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文学
分析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现象

分析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现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
它兴起于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法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化而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色彩、个性化、哲学性、独创性的新文学。
在法国文学中,浪漫主义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社会与文学的互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与法国社会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的。
19世纪初,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法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由于政治局势的动荡,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成熟的古典主义文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学需求,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像古典主义那样强调逻辑与理性,而是追求感性与想象,强调个性与自由,体现出浪漫主义特有的情感和激情,它的文学主题多涉及爱情、革命、自由等方面,风格多样、极具变化性。
由此看来,社会与文学之间的融合互动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浪漫主义文学体现的主题与思想浪漫主义文学是人们情感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人类自由理想的代表。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感性,对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有着极大的兴趣,并推崇宗教、神秘主义、超自然力量等。
而且,由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背景具有强烈的抗争性和革命性,因此其文学思想成分也往往呈现出强烈的社会思辨性、个人挣扎性和文化批判性。
浪漫主义文学拥有多样化的主题,其中最为典型和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人性解放,包括精神自由、爱情自由和美的自由。
浪漫主义文学凸显人性的自由性和个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性爱、现实生活无法达到的理想、命运和宿命的反思。
同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还关注着革命、暴力和反乌托邦思想上的问题。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之一,不仅标志着文学的自由和个性化、文学形态和意识的变革,还推动了19世纪后期欧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一德国文学术语解释耶拿派: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主要作家及作品: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早期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后期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二英国文学术语解释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代表作《古舟子咏》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麦布女王》:(长诗)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
第六章浪漫主义文学第三节 雨果

格雷勿方场
中心活动点之一的格雷勿方场位于塞纳河 右岸的巴黎市区。方场的一侧是绞台,另一 角是荷兰塔,塔底小黑屋住着女修士,“一 个窄小的尖穹窿的窗洞,开向方场”,女修 士在这里用眼光和声音“紧紧相随”着爱斯 梅哈尔达。方场的附近是乞丐广场,住着巴 黎下层人民,乞丐王国像“奔泻的水每天早 上从那儿流出”。甘果瓦“每天早晨离开乞 丐的大本营,常常是伴同着那吉卜赛女郎, 帮着她在所有的街上收集她所赚来的小银 币”。
惊世骇俗的民间语言
《欧那尼》的浪漫主义特点十分突出,有密室、 地道、乔装、假面、计谋、决斗、服毒、机关布 景等哥特气氛和奇情剧手法。剧本采用通俗的民 间口语,第一幕第一句台词是莎尔的老保姆所说: “这么早他就来了吗?(又有敲门声)不错,听 这声音,一定是从暗梯那儿来的。(第四次敲门 声)我得马上去开门才好。(她打开那扇秘密小 门)” 第二幕,国王问:“什么时候?” “我 来抢那位美人,你们去捉那强盗。”
从形式上看,人物的圆心结构是在围观 中形成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是一个流 浪卖艺姑娘,她的特殊身份决定了这个以她 为中心的人物圆心结构是在她优美舞姿的旋 转中形成的。
爱斯美拉达在广场跳舞
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
作者描写道,“那个圆圈的人物很多”, 爱斯梅哈尔达“在一张随便铺在她脚下的波 斯地毯上跳舞着,旋转着”,“她轻捷,又 飘逸,又快乐”。在这热情的旋转中,甘果 瓦被“灿烂的景象迷住了,不能一下子肯定 地看清楚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 使”;加西莫多“那样深深地专心看着”; 巴黎的群众“都目不转睛,大张着嘴”;孚 罗诺“比其余的更注意那跳舞女子”;女修 士对她发出“一种虔诚的、憎恶的声音”; 法比“招手叫她去”。这种形式上的围观圈 子可以看作是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
第六章浪漫主义文学第三节 雨果

爱斯梅哈尔达与加西莫多的对照
他们是两个被人互换的孤独儿,一个奇 美,一个奇丑。仪貌美丑的强烈对照,卓绝 地衬托出了他们两个互相救援的动人情景,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第一次是爱斯梅哈尔达 给加西莫多送水的情景,提示了爱斯梅哈尔 达以德报怨的美好心灵。第二次是加西莫多 救援爱斯梅哈尔达的情景,提示了加西莫多 心灵的觉醒。
后期创作(50-70年代)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诗人,诗歌贯穿
整个创作生涯。法国人视他为民族诗人。诗歌基
调是关怀祖国命运,向往自由解放,憎恨专制暴
政。代表作是政治讽刺诗《惩罚集》(1853),
共有98首诗。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
工》(1866)、《笑面人》(1869)、《九三年》
2.神奇的夸张
雨果的夸张主要用于人物塑造。对人物的夸张描写 到变形的地步。
加西莫多仪貌丑陋,集中了所有人的肢体残缺。驼 背、突胸、独眼、耳聋、嘴哑、脚跛。在愚人节被选为 愚人王。
3.奇特的想象
情节的想象: 爱斯梅哈尔达母女在绞刑台重逢。 加西莫多和爱斯梅哈尔达两人尸骨被分开, 化为灰尘。
自然景象的想象:
从形式上看,人物的圆心结构是在围观 中形成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是一个流 浪卖艺姑娘,她的特殊身份决定了这个以她 为中心的人物圆心结构是在她优美舞姿的旋 转中形成的。
爱斯美拉达在广场跳舞
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
作者描写道,“那个圆圈的人物很多”, 爱斯梅哈尔达“在一张随便铺在她脚下的波 斯地毯上跳舞着,旋转着”,“她轻捷,又 飘逸,又快乐”。在这热情的旋转中,甘果 瓦被“灿烂的景象迷住了,不能一下子肯定 地看清楚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 使”;加西莫多“那样深深地专心看着”; 巴黎的群众“都目不转睛,大张着嘴”;孚 罗诺“比其余的更注意那跳舞女子”;女修 士对她发出“一种虔诚的、憎恶的声音”; 法比“招手叫她去”。这种形式上的围观圈 子可以看作是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
第6章 19世纪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雨果的生平与创作 —— 雨果和《悲惨世界》
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作家的著名代表,在诗歌、 戏剧、小说理论等方面硕果累累,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一生几乎经历了 19 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历史事 件。
雨果 1802 年 2 月 26 日生于贝尚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拥护共和。雨果曾跟随父亲游历意大利、西班牙并在 此接受小学教育。母亲信奉旧教,拥护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复辟后,雨果的父亲又宣誓效忠新统治者,雨果重返巴黎。雨果 青少年时期思想保守,成年后转向共和立场。1851 年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被迫流亡,在国外侨居 19 年。1870 年, 拿破仑三世倒台后,雨果结束了流浪生活,凯旋回国,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普法战争爆发后,雨果参加国民自卫军, 反对普鲁士入侵并捐赠大炮。此外,雨果还支持巴黎公社革命,保护被迫害的公社成员,开放作家的住宅作为避难所。 1885 年 5 月 22 日,雨果在巴黎病逝,享年 83 岁,法兰西举国致哀,200 万人为其送行,后被安葬在先贤祠。莫洛亚说: 一个国家把给帝王的荣誉给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830 年 2 月 25 日,雨果的剧作《欧那尼》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文学史上称之 为“《欧那尼》之战” 。《欧那尼》写的是 16 世纪西班牙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表现了强烈的反 封建倾向。
雨果早期的小说受到当时通俗小说的影响,创作并不成熟,缺乏后期浪漫主义小说的磅礴气势和激昂情怀, 更侧重于情节的离奇性。《巴黎圣母院》(1831)是第一部兼具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 紧张激烈,人物形象鲜明夸张,巧妙地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正如他在美学论著《雨果论文学》中所写:“取一个在形体上丑怪得最 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社会组 织的最低下最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然后在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中 植入一种天使般的色彩,通过美与丑的对比,“使这卑下的造物在你眼 前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可以说,雨果的 小说创作和他的美学理论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19C浪漫主义-概述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其繁荣时期。
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较量和斗争。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它震撼了整个欧洲。
许多国家都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但是,在随后的保卫革命成果和反复辟的斗争中,曾经出现过十分复杂的形势,经历了长期的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当时,革命后的法国面对俄、普、奥等各封建列强结成的“神圣同盟”的疯狂反扑。
拿破仑与列强之间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成掠夺性的战争。
随后,波旁王朝复辟。
……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和充满暴力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所期望的。
18世纪启蒙思想家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资产阶级的丑恶一面也暴露无遗。
大革命后的社会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社会各阶层普遍感到失望。
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是这种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当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十分流行。
他们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这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产生了影响。
另外,在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也流传开来。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他们尖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当时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的思想。
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很大影响。
以往的文学也为浪漫主义的出现做了准备。
如英国18世纪的感伤主义文学;卢梭对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的宣扬、返回自然的主张等,都对浪漫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大作用。
~的思想特点: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1、特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由于大革命后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2、发展概况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德、英等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早期的浪漫主义重要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达尔夫人。
到波旁王朝复辟初期,产生了拉马丁和维尼这两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
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波旁王朝的自由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繁荣之势,即使在30年代现实主义出现并形成主流之后,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依然成绩卓著,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
以下对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成就作一些简介(1)夏多布里昂(1768—1848)勒内·德·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
他主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基督教的真谛》中的两个中篇小说:《阿达拉》和《勒内》。
《阿达拉》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描写一个发生在北美原始森林的故事: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异教徒夏克达斯,双双逃进丛林。
但由于阿达拉在母亲弥留之际曾发誓将自己的童贞献给上帝,因此她不能成为夏克达斯的妻子。
结果,在宗教和爱情的冲突中阿达拉吞下毒药,饮恨而死。
夏克达斯悲痛欲绝,答应有朝一日一定会皈依基督教。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早期代表作,其艺术特征在于:一是强烈的宗教色彩(在宗教和爱情之间选择宗教);二是抒发强烈的感伤之情;三是着力描写自然景物和异域风光,体现出蛮荒之美和孤独之美;四是华丽的语言和诗意的叙述。
《勒内》被认为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以夏多布里昂为蓝本,写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塑造了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世纪病”形象勒内。
附:“世纪病”形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
第六章四节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2.塑造了人道主义理想人物冉阿 让.米里哀。
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 道主义。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人弃恶 从善、终止犯罪。 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
《悲惨世界》艺术成就
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紧密结合。 (1)情节充满巧合和离奇,人物形象 的配置和描写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2)夸张的手法和对照原则, (3)在具体描写人物遭遇和环境时, 又带有现实主义成分。 二政论性。议论和考证过多,结构比较松散 三语言高昂、激烈、热情、叙述有史诗 的风格。
历史小说家大仲马
(Dumas 1802-1870)
500多部小说。主要是通俗历史小说。
对历史的态度
《三个火枪手》 (1844)
路易十三时代宫廷故事。达达尼昂和三个火枪手结成生死交, 为国王效劳,对付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卫队。 宫廷斗争 风流轶事 冒险传奇
《基督山伯爵》(1845)情节曲折惊险。邓蒂斯报恩
复杂两重性:神性与人性冲突---人物的自我对照
爱斯梅哈尔达和甘果瓦: 爱斯梅哈尔达和女修士: 爱斯梅哈尔达与法比
爱斯梅哈尔达与加西莫多: 仪貌美丑的强烈对照 钟楼怪人加西莫多 奇丑外 貌 ,金玉之心。 人道主义的典型。
4,有两个王朝两种审判之间的对照,
两个王朝(专制王朝、奇迹王朝)、两个 国王(路易十一、乞丐国王); 两个法庭、 两种审判; 两种法律、两个绞架;两个社会、 两种场面; 5,有情节与场景之间的对照,
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
《巴黎圣母院》艺术特点
• 一,叙事写景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作者重在表达真善美的主观理想,在人物。 景物上注入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爱憎鲜明。 • 第3卷“巴黎鸟瞰”
•
二 成功地运用了多层次对照手法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来源于中世纪各国用拉 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 即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后来浪漫主义运动 开始奉这些富于幻想、传奇色彩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为 典范。首先提出的是席勒,他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中探讨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认为浪漫主义,即 感伤的诗,是“把现实提升到理想”,或者说“理想的表 现”。
1、 历史背景
•
A、 英国工业革命:一方面使人对自身的创造力有了 认识,自信精神,人的解放。一方面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 人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 B、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一 方面是启蒙理想的破灭,普遍的失望情绪。一方面是拿破 仑的功勋,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
2、社会思潮
• 浪漫主义者崇拜三个对象: • 1、对情感的崇拜和梦幻世界的爱好; • 在华兹华斯看来,“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目的是在真理,这种真理不是以外在证据做依靠,而是凭借热情 深入人心。” • 拜伦说得更为激烈:“难道热情不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 吗?。。。。。。诗是感情激动的表现。诗本身就是热情。” • 另一些作家则把梦幻看作解脱平庸的日常经验的束缚,进入被理性压 抑的黑暗的幻觉世界的通道。
1、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 2)德国中期浪漫派(1805年后) • 主要代表是阿尔尼姆、布伦塔诺、艾沁多尔夫、格林兄弟等。中 期浪漫派注重发掘民间文化遗产,搜集中世纪以来的民歌和民间传说, 经过加工改写后整理出版,重要作品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的民 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1806-1808),格格林兄弟不仅发现了德 国文学中很多重要的文献,比如《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而且加工整 理出版了举世闻名的《格林童话集》。这时期成就最大的是诗人艾沁 多尔夫。他的诗歌颂大自然,质朴、明朗、乐观,据有民歌风格,没 有早期浪漫派那种朦胧、阴暗、神秘的情调。他的一些抒情诗经作曲 家门德尔松谱曲后,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部分(重点)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一批新锐的诗人、小说家,大胆摈弃古典主义理想原则和文学规范,突破传统文学的表现范围,驰骋丰富的想象,酣畅地倾诉情感,尖锐地抨击时弊,采用了新题材、新方法,表现出新感受和新理想,一个全新风格的文学思潮诞生了,这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思想基础:自由主义思潮,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社会心理:耽于好梦和幻想,失落、消极文学基础: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文学)狂飚突进运动欧洲民间文学创作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的“反作用”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最早发端于德国和英国。
1805年左右,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第一个浪潮。
代表: (英)“湖畔派”、(德)“耶拿派”、(法)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第二个浪潮从英国的拜伦开始,他的诗在1815-1825风靡欧洲,雪莱、济慈紧随其后。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此时成为欧洲的顶峰,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德国的霍夫曼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第三个浪潮发生在法国,以雨果为代表。
在这个阶段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
随着古典主义的消亡,浪漫主义文学是与现实主义文学在共同发展的。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主观性2、抒情性3、崇尚自然4、重视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5、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喜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6、以诗歌为主要体裁第二节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故乡”德国早期浪漫派:“耶拿派”刊物《雅典娜神殿》“耶拿派”理论家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他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强调想象与情感。
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神秘感和象征感。
耶拿派作家:诺瓦利斯代表作散文诗集《夜的颂歌》主题是歌颂死亡、赞美黑夜。
海涅称诺瓦利斯为“死亡诗人”。
这是一部“走向内心”、充满遁世思想和神秘主义色彩的作品。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雨果在流亡了19年 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用他的 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
1885年,雨果逝世。
二、《巴黎圣母院》
(一)主要内容 (二)人物形象 (三)艺术特色
(一)主要内容
“愚人节”—爱斯美拉达表演—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抢 劫—被弗比斯所救—爱斯美拉达救甘果瓦—第二天送水给 卡西莫多喝—弗比斯约她幽会 —克洛德刺杀弗比斯—爱 斯美拉达被判处绞刑 —克洛德表白求爱—卡西莫多救爱 斯美拉达并保护她—攻打巴黎圣母院 —甘果瓦将爱骗出 圣母院交给克洛德—母女相认—上绞架 —克洛德摔死— 卡西莫多徇情 。
第二章写的是哈罗德在阿尔巴尼亚和希腊 的漫游。
第三章是拜伦对拿破仑一生功过的评论。
第四章写的是意大利, 这个有着辉煌历史 的国家,现在却破败不堪。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的人物形象
长诗中的主人公哈罗德高傲孤独,忧郁而愤世嫉 俗。他游历了名山大川,缅怀了一些伟大人物和 人类的光辉历史,始终是“沉思着前行”,无法 摆脱他的忧郁和孤独。哈罗德的形象反映出拜伦 思想中的消极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 子的心理特征。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辞》: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 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早 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五、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法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夏多布里
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1801)的问世, 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主人公的共同特征是:
1.对社会强烈不满,并进行不妥协的反抗斗争, 但他们的反抗基点是由于个人的天才受到压抑, 反抗斗争的目标是争得个人的荣誉和爱情自由。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6章 19世纪文学(一)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十九世纪前期西欧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历史背景: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于1830年前后,欧洲民族主义觉醒,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强烈的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2、推崇想象力。
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感情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
3、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在他们笔下,充满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
4、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
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一)德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理论的策源地,先后形成耶拿派、海得堡派、柏林三个中心代表人物: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阿尔尼姆、布伦塔诺霍夫曼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呈现作品怪诞阴暗风格。
海涅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二)英国文学湖岸派:作家退居都市,隐居在英国的西北部湖区,缅怀中世纪,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与湖区风光的作品。
代表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其中华兹华斯成就最高)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拜伦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给英国人民的歌》济慈:《伊莎贝拉》《夜莺颂》(颂诗)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三)法国文学社会环境复杂,经历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历史,因此文学具有政治色彩。
代表人物:雨果夏多·布里昂: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基督教真谛》,“世纪病”形象斯达尔夫人:《论文学》《德意志论》《戴尔菲娜》乔治·桑:《康素埃洛》缪赛:《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小仲马:《茶花女》通过妓女玛格丽特同阿尔芒斯的爱情悲剧揭露虚伪的社会道德和门第观念。
浪漫主义时期

▪ “浪漫主义”(Romantic)一词源于 罗曼语(Romance),这是一种中世纪法 国的方言,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流传着很多 用罗曼语写成的传奇故事和诗歌,这类有超 然于现实之外的想象构成的故事,后来逐渐 被称为“Romance”
Page ▪ 4
2.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以封建复辟的 失败结局告终。但为后来一个世纪提供了 全新的思想与反抗压迫的方式,也赋予艺 术家要求挣脱束缚,获得自由表露个性的 精神,这是新的时代精神,它使音乐家与 社会形成了新的关系。
西方音乐史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
1820-1910
一.浪漫主义时期概述
1.浪漫主义概述
约从1820年至1910年
浪漫主义在18世纪中叶发源于文学 领域,是指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 法和风格,其主旨是强调人的主观性, 推崇个人主义和自由。是18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具有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
浪漫派作曲家喜欢通过赞美自然来抒发 自己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和 追求,以暂时忘却烦恼和苦闷,重新获得力 量和勇气。这一类音乐往往具有通俗易懂的 优美旋律,画面感很强,是音乐会中的常见 曲目。
Page ▪ 18
▪3.追求民族精神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都注重在创作中融 合本国或是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和精神。在19 世纪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 民族乐派。该乐派搜集、出版民歌,选取历史 传说、民族格式等为题材,运用各种民族特色 的调式、曲调和特色节奏型,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民族主义音乐。可以说,19世纪的音乐呈现 出多元文化荟萃的局面。
Page ▪ 16
▪1.强调人的主观感情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摒弃了古典时期对 “规则”的崇尚,追求个性化的音乐表达方 式。作曲家的个人情感体验成为音乐的主要 表现内容。他们用热情奔放的音乐语言、超 越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 形象,突出个人的主体地位。
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

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1. 简介法国文学历史上,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流派在法国文学中的发展和影响。
2. 浪漫主义(Romanticism)2.1 背景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反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科学思维的一种文艺复兴运动。
浪漫主义表达了对个体情感、自由、灵性以及对自然、幻想等主题的追求。
2.2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2.2.1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雨果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他强调个人情感与内心矛盾,并将其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创作出了深具情感共鸣力和社会批判意味的作品。
2.2.2 高乃依德·德·尚泰勒(Gérard de Nerval)尚泰勒是一位以浪漫主义诗人著称的作家,他创作了许多富有幻想和梦境特色的诗歌。
他对自然、爱情和神秘主题的独特探索为浪漫主义文学注入了独特气息。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体情感、对自然的崇敬、对灵性世界和超验现象的追求。
其充满表现力和想象力,常常涉及梦境、幻想、爱情等主题,并通过美丽的语言进行叙述。
3. 自然主义(Naturalism)3.1 背景自然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倾向。
它强调通过对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客观观察和描写,呈现出真实而无遮掩地展示人类本性、社会问题以及命运不可抗拒性的风格。
3.2 法国自然主义作家3.2.1 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左拉是自然派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代表,他的作品包括《泰尔兹人》和《金钱》等。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揭示出人性中的弱点和社会问题,并主张文学应当承担社会改革的责任。
3.2.2 伊万·居内(Ivan Turgenev)居内是一位俄罗斯作家,他在法国发展了他自己的自然主义风格。
他对社会冲突、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塑造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四、英国文学 (一)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二)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雪莱和济慈 (三)司各特
英国人的特点
爱家、爱自然 这个岛国的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 ——独立。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两种风格
田园式的温柔——温柔、缠绵 华兹华斯、济慈 海盗式的暴烈——激烈、反叛 雪莱、拜伦
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在创作上 的主要代表,在《夜的颂歌》中,他沉
湎于神秘的世界,否定人生,歌颂黑夜
和死亡。他的理想是回到天主教占统治
地位的封建时代(13世纪)。
(二)海德堡派
1805 年 左 右 , 一 批 作 家 在 海 德 堡 创 办 《隐士报》,形成了以海德堡为中心的 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阿尔尼 姆和布伦塔诺等,其成就主要在于对德 国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他们俩合编 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的号角》和格林 兄弟搜集、编写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都很有名.。
(一)“湖畔派”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文学中出现了最早 的浪漫主义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向往 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 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因此他们远离城市隐居 在英国西北部昆布兰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是 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制的 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 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四)所谓浪漫主义就是文学上的自由主
义 ——雨果 浪漫主义是在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 起来的。 理性的 感性的 想象的 主观的 自由的
致大海——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这是你最后一次在 我的眼前/滚动着蔚蓝色的波涛/闪耀着骄傲的 美色。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 别离时的呼唤,/我现在最后一次倾听/你悲哀 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 你的岸边,/一个人静悄悄地、朦胧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苦恼着! 我多么爱你的回音,/爱你阴沉的声调,你 悠远无尽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静寂,/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学习重点】本章的学习,应主要了解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特征;各国文学的发展情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拜伦、雨果。
关于拜伦,应了解拜伦的思想创作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品和他创作的意义,同时应重点了解《东方叙事诗》及其‚拜伦式英雄‛形象、《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思想内容和主人公形象。
关于雨果,我们应了解雨果复杂的思想经历对他各个时期创作的影响,注意他在反对古典主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特点、积极意义及其局限。
对雨果的作品应重点掌握《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特别是《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尤其是其对照的美学原则的运用。
第一节概述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83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
在文学领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社会政治的原因: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初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
大革命以后的欧洲到处充满着动荡、混乱、压迫、战争和灾难,这种现实宣告了启蒙主义理想的破灭,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普遍的失望情绪,出现了一种不满现实、喜欢幻想和追求新奇与非凡事物的社会心态。
哲学思想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很大影响。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十分流行。
他们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文学自身的条件: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以及法国作家卢梭的创作,都是促成浪漫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高度的理想主义,浓郁的抒情色彩。
热情讴歌大自然,诅咒城市文明。
重视民间文学,强调民族文化传统。
善用对比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2、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海德贝尔格)派‛霍夫曼(Hffma) 海涅(HeirichHeie)1、前期代表:‚湖畔派‛2、后期代表:‚撒旦派‛3、司各特(历史小说之父)(二)英国(浪漫主义成就最高)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先驱人物是彭斯和布莱克,而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
外国文学第六章题库

外国文学第六章题库第六章19世纪初期欧美文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对文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2、拜伦声援英国工人运动的出色诗篇有《》和《》。
3、雨果1827年发表的《》被公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
4、《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有两个主要人物,即哈罗尔德和。
前者代表诗人思想的消极方面,后者反映了诗人资产阶级民主倾向和革命热情。
5、法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后者的著作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
6、海涅《》一文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7、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是被称为“湖畔派”的、和骚塞等。
8、别林斯基认为《》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9、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对照的原则,以及反对古典主义割裂二者的主张。
他写于1831年的小说《》是实践这一原则的典范之作。
10、雨果在《悲惨世界》序言中,提出三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 使男子潦倒,使妇女堕落,使儿童羸弱”,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
11、俄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是。
既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2、雨果的剧作《》的上演,引起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决战,标志着古典主义的彻底失败和浪漫主义的最终胜利。
13、19世纪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是和。
14、拜伦的第一本诗集《》出版后,《爱丁堡评论》曾发表匿名文章对其进行讽刺挖苦,拜伦作长诗《》进行回击,显示了诗人的讽刺才华并确立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
15、雨果的全部创作贯穿着这条思想宏线。
这一思想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为,在《悲惨世界》中,则发展为。
在《九三年》中这种思想集中为“ ”的观点。
16、长诗《》是普希金的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最后一部作品,历史剧《》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17、普希金的短篇小说《》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法国文学史

法国文学史法国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对法国文学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学画卷,展示了法国文学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历程和众多文学巨匠的辉煌成就。
古典文学时期古典文学时期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这段时期自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
其中,16世纪是法国文学迎来了巅峰时期,著名作家蒙田的随笔、莫里哀的戏剧等作品广为流传。
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则以大教育家拉封丹、莫里哀、拉·布鲁耶尔等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形式的规范和展现作者的功力。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法国文学迎来了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情感的真挚和个性的表达。
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小说作品等,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杰作。
浪漫主义时期强调情感、幻想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文学逐渐向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方向发展。
在自然主义文学中,作家试图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如左拉的《日瓦戈医生》等作品都体现了这一思潮。
现实主义文学则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对人性的观察,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作品。
当代文学20世纪后,法国文学展现出更加多元和开放的面貌。
例如,阿尔贝·加缪的存在主义文学、小仲马的历史小说、莫泊桑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等,都展现了当代法国文学的多样性和深度。
同时,法国文学也开始融入更多的社会、政治议题,反映现代法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变迁。
在法国文学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古典文学的规范、浪漫主义的激情、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揭示,还是当代文学的多元和开放,都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法国文学遗产,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重要的篇章。
以上是对法国文学史的简要回顾,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展现了法国文学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变迁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法国文学史的辉煌,将继续激励着后人在文学创作中探索和创新,延续着这一文学传统的光辉。
法国文学的历史与发展

法国文学的历史与发展法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历史悠久,发展多样。
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法国文学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书写,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
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
古法国文学古法国文学起源于中世纪,公元九世纪至十五世纪之间是其鼎盛时期。
当时的文学分为史诗、骑士文学和神秘文学三种类型。
最著名的史诗是《罗兰之歌》,它通过描写卡洛林王朝骑士罗兰与叛变的萨拉森人之间的战斗,表现了骑士的精神与忠诚,被誉为古法国文学杰作。
神秘文学则以《圣杯传说》最为著名,描写了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寻找神秘圣杯的故事。
而骑士文学则是描写骑士幻想中的荣耀与爱情,如《特朗克之歌》。
古法国文学的一个特点是使用朗朗上口的语言,称之为“韵文”。
这种语言音乐性强,每行诗都有规定的音调和韵律。
韵文的代表诗人是大仲马,他的《三个火枪手》以韵文形式写成,流传广泛。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正是法国文学的崛起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的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人们更加关注个体,主张人文主义精神与艺术理性的结合。
文艺复兴的代表诗人是弗朗索瓦·维永,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支离的思想》、《荣幸的家庭》等。
除了弗朗索瓦·维永,还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如雷诺阿、评书人拉伯雷等人。
他们的作品多取材于古代罗马帝国,很多作品开创了新的文学潮流,为法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浪漫主义的法国文学巴黎成为文化中心之后,法国文学史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是一种反对古典主义的文学运动,它主张个性、想象和自由。
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是雨果、巴尔扎克、兰波等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性作品是《黑塔》。
这是一部以中世纪为背景的小说,表现了一个年轻的士兵与他的未婚妻的爱情故事,被誉为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现代主义的法国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国文学也经历了现代主义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发展概况
1小说 : 历史 小说-《巴黎圣母院 》 小说社会小说- 悲惨世界》 社会小说-《悲惨世界》 情感小说情感小说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柯丽娜》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柯丽娜》《论文学》 论文学》 龚斯当:《阿道尔夫》 龚斯当:《阿道尔夫》 缪塞:《世纪儿的忏悔》 缪塞:《世纪儿的忏悔》 乔治·桑:《印迪安娜》 乔治·桑:《印迪安娜》 通俗小说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2诗歌:消极浪漫主义-拉马丁《湖》维尼《狼之死》 诗歌:消极浪漫主义-拉马丁《 维尼《狼之死》 积极浪漫主义-雨果《东方集》《秋叶集》缪塞《 积极浪漫主义-雨果《东方集》《秋叶集》缪塞《四夜 组诗》 组诗》(《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十月之 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十月之 夜》) 3戏剧:雨果《欧那妮》 戏剧:雨果《欧那妮》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法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 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罗曼·罗兰 罗曼·
二,代表作
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 克洛德·弗罗洛-祭司 卡西莫多-敲钟人 爱斯美拉达-吉普赛少女 弗比斯-弓箭队队长 主题:揭露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 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 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二节 雨果
一,生平创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也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也 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 19世纪,而他的文学生涯也长达60年之久,其创造力经久不 19世纪,而他的文学生涯也长达60年之久,其创造力经久不 衰 ,使他的整个创作构成了19世纪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 ,使他的整个创作构成了19世纪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 发展进程的缩影。 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 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 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辉煌的文化遗产。 《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 笑面人》 与《九三年》以及若干中短篇小说 九三年》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具有强烈批判意识和战斗精神的启蒙运动,高扬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专制和 神学宗教的权威地位。 2,作为法国现代史起点的1789年大革命,使资产 ,作为法国现代史起点的1789年大革命,使资产 阶级正式登上了现代法国的历史舞台。 3,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德国 与英国浪漫主义 文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起直接促进作用的 是洛可可文学与启蒙文学
消极浪漫主义: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与悲观、孤寂、绝望而高 傲的自我内倾宣泄的情调。 积极浪漫主义:具有鲜明的民主意识,充满理想化的追求与乐观 精神,以及个人外倾扩张,努力奋斗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情 感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新范式
1,在审美观念上,严谨、整齐、明晰-动态美、自然 美、奇特繁复的美学追求 2,创作原则上,主张文学的个性和自由表现,偏重主 观的情感抒发,追求奇特的想象,多彩的色调,异 域情调与地方特色,语言呈现自然朴实、亲切生动 而又具个性化的特色。 3,在表现内容上,着力表现乡村自然及异域风情与城 市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理想追求,因而使浪漫主义文 学具有开放性和丰瞻性特征。
Eg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弗罗洛:外貌俊美-内心丑恶 外表道貌岸然、禁欲主义-内心情感蠢动、 疯狂淫欲 尚未泯灭的人性-卑鄙罪恶的行为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冉阿让:作家人道主义的化身,同样经历了“利己” 冉阿让:作家人道主义的化身,同样经历了“利己”和“人 道”的两个灵魂的激烈冲突。
三,对照原则
雨果集中批判了古典主义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不可逾越的 规定,以及将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截然分开的做法。他认 为,新时代的艺术应将两者 溶于一体,描写善恶美丑两 种要素的对照。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 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 明与黑暗相共”“戏剧应该是一面集聚物象的镜子, 明与黑暗相共”“戏剧应该是一面集聚物象的镜子,非但 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集中起来、凝聚起来, 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集中起来、凝聚起来, 把微光变为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 把微光变为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 -雨果
2、《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 弱”《序》 冉阿让:宽恕、仁慈、博爱,作者理想人道主义的 化身。 主题:全面展现19世纪前半期的社会风貌,深刻批 主题:全面展现19世纪前半期的社会风貌,深刻批 判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伦理道德观念, 特别是虚伪的法律制度。对人民的不幸给予了深 切的同情。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 法国文学
知识点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世纪病” 世纪病” 重要作家作品 拉马丁:诗集《沉思集》 拉马丁:诗集《沉思集》
•
缪塞:法国的“莎士比亚” 四夜组诗》 缪塞:法国的“莎士比亚”《四夜组诗》 、《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沃达 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 夫”的形象。) 波德莱尔:《恶之花》 波德莱尔:《恶之花》 •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 勒内》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柯丽娜》 柯丽娜》 龚斯当:《阿道尔夫》 龚斯当:《阿道尔夫》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小仲马:《茶花女》 小仲马:《茶花女》 乔治·桑:《印迪安娜》《康絮爱萝》《安吉堡的磨工》《魔沼》 乔治·桑:《印迪安娜》《康絮爱萝》《安吉堡的磨工》《魔沼》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
Ps:雨果作品特色 Ps:雨果作品特色
创作主调: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创作主调: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 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 诗歌: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绝妙的音乐性, 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常 境界。 小说: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戏剧: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漫剧。运用丰富 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 盾的戏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勒 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 内》中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中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 他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 派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度日。之后又出现了阿道 尔夫、沃达夫等著名形象,他们是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 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 自己地位的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 寡欢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