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摘要:畜牧业是内蒙古特别是牧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内蒙古畜牧业正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本文从内蒙古畜牧业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现代化步伐方面提出长远目标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内蒙古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增收等方面提供咨询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传统向现代化绿色发展

一、内蒙古畜牧业地位和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对保障全国绿色畜产品供给、生态安全和促进全区乡村振兴、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力保障了国家畜产品稳定供给

2018年,内蒙古肉类产量267.2万吨、牛奶产量565.6万吨、禽蛋产量55.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200.56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42.7%,高于全国15.8个百分点。牛奶、羊肉、羊绒产量持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位居第二,具备每年稳定向区外调出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输出能力,全国近1/4的羊肉、1/5的牛奶来自内蒙古,京津地区的优质牛羊肉产品一半以上来自内蒙古,充分体现了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输出基地作用。

(二)有力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维护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生态状况关系到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内蒙古通过草原生态补奖等举措积极落实草畜平衡制度,获得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双赢。目前,内蒙古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天然草原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与本世纪初相比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

(三)有力保障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直以来,畜牧业是内蒙古农村牧区支柱产业。全区103个县级行政区中99个存在不同程度的养殖活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是基础。目前,全区已认定的家庭农牧场1.3万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8.2万家,以提标促提质,每年标准化养殖牲畜存栏3000万头只以上。以优势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积极创建特色畜产品优势区,打造蒙牛、蒙羊、蒙草等“蒙字号”品牌和锡

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肉、阿拉善双峰驼、鄂尔多斯绒山羊、呼伦贝尔三河牛等区域公共品牌,有力支撑了农村牧区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

(四)有力保障了全区农牧民稳定增收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居民消费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下,畜产品需求不断旺盛,农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乳品、肉类、绒加工企业分别达到89家、442家、146家,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内蒙古仅次于能源、冶金的第三大工业支柱企业,有效转化农畜产品,有力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持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2017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84元,其中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96倍。

二、内蒙古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现代畜牧业有利条件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文化优势、绿色优势和产业基础较为雄厚,政策环境日益完善,绿色畜产品认可度日益提升,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一)传统文化优势

畜牧业是内蒙古的传统优势产业。内蒙古传统畜牧业,即游牧型畜牧业拥有长久的历史。公元前二千年至一千年期间,游牧业成为草原地区诸部的主要经济类型(蒙古民族形成史,莉·列·维克托罗娃著、陈弘法译,2008年)。游牧文化是游牧民族在地球北温带草原上,经营游牧业而创造的文化类型。游牧文化以草原生态环境为自然基礎,以游牧业为经济基础,以游牧民族为文化载体,以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和谐共生为生态伦理核心(蒙古族生态经济研究,暴庆五著,2008年)。内亚游牧人掌握了关于环境和他们饲养的动物的十分复杂的生态学知识;常被叙述为土著知识或传统生态知识的这些大量信息,反映了游牧人一代接一代的深刻观察、经验积累和他们对严酷环境的适应(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历史与未来,包玉山著,2003年)。几千年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游牧文化,将持续为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

(二)绿色资源优势

内蒙古牧区绝大部分位于大兴安岭及其以西的内蒙古高原地区,以高原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