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中编(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中编(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中编(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考点】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特征。

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失望情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从浪漫手法到浪漫主义思潮的文学发展过程。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重新挖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同时,也把这段历史作为描写的内容。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表现在: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三、浪漫主义的人文观念(结合导论部分)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实际上是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的新发展,是19世纪人道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形态,具体地讲,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中的人本意识———尤其是世俗人本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形态的再现。

人文主义的人本意识强调人智对神智的反抗和人的原欲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的个性自由强调人的自然天性和自由情感对包括封建专制和道德、科学理性、物质文明、资本主义现存制度在内的人类文明的反抗。

浅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及创作特点

浅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及创作特点

浅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及创作特点作者:孟庆安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6期[摘要]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文学以一种文学思潮无论是在世界文学史还是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文学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文中分析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原因;创作特点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其产生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运动中,当时由于法国大革命失败,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十分高涨,社会对资本主义存在着普遍的不满的,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又受到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所以浪漫主义文学得以产生,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即为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最早出现于德国,然后在英、法、俄、美等国都有充分的发展。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一)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不仅政治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还对思想文化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各国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得以快速发展起来,在各类斗争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支撑。

但在这些风起云涌的斗争在不断的遭镇压和失败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得以更大程度的暴露出来,在当时的现实情况下,人们对启蒙运动思想家宣传的理想王国深感失望,这就促使作家云追求新的理想,这也是浪漫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二)具有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当时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盛行,其通过对主观精神的作用进一步夸大,对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较为强调,更注重自我,要求通过文艺来对人的内心世界和伟大气魄进行表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对浪漫主义文学对于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的强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同时当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也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强调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这也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流行时期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

2.产生背景(1)社会动因:法国大革命①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②《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促使一种社会心理产生,即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

(2)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与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①德国古典哲学a.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定者。

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b.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

②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阶级调和、阶级互爱,以此解决社会矛盾。

(3)自身动因:人的心理的转变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资产者、小资产者不免失望、苦闷和彷徨。

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发展过程(1)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

(2)哥尔斯密在1776年的《瓦克郡的牧人》中运用了“浪漫的”一词。

(3)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4)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以往浪漫主义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4.思想特点(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

(3)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4)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5)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5.艺术特点(1)主题上,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浪漫文学的名词解释

浪漫文学的名词解释

浪漫文学的名词解释浪漫文学是指一种情感上充满幻想和理想主义的文学流派,其诞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浪漫主义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于个体内心体验的追求,成为其核心理念。

浪漫文学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风格和情感力量,尤其强调个体的情感表达和内心世界的超越。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浪漫文学的产生与18世纪末欧洲的社会变革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秩序被打破,人们开始对传统和现实感到不满。

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它试图达到超越传统秩序的自由,并追求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二、浪漫文学的特点1. 情感的流露与追溯浪漫文学将情感的外在流露视为重要内容之一。

作品中常常出现对于爱情、友谊和家庭的细致描写。

作者通过对情感的描绘,希望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体验到作品中情感的力量。

同时,浪漫文学也常常回溯个体内心的情感世界,探索个体在社会现实背后的内心呐喊和憧憬。

通过令人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浪漫文学能够打开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使其更加真实地融入作品的世界。

2. 自然的寄托与超脱浪漫文学将自然视作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寄托和超脱。

自然界的美妙和宏伟,常常被浪漫主义者用来喻表他们对于人类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的逃避。

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表现自然景色对人内心的触动,浪漫文学给人以心灵抚慰和美感的启迪。

3. 幻想与梦境的想象浪漫主义倾向于探索非现实和理想化的世界,通过幻想与梦境的想象创造出瑰丽而充满魔力的故事。

作品中常常出现超自然的元素或者情节,使人们能够暂时忘却现实,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

三、浪漫文学的影响浪漫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改变了文学创作的风格和口吻,使作品更加注重情感和个体的表达。

浪漫文学还激发了人们对于个体主义和人权的思考,为后世的社会运动和平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由于浪漫文学强调情感与理想主义,它在人们内心中激发了情感的共振和对美好的向往。

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能够通过浪漫文学找到满足内心渴望的力量。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自由和理想,它代表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旧传统的文化革命,它呼唤个人自由和民主平等。

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追求内心世界的表达,他们开始关注个人情感和心灵的自由。

这种关注个人情感的倾向逐渐演变成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1.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浪漫主义作品通常以个人情感为核心,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欢乐和追求。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共鸣。

2.追求自由和理想:浪漫主义作品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生活状态。

作家们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美好的境界。

例如,郁达夫的《春》中描绘了一个纯洁而美好的世界,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使读者感到温暖和希望。

3.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作家们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和壮观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使读者感到宁静和舒适。

三、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现实的绝望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2.《春》:这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纯洁而美好的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3.《再别康桥》:这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四、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与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与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与发展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学界的一股重要潮流,它与古典主义文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从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主要特点以及对后续文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后来在欧洲各国迅速发展。

它的出现是对古典主义文学中理性主义、古代传统以及社会庸俗现实的一种逃避和反抗。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1. 情感的高亢与个人的超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的奔放与自由,对于内心深处的激情与渴望进行表达。

作品中常出现对爱情、自然、宗教等深邃主题的追求和思考。

2. 强调想象力与幻想:浪漫主义文学注重想象力的运用,在作品中常出现许多虚构的情节和奇幻的形象,以营造出超越现实的意境。

3. 异国风情与历史回溯:浪漫主义文学追溯历史,对于中世纪骑士、古代神话等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古代文明更加纯净,更加美好。

4. 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浪漫主义文学中流露出对于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热爱,他们认为大自然是人类心灵的寄托,民族文化是人们归属感的来源。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与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达到了高潮,极大地推动了后续文学的发展。

它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对于后来的现实主义作家来说,是他们对于现实的一种追求和反抗。

现实主义作品强调真实的呈现,追求对社会现象的准确揭示,与浪漫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2. 对于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对于象征主义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象征主义文学注重隐喻、象征的运用,突破了传统写实的限制,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性和诗意性。

3. 对于文学风格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追求自由、独立的思想精神,也推动了文学创作手法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感情的表达,使得文学更具个性化,更贴近人们的内心世界。

总结: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与发展使得欧洲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

《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1. 历史背景浪漫主义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化运动,它在文学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和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背景:1.1 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与欧洲社会中的大规模变革和政治动荡密切相关。

这包括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其他国家中爆发的民族解放斗争。

这些事件触发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和个体权利的思考,并激发了浪漫主义作家追求自由和反抗旧体制的情感。

1.2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但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人阶级的困境。

这种现实情况使得浪漫主义作家关注社会不公平、环境破坏以及人际关系缺失等问题,他们通过艺术表达来探讨人类情感、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

1.3 古典主义的衰落在浪漫主义出现之前,欧洲文学以古典主义为主导,注重理性、秩序和规则。

然而,随着18世纪后期对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怀疑,人们寻求反叛和个体自由的渠道。

这种对古典主义观念的挑战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土壤。

2. 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2.1 强调个体情感与体验浪漫主义作品强调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作家通过展示角色的深情厚意、激情澎湃以及苦闷孤独等复杂情感来吸引读者。

他们追求真实自我的表达,倡导诗意生活和灵魂之旅。

2.2 对自然的崇拜与画面化描写浪漫主义者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认为大自然是一种超越理性的存在。

他们追求那种迷人的、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并借助鲜明的画面化描写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2.3 反叛与幻想浪漫主义文学常常探索非传统思想和价值观。

浪漫主义者反对旧有体制和规则,倡导个性的真实和独特。

他们也渴望逃离现实世界,通过创造出虚构的理想境界和奇幻故事情节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愿望。

2.4 对历史、神话与传说的兴趣浪漫主义作家对历史、神话和传说怀有浓厚兴趣,他们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这种对过去时代和民族文化的回溯是为了寻找灵感,并加强作品的叙事力量。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

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

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

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

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

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

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

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

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

”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一、德国文学: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耶拿派:①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②1798年到1800年间,他们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①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②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它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早期代表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后期代表作。

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二、英国文学: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①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②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莱尔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代表作《古舟子咏》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雪莱注重对未来的描绘。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整个欧洲。

1815年,俄、普、奥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合波旁王朝的残余势力,扑向革命的法国。

拿破仑与封建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取得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的战争。

由“神圣同盟”扶上复辟宝座的波旁王室,只维持了十五六年,在1830年7月26至28日的三天中,就被人民群众摧枯拉朽地推翻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法等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19世纪4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发展成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运动。

自此以后,欧洲其他各国先后向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

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

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

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

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

简析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简析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理论基础。康德 、 费希特、 黑格尔 的唯心 主义哲学 , 夸大 主观 精神 的作 反对现实的丑 , 显示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波 动的轨迹 , 反映 了社会心 用, 强调天才 、 灵感和人 的精神力量 , “ 把 自我 提到高于一切的地 位, 要 理的趋向。这种奔放 的 、 直露 的、 受庄 何约 束的 个人 感情 的强烈 抒 不 求文艺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伟大气魄 。这对 浪漫主义文学 强调主观 精 发 , 显示了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 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 生了不小 的影响 。另外 , 空想 社会 主义学说 的代 ’ 2 着力描 写 自然景 色, 、 抒发 作 家对大 自然 的感受。浪漫 主义作 家 表圣西门、 傅立 叶、 欧文等人 对资本 主义制度 作 了深刻地 揭露和 批判 , 大都 受卢 梭 回归 自然 思想的影0 , 向 把大自然看作是精神上 的寄 托 , 赞 提出消灭阶级对立 , 建立一个更好的制度的理 想 , 这一切对 浪漫主义文 美大自然 , 丑恶 的现 实 , 蔑视 把大自然的 “ ” 美 和现 实的 “ 相对 比, 丑 着 学也产生了较大 的影响 。 力歌颂大 自然纯 朴的美 。他们 通常以大自然为背景 , 寄情山水 , 闲云 在 第三, 促使浪漫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也有文 学自身的一 些原因。 野鹤 、 湖泊大 JI , l 寄托作者 的情思 , 湖光山色、 中 在 狂涛 巨浪中宣泄作者 十八世 纪感伤主义 、 哥特式小 说、 前浪 漫主义文 学、 国狂飙 突进运 动 的爱和恨 。如拜伦诗篇 中的 山川瀑布 、 德 惊雷 闪电 , 以美 的形式对照 出 均 文学 、 国卢梭传统 , 法 都推崇自我 , 崇奉 主观 情感 , 热爱 大自然和朴 实的 现实生活的丑 ; 雪莱诗篇 中的云雀 冲破乌 云 , 懂憬 着未来 和 自由 , 西风 民间文学。这些都为浪漫主义思 潮的 出现提 供了条 件。 同时 , 它又 是 则象征着一种新 的社会 势力 , 给人 类 带来 光明和 希望 ; 兹华斯 素有 华 继启 蒙文学之后 , 与古典主义 文学斗争 中产 生的。古典 主义 是一种 带 “ 然 诗 人 的 美称 。 自 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的资产 阶级文学思想 。古典 主义的泥 古倾 向和理性 3 重视民间文学。浪漫主义作 家大 都十 分重视风 俗文 学 , 、 他们 对 教条 , 束缚了作 家的创 作 自由 , 蒙作 家首 先打 出反对 古典 主义 的旗 中世纪带有神秘 色彩 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 、 启 民歌 、 民谣 极感兴 帜, 写出了一些 富有强烈感情的作品 , 浪漫主义 作家继承 了启蒙主义文 趣。他们 反对 古典主义只追 求高雅而 排斥 民间艺术 的做 法 , 许多作 家 学反古典主义 的战斗传统 , 他们否定了古典主义文 学的清规戒律 , 强调 从 收集 民歌 、 民谣 、 民间故 事 开始 创作。 更多 的人对 民 间文学 进行 加 创作自由以及 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德 国浪漫派首先对 古典主 工 , 用文学 的题材进 行创作 。这 是因 为民间文 学不仅 为浪 漫主义 文 利 义进行 了反驳 , 提出一种 以开放 的、 多变 的、 个性 的艺术 形式代 替 古典 学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 , 而且在想象的丰 富、 感情的 真挚 、 表达的 自由、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一、德国文学: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耶拿派:①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②1798年到1800年间,他们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①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②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它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早期代表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后期代表作。

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二、英国文学: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①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②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莱尔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一种流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运动,它强调个人感受、情感表达和对自然、想象力、自由的追求。

浪漫主义在文学作品中常常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深情的爱情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本文将探讨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并分析其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浪漫主义的起源和特点浪漫主义起源于欧洲,最早出现在德国,并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反对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思想。

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强调个体的情感和直觉。

作家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爱情和描述英雄主义的行为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2. 对自然的崇拜:浪漫主义作家常常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自然被视为超越人类的存在,是灵感的源泉和情感的表达。

3. 强调想象力和幻想: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幻想的元素,作家通过想象力创造出超越现实的世界。

幻想和梦境被视为逃离现实世界的方式,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手段。

4. 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浪漫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反对社会和政治的束缚。

作家通过描写英雄主义的形象和叙述个人奋斗的故事来表达对自由的追求。

二、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1. 《唐吉诃德》-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唐吉诃德》是一部西班牙文学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之一。

小说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现实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矛盾,同时表达了对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向往。

2. 《茶花女》- 亚历山大·杜马《茶花女》是一部法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被视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玛格丽特·居里的悲剧爱情故事,展现了个人情感和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3.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是一部法国文学的巨著,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风靡与特点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风靡与特点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风靡与特点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时期欧洲文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潮流,其中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脱颖而出。

本文将探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风靡与特点。

一、背景与起源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背景与社会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之后,整个社会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浪漫主义文学作为对现实社会的反叛和逃避,逐渐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二、风靡的原因1. 对理性主义的反叛: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反对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个人情感、内心体验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这种反叛精神使得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在当时迅速风靡起来。

2. 美学追求与艺术创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艺术作品的美感和审美追求,倡导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

法国浪漫主义作品的独特表现形式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手法,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三、特点与代表作品1. 强调个人情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以个体的内心体验为创作的重点,反映了个人情感的痛苦、矛盾和欲望。

例如,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通过对主人公们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正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探索。

2. 理想化的描写: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常常将事物进行理想化的描写,注重对美和庄严的追求。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勒内·德·夏托布里昂的《茶花女》就展现了一个既迷人又悲剧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现实社会对爱情的无情压制。

3. 对历史与传统的追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常常将历史作为创作的素材,强调过去时代的辉煌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例如,亚历山大·迪马的《三个火枪手》通过对17世纪法国历史背景的描写,展现了英勇、忠诚和友情的精神。

4. 探索人性和命运: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常常探讨人类的命运和存在的意义。

通过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抒发,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对生命和死亡、自由和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勒内·德·夏托布里昂的《荆棘鸟》即是一部探讨人性和命运的经典之作。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浪漫主义文学是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风格,它主张追求自由、个性、感性以及对自然、人类和历史的热爱与美好愿望。

该文学风格反映了一种对过去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批判和否定,强调人性内在的自由与独立、想象力的重要性,逐渐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

1. 强调感性与想象力,憧憬美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个人的感性和想象力,欣赏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对理性和常规传统的约束进行挑战。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人们鼓励追求心灵内在的深刻感受,赞美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浪漫主义也展现出了一种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美好愿望。

浪漫主义文学家们强调,人们应当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去探索那些超出理性认知的领域,寻求新的境界和新的生命方式。

2. 对历史和传统进行反思与批判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二是对历史和传统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浪漫主义文学家认为传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已经过时并限制了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开创新的文化和精神空间。

浪漫主义通过文学之境探讨历史和传统的价值,寻找新的文化和精神的路径。

这样一种对传统的反思和批判,成为了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 表现个人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三是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

浪漫主义文学家们表达了对社会和政治的担忧和对人民自由和平等权的追求,在文学中展示了对政治权利的理解和意识。

他们的作品描绘出社会道德的危机、人民权利的受限和专制政权的残酷和暴力,从而带出一种对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渴望和奋斗精神。

浪漫主义文学家们通过文学作品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发起对社会道德和政治制度的批判,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

4. 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之四是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

文学家们关注人类的各种社会和生命问题,展现出无限的同情和关怀。

他们倡导爱与友谊、亲情和幸福,向人们揭示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类精神内在世界的重要性。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产生于欧洲,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启蒙理性主义的反对和对感情、想象力和个体自由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想象力和个性: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力和个性的重要性,对于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非常重视。

作家们倾向于探索个人情感和情绪的深度,并通过想象力创造出奇幻、梦幻的文学形象。

2.自然和超越:浪漫主义文学以自然为灵感和背景,强调与自然的联系和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浪漫主义作品常常探索超越现实世界的领域,表现出对超自然、神秘和幻想的追求。

3.爱情与感情:浪漫主义文学追求真挚和激情的爱情观,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感情的自由表达。

作家们将爱情视为灵魂的唤醒和超越束缚的重要力量,表现出对爱情的理想化和超凡其外的追求。

4.异国与历史:浪漫主义文学常常探索异国情调和历史文化的吸引力,通过描绘古代文明和异域文化来创造浪漫情调。

作家们对中世纪、古罗马和东方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表达。

5.反对社会现实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世界中的社会不公和束缚进行了批判,具有反叛精神。

他们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反对社会限制和理性主义的束缚。

6.艺术的崇高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艺术的崇高性和超越性,认为艺术是融合理性与想象力、个性与普遍的重要手段。

作家们通过创作高度情感和独特风格的作品,追求艺术的真实和触动人心的力量。

总的来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以个体、情感和想象力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爱情和超越的追求,对社会现实和理性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

其基本特征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19世纪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德国浪漫主义 文学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政治背景 2.哲学背景 二、德国浪漫主义的发展 (一)德国古典主义的余风——荷尔 德林
约翰· 克里斯蒂安· 弗里德里希· 荷尔德林 (1770-1843)
创作:1791年的颂歌(歌颂古希腊文化) 1799年书信体抒情小说《徐培里安》
(三)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海德堡派 1.海德堡派简介 1805年前后,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 与学者先后聚集在海德堡大学,创 办刊物,成为后期浪漫主义,称之 为海德堡派,其中心成员是阿尔尼 姆与布伦塔诺。 2.作家作品简介 (1)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
1806-1808年两人合编《儿童的神奇号 角》 (2)格林兄弟 1812-1814年两兄弟编写《儿童与家庭 童话集》 (3)亨利希· 封· 克莱斯特(1777-1811) 代表作品: 独幕喜剧《碎罐》(1808)和中篇小说 《米赫尔· 戈哈斯》(1810)
2.威廉· 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
1827) 作品: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 名篇:《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歌》、 《病玫瑰》、《老虎的赞美诗》
Spring Sound the Flute! Now it's mute. Birds delight Day and Night.
短诗:《布伦宁战役》《我在死者中》 《贝克莱的老妪》、《童尼卡》
(三)英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 1.拜伦 (1788-1824)
出生于贵族 10岁继承爵位和封地 13岁进入哈罗中学 17岁进入剑桥大学 21岁发表评论《英国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 1812年发表长诗《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1、 2章) 同年发表《编织机法案编制者颂》
理论主张: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具体地说,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浪漫主义更偏重于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在人物的塑造上,浪漫主义赋予人物理想的光辉,致力于虚幻形象的塑造;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往往都具有离奇现实主义诗人杜_的情节、奇特的夸张、磅礴的激情、多彩的语言等特色。

在中国,浪漫主义最早见于屈原所作的《离骚》,而“诗仙”李白的很多作品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另外,浪漫主义还存在着消极和积极的区别。

消极的浪漫主义一味地粉饰现实或留恋过去,积极的浪漫主义却能突破现实,预示事物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 特征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一、德国文学: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耶拿派:①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②1798年到1800年间,他们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①19 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②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它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早期代表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后期代表作。

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二、英国文学: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①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②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莱尔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代表作《古舟子咏》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雪莱注重对未来的描绘。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形成与风格特点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形成与风格特点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形成与风格特点在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浪漫主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

它的涌现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学风格的转变,更是对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呼唤。

本文将讨论浪漫主义的形成与风格特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

一. 浪漫主义的形成1. 社会背景浪漫主义的产生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

18世纪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经济大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弱化了传统乡村生活所带来的质朴与纯真。

这种社会背景的转变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深处的寻找与瞩目。

2. 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也是浪漫主义兴起的必要条件。

英国文学的古典主义思想已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

但是,在枯燥的古典主义文学中,难以使人们感知到情感和个性的真实性。

加之当时英国正经历着“宗教衰退”和“知识分子独立”的现象,带来的是文化的去传统化和文化个性的崛起,为浪漫主义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3. 文学先行浪漫主义的兴起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系列的文学热门和文学形态的变化,在形成这一文学流派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诗经》等古典诗歌、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塞缪尔·理查德森的长篇小说以及随着扫盲运动而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这一切都为浪漫主义的兴起提供了营造氛围的条件。

二. 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1. 强调个性、情感、直觉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作者的个性与主观体验十分突出。

与此同时,对于情感和直觉的强调,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希望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迸发读者面对真实世界的热情和感悟。

2. 支持革命浪漫主义也是一种文化革命的反应。

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作者试图对当时社会机构与制度进行审视,为新兴的知识分子和地位较低的人民争取更大的权益和自由。

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常被塑造成英勇、自由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于革命的支持态度。

3. 描述神秘幻想浪漫主义作品中的神秘幻想,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寻找心灵净土的一种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整个欧洲。

1815年,俄、普、奥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合波旁王朝的残余势力,扑向革命的法国。

拿破仑与封建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取得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的战争。

由“神圣同盟”扶上复辟宝座的波旁王室,只维持了十五六年,在1830年7月26至28日的三天中,就被人民群众摧枯拉朽地推翻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法等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19世纪4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发展成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运动。

自此以后,欧洲其他各国先后向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

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

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

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1767—1830)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

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

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忧郁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

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

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

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和彷徨。

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

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在大学里竖立了一尊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和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耶拿文学报》刊载了有关大革命的政治著作,《柏林月刊》征集对人权的争论文章。

克洛普斯托克写出赞美第三等级的颂歌;弗·施莱格尔撰文指出大革命是当代三大事件之一。

大革命对英国湖畔派诗人产生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

一开始,华兹华斯认为大革命是“按照自然的一般进程产生的,只不过它的好处推迟到来”。

柯勒律治曾经反对过敌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骚塞则自称是共和派。

法国大革命对这些作家的浪漫主义倾向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的批评家从政治态度去区分浪漫派作家,认为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前者批判封建贵族和封建制度,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后者却缅怀封建制度,对新社会不满。

但这种区分难以反映浪漫派作家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和成就,况且有的作家前后思想有所发展,很难给以确定的标签。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康德(1724—1804)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人的精神具有天生的几种能力:对时空的直觉,对原因、现实、实体和整体的理解。

他认为世界本身不像反映在人的头脑里那样。

人在建造世界时也形成了认识,由此证明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

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在道德方面,康德认为只有自由人的选择才能决定一切,任何外在的或更高的法则都不能主宰人,人的尊严在于获得理性自由。

康德的继承者费希特(1762—1814)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反对自在之物能限制人的悟性。

他把人看作征服者,人能对自然起作用。

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

谢林(1775—1854)认为世界中搬演着悲剧,整体中存在着不和谐,但这是生活的原则和希望的源泉。

必须从自然出发,达到自我,因为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是自然和作为复杂性与发展源泉的生活之间的斗争产生的果实。

如果人的器官对大自然的刺激无动于衷,那就死去了。

知识、信仰和愿望的统一,构成人的最高目标。

黑格尔(1770—1831)对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的分析,给康德和费希特逐渐建立的主观主义的个性以理论外衣。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真理在于它的历史中,而这历史是不断变化的;精神就是历史,历史将理性和非理性、必然和偶然,感觉和非感觉混合在一起。

他认为人是自在的和自为的,“在自在自为这个意义上,人才是绝对的,自由的,无限的”。

总之,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至于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则从另一个角度给浪漫主义输送了思想。

圣西门(1760—1825)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他否定了现行的社会。

傅立叶(1772—1837)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贫困现象、民主自由的虚伪、婚姻制度的腐朽、殖民掠夺的残酷。

他们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图景,圣西门预言这个未来社会具有强大的工业作为经济基础,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全体社会成员都各尽所能,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分。

傅立叶则提出建立“法朗吉”,在这个团体里,劳动分工完全根据个人爱好和能力,劳动成为人的需要和享受,社会前进的动力是劳动者之间创造性的竞赛。

英国的欧文(1771—1858)把希望寄托在仁慈的统治者身上,他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开设了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夜校,以为靠知识的传播就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他是合作社运动的创始人,职工会最早的组织者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强调阶级调和、阶级互爱,以此解决社会矛盾。

第三,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历史的发展过程。

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同现实主义一样,古已有之。

浪漫主义手法着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想象,抒写作者的理想,往往不同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亚里斯多德总结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就是对古代文学中浪漫手法的概括。

无论荷马的史诗《伊利昂纪》还是神话,无论古希腊的悲剧还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

浪漫主义来源于传奇一词。

诚然,直到17世纪以前,浪漫主义一词还没有出现。

蒲伯在18世纪初描绘温特索古堡时,以蛮荒和某种奇异的魅力去形容这个浪漫的城堡。

哥尔斯密在1776年的《瓦克郡的牧人》中运用了“浪漫的”一词。

18世纪下半叶,这个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例如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就形容“比耶纳的湖岸比日内瓦湖岸更荒凉,更浪漫”。

18世纪末,歌德首先注意到“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席勒也区分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应该指出,18世纪的作家有不少作品已经具备了浪漫主义的因素,如英国的詹姆斯·汤姆逊(1700—1784)、威廉·柯林斯(1721—1759)、托马斯·格雷(1716—1771)等一批诗人的诗作。

浪漫主义一词的发展反映了这种创作手法和文学形式逐渐形成和成熟起来的过程。

换言之,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以往浪漫主义手法的集大成。

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在18世纪末以前,浪漫主义只存在浪漫手法和部分相关概念,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文学潮流。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最早发端于英国和德国。

彭斯和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前驱,他们的创作分别处于18世纪80和90年代,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声。

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发表的《抒情歌谣集》“摆脱了18世纪的陈规陋习”,预示了一种“新的诗歌语言,一种自然而然的表现方法”,找到了“心灵之路”。

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

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重要理论家,他们也是在1798年创办了《雅典娜神殿》,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和宣言,以及蒂克、诺瓦利斯等诗人的作品。

随后轮到法国,1813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论德国》,介绍和论述了浪漫主义文学。

夏多布里昂的《基督教真谛》(1802)提供了散文和小说方面的典范作品。

大约至1805年左右,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形成第一个浪潮。

第二个浪潮从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

在法国则有拉马丁和维尼作响应。

意大利的白尔谢、剧作家曼佐尼和佩利柯,德国的霍夫曼和艾肯多尔夫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浪漫派作家。

第三次浪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雨果为首的一大批作家纷纷涌现。

在俄国和东欧,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蓬勃兴起。

这股思潮在19世纪初也传到美国,推动了美国文学的发展。

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算是结束了,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并没有销声匿迹。

雨果的一些最重要的作品是在50年代以后发表的,更不用说出现了“新浪漫主义”或可称作后期浪漫派的作家。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其目的“只求带给国家一种自由,即艺术的自由或思想的自由”。

浪漫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与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古典主义主张只能描绘贵族和上层人物,排斥民间文学,戏剧创作规定要遵循“三一律”,推崇典雅和崇高的风格等等,已成为束缚文学发展的桎梏。

浪漫主义终于冲破了这道顽固的藩篱,在创作自由的口号下开辟了文学的新天地。

个性解放是他们高举的旗帜,以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这是他们宣扬的时代新精神。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浪漫派可分为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的两类作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