。
晚上,这里的灯光闪耀,如同烟火一般美丽。
3. 民间文化活动:哈尔滨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等深度交融,许多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在这里得以延续和发扬。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国际雪雕大赛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活动。
4. 文化融合的特点:哈尔滨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有着强烈的文化融合特点。
灯笼、糖画、烧饼、砂锅、烤肉、日本料理、俄罗斯风情街,都是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
5. 雪乡之旅:由哈尔滨往东约200公里便是中国著名的雪乡——五常市金沙镇,这里风景秀丽,一年四季都各有特色,冬季更是被雪覆盖,形成了世界级
的雪景观,许多游客都会来这里感受冬季的美丽和魅力。
6. 让人难忘的冰灯祭:哈尔滨因为冰雪美景而获得了“东方的明珠”的美誉,每年的冰灯节更是成为哈尔滨的代表性活动之一。
这是一个宏伟而瑰丽的节日庆典,让数百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汇聚在哈尔滨,共同欣赏这座城市的美丽和奇妙。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红色历史文化物质资源包括建筑、遗址、文物、图片、文献等实物。
比如哈尔滨市区内的中央街、松花江畔的哈尔滨站、东北烈士纪念塔等建筑,都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遗产。
此外,哈尔滨市内还保存有许多红色历史文物和珍贵图片、文献等,如XXX保存的《XXX档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档案》等,这些实物都是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则包括红色历史文化传统、红色历史文化活动、红色历史文化节庆等。
比如哈尔滨市内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等,都是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体现。
这些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存在,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更能够促进哈尔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
三、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尽管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哈尔滨市内的许多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
此外,由于保护意识不强,还有一些文物和历史遗迹没有得到妥善保护,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2.管理体制不健全。
哈尔滨市内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导致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3.法律法规不完善。
哈尔滨市内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导致管理和保护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4.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哈尔滨市内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受到了很大限制。
四、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策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正确认识红色历史资源。
应该加强对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重视,提高保护意识,加强保护工作。
2.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
应该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加强协调合作,提高管理效率。
哈尔滨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哈尔滨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哈尔滨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旅游业的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哈尔滨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期为该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一、哈尔滨市的文化遗产哈尔滨市作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首先,哈尔滨市的建筑物和街区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价值。
例如,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标志性街道,保存了大量的欧洲建筑和传统商业街区的风貌。
其次,哈尔滨市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址和纪念馆,如防洪纪念塔、哈尔滨大庙等。
此外,哈尔滨市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如冰雪雕塑、长春藤编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尽管哈尔滨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在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资金短缺和管理混乱的问题。
许多历史建筑和遗址因年久失修而面临严重的损坏,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
其次,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缺乏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市民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和支持。
再次,旅游开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一些旅游开发项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导致了许多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对策针对哈尔滨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资金的投入和管理。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支持,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
其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和游客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大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再次,加强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
在旅游开发项目中,应充分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摘要: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价值。
但目前,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正确认识红色历史资源;二是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五是开发红色文化产业。
关键词: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价值;保护、开发和利用一、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渊源哈尔滨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城市,但却有着十分光荣的革命传统。
早在19世纪末沙俄侵占哈尔滨开始,哈尔滨人民就开始积极进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近代工业在哈尔滨的兴起,哈尔滨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由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列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哈尔滨的工人阶级也是当时中国较早接受社会主义思潮和十月革命影响的一支队伍。
并且由于哈尔滨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一条从中国东北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这条“红色之路”不仅拓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
而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就成了这条“红色之路”的必经之地。
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比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等都在哈尔滨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东北大地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哈尔滨作为沦陷区的同时,更是东北地区党的领导中心和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巨大作用。
日本投降后,哈尔滨又成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开创了我们党在大城市执政的先河,为党在后来的城市接管和改造,开始在城市执政,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并且解放了的哈尔滨作为巩固的根据地和大后方,为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哈尔滨传统文化
哈尔滨传统文化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创办于1958年,为不定期音乐会。
1961年正式举办第一届。
历届音乐会都在每年的盛夏举行,每届活动10天左右,连续演出20余台(部)大型音乐歌舞节目。
到1966年共举办6届,1979年重新恢复。
音乐会坚持题材的广泛性,体裁、形式、风格的多样化,既有独唱、合唱、独奏、合奏的综合音乐会,又有少年儿童、青年学生、职工、农民的音乐专场;既有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剧,也有戏剧舞台艺术表演专场。
90年代,音乐会不仅有名曲名家、中外嘉宾莅临,而且群众广泛参与,企业与文化联姻。
后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增加了书画、图书、戏剧等艺术门类和艺术形式,呈现出大文化的趋势,反映了哈尔滨市各阶层群众自娱自乐的艺术需求。
冰雪节哈尔滨特有的节日。
从1963年创办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以来,每年定期举行。
从1983年起,每年1月5日定为"哈尔滨冰雪节",为期一个月。
节日期间,全城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艺术、冰雪体育活动,国际冰雕、雪雕比赛,文化娱乐和经贸活动。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发祥地,利用当地特有的天然冰雪,与灯光色彩巧妙配合,经精细雕刻、造型、点景而成。
其中包括兆麟公园的冰灯、冰雕、冰花、冰建筑、冰盆景,太阳岛公园的雪雕和松花江上体育乐园的冰帆、冰橇、冬泳、马拉雪橇、狗拉爬犁、溜冰道等。
节日期间,哈尔滨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和兆麟公园里,高耸的玲珑宝塔,跨河飞架的长桥,栩栩如生的古今人物、飞禽走兽,还有巍巍峰峦,白天看去如叠银砌玉,似水晶玛瑙,入夜则异彩纷呈,光华夺目,使人如入天宫仙境,置身海底龙宫,流连忘返。
近年来,在设计、制作、布局和声、光、色等手法运用上,都有新的创造。
哈尔滨编结绣又称松江编结绣。
是哈尔滨抽纱厂在刺绣基础上,采用钩、结、编结等工艺精制而成。
其原料以黑龙江省特产的亚麻为主,品种有台布、餐巾、盘垫、靠垫、沙发垫、床罩、绣衣等。
艺人们运用点、线、面的大小、多少、疏密、方圆、曲直等特点,将各种动植物图案,虚实相间,有节奏、有韵律地进行调配、组织,运用雕空手绣、钩织、编结镶拼等特殊工艺,构图优美,工艺新颖,使编结绣乱中见整,平中见奇,风格独特,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喜爱,被誉为"塞北新花"。
哈尔滨的历史文化故事
哈尔滨的历史文化故事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的省会。
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在这里,有许多历史文化故事,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哈尔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这里是一个小渔村,名为哈尔滨泡子。
后来,由于俄罗斯人的介入,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哈尔滨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和中国人前来定居和发展。
在哈尔滨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
这个组织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旨在抵抗日本侵略。
在1932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在哈尔滨和周边地区进行了许多战斗,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抗日战争,哈尔滨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例如,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是一条著名的商业街,有着许多欧式建筑和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物大多建于20世纪初,是当时哈尔滨商业繁荣时期的象征。
中央大街上还有许多著名的商店和餐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哈尔滨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
例如,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是一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建于1907年。
这座教堂是哈尔滨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之一。
此外,哈尔滨还有许多博物馆和艺术馆,展示了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品。
除了历史和文化,哈尔滨还以其美食和冰雪旅游而闻名。
哈尔滨的美食以东北菜为主,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口味。
例如,哈尔滨的红肠、黑木耳、冰糖葫芦等都是当地著名的美食。
此外,哈尔滨还有许多著名的冰雪景点,例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冰雪艺术博览园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哈尔滨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城市,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美食、冰雪旅游还是历史文化,哈尔滨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
哈尔滨: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独特城市
84- 各地-AROUND CHINA85建设,哈尔滨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
19世纪初,黄河下游连年遭灾。
随之山海关以里山东、直隶的大量农民,推着小车,挑着担子,用自己的双腿,开拓出了一条充满艰辛血泪的“闯关东”之路。
“闯关东”带来的顽强、倔强,不畏艰辛、思想开放、大胆进取,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注入到哈尔滨人的性格特征中,体现在哈尔滨的艺术、饮食等领域,流传于哈尔滨民间的方正剪纸艺术、麦秸画、角雕等,就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关东文化的融合。
中东铁路是来往于中国和苏俄之间最早形成的一条交通路线。
中东铁路不仅拓宽了马列主义传播的渠道,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1920年起,在这“红色之路”上往返于中国和苏俄的就有瞿秋白、陈独秀、李大钊、张太雷、张国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刘伯承等人。
在这样的革命氛围熏陶下,哈尔滨成长起一支以萧军、萧红、舒群为代表的作家群。
这条“红色之路”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具有特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涌现出了许多全国著名的作家如梁晓声、张抗抗、贾宏图、蒋巍、迟子建、王阿城等,他们的代表作已跻身全国作家之林。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已达70余万。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哈尔滨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随着以“三大动力”为主的工厂的建立,哈尔滨随即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
最简短精致介绍哈尔滨
最简短精致介绍哈尔滨
哈尔滨,简称“哈”,是中国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哈尔滨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
以下将从历史、气候、风景、美食等方面向您介绍这座迷人的城市。
哈尔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古代文化中心。
在19世纪末,哈尔滨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一个重要城市,留下了许多具有浓厚俄式风情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如今,这些建筑成为了哈尔滨的一大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
哈尔滨位于寒冷的东北地区,因此拥有典型的寒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而寒冷,是著名的“冰城”。
每年冬天,哈尔滨举办着世界著名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冰雕、雪雕和冰灯等美丽的冰雪艺术品。
夏季气候温和宜人,成为避暑胜地。
哈尔滨的自然风光也十分壮观。
位于城市北部的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河流两岸绿树成荫,景色优美。
而南部的松嫩平原则是肥沃的农田,是中国东北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此外,哈尔滨周围还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五大连池、长白山等,供游客探索和观赏。
除了自然风光,哈尔滨还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
当地特色小吃有俄式糕点、锅包肉、哈尔滨红肠等,口感独特,引人垂涎。
此
外,哈尔滨还是中国最早引进啤酒的城市之一,这里的啤酒文化深厚,每年举办着“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吸引了众多啤酒爱好者。
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颗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气候、壮丽的风景和美味的美食吸引着众多游客。
来到哈尔滨,您将能够领略到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品尝到美味的特色小吃,度过一个难忘的旅程。
浅谈哈尔滨历史文化城市形象
浅谈哈尔滨历史文化城市形象尹宏锋一、历史文化城市形象的定位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受,是城市给人的最感性认识,包括视觉、听觉、心理等方面,自从人类建立了城市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随着城市的产生而产生,现代城市形象系统不仅包括有了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等物质要素,还包含有城市文化、居民素质、政府效率和廉政形象、管理制度、服务质量、社会安全感以及城市的开拓创新氛围等众多无形要素。
除了城市的外在形象,例如建筑、景观、环境外,还应包括体现城市内在形象的行为形象和精神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外观和内在气质的结合,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准的有机统一体。
对一个城市来说,美好的城市形象不仅要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外表,还应有方便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健全的城市功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历史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保持和发展城市的文化底蕴,不仅是属于历史的、地域的、民间的、文化的自我救赎,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和重大挑战。
对于那些遗留下来和正在消亡的历史文化城市而言,承载着的不仅仅是人类居住区域这一功能,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象征。
历史文化城市形象,浓缩并凝聚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突出体现所在国家、地域和民族的个性与特色,是地域特色文化的代表。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世界各国、各地区越来越关注历史文化性城市形象的保护、延续和发扬,从各个不同方面加强历史文化城市形象,将建立良好的历史文化城市形象,上升到了树立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首要位置。
二、历史文化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一)历史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城市形象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城市的外在形象是由建筑、街道等公共设施构成的,是城市的直观视觉识别系统;内在形象则包括历史文化、精神面貌、经济活力、文明程度、风土人情、治安状况等因素,这是城市的感性行为识别系统。
哈尔滨市市情简介(全版)
哈尔滨市市情简介(全版)哈尔滨市市情简介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
全市下辖8区10县(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总人口1063.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80万人。
哈尔滨市基本特点哈尔滨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欧陆之城。
哈尔滨历史源远流长,大约3000年前,属于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
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从松花江畔的小渔村逐步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并成为新中国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
哈尔滨文化底蕴浑厚,既是历史文化传承的窗口,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关结点。
以中央大街为代表的众多巴洛克、拜占庭式建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享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美称。
2021年,我市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荣誉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音乐之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实现了国家级音乐盛会――国际化品牌――“中国的哈夏、世界的舞台”世界级盛会的三级跨越。
1哈尔滨是一座既广袤又秀美的冰城夏都。
哈尔滨资源禀赋富集,生态环境良好,有12个国家级、6个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45.4%,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拥有世界特大型城市中独一无二的27.4万公顷湿地。
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以及联合国FOUN生态示范岛、国家5A级风景区――太阳岛、世界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东北虎林园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拥有A级景区45家、S级滑雪场12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
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独具特色的冰雪艺术,使哈尔滨的冰雪旅游驰名中外,“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成为国际四大著名冰雪节庆活动之一。
气候适宜、风景旖旎的夏季休闲旅游与冰雪旅游相得益彰。
特别是今年举办的首届“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来哈。
哈尔滨是中国十佳宜游城市、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球50个国际性避暑旅游名城和“2021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旅游业跻身全国旅游城市竞争力前20名。
哈尔滨简介
哈尔滨市(英语:Harbin;俄语:Харбин)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
全市面积5.31万平方公里,辖8区7县,代管3个县级市。
户籍总人口1063.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87.9万人。
哈尔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共和国长子”、“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以及“冰城夏都”等美称。
中文名称:哈尔滨外文名称:Harbin (英)、Харбин(俄)别名:冰城、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行政区类别:副省级市,省会城市所属地区:中国东北下辖地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等政府驻地: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电话区号:0451(+86)邮政区码:150000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中南部面积:5.31万平方千米,市区7086平里人口:1063.6万(2010年)方言:东北官话-哈尔滨话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著名景点:太阳岛、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亚布力滑雪场、冰雪大世界等机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火车站:哈尔滨站、哈东站、哈西客站车牌代码:黑A,黑L主要高校:哈工大、哈工程、黑龙江大学等市花:丁香花市树:榆树城市名人:萧红、孔令辉、敬一丹地区行政代码:230100目录城市概况行政区划规划新区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地形水文土壤林产动物名称来源经济概况农业工业哈洽会知名品牌交通通信铁路高铁公路航空水运邮政电信城市交通社会概况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与救助旅游资源奇花异草搭出五感园旅游注意事项4星级以上酒店友好城市民俗文化野游野餐喝啤酒冬泳看冰灯冰上婚礼日常食俗展开城市概况行政区划规划新区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地形水文土壤矿产林产名称来源经济概况农业工业哈洽会知名品牌交通通信铁路高铁公路航空水运邮政电信城市交通社会概况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与救助旅游资源奇花异草搭出五感园旅游注意事项4星级以上酒店友好城市民俗文化野游野餐喝啤酒冬泳看冰灯冰上婚礼日常食俗展开编辑本段城市概况城市精神: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城市发展目标: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现任市委书记:林铎市长:宋希斌特殊哈尔滨城市宣传片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哈尔滨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欧式建筑遍布市区。
火车拉来的城市哈尔滨百年发展史
大城头条■RMBHRim哈尔滨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迄今为止只有120余年的近代 建城史。
1898年俄国在东北地区修筑中东铁路时,哈尔滨才获得历史机 遇建城,因此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 城市"。
虽然建城史不长,但这座年轻的城市却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沉淀。
作 为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千年以 来30多个民族在这里休养生息;百 多年来33个国家的16万外国侨民聚 集于此,发展出了兼容并包的多元文 化。
如今,经历了重工业兴衰的哈尔 滨,也在与时代浪潮的碰撞中找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古称“上京”“会宁府”“阿勒锦”“滨江”,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于近代建城后成为东彳也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右图为群力新区,位于松花江南岸,是目前哈尔滨极具幵发潜力的城市居住新区。
A Brief History火车拉来的城市 哈尔滨百年发展史of Harbin文+乔休图+王亮一乙Marianne Adam作为马背上民族的发祥地,哈尔滨以驰骋之势披靡前 行,不断重塑着城市形象。
它可以是钢铁水泥的重工 业之城,也可以是活泼晶莹的旅游之城。
每一个时代,哈尔滨都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以新的面貌出 现在世人面前......«!:•;新的机遇,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没有城墦的城市哈尔滨緣何被称作哈尔滨?据《哈尔滨考》考证:哈尔滨来源于女真语“阿勒锦”"哈喇宾”“哈喇宾忒”,翻译为汉语,即光荣、名誉等意。
另有一种说法,哈尔滨实为"哈鲁滨”,系满语“渔网”的意思。
在1900年制作的相关地图上,就曾出现过“哈鲁滨市街”的称谓。
不管何种说法,可以看出哈尔滨与女真族以及与其同源的满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际上,翻开史书,哈尔滨曾是金、清两朝的发源地。
金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现哈尔滨阿城区)建都。
后金朝覆灭,元、明时期,哈尔滨又成为成吉思汗三弟斡金家族的领地和奴尔干都司的辖地。
清朝建立后,在阿城大城头条Featurem区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 辖地域。
哈尔滨的历史文化故事
哈尔滨的历史文化故事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
1. 民族融合的故事:哈尔滨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曾经是满族、汉族和蒙古族的聚居地。
清朝时期,满族是哈尔滨的主要居民,而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哈尔滨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总部。
解放后,
哈尔滨成为了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和睦共处的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文化。
2. 冰雪活动的故事:哈尔滨被誉为“冰城”,冬季时经常在城
市举办各种冰雪活动。
1963年,哈尔滨首次举办了国际冰雪节,为
世界上最早的冰雪节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如今,哈
尔滨的国际冰雪节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冰雪盛事。
3. 建筑文化的故事:哈尔滨吸收了外来文化,也创造了自己独
特的建筑文化。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东北民居和日本殖民地遗址等
建筑群体,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理念。
其中,中央
大街上的石库门建筑更为著名,是哈尔滨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群。
4. 美食文化的故事: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着独
特的美食文化。
哈尔滨的小吃、面点、火锅等特色食品,依据地理、民俗、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形成了口感独特、香鲜可口的菜肴,被
广大游客所青睐。
总的来说,哈尔滨是一个拥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有着
许多值得发掘的历史文化故事。
冰雪之都哈尔滨城市介绍PPT模板
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 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 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 家在此设领事馆。
元、明时,哈尔滨又成为成吉 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领地和奴 尔干都司的辖地。
清朝建立后,乾隆二十一年 (1756年)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 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属于吉 林将军。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 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 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 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 了基础。
• 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分布集 中、经济价值高。
• 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苦参、狼毒、黄芪、五味 子、刺五加、党参、茯苓、满山红(红萍)等。
• 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 菜、猫爪等10余种
• 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 • 野生花卉有13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百合、渥丹百合、
冰雪之都哈尔滨城市介绍PPT模板
BING XUE ZHI DU HA ER BIN CHENG SHI JIE SHAO PPT MU BAN
哈尔滨 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哈 尔滨是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和冰雪文化名城,素有“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之称。
早在两万两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早在两万两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 石器时代。
金收国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为两大汉军万 户居住地。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为陪都。
哈尔滨爆火的背景描述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的明珠,以其独特的俄罗斯风情、冰雪奇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最近,这座城市再次引发瞩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文化底蕴:哈尔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著名的中央大街、圣索菲亚大教堂等,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 自然景观:哈尔滨拥有美丽的松花江、独特的冰雪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 政策扶持:哈尔滨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扶持和持续投资,以及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都为这座城市的爆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哈尔滨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今,在历经近百年的沧桑后,哈尔滨老城区道外旧时的
•
•
富商宅邸多已成为数十户百姓共同居住的杂院或是挪作他 用。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虽然基本保持原样,但由于年久失 修,砖木结构的外墙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 有的墙体已经出现断裂和局部塌陷。 面对这群坐落在城市一隅的历史看客,哈尔滨市政府决定 尽可能地保护修整,试图还原它们过去的面貌。2007年, 哈尔滨市将“中华巴洛克街区”保护更新列为重点工程项 目,开始对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地区进行修复。在建筑区域 腾迁工作结束后,工程将以“修旧如初”为目标,修缮建 筑,并对街区环境进行改造。 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丰 富的历史遗存,虽然它与我国著名的历史古都在人文景观、 历史价值方面无法相比。然而特定的地理条件、历史条件, 使这个近代形成的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了中原 文化和金源文化,本土文化和西洋文化交融重叠的哈尔滨 特有的文化特色,集中地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兼容性。
哈尔滨经济的再次复苏
• 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影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
府迫于统治危机,决定开禁,大量的移民来招垦,社会经济 再次复苏,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多,1862年设立了呼兰府,这 是哈尔滨社会经济发展的写照,也是哈尔滨政治地位提升的 重要标志。 在经济上随着关内移民的涌入,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 产工具,极大的促进了哈尔滨生产力的提高,城镇随之兴盛 起来,展现出一片繁荣的农业景象。
• 古城的出现使原有的少数民族的开放空间变成了堡垒空间,形成
了以防御为目的的城市空间形态。公元1153年金朝最高统治者海 陵王为了加强对中原控制,决定迁都燕京,但是为了打消女贞部 落不愿离开上京的想法,尽毁宫殿,变为耕地。从此哈尔滨地区 发展开始走低。 • 1234年,元朝灭金,随着蒙古人东迁,哈尔滨的女真族继续南迁, 导致哈尔滨人锐减,元明朝哈尔滨变成了严寒不毛之地,经济再 度走低 • 清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定都北京,这次举国搬迁,使 原本人烟稀少的哈尔滨更是雪上加霜,受到重创,这次大搬迁习 惯上称为“从龙入关”,野无农夫,路无商贾,土旷人稀,生计 凋敝。哈尔滨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因政而兴,因政而衰。
中东铁路的修建于近代城市的兴起
• 中东铁路的修建给传统的东北区
域带来了重大改变,尤其是作为枢 纽城市的哈尔滨地区,经济社会带 来翻天覆地变化,促进了哈尔滨城 市近代化运动,使其成为东北的经 济中心。随着人口增加,消费剧增, 俄侨在此创办工厂,引进了先进的 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近代城市发 展,是哈尔滨成为最大的商品集散 地。近代工业也由此而生。
道路格局的多样性
• 由于哈尔滨市历史上各个时期、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加之陡坎的地形与各个地区的分
割,造成道路格局复杂,风格多样,基本有6种格局: 道路网格局; 局;
• ①在欧洲先进规划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方格网为主,放射路和半环路为辅的南岗新城
• ②适合东北寒冷地区商业店铺的东西向街坊长,南北向街坊短的道里中心区道路网格
• 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博物馆地区、道外南二道街传统商貌区等处处都可
谢谢观看
• ③在随机聚落形成的基础上,经过规划建设修整的、适合商业发展的道外区小方格网
道路格局; 格局;
• ④体现20年代都市计划思想,30年代后期形成的南岗马家沟地区的巴洛克式的道路网
• ⑤经过规划形成的适合居住街坊的棋盘式路网格局; • ⑥自由式与棋盘式相结合的香坊区路网格局。
哈尔滨城市分区
西方建筑文化对哈尔滨历史街区的影响
文化,教育事业,教堂也争先恐后 的发展
总之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西方文化和思潮对东北本土文化 造成巨大的冲击。沙俄通过建立金达教育体系,传播了先进 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报业,文化机构,促进信息流 通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实质空间形态上,沙俄的教堂,学 校,出版社以及社团活动中心成为近代城市的组成要素
哈尔滨城市建设与历 史文化
制作人:
•
哈尔滨古城的形成与衰退 哈尔滨地区早起出现城郭形态是在金朝时期.1115年女真
完颜部落打败辽军建立了大金国,定都会宁府(现金哈尔 滨市阿城区).金朝在全国设14个管辖府。其中哈尔滨属 上京会宁府辖境,是金朝的军机重地。上京周边有茂密的 森林,因此完颜部落都是以水路为主的,同时,晚宴部落 的迁徙都是沿着松花江和牡丹江迁徙的。 由于哈尔滨水系发达便于漕运,同时地势平坦,有利于发 展农业和牧业,于是哈尔滨成为了金朝重点建设的枢纽城 市.修建了通往南京,肇州,依兰县,浦与路等多条水渠。 哈尔滨成为通往上京的重要门户。
哈尔滨文化
• —城市规划专家张相汉认为;哈尔滨是近代优秀建筑荟萃地,涉及文艺复兴
式、巴洛克式、哥特系、拜占廷系、新艺术运动、中国系、西伯利亚系、伊 斯兰系等,“哈尔滨走一圈,不用去欧洲了!”这就是她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的 首要因素。 认为,辽金两代文化历史久远,是哈尔滨市本土文化的渊源,也是哈尔滨市 作为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 ——“哈尔滨还是金代历史文化发祥地,辽代历史文化植根地。”学者焦守丽
• ——被一致公认的还有,哈尔滨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型历史文化名城,
喝啤酒、冬泳、音乐会……哈尔滨这些为世人熟知的文化符号都是“交融”的 结果。 看到哈尔滨市对有历史文化底蕴建筑的精心保护,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历史文 化的看重,但在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做到“淋漓 尽致”。
•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 “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 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 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 “九五”和“十五”计划。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哈尔
•
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从来都不是单一某个要素决定的,而是社会,政治,经 济,意识形态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从金朝古都到清末我们可以看到哈尔 滨的衰落是有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结合经济要素共同主导着哈尔滨地区的 兴衰。同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方式会对地理要素进行选择,使自然地 理要素成为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要素
• 190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东三省事宜条
约.>,转让所有权利给日本,并开放哈尔 滨在内的16个城市为商埠。外国资本大量 流入,加速了哈尔滨城市近代化和近代城 市化的步伐。
日为统治时期空间结构的变化
• 东北沦陷后,日本把长春作为伪满洲国的
国都,凭借哈尔滨水运,铁路比较发达, 工商业基础好,和广 大的黑龙江腹地的自然 资源,被作为北满的经 济中心和工商业城市。
• 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外
形自由、色彩强烈、装饰富丽与雕刻细致,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 圆形空间,而“中华巴洛克”简单说来就是在中国的“巴洛克”, 即在中国形成的有巴洛克风格的中国特色建筑。 • 道外区是哈尔滨繁华的民族商业区,巴洛克式建筑的热烈与繁华 正好迎合了它作为商业区的特点。不过,民族资本家心中对帝国 主义侵略者的仇恨,又使得他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最能体现 欧式建筑特色的尖塔、穹顶和大立柱等造型,而是采用中国传统 特色的饰物做改进。于是,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诞生。 如今,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仿佛进入一个中华巴洛克式 建筑的集中展示橱窗。兴大兴超市、靖宇典当行、亨得利眼镜店、 小月亮、新一代眼镜店、银金老照相馆、老鼎丰、大罗新古旧市 场、玛克威商厦……经过岁月的冲刷,许多建筑虽已“老去”, 但透过它们残损的外表,依旧不难想像它们当年的高贵与华丽。
•
哈尔滨成为重要门户,按照《猛安,谋克城寨体系规划》以上京为中心 在哈尔滨地区修建了四座古城。分别为道里区新发镇四方台村,太平镇 新发村,道外区万宝镇于村,香坊区幸福乡莫力村,平房区东方红乡平 乐村五座古城。各城间距20—25公里,每城有300—400平方公里作为耕 地和牧场,五座古城面积0.64平方公里。五座城市均扼守水运交通要道, 处于保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