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教案完成版#优选、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龙美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色(2)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3)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2、能力目标:提高鉴赏我国古典园林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美学思想教学重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要素2、整个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教学难点:园林构景手段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我国的四大石窟,民居的主要类型新课导入: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构景手法丰富,且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走进古典园林,了解它的类型、特色,基本构景手段,欣赏它的美景,感受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新授内容: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与特色(一)基本类型:1、按占有者身份分:皇家园林:帝王私家园林:皇家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文人2、按地理位置分:北方园林: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江南园林: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岭南园林:广东四大名园(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1、筑山2、理池古代园林的理水之法,一般有3种:一为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二为隔。

以堤、浮廊、石板小桥间隔空间,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为破。

水面小时,乱石为岸,打破视觉上的局促感。

3、植物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4、动物5、建筑一方面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另一方面可点景、隔景。

6、漏景: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漏景。

7、借景: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巩固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特色,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构景手法。

4.2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4.2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了解,加深对园林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坚定中国传统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环保意识。

重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组成因素,还有分类和构景手法。

课堂活动: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创新,有意义园林的绘画。

教学过程一、开头:同学们,你们假期都去哪里旅游了,看看这视频,猜一下这是哪里?老师:是的,这是园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园林,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美!播放视频,视频结束后,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园林里面都有什么?是的,有的同学说植物、山石、水,还有?我们说,这就是中国的园林,园林它通常是以花、木、石头、水、廊、亭榭等为主要元素,经过人为的精心设计建造而成,供人们休息游玩的场所。

也被称为“城市中的山林”,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

有一种“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二、我们具体看一下园林的构成元素。

筑山,山石是园林的骨骼,古人喜欢石,按照一定的法则,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美为主旨,山和水是两个主要因素。

而山又是园林造景的主要手段,所以山被称之为“园林的骨架”,追求的是“透、漏、瘦、皱”有时还要“丑”,如杭州的绉云峰,因有深的皱纹而得名。

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千穴百孔、玲珑剔透而出众。

苏州的瑞云峰以体量特大姿态不同且遍布涡、洞而著称,冠云峰兼备透、漏、瘦于一石,亭亭玉立、高耸入云而被誉为江南四大名石之首。

理水,水是园林最富有灵气的要素,也是园林的血液,园无水不活。

供人们赏花观鱼,表现多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因素筑山、理水、植物、建筑、匾额楹联园林建筑是园林中最具有纯粹人为色彩的因素,它区别于其他建筑,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

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引导游者玩味,成为园林中重要的点缀品。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科目高中美术课型美术鉴赏课时 1 课时说课人一、说教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 1 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在问题的驱动下,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统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学科素养本位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

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1、高中学段的学生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

2、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有所了解。

3、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4、根据学生情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1、图像识图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园林意境之美。

2、美术发现对于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讲解,合作展示叠山理水小景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引导学生评价鉴赏“与谁同坐轩”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法,体味意境之美。

4、创意实践赏析园林之美,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意义的园林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赏析园林之美,分析匾额楹联文化,感受造园家和园主人的精神追求,深入理解园林和文化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奠定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园林进行判断、辨别和思考的审美素养。

五、说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六、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构景手法一、章节名称:《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二、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构景手法,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并且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构景手法的不同,进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添景、夹景、框景、漏景四、教学难点:添景与夹景的区别;框景与漏景的区别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举例讨论法六、学时分配:20分钟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点、分类及组成要素2、提问:我们在游览一些古典园林时,有时在园林入口经常会看到一些假山,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的空旷之处,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这样的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属于什么构景手段呢?(二)讲授新课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2、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3、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4、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5、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新人教版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案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案教案

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教案完成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教案完成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万州三中——隆凤华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1、对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由于条件限制,教学时采用观看视频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想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对比等。

教具预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资料教学过程1、视频引入问:什么地方?答:。

颐和园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园林,去欣赏它们的惊世之美。

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以西湖为蓝本,占地十分广阔。

整个颐和园相当于一百个万三中这么大,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保存最好的皇家园林,是皇帝办公的一处园林,相当于二百个万三中,其中建筑十分严整,富丽堂皇,色彩浓丽。

(小结)出示皇家园林的特点:宏大严整堂皇浓丽中国古典园林发于西周,明清为巅峰,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除了皇家园林之外,园林还有哪些类型?那么。

答: 私家分类总结(出示幻灯片)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城郊景观2、刚才我们欣赏了皇家园林,而最能代表私家园林是哪里?------ 苏州园林有人把苏州园林称为万园之母,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苏州园林式各地园林的标本,如果欣赏中国的园林,任何人都不应错过它。

园林美术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园林美术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2. 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中国造园艺术原则精神的内涵理解。

2. 对中国古代园林代表性作品的深入赏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园林美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园林?对园林艺术有哪些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园林游览经历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赏析园林美术。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及特点:- 皇家园林:如圆明园、颐和园等,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 私家园林: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以山水为题材,追求诗情画意。

- 寺观园林:如少林寺、普陀山等,融合宗教与园林艺术。

2. 教师展示代表性园林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拙政园:以山水为骨架,布局严谨,注重意境营造。

- 网师园:小巧精致,布局巧妙,充满诗情画意。

- 圆明园:规模宏大,景点众多,融合东西方园林艺术。

三、实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代表性园林作品,如拙政园,进行深入分析:- 园林选址:地处苏州城中心,交通便利。

- 布局设计:以山水为骨架,注重意境营造。

- 叠山、选石:运用自然景观,形成独特风貌。

- 因借:巧妙利用周围环境,丰富园林景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代表性园林作品的特点。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赏析园林美术过程中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说出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 学生能够分析园林艺术的原则精神,并运用到实例赏析中。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评述一、教材分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二部分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以苏州园林为例);这堂课设计的课题侧重了解华夏艺匠建筑艺术中的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赏析。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二、学生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三、教学目的: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②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髓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神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先听一段乐曲,听听是哪里的曲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晖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从声腔和伴奏上多用丝竹管弦乐器为主,声腔华美婉转悠长。

一唱三叹,情感细腻,结构严整,曲词优美,风雅含蓄;昆曲的许多剧目也都是歌颂纯美浪漫,经典奇幻的古代爱情故事。

花开得如此美艳,却只有破旧的墙来欣赏,也就是美丽的春光无人欣赏,白白浪费了。

杜丽娘借此自比,美丽的青春容颜没人爱恋,空有美貌都白费了。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案

《宛自天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教案——达州市一中王海鸥一、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二、教材分析:内容结构:1、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中共古代建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它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自由、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并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3、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的《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做了系统的论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园林艺术的构成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2、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3、中国古代园林所包涵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及人文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四、教法:说教、多媒体、问答式等,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来实现。

五、教学过程:(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1、热身:播放一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宫廷建筑、民居建筑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自由、诗情画意。

如果说“一正两厢”的建筑形制代表着儒家思想的话,那么园林的自由浪漫而隐逸的建筑形制则体现了道家思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进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由此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①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阿拉伯园林体系。

②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

③明清两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期,而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则是造园艺术的鼎盛时期。

④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叠山、理水、树木花卉、建筑、鸟兽鱼虫、音响匾额楹联。

叠山:园内堆筑假山,唐前以土堆筑,唐始用石头堆叠,明清发展为专门的技艺——叠山。

从此造园必须有石,所谓“无园不石”,尤以太湖石、灵璧石为上品。

(和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人的爱石情节)。

其叠山作品,都是以小尺度而创造峰峦、沟壑、山岭、悬崖、峭壁等形象写照,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

2024版年度精选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2024版年度精选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和立体美感。
2024/2/2
24
时间节点把握:四季变化、昼夜更替
2024/2/2
四季变化
欣赏园林时,要注意不同季节的景 色变化,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浓 绿、秋天的红叶和冬天的雪景等。
昼夜更替
园林在昼夜之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 美感,如清晨的薄雾、傍晚的夕阳 和夜晚的灯光等,都是值得欣赏的 时刻。
25
情感投入体验: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2024/2/2
32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024/2/2
33
20
框景手法及其空间限定作用
2024/2/2
框景手法的定义
框景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形成如嵌入镜框 中图画的造园手法。
空间限定作用
框景可以明确界定景观范围,引导游客的视线,使游客能够集中注意力欣赏景观。 同时,框景还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深度感,使游客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更加 丰富的景观变化。
精湛的建筑艺术
留园内的建筑也是一大亮点。园中的亭台楼阁、廊桥水榭等建筑,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精湛,充分展示 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16
狮子林:禅意浓厚,小巧玲珑之佳作
禅意浓厚
小巧玲珑
独特的石狮景观
狮子林是一座禅意浓厚的园林。 园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都通过简洁、素雅的设计手法, 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 让人感受到禅宗的意境和韵味。
明清时期
园林艺术进入鼎盛时期,江南 私家园林尤为著名,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地方风格。
5
地域分布及风格差异
北方园林
以北京为代表,风格粗 犷豪放,注重对称布局
和色彩运用。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3 新人教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3 新人教版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和具体经验(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欣赏园林艺术的立足点。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三、课前知识准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对中国园林美学的经典概括,园林虽然是人为的,但要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儒、道、法各家对此解释不尽相同,大概“天”是“自然之天”,是“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

“人”是指“人为”,“人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两者要“和谐、融合、相通”。

四、教学过程: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2、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3、中国古典园林的品位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内容结构:(1)、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

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

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2)、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3)、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5、教学导入:我们通过实例来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

初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逐字稿

初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逐字稿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历史、代表作品及文化内涵,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主要元素及造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图片和视频,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其弘扬民族文化的情怀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及魅力,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及步骤。

【难点】能够对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设计巧妙之处进行独立分析,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模拟法、展示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园林模型环节一:音乐导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又到了美术课时间。

在上课之前,大家仔细聆听一段音乐《小桥流水》,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这段音乐将流水声和音乐声结合起来,让人有一种身处大自然的悠然之感。

教师引出课题:同学们回答的非常贴切,我们经常向往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能够接触大自然,徜徉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

那么如何达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初步了解教师引导:说到园林欣赏,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游览过哪些园林?你知道什么是园林吗?学生回答:曾经游览过北京圆明园,园林应该就是环境优美的公园。

教师引导:这位同学的生活阅历很丰富,但是园林不仅仅是公园。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或人为的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和居住的环境。

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北京圆明园就是我国古典园林其中之一。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们可以说出这些园林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杭州灵隐寺。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预习的特别充分,给你们点赞。

图片中的三个园林都属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同时代表了我国古典园林的三大分类: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及以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寺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案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案教案

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配乐朗读唐诗《鹿柴》,诗中所写的鹿柴就是园林艺术的一种较早的形式。

(出示各地旅游景点图片)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乐山好水的中国人向往居住在景色优美的地方。

如何能达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呢?二、讲授正课(1)中国园林艺术概述: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

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何谓园林?造园的要素有哪些?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我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造园的要素:建筑(亭台楼阁)、山石、池沼、花草树木、幽径。

【教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学科:高中美术授课年级:高二讲课题目:《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章节名称《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学时一课时内容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第四单元无声之韵——建筑艺术中的主题二园林艺术。

通过对园林的造园理念、构成要素、造园手法等内容进行讲授,准确完成了整个大单元里以建筑为明线的园林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感受到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为暗线的文化情怀。

本课既突出了园林的精神性和文化传承特征,强调了其艺术性,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意识。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有基本的审美感知力,基于现有对园林艺术的了解,通过课堂师生间的内容讲授与接收、课前自主查阅与探究和课后以本地实例为对象进行剖析与知识落地,完成本单元主题二的内容传达,掌握中国园林的精神文化表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意境营造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国园林的概况了解,分析不同表现形式下的园林艺术,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意境营造手法,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初步鉴赏能力,建立自身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

难点:克服无法实地参观教学的困难,使学生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分析探索不同表现形式下的园林艺术。

教学方法(1)教法: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观赏园林图片视频教学实物与阅读相关材料,基本掌握造园理念、园林种类、构成要素、造园手法。

情景教学法: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活动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

师生互动教学法:师生互交互学,共同参与完成教学任务。

(2)学法小组讨论法:分设不同学习小组,自主讨论探究学习。

欣赏观察法:仔细观察、欣赏与品鉴本节课出现的园林图片。

资料调查法:课前与课后自主查阅资料,形成预习和扩展知识框架。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学科:高中美术授课年级:高二讲课题目:《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章节名称《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学时一课时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本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主题,观察搜集园林素材,构思创意游戏环节检验教学评价设计环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获取西方钱伯斯吸收中国园林造园思想的内容,与文学、绘画跨学科融合,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思想。

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本课选自第四单元无声之韵——建筑艺术中的主题二园林艺术。

在本单元建筑、园林与城镇建设三大内容中,园林相对独立又与其他两大主题相互关联。

通过对园林的造园理念、构成要素、造园手法等内容进行讲授,准确完成了整个大单元里以建筑为明线的园林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感受到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为暗线的文化情怀。

本课既突出了园林的精神性和文化传承特征,强调了其艺术性,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意境营造手法,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初步鉴赏能力,建立自身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

学习难点克服无法实地参观教学的困难,使学生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分析探索不同表现形式下的园林艺术。

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已有基本的审美感知力,基于现有对园林艺术的了解,通过课堂师生间的内容讲授与接收、课前自主查阅与探究和课后以本地实例为对象进行剖析与知识落地,完成本单元主题二的内容传达,掌握中国园林的精神文化表征。

学习目标审美感知方面:通过学习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手法,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理念。

艺术表现方面:掌握具体园林意境营造的造景手法,认识园林意境与绘画、文学之间的关系,交流掌握跨学科间的文化关联性,确立自己的观点。

文化理解:理解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感受中国园林艺术对外传播的深远影响。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钱伯斯在中国的经历,自我总结概括钱伯斯丘园中国塔与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
万州三中——隆凤华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由于条件限制,教学时采用观看视频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想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对比等。

教具预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1、视频引入
问:什么地方?答:。

颐和园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园林,去欣赏它们的惊世之美。

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以西湖为蓝本,占地十分广阔。

整个颐和园相当于一百个万三中这么大,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保存最好的皇家园林,是皇帝办公的一处园林,相当于二百个万三中,其中建筑十分严整,富丽堂皇,色彩浓丽。

(小结)出示皇家园林的特点:宏大严整堂皇浓丽
中国古典园林发于西周,明清为巅峰,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除了皇家园林之外,园林还有哪些类型?那么。

答: 私家
分类总结(出示幻灯片)
私家园林
寺庙园林
城郊景观
2、刚才我们欣赏了皇家园林,而最能代表私家园林是哪里?------ 苏州园林
有人把苏州园林称为万园之母,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苏州园林式各地园林的标本,如果欣赏中国的园林,任何人都不应错过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苏州园林之美。

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看。

(出现ppt)
有什么样的特点?
由哪些景观构成?(要素)
播放视频(苏州园林)
解说: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全园以水为中心,占园区一半以上,其中莲花摇曳,绿树成荫,怪石嶙峋,亭台楼阁,使人如在画中。

留园与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四大名园。

网师,是渔夫,渔人的意思,因为园林主人多为士大夫阶层,许多人都向往归隐的生活。

环秀山庄与狮子林假山著名,多而不乱,变化繁复,美轮美奂,取自自然却高于自然,使人感到虽在城市,如在山野之中的乐趣。

⑴、提问
苏州园林的特点:
对照皇家园林的特点来看
宏大严整堂皇浓丽
小巧自由精致淡雅
⑵、提问由哪些景观构成(元素)
答: 山石,水,建筑,植物
⑶、如何运用?举个例子,同学们去逛新世纪,排除钱的问题,让你
来打扮自己,挑选衣物,你选择的时候,时候要看衣服的布料,样式,花纹,再看时候合身,在一起时候协调?那我们在园林中运用这些元素也是一样的道理。

首先选材,再作组合,最后景观就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A.首先说山石
华夏民族史一个热爱山石的国度,山石使我们更加贴近自然,使人身心愉悦,苏州园林中的山石主要是太湖石,其造型千姿百态,玲珑剔透,深得人们喜爱,太湖石可以单独成景,如留园的冠园峰,此为太湖石中的罕见的大石,其高6.5米,相当于两层楼这么高,被称为古典园林中三大奇石之一。

太湖石更多的是被叠作池岸或假山,池岸使边线不规则,富有变化,而堆叠的假山,有着很好的分割、屏障的作用,还可以扩展空间。

分割、屏障使园林景观增加了近景远景的层次,而叠山的手法使园林在立面空间上增加了层次,(分析图片)环秀山庄的假山:由太湖石构成,形态优美,玲珑剔透,横向切分空间,阻隔视线,使景色更加幽深,纵向上增加了层次,既有洞天又抬高了亭子,便于登高而望远,既是美景又可赏景
B.古典园林的蓝本其实是山水画,无水的园林几乎是不存在的,水是园林的灵魂。

水可静可动,与周围的山石建筑植物相映成趣,平添无限风光。

水最主要的运用:瀑布,水池
水池中的建筑掩隔破,使水面景观得以丰富。

分析:小飞虹廊桥
C.植物
石,水,植物都属于自然景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苏州园林中,以植物命名的景观有很多。

如:芙蓉水榭,植物在园林中不可少,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提问)
出现图片沧浪图拙政园分析作答
成片亦可单株、几株
几棵成景
作用:组合成景,自然悦目。

D.问:如果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树,是否就是园林?答:。

问:还应该有什么?
答:建筑
园林的概念:有山,水,植物这样的自然景观,加上建筑与之融合,经过人们的艺术加工提炼形成的美的环境叫做园林。

建筑物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游览的场所。

园林中的建筑造型别致,既可用于居住,行走,也可用作景观点缀,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下面我们有请红队蓝队为大家讲解。

总结:刚刚两队同学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讲解,请给他们热烈鼓掌。

这些建筑形式多样,造型别致,功能齐全。

既可赏景,也可作为景色欣赏。

在这些建筑上还有一些特殊的装饰物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匾额对联。

出示“长留天地间”---留园的来历,书条石“荷风四面亭”是否得意,诗意与美景相得益彰,使人如在画中,神游古今,更有一种悠闲超然物外的意趣。

3、刚才我们一起了解构成古典园林的要素,有哪些?
(复习)以及他们的构成方法。

a现古典园林的艺术美感,现在我有请同学讨论一下,这一幅画面由哪些画面构成,主要景观石什么,美在哪里,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苏飞苑”是一处以假山,小瀑布与亭子组合的水景,植物为点缀,其中怪石嶙峋,玲珑剔透,叠积为山,流水为瀑,山上小亭如鸟展翼,水流潺潺,山石叠嶂,使人如在山水间,心旷神怡,虽由人造,宛自天开。

建筑物与自然之景物完美结合,这也体现了园主人追求自然,追求山野之趣的情怀。

b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画面,根据我们所学,写一段。

评论的文字
有哪些要素,如何构成?
美在哪儿(特点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意境或者思想情感?
总结——诗情画意正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4、介绍苏州四大名园
三、拓展
介绍本地园林《静园》
四、结束语
现代园林不仅包含我们刚刚所讲的古典园林,也有公共园林——公园,以及城市绿化。

同学们现在是城市的居住者,不久的将来就是城市的改造者或是建设者,也许今天所学的知识会对同学们有一些参考的价值!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