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从业人员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3篇)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一、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
三、勤洗衣服、被,勤换工作服,进入操作间须戴发帽,头发必须全部戴入帽內。
四、定期理发,不留长胡须。
五、平日不染红指甲,上班不戴戒指,手表,手鐲。
六、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大小便后坚持洗手消毒。
七、工作时严禁吸烟。
八、工作时不要随地吐痰。
九、不准用工作服擦汗,擦餐具或擦鼻涕。
十、不准用手抓直接入口食品。
十一、不准对着食品咳嗽或大喷嚏。
十二、自觉遵守卫生制度。
十三、抹布专用,经常搓洗,消毒。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2)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的卫生要求和规定。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卫生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必须经常洗手,并保持手部的卫生干净。
他们还必须穿戴整洁、干净的工作服和鞋子。
在工作中不得吸烟、喝水、嚼食,以及带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相关工作。
2. 健康证明: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并持有健康证明。
这是为了确保他们没有携带传染性疾病,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危害。
3. 培训和教育: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有关个人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他们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卫生操作方法,以及掌握食品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
4. 工作环境卫生:食品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清洁消毒设备、储存食品的容器和设备等,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5. 监督和检查:相关卫生部门对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对于违规行为,将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制定和执行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可以有效避免食品中携带细菌、病毒等致病物质,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提高了食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保证了食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3)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要求。
餐饮服务规范从业人员卫生要求确保食品卫生

餐饮服务规范从业人员卫生要求确保食品卫生餐饮服务规范——从业人员卫生要求确保食品卫生餐饮行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如何确保食品卫生是餐饮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业人员卫生要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下面将分别从个人卫生、工作环境和食品接触方面来论述从业人员卫生要求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一、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从业人员卫生的基本要求,只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才能有效防止食品污染。
以下是个人卫生要求的几个方面:1. 清洁身体:从业人员应保持身体整洁,勤洗手、勤洗脸,并及时更换干净的工作服装。
2. 饮食健康:从业人员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品、生熟不分、口腔异味等现象,以免影响食品的卫生质量。
3. 化妆卫生: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化妆,若有需要,应遵守相关卫生标准,定期更换化妆用品,以确保无菌和卫生。
二、工作环境一个整洁、干净的工作环境对于确保食品卫生至关重要,以下是工作环境卫生的几个方面:1. 环境清洁:从业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定期清理桌面、地面、设备等工作区域,并妥善处理废弃物,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2. 通风换气: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避免异味滋生。
3. 卫生设施:工作场所应配备洗手间、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并严格按照卫生标准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证从业人员及时清洁双手。
三、食品接触从业人员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应遵守食品安全规范,以下是食品接触卫生的几个方面:1. 双手卫生:从业人员在接触食品之前,应彻底洗净双手,并使用洗手液进行清洁,确保双手无菌。
2. 食品保鲜:从业人员应按照标准程序将食品储存和处理,避免食品变质、腐败,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可食用性。
3. 食品传递:从业人员在传递食品时,应使用清洁的工具或手套,并避免直接接触食品表面,以防止交叉污染。
以上是餐饮服务规范中从业人员卫生要求的重点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从业人员还应接受相关卫生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合理使用防护措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食品卫生和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从业人员应如何规范操作

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探讨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探讨1. 引言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会计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会计是一门通过收集、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学科,它对于经济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资本流动、维护市场秩序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2. 会计工作的重要性2.1 信息收集和记录会计工作通过收集和记录财务信息,为经济各方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者还是外部投资者,都依赖于会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另外,政府机构也需要会计信息来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和财政预算,以更好地引导经济发展。
2.2 经济效率的提高会计工作在经济运行中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会计工作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会计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盈利点和风险点,从而优化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2.3 资本流动的促进会计工作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投资者需要依靠会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并作出投资决策。
只有通过透明、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披露,资本市场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而促进资本的流动和投资的活跃。
2.4 维护市场秩序会计工作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起着重要作用。
会计师通过审核和验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确保其真实可靠,并揭示潜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欺诈行为。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公正竞争环境,还加强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信任,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5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会计工作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汇报,会计工作可以推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会计师还可以通过评估和报道企业的可持续性绩效,引导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促进经济长期繁荣。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会计工作是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要求1、食品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才可上岗操作。
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亦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工作。
2、每天上岗前,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健康状况晨检,如有发热,腹泻,皮肤外伤或感染,呕吐,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报告并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和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食堂前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饰物。
4、操作时手部必须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
接触直接人口食品时,手部必须进行消毒。
5、如手接触脏物、L厕所、揍鼻子、吸k队用餐等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双手必须洗净才能从新进行工作。
6、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人食品处理区。
7、食品处理区内严禁随地吐痰、抽烟、饮食及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8、不准穿工作服,工作鞋进厕所。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一、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
三、勤洗衣服、被,勤换工作服,进入操作间须戴发帽,头发必须全部戴入帽內。
四、定期理发,不留长胡须。
五、平日不染红指甲,班上不戴戒指,手表,手鐲。
六、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大小便后坚持洗手消毒。
七、工作时严禁吸烟。
八、工作时不要随地吐痰。
九、不准用工作服擦汗,擦餐具或擦鼻涕。
十、不准用手抓直接入口食品。
十一、不要对着食品咳嗽或打喷嚏。
十二、自觉遵守卫生制度。
十三、抹布专用,经常搓洗,消毒。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1、要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工作衣帽;2、按规定着装,上班不带戒指、耳环,男不留长发,女不披发,化装淡而大方;3、操作时不吸烟,工作时不做有碍服务形象的动作,如:抓头发、掏耳朵、伸懒腰、剔牙、揉眼睛、打哈欠,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掩住口鼻;4、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工作的也必须进行体检,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5、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者应及时停止操作食品工作。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范本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保障食品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规范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行为,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生产、销售、配送及相关服务的从业人员。
二、健康管理要求1.食品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定期洗手、有序进食、定时更换工作服等。
2.食品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规范,在加工、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食品卫生。
3.食品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4.食品从业人员在发现自己患有传染性或慢性疾病时,应及时报告,并主动接受治疗和隔离。
5.食品从业人员不得患有影响工作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疾病,如皮肤病、传染病等。
6.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培训,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
三、健康体检1.食品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2.体检结果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指导治疗。
3.体检结果应妥善保存在个人健康档案中,不得随意泄露。
四、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食品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传染病检查,确保没有携带传染病。
2.食品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戴口罩等。
3.食品从业人员在发现自己患有传染病时,应立即报告,并主动隔离治疗,确保不传播给他人。
4.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掌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方法。
五、疾病隔离与治疗1.食品从业人员患有影响工作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疾病,应及时就医并隔离治疗。
2.疾病治愈后,应根据医生的意见判断是否可以重新上岗。
3.食品从业人员需定期复查,确保疾病的治愈和痊愈。
六、培训与教育1.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前和在职期间应接受食品安全相关培训。
2.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规和规范、个人卫生习惯、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
3.培训结果应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要重新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
七、管理与监督1.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属于企业的重要职责,企业应建立健全健康管理制度。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要求一、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相关规范性文件及卫生标准;经卫生知识、法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三、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参加预防性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参加预防性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取得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合格证,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四、食品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佩带健康证,实行佩证上岗。
五、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采购员岗位卫生制度一、采购食品前与库管员及使用部门取得联系,做到计划进货,勤进快出,防止积压。
二、采购肉类、酒类、饮料、乳制品、调制品等食品时,应向当地供货方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并查验其卫生质量。
三、严禁采购腐败变质、发霉生虫、有毒有害、掺杂使假、感宫性状异常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四、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商标标志,不得采购“五无”商品和无中文标识食品。
仓库保管员岗位卫生制度一、食品入库要验收、登记、编号、挂牌。
其标牌必须注明食品生产日期、进货日期及保质期限等,食品出库要做到“先进先出”。
二、库内不得存放入变质、有异味、污秽不洁的食品,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和杂物,严禁存放化肥、农药、强酸、强碱、亚硝酸盐、洗消剂等有毒有害物品。
三、食品库房必须通风良好,门窗、地面、货架清洁整齐,库内有防尖、防蝇、防鼠设备。
四、食品存放要做到分类、分架、隔墙离地、生熟分开,肉类、水产、蛋奶等易腐食品要冷藏。
五、要定期检查食品质量,发现变质食品或过期食品,应及时处理。
食品销售制度一、保持环境内外清洁,做到食品归店经营。
二、卫生许可证要悬挂于显目处,从业人员必须佩带健康证上岗。
三、食晶分名别类存放,食品与非食品分开放,不出售有毒有害食品。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牌从业人员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从业人员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切实履行食品安全职责。
一、从业人员基本要求1. 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2. 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3. 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4. 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5. 从业人员必须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将考核结果计入从业人员个人档案,作为晋升工资、表彰先进的依据之一。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要求,明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职责。
2. 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经营。
若健康证明过期的,停止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继续经营。
3. 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健康检查、员工患病要及时申报。
4. 发现患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从业者,及时采取调整工作岗位、治疗等措施,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5. 从业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制度1. 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方式和期限。
2. 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从业人员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销售人员个人卫生要求;一、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二、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健康证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三、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进入操作间须戴发帽、口罩,头发必须全部戴入帽内.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使用专用工具取货.四、定期理发,不留长胡须.五、岗上不戴戒指,手表,手镯等首饰,不染指甲油.六、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大小便后坚持洗手消毒.七、工作时严禁吸烟,不嚼口香糖、进食.八、工作时不能随地吐痰.九、不准用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十一、不准对着食品咳嗽或打喷啑.十二、自觉遵守卫生制度.十三、抹布分类专用,经常搓洗,消毒.十四、食品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检查,不混用不乱用.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一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二食品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三食品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四食品冷藏、冷冻工具应定期保洁、洗刷、消毒,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五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三、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四、.五、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六、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一食品经营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三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七、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一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三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八、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一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二食品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三食品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四食品冷藏、冷冻工具应定期保洁、洗刷、消毒,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五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九、卫生检查制度一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在营业后检查一次卫生,检查各岗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每周1-2次全面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单位就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一、岗位责任制度1、负责人岗位职责:对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全员身体检查.2、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每年负责安排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负责监督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经营食品的质量;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3、购销人员岗位职责:严禁采购法律法规禁止上市销售的食品;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企业采购食品;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等;确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二、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凡从事食品经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方能上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3、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个人仪表整洁.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三、销售管理制度1、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并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及时清除垃圾,搞好防尘、防蝇、防鼠工作,确保环境整洁.2、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设有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配有经专业培训的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3、食品陈列设施布局合理,划定食品经营区域,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不出售有毒有害、“三无”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保证食品外观清洁,如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破损、鼠咬、受潮、生霉、生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4、散装食品销售必须按“生熟分离”原则,分类设置散装食品销售区.按销售品种配备足量的容器,并符合卫生条件.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有防尘材料遮盖.应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着位置或隔离设施上设置“散装食品标识牌”,标识出食品的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做到“一货一牌、货牌对应”.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和包装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使用专用工具取货.5、生鲜食品应销售应配备货架、保温柜、冷藏柜和冷冻柜等陈列设施,配备符合要求的检测设备.6、熟食制品销售间入口处应设预进间,设更衣及洗手、消毒设施,采用非手动式的水龙头.配备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食品冷藏设施和专用工具,食品要有防尘材料遮盖.四、仓库管理制度1、食品仓库必须做到专用,不得存放其他杂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出入库登记制度.食品及食品原料入库时,库管员应对其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并详细记录入库产品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感官检查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入库.设有不安全食品暂存专柜,并有记录本.2、食品仓库应有良好通风,保持库房内所需温度和湿度,防止食品霉变、生虫.贮存生鲜食品应配置必要的低温贮存设备,包括冷藏库柜和冷冻库柜.搞好防尘、防蝇、防鼠、防潮工作,定期对库房周围进行卫生清扫,消除有毒、有害污染源及蚁蝇孳生场所.3、食品存放设隔离地面的平台和层架,离墙30厘米以上,最底层隔离地面40厘米以上.食品按照先进先出、生熟分开的原则分类贮存,并有明显标识.五、除虫灭害制度1、食品销售场所内不得使用鼠药,配备一定数量的灭蝇灯,并保证能正常工作.熟食制品销售间要配有充足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定期消毒.2、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营业时间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应有保护措施.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六、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1、卫生管理工作有领导分管和专人管理,制定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并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卫生知识和有关法规,并组织培训考核,考核成绩与奖惩挂钩.2、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每天在营业前后有检查,检查记录完备.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就我单位食品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一、进货查验制度1、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食品感官质量和标签;查验是否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食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品的,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2、对进入商场、超市、食杂店悬挂“总经销”、“总代理”字样牌匾的必须查验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授权文书,并将文书复印件留存归档备查.3、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企业总部向所属经营者提供进货查验的证明.统一配送之外自行采购的食品,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二、索证索票制度1、索证:进货时按规定向生产厂家或上级供货商索取“一照二证一报告”.即索取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证件和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对生产厂家或上级批发企业的上述证照及时更新,以保证在有效期内.经营进口食品的,索取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2、索票:进货时索取载有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的进货票据.即经营预包装食品的应索取按照省工商局统一样式,运用电子台帐软件开具的供货凭证;经营生鲜食品的应索取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开具的上市凭证.3、食品索证索票后,在指定场所显要位置予以公示,供消费者进行查询及有关部门进行检查.三、进销货台账制度1、食品批发商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食品零售商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2、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票据.3、批发商销货时按照福建省工商局统一的供货凭证样式,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运用电子台帐软件开具供货凭证,凭证格式为三联,第一联存根批发商销货台账,第二联购货单位零售商记账凭证,第三联随货同行零售商进货台账.4、设立一个存放上一级批发商或厂家相关资质和台账的资料柜,按照供货商、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将供货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装订成册,落实台账管理.批发商应将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及时扫描到电子台账软件中并上传许昌工商商品信息备案查询数据库.5、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四、质量自检制度1、经营生鲜食品的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建立食品质量检测室台,为主开展水产、蔬菜等食品的检测工作.2、设置食品质量检测岗位,配备两人以上专兼职食品质量检测人员,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自行开展质量检测.3、通过检测,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经检测不合格的食品进行退市处理,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环节,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录入到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4、在市场、超市内设立公示牌,对食品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公示.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1、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接到有关监管部门不合格食品退市通知后,及时按上述规定立即处理,并协助食品生产者执行食品召回制度2、对贮存、销售的食品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六、消费投诉处理制度1、在经营场所设立相应机构和人员,处理本经营场所发生的消费者食品投诉.提供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销售凭证发票、信誉卡,作出特殊承诺的提供书面凭证.2、确定受理后,对消费者的具体投诉内容和要求进行登记、做好投诉人姓名、住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购买食品的日期、品名、牌号、规格、数量、计量、价格、受损害情况、消费者的要求等相关内容的登记记录,并由投诉人签字盖章,将投诉人提供的凭证和有关材料复印存档.3、受理消费者食品投诉后,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负责调查人员首先将企业自身情况调查清楚,结合投诉人意见,分清责任.经营者责任的,按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约定应当给消费者退货、换货、赔偿的,及时给消费者解决;经营者没有责任,认真向消费者解释清楚.</P<p>。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食品生产安全,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与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等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
三、健康检查与健康管理1. 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新进员工在入职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 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3. 从业人员在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 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 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检查结果。
四、卫生要求1. 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双手清洁,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2. 从业人员在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冼手消毒。
3. 从业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4. 从业人员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5. 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设施等,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个人卫生处理。
五、培训与管理1. 企业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
2. 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确保从业人员遵守卫生规定和要求。
3. 企业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检查,对违反卫生规定和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六、监督与检查1. 企业应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实施。
2. 企业应接受相关卫生监督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是指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配送等
环节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满足的卫生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保障食品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
以下是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要求的详细内容。
1.个人清洁:
2.手部卫生:
食品从业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原料、食品或使用洗手间后。
洗手应用洗手液或肥皂,并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包括用流动的清水
湿润双手,抹上适量的洗手液,揉搓双手至少20秒,清洗双手的所有部位,然后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干净,最后用清洁的纸巾或烘干器擦干双手。
3.食品接触:
4.生病时的工作:
5.食品饮水:
6.去除身上异物:
7.器具用具的清洁:
8.培训和管理:
以上是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的基本内容。
食品从业人员应自觉
遵守卫生要求,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为消费者提
供安全可靠的食品。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模版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食品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遵守个人卫生要求,确保食品安全。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配送等环节的从业人员。
二、个人卫生要求:1.培训知识要求所有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知识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
2.健康证明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并提供相关健康证明,确保身体健康并不携带任何传染性疾病。
3.个人清洁食品从业人员在工作前必须进行身体清洁,包括洗手、洗脸、洗头等,确保身体干净。
4.穿戴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专用帽子,确保不会带入任何外物和细菌。
5.卫生设施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使用干净的卫生设施,包括洗手间、淋浴间等,并保持卫生间环境清洁干净。
6.食品接触食品从业人员在接触食品之前必须洗手,并经常更换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具,确保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7.食品储存和运输食品从业人员在储存和运输食品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等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8.排污和垃圾处理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排污和垃圾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9.外部交流和感染控制食品从业人员必须遵守防控传染病的措施,减少外界传染病对食品的污染风险。
三、责任和措施1.责任分工企业必须明确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位从业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2.监督和检查企业必须定期进行个人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从业人员采取相应的纪律措施。
3.培训和宣传企业必须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知识培训,并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4.奖惩机制企业必须建立奖惩机制,针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提高从业人员对个人卫生的重视程度。
5.文件记录企业必须对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一定期限,以备查证。
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内容

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1.1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
1.3 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二、从业人员基本要求2.1 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2 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3 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相关工作。
2.4 从业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保持个人卫生。
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管理3.1 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
3.2 从业人员应做好食品原料、辅料、添加剂等采购、储存、使用管理工作,确保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3.3 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杀菌,防止食品污染。
3.4 食品包装应符合国家规定,标明产品名称、成分、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
3.5 食品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食品温度、湿度适宜,防止食品变质。
四、餐饮服务管理4.1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4.2 餐饮服务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保持环境整洁,防止食品污染。
4.3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应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管理制度,确保食品质量。
4.4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五、食品安全事故处理5.1 从业人员发现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时,应立即报告上级管理人员,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5.2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从业人员应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涉事食品及原料,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5.3 从业人员应配合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从业人员。
三、卫生要求1. 健康要求(1)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2)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 个人卫生要求(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甲、洗澡理发、洗衣服。
(2)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头发不得外露。
(3)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饮酒、吃零食。
(4)不得在工作期间化妆、涂指甲油、戴饰品。
3. 食品操作要求(1)操作前必须洗净双手,并使用食品级一次性手套。
(2)不得在食品操作区域内进行与食品无关的活动。
(3)不得将个人物品带入食品操作区域。
(4)操作过程中,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
4. 食品储存要求(1)食品储存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
(2)食品应分类存放,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3)易腐食品应在冷藏条件下储存,确保食品新鲜。
(4)食品储存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
四、监督检查1. 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3. 定期对食品操作区域、储存设施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卫生。
4.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并依法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掌握食品卫生基本要求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掌握食品卫生基本要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掌握食品卫生基本要求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从业人员在食品行业的工作中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从业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掌握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介绍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食品卫生基本要求,旨在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一、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在食品行业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深刻意识到食品安全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只有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从业人员才能正确履行职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二、食品卫生基本要求1. 个人卫生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首先,必须保持身体清洁,经常洗手并穿着整洁的、干净的工作服。
此外,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吸烟、咳嗽、打喷嚏等,以免交叉感染。
2. 食品加工场所卫生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和环境对于食品质量影响很大。
从业人员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加工设备、台面、地面等。
碗筷、刀具等食品接触物品必须经过适当处理,以避免交叉污染。
食品储存区域应该整齐有序,干燥通风,并定期清除过期食品。
3. 食品储存和运输从业人员需要确保食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符合卫生要求。
食品应储存在洁净、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
在运输过程中,食品需要保持固定和平稳,避免挤压和撞击。
4. 食品加工和制作从业人员在食品加工和制作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食品应当充分熟化或煮熟,确保杀死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
加工和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食品与外界环境的隔离,避免污染。
同时,使用优质食材和合格的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5. 废弃物处理从业人员需要妥善处理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废弃物应及时分类、清除、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
三、食品安全培训与考核为了确保食品从业人员能够准确掌握食品卫生基本要求,食品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要求一、无传染性疾病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不患有传染性疾病。
以下是对传染性疾病的一般要求:1.无痢疾、伤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2.无肺结核、皮肤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3.无手部可见的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4.无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5.无患有痢疾、肺结核活动期间、伤寒、传染性皮肤病和乙肝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
二、无精神病史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保障食品安全。
精神病史人员可能存在不安全的行为和判断,因此不应从事食品相关工作。
三、无色盲、听力障碍食品从业人员需要能够正确识别食品的色泽和形态,以及准确听取指令和工作交流。
色盲和听力障碍可能会影响这些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无个人习惯性病个人习惯性病是指那些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因此需要避免。
五、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食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等等。
这些习惯可以确保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
六、定期健康检查食品从业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身体状况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健康检查包括检查身体状况、疾病史、疫苗接种等多个方面。
这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七、掌握食品安全知识食品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了解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程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规定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规定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食品安全法作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对确保食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法律中有一系列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规定,旨在保障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符合规范,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安全与卫生。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法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食品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任何从事与食品生产、经营、销售等相关工作的人员都被视为食品从业人员。
在担任食品从业职务之前,他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根据不同的职能和工作范围,食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对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例如,食品生产操作人员需要通过相关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操作证书。
这些证书的获得,不仅可以确保食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可以提高其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2.身体健康:食品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他们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且不得患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传染性疾病。
只有身体健康的人员才能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卫生。
3.遵守职业道德:食品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他们要保持诚实守信,不得隐瞒、篡改、虚报食品安全信息,不得从事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对消费者负责,维护公众的利益。
二、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与监督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以保证食品从业人员的行为合规、安全和可追溯。
1.资格审查和登记:根据食品从业人员的不同职能和工作范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资格审查和登记。
只有经过审查合格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食品从业工作。
这项规定旨在避免无资质人员从事食品工作,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2.定期培训和考核:食品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这些培训涵盖食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从业人员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一、总则1.1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确保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个人卫生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配送等环节的从业人员。
1.3 食品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个人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确保食品安全。
二、个人卫生要求2.1 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2 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部清洁,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2.3 从业人员在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2.4 从业人员在有以下情形时应立即洗手:(1)处理食物前;(2)上厕所后;(3)处理生食物后;(4)处理污染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物、执行清洁任务)后。
2.5 从业人员应定期剪指甲,保持指甲清洁。
2.6 从业人员应定期更换工作服,保持工作服干净整洁。
2.7 从业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休息,避免在操作区域内进食、吸烟、喝酒等行为。
三、卫生管理3.1 食品从业人员应遵守单位的卫生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卫生操作规程。
3.2 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管理水平。
3.3 食品从业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姓名、岗位、健康证明、卫生培训记录、个人卫生检查记录等。
3.4 食品从业人员在发现自身有传染病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3.5 食品从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单位的卫生检查和评价,对单位的卫生状况提出建议和意见。
食品卫生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食品卫生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作为从事食品卫生工作的一员,食品卫生员的职责十分重要和严肃。
他们需要负责所在企事业单位的食品卫生状况,确保员工的健康、顾客的安全与公众的利益,而这些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1.食品卫生员的岗位要求食品卫生员的岗位是一个卫生专业人员,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学习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考取相关的证书。
他们必须掌握关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技术,知道如何检验食品卫生状况,并可以根据需要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估。
除此之外,食品卫生员还需要了解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此外,从业人员还需要完成食品卫生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
2.食品卫生员的主要工作职责食品卫生员的主要工作是监控食品卫生状况并执行有关的措施,对食品质量负责。
他们需要检查原材料和成品,维护食品卫生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日常卫生清洁工作。
此外,食品卫生员还要组织食品质量检测、抽检和微生物检测,对不合格的食品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
在日常工作中,食品卫生员还需要关注食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情况,以及食品卫生事件的监督和处置。
他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并参与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此外,食品卫生员还需要指导员工做好食品卫生工作,以及向单位的有关人员和顾客宣传食品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大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3.总结食品卫生员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工种,从事的工作需要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负责保障食品卫生状况。
作为一员,他们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遵守各项要求和标准,确保所在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维护员工和顾客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人的素质决定人的行为,而食品企业加工人员人的行为决定企业的卫生质量水平。
企业的各项制度定的再好,还要靠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去执行。
从一定意义上讲,自身管理过程,就是塑造人的形象和行为的过程,也是改变人的不良卫生习惯的过程。
因此,企业在抓自身管理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人的工作,要坚持不懈的把这个起长效作用的大事抓好。
一、食品企业人员卫生素质包括的内容食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加工过程中食品卫生的决定性因素,素质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但卫生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卫生素质主要包括卫生意识、健康状况、卫生知识掌握能力、卫生习惯、标准化操作等内容。
(一)培养卫生意识首先要提高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重要性的认识,要让从业人员认识到,食品卫生不仅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甚至加工人员个人的前途。
培养卫生意识的目的在于时刻以卫生的操作要求自己,同时也能够以卫生的观念来对待他人的操作行为。
如果不对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进行培养,就很容易对一些不卫生行为不加注意。
而且往往以过去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为借口,继续进行这样的不当操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去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并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不发生,只要隐患存在,一旦条件具备,发生食物中毒也就成为必然。
很多食物中毒的教训告诉我们,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往往是导致食物中毒的祸根。
多年食品卫生工作实践证明,一个单位的食品卫生状况好与差,首先在于单位领导的食品卫生意识强与弱。
其次,单位领导对职工的卫生意识教育也是影响本单位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因素。
要教育职工时刻注意搞好食品卫生,做到警钟长鸣。
(二)保证健康上岗保证健康上岗的要求是要求职工按规定参加体检,并在患有规定应报告的疾病或出现规定的症状时能够主动向管理人员报告。
有相当一部分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品制作者携带病原微生物,进而污染食品引起的。
法律法规规定,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持健康证明上岗。
但健康证只能证明体检时的健康状况,并不能保证在一年之内不再患有碍于是品卫生的疾病。
因此,要随时进行自我医学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自己患有的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
从一定意识上讲,这比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更重要。
《食品卫生法》规定,“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产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基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等到这些疾病确诊以后才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岗位,因为这些疾病在发病初期甚至症状出现之前已经开始排出病原微生物。
当观察到下列症状时,应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a.腹泻;b.手外伤、烫伤;c.皮肤湿疹、长疥子;d.咽喉疼痛;e.耳、眼、鼻溢液;f.发热;g.呕吐。
这些症状都潜伏着病原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可能性,应及时治疗,直到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单位领导不能强调工作需要而要求有上述症状的人员坚持工作。
操作者携带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例子很多。
1997年3月,在某市召开的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上,某省代表团带来了两名厨师,到饭店不久后两名厨师开始腹泻,但未引起重视,也未向领导报告,继续坚持工作,结果造成41名代表食物中毒。
经检验在剩余食品、病人粪便和那两名厨师粪便中都检出了粪链球菌。
厨师和会议代表每餐吃的食品都不一样,充分说明这起食物中毒的污染源就是那两名腹泻的厨师。
(三)学习和掌握食品卫生知识做为一名食品加工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食品加工技术,还应掌握一定的食品卫生知识。
卫生部规定,厨师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培训证后方可上岗,之后每两年还要接受一次复训。
各个岗位的厨师必须掌握岗位卫生要求,并自觉执行。
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保证食品卫生的手段是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
它对保证食品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从业人员具备了必要的知识,不但会自觉地改正以往不正确的操作,还会不断提出提高食品卫生水品的建议和方法,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即:如果告诉了他们正确的做法,他们也不会认真的执行。
有的情况下,即使重视卫生管理还会发生食物中毒,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掌握有用的知识,没有抓住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
如1995年10月,一家多年获得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的烤鸭店,曾造成全国劳模观光团和四家婚宴食物中毒,共175人发病。
原因是厨师加工凉拌海蜇时,处理不当,消毒不严,造成冷菜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对于不同岗位的食品从业人员,在掌握卫生知识及技能方面应有所侧重,以下为经过对不同岗位操作人员较为理想的培训后,分别应掌握的食品卫生知识:1.企业管理人员(1)能重视并主动制定本单位或部门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实施计划;(2)了解本企业所经营食品常见的食品污染因素,并能提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限值,确保不危害消费者健康;(3)了解食品设备或用具设计的卫生要求和维护要求,知道如何正确操作;(4)能具体理解本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所达到的目标,并知道如何进行检查;(5)能正确处理加工中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食品,确定取舍;(6)能具体说出食品及原料采购的要求;(7)能了解本企业食品生产经营所适用的法规和标准;(8)能具体说明对本企业或本部门从业人员的资格条件和卫生培训的要求;(9)能检查职工是否符合个人卫生的要求;(10)具体说明清洗和消毒要求;(11)知道卫生投入的成本与效益关系,具体说出重视卫生的好处;(12)能提出员工的卫生奖惩政策;(13)一旦出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情况,能提出紧急对策进行补救和处理;(14)能掌握全面卫生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2.食品加工人员(1)能具体说出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2)能说出入和保持手的卫生清洁;(3)能具体说明本岗位如何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制备卫生安全的食品;(4)能具体说出如何对本岗位所加工的食品原料、半成品或成品进行卫生检查;(5)能描述如何测定加工温度以及安全的时间-温度关系;(6)能说出食品的安全储存方法;(7)知道如何实施本岗位的质量控制检查,以及如何测定质控指标;(8)知道在某项工艺措施不能正常工作时如何处理;(9)能具体说明食品加热应达到的温度;(10)能说出如何处理剩余食品。
3.服务人员(1)能描述影响食品卫生的因素及如何保持工具、设备的卫生清洁;(2)了解个人卫生的要求和如何符合健康上岗的要求;(3)懂得并能应用有关卫生知识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服务的规定;(4)知道如何测定食品的温度;(5)能描述在食品供应场所正确储存或保存食品的方法;(6)知道正确操作工具设备的重要性,防止在本岗位操作过程中食品受到污染;(7)了解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以及主要致病菌生长的时间-温度关系;(8)能掌握本单位对食品的卫生要求的规定,判定哪些食品不能提供给顾客食用。
4.清洗消毒人员(1)知道如何进行工作前的个人卫生清洗准备以及如何养成个人卫生习惯;(2)能说明如何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以及对工作表面进行干燥处理;(3)知道如何使用热水进行清洗、消毒;(4)知道如何配备清洗剂和消毒剂的浓度,并能正确监测其浓度;(5)知道如何判断设备或用具是否卫生安全;(6)知道如何清洗设备以及正确的清洗方法;(7)知道如何保持食品用具和食品服务场所的清洁卫生;(8)能描述食品防止交叉污染的方法;(9)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剩余食品和垃圾;(10)了解哪些食物会受到化学有害物的污染,并知道如何管理杀虫剂和化学物品;(11)知道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并能联系自己的岗位操作予以预防;(12)了解哪些化学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以及如何预防。
(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存在于食品加工人员体内外的致病生物体若污染食品并且繁殖到感染剂量,就很容易带来危险。
因此,经常发生因食品加工人员造成食品的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事故。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危险,每一位食品从业人员都应掌握如何做好个人卫生的知识,并养成习惯。
食品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时刻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食品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做到以下几点:1.时刻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人的手经常携带大量细菌,人体肠道内或皮肤上的致病菌也会通过手直接污染食品,或通过手污染到食品容器、用具上,再间接污染到食品上。
手的卫生与食品卫生息息相关,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这对保证加工过程食品卫生具有重大意义。
1992年4月28日上午,一外国体育代表团共8人在火车上全部出现食物中毒,呕吐剧烈,严重者吐出了胆汁和血丝,被迫中途下车送医院抢救。
经调查,中毒病人都在火车上吃了下榻的某酒店提供的盒饭。
盒饭是27日晚加工的,厨师承认在加工盒饭前没有洗手。
28日夜间对厨师的手和已切好未装盒的酱牛肉采样化验,均检出了产B型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充分说明这起中毒是厨师手上的病菌污染将牛肉引起的。
正确的清洗手的方法是:先在水龙头下用水湿润双手后,擦上肥皂或皂液,双手反复搓洗,最好用刷子刷洗指甲,用流动水把泡沫冲干净,而且要重复进行两次,才能达到洗手的效果。
若需要对手进行消毒,可用75%的酒精擦拭双手,干手器吹干或自然风干。
一般在下列情况必须洗手:(1)加工直接入口食品前,加工时间过长时,中间应随时洗手;(2)处理食品原料后;(3)接触与食品无关的物品后;(4)上厕所后;(5)直接触摸宠物或动物后。
2.注意衣帽整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入车间前或工作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
工作服(衣、裤、帽)以浅色为宜,因为浅色的比深色更显得整齐、卫生,能较容易发现污垢,有利于搞好个人卫生。
要求工作服上半部分不应有口袋,以防口袋中的笔记本、笔等落入食品容器或食品加工机械。
裤子后面和两边的口袋应有带扣的口袋盖。
平时应对制服上松动的扣子和标志经常检查,以防其落入食品生产线。
同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加工、经销食品时,禁止佩戴珠宝和首饰等。
像手一样,人体的头发常常带有较多的微生物,其中有些还是致病性微生物,所以,头发是绝对不应在食品中出现的。
预防食品被头发污染的唯一办法是头发不得露于帽外,特别是包装、罐装和进行内包装的工人,戴帽时应将全部头发都罩在帽中。
不得使用传统的网型发帽及金属和珠宝饰品的发网。
头发的整理应在工作前和洗手前。
洗手后或在食品加工区内(不论是否加工食品),均不应再摸头发。
上班时间内,只要摸了头发都应立即洗手。
还应注意不要穿着工作服、鞋进入厕所或离开食品生产加工厂所。
在粗加工间等微生物污染较重场所使用的鞋及橡皮围裙等,也不能穿戴进入熟食加工车间。
3.重视操作卫生(1)食品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前,不应浓艳化妆、涂抹指甲油、喷洒香水,以免沾污食品;(2)食品加工人员不得留长指甲,不得涂指甲油。
加工食品时不得戴戒指和手表;(3)上班前不许酗酒,工作时不得抽烟、吃零食、挖耳、揩鼻涕,食品加工人员不要用加工用具直接尝味;(4)操作人员不得接触不洁物品,手外伤时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5)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物、烟酒、雨具、药品以及化妆品等;(6)加工食品时不得抽烟,更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或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