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

合集下载

【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时分解:323222NaHCO Na C ΔO H O CO ++↑。

现取3NaHCO 16.8g ,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 .4.4gB .6.2gC .8.8gD .10.6g【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物质为固体碳酸钠。

此题为固体的差量计算,设减少的质量为x 。

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6216.8g x ↑△固体减少的质量16816.8g =62xx=6.2g2.铝被称为“年轻的金属”,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O 3通电 4Al +3O 2↑。

请计算生成1.08t 金属铝,理论上需要氧化铝的质量是多少____?【答案】2.04t【解析】【分析】【详解】解:设生成1.08t 金属铝,理论上需要氧化铝的质量为x 2322Al O 4Al +3O 204108x 1.08t↑通电 204x =108 1.08tx=2.04t答:生成1.08t 金属铝,理论上需要氧化铝的质量为2.04t 。

3.我国科学家实现电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氢制氢技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 一定条件S ↓ +H 2 .请计算生产 3吨 H 2,理论上需要 H 2S 多少吨?【答案】51吨【解析】【分析】【详解】解:设理论上需要H 2S 的质量为x22S +H 342x3tH S ↓一定条件34x =23tx=51 t答:理论上需要H 2S 51吨。4.某工厂需要16kg 氧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8kg【解析】【分析】【详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2222H O2H +O 3632x 16kg↑↑通电 36x =3216kgx=18kg答:消耗水的质量是18kg 。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经典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经典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经典及解析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过氧化钙(CaO2)常用于活鱼运输时的增氧剂,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某过氧化钙样品中含有少量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杂质,取该样品15.0g投入盛有108.0g水的烧杯中,缓慢搅拌,充分反应,最终收集到氧气质量为3.20g,计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96%【解析】【分析】【详解】解:设过氧化钙质量为x,22222CaO2H O=2Ca(OH)O14432x 3.2g14432=x 3.2g++↑x=14.4g,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4.4g15.0g×100%=96%,答: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96%。

2.有一种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剂的主要成分是(KO2)。

取100g生氧剂放入质量为20g的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20g水,使生氧剂KO2全部反应,其充分反应后(4KO2+2H2O═4KOH+3O2↑),称得烧杯及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6g,计算(假设杂质不含钾元素且不与稀硫酸反应)(1)100g生氧剂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2)KO2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3)要将烧杯中的溶液完全中和,通过计算,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_____。

【答案】24g 39.0% 490g【解析】【分析】【详解】(1)生氧剂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20g+20g-116g=24g,故填:24g;(2)设生氧剂中KO2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2224KO 2H O =4KOH 3O 28422496xy 24g 28422496==xy 24g++↑x=71g y=56g生氧剂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71g 71100%=39.0%100g⨯⨯答:生氧剂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0%。

【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时分解:323222NaHCO Na C ΔO H O CO ++↑。

现取3NaHCO 16.8g ,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 .4.4gB .6.2gC .8.8gD .10.6g【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物质为固体碳酸钠。

此题为固体的差量计算,设减少的质量为x 。

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6216.8g x ↑△固体减少的质量16816.8g =62xx=6.2g2.铝被称为“年轻的金属”,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O 3通电 4Al +3O 2↑。

请计算生成1.08t 金属铝,理论上需要氧化铝的质量是多少____?【答案】2.04t【解析】【分析】【详解】解:设生成1.08t 金属铝,理论上需要氧化铝的质量为x 2322Al O 4Al +3O 204108x 1.08t↑通电 204x =108 1.08tx=2.04t答:生成1.08t 金属铝,理论上需要氧化铝的质量为2.04t 。

3.我国科学家实现电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氢制氢技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 一定条件S ↓ +H 2 .请计算生产 3吨 H 2,理论上需要 H 2S 多少吨?【答案】51吨【解析】【分析】【详解】解:设理论上需要H 2S 的质量为x22S +H 342x3tH S ↓一定条件34x =23tx=51 t答:理论上需要H 2S 51吨。4.某工厂需要16kg 氧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8kg【解析】【分析】【详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2222H O2H +O 3632x 16kg↑↑通电 36x =3216kgx=18kg答:消耗水的质量是18kg 。

高考化学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

高考化学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 2O (气)H 2+CO ,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原子的数目D .物质的总质量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X+3O 2CO +4H O 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X 属于有机物D .CO 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某金属单质 X 与非金属单质Y 可发生反应:2X+Y=X 2Y 。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X 的用量/g Y 的用量/g 生成X 2Y 的质量/g 1 7.4 1.6 8.0 29.63.212.0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 ( ) A .4:1B .3:1C .2:1D .37:84.在反应2A+5B=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 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D 则在此反应中B 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为 A .4:9B .8:11C .10:11D .13:445.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 6H 6)、六氯苯(化学式C 6Cl 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 .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C .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 .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6.在反应3X +4Y =2Z 中,已知X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72B .108C .70D .27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8.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CO B.O2C.CO2D.H29.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10.已知反应:,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gB.80gC.90gD.120g1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24.550.10.4(g)反应后的质量0515x(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是反应物B.丁是催化剂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x=1012.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A.B.C.D.13.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 题:①加100Ml —4 ②加loo 端盐酸.匕 损拌后静置F 恚二|恰好完全反应后蚪CaCOm 和CaCl : 207.6g 不饱和溶液的混合物样品12g计算稀盐酸中溶质质量。

【答案】7.3g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12g+100g+100g-207.6g=4.4g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CaCO 3 + 2HC1=CaCl, + CO, T+HQ73 44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7.3g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求出二氧化碳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求稀盐酸中溶质质量2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6g 石灰石样品,把80g 稀 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其它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 过滤、干燥、称量等操作,实验数据如下表:⑴表中X 的值为 g ;⑵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73 x44 4.4gx=7.3g⑶充分反应后最终所得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g。

【答案】12 14.6% 4.4【解析】【分析】【详解】(1)比较第一、二、三次数据,前两次加入稀盐酸一共反应了8g碳酸钙,故每次加稀盐酸可以反应4g 碳酸钙x=16g-4g=12g故填:12g。

(2)由第一次数据可知20g稀盐酸反应了4g碳酸钙解:设盐酸质量分数为y,CaCO3 + 2HC1 =CaCl, + CO, T+HQ100 734g 20g x y100 4g——=一J,v=14.6%73 20gxy -答;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14.6%。

(3)解:根据实验数据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盐酸后固体质量没变,可知剩下的5g为杂质,杂质质量为5g故碳酸钙质量16g-5g=llg最终所得溶液中钙元素质量:40—xl00%xllg=4.4g答:所得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4g。

【化学】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1

【化学】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1

【化学】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1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 CO 2和H 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2 + 6H 2 = X + 4H 2O 中,X 的化学式是 A .CH 4 B .C 2H 4 C .H 2CO 3 D .H 2C 2O 4 【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2C 、4O 、12H ,反应后(X 除外)有4O 、8H ,所以x 中有有2C 、4H ,X 的化学式为 C 2H 4,故选B 。

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必须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灵活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的差量即可推断出X 的化学式。

2.火箭常用联氨(N 2H 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H 4+2NO 2X+2H 2O .则X的化学式是( ) A .N 2 B .NO 2C .NH 3D .N 2O【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

在N 2H 4+2NO 2X +2H 2O 反应中,反应前共有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 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 的化学式为N 2,故选A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X+3O 2CO +4H O 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X 属于有机物D .CO 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错误;B 、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 、由2X+3O 22CO 2+4H 2O 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2X 中;反应后氧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其中2个包含在2X 中;反应后氢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包含在2X中;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化学式是CH4O,为有机物,正确;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错误。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 2O (气)H 2+CO ,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原子的数目D .物质的总质量【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实质;点评: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特征和本质是解题的关键.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X+3O 2CO +4H O 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X 属于有机物D .CO 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错误;B 、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 、由2X+3O 22CO 2+4H 2O 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2X 中;反应后氧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其中2个包含在2X 中;反应后氢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包含在2X 中;由分析可知,每个X 中含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化学式是CH 4O ,为有机物,正确; D 、CO 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错误。

故选C 。

【点睛】有机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等。

3.某金属单质 X 与非金属单质Y 可发生反应:2X+Y=X 2Y 。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 ( ) A .4:1 B .3:1C .2:1D .37:8【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由两次实验数据表,Y 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 2Y 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 有剩余,9.6gX 完全反应,生成12.0gX 2Y ,则同时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12.0g ﹣9.6g=2.4g ;故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9.6g :2.4g=4:1.故选A .4.在反应2A+5B=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 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D 则在此反应中B 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为 A .4:9 B .8:11C .10:11D .13:44【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向盛有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氧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193.8g硫酸铜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请计算:(化学方程式为 CuSO4+ 2NaOH = Cu(OH)2↓+ Na2SO4)(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__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答案】9.8g 5%【解析】【分析】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氧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8%=8g。

【详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氢氧化铜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42422NaOH+CuSO=Na SO+Cu(OH)80142988g y x8014298 ==8g y x↓x=9.8g,y=14.2g100g+193.8g-9.8g=284g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2g100%=5% 284g⨯。

2.在含少量NaCl的某纯碱样品23g中加入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

(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克。

(2)此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8.8 92.2%【解析】【分析】【详解】(1)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故填:8.8;(2)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2322Na CO+2HCl=2NaCl+CO+H O1064423gx8.8g↑10623gx=448.8gx≈92.2%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2.2%。

3.我国科学家实现电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氢制氢技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一定条件S↓ +H2 .请计算生产 3吨 H2,理论上需要 H2S多少吨?【答案】51吨【解析】【分析】【详解】解:设理论上需要H2S的质量为x22S+H342x3tH S↓一定条件34x=23tx=51 t答:理论上需要H2S 51吨。4.(1)工业上若冶炼出含铁98%的生铁1000t,至少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t。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word)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word)

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
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故 A 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 B 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 C 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变可不变。
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值为 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 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 A 错误;
的个数为:12-4=8,应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 4-4=0, X 的化学式为 NO2,选项 A 正确; B、在 HNO3 中,氢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 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 x=+5,选项 B 正确;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 C 正确;
B、根据图可知:氢分子和氯分子变化成了氯化氢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经典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经典
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详解】
在化学反应前后除X外,其他各原子相差的个数分别是:
,所以3个X分子中共含有6个N原子,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2,故选B。
13.2018年10月28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X的化学式为()
12.“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OB.N2C.O2D.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B.11gC.9gD.14g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故选A。

【化学】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

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乙均为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故 A 错误;
B、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2,故 B
正确;
C、根据反应图示可知,转化①不属于化合反应,故 C 错误;
D、根据甲和丙的化学式,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甲物质,故 D 错误。
A.CH4O 【答案】B
B.CH2O2
C.C2H6O
D.C2H4O2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 C、O 元素的原
子个数比应与 CO2 中 C、O 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 1: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 C、O 元素 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2.在化学反应 2A+B2=2AB 中,A 与 B2 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 6g A 和 8g B2 充分反 应,则生成 AB 的质量是
A.12g
B.11g
C.9g
D.14g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 1:1,则可判断 6g A 和 8g B2 充分反 应时 B2 会剩余 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 AB 会是 12g。故选 A。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3,故正确; C、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均不改变,故错误; D、生成物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 B。
9.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 3 种分子 B.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 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1:3:2

最新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

最新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

最新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答案】C【解析】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NO2X+2H2O.则X 的化学式是()A.N2B.NO2C.NH3D.N2O【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

在N2H4+2NO2X +2H2O反应中,反应前共有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3.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测试题附答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测试题附答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测试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物质R在0.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R+3O2点燃XO2+2SO2,测得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86g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2.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

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3.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为165.6B.该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C.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为36∶142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8∶40,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4.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5.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是()A.丁的式量为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6.对化学反应:M+H2SO4=CaSO4↓+2N的认识,错误的是()A.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M>NC.M可能是CaO D.N可能是HNO3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中有单质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17:248.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A.Z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则同时消耗(b﹣a)g 的Y9.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将部分变质的烧碱配成溶液中后逐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当加入稀盐酸至50g前,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是。

(2)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是go(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4)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规范的计算过程)。

【答案】稀盐酸先中和烧碱溶液 2.2 NaCl 7.3% (详见解析)【解析】【分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容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滴加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盐酸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将部分变质的烧碱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先中和烧碱溶液;(2)根据图示可知,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2.2g;(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碳酸钠、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4)设与碳酸钠反应的HCl质量为x则Na2cO3+2HC1 =2NaCl +H 2O +CO273 44x 2.2g73 x 一=44 2.2gx=3.65g根据图示可知,与碳酸钠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100g-50g=5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利用沉淀法可测定某粗盐样品的纯度(假定粗盐中的杂质全部是 MgCl 2)。

每次取100 g 样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1求粗盐的纯度。

(2)当样品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

(写出解题过程)【答案】90.5% 102.2 g 【解析】 【分析】 【详解】解:根据题意设样品中 MgCl 2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NaCl 的质量为V 。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word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 .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钱(NH4CI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2NH4CIO42=N2个+。

2个+2。

2个+4X.则X 的化学式是()A. H 2B. H 20C. H2O2D. HCI【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 : 2, H : 8, CI : 2, 0: 8,反应后N : 2, H : 0, CI : 2, O : 4, X 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 的化学式为也0。

故选 Bo2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1【答案】D 【解析】A 、根据图可知: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B 、根据图可知:氢分子和氯分子变化成了氯化氢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 错误;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D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 1,故正确。

点睛:化学反应的实质一般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 接聚集构成新物质)。

3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

〃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卜.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8•二心・8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A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故A 正确:B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 不正确;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C 正确;D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 正确。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经典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 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 6H2= X + 4H2O中,X的化学式是A.CH4 B.C2H4 C.H2CO3 D.H2C2O4【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2C、4O、12H,反应后(X除外)有4O、8H,所以x中有有2C、4H,X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B。

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必须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灵活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的差量即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不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C正确;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变可不变。

3.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C .图示中x 的数值为4D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4)反应生成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SiCl +2H Si+4HCl 一定条件,由方程式可知: 【详解】A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 正确;B 、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就是氢气和硅的质量比为:(2×1×2):28=1:7,故B 不正确;C 、由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 的数值为4,故C 正确;D 、由方程式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故D 正确。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

12.甲、乙、丙、丁 4 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
20
4
/g
20
20
反应后质量 2
/g
待测
32
26
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 B.甲是一种化合物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 16:13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20g-2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甲的质量为 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 32g-20g=12g;丁是生成 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 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 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 A 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 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是一种化合物,故 B 正确;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 12g:6g=2:1,故 C 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B。
8.“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
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
该产物化学式是( )
A.CH4O 【答案】B
B.CH2O2
C.C2H6O
D.C2H4O2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 C、O 元素的原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1

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1

6.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
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
A.CO
B.O2
C.CO2
D.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 2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4 个钠原子,反应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 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 催化剂。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 应的甲的质量为 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 8g﹣4.8g=3.2g;丁是 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 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 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 0.3g。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 值为 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 表示为: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6.8g: 3.4g=2: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 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 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 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稀盐酸中溶质质量。

【答案】7.3g【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12g+100g+100g-207.6g=4.4g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CaCO2HCl=CaCl CO H O32227344x 4.4g73x=,x=7.3g44 4.4g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7.3g【点睛】根据质量守恒,求出二氧化碳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求稀盐酸中溶质质量2.某兴趣小组为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6g石灰石样品,把8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其它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量等操作,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稀盐酸的用量(g)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X855(1)表中X的值为________g;(2)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充分反应后最终所得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 。

【答案】12 14.6% 4.4 【解析】 【分析】 【详解】(1)比较第一、二、三次数据,前两次加入稀盐酸一共反应了8g 碳酸钙,故每次加稀盐酸可以反应4g 碳酸钙x=16g -4g=12g 故填:12g 。

(2)由第一次数据可知20g 稀盐酸反应了4g 碳酸钙 解:设盐酸质量分数为y ,3222CaCO 2HCl =CaCl CO H O 100734g 20g y 1004g =,y=14.6%7320g y++↑+⨯⨯答;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14.6%。

(3)解:根据实验数据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盐酸后固体质量没变,可知剩下的5g 为杂质,杂质质量为5g 故碳酸钙质量16g -5g=11g 最终所得溶液中钙元素质量:40100%11g=4.4g 100⨯⨯ 答:所得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4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FeB.FeOC.Fe2O3D.Fe3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B.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g,故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 H2 CH3OH+ H2O,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可知,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6个,氧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应该是14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FeCl3。故选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C+CO2 2CO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D。
6.下列关于S+O2 SO2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19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的值是7
D.丁可能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甲物质质量减少了14g-2g=12g,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质量增加了36g-5g=31g,根据质量守恒,乙物质反应后的质量,x=(14+26+5+3)g-(2+3+36)g=7g。乙物质质量减少了26g-7g=19g。
【详解】
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19,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丙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7,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甲+乙→丁,丁是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
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CaCO3、CaO、CO2这三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比例变化,其中CaCO3增加,CaO、CO2减少,说明CaO、CO2是反应物,CaCO3是生成物,是化合反应,故选D。
【化学】化学方程式难题及答案经典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2018年10月28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X的化学式为()
A.FeCl3B.FeCl2C.Fe2O3D.FeO
【详解】
图中有一种单质三种化合物,故A不正确;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错误的叙述,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反应物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故D正确。故选D。
15.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9.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属于有机物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14.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D、由S+O2 SO2,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B.CH2O2C.C2H6OD.C2H4O2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错误。
故选C。
【点睛】
有机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等。
10.髙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髙铁酸钾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4K2FeO4 2X+4K2O+3O2↑,则X的化学式是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3.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2NaOH = X + NaClO + H2O,则X的化学式为
A.H2B.NaClC.HClD.HCl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侧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应该相等。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 5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5O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2
21
5
反应后质量/g
10
2
9
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生成物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
C.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丁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8g,故甲是生成物,且生成甲的质量为8g;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12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丁的质量为12g﹣8g=4g,故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9g;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是生成物,故A说法正确;B、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9g,故B说法错误;C、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说法正确;D、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故D说法正确,大阿阿香B。
8.CH4和某种氮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口催化剂N2+CO2+2H2O,则框内物质的化学式是
A.NOB.NO2C.N2OD.N2O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有2N、C、4H、4O,而反应前有4H、一个C原子,反应前后差2N、4O,所以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NO2,故选B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16.高温条件下,14.4g某种铁的氧化物恰好与5.6g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8:7B.7:2C.7:3D.21:8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5.6g一氧化碳完全反应需要氧元素质量为x,
x=3.2g,
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g﹣3.2g):3.2g=7:2。
故选B。
【点睛】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13.已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 。把12克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4.4克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0%
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6克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