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教育理念与中国差异之比较
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有什么不同
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有什么不同
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体制以及教育评估等方面。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强调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提升。
而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中国教育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而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讨论、案例研究、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再次,在教育体制上,中国教育实行的是较为统一的教育体制,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考试评价等方面都由国家统一规定。
而美国教育则更加灵活多样,教育体制更加开放,学校和教育机构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
最后,在教育评估上,中国教育通常采用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排名。
而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多元评价,包括学生的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体制以及教育评估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
这些不同点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特点和价值取向。
当然,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两种教育体系也各有优劣,需要相互借鉴和学习。
以上是对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之间主要差异的简单概述。
接下来,我们将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体制和教育评估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中国与美国在教育上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与美国在教育上的差异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和未来发展的关键。
中国与美国都是世界上有着较高教育水平的国家,但两国的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就从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压力和模式四个方面,介绍中国与美国在教育上的差异。
一、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比美国更加集中,由政府主导,实行“平均主义”的教育政策,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致力于实现素质教育。
而美国的教育体制则更加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更依赖于地理位置和各州的政策,其教育目标更加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中国的孩子们大部分采用“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路径,而美国则采用更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比如有些学生会选择在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有的选择去读技术学院等。
二、教育方式中国的教育方式强调竞争,重视考试,且应试教育较为普遍。
教育难度大,需要通过大量课外辅导来获得更好的成绩,况且还存在学科针对性问题。
但是,中国式的教育也强调课外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希望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美国的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本身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氛围也较为活跃,学生互动多。
三、压力中国的教育中存在着极大的压力,学生从小学时期就开始备战考试,这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考试不仅涉及到自己的前途,还可能使家庭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中国,很多家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各种学习辅助资料,参加各种培训机构以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社会压力则相对较小,家长和学生能够更自由地选择择校或者择业,学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教育模式中国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技术,这也对学生的思考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学生们往往更注重课内知识的掌握,而基础知识专业性更强。
美国則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美国,往往会鼓励学生自己创新做科研,并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学生也更加自由。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压力和教育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浅析中英美教育差异
浅析中英美教育差异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一种重要的事业应运而生——教育。
教育,千百年来,俨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
学校考试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戏,而西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使竞争残酷激烈。
中国老师传授的课本知识面面俱到,大多数的家长把孩子照顾得细致入微。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学习以勤奋为主,美国和德国的学生主要以探索为主.我认为学习既离不开勤奋,也离不开探索创新。
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特点,中国教育自有它的特点,并不能一味的否定,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发扬中式教育的长处。
但目前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制度不满意,说是:学生压力大,教育脱离实际,学生几乎学不到社会能力……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不断创新的民族。
当然,中国现行的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
我们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美国学生多得多,这无疑在某些方面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概括地说,西方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它的弊端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性格放任,纪律涣散。
在此先了解一下中英美三国的教育体制,中国教育体制:1.学前教育(3-4岁入学)2-1.义务教育(9年义务教育)2-2.小学(6-8岁被迫入学)2-3.初级中学(12-15岁入学)3.高级中学(14-15岁入学)4.高等教育(17-18岁入学)中考在各地,中考大多被称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初中生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初中取消毕业考试。
中西方教育理念有何差异
中西方教育理念有何差异我国的教育使学生在不停地努力学习、努力提高。
从小时候起,中国学生就被很浓的学习气氛包围。
在压力的推动下,没有人会在激烈的竞争面前选择安逸。
因为考试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如果你不按老师说的、书本上写的答,就一定是错的,这样就使学生不去研究为什么,就成了一种学习习惯。
而西方国家的一个理念就是去研究为什么要学,这是一个习惯,这样才会创新。
一、我国学校教育理念与西方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1.知识观念陈旧,重知识积累轻知识应用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十分钟就可以完成。
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但我们的快进度是有代价的,即我们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不会知道照着书上的程序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试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
在这样一个自己动手的全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思考、选择、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
这样学到的原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混杂着自己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生活道理。
2.重共性而轻个性创新能力的核心特征是独特性,而独特性基于个体的差异性。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共性而轻个性,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灌输个人服从集体的社会观念。
要求个体时时处处与大家保持一致。
班级和学校都是集体的实物载体,个人在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制约下,学会了压抑自我。
而在以集体主义消灭个人主义的同时,也消灭了一些个性色彩浓厚的创造型人格特质。
反映在教学上,学校规定了统一的教学进度,学生们被动地适应老师。
学得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只好“等”,还要强迫自己继续听已经明白的课堂内容。
与此同时,学得慢、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在统一的教学进度要求下不得不“赶”,而“赶”得很吃力的学生往往失去了娱乐乃至休息的时间。
总之,我们的学校教育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用一个尺码的鞋让所有的学生去穿。
其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穿大鞋,有的人却要削足适履。
中国和美国在教育系统中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中国和美国在教育系统中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和美国作为两大重量级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体系和理念上有诸多不同。
本文将分别从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教育体系中国的教育体制严格规范,按照学历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硕士和博士六个阶段。
其中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教育由政府负责,各级政府都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行全国统考,重视学科竞赛等标准化评价方式。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体系则更加灵活多变,包含公立和私立学校,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由州政府负责,而大学则由私立和公立两种类型。
此外,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三种形式并存,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天赋、志向和家庭财力等自由选择学校和课程。
与中国强调学科竞赛不同的是,美国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理念中国的教育理念注重前置知识和硬实力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内容繁重,注重笔记、背诵和应试能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学生强调敬师尊道,师法自然,崇尚文化和道德修养。
与之相比,美国的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发掘学生潜能,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旨在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美国的文化中,学生强调自主意识,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寻找答案,掌握适当的与人交往原则,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师生关系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比较严谨,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单向,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指导和评价比较强调权威和义务。
在中国优秀的教师往往被尊重为学习的权威,学生们除了上课听讲之外,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背书复习上,课外活动较少。
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相对开放自由,教师强调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和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在美国的学校中,课外活动、社交、参与公益都被重视,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教师则会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
英美教育理念与中国差异之比较
英美教育理念与中国差异之比较(一)美国一、总述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得差异,中美两国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中美两国得教育有着极为不同得发展背景,中国得传统教育表达得就是对知识得静态接受,美国得教育则表达得就是对知识得动态改变。
中国得教育注重对知识得灌输与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得尊重,注重对知识得掌握与继承,以及知识体系得构建。
相比较而言,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得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与权威得质疑与批判精神,注重对所学知识得拓展与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得不同态度。
二、、幼儿阶段(36岁)育得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面对如何评价孩子,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得思维方式与评价方式。
在中国受过教育得人都知道,老师有着绝对得权利,学生对老师只有服从。
目前,国内得大多数幼儿教育中,很多父母都采取得就是一种“打击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得孩子往往表现有共同特征:自信心不够强、内敛、迷茫、对外界得评价非常得敏感。
这其实与中国人得本性特征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得心理特征就是内敛、不爱表现自己,尤其就是当面对外人时,许多家长习惯性得批评孩子,认为这种批评就是个人谦虚得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得心理特点。
美国得幼儿教师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评价,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其理由就是,批评了您得孩子会刺激您得孩子,表扬您得孩子会刺激别得孩子。
这种有关幼儿评价得观念与我们中国得传统观念就是大相径庭得。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就是以玩为主,还就是以学为主,这一向就是各国幼教工作者思考得问题。
美国得学前教育与中国有很大得不同,另外还表现在美国幼儿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得天性,玩得比重比较大,注重启发与引导孩子。
幼儿园得教育中虽然也有常识、语言、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得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具有较大得随意性。
幼儿得学习与否也就是比较随性得。
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尤其到了大班以后,明显地侧重于学,全国有统一得教育纲要,每个幼儿园有精细得教学计划与安排。
美国和中国在教育系统中的差异是什么?
美国和中国在教育系统中的差异是什么?一、教育理念的不同在美国,教育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社区服务项目,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
而中国的教育系统则注重在课堂里传授大量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的竞争力和应试能力,同时也强调道德和纪律的教育。
二、教育体制的不同在美国,教育体制相对分散,并且各州有权利独立地决定教育政策,每一个学校拥有灵活的管理方式和学科课程设置。
相反地,在中国,教育体制比较集中,国家有权利决定课程设置与教学重点,同时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和标准化。
三、教师角色与职责的不同在美国,教师通常被视为学生学习路径上的合伙人和指导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经历,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借助教师成为自主学习者。
而在中国,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他们主要承担知识的传授,强调纪律和规范,同时也是学生在学校的指导者和榜样。
四、测评体系的不同在美国,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在成绩上的表现,同时也包括其他领域的表现,比如社区服务程度和参与度等。
而中国的教育体系更侧重于考试成绩,测试文凭在晋升和就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在美国,发达的社会与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公正的分配与使用,在教育方面,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小,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教育方式。
相反地,在中国,社会和教育资源的差距不是很公平,有钱人的子女拥有学习优越的条件,而贫穷的学生则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机会,使得他们在教育上的投资有局限。
结论总的来说,美国和中国在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的教育发展过程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差异,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它们的优点和缺陷中去互相借鉴和融合改进我们的教育制度,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拥有创新精神和较高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式教育与美式教育的对比
中国式教育与美式教育的对比中国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对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对比:1. 教育理念:中国教育强调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纪律性,注重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要按部就班,逐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而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责任感,倡导多元化、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管理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
2. 教学方式:中国教育注重教师教学,而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开放、自主和多样,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发挥,非常看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 班级规模:在中国,大部分学校的班级人数较多,通常在30人左右。
而在美国,每个班级的人数则较少,通常在20人以下。
4. 科目设置:美国教育模式强调科目的选择和组合,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更喜欢的科目设置而非仅仅是一些基本必修课程,更注重学生发展和自我实现。
中国教育则通常在中小学和大学的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知识的纵向积累。
5. 评价标准:美国评价学生的标准较多,既包括课程学习成绩,也包括学习素养、学习习惯、体育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的表现。
中国教育则通常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分数和最终考试结果。
6. 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更强调基础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在特定的框架内对知识进行理解、吸收。
美国的教育制度则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批评、迎接挑战。
总之,中国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之间的碰撞。
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而如何结合两者的优点,取长补短,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然,以下是对于中国式教育与美式教育在具体实践中的进一步对比:7. 课外活动: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包括体育、艺术、社会服务等。
这些活动被视为培养学生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兴趣爱好的重要方式。
而在中国,虽然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但往往更侧重于学术类活动,如学科竞赛等。
中国和英美教育体系的比较
中国和英美教育体系的比较展开全文中国和欧美教育的比较我们家女儿的教育受我的价值观影响,所以她经历的是三种不同的教育。
一是户籍所在地的上海实验小学,是那种你们理解的高压教育。
我开始并没有想太多,尽管我不喜欢这种教育方式,当时想自己家里放轻松一点,孩子就不会压力太大。
后来一看她做作业到每天十一点半,我觉得这过了。
跟女儿谈,说爸爸打电话给老师,咱不做作业了。
女儿拼命摇头,宁肯哭着做完,也不肯停下。
所以我知道这属于融入集体了,没有办法终止。
我们就结束了这个学校的教育,在离开时女儿是不愿意的。
然后是国内的国际学校,我不想多谈,就一句话:浪费时间。
他们的毛病也是显而易见的,找不到好的外教,也找不到好的内教,两头耽误。
之后安排去新西兰一家不错的公校做国际生,付了学费后,我读博士的留学签证意外遭到了两次拒签,妻子不愿意一家人分开,于是我们匆忙去了泰国,进了一家英国国际学校。
选择这家学校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这家学校的历史较长,老师待遇非常好,很多老师有长达十年以上和几年的教学停留,这意味着教学稳定。
同时我在学校周边和一些老外家长聊了一下,均被告知这家学校不错。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新西兰的学校体系,同时在2013年因为在美国大半年,也调查了当地公校和私校的情况,包括奥巴马读过的夏威夷私校,我认识的一个经济学教授也毕业于这家中学。
对照了泰国的国际学校。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英美的教育体系是精英教育,其好学校的读书强度绝对不小于中国的学校,而对普通学生的教育流于普及性质的教育。
英美教育的强度还在于它是一种通识教育,也就是说包括语言、数学、科学、戏剧、艺术、体育、社会活动等等全都具有毫不区分的强度,因此就出现了中国学生和家长不能理解的哈佛大学学霸同时也是体育学霸的现象,包括好莱坞明星是高校学霸的例子。
而中国的孩子则只有语数外。
举个例子,我女儿和国内来的小朋友一起去海边玩,区别是戴眼镜和对方孩子的体力之差,无法在同一条线上竞争。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有多大?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有多大?一、教育理念差异中国的教育理念强调纪律和刻苦学习,学生需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在学业上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在一些另外的国家,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兴趣与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比如,欧美国家更注重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而日本则重视全员教育,落实责任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教材不同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强调重视课本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其他国家往往更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同时,其他国家的教材也更加注重实践性和生动性,更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英美国家在教学上更加注重沟通交流,而北欧国家则更加注重教材的社会化。
三、师资队伍水平差异教师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师资和水平也是各国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中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在职业化程度上,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在其他国家,老师的背景和工作经验也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芬兰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都较高,因此芬兰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成就也较为显著。
四、学生课外活动及心理健康差异国家间基础教育的差异不仅仅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还包括很多非常细微的方面。
其中,课外活动和心理健康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很多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安排和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够全面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比如,美国的“课后关怀计划”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人发展的机会。
总之,国家间基础教育的差异非常显著,各国教育体系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一定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
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本国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国家的教育水平,更好地推动国家的整体发展。
中国与美国教育理念的不同
中国与美国教育理念的不同许多人认为中国的中学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基础教育。
中学教师工作辛苦,中国学生学习勤奋,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
且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如果与美国的高等教育结合,将成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组合,可以培养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本人从事中学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对此有深切体会:那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中美教育理念的重大差异造成的,而且每一种教育体制都是一个系统。
我们的学校是要求把书本上的理想灌输给学生。
在家庭中,家长也是按这个思路教育儿女。
通过前些年国际奥林匹克物理、数学等竞赛的成绩,更是加深了一些人认为中国中学教育好的看法。
但据有在美国读中学的人正常或者其家长了解到,事实上并非如此。
实际上美国的中学教育,同样是世界上很好的基础教育。
美国优秀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会逊色于中国学生。
一、中美不同的教育理念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古代就有科举考试制度,"学而优则仕"。
因此总是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育学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是金榜题名,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今天的中国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
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大量枯燥无味靠死记硬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完全忽视了每门课程自身的特色。
在这种教育体制的长期约束下,受教育者只能是重复、低效的劳动,把对上级和规则的绝对服从当成一个习惯,所培养出来的不是什么人材,而仅仅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机器,最多是没有分析能力的新型奴隶。
我自己长期从事物理教学,只能按照课本对学生讲解、引导学生怎样做题。
对于课本上的内容,即使有些不正确、不恰当也必须按书上的说,否则一旦考试时出了这个问题,学生没有按照课本上的答,那就不能得分!我最多也只能是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
如果给学生谈论其它,如学习理念、思想理念等问题,一旦被学校领导或者主管教育的领导知道,那我可就要挨批了__不务正业!当然这还是轻的。
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与中国有何不同?
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与中国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开始关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
不同于中国,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各不相同,每一国的文化、社会背景、发展水平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与中国有何不同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
一、美国的教育体系美国教育体系是以联邦和地方政府合作为基础的,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美国教育主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注重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教育制度也比较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就近的学校或者转到其他地方的学校就读。
不同于中国,美国中小学教育并没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考试制度,每个地区的学校都可以自己制定教学计划和选用教材。
在课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注重开展个性化教育和项目学习,关注学生体育、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的教育体系总体上强调多元化,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二、德国的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是以联邦国家教育需要为基础的,自小学到高中,分为初中、中学和大学等不同的教育阶段。
与中国相似,德国的中学阶段比较严格,需进行考试选择进入不同层次的中学。
而大学则注重实践性、专业性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德国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讲解详尽,从传授知识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德国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日本的教育体系日本教育体系,作为一个东亚国家,与中国的教育体制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不同。
日本的中小学教育颇为严格,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正统文化传承。
实行 6+3+3 制度,在初中和高中以及大学阶段都设置了相应的考试来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或职业道路。
与美国和德国相比,日本教育体系注重的是整体素质和社交能力,强调学生情感和价值观教育,重视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
在教育领域中,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
在教育领域中,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上广受瞩目的话题之一。
然而,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相比,中国似乎有着很多独具特色的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差异,以提供更深入的见解。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在教育领域中,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有着显著的差异。
一方面,中国教育强调班级集体的主义和纪律性,注重统一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学生需要服从老师和学校的规定。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文化的传承和归属感的培养。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开放性和自由创新,尊重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发展。
二、教育课程的差异中国的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学。
这五个基础学科占据了学生学习时间的大部分。
例如,初中学生每天需要接受8节课,其中3-4节课程的内容为数学和语文,剩余3-4节课程的内容为其他科目。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系统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课程分类更为丰富,包括物理、化学、艺术、音乐等多个领域,融合科学和艺术的综合能力培养成为教育系统的新思路。
三、学科考试的差异中国的学生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升级到下一阶段。
中小学生需要每学期参加考试,大部分考试的内容都是重点科目如语文、数学和英语。
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升学和工作机会。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考试系统的开放性更高,注重综合评估和实际表现。
学校和教师会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创造性和探究能力等其它方面的表现,而不是仅仅看重考试成绩。
四、师生关系的差异中国的学校老师往往被视为“第二个父母”和榜样,教育更多依赖师生关系的构建和教育内容的灌输。
而在西方国家,学校老师更注重学生自主性思考和创意表现,他们倾向于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
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师生之间的交往更多体现了分享和协作的特点。
五、教育质量的差异教育质量是每个国家评定其教育系统成功的最重要指标。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什么不同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什么不同中国和西方的教育区别:一、教育理念不同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
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
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
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
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
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
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
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
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
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美国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教育体系有哪些根本差异?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教育体系有哪些根本差异?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而且在教育背景、教学教师的标准等方面也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下面列举了几个不同文化的教育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异。
1. 美国教育体系与中国教育体系美国的教育体系强调个性、自由、多元化,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则强调集体、纪律和控制。
这些差异首先体现在纪律方面:在中国,学生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和纪律,如穿校服、上课严禁迟到等;而在美国,学生的行为受到相对较少的限制。
其次,在教育目标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系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成绩,而美国的教育体系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最后,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在美国,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而在中国教学中更有组织性,教师们通常是知识的主导者。
2. 瑞典教育体系与日本教育体系瑞典教育体系强调自由、平等和个性发展,而日本教育体系则强调纪律、勤奋和集体主义。
这些差异首先体现在教育资金的分配上:瑞典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设学校,并提供免费的教育,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在日本,学生必须遵守固定的课程体系,并经常参加各种考试以维持自己的地位。
其次,在教师评估方面也存在差异:在瑞典,教师评估主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看法,而在日本,教师评估主要基于学生的成绩和考试结果。
3. 印度教育体系与芬兰教育体系印度教育体系强调传统、道德和信仰,芬兰的教育体系则强调平等、多样性和探究。
这些差异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体现得很明显:在印度,教育内容包括宗教、文化、历史等传统知识;而在芬兰,教育内容包括对自然科学和科技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其次,在学生评估方面也存在差异:在印度,学生评估主要基于考试成绩,而在芬兰,学生评估主要基于学生的全面表现。
4. 德国教育体系与英国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强调工艺技能和职业教育,英国的教育体系则强调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
这些差异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体现得很明显:在德国,教育内容包括各种实用技能的学习,如木工、焊接等;而在英国,教育内容则更为注重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
中国和美国的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是否有异同?
中国和美国的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是否有异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中,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更加突出。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异同进行探究,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在教育理念方面,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三纲五常”,即“忠、孝、仁”和“礼、义、廉、耻”,注重的是家庭道德教育和个人品行培养。
与此相对应,中国的教育体系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高低。
而美国的教育理念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创新、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相较于中国的严格考试制度,美国的教育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探索,强调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
二、家庭教育上的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国的家庭教育环境比较封闭,刻意避开性教育和沟通,父母会更多地强调孩子的学业成绩且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状况。
而在美国,家长以平等交流来引导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
此外,在教育资金和时间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
在中国,家长会在孩子教育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常常以补习班和竞赛为手段。
而在美国,父母更注重孩子的生活、运动和社交时间,重点在让孩子体验生活和发掘自己的天赋。
三、教育成果上的差异教育成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和美国在这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教育成果方面,中国的学生常常以超高的成绩和分数来表现自己,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忽略个人特长和兴趣、缺乏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造成心理压力等等。
而在美国,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更注重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和市场岗位需要。
总的来说,中国和美国在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的教育和文化体系。
美国学校教育对比中国
美国学校教育对比中国在教育领域,中美两国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更是在教育制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学校教育与中国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师制度和学生管理。
一、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方面,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的是应试教育,试图培养学生以应对高考,提高升学率。
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学生成长,注重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美国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学校教育中关键的一环。
中国的课堂主要是老师为主导,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基本上是被动接收知识的角色。
而美国的教学则更注重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造力的发挥。
美国的课堂上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也有更多的讨论和提问机会。
三、教师制度教师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美国和中国的教师制度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教师职业地位相对较低,被人们普遍认为“吃福利、领工资”的“公务员”,被人视为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充满激情的事业。
而在美国,教师的职业地位相对较高,他们被誉为“国家的灵魂”和“祖国的未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视。
同时,美国的教师聘用制度更加灵活,采用合同制和薪酬和奖励制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和激励教师。
四、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方面,中国和美国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学生管理比较严格,要求学生服从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在课堂外遵守规定,不能谈恋爱等等。
而美国的学生管理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感。
师生关系也比较平等,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安排,可以从中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总之,中美两国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教育系统注重应试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服从性,而美国教育强调学生成长,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希望中美两国在学校教育方面能够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水平,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什么差异?
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什么差异?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有着显著的不同。
尽管两国都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但他们的理念、目标、方法和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
一、教育目标的区别1. 美国:注重培养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美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因此,美国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精神,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力。
2. 中国:注重培养实用性和适应性中国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他们倾向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增加知识面、掌握技能和完成任务上。
因此,中国学校注重学生的记忆力、应对能力以及遵守规则和纪律方面的表现。
二、教育方式的区别1. 美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美国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以便个体发挥其所长。
美国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知识的实践性应用与合作学习。
美国学生有许多途径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科和课外活动,以便展现自我和塑造自己的个性。
2. 中国:尊重教师的权威和规范中国教育的传统倾向是强调教师的权威和规范,同时强调学生遵守纪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学科进行学习,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和体验。
三、课程设置的区别1. 美国: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美国教育的课程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科学、文学、美术、音乐、社交科学、体育和其他科目。
美国的教育制度着眼未来,允许学生以自由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科目,以便培养全面发展且适应多样工作场所的人才。
2. 中国: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相对于美国,中国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比较死板的,强调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掌握能力,即实用性的学科技能。
此外,还强调体育技能方面的训练。
结语: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教育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幼儿园与中国幼儿园的区别
美国幼儿园与中国幼儿园的区别在全球范围内,幼儿教育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之一。
美国和中国都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但两国在幼儿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美国幼儿园与中国幼儿园之间的区别。
1. 教育理念和目标美国幼儿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相比之下,中国幼儿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
中国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2. 教学方法美国幼儿园采用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他们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通过游戏、故事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中国幼儿园则更加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更加主导的角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听讲能力。
课堂上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3. 课程设置美国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他们通常提供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和体育等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
他们通常注重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强调学生的学科基础。
4. 教师角色和素质要求美国幼儿园的教师通常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素养。
他们需要具备教育学或相关专业的学位,并接受系统的培训。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中国幼儿园的教师通常需要具备幼儿教育相关专业的学历。
他们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5. 家长参与美国幼儿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和合作。
他们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和互动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
中国幼儿园也鼓励家长的参与,但相比之下,家长的参与程度较低。
家长通常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较少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教育理念与中国差异之比较(一)美国一.总述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中美两国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发展背景,中国的传统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比较而言,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
二..幼儿阶段(3-6岁)比如面对如何评价孩子,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方式。
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利,学生对老师只有服从。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幼儿教育中,很多父母都采取的是一种“打击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表现有共同特征:自信心不够强、内敛、迷茫、对外界的评价非常的敏感。
这其实与中国人的本性特征有很大关系,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是内敛、不爱表现自己,尤其是当面对外人时,许多家长习惯性的批评孩子,认为这种批评是个人谦虚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
美国的幼儿教师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评价,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其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你的孩子会刺激别的孩子。
这种有关幼儿评价的观念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大相径庭的。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是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这一向是各国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美国的学前教育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另外还表现在美国幼儿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的天性,玩的比重比较大,注重启发和引导孩子。
幼儿园的教育中虽然也有常识、语言、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幼儿的学习与否也是比较随性的。
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尤其到了大班以后,明显地侧重于学,全国有统一的教育纲要,每个幼儿园有精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看中美幼儿教育的差异。
创造力是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是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标志。
实验调查结果表明,创造力高的儿童都具备兴趣爱好广泛、热情、自信、坚毅和能吃苦耐劳等非智力因素。
每个幼儿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科学家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始。
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但同时又缺乏对人类已有文化知识和经验的掌握,所以在理解他所接触的世界时,幼儿有其独特的视角,而这种独特的视角正是创造力的表现。
幼儿理解的过程正是他创造力发挥的过程,他创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去同化或顺应未知的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等。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根据兴趣而学,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
因此美国的科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同样是教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美国的教师偏向让幼儿亲自参加比较严格的实验过程。
在教授孩子对环保问题的看法,美国的许多幼儿园都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环保问题,幼儿园会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环保的材料:塑料瓶、纸杯等等,带到幼儿园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这些材料进行再利用,做成好看的玩具或者容器,让孩子明白环保和回收垃圾的重要性。
再比如认识动物或者植物,老师会带领孩子外出野外参观,让孩子亲自去观察各种植物的不同特性,去亲身触摸和感知大自然。
这种科学教育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视让幼儿掌握科学探索技能和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而我国的教师习惯于通过书本知识,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肥料,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在接受知识时不易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式,而简单的认为老师说的肯定是对的,久而久之,会限制孩子的本性就好。
创造力就是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如果孩子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死记硬背,也不可能存在创造力的火花和灵感。
另外,从美国的教材编写来看,美国的幼儿教材显得很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方面的计算和中国的数学知识传授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国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材可能和美国初中的教材难度相当。
但是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美国幼儿园对于幼儿园里所有人的行为的规定:从这张表可以看出,美国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所有人,包括教师、家长都是抱着极其耐心的态度在对待每一个孩子。
尤其在对于大龄幼儿的教育中,如果教师发现有孩子不愿意听老师讲课,不会去斥责他,而是劝其离开,保持其他孩子在一个好的氛围内学习。
强迫是美国幼儿教育中的最大忌讳。
而国内许多幼儿园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
在家庭教育中,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
尤其我们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这种宠爱无疑使得孩子自立的能力与责任的精神日渐欠缺,甚至减退,而不少孩子更易于出现心理的疾病和性格的偏执表现。
这样的结果才会产生现今社会中的高分低能的孩子的出现。
当然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善,很多中国家长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独子的磨炼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并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孩子们很小就需要懂得父母的并不会完全遗留给他们,要过好的生活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美国家长并不比中国家长更有耐心,也不是不如中国家长负责任。
他们主要是认为儿童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它们,这是教育的前提。
中、美两国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无论在广度、深度以及内容的组织上均有显着差异。
美国的科学教育目标包括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原动力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良好的个人品德表现以及拓宽的职业意识与性别角色。
美国提出的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是比较全面和科学的。
其中对发展幼儿创造性、批判性的重视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儿园科学教育确定的课程目标是:开发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对人与事物的正确态度。
简单的例子,美国幼儿园中对五岁左右的幼儿一周会有几次和生活相关的课堂知识,比如做面包或者姜汁饼干,在做饼干的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器皿和量勺,教师会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历去亲自摸下面粉、搅拌下姜汁,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使用各种安全的厨房用具。
在例如美国幼儿园中会在天气爽朗的时候带领幼儿出门观察花朵的颜色、小草的成长,让幼儿亲自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种种动植物,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中小学阶段(7-18岁)下面主要介绍美国。
美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吸引各国优秀人才是其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美国自身在短短几百年历史中所形成的一些特有的民族特性,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
美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小学不开设与中国对应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来进行,不讲很多道理,却直观、形象地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美国学校从小重视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长大才能在无限的空间实现飞跃。
美国从小学就为孩子营造培养信心的环境。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跟老师平等的人格和地位,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讨论甚至争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格感,能够在活动、游戏、讨论、实验等各个环节中学会独立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
美国教育所倡导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恰恰是中国教育所忽视的,我国中小学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老师习惯于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严肃地站在学生面前训话、布道,学生只能毫无质疑的听取、尊重。
然而一味强调尊人,势必抑压尊己,无形中减弱了思维能力还很低的孩子的自信心,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仍然被高考、中考的大棒指挥得团团转,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亿万学生的创造可能被强力禁锢在考试升学一条路上,学生只知道考试,只知道背书的高分低能儿学生竞争压力大,负担过重,娱乐活动极少,社会活动更是单一,其主要知识来源于课堂,因学校几乎包揽一切,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仅学会了死记硬背,无条件服从,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做决定,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更谈不上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对社会对人的认识严重缺乏。
这些都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违背,学生既不能发展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也感受不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此,学生就会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
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正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为了战胜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加强中小学生自信心培养很有必要。
20世纪80年代,美国逐渐出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教法改革——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这个思想通过什么渠道影响着美国教育,今天我们尚未追踪到它的足迹、但是,这个思想带来的影响却日益响亮地回荡在美国学校的课堂里,它甚至波及英国课堂、德国课堂和日本课堂。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是围绕现实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或实验最终获得答案的一种学习方法,通常包括三个阶段:(1)提出问题或假说。
问题作为学习的最初动机和挑战,它结构不明确,没有简单、固定、唯一的正确答案,但它能激起学生探索、寻找解决方法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针对问题或假说进行观察或实验。
学生要研究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或答案的“开放性”问题,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这种教学方法对突破学生思维的僵化、呆滞,刺激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作用。
{3)学生通过研究、分析,接受或拒绝先前假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
如美国爱恩中学,针对书包负重对学生健康的影响问题,成立了“书包”研究小组、并邀请儿童健康专家加以指导,试图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法案。
他们还向地方的校董事会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并要求学生考虑成本、空间、地方现行法规、法律问题及学生自身利益等问题。
这就需要学生们运用知识去分析演绎。
经过这番思考,进而学生们必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这种教学方法部分地回答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究竟在哪里的问题。
它的背后隐含着美国人对基础教育目标的潜意识:大量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其基础教育的立足点已不仅仅是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会探索什么,“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能提供真实的体验,这些体验不但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并能使学生自然地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