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历史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 “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 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 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 “九五”和“十五”计划。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哈尔

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从来都不是单一某个要素决定的,而是社会,政治,经 济,意识形态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从金朝古都到清末我们可以看到哈尔 滨的衰落是有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结合经济要素共同主导着哈尔滨地区的 兴衰。同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方式会对地理要素进行选择,使自然地 理要素成为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要素
• 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博物馆地区、道外南二道街传统商貌区等处处都可
谢谢观看
• 古城的出现使原有的少数民族的开放空间变成了堡垒空间,形成
了以防御为目的的城市空间形态。公元1153年金朝最高统治者海 陵王为了加强对中原控制,决定迁都燕京,但是为了打消女贞部 落不愿离开上京的想法,尽毁宫殿,变为耕地。从此哈尔滨地区 发展开始走低。 • 1234年,元朝灭金,随着蒙古人东迁,哈尔滨的女真族继续南迁, 导致哈尔滨人锐减,元明朝哈尔滨变成了严寒不毛之地,经济再 度走低 • 清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定都北京,这次举国搬迁,使 原本人烟稀少的哈尔滨更是雪上加霜,受到重创,这次大搬迁习 惯上称为“从龙入关”,野无农夫,路无商贾,土旷人稀,生计 凋敝。哈尔滨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因政而兴,因政而衰。
文化,教育事业,教堂也争先恐后 的发展
总之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西方文化和思潮对东北本土文化 造成巨大的冲击。沙俄通过建立金达教育体系,传播了先进 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报业,文化机构,促进信息流 通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实质空间形态上,沙俄的教堂,学 校,出版社以及社团活动中心成为近代城市的组成要素
道路格局的多样性
• 由于哈尔滨市历史上各个时期、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加之陡坎的地形与各个地区的分
割,造成道路格局复杂,风格多样,基本有6种格局: 道路网格局; 局;
• ①在欧洲先进规划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方格网为主,放射路和半环路为辅的南岗新城
• ②适合东北寒冷地区商业店铺的东西向街坊长,南北向街坊短的道里中心区道路网格
• 如今,在历经近百年的沧桑后,哈尔滨老城区道外旧时的


富商宅邸多已成为数十户百姓共同居住的杂院或是挪作他 用。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虽然基本保持原样,但由于年久失 修,砖木结构的外墙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 有的墙体已经出现断裂和局部塌陷。 面对这群坐落在城市一隅的历史看客,哈尔滨市政府决定 尽可能地保护修整,试图还原它们过去的面貌。2007年, 哈尔滨市将“中华巴洛克街区”保护更新列为重点工程项 目,开始对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地区进行修复。在建筑区域 腾迁工作结束后,工程将以“修旧如初”为目标,修缮建 筑,并对街区环境进行改造。 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丰 富的历史遗存,虽然它与我国著名的历史古都在人文景观、 历史价值方面无法相比。然而特定的地理条件、历史条件, 使这个近代形成的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了中原 文化和金源文化,本土文化和西洋文化交融重叠的哈尔滨 特有的文化特色,集中地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兼容性。

哈尔滨成为重要门户,按照《猛安,谋克城寨体系规划》以上京为中心 在哈尔滨地区修建了四座古城。分别为道里区新发镇四方台村,太平镇 新发村,道外区万宝镇于村,香坊区幸福乡莫力村,平房区东方红乡平 乐村五座古城。各城间距20—25公里,每城有300—400平方公里作为耕 地和牧场,五座古城面积0.64平方公里。五座城市均扼守水运交通要道, 处于保卫功能。
• 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外
形自由、色彩强烈、装饰富丽与雕刻细致,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 圆形空间,而“中华巴洛克”简单说来就是在中国的“巴洛克”, 即在中国形成的有巴洛克风格的中国特色建筑。 • 道外区是哈尔滨繁华的民族商业区,巴洛克式建筑的热烈与繁华 正好迎合了它作为商业区的特点。不过,民族资本家心中对帝国 主义侵略者的仇恨,又使得他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最能体现 欧式建筑特色的尖塔、穹顶和大立柱等造型,而是采用中国传统 特色的饰物做改进。于是,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诞生。 如今,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仿佛进入一个中华巴洛克式 建筑的集中展示橱窗。兴大兴超市、靖宇典当行、亨得利眼镜店、 小月亮、新一代眼镜店、银金老照相馆、老鼎丰、大罗新古旧市 场、玛克威商厦……经过岁月的冲刷,许多建筑虽已“老去”, 但透过它们残损的外表,依旧不难想像它们当年的高贵与华丽。
• ③在随机聚落形成的基础上,经过规划建设修整的、适合商业发展的道外区小方格网
道路格局; 格局;
• ④体现20年代都市计划思想,30年代后期形成的南岗马家沟地区的巴洛克式的道路网
• ⑤经过规划形成的适合居住街坊的棋盘式路网格局; • ⑥自由式与棋盘式相结合的香坊区路网格局。
哈尔滨城市分区
西方建筑文化对哈尔滨历史街区的影响
• ——“哈尔滨还是金代历史文化发祥地,辽代历史文化植根地。”学者焦守丽
• ——被一致公认的还有,哈尔滨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型历史文化名城,
喝啤酒、冬泳、音乐会……哈尔滨这些为世人熟知的文化符号都是“交融”的 结果。 看到哈尔滨市对有历史文化底蕴建筑的精心保护,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历史文 化的看重,但在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做到“淋漓 尽致”。
• 190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东三省事宜条
约.>,转让所有权利给日本,并开放哈尔 滨在内的16个城市为商埠。外国资本大量 流入,加速了哈尔滨城市近代化和近代城 市化的步伐。
日为统治时期空间结构的变化
• 东北沦陷后,日本把长春作为伪满洲国的
国都,凭借哈尔滨水运,铁路比较发达, 工商业基础好,和广 大的黑龙江腹地的自然 资源,被作为北满的经 济中心和工商业城市。
哈尔滨经济的再次复苏
• 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影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
府迫于统治危机,决定开禁,大量的移民来招垦,社会经济 再次复苏,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多,1862年设立了呼兰府,这 是哈尔滨社会经济发展的写照,也是哈尔滨政治地位提升的 重要标志。 在经济上随着关内移民的涌入,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 产工具,极大的促进了哈尔滨生产力的提高,城镇随之兴盛 起来,展现出一片繁荣的农业景象。
哈尔滨文化
• —城市规划专家张相汉认为;哈尔滨是近代优秀建筑荟萃地,涉及文艺复兴
式、巴洛克式、哥特系、拜占廷系、新艺术运动、中国系、西伯利亚系、伊 斯兰系等,“哈尔滨走一圈,不用去欧洲了!”这就是她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的 首要因素。 认为,辽金两代文化历史久远,是哈尔滨市本土文化的渊源,也是哈尔滨市 作为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东铁路的修建于近代城市的兴起
• 中东铁路的修建给传统的东北区
域带来了重大改变,尤其是作为枢 纽城市的哈尔滨地区,经济社会带 来翻天覆地变化,促进了哈尔滨城 市近代化运动,使其成为东北的经 济中心。随着人口增加,消费剧增, 俄侨在此创办工厂,引进了先进的 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近代城市发 展,是哈尔滨成为最大的商品集散 地。近代工业也由此而生。
哈尔滨城市建设与历 史文化
制作人:

哈尔滨古城的形成与衰退 哈尔滨地区早起出现城郭形态是在金朝时期.1115年女真
完颜部落打败辽军建立了大金国,定都会宁府(现金哈尔 滨市阿城区).金朝在全国设14个管辖府。其中哈尔滨属 上京会宁府辖境,是金朝的军机重地。上京周边有茂密的 森林,因此完颜部落都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路为主的,同时,晚宴部落 的迁徙都是沿着松花江和牡丹江迁徙的。 由于哈尔滨水系发达便于漕运,同时地势平坦,有利于发 展农业和牧业,于是哈尔滨成为了金朝重点建设的枢纽城 市.修建了通往南京,肇州,依兰县,浦与路等多条水渠。 哈尔滨成为通往上京的重要门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