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初中生物教案
《血液》初中生物教案
血液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2.掌握血液的组成成份以及主要功能;3.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份、功能及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与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血液组成模型或图片;3.血液循环的模型或图片;4.教学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草履虫镜片、草履虫标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人体循环系统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并提问“什么是血液?它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约20分钟)•通过教学PPT,简洁明了地讲解血液的组成成份,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并介绍它们各自的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血液的作用,并与全班分享。
督促学生分析、讨论血液在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及排除废物、维护温度和酸碱平衡、免疫防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血液循环过程(约30分钟)•展示血液循环的模型或图片,以图示的方式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心脏的工作原理、动静脉的区别、毛细血管的作用等。
•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
将一片叶子浸入红色颜料的水溶液中,观察叶子上形成的红色纹路。
引导学生思考,类比叶子上液体的运输过程,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4. 补充拓展(约15分钟)•分组进行研究。
每组选取一个与血液有关的知识点(如血型、血红蛋白、凝血机制等),进行深入阅读和资料收集,并向全班做简要汇报。
•提问师生互动环节。
提问学生关于血液的任意问题,并依次回答。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质疑精神。
5. 总结与作业布置(约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并重点强调血液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简述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生活给出一例子。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讨论和小组活动表现。
《血液》教案
《⾎液》教案第1节⾎液⼀、教学⽬标:1.知识与能⼒:(1)理解⾎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理解输⾎和⾎型的知识。
(3)识记⼈体内的⾎量。
2.过程与⽅法:(1)认识红细胞和⽩细胞。
(2)初步学会看⾎常规化验单,了解⾎常规化验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成年以后⽆偿献⾎的情感。
⼆、教学重点:1、⾎液的成分和各⾃的主要功能。
2、义务献⾎的教育和⾻髓捐献的教育。
三、教学难点:1、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活中有关⾎液的问题的能⼒;模拟⾎型鉴定。
四、教学课时:2 课时五、教学设计:(第⼀课时:⾎液的组成和功能)[导⼊新课]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体⾥有⼀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肺部的氧⽓,迅速运往你⾝体的每⼀个细胞,同时将细胞⽣活中产⽣的废物及时运⾛。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的⼤⼤⼩⼩的⾎管,⾎管⾥流动着⾎液。
⾎液对我们的⽣活和健康是⾮常重要的。
我们对⾎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乎都经历过流⾎和验⾎,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液⽅⾯的信息。
今天开始我们就⼀同学习这⽅⾯的知识。
[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分析演⽰实验⾎液的组成对于⾎液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如果说⾎液是由哪⼏部分组成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不看课本的话,肯定没有⼏位能说全⾯,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不是医⽣。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观察课本27页的活动并去阅读28页⾄课本31页⾎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
(学⽣阅读、思考、教师简述实验的做法:将⼀定量的新鲜鸡⾎放⼊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内,⽤离⼼机离⼼或者静置⼀段时间后,观察。
)观察要点(1)量简中的⾎液有⼏种颜⾊?(2)根据量简内⾎液的颜⾊,可以将⾎液分为⼏部分,各部分占体积的⽐例约为多少?(学⽣阅读完成后,可根据观察要点进⾏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以⼩组为单位进⾏交流,交流完成后教师进⾏⼩结)⼩结师⽣共同总结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液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淡黄⾊、半透明的液体这就是⾎浆,⾎浆占⾎液容积的55%左右。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
第1节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重点)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描述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
(难点)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凃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离不开科学。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以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准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材料、用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过渡:从实验中我们得知,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都有所不同的,那么三种血细胞对人体各有什么功能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归纳提升迁移应用3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2.解决问题:人体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用何方法补充丢失的成分?结束语: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血液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血细胞有什么功能?这些疑问我们将在在下一节课中寻求答案。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讨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哪些解决了,哪些有待于下节课解决,做到心中有数,期待下节课继续学习和探究。
梳理反思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了知识,学会了应用。
对课前学生呢个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Com]达标测试布置作业5分钟A级:1.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C、D两支试管中放入抗凝剂。
下图是静置24小时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2. 取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入盛有5%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轻轻振荡量筒,静置数小时后,出现如图所示现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图中所示现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
注意答题速度和规范。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血液循环教学设计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供给第二节血液循环(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观察、自学、实验,并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活动: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心脏结构图,提问:①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并让学生描述血液流动情况。
设问:鱼的体内血液流动是按着一定的路线流动的,那么人体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完成自学与思考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的图血液循环示意图,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教师活动: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小组成员合作写出血液循环途径(名称间用“→”连接)。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分析为何动脉血、静脉血的颜色会不同。
分析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及反思学科:生物年级:初中主题:血液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2. 血液的功能:氧气运输、营养物质运输、废物排泄、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
3. 血液在身体中的作用:维持体温、调节体内环境、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袭。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血液的概念。
2. 授课: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每种成分的作用。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血液在身体中的作用。
4. 总结:梳理血液的重点知识点。
5. 练习:进行问答或小测验,巩固学生对血液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范本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认为教学反思非常重要。
通过反思,我可以总结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血液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惑。
在导入环节时,我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血液这一主题缺乏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更多的引导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本节课中我还发现对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我的讲解比较枯燥,没有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理解血液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反思,我觉得本节课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方面仍有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维能力,使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过程与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血常规化验单.2、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小河一样不停流动。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索血液的组成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述材料,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设疑: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血液,让同学回忆我们上学期学的人体的四种组织,引导学生回答血液是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功能,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别血细胞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2.通过对红细胞颜色和形状的分析,总结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难点:形成红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因为意外事故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垂危的病人,通过及时输血转危为安。
提问:为什么通过输血就能够恢复?(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
)教师追问:为什么血液对于人体这么重要?血液有哪些功能?引入课题——《血液》。
(二)新课教学1.血液的成分教师展示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层图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血液分层示意图中,大体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上层透明的部分和下层鲜红的部分。
)教师补充讲解:血液其实就是由这两个部分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教师呈现血细胞显微结构示意图,提问:(2)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示意图中,你们找到了几种细胞?(三种不同的细胞)教师总结: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
2.血细胞的功能教师组织学生在观看电子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提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多少。
(红细胞的数量多,整体颜色红、个头小、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
)教师追问:红细胞特殊的形态特点会与红细胞的功能之间存在特殊的联系吗?小组讨论。
(存在联系。
无细胞核可能是为了预留更多的空间、两面凹陷是为了增加接触面。
)教师总结讲解:红细胞呈红色,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无细胞核使得红细胞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搭载氧气。
红细胞就是依靠这些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
观察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的图片。
提问:白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是怎样的?(体积大、呈圆球状;可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教师出示血小板发挥作用的视频,思考: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是怎样的?(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血液》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血液的重要性,如运动员受伤流血、献血救人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血液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使他们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6.增进学生对我国生物科技发展的了解,增强国家自豪感,激发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意愿。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初一生物下册《血液》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物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对血液这一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在血液相关知识方面,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功能及血液循环过程的认识尚浅,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血液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培养他们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设计
科目:生物
年级:初中
课题:血液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血液是什么吗?它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二、讲解(15分钟)
1.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以及它们的功能。
2. 介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等。
三、练习(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进行讲评,强化掌握。
四、拓展(10分钟)
1. 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血液在身体中的循环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问题会有什么后果,如何保护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1. 增加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原理。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设计
主题:探索血液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3. 能够描述血液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血液的主题,提问学生们对血液的认识和想象,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5分钟)
1. 血液是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2. 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可以抵抗细菌和病毒,血小板可以促进血液凝固。
三、介绍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15分钟)
1. 谈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分别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与血液的流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路线;
3. 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作用,即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清除废物和维持体温。
四、展示实验或动画视频(10分钟)
展示有关血液循环的实验或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过程。
五、讨论和总结(5分钟)
和学生讨论血液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做一份关于血液组成和功能的小报告或绘制血液循环相关的图像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身体内部的运作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初中七年级生物《血液》名师精选教案
七年级生物《血液》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课前准备教师: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学生: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结合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的发现等。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作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结合简短的说明。
由宏观到微观,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引入课题同学畅谈对血液的认识。
观察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结合讨论提纲,小组交换认识,派代表发言。
结合实际展开交流讨论。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各种血细胞。
展示课件,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教师引导,理顺学生认识,对不同观点分别处理。
设疑,引入血液的组成。
提供相关资料并组织分析,讨论。
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血细胞的显微图片及电镜下的形态。
教学过程导言(大屏幕展示录象)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初中生物下册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下册血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
3. 理解血液在维持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 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的理解。
2. 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概念和过程。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用具:玻璃滴管、显微镜等
3. 实验材料:血液标本、药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探讨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15分钟)
1.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2. 血液的功能:气体运输、营养输送、排泄废物、免疫和凝血等
三、实验探究血液的成分(20分钟)
1. 学生观察血液标本,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学生进行血液药膜实验,了解不同成分在药膜中的作用。
四、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15分钟)
1. 单循环和双循环的区别
2. 心脏的构造和功能
3. 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五、小结(5分钟)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 预习下节课内容:循环系统
2. 完成血液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环节也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血液中的不同成分。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循环系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初中《血液》教案
初中《血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知道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2. 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能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5. 了解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3. 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的过程。
2.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人血永久涂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三种血细胞的图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重点讲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15分钟)1. 教师分发人血永久涂片,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
2. 学生观察后,教师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四、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10分钟)1. 教师展示三种血细胞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对比归纳。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血常规化验单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初中生物血液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试讲教案1. 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了解血液的循环系统。
3. 掌握血液在机体内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
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 血液的循环系统。
2. 血液在机体内的作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模型展示。
3. 实验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支持教学的PPT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的心脏能够不停地跳动?二、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10分钟)1. 血液的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每种成分都有着不同的功能。
2.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氧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 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负责抵抗外界病原体。
4. 血小板的作用是促进凝血。
5. 血浆则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
三、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 心脏是我们体内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主要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
2.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丰富的血液从肺部泵送到全身,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送回肺部。
四、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以及模型展示,讲解血液的循环系统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大部分。
2. 体循环将氧气丰富的血液从左心室通过主动脉送达全身各个组织,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送回至右心房。
3. 肺循环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右心室通过肺动脉送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丰富的血液送回至左心房。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健养生,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目并交到下节课。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加对生命的珍惜,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过程;
3. 理解血液在免疫和凝血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在免疫和凝血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血液标本等;
2.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相关章节;
3.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血液组织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呈现:
1. 讲解血液的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2. 介绍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温、参与免疫和凝血等。
三、实验观察:
1. 利用显微镜观察鲜血涂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2. 分析血液中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四、课堂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如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免疫和凝血等;
2. 分析血液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五、小结: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血液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绘制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概要图,让学生通过板书回顾课堂知识。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出调整和安排。
愿本教案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理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血细胞计数板3. 实验材料:新鲜的动物血液4. 教材:《初中生物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血液。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0分钟)1. 讲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 结合图示,解释不同细胞在血液中的比例和作用。
三、展示实验操作(10分钟)1. 将新鲜的动物血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细胞的形态。
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各种细胞的形态及特点。
四、学生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自行观察血液样本,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比较观察结果。
五、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10分钟)1. 讲解心脏的构造和功能。
2. 图示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3. 强调血液循环对身体的重要性。
六、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血液对身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血液健康。
七、作业布置1. 用自己的话简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观察家里养的宠物的血液样本(如果条件允许),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操作、讲解和学生练习,学生能够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布置作业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
年级:初中
主题:血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3. 知道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4. 能够描述血液的凝固机制。
5.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血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2. 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3. 血液的凝固机制。
三、教学内容: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循环系统
3. 血液的凝固机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学生学习血液的成分、功能和作用,师生进行互动讨论,澄清疑惑。
3. 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血液的凝固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验的乐趣。
4.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血液的知识,如血型、疾病的关联等。
5. 总结: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工具:
1. 图片或视频
2. 实验器材(试管、血液样本、凝固剂等)
3. 讲义或课件
六、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评分
2. 课堂参与情况评估
3. 课后作业考核
七、板书设计: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循环系统
3. 血液的凝固机制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血液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血液有关的案例分析或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大全8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大全8篇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大全8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按教材内在规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二、教学重点工作(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
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
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
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
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
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
血液初中生物教案
血液初中生物教案知识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和血清5.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本节知识结构体系教材分析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关于血液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人血永久涂片分组实验观察的组织与指导,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加抗凝剂的血液)及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1)创造条件做好血液成分的演示实验,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色泽和容积上将血浆和血细胞加以区别。
识记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构成的。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永久涂片”的分组实验和三种血细胞的挂图,来加深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量、结构的认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结合阅读教材将有关知识以表格或两歧分枝表解式加以总结归纳,从而实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的训练。
表格式归纳法大致如下:1、血液血液的成分和功能vAlign=top width=77成分vAlign=top width=245 colSpan=2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vAlign=top width=217细胞特征vAlign=top width=118功能vAlign=top width=77 rowSpan=4血浆(55%)vAlign=top width=112水分vAlign=top width=13391--92%vAlign=top width=217 rowSpan=4淡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叫血清vAlign=top width=118 rowSpan=4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vAlign=top width=112蛋白质vAlign=top width=1337%左右vAlign=top width=112葡萄糖vAlign=top width=1330.1%vAlign=top width=112无机盐vAlign=top width=1330.9%vAlign=top width=77 rowSpan=4血细胞(45%)vAlign=top width=112 rowSpan=2红细胞vAlign=top width=133男500万左右vAlign=top width=217 rowSpan=2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直径7.7微米,含血红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初中生物教案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和血清
5.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
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关于血液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
重点之一。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人血永久涂片分组实验观察的组织与指导,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加抗凝剂的血液)及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创造条件做好血液成分的演示实验,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
通过观察从色泽和容积上将血浆和血细胞加以区别。
识记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构成的。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永久涂片”的分组实验和三种血细胞的挂图,来加深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量、结构的认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结合阅读教材将有关知识以表格或两歧分枝表解式加以总结归纳,从而实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的训练。
表格式归纳法大致如下:
vAlign=top width=77>
成分
vAlign=top width=245 colSpan=2> 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
vAlign=top width=217>
细胞特征
vAlign=top width=118>
功能
vAlign=top width=77 rowSpan=4> 血浆
(55%)
vAlign=top width=112>
水分
vAlign=top width=133>
91--92%
vAlign=top width=217 rowSpan=4>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叫血清
vAlign=top width=118 rowSpan=4>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vAlign=top width=112>
蛋白质
vAlign=top width=133>
7%左右
vAlign=top width=112>
葡萄糖
vAlign=top width=133>
0.1%
vAlign=top width=112>
无机盐
vAlign=top width=133>
0.9%
vAlign=top width=77 rowSpan=4>
血细胞
(45%)
vAlign=top width=112 rowSpan=2>
红细胞
vAlign=top width=133>
男500万左右
vAlign=top width=217 rowSpan=2>
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直径7.7微米,含血红蛋白。
vAlign=top width=118 rowSpan=2>
运输氧和部分CO2
vAlign=top width=133>
女420万左右
vAlign=top width=112>
白细胞
vAlign=top width=133>
0.5--1万
vAlign=top width=217>
形态多样,比红细胞大,
有核
vAlign=top width=118>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vAlign=top width=112>
血小板
vAlign=top width=133>
10--30万
vAlign=top width=217>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核
vAlign=top width=118>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理解血细胞的功能,加深识记效果。
结合
血液化验单分析相应的病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建议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取一只
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根据观察结果让学生明确以血液含氧量的多少,来确定血液名称的依据。
关于血量可采用直观教学法:用四个 1.25 升的可乐瓶装红墨
水来代替人的血总量,加深学生对自己血液量的感性认识。
关于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探索式教学,教学
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血液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血液是由液体的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根据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宏观观察加抗凝剂的血液和微观观察血液涂片(取血液下层的深红色的部分做临时装片并结合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最后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及对书本知识的阅读,得出结论: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
关于血液的功能:先分析血浆的功能,再逐个探索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最后根据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让学生归纳血液的功能。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血液
新课的引入: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是由一千多万亿个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都需要进行新陈代谢,这就需要人体内有四通八达、高效率的运输网络,它及时给细胞运来氧和养料,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走,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板书: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内这一运输网络就是循环系统。
出示挂图: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讲述:
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心脏、血管组成遍布全身的封闭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着。
也可以说,血液循环好比人体内红色的河流。
这河流有主干、支流以及更小的分支。
而这河流中奔腾的河水就是血液。
板书:第一节血液
讲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血液”二字,如医生为了诊断某些疾病,往往先要验血,有人在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
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血液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血液是红色的粘稠液体,闻起来有腥味,它含有血糖等,血液起运输作用。
提问导入:
血液是具体担负运输任务的,它经常运载着大约 200 种物质,是一支组织得相当完善的队伍。
这支队伍都有哪些队员,各自又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它们除了起运输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吗?
板书:(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探索血液的组成:
[提出问题] 血液由什么构成?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 如果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那么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设计: 1 、宏观观察血液的组成 2 、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装片
实验 1 :观察血液的组成
方法步骤:25页(课外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
2.取家兔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
3.静置观察
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内容:
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
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
结合彩图四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vAlign=top width=148>
组成比较
vAlign=top width=148>
位置
vAlign=top width=148>
颜色
vAlign=top width=148>
约占血液总量(%)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vAlign=top width=148>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试管中原本红色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上部分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