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思考
探讨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探讨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摘要:在现代社会,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心理的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探讨了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进高职院校网络的思考。
关键词:探讨社会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联系引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网络环境广泛应用于科学、文化、农业、经济等领域,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因此,学校可以思考利用网络环境促进思政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深地渗透到各个领域。
网络打开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 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努力研究提高教学吸引力,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但有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思政政治教育实践中,仍然赶不上时代发展的热点和关键问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很难把握课堂气氛僵化、只能选择被动教学的教学切入点,思想政治教学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
暴露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教学的有效方法。
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如何认识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重视研究基于网络环境技术的教学方法,以现代教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利用网络环境促进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创新。
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重要的。
网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技术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2.1注重网络等要素引领教育离不开现实世界。
关于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
论 已久 , 主要 是针 对 二 者 在 功 能 以及 内容 等方 面 的 关 系形成 了一系 列 的观点 。在意 识形 态领 域 的斗 争
日益 隐蔽 的 当今 世界 , 确认 识二 者 的关 系 , 正 客观 分
态 教育 理论 建设 的需 要 , 是 提 高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与 也
意 识形 态教 育 有效性 的实践 要求 。
I SSUe.
Ke r s d o o y o iia d c t n;r l t n h p y wo d :i e l g ;p l c le u a i t o eai s i o
关 于思 想政 治教 育 与意识 形 态 的关 系学术 界讨
析 既 已形成 的观点 既是 加强 思想 政治 教育 与意 识形
分析 任何 问题 首先 必须具 备一 个分析 与解 剖 的 依据 与平 台 。客观 分析此 观点 首先从 思想政 治教 育
与意识 形态 的概念 进行讨 论 。 自 2 0年前法 国大革 0
遵循 人们 的思 想形成 发展 规律 , 用一定 的思想 观念 、
政治 观点 、 道德 规范 , 其成 员施 加有 目的 , 划 , 对 有计
关 于 意 识 形 态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关 系 必 须 澄 清 的 几 个 问题
许 华
203) 3 0 9
( 安徽 大 学 政 治 学 系 , 徽 合 肥 安
摘
要: 思想政 治教 育与意识形 态的 关 系学术界讨论 已久 , 的认为 意识形 态的性 质决 定 有
思想政 治教 育的性质 , 意识形 态教育就是 思想政治教 育, 强意识形 态建设就是加 强思 想 加 政 治教 育。本文就 以上几种观 点做 出剖析与澄 清, 以还其正确理解 。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观念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本文将就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人心当代社会信息发达,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丰富多样,不仅能够让人们接受,更要让其接受深刻。
通过观念创新,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更加深入人心,让人们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观念创新,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和改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关注青年群体当代青年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中,应该更加关注青年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丰富多样的内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是经典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还应该包括当代热点问题及其思想分析,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等内容。
通过内容的丰富多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实效性。
3.多元化的方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讲解和宣传,还应该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和实践式的教育方法,让受教育者更加深入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和看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2.加强交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专家学者、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力量,提高其实效性。
3.实施示范推广在一些地方或单位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项目,通过实施示范推广,可以为其他地方或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深入发展。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和创新。
在新时代下,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评价标准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观念也逐渐朝着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就现阶段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理念更新,培养多元化思维在当代社会,传统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思维的需求,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提出了更加广泛和多元的要求。
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中,培养多元化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多元化思维包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开放、包容的态度,能够不断接纳并包容来自不同源头的、不同立场的、甚至是相对冲突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够通过对这些观点和意见的比较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要实现多元化思维的教育目标,需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更加主动、独立地获取和创造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二、价值观引领,注重情感教育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中,注重情感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这使得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无法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真正落地和发挥作用。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自己的情感世界,提倡公正、善良、责任等正面的情感品质,帮助他们在情感上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培养他们发扬主人翁精神,参与社会建设。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社会的多元化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复杂多变的价值观念和选择,而这些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思想和行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程度。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1. 引言1.1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的意义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旨在探讨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深入理解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其影响。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对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政治参与、政治行为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对于政治决策者和社会管理者来说,认识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有效地引导群众思想和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对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对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随着全球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政治社会化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
在当今政治环境下,意识形态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日益显现,而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和内涵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阐释。
因此,深入研究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当代政治现象,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的明确分析,有助于揭示研究问题的来源和动因,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深入探讨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相关议题奠定坚实基础。
1.3 研究现状目前,对于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相关研究的领域存在着多方面的研究现状。
在学术界,一些学者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挖掘了意识形态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机制,探讨了意识形态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具体作用。
他们发现,意识形态可以塑造个体的政治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氛围。
也有学者着重研究了政治社会化的涵义,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和模式。
一些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探讨了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初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初探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面对复杂的社会背景,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各种挑战和诘问做出回应,就必须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是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缩影。
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研究,试图从新的角度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困境。
标签:思想政治;生态环境;教育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质疑,它被认为是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阐释,并非真正的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提高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1.概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邱柏生教授在《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是指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及结构的总和。
显然,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和作用,并且在整体上是平衡和协调的。
在任何教育生态环境中受教育者都是这个生态环境发展的中心,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运转。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构成:理论教育生态环境。
该系统是以教师和学生作为最主要因素,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教育生态系统。
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生态系统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基础。
社会心理生态环境。
社会心理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形成的经验的、自发的心理反应形式,外在表现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习惯、倾向和信念等。
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我们都处在特定的社会中,都离不开社会,社会心理生态环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社会心理生态环境的发展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发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当前蔓延的“淡化意识形态”思潮是“意识形态终结论”和“非意识形态化”主张的表征,是对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的呼应和“泛意识形态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是对现实不良问题的不满和回避。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不仅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党性,更要凝练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力,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剖析“淡化意识形态”思潮的意识形态本质,纠正和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中“泛意识形态化”的失误,关注当代中国的国情和世情,着力提高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功能:淡化意识形态化一、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是比较短的,大概有200年,但它却很复杂。
“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在近代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的“四假相说”,被后人看作意识形态概念的始祖。
①培根认为,人的感觉是不确定的,很容易受到各种偏见和谬误的扭曲,而产生“假象”。
因此,为了获得正确的认识,形成科学的观念,就必须消除各种偏见和谬误。
近年来,经过研究学术界比较认可的看法,意识形态的概念是最先由法国启蒙理性哲学家德斯蒂﹒德﹒特拉西(Destitute Tracy)提出来的。
②在特拉西看来,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确定含义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把意识形态和经院哲学、宗教哲学等等类似学科区分开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科学”,也就是说是一种概念学、观念学,或者也可以叫做意识学。
同时,特拉西的新“科学”本身也具有偏见性,批评家们认为它具有资产阶级精英主义倾向。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来的拿破仑干脆用“意识形态”来指一些知识分子:他们无视帝国的现实,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无休止的争论。
拿破仑这种词义的扩大,已经远远超出了特拉西对这一概念“观念学”的解释,拿破仑的意思是“意识形态”是“观念”本身或者是产生这些观念的主体,特别是那些错误的、脱离实际的观念和产生这些观念的主体。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当代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
观念创新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不仅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牵扯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因此,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理性思维和公正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避免一些先入为主、片面化的观念,尤其是在涉及到历史和现实问题时,需要让学生用理性思维去审视,用公正评价去分析。
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和现实观念。
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民族,引领他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其次,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育者可以通过身心健康和公民意识的教育来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来说,教育者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索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再次,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是教师灌输道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教育中成为思考和创造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掘、自主发展、自主创造和自主实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想倾向,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最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强调教育的实践与行动。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行动实践去理解、实现和落实教育的目标。
因此,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同时不断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领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我们需要在当前的背景下进行观念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注重个体的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导向,忽视了个体的需求和权益。
在当代社会,个体的权益和需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这样能够使每个个体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成为了一种常态。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
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解决问题的需求,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能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还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丰富和实用。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设课程,使学生可以自由学习和交流;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想交流;利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等等。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是一个紧迫的任务,需要在理念、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希望未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和突破,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2023年了,我们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依然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个人意识形态。
个人意识形态指的是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和文化观等心理内在因素的综合体,它决定了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注重的是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等。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非常显著。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是培养公民责任感、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人们能够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的真谛,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这种感觉不仅仅在个人意识形态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反映在个人的行为方式上,如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其次,在道德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导致社会风气不良。
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道德规范的强调和讲解,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并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循道德准则,塑造出更为健康的人格。
此外,在民族精神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特有精神风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和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心,从而真正实现重视文化、崇尚自然、传承文明的发展目标。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
它不仅仅是向人们灌输一些基本知识,更是通过对人们认识自我、塑造人格和引导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工作,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作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思想是指在政治领域内的观念、理论和信仰,而意识形态则是指一种社会、民族或个人的总体价值观和认知体系。
本文将探讨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特点、影响以及必要性。
一、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政治思想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基础,而意识形态又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在一个社会中,政治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共同的意识形态。
同时,意识形态也影响着政治思想的生成和变革。
例如,一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会导致人们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特点1. 政治思想的特点政治思想是指在政治领域内人们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看法和思考。
政治思想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反映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现实:政治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认知。
(2)多元性和复杂性:由于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体的政治关注点和利益追求的不同,政治思想呈现出多元和复杂的特点。
2. 意识形态的特点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社会、民族或个人的总体价值观和认知体系。
意识形态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指导性和规范性:意识形态是人们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它对个人和社会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指导和规范作用。
(2)稳定性和变革性:意识形态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意识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三、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影响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社会稳定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个具有共同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可以凝聚人们的共同认同和利益诉求,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2. 沟通与协调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
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使得社会各个群体之间在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上存在差异,在广泛的讨论和辩论中,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可以交流和碰撞,最终达成共识。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初步思考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初步思考作者:刘媛媛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11期摘要:;纵观社会历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依赖路径,而意识形态则是人所牵涉其中现实的意志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可以说是以人为核心的利益伴生物,因而有将两者简单等同的观念。
本文旨在通过对两者关系的初步思考,认识两者的联系性、差异性和现实的状况,完成各自自身完善和交互和谐,达到互惠共赢的目标。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联系性;差异性;;现实状况德国学者博尔诺夫在其著作《教育人类学》中曾认为:人是教育的,受教育的和需要教育的生物,这是人类形象的最基本标志之一。
(1)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所在,是人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历程。
意识形态是对人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结果,是人由自发心理到自觉的意识过程。
在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相互冲击的今天,处理两者的关系,无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意识形态来说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是两个复杂的概念,关于二者的内涵和定义,不同的学者学派各有不同的观点。
首先,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一种在理性科学的审视现状的前提下,由人的内在需要出发,采用刚性和柔性的手段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确定人的政治性、科学性的方向,形成一定社会需要的整体性的阶级意识,达成相应觉悟程度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
其次,关于意识形态自从法哲学家特拉西提出后就备受争议。
有概念上的区分,如莱蒙德.盖茨曾将其分为“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贬义的意识形态”、“肯定的意识形态”三种。
(2)有意义上的划分,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意识形态”的代指就有;“唯心主义”、“无产阶级意识”、“上层建筑”等。
现今的学者普遍认为意识形态应归于上层建筑和政治哲学的范畴,是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形态相联系的观点、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意识形态。
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也是复杂而深刻的。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领域是当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探讨其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在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革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即通过一种单向度的传授方式来灌输学生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在于强调启发式教育,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辩证思考、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灌输学生一些具体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当代社会,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现代公民。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还在于强调学生的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的实践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当代社会,学生需要不仅仅具备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际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在于强调学生的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社会中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当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我们有必要重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深度创新,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一直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也在不断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推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断前进。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强调以人为本。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过于注重灌输和统一,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怀。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权利,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强调传统的观念和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
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不同文化、宗教、价值观念在社会中共存,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为主导,忽视了多元文化的存在和价值。
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和包容性,积极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交流能力。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强调社会实践和服务意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纸上谈兵,忽视了实践和服务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和服务来锻炼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意识,引导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关于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长远的发展和稳定。
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制度和政治信仰的体现,同时也是文化和传统的积淀。
因此,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关注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并加以重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意识形态是一种系统性、全局性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包括社会的价值观、文化观、科技观、权力观等。
意识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发展进程,不同的意识形态将导致社会和国家在不同的方向发展。
因此,国家对于意识形态的掌握和引导,尤其是符合当前国情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意识形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运用各种教育平台和方式,以全面、系统地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文化、法律等方面素质,使其能够健康自我发展,进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网络教育等各种形式。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进步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关于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以下几点重要方面的内容。
一、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强化公民教育为了引领社会发展,提高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素质,确保发展方向符合习惯和道德标准,国家应该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
同时,国家应加强公民教育,通过对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群的教育,使其从认知层面上理解正确的意识形态,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将其铭刻于心,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其教育内容,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在此过程中,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正义性、合理性。
国家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用心感悟,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发挥效用。
三、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媒介,通过它人们可以了解各种信息。
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意识形态安全对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意识形态安全视角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意识形态安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安全是指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相对稳定,不受外部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冲击,确保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各种意识形态在国际间流动交融,影响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外部意识形态的传播速度和渗透力大大增加,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首先是教育内容单一化,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灌输性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教育方法陈旧化,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影响了教育效果。
再次是教育内涵贫乏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和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
在外部环境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带来了多元化的冲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变革和调整。
以上种种问题都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三、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
其次是改革教育方式,注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如网络教育、移动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意识形态和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意识形态指的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人们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信念。
政治社会化则指个体在社会政治系统中学会并内化政治行为规则、信仰和价值观的过程。
意识形态和政治社会化相互关联,政治社会化往往是通过意识形态传承的途径来实现的。
意识形态能够引导政治社会化,而政治社会化则能够加深意识形态基础的扎实程度。
意识形态在新收容的政治群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既是广大群众认知的基础,也是执政者维护政权的手段和工具。
对于群众来说,意识形态不仅是主要的精神支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也是社会文化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不仅能够为群众提供精神寄托,还能够影响群众的政治态度和行为。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它涉及到政治行为规则、信仰和价值观等问题,有利于提升民众的政治素质,使民众走向更加成熟、理性、务实的政治行为,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意识形态和政治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会不断变化。
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中,意识形态的传承往往受到阻碍,这也影响了政治社会化的有效开展。
因此,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下,意识形态和政治社会化的开展更加顺畅和有效。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社会化都在发生变化。
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紧密,国家和文化的差异性也逐渐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社会化和意识形态的研究也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
结论来说,意识形态和政治社会化在政治科学领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社会文化环境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也给意识形态和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总结
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总结思想政治是指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通过特定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理念来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方式。
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关于世界、价值观和社会秩序的理论体系,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问题的认识和主张。
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例如,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会通过教育、宣传和宪法等方式,向人们灌输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帮助人们认识和识别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和优势。
其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可以作为一种粘合剂,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一种共同的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能够使国家和社会的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共同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奋斗。
它能够在各个层面上凝聚人心,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还对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它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影响人们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方式。
例如,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可以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促使他们做出正面的决策和行为。
然而,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的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冲突。
不同的政治力量和社会群体可能持有不同的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对立。
同时,一些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可能被滥用和扭曲,成为一种工具用于操纵和控制社会。
其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推行和实践可能会受到一些制约和限制。
特别是在一些专制政权下,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可能受到政府的控制和干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可能导致社会的思想控制和自由受到限制,个人对于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选择权受到剥夺。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它们可以作为一种粘合剂,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它们还能够对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思考-教育文档
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思考-教育文档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思考社会意识形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宏观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诸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会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反作用,认真研究两者的生态关系,对于掌控社会意识形态的真实性影响,有效限制其虚幻性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生态社会的构建及发展特征基本内涵。
从实体维度上看,生态社会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内在契合。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内在于自然世界之中,自然世界内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自然层面,另一个是抽象自然层面。
在物质自然层面,自然世界是作为人的无机身体而存在的。
在抽象层面上,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内在契合是指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
从关系维度上看,生态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统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会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平等的关系结构。
生态社会则是这种平等关系结构的现实体现。
发展特征。
生态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生态社会作为社会形态的一种样式,也必须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有自己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规律,不过,它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特征表现为节约性的使用自然资源,建立循环型经济体制。
生态社会是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对自然所形成的道德态度,决定着他们对自然世界的道德活动。
生态社会是和谐社会:当生态社会是一个和谐社会时,所确认的是生态社会文明的制度性属性,该文明属性要求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次序,即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文明特征表现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共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生态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
当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技术等社会要素普遍形成并深入发展时,也就内在的要求人们透过社会各构成要素,去反思社会存在本身的合理性,并从社会存在方面探究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内在契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而对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形成一种总体性的具有生态价值的认识。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一直是政治学、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以及为该制度服务的一套观念体系。
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体系对个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影响和塑造过程。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社会化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表现。
本文将从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现实意义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
通过对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改变规律,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也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政治素养和认识水平,增强对政治制度和社会风气的理性认识,进而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具有广阔的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也将不断发展和变化。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政治社会化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未来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研究将需要更加综合、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对新起来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及时应对和解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为实现政治制度的稳步运行和社会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会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和平事业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本文共XXX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思考
社会意识形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宏观生
态环境和文化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诸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会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反作用,认真研究两者的生态关系,对于掌控社会意识形态的真实性影响,有效限制其虚幻性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生态社会的构建及发展特征
基本内涵。
从实体维度上看,生态社会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内在契合。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内在于自然世界之中,自然世界内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自然层面,另一个是抽象自然层面。
在物质自然层面,自然世界是作为人的无机身体而存在的。
在抽象层面上,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内在契合是指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
从关系维度上看,生态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统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会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平等的关系结构。
生态社会则是这种平等关系结构的现实体现。
发展特征。
生态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生态社会作为社会形态的一种样式,也必须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有自己的
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规律,不过,它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特征表现为节约性的使用自然资源,建立循环型经济体制。
生态社会是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对自然所形成的道德态度,决定着他们对自然世界的道德活动。
生态社会是和谐社会:当生态社会是一个和谐社会时,所确认的是生态社会文明的制度性属性,该文明属性要求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次序,即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文明特征表现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共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生态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
的影响。
当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技术等社会要素普遍形成并深入发展时,也就内在的要求人们透过社会各构成要素,去反思社会存在本身的合理性,并从社会存在方面探究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内在契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而对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形成一种总体性的具有生态价值的认识。
因此,现代社会之后的社会不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分裂的社会,而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
这就是它的必要性。
从意识形态的向度来看,由于古代社会的自然中心论和现代社会的人类中心论,多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和对自然关系的不合理性,以及维护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性,因而意味着它们都需要被超越。
也即是用构建新的
社会意识形态来否定之否定,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反对社会与自然的分裂,吸取前现代社会所确认的人和社会与自然具有的内置一致性;同时也反对人类社会屈从于自然世界的关系结构,坚持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关系的平等性。
这种生态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自我发展的必然结果。
意识形态的有效掌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原理告诉我们,意识形态的教育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人们的社会活动场所的影响:也就是说,一定的社会活动内容必然要展现在一定的社会活动场所中,而一定的社会活动场所又是体现、聚合、交融各种社会活动内容的必须条件。
其中值得重视的主要问题不在于社会活动场所是否与社会活动内容相关联的程度问题,而在于不同的社会活动场所体现、聚合、匹配和交融各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内容的状况有什么区别的问题。
第二,制度规约和政策施行的影响:制度形态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影响方式。
它描述着对人们言行的一定要求和期望方向,它可以表现为有形的法规要求、规章制度等,制度规约的一种重要表现是精神渗透,即通过一定制度所体现的某种精神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感召与规引。
一般来说,好的制度可以给人以振奋和力量,而坏的制度则能消解人们的意志,侵蚀人们的品质。
但又存在着如下现象:同样一个制度由于其内在精神不同,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第三,社会关系与社会心理的影响:一定的社会关系总是表达或传递着丰富的社会信息,这种社会信息包含利益、价值、情感、经验等成分,从而实现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之间乃至人们与社会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沟通与交换,这种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又大量通过社会心理影响这种方式而发生或进行。
于是,便发生了社会活动内容、社会活动场所、社会关系、社会心理与社会信息等几大要素的组合匹配关系。
又由于人们总是处在一定的群体中,群体中又充盈着各种社会关系,由这些社会关系所表征的活动规范对人们构成了各种群体心
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着诸如感染、暗示、标准化等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效掌控:是指了解和熟悉社会意识形态运作的一般规律,将社会意识形态的运作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作用的过程。
可以认为,在社会意识形态生态系统中,发生着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的生态联系。
从纵向生态联系看,主要存在着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及其所制约的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以及受到经济与政治两大主要生态因子所制约的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同时还有受到经济与政治两大主要生态因子所制约的社会心理
等因素构成的生态链。
从横向生态链看,在社会意识形态中
存在着诸如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科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这些社会意识形式的不同形态及其运作也存在某种生态关系。
它们或其中的一定内容如果没有成为人们信奉的指导思想,或者没有被统治阶级大力推崇并竭力灌输贯彻的话,还不属于某个共同体的意识形态或社会意识形态,而一旦它们或其中的一定内容成为人们或统治阶级高度信奉的对象并要求共同体中的全体成
员必须遵从的话,它们就至少已成为形式上的意识形态。
从而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司法政治、宗教政治、伦理政治、科技政治,乃至今天人们开始讨论的文化政治。
从总体上看,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一个诸意识形式高度协调整合的系统,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产生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社会意识形态规范引导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社会意识形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引作用,是借助于高校教育这一载体得以实现的。
首先要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便让社会意识形态更好的规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的创新必须把握方向,把握方向,指的是意识形态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引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体现明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的为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任务服务。
第二、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传播力量来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发挥社会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引作用。
利用网络信
息资源丰富,网络的虚拟性和平等性能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等特点,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及时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大学文化精神提升社会意识形态的品质:首先,大学文化对全社会有强烈的影响力,从文化传播的场面提升社会意识形态的品质。
高校教育本身就是以优秀的文化作为基础和组成要素,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形态,以课程与一系列活动为载体,以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并按某种文化模式生活为中介,培养与训练受教育者逐步掌握并进入某种文化模式中去的
过程。
第二、高校学科和课程的建设,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内涵,提升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品质。
第三、大学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社会层面,从精神传递的场面提升社会意识形态的品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途径
体制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之间,是内容与载体,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是指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掌控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基本上是党的集中领导,但在具体表现方式上又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教育的需要而有所调整。
环境体验。
社会意识形态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从国际环境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在与各种异质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碰撞中,经历着充实、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从国内环境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引发了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也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对采取开放性教育方式的高校有着更为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平衡调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多样性和丰富化,增加了社会意识形态作用的张力,也凸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本身的特征会有助于更好的平衡和调适意识形态中真实成分
和虚幻性成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行为实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一是组织授教育者要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向广大学生传递政治观点,以提高受教育者明辨是非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二是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考察,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感受改革开放成就。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