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东林书院有感

合集下载

无锡东林书院

无锡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观后感十一月,和室友一起去无锡东林书院参观,体会历史的沉淀。

从而更了解以前的的文化,以前读书的环境,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思想的领悟起了一定的作用。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讲学地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一进入书院,就可以看到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

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

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2001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

依庸堂再得草庐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因东林书院岁入失修,集议恢复旧观,发起重修。

唐文治撰写了碑文,“发明性理之根源”,并略述书院建置始末,“惟愿我乡邦人士,景仰前徽,保气节于将坠。

”碑后列有发起人姓名。

唐文治,祖籍太仓,国学大师,长期在锡地办学,声名卓著。

碑今存无锡东林书院。

这就是它的由来,看这个,我们也就了解到了书院的由来,增加知识了。

丽泽堂模型图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悬挂在书院依庸堂上。

现东林书院遗迹是按清雍正时旧制恢复。

看到这幅对联我感触很多,这两句话有深层次的含义,不仅要求我们对于学习上要上进,对于国家,我们也有应尽的义务,要履行一个公民应尽得义务,事事关心,用自己的力量让社会更加美好,即使我们的力量是很微薄的,但是,我们有这个心有着个愿望那就是美好的,在参观的途中,我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浓厚的责任感,我想这对我们以后的成长及思想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这趟参观让我们学会很多,了解许多。

寻访东林书院心得

寻访东林书院心得

寻访东林书院心得作为一名热爱历史文化的人,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书院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近日,我有幸前往中国东部地区的一处知名书院——东林书院,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寻访之旅。

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一座山峦之间,环境优美,气氛宁静。

一进入书院,我就被那座古老的建筑所吸引。

这座书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如今已有着较为完善的格局。

整个书院由大门、正厅、偏厅、后厅、东西厢房以及后花园等组成,布局严谨,各个建筑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在书院的前厅,我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写着“东林书院”四个大字。

这块匾额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产物,书法工整,气势磅礴,展现出了书院的威严和庄重。

匾额下方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东林书院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给人以更加具体的了解。

走进书院的正厅,我看到正厅内摆放着一些古代的文物和书籍。

这些文物和书籍是书院的珍贵遗产,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在书院的后厅,我还看到了一座供奉着东林党人的祠堂。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的一个政治团体,他们在书院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政治讨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还参观了书院的后花园,这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景色宜人。

在后花园的一角,我还看到了一座古井。

这口古井据说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曾经为书院的师生们提供水源。

站在古井旁边,我不禁想象起古代书院中学子们的生活,他们在这里读书、讨论、交流,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通过这次寻访东林书院的经历,我对中国古代书院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书院作为古代中国的知识殿堂,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场所,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书院为古代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他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学习、交流和思考。

东林书院作为其中一座重要的代表,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寻访东林书院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书院所散发出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寻访东林书院心得

寻访东林书院心得

寻访东林书院心得近日,我有幸前往寻访了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东林书院。

在这次探访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

东林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所儒家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私人书院之一。

据史书记载,东林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书院坐落在美丽的西湖边,背靠灵隐寺,面临翠竹山,环境幽雅,气氛祥和。

一进入东林书院,我便被它的庭院式布局所吸引。

书院内的建筑大多为木质结构,古朴而典雅。

走在石板小道上,清风袭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深邃呼唤。

院内的假山、流水、花木点缀其间,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美感。

书院内的各个角落都透露着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气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人求学的岁月。

在东林书院,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书院的正中央,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大殿,正是供奉文庙神主的地方。

这里是学子们祈求学业进步、文思泉涌的地方。

殿内供奉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神像,他们曾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而在书院的周围,还有一些小的阅读室和讲堂,供学子们讨论学问、培养才情。

除了建筑和文化氛围,东林书院还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而闻名。

书院内有许多碑刻和古籍,记录了书院从建立到今天的变迁和发展。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东林书院碑》了。

这块碑刻是明代文学家黄道周所撰写,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书院的情况和学子们的学习状态,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东林书院的一次参观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书院的特色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东林书院会举办盛大的新春祭祀活动,邀请各界人士和游客前来共庆佳节。

这是一次传统的祭祀仪式,旨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书院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文化讲座和书法展览,吸引了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寻访东林书院,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私人书院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求学精神和追求知识的决心。

东林书院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思考的场所。

参观东林书院感悟

参观东林书院感悟

参观东林书院感悟一走进东林书院,嘿,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光隧道,直接蹦跶到了几百年前的文人雅士堆里。

这书院,古朴得让人心静,青砖灰瓦,透着那么一股子书卷气,仿佛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都藏着故事,等着你去细品。

1.1 漫步在石板路上,脚下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坑坑洼洼里藏着历史的低语。

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叶间偶尔透出几缕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就像是书院老先生慈祥的目光,温柔又充满期待。

1.2 走到讲堂前,嘿,那气派!虽然历经风霜,但那份庄严感依旧不减当年。

我想象着当年学子们端坐其中,听老先生讲学,那场面,肯定既神圣又热闹。

讲堂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像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站着,不言不语,却仿佛能听见当年朗朗的读书声。

二、转个弯,来到了东林书院的后院,这儿更多了几分宁静与雅致。

2.1 后院里有个小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几尾金鱼悠闲地游着,偶尔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池塘边,几株柳树随风轻摆,就像是羞涩的少女在梳理着长发。

我坐在池边的石凳上,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嗯,这味道,是书卷香,也是自然香,让人心旷神怡。

2.2 后院还有一片竹林,竹子挺拔而翠绿,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感觉。

我穿梭在竹林间,耳边是竹叶沙沙作响,就像是大自然在弹奏一首悠扬的曲子。

我想,当年那些文人墨客,是不是也常在这片竹林里散步、吟诗,寻找灵感呢?2.3 走着走着,我还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凉亭,凉亭里摆着几张石桌石凳,显然是供人休憩、品茶、对弈的。

我脑补了一下画面:夕阳西下,几位好友围坐一桌,一壶清茶,几盘棋局,谈笑风生,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三、离开后院,我又回到了书院的主道上,心中感慨万千。

3.1 这次参观东林书院,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不仅仅是一座书院,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一个文化的传承之地。

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先贤们的身影,感受到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3.2 我也更加明白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

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400字

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400字

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400字【原创版2篇】篇1 目录1.参观东林书院的背景和目的2.东林书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3.参观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4.参观后的思考和启示篇1正文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参观了我国著名的东林书院。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同时也让我思考了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创建于公元 1604 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价值的书院。

书院始创人顾宪成提倡“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吸引了众多文人学士前来求学、讲学。

东林书院在明清两代,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成为了中国古代书院的典范之一。

走进东林书院,我被这里的古朴氛围所吸引。

书院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东林书院的创建背景、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

书院的学术氛围让我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感受着当时文人学士们探讨学术、砥砺品行的场景。

漫步在书院的长廊、庭院,我仿佛能听到古人的琅琅读书声。

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许多古人留下的诗文碑刻,它们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文化、对教育的敬仰与热爱。

我想,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东林书院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

参观东林书院后,我深感传统文化的力量。

在现代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弘扬传统文化,让古代书院的精神融入现代教育。

作为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也将秉承东林书院的优良传统,为传播中国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这次参观东林书院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更加敬仰那些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古人。

篇2 目录1.介绍东林书院2.描述参观过程中的感受3.阐述东林书院的历史价值4.表达对东林书院的敬仰之情5.结束语篇2正文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我国著名的东林书院。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东林书院这座历史悠久的学府产生了无尽的敬仰之情。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东林随想

东林随想

东林随想作者:陈沁瑜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5年第07期“此日今还再,当年道果南。

”念着对联,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当年那个文人荟萃的地方——东林书院。

古色古香,树绿花黄,这是我走进书院时的第一感觉。

高大的楸树,挺拔的青松,俊秀的翠竹,清雅的莲花……无不给人一种美好的意境。

走过刻有“东林旧迹”的高大的牌坊、成片的莲花和鱼儿成群的泮池,我来到了“东林精舍”,据说这里曾是北宋时期杨时讲学的地方呢!后来,“东林精舍”逐渐废弃,明朝万历年间,又再次复建,继而成为顾宪成等人聚众讲学的场所。

浏览了院中的竹制刻帖,我了解到东林学者是一群关注国事与民众,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人。

他们不就像青松,像翠竹,像莲花吗?在我看来,他们的品质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并传承下去的。

走过丽泽堂,我看到了顾宪成等人的题词,读后颇有感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踏入依庸堂,赫然出现在眼前的,就是这副对联。

当年,这里是顾宪成等人聚众讲学的地方,而今天,我将在这里了解历史。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顾宪成被革职,回乡后,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他们被朝中的人称为“东林党”。

他们讲学的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问题,议论的话题常常是如何改变时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

正是这样的讲学行为,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纷至沓来,并使东林党人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

然而,由于东林党人的所作所为威胁到其他非东林党人的利益,1625年,东林书院被拆除,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也被杀害。

我的心底不由地升起一股悲怆之情,东林党人都是忠于国家、对国家有用的人啊!走出依庸堂,沿着西廊缓缓步行,路过明道亭,我注视着池塘里活泼欢快的鱼儿,心想,当年的东林书院中是否也是这样的情景呢?这里承载着一段辉煌而悲戚的历史啊!不知不觉中,我穿过了正心亭,路过还经亭,来到了弓河边。

河边杨柳依依,碧草油油,空气中似乎都飘散着悠闲的气息。

东林学子参观东林书院观后感

东林学子参观东林书院观后感

东林学子参观东林书院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东林书院,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的学霸世界。

一走进东林书院,就感觉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哐”地一下把我包围了。

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就像一个个安静的老者,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瞅着那些飞檐翘角,心想,这以前的人可真讲究,盖个房子都跟做艺术品似的。

书院里有好多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功能。

有讲学的地方,我往那儿一站,就仿佛能看到以前的先生在摇头晃脑地给学生们讲课,学生们呢,一个个正襟危坐,眼睛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

我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人家以前学习的环境这么有仪式感,我可得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啊。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那些字和画,虽然有些我也看不太懂,但就是觉得很厉害。

字写得那叫一个飘逸,画也是栩栩如生。

我就想啊,以前的文人墨客是不是都得有一手这样的绝活儿才能在朋友圈(当然那时候没朋友圈啦,就是打个比方)里混得开呢?东林书院最出名的还是它的东林精神。

了解了一下那些东林学子们,他们可真是有自己的坚持和信仰。

他们在书院里谈论学问,也谈论天下大事,充满了正义感。

我突然觉得自己作为东林学子(现代意义上的啦),也应该有点这种胸怀天下的气魄。

不能整天就想着自己那点小事情,得把眼光放远点,看看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

在院子里逛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小角落,那里特别安静。

我就坐在那儿发了会儿呆,想象着以前的学子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像我这样,找个安静的地方,放空一下自己,然后再去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

这次参观也有个小“烦恼”。

那就是我发现自己知道的历史知识还是太少了。

很多关于东林书院的故事,我都是一知半解的。

这就好比是去参加一个超级有趣的派对,但是很多人你都不认识,只能干瞪眼。

所以啊,回来之后我就下定决心,要多去了解了解历史知识,下次再去参观这种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就能和那些古人来一场更深入的“对话”了。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东林书院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小窗户。

东林学子参观东林书院观后感

东林学子参观东林书院观后感

东林学子参观东林书院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东林书院,那感觉就像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刚到东林书院门口,就感觉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大门就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儿,好像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我这个东林学子啊,当时心里就有点小激动,想着“哟,这就是咱东林的老根据地呀”。

走进书院,里面的建筑布局那叫一个讲究。

庭院深深,小径蜿蜒,每一块石板似乎都被岁月磨得光滑无比。

我一边走,一边想象着以前的学长学姐们(哦,应该说是古代的东林学子们)在这里求学、辩论的场景。

那场面肯定特别热闹,大家都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学问争得面红耳赤,就像我们现在在课堂上讨论问题一样,不过他们可能比我们还更有激情呢。

我看到了那些讲堂,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我忍不住坐在那儿,假装自己是个古代的学生,在听先生讲学。

突然就觉得,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是一脉相承的。

古代的东林学子们在这儿听着先生讲经史子集,而我们现在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本质上都是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学问呀。

东林书院里的那些对联和牌匾也特别有趣。

上面的字写得那叫一个龙飞凤舞,虽然有些我都认不全,但就觉得充满了文化的韵味。

我在想,这些文字背后一定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先辈们的期望。

这就像是我们现在在学校里看到那些激励人心的标语一样,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个有担当的人。

书院里还有一些介绍东林党人的事迹展览。

哇,看了那些才知道原来咱们东林先辈们可都是很有骨气的人。

他们敢于直言,不畏权贵,为了正义和国家的利益,那是相当的勇敢。

我当时就觉得特别自豪,自己作为东林学子,身上好像也有了一种使命感。

咱虽然不用像古代那样参与朝堂斗争,但在现代社会,也得秉持着正直、勇敢的品质,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碰到了一些游客。

他们有的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大叔大妈,有的是带着小朋友来接受文化熏陶的年轻父母。

大家都在这儿静静地感受着东林书院的氛围,这时候我就觉得,东林书院不仅仅是我们东林学子的骄傲,更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瑰宝。

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

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

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前几天去了东林书院,那可真是一次超有趣的体验。

一走进东林书院,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的学堂。

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瓦白墙,木门木窗,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

院子里的树长得郁郁葱葱的,就像一群安静的守护者,见证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我首先就被那个大牌坊吸引住了,上面写着“东林旧迹”几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让人忍不住站在那儿多看几眼,想象着当年那些文人雅士从这个牌坊下进进出出的情景。

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一样,一边走一边对这儿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敬意呢?再往里面走,就是讲学的地方了。

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老师在这儿讲学,学生在这儿听讲了,但我仿佛能听到从历史深处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我坐在那儿,假装自己是个古代的学子,还真有一种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冲动呢。

我就想啊,当年东林先生们在这儿讲学的时候,一定是慷慨激昂的,他们传播知识、讨论时政,那场面肯定特别热闹。

东林书院最出名的就是它的东林精神了。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那些东林党人,他们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为了心中的正义和理想,那可是相当有骨气的。

这种精神在现在看来也特别让人钦佩。

在那个时候,他们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虽然有时候这盏灯被打压得很厉害,但它始终没有熄灭。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在面对困难和不公平的时候,要有勇气站出来说真话,做正确的事。

在书院里还看到了很多名人的题字和对联,那些文字都特别有韵味。

虽然有些我看不太懂,但就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感觉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小秘密,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我在书院里慢悠悠地逛着,看着那些古建筑,感受着历史的沉淀。

这里不像那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人挤人、闹哄哄的。

在东林书院,能让人的心慢慢静下来,去思考一些东西。

比如说,我们从古代的这些文化遗产中能学到什么,我们怎么在现代的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古人的优秀品质。

总的来说,东林书院之行就像是一次和历史的对话。

我带着满心的好奇走进来,带着满满的收获走出去。

游东林书院参观心得

游东林书院参观心得

游东林书院参观心得一走进东林书院,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那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我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东林书院的建筑风格真是独特啊。

你看那白墙黑瓦,就像一位位儒雅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儿。

庭院里的树木郁郁葱葱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地上就像铺了一地的碎金。

我在想,当年那些文人墨客是不是就在这样的树下,或是吟诗,或是讲学呢?我像个好奇宝宝一样,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我看到书院里有好多房间,每一间都有不同的布置。

有的房间里摆放着古老的桌椅,那桌椅看起来就很有年头了,我仿佛能看到以前的学子们正襟危坐,认真读书写字的样子。

“嘿,你说他们当年读书是不是比我们现在辛苦多了?”我忍不住问身边的朋友。

朋友笑着说:“那肯定呀,他们条件可没我们现在好。

”我点点头,又走进了另一间屋子。

在书院的正堂里,挂着很多牌匾和对联。

那些字写得可真好啊,笔锋刚劲有力,就像一个个武士在纸上站岗。

我心里暗暗惊叹,古人的书法造诣可真不是盖的。

我站在那儿,仰着头看了好久,心里想着我要是也能写出这么一手好字就好了。

这时候,有个导游带着一群游客走了过来。

导游大声地讲解着这些牌匾和对联的来历和意义,我也凑过去听。

原来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呢。

我就像个贪婪的小书虫,拼命吸收着这些知识。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小花园。

花园里有个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还有几条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我不禁想,这些小鱼是不是也是几百年前就在这儿了呢?它们是不是也见证了书院的兴衰呢?我俯下身去,想逗逗那些小鱼。

朋友在旁边笑着说:“你可别掉下去了,变成落汤鸡。

”我也笑了起来。

这小花园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在这书院里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惬意。

我还在书院里看到了一些古代学子们的遗物,像他们用过的笔墨纸砚之类的。

那些砚台看起来就很精致,我拿在手里把玩着,感觉自己好像握住了历史。

我想,这些小小的物件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啊。

“你说当年他们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会不会也想象过几百年后的我们会拿着它们感叹呢?”我问朋友。

东林书院感悟

东林书院感悟

东林书院感悟走进东林书院,就仿佛踏入了一个时光的隧道,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东林书院啊,它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你想想,在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谈经论道,那场面,该是多么热闹啊!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气息,一种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气息。

书院里的建筑古色古香,那朱红色的门窗,那斑驳的墙壁,不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吗?走在那石板路上,你能感觉到历史的厚重。

嘿,这就好像走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每一步都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那些庭院里的树木,不知道见证了多少人的来来去去。

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一直守在这里。

夏天的时候,它们为人们带来一片阴凉;冬天的时候,它们依然挺拔地站立着,给人一种坚强的力量。

这多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陪伴我们的朋友啊!在东林书院里,你可以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好好地感悟一番。

想想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的梦想。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的吵闹,只有内心的宁静。

你说,在这样的地方思考人生,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呢?你看那些古人,他们在这里学习、交流,为的就是追求真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不也应该这样吗?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为了生活奔波,可有时候是不是也该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东林书院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也让我们反思现在。

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

在这里,时间仿佛都变慢了。

你可以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体会。

这里的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没有刻意的修饰,没有虚假的伪装。

这就是东林书院的魅力所在啊!难道你不想来这里感受一下吗?不想在这里找到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力量吗?来吧,走进东林书院,开启一段属于你的独特之旅。

让我们一起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寻找自己的人生答案吧!。

东林书院读后感

东林书院读后感

东林书院读后感说起东林书院,以前就只知道它是个很有名的古代书院,读了关于它的一些资料后,那可真是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就像发现了一个装满宝藏的古老匣子。

这东林书院啊,一进去感觉就像穿越到了古代学霸的世界。

那些建筑就像一位位严肃又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儿,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书院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就像我每次走进图书馆闻到那股纸张和油墨混合的独特味道一样,只不过这儿的味道更有历史的厚重感。

东林书院里最出名的可能就是那些东林党人了。

他们就像一群充满热血的理想主义者,在那个时代想要闯出一片天来。

我想象着他们穿着长衫,头戴方巾,在书院里激烈地讨论着国家大事、道德伦理啥的。

他们的想法就像一颗颗火种,在书院这个小火炉里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而且还试图把这些火花撒向整个社会。

他们有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伟大情怀。

这话说得可太酷了,感觉他们就是一群心怀天下的超级英雄。

不过呢,这些英雄也有自己的烦恼。

他们的理念和当时的一些势力产生了冲突,就像两个都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小孩,争得面红耳赤。

东林党人还遭受了不少打压,这就有点像游戏里的主角遇到了大反派的强力阻挠。

但不管怎么说,东林书院的存在意义可太大了。

它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更是一个思想的摇篮。

它就像一个大磁场,吸引着那些有才华、有抱负的人。

在这里,学问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和实际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不管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像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从东林书院我还想到了现在的我们。

现在的学校和书院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有些东西是相通的。

我们也应该像东林党人那样,不能只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要关心周围的世界,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不能读死书,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点用的人,可不能白在学校里混日子,不然就像拿着一把好剑却只用来砍柴,多浪费呀。

东林书院就像一颗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虽然历经风雨,但它散发的光芒永远不会消失,还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们在现代社会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去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思想的人。

东林书院观后感

东林书院观后感

东林书院观后感早就听闻东林书院的大名,一直心向往之。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踏上了前往东林书院的旅程。

当我踏入东林书院的那一刻,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那古老的建筑、清幽的庭院,还有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文化气息,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书院的大门并不奢华,却透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门槛有点高,我小心翼翼地跨过去,心里想着,这是不是在提醒每一个进来的人,学问的殿堂可不是那么容易踏入的。

走进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方小小的池塘。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几尾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着。

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荷叶,虽然还没有到荷花盛开的季节,但光是看着这些荷叶,就能想象到夏天时“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

池塘边有一棵歪脖子柳树,柳枝随风摇曳,仿佛是在跟我打招呼。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柔软的柳枝,感觉心情都变得更加舒畅了。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依庸堂。

这是东林书院的主体建筑之一,堂内摆放着一些桌椅,墙上挂着东林学者的画像和他们的名言警句。

我站在堂内,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当年学者们激烈的讨论声。

他们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福祉,各抒己见,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我深受感动。

在依庸堂的后面,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牡丹、月季、桂花,还有几棵高大的银杏树。

正值春天,牡丹和月季开得正艳,红的、粉的、白的,争奇斗艳,好不热闹。

我凑近一朵牡丹花,闻着那浓郁的花香,忍不住陶醉其中。

突然,一只小蜜蜂飞了过来,落在了花蕊上,开始辛勤地采蜜。

我静静地看着它,心想,这小蜜蜂也跟我一样,被这美丽的花儿吸引住了呢。

花园的角落里有一个石桌和几个石凳,我走过去坐下,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

这时,一只蝴蝶飞了过来,在我身边翩翩起舞。

我伸手去抓它,它却机灵地飞走了,飞到了不远处的一棵桂花树上。

我看着它停在桂花树上,翅膀一张一合,仿佛在跟我捉迷藏。

继续往后走,就来到了东林书院的藏书楼。

这座藏书楼虽然不大,但里面的书籍可不少。

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一一东林书院心得体会

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一一东林书院心得体会

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一一东林书院心得体会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一一东林书院心得体会:伴着暖暖的阳光,我们一起走进了具有历史气息的东林书院,没有参观之前,我感觉中的东林书院应该是压抑的、陈旧的、只有无数的书本繁冗的堆叠在陈旧的屋子里。

可是,当我看到东林书院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有些愣愣的,建筑很有古典气息,但并不陈旧,反而有一种庄重之美,随着自己慢慢的看,才了解到是个朝代,不同时期的人们不断修复才使得今天的东林书院能完好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所以我想我们今天也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民族的经典,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珍惜,使得我们的后人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气息。

东林书院还使我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让人耳熟能详的千古名联竟然是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先生曾撰写的,我通过参观了解到,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东林书院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

我想那么多有志之士聚集到一起,谈论天下苍生之事,在中华古典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讨学习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那是为了民族奋起而读书的一种伟大精神吧。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光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像对联中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才是我们大学生的风貌,我们
要把民族的兴衰和自己联系起来,明确的知道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东林书院游后感

东林书院游后感

东林书院游后感嘿,朋友们,今儿个我得跟你们聊聊我那趟东林书院的小旅行,那感觉,简直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跟那些大文豪们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倍儿有意思!一走进那东林书院的大门,哎哟,那股子书卷气儿就扑面而来,感觉整个人都安静了下来。

四周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斑斑点点,就像是时间在这里悄悄留下了痕迹。

我深吸了一口这清新的空气,心里头那个舒坦啊,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沿着石板路往里走,两旁是古朴的建筑,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透着历史的沧桑感。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摸了摸那斑驳的墙壁,心里头想着,这墙啊,怕是见证了多少代学子的寒窗苦读,又聆听了多少智慧的碰撞吧。

再往里走,就看到了那个著名的东林精舍。

嘿,你别说,这地方可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精舍里光线柔和,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籍,一股淡淡的墨香弥漫在空气中。

我随手翻开了一本古籍,虽然上面的字儿我一个都不认识,但那股子庄重感还是让我忍不住肃然起敬。

我想啊,当年那些大文豪们就是在这里,一笔一划地书写着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吧。

逛着逛着,我就来到了一个小池塘边。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几条小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偶尔还会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

我坐在池塘边的一块石头上,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心里头那个宁静啊,就像是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

我闭上眼睛,耳边仿佛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穿越时空,与我此刻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和与满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院里的那块“依庸堂”匾额。

那字儿写得苍劲有力,气势磅礴,就像是有一股子力量在里头。

我站在匾额下,抬头仰望,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

我想啊,这“依庸堂”不仅仅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那些大文豪们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真理的勇敢探索。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书院的大门,回头望了望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心里头那个感慨啊,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复杂。

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

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

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嘿,大伙儿,今儿个我得跟大伙儿聊聊我那趟东林书院的“穿越”之旅,那感觉,简直就像是翻开了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还是那种图文并茂、情感满满的那种!一走进那东林书院的大门,哎哟喂,那股子书卷气就直往鼻子里钻,感觉整个人都文绉绉了起来。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斑驳陆离,就像是大自然也在给这古老的学堂打光呢。

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小时候过年穿新衣,从头到脚都透着股子新鲜劲儿。

沿着小路往里走,两边是错落有致的古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砖一瓦都透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故事。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摸了摸那斑驳的墙壁,就像是和老朋友握手,温暖又亲切。

心里头琢磨着,这墙啊,怕是比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要老呢!转了个弯,嘿,眼前一亮,那不是个池塘嘛!池水清澈见底,几尾金鱼悠闲地游弋其中,偶尔还吐几个泡泡,那悠闲劲儿,简直让人羡慕。

池塘边,几株柳树低垂着枝条,随风轻摆,就像是在对着水面梳妆打扮的小姑娘。

我站那儿看了好一会儿,心里头那个舒坦,感觉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这轻风飘散了。

再往里走,就是书院的核心地带了。

那一排排的书架,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籍,有古有今,有中有外,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随手抽出一本泛黄的古籍,轻轻翻开,那纸张的质感,那字体的韵味,瞬间就让我沉浸在了古人的智慧海洋中。

我仿佛能听到当年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他们埋头苦读的身影,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追求,真是让人动容。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院里的那块“依庸堂”匾额,据说是当年讲学论道的地方。

我站在那儿,闭上眼,试着想象当年那些大儒们围坐一堂,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场景。

那场面,得多壮观,多让人热血沸腾啊!虽然现在只剩下这块匾额静静地挂在那儿,但那份精神,那份传承,却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逛完了书院,我还特意在院子里的小亭子里坐了坐。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我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种混合着书香、花香和泥土芬芳的味道,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游东林书院_描写学校的作文400字

游东林书院_描写学校的作文400字

游东林书院_描写学校的作文400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东林书院的千古名联。

今天下午,天气晴朗,我和爸爸一起去东林书院玩。

一进大门,就看到了一个大石门,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东林旧址”。

爸爸对我说:“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常在这玩,比如:跳皮筋、斗鸡等等。


东林书院为什么会跟东林小学有关呢?我和妈妈上网查阅了资料以后发现东林书院建于北宋,也就是公元1111年,是一个讲学的地方,后来又荒废了。

直到明代就有了两个著名的学者高攀龙和顾宪成把它又重建起来了,变成一个学者们聚会的地方,用来讨论国家大事,一年一大会,一月一小会,每次一个人为主讲。

顾宪成提出了“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

还写了文章开头的对联。

在当时,东林书院是全国闻名的地方。

后期由于受到了朝廷的镇压,东林书院就又被毁了。

到清朝又经过了翻新,才变成xx小学。

所以,xx小学是一个
历史悠久的小学。

我突然想起陈老师、陈校长和潘老师都是在xx小学工作过的。

看来我和xx小学还有一定的关系呢!。

观东林书院有感1

观东林书院有感1

观东林书院有感
参观东林书院前,我对此书院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然而,通过一上午的参观,我对此书院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首先,东林书院是读书与爱国的完美结合。

不论古今,他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

参观时,有一个房间是学堂,里面有一些七八岁左右的孩子在读书,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那些学子,摇头晃脑的诵读诗经,寒窗苦读。

我想,有了这些苦读的学子,才有了建设祖国的栋梁,中国才会有五千年不朽的文明。

学富五车才能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才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再次,东林书院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圣地。

有许多名人志士来到这里共商国是。

在这里,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这里,他们交流思想,充实自己;在这里,他们吟诗诵词,研究文学。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中国的
文化才能不断发展,中国的文明才能走向世界。

东林书院最打动我的是那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精选3篇)(可编辑)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精选3篇)(可编辑)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精选3篇)参观书院心得体会(精选3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书院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1 端庄典雅的东林书院位于家乡无锡的东面,建于北宋1111年,它又名龟山书院。

穿过黑色古朴的大门,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上面刻着“东林旧迹”四个大字,牌坊后背也刻着古朴遒劲的四个大字:后学津梁。

牌坊上雕刻着双龙戏珠、双凤起舞、轻松翠柏,仙鹤祥云……这些精美的图案,真是惟妙惟肖,令人啧啧赞叹。

几度风雨,几经沧桑,牌坊历经历史变迁和战火洗礼,但还是巍然屹立,多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诉说着什么……继续向前走,有一方清池,古人称之为“泮池”。

水面有莲叶,水中有鱼儿。

莲叶在池中间聚成一团,乍看就是一片大莲叶。

红色的小鱼儿姿态各异:有不时跳出水面的,有在水中游弋,有在莲叶下穿梭……真是活泼机灵、可爱至极,给静谧的书院带来一份生机与灵气。

穿过东林精舍,沿着中轴线往前走,我们进了丽泽堂,这儿曾是顾宪成讲学的地方。

“丽泽堂”三个大字的匾额下方有一幅画:只见顾宪成站在人群的最中间,周围站满了来自四面八方得仁人志士,有的专心致志,侧耳聆听;有的埋头沉思,若有所悟;有的聚首商议,针锋相对……画前面,许多张桌椅分列四周。

我仿佛看到了当时贤人们聚精会神倾听顾宪成讲学的热闹场面!最后,我们来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言的“家”——依庸堂。

这里是讲学的老师们来到书院后作讲课准备的地方,驻足欣赏,我仿佛又看到了老师们精心准备时紧张、严谨的身影。

我也是一名东林学子,我心中也埋下了一颗种子:发奋读书,关心时事,成为和顾宪成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参观书院心得体会2 一大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号称“人文第一景”的立雪书院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东林书院有感
经管1105 伴着暖暖的阳光,我们一起走进了具有历史气息的东林书院,没有参观之前,我感觉中的东林书院应该是压抑的、陈旧的、只有无数的书本繁冗的堆叠在陈旧的屋子里。

可是,当我看到东林书院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有些愣愣的,建筑很有古典气息,但并不陈旧,反而有一种庄重之美,随着自己慢慢的看,才了解到是个朝代,不同时期的人们不断修复才使得今天的东林书院能完好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所以我想我们今天也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民族的经典,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使得我们的后人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气息。

东林书院还使我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让人耳熟能详的千古名联竟然是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先生曾撰写的,我通过参观了解到,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东林书院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

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

我想那么多有志之士聚集到一起,谈论天下苍生之事,在中华古典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讨学习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那是为了
民族奋起而读书的一种伟大精神吧。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光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像对联中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才是我们大学生的风貌,我们要把民族的兴衰和自己联系起来,明确的知道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随着参观,我看到了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寻乐处、心鉴斋、小辨斋、再得草庐、时雨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这些建筑均显现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鼎盛时期风貌,古香古色,有古典建筑的无穷韵味。

我不禁一次次的被中国古老的历史所吸引,不光是古典的建筑,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切一切都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我爱我的祖国,她的一切都让我为之吸引,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东林书院真的有很多让我意料不到的事情,书院里有很多爷爷奶奶们在练太极,看着他们都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幸福生活,还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在学习孔孟之道,读孔孟之道,学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任何年代的人们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我觉得,人融入社会、与国家要立在世界之林一样;都有人与人、部门之间、国与国的外交,都要有良好的心态。

并不能把富裕与长寿当作追求的目标,而是把大同、和谐、和平、共同幸福、共同欢乐视为己任。

否则“恭而不侮”只在小圈子里实践就太可惜了。

孔子说得是“大道理”,是要让每个人来“大实践”。

从小学习儒家经典,
这对小朋友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我看着这美好的一切,不禁会心的微笑,看着美好而温暖的阳光,脑海里浮现出一句古文:“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是《桃花源记》中的一句美好的话,此时此景,无比相称,我感觉自己很幸福,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会好好的珍惜,也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好好的建设伟大的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