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高校命名最新规范
教发厅〔2020〕6号 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
信息名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的通知信息索引:360A03-02-2020-0035-1 生成日期:2020-08-21 发文机构: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字号:教发厅〔2020〕6号信息类别:发展规划内容概述: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发厅〔20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高校设置工作实际,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20年8月20日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为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的命名事项。
第二条高等学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贪大求全。
第三条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规模、类型、学科类别、教学科研水平、隶属关系、所在地等确定名称,实行一校一名制。
第四条本科层次的高等学校称为“XX大学”或“XX学院”,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称为“XX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或“XX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称为“XX职业技术大学/职业大学”。
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域、行业、学科等特点,冠以适当的限定词。
第五条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一)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
(二)原则上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学校可以使用省域命名,其他学校确需使用省域命名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把关,但须在名称中明确学校所在地。
教育部十四五大学更名规划
教育部十四五大学更名规划教育部14-15规划大学更名一、北京邮电大学新名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下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北京市以及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本次改名规划将更加契合当前发展大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北京邮电大学在新技术、新资源和新模式下的开放发展,以及继续保持在国内有着优秀科研实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全国一流大学地位,教育部决定将其更名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的先驱,北京邮电大学以其科研的能力,以及把实战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90年代就完成了国家一流大学的转型。
此次有意改名为“信息科技大学”,以体现该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重要科研成果和教学实践,进一步推动学校在信息和数字技术领域的专业创新,建设成一支领先的信息和数字技术队伍。
二、同济大学新名称:上海同济大学1.同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始建于1907年,1961年,同济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院校,202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教育部14-15规划,将原同济大学更名为上海同济大学。
2.上海同济大学延续了原有同济大学在培养国际化人才和提供多学科综合性教育的优势。
新名称体现了该校在国家重点和上海市重点建设中的地位,将更加全面的发挥学校的优势。
三、南京大学新名称:江苏南京大学1.南京大学为中国多所一流大学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1902年,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拥有勤奋的教授和汗马功劳的校友,取得了众多的成就。
2020年,教育部决定随着14-15规划实施,把原南京大学更名为江苏南京大学。
2.江苏南京大学将在今后发展中争取更上一层楼,衔接国家、地区及学校各级社会实践和实训系统的架设,实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自身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该校的学科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教育部发布高校命名最新规范
教育部发布高校命名最新规范《暂行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贪大求全。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规模、类型、学科类别、教学科研水平、隶属关系、所在地等确定名称,实行一校一名制。
《暂行办法》对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学科或行业字段、英文译名等提出明确规范。
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一)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
(二)原则上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学校可以使用省域命名,其他学校确需使用省域命名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把关,但须在名称中明确学校所在地。
(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组织或个人拥有的商标、字号、名称等,不得使用国外高校的中文译名和简称。
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学科或行业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一)农林、师范院校在合并、调整时,原则上继续保留农林、师范名称,确保农林、师范教育不受削弱。
(二)避免出现多个学科或行业类别并存的现象,原则上不超过2个。
(三)避免盲目追随行业的发展变化而频繁变更。
(四)使用相同学科或行业字段时,在省域范围内应具有区分度。
高等学校使用英文译名,应遵循以下规范:(一)英文译名与中文名称保持一致。
(二)学校名称为“大学”的,对应的英文翻译为“university”。
(三)学校名称为“学院”的,对应的英文翻译为“college”,或根据学科类型,也可以翻译为“institute”“academy”“conservatory”等。
(四)学校中文名称中含有特殊含义的字段,可以使用音译。
高等学校名称,还应遵循以下规范:(一)原则上不得以个人姓名命名,但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可以在学校名称中使用对学校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捐赠者姓名或名称。
(二)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高等学校曾使用过的名称。
高校命名最新规范
高校名称应符合法律法规和 相关规定
高校名称应体现学校的历史、 文化、特色和优势
高校名称不应与已有高校名 称重复
高校名称不应包含个人姓名、 地名、企业名称等商业化元素
PART THREE
高校自主申报命 名是指高校可以 根据自身特点和 需求,自主向教 育部或省级教育 行政部门提出命
名申请。
高校自主申报命 名需要提交相关 材料,包括学校 简介、办学特色、 学科设置、校园 文化等方面的说
高校名称应符合 学校的办学宗旨 和理念,不得与 学校的办学性质 和类型相悖。
高校名称应符合 学校的办学特色 和优势,不得与 学校的学科专业 和人才培养方向 相悖。
名称应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和优势学科
名称应简洁明了,易于记忆 与传播
名称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 和人才培养目标
名称应考虑学校的地域文化 和历史背景
严厉打击违规命名行为, 维护教育秩序
高校命名信用档案的建立,旨在加强对高校命名的监管和管理。
信用档案将记录高校命名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和处罚情况,作为高校声誉的重要参考。
信用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高校命名规范意识,促进高校命名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信用档案的公开透明,有助于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进一步保障高校命名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高校命名需经过专家评审、部门审 核等环节
高校命名审核通过后,教育部进行 公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育部对高校命名进行最终审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高校需按照公告要求进行命名
PART FOUR
高校命名监管机构: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处罚措施: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撤销命名、通报批评等 高校命名违规行为:未经批准擅自命名、名称与实际情况不符等
教育部发布高校命名最新规范
《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地区、学科或行业的使用,以及大学名称的英译。
在大学名称中使用区域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1)原则上不得使用“中国”、“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和世界的通用术语,不得使用“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和地区变体。
(2)省名原则上可以在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学校使用。
其他学校确需使用省名的,省人民政府应尽可能核对名称,但应在名称中注明学校名称。
(3)未经许可,不得使用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拥有的商标、产品名称、名称等,不得使用外国大学的中文翻译和缩写。
以大学名义使用学科或行业领域应遵循以下规则:(1)在农林师范大学合并调整过程中,原则上应保留农林师范大学的名称,以保证农林师范大学的教育不受削弱。
(2)避免盲目跟随行业发展变化和频繁变化。
大学英语翻译应遵循以下规范:(1)翻译后的英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
(2)如果学校名称为“University”,则对应的英文翻译为“University”。
(3)如果学校名称为“academy”,对应的英文翻译为“academy”,或者根据学科类型,也可以翻译为“academy”、“academy”、“courgement of music”等。
学院和大学的名称还应遵循以下规则:(1)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名称原则上可以按照学校规定的条件,在为学校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捐赠人名下使用。
状态。
(2)禁止擅自使用其他高等学校的名称。
(3)避免与其他学校同名,造成混乱。
(4)原则上字数控制在12字以内。
(5)独立学院改为独立学院的名称,不得包括原学校的名称和简称。
“依法治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
原则上,同一级别的更名间隔至少为10年。
教育部发布高校命名最新规范
教育部发布高校命名最新规范1. 背景介绍教育部近日发布了高校命名最新规范,旨在规范高校名称的命名方式,提高高校名称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
这一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正式生效,适用于所有新设立的高校以及高校更名、合并等情况。
2. 规范要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规范,高校的命名应符合以下要求:2.1 体现高校地理位置或特色高校的名称应能够体现高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或具有特色的区域特征。
例如,地理位置上的高校可在名称中体现省份、城市等信息,特色上的高校可在名称中体现相关的学科、研究方向等。
2.2 突出高校学科优势高校的名称应能够突出体现该高校的学科优势。
例如,理工类高校可在名称中体现工程、科技等相关学科,艺术类高校可在名称中体现音乐、舞蹈等相关学科。
2.3 不得涉及重复命名高校的名称不得涉及重复命名,即不能与已有高校的名称重复。
这旨在避免高校名称的混淆和不明确性。
2.4 不得涉及违规内容高校的名称不得涉及任何违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的内容,不得含有冒犯性、歧视性、低俗性等不良信息。
3. 规范实施办法为了确保高校命名规范的正确执行,教育部制定了以下实施办法:3.1 命名审核流程新设立的高校、高校更名和合并的审核流程将进行严格的命名审核。
审查机构将根据规范要求对高校的命名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高校在提交命名申请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和解释说明,以便审查机构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命名的合规性。
3.2 宣传与解释教育部将以各种形式和渠道宣传和解释高校命名规范,包括发布公告、组织培训等。
这将有助于高校和各相关部门更好地理解和遵循规范要求。
4. 相关影响4.1 提升高校声誉高校的名称规范化将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规范的名称能够有效传达高校的地理位置、特色和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4.2 加强教育资源分布规范的命名还有助于加强教育资源的分布。
通过在名称中体现地理位置和特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和教育资源向各地平衡分布,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教育部发布高校命名最新规范展示
高等学校命名规则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一)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
(二)原则上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学校可以使用省域命名,其他学校确需使用省域命名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把关,但须在名称中明确学校所在地。
(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组织或个人拥有的商标、字号、名称等,不得使用国外高校的中文译名和简称。
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学科或行业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一)农林、师范院校在合并、调整时,原则上继续保留农林、师范名称,确保农林、师范教育不受削弱。
(二)避免出现多个学科或行业类别并存的现象,原则上不超过2个。
(三)避免盲目追随行业的发展变化而频繁变更。
(四)使用相同学科或行业字段时,在省域范围内应具有区分度。
高等学校使用英文译名,应遵循以下规范:(一)英文译名与中文名称保持一致。
(二)学校名称为“大学”的,对应的英文翻译为“university”。
(三)学校名称为“学院”的,对应的英文翻译为“college”,或根据学科类型,也可以翻译为“institute”“academy”“conservatory”等。
(四)学校中文名称中含有特殊含义的字段,可以使用音译。
高等学校名称,还应遵循以下规范:(一)原则上不得以个人姓名命名,但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可以在学校名称中使用对学校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捐赠者姓名或名称。
(二)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高等学校曾使用过的名称。
(三)避免与其他学校名称相近,引起混淆。
(四)字数原则上控制在12字以内。
由独立学院转设的独立设置的学校,名称中不得包含原举办学校名称及简称。
《暂行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应严格管理、合理使用、依法保护承载学校历史与声誉的校名无形资产,保持名称稳定,原则上同层次更名间隔期至少10年。
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
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为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的命名事项。
第二条高等学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贪大求全。
第三条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规模、类型、学科类别、教学科研水平、隶属关系、所在地等确定名称,实行一校一名制。
第四条本科层次的高等学校称为“XX大学”或“XX学院”,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称为“XX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或“XX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称为“XX职业技术大学/职业大学”。
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域、行业、学科等特点,冠以适当的限定词。
第五条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一)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
(二)原则上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学校可以使用省域命名,其他学校确需使用省域命名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把关,但须在名称中明确学校所在地。
(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组织或个人拥有的商标、字号、名称等,不得使用国外高校的中文译名和简称。
第六条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学科或行业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一)农林、师范院校在合并、调整时,原则上继续保留农林、师范名称,确保农林、师范教育不受削弱。
(二)避免出现多个学科或行业类别并存的现象,原则上不超过2个。
(三)避免盲目追随行业的发展变化而频繁变更。
(四)使用相同学科或行业字段时,在省域范围内应具有区分度。
第七条高等学校使用英文译名,应遵循以下规范:(一)英文译名与中文名称保持一致。
(二)学校名称为“大学”的,对应的英文翻译为“university”。
中国大学按命名规则大pk
中国大学按命名规则大PK本人整理按命名规则主要可以分为八大类,里面再分几个档次。
第一类,以城市命名的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苏州大学、福州大学等第二类,以省份命名的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江苏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等第三类,以中国命名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似乎也应该归于此类)等第四类:区域命名的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东华大学(其他中北、南华、西华、北华等才菜鸟)第五类,区域+领域命名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刚在深圳成立)、华东交通大学等第六类,城市+领域命名的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冰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第七类,与地名无关的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虽有南开区,但是区的知名度远小于一个城市;而且是先有南开大学,后有南开区的吧)第八类:其他专业类大学1、财经类: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2、师范类: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3、工业类:哈尔滨工业大学(985)、西北工业大学(985)、合肥工业大学(211)、河北工业大学(211)、北京工业大学(211)4、农业类: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5、交通类:上海交通大学(985)、西安交通大学(985)、西南交通大学(211)、北京交通大学(211)、兰州交通大学6、政法类:中国政法大学(211)、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7、医科类: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8、工程类:哈尔滨工程大学(211)、武汉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9、邮电类:北京邮电大学(211)、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10、按体育命名的:北京体育大学(211)、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11、按音乐命名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12、按美术命名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以上分类,一般情况下以省命名大学强于以市命名大学,以省会城市命名大学强于以省命名的大学和以其它城市命名大学;以城市、省份和与地名无关的三类大学,整体实力最强大;城市+领域命名的大学似乎也不错,且数量很多。
《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目录(一)办学规模普通本科学校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
称为学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 000人以上。
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 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
艺术、体育及其他特殊科类或有特殊需要的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办学规模可以不受此限。
(二)学科与专业1.在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称为学院的应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称为大学的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
2.称为学院的其主要学科门类中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专业;称为大学的其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的普通本科专业总数至少在20个以上。
(三)师资队伍1.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
2.称为学院的在建校初期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280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一般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应不少于10人。
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
3.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
高校命名最新规范
高校命名最新规范高校命名最新规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被创立和建设。
高校的命名是高校的一张名片,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为了规范高校的命名,以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制定了高校命名最新规范。
一、基本原则1. 突出特色:高校的命名应突出高校的特色和优势,体现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
同时,要根据高校所在地域的特点,结合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进行命名,使高校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2. 清晰简洁:高校的命名应具有较强的易读性和易记性,避免使用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名称。
命名要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表达高校的定位和特点,便于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
3. 语义正面:高校的命名应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体现高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不得使用带有贬义、歧义或狭隘性的名称,避免给高校带来不良影响。
二、命名要求1. 名称结构:高校的名称应由中性词、形容词和高等教育相关词汇构成,能够准确表达高校的办学层次和领域。
名称中不得出现低级、粗俗或违法违规的词汇。
2. 语言规范:高校的名称应使用规范的汉语,不得使用生僻字、外语词汇或网络语言。
英文名称应准确、简洁,符合国际惯例。
3. 全称与简称:高校的全称应由4个字以上构成,简称应由2至4个字构成,并且与全称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内涵。
全称和简称都应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使用。
4. 复姓与单姓:高校的名称可以使用复姓,但要求复姓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不得随意组合。
单姓应与高校的定位和特点相符,能够突出高校的优势和特色。
5. 地名与人名:高校的名称可以使用地名或人名,但要求地名和人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积极的社会评价。
地名和人名应与高校的所在地或创办者有一定的联系,能够体现高校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
三、命名审批高校的命名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核和审批。
命名的审批机构应具备专业性和公正性,由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组成。
审批时应充分考虑高校的定位和特点,保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校园道路、建筑、景观等统一命名方案
校园道路、建筑、景观等统一命名方案(征求意见稿)一、命名更名基本原则1.遵循国家和地方等关于命名、更名的法律法规。
2.已有名称并被广泛认同的继续保留,对确需修改和尚无名字的予以命名。
3.遵循整体化、序列化、规范化通则。
4.避免重名、谐音、同音、歧义和有时代局限的名称。
5.体现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特点,弘扬文化传统,彰显人文底蕴。
6.中英文同步推进。
二、命名更名范围1. 校园园区(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公共区域)2. 道路(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公共区域)3. 典型建筑物4. 校门5. 文体活动场馆6. 人文自然景观三、命名更名依据和方法(一)专名的依据和办法1. 以植物命名2. 以山水命名3. 以功能命名4. 以方位命名5. 以格言、典故等命名(二)通名的依据和方法1.点状地名的通名分为6类:馆、山庄(酒店)、楼、舍、栋、校门。
2.线状地名的通名不分类别:通称路。
3.面状地名的通名分为5类:园、苑(邨)、场、湖、山(岭)。
四、命名更名具体建议(一)园区名称按照办学资源相对集中、地标位置固定、师生员工联络方便的原则,对全校集中的典型园区进行命名。
文理学部:樱园、桂园、梅园、枫园、湖滨、杨园工学部:栎园(栎树为工学部典型树木之一,“栎”音同“力”)信息学部:星园医学部:杏园(二)道路名称所有的道路,以“路”命名;除主干道路外,一般道路依园区名称加方位取名;直接贯通的道路,不能有2个名称;校训进入道路命名。
(三)公用房屋对建筑体量较大、使用期限较长、建筑设计优美的教学、科研、办公楼房取名;体量小、质量差、临时性的公用房屋不命名;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公用建筑沿用原名称。
(四)校门名称我校的校门大都分布在沿湖、沿路地带。
为便于识记,按校门所处自然环境、区位和方位命名。
(五)体育场馆名称命名原则:1. 依所在园区名称取名。
2. 保留历史上已定的名称。
(六)人造景观名称1. 广场2. 塑像及其它(七)自然景观名称。
教育部关于学校命名规范文件
教育部关于学校命名规范文件
教育部近日发布了《学校命名规范》,对学校的命名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文件旨在规范学校命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时代风貌。
主要内容如下:
一、学校命名要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不能含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
二、学校命名应当简明易懂,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语。
名称不宜过长或过于抽象。
三、学校命名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不能模仿其他著名学校的名称。
四、学校命名不能含有商业广告性质的内容,不能以企业名称或个人姓名命名。
五、学校命名程序要科学规范,应由学校董事会或校务委员会提出命名方案,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各位同学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学校命名的规定,为学校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命名。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之恩!。
江西省高等学校设置工作规程(2023修订版)
附件江西省高等学校设置工作规程(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科学规范做好高等学校设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三条按照“规划先行、科学规范、标准严格”基本原则设置高等学校。
(一)坚持规划先行。
系统分析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结构、类型,研究制定全省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强化规划的严肃性、约束性,未纳入我省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的设置事项不予受理。
(二)坚持科学规范。
组建全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简称省高评委),完善专家考察评议机制。
按程序、有节奏开展高等学校设置工作,规范受理、论证、公示、报批等流程,推动规划有序实施,提高设置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坚持标准严格。
严格执行教育部和我省高等学校设置政策和标准,加强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新设高校提质增效,确保高校设置质量。
第三章设置要求第四条立足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瞄准建设教育强省目标,站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整体推进高校设置工作。
切实发挥高校设置在扩大资源供给、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布局优化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
优先支持办学定位明晰、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在坚持办学条件达到院校设置标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设置的必要性论证和办学的持续保障能力,确保新设一所、成就一所。
第五条本科院校的设置由省教育厅提出审核意见,省政府报教育部审批;专科学历教育高等学校的设置由省教育厅提出审核意见,省政府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
中国大学命名原则
6、山东理工大学不及青岛理工大学,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省 淄博市(43 个硕士点)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2 个博士点、33 个硕士点)
7、辽宁工业大学不及沈阳工业大学和大连工业大学,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省 锦州市(21 个硕士点)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1 个博士后流动站、10 个博士点、39 个硕士点)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28 个硕士点 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中国以省份命名的23所大学大排序附点评 01 台湾大学 台湾省 台北市 本科 非985、211主流之另类 02 浙江大学 教育部 杭州市 本科 号称江南第一名校 03 吉林大学 教育部 长春市 本科 吉大极大、号称长春在其之中 04 四川大学 教育部 成都市 本科 号称西部第一名校 05 山东大学 教育部 济南市 本科 民国老校,山东无老虎,本校称霸王 05 湖南大学 教育部 长沙市 本科 号称千年学府,世界唯一,中国奇迹 07 云南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老牌学校,不入211全国人民都喊冤 08 江苏大学 江苏省 镇江市 本科 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决定 09 内蒙古大学自治区呼和浩特 本科 张杰使其名声大振 10 河南大学 河南省 开封市 本科 民国老校,自称211第一后备 11 安徽大学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12 山西大学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可惜处在黄土高原,被太原理工所压 13 湖北大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武汉的学校太多了 14 辽宁大学 辽宁省 沈阳市 本科 重工业基地还是有基础的 15 贵州大学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罗彩霞使其名声大噪 16 新疆大学 自治区 乌鲁木齐本科 特殊政策,特殊扶持,不敢妄加评论 17 河北大学 河北省 保定市 本科 李刚使其名声大震 18 海南大学 海南省 海口市 本科 占了海南大开发的光 19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本科 期盼国家来个北部大开发就崛起了 20 广西大学广西自治区南宁市 本科 不是三本,胜似三本 21 青海大学 青海省 西宁市 本科 占211的光,诸多高校有资格指手画脚 22 宁夏大学 自治区 银川市 本科 211的怪胎,比宁波大学如何 23 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本科 地球上最高的大学,211称职吗
教育部发文规范大学校名
教育部发文规范大学校名作者: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20年第12期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以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
按照《暂行办法》,高校名称中使用的地域、学科或行业、人名等均受到严格限制。
在此之前,《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仅规定,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近年来,一些高校追求“形象工程”,希望借升格、合并、转设等机会更改校名,更名时“贪大求全”,导致出现了校名重复或接近,容易混淆,地域范围容易误导公众等问题。
对此,该《暂行办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避免与其他学校名称相近,导致混淆;保持名称稳定,原则上同层次更名间隔期至少10年等规定。
多维解读角度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是高校发展的硬道理某些高校改名,虚张声势,拉大旗作虎皮,这无疑会为招生带来很多好处。
但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于其教育教学质量。
不在教育教学上下功夫,只想挖空心思去改名,最終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角度二:高校热衷改名的背后是浮躁心态在作祟高校热衷于改名,其原因还在于社会上存在一定的浮躁心态。
一些学生和家长在评判一所高校时,过于关注其名称是否大气,是否能满足其虚荣心,而不去关注学校的师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等。
这使得一些高校为了迎合这些人的虚荣心而采取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角度三:制止高校改名乱象需要规则、制度来约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高校改名的乱象,与我国长期以来在高校改名问题上缺乏严格的监管不无关系。
随着《暂行办法》的出台,相信这一乱象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也能促使高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办学水平上。
适用话题教育质量、务虚与务实、浮躁、功利心精彩时评教育部发文规范大学校名,“改名热”是该煞一煞了王紫暄不知从何时起,我国高校掀起了一股起名、改名风,除了在地域上往更大的范围上靠以外,还有要“大学”不要“学院”,要财经、科技、电子等热门专业不要冷门专业等。
关于高校称谓的详细解释
关于高校称谓的详细解释编前语:“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是什么关系?“34所”是指什么?“中央部属大学”与“地方大学”有什么不同?“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的区别在哪里?……对于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耳熟能详的名词,你又了解多少呢?在这里,小编教你读懂大学的层次。
一、34所“34所”即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简称“34所”。
这个名词是从2002年开始的,到现在有12年的历史了。
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目的是给予这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能够让学校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更大的自主权。
学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
参看这些年的情况,“34所”的分数线都在国家分数线公布之前公布,时间最长的可以相差两周。
一般而言,“34所”由于分数线公布得早,其复试要比其他院校要早。
对于考生来说,这个时间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需要调剂的同学。
举例说明,A报考“34所”之一的北京大学,在3月10日知道自己未能达到北大的自划分数线后,就可着手进行调剂,而不是如非“34所”高校的学生要在3月25日前后,知道自己是否能过国家线,方能着手进行调剂。
通常情况下,非“34所”高校的学生是不能调剂到34所高校的,不考虑学校实力原因,仅仅是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
“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
这就是可以钻的“空子”,事实上这样的空子并不少,尤其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文科类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即使是其优势专业,这样的空子也不少。
如,北京师范大学近几年的文学复试分数线都是50分,要远低于国家线的55分或54分。
2013年北京大学文学的复试分数线总分是340,而文学国家线的总分是350。
“34所”自划线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
校园建筑命名
校园建造命名校园建造命名是指为校园内的各个建造物赋予一个独特的名称,以便于辨识和定位。
校园建造命名不仅是校园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份,能够为校园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下面将介绍校园建造命名的标准格式和相关要求。
一、命名原则1. 简洁明了:建造名称应简洁明了,容易被记忆和理解。
2. 与功能相关:建造名称应与建造物的功能相关,能够准确描述建造物的用途。
3. 体现特色:建造名称应能够体现校园的特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独特性。
4. 与周围环境协调:建造名称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能够与周围建造物形成一定的搭配和统一感。
二、命名格式1. 校名+功能+序号:根据建造物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在校名的基础上加之相应的功能词,再加之一个序号,如“XX教学楼1号”、“XX实验室2号”等。
2. 名人或者地名+功能:根据建造物所在地的名人或者地名,结合其功能来命名,如“李白图书馆”、“荷花体育馆”等。
3. 校园特色+功能:根据校园的特色和文化,结合建造物的功能来命名,如“梅花教学楼”、“琴湖体育馆”等。
4. 功能+校名+序号:根据建造物的功能,可以在功能词的前面加之校名,再加之一个序号,如“实验室XX2号”、“体育馆XX3号”等。
三、命名要求1. 建造名称应易于发音和记忆,不宜过长或者过于复杂。
2. 建造名称应与实际功能相符,不得误导或者产生混淆。
3. 建造名称应与校园文化和特色相契合,能够体现校园的氛围和精神。
4. 建造名称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得与周围建造物的名称产生冲突或者重复。
四、命名流程1. 建造命名提案:由相关部门或者个人提出建造命名的提案,包括建造物的功能、特点和命名理由等。
2. 命名评审:校园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提案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最终的建造名称。
3. 公示和确认:确定建造名称后,进行公示,接受师生和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认建造名称。
4. 建造命名公告:将建造名称公告于校园内的公告栏、官方网站等渠道,并在建造物入口处进行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