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pdf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观测风教学设计【引言】风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对于小学科学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风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原理,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针对小学科学14《观测风》任务名称,旨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测风,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风的认识。

【背景知识】在开始观测风之前,学生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包括风的形成原理、风的分类以及风的测量工具。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

【活动一:观察风的行为】第一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风的观察。

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场地观察风的行为,例如校园的开阔地、操场或者草坪。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风的表现,如风的方向、风的强弱、风的持续时间等。

第二步,学生回到教室进行小组讨论。

各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风的行为,并搭建一个风的行为图表。

图表可以包括风的方向、风的强度、风的频率等。

第三步,学生整理观察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通过展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并对比不同地点的观察结果,进一步加深对风的认识。

【活动二:测量风的速度】第一步,学生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进行风速测量。

可以选择无遮挡的地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可以使用测风仪或简易风速计进行测量。

第二步,学生按照测量风速的要求进行操作。

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第三步,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学生可以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风速与地理环境或季节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活动三:风的应用】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风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自主研究的方式了解风的应用形式,如风力发电、帆船比赛等。

第二步,学生选择一个风的应用场景进行研究。

可以是风力发电场的参观,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一种特定风的应用。

第三步,学生撰写一份关于风的应用的研究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对风的应用形式的思考等。

《观测风》教学设计

《观测风》教学设计

《观测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

知道风级图。

2.科学探究.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

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

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3.科学态度.能坚持观测并记录;用心思考,制作精细。

教学重点学会观测风力和风向。

会制作简易风向标并观测风向。

能够利用身边事物或目测风力的大小,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能坚持观测并记录。

教具准备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丝巾、电风扇、小扇子、吹风机、风向标实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打一天气现象)风也是构成天气的要素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测风。

(板书课题)二、新授:(一)活动1:观测风力1.播放视频。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风的大小我们将它称为风力。

风吹来的方向就是风向。

2.你感觉刚才视频中风力怎样?我们如何判断风力的大小?3.人们常根据风级图来估测风力。

出示风级图,了解0-12级风。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级风吗? (分别用小扇子、电风扇、吹风机模拟各级风并指导学生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

)5.学习风级歌,帮助学生记忆。

(二)活动2:观测风向1.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判断风向的?2.出示方向图和飘扬的红旗,知道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通过观察红旗飘扬的方向认识风向。

3.模拟演示:手拿丝巾,让学生拿着小扇子从一个方向扇动丝巾。

仔细观察,刚刚丝巾飘向什么方向?4.想一想风从什么方向吹过来才会有这种效果?请你把风吹过来的方向画在纸上。

5.交流发现:风向与丝巾飘扬的方向相反。

(三)活动3:自制简易风向标1.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简易的方法去判断风向。

在真实的天气观测中,人们有专门用来测定风向的仪器--风向标。

(出示图片)2.你有办法知道今天校园里的风向吗?3.视频指导制作和使用简易风向标。

4.交流评价: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风的形成原因。

2. 风的特点和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并能准确观察风的表现。

2.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风的观察工作。

四、教学准备:1. 风筝、纸片、风车、风力等相关实物。

2. 如有条件,准备一段风场风力较强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窗外的树叶和旗帜等,引发学生对风的注意;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风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理解风的形成1. 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纸片等在风中的表现,让学生发表对这些现象的解释;2. 教师讲解风形成的原因:地球的地表受到太阳能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空气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形成气流,即风;3. 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

步骤三:观察风的特点1. 教师分发风车和风力等实物,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观察风的特点;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风车,记录下风车旋转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描述风的特点。

步骤四:团队合作与总结1. 小组内学生分享观察记录,比较各组观察结果;2. 提问学生:“你们所观察到的风的特点有哪些?是否有相同点或不同点?”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特点,并引出“风的强弱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这一问题。

步骤五:拓展活动1. 如有条件,可以展示一段风力较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强度的风对物体的影响;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现象,如树叶的摇摆、气球的飘动等,与风的特点进行联系。

六、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风速测量仪器,让学生亲自测量风的速度;2.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风能利用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风形成原因的理解,对风特点的观察和总结能力;2. 评价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是否能描述风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观测风》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风速和风向用来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聚焦部分以今天的风的观察与交流为基础,聚焦问题“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将感性的观察提升到理性的思考:风向与风速怎么测得的?探索部分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

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

要求学生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风的观测数据。

研讨部分主要包含两个讨论题。

第一个问题是“利用地面物体或小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这是对前面活动的小结。

第二个问题是“两种方法观测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对地面物体与小风旗的测量结果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本节课的拓展部分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的风向标观测风。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生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风是比较难观测的事物。

教材中通过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这样的方法符合他们的能力。

确定风向也是困难的,教科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

“蒲福风力等级”比较复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使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

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观测风向【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4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表现形式。

2. 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实验器材(风向标、风速计)、相关图片和图片说明。

2. 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尺子、铅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知识(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枚风向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它的作用以及如何测量风向和风速。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风,但风是什么?我们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导入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Step 2:讲解风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PPT和教案,简单讲解风的定义和成因:风是大气中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理解风的生成原因,比如气压差和地理条件等,以便于后续实验观察的理解。

Step 3:观测风向(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枚风向标和铅笔。

2. 教师引导学生走到室外,找到一个开阔的场地,确保周围没有遮挡物。

3. 学生根据风向标上的标志物,观察和记录风的方向,并标注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向标指示的方向是风的方向。

Step 4:观测风速(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风速的观测。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风速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设置风速计,确保它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并不受其他物体的影响。

3. 学生根据风速计上的指示,观察和测量风的速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速计的指示是风的速度。

Step 5:实地应用(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校园中的风向和风速。

2. 学生根据观测结果,讨论校园中的风对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3. 学生以小报告或展示的形式,将观察结果和影响总结呈现出来。

Step 6: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准确观测和记录。

3-5《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风以及其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能够观察风的形成以及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对事物的影响。

2.难点:
学生对风的概念具有模糊性,需要进行较多的实例讲解。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白板笔
3.教科书
4.风筝、风扇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回忆一下春天吹风的情景,然后引出今天的学科——《观察风》。

(2)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2.讲解
(1)教师先让学生了解一下风的定义和由来。

(2)引导学生认识风的好处和影响。

(3)教师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4)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实验探究
(1)安排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复习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继续探究或学习。

五、教学评估
1.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估。

2.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及分析。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观测风的方法,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风向的判断、风力的测量以及风的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但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课中得到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观测风向和风力,理解相关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2.风向和力力的概念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风向袋、风速计等实验器材。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风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风向袋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讲解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风向袋和风速计观测风,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利用,如风力发电、风力助跑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绘制风向和风力的观察记录表,家长签字确认。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完成《观测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之后,进行课堂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1000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风筝、风车、气球等;2.教学工具:PPT、录音机、风速表、测温仪等;3.课堂环境:教室、操场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风景图,引入风的话题,询问学生是否知道风是什么?2.理论讲解通过PPT和录音,向学生介绍风的定义、分类和起因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风的发生和运动过程。

3.实践探究(1)实验一:用风速仪测算风力大小2名学生一起合作,一个持住风速仪,一个报数并记录,之后换搭档,多次实验后,将记录结果统计到PPT上。

(2)实验二:制作风筝老师示范制作简易风筝,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操场上进行角逐比赛,观察不同类型的风对风筝的影响。

(3)实验三:制作风车老师向学生展示OTC风车,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小型风车,并记录转速和运转时间等数据,最后用数据分析探究风能的利用。

4.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和知识点,指导他们进行思考和研究,总结出风的特点、作用和应用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以实践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学生对工具的操作不熟练,所以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掌握能力。

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观测风》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冀教版

《观测风》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冀教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观测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观测,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思维:能利用地面的物体和科学的工具来观测风,获得风的特征和记录数据。

通过小组交流、分析,学会判断风向和风速,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风。

探究实践:发现利用科学的工具观测风更准确。

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态度责任: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利用地面的物体和科学的工具来判断风向和风速,并描述风。

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教学难点:辨析风向、地面物体的飘去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风向概念。

三、教学准备
有树叶的枝条、倒流香烟雾、小风旗、风扇、方位盘、记录单、课件等。

教科版人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观测风》教学设计

教科版人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观测风》教学设计

《观测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风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用风向和风速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风是周围流动的空气,我们无法直接观测风。

聚焦部分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现象着手,思考如何观测风,找到观测风的方法,并通过室外观测风的活动将科学理念加以运用。

本课教材围绕“观测风”的问题,先是利用地面物体感知风,然后是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这里教材设计了2个活动:一是制作风旗或风向袋,二是利用制作的风旗或风向袋到室外观测风。

(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现成的风旗和风向袋,但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成品观测更有意义。

)学生观测活动完成后,通过研讨,比较地面物体和风旗、风向袋测量的异同,体会借助工具和统一评价标准对测量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测风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询问“学生今天有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问题来降低难度,并把问题关注点转到利用其它事物间接观测风。

让学生描述风的大小和方向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需要统一风速和风向的标准。

教材中风向用八个方位描述,风速等级分为0,1,2三级,都是学生可以掌握和使用的。

气象学中的“蒲福风力等级”,学生了解即可。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借助地表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自制小风旗和风向袋,并用来测量风速和风向。

科学态度目标:提高观察天气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更准确更客观地测量风。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风可以借助地表事物来感知,并会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风。

难点:利用小风旗或风向袋观测风,并记录观察结果。

【材料准备】制作小风旗:轻薄的布,硬纸板,订书机制作小风袋:竹竿、铁丝、纱巾、布条观测风:指南针、方位图【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中“观测风”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的强度和方向。

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对于风的认知还相对较浅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方法。

2.风的强度和方向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速计、风向标等观测工具。

2.准备实验材料,如纸张、塑料袋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观测过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测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风的基本概念,以及观测风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风的强度和方向呢?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测工具,如风速计和风向标,观察风的强度和方向。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风的强度和方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观测风的方法的掌握。

《3.5观测风》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3.5观测风》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观测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观测风”,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风的基本概念、风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观测和记录风的变化。

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后续学习气象学和环境保护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知道风速和风向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测工具(如风向标、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4. 让学生了解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能否准确描述风的产生过程。

2. 评价学生使用观测工具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的能力,观察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风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并讨论风的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介绍风的观测工具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测技巧。

4.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技巧。

5.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小测试,检测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一段时间内风的观测数据,并分析风的变化规律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作业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观测和记录能力以及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观测风——科学教案引言: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然现象之一,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对于孩子们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测和实验,了解风的来源、特征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观察、记录和分析风的特点和效果。

3. 探究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纸、铅笔和记录表格。

2. 吹风机或风扇。

3. 实验用具:纸片、气球、牛奶盖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话题——观测风,让学生回忆并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曾经见过和感受过风的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风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实验一:观察风的方向和强弱1. 安排学生分组,在每个小组中放置一个纸片。

2. 随机选择一名学生成为“风的制造者”,他/她将用吹风机吹向纸片。

3. 学生观察纸片的反应,记录下纸片的运动方向和强弱。

4.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出风的方向和强弱变化的规律。

实验二:观察风的影响1. 向学生展示一张纸片,让他们设想这张纸片是一片叶子。

2. 学生将纸片悬挂在风扇前面,并观察纸片的反应。

3. 随后,加大或减小风扇的风力,让学生观察纸片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出风对物体的影响,如何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实验三:观察风的音响效果1. 学生分组,每组取一个气球和一块牛奶盖。

2. 将气球吹大,将牛奶盖放在气球的口上。

3. 学生轻轻松开牛奶盖,观察气球产生的声音。

4. 学生尝试不同大小的牛奶盖和吹气球的不同力度,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

5.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风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总结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风的来源和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总结风的特点和效果,如风的方向、强弱、对物体的影响等。

3. 探究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风对天气的影响、风能的利用等。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引言:风是大自然中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对于儿童的科学素养和生活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引导小学生通过观测风的方法和实践,培养他们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力和理解气象现象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描述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学会观测风的方法和记录观测结果;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4.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风力标志图片、风速计制作示范、实验田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望远镜、风速计制作材料(如纸杯、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老师可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之前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的知识。

例如,问学生们有没有观察到一种气象现象,那就是风。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观察和理解。

2. 探究(15分钟)a. 介绍风的形成原因(5分钟)通过黑板和白板,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例如,风是因为地球不断地旋转,形成地球自转,而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受到太阳的照射程度不同,导致其中的气流水平迁移,形成风。

b. 风力标志的解释(5分钟)展示风力标志图片,让学生根据标志上的图案解释风的强弱。

教师可用黑板或白板绘制类似的图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标志代表的风力大小。

c. 制作简易风速计(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简易风速计。

使用纸杯和橡皮筋制作一个小风车,然后将风车固定在一根铅笔上。

老师示范如何使用风速计并解释风车旋转的速度与风的强弱有关。

3. 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个观测地点(如操场、校园的不同角落),为观测风的实验场地。

a. 观测风向(15分钟)学生开始观测风向。

他们可以使用简易风向仪(如悬挂在一根线上的小纸条或小旗帜),根据纸条或旗帜的朝向来判断风的方向。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教案教科版科学3.5《观测风》教学设计课题观测风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标科学知识风可以⽤风向和风速来描述科学探索通过地⾯物体和⾃制的风旗、风向袋等判断风向和风速,并对判断结果进⾏⽐较,分析原因科学态度1、知道利⽤⼯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2、提⾼观察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

重点⾃制⼩风旗,并⽤⾃制的⼩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观测风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导⼊新课1、你能说说下⾯的诗句描写的是哪种天⽓现象吗?①夜阑卧听风吹⾬,铁马冰河⼊梦来②⼈⾯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风是天⽓现象的重要指标之⼀。

风能听得到,看得见吗?能⽤哪些词语来描述风呢?【点拨】风能听见,看不见。

我们常常这样描述风:冷、冰冷、⼤、猛……3、想⼀想:风是怎么形成的呢?4、这是⼀幅天⽓预报图,你能找到有关风的预报吗?风的⼤⼩和⽅向,我们⽤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出来?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分析判断描述的天⽓现象学⽣描述风回忆回答:空⽓的流动形成风寻找回答:东北风,微风级;微风通过诗句引出风的天⽓现象了解风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描述风风可以⽤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讲授新课⼀、探索风的⼤⼩和风向1、导⼊(1)我们可以利⽤地⾯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和⽅向。

风向是风吹来的⽅向,通常⽤⼋个⽅位来描述。

如北风是由北⾯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吹过来的风。

(2)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进多少⽶。

在天⽓⽇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等级表”记录风速。

记录时,要注明“蒲福风⼒等级”。

2、⼩资料:蒲福⽒风级认真听明确风向和风速的科学概念蒲福⽒风级是英国⼈弗朗西斯·蒲福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物体或海⾯的影响程度⽽定出的风⼒等级。

按强弱,将风⼒划为"0"⾄"12",共13个等级,即⽬前世界⽓象组织所建议的分级。

3、蒲福风⼒等级表4、依据“蒲福风⼒等级表”,你能根据地⾯物体判断风速吗?⼆、做⼀做:制作⼀⾯简单的风旗1、选择材料①旗⾯材料:选⼀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宽约20厘⽶②旗杆材料:再选⼀张硬纸板,长约40厘⽶,宽约6厘⽶2、制作过程①硬纸板对折,将布对齐折痕放⼊纸板内②将纸板合上③⽤订书器将纸板订结实3、注意哪些问题①纸板要有⼀定的硬度②布要柔软⼀些的丝质品③使⽤订书机不要伤到⼿【拓展】也可以试做⼀个风向袋①⽤废纱⼱等轻的纺织品,缝⼀个圆锥形⼝袋,把袋⼝固定在铁丝圈上,便成了⼀个风向袋。

《观测风》教学设计

《观测风》教学设计

《观测风》教学设计《观测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

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观测风向【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4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师准备: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我们怎样知道风的存在呢?让学生描述今天感受到的风。

了解学生是通过什么来观察风的。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前概念,同时,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会意识到风不容易观测。

2.聚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风的方向和大小。

二、探索1.列举风吹动风向袋、树枝、风旗的情况(视频或图片),说一说这些风的特点。

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

2.教师出示自制的小风旗,介绍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每人用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自制小风旗。

3.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教师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5.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

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测量并记录风向。

如果在测量时,风旗的指向不是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可指导学生作2分钟的观察,看看在这期间,风旗指向在哪个方向的时间比较长,就把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风的成因、风向和风速的观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实验演示气压差如何造成风。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合作意识较强,能够主动交流、探讨问题。但在重点难点解析环节,仍有部分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许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参与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风的成因:解释风是由于空气温度和压力差异导致空气流动的结果,强调这是造成风向和风速变化的核心因素。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进行准确观测,包括如何读取仪器数据和记录观测结果。
-风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气情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认识风,了解风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授学生使用简单工具(如风向计、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让学生探讨风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如何根据风向来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节能,减少风力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还包括进行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风的力量,并学会记录观测数据。

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观测风》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观测风》教学设计

《观测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对风十分熟悉,在天气预报中对“风向”、“风力”等词也曾耳闻,因此应该知道风是描述天气状况的一个量。

本课按从“感性”(凭经验判断)到“理性”(用风级图观测),从感官观察到用工具(风向标)的认知过程,引领学生经历“生活感知→经验观察→技术制作→科学观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学思互动”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本课由“观测风”与“自制简易风向标”两个活动构成,并利用自制工具进行连续观测活动。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风有方向和大小的不同,知道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风的大小叫风力。

利用目测,依据风级图判断风力。

2.科学探究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

学会制作简易风向标。

3.科学态度辩证地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趋利避害地利用好风力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利用风向标判断风向,能利根据风级图或风级歌判断风力的大小。

难点:目测风力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风向标实物、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相关图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升旗仪式后,五星红旗冉冉升到旗杆顶端,是谁让它飘动起来?生:是风让五星红旗飘动起来。

师:风与我们前面学过的气温、云、雨一样也是描述天气的一个量。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观测风。

(板书:观测风)(二)新授活动1观测风师: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

你用什么方法观测风向呢?生1:可以看旗帜,因为风吹来时它会迎风展开。

生2:可以看树,风吹来树叶被吹动。

生3:可以看我的头发,风会把头发吹得飘起来……师:同学们有很多判断风向的好方法。

你知道哪些方向呢?生1:东、南、西、北。

生2: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师:风吹来时,旗帜向哪个方向展开?(西方)风是从什么方向吹来的?(东方)风向与旗帜飘扬的方向相反,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板书:风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风向标来观测风向(板书:风向标)。

师: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风向标,在它上面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测风》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风速和风向用来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聚焦部分以今天的风的观察与交流为基础, 聚焦问题 “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 呢?”将感性的观察提升到理性的思考: 风向与风速怎么测得的?探索部分简单介 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 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 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 和风向。要求学生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风的观测数据。研讨部分主要包含
4 .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教师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
2
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 5 .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
离楼房的操场中央, 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学生在画有方 位的地方进行测量并记录风向。 如果在测量时, 风旗的指向不是固定地指向一个 方向,可指导学生作2分钟的观察, 看看在这期间, 风旗指向在哪个方向的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 结果。
1
科学态度目标 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比较长,就把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
0、1、2 来
表示当天的风速。 看看他们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 达成一致后, 将它记录在当天
的天气日历上。室外观测风的活动,要注意先做好场地踏勘、 分组等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观测风的活动必须在室外, 实际观测更加复杂 (因为风速和风向 通常不稳定),教师通过细心地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观测任务。
(风的大小)
西
西风

东风

南风
无风
微风
大风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节课的活动记录只有一 个内容:用不同的工具对当天 的风向与风速进行测量与记录。 观测风向和风速,学生选择的 第一件观测工具自然是自制风 旗。当学生拿着自制风旗在室 外进行观测时,应该要求学生 及时记录观测的结果。当然也 可以选择风向袋、风向标等工 具进行观测,还可以选择对红
,说一说这些风的
特点。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
2.教师出示自制的小风旗, 介绍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
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 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每人用准备好的材料, 按照
教科书上的步骤自制小风旗。
3 .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
微风、大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学生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风是比较难观测的事物。教材中通过观察风吹
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 把风速分为无风、 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这样的方法 符合他们的能力。 确定风向也是困难的, 教科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风向指 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 13 个等级, 即“蒲福风力等级” 。“蒲福风力等级”比较复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使用。
旗、树枝等物体进行观测, 并把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需要学生对不同观测方 法进行小结性思考, 结果都相同吗?希望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测量的情况进行回答。 因为测量工具、 测量时间和测量地点可能不尽相同, 所以会导致我们对风的大小 和方向判断不完全相同。
4
6 .利用视频、图片等简单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
学生汇报、交流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比较各组测得的数据。
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比较通过观察地面物体判断风速和方向, 具的作用。
四、拓展
与利用小风旗测定的不同, 感受工
幻灯片出示风向标的制作步骤, 建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 在使用自 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
第三,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
设计意图:制作风向标是适合学生的内容,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所以将制作 风向标作为了拓展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另外安排一节课来制 作。
3
【板书设计】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
北 北风
观测风
风速
两个讨论题。第一个问题是“利用地面物体或小风旗,
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这是对前面活动的小结。 第二个问题是“两种方法观测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对地面物体与小风旗的测量结果的比较, 引导学生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
作用。本节课的拓展部分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
作活动。
难点:
观测风向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制作小风旗材料 —— 1 块长约 35 厘米,宽 20 厘米的轻薄软布、 1 张长 40 厘米,宽 6 厘米的硬纸板、 1 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 —— 1 根硬 吸管、 1 张边长大约 15 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师准备: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 :我们怎样知道风的存在呢?让学生描述今天感受到的风。了解学生
是通过什么来观察风的。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前概念, 同时,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会意识到风
不容易观测。
2 .聚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风的方向和大小。
二、探索
1 .列举风吹动风向袋、树枝、风旗的情况(视频或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