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极限范围

合集下载

爆炸极限的概念

爆炸极限的概念

爆炸极限的概念
爆炸极限是指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物的浓度范围,该范围内混合物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爆炸。

在这个浓度范围内,称之为爆炸极限范围(Explosive Range)或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通常用百分比体积浓度来表示,即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或蒸气的体积占总混合气体体积的百分比。

爆炸极限被划分为两个部分:
1. 下爆炸极限(Lower Explosive Limit,LEL):在此浓度以下,混合物过于稀薄,无法发生燃烧或爆炸,因为混合物中的可燃成分不足。

LEL是混合物中可燃成分最低限度的百分比浓度。

2. 上爆炸极限(Upper Explosive Limit,UEL):在此浓度以上,混合物过于浓缩,同样无法发生燃烧或爆炸,因为混合物中的可燃成分过多。

UEL是混合物中可燃成分的最高限度百分比浓度。

当混合物的浓度位于LEL和UEL之间时,即在爆炸极限范围内,若提供了足够的点火源或能量源,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反应。

这种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扩张,形成爆炸波,造成损害和危险。

爆炸极限的概念在工业安全、危险品运输、化学品处理和储存等领域非常重要。

了解和遵守爆炸极限范围有助于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在操作涉及可燃气体或蒸气的设备和工作场所时,必须格外小心,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1/ 1。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是指气体在空气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了解和掌握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对于工业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引言可燃气体在一定的气体浓度范围内与空气发生混合后,可能形成可燃气体的爆炸混合物。

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对于预防火灾、保障工业安全至关重要。

二、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概念定义: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是指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浓度范围。

包括下限和上限两个值。

下限(LEL):最低爆炸浓度,即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的最低百分比,低于该浓度气体无法燃烧。

上限(UEL):最高爆炸浓度,即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的最高百分比,高于该浓度气体无法燃烧。

三、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气体种类:不同种类的可燃气体具有不同的爆炸极限,因此对于具体气体需要进行独立测定。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气体的密度,从而影响爆炸极限。

环境条件: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爆炸极限产生影响。

四、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方法实验室测定:通过实验室仪器,将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逐渐调整浓度,测定出下限和上限。

计算法:利用气体的物理性质,结合气体浓度与爆炸极限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五、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安全生产设计:在工业生产中,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可以帮助设计安全生产环境,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危险源评估:在危险源评估中,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可燃气体进行爆炸极限测定,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防爆设备选择:根据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选择适用的防爆设备,确保设备在爆炸极限范围内能够安全运行。

事故应急处理:在事故发生时,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案,最大程度减小事故损失。

六、结论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是工业生产中关键的安全参数,对于防范火灾和爆炸事故、确保工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

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氮气和天然气混合 爆炸极限

氮气和天然气混合 爆炸极限

氮气和天然气混合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指的是混合气体在特定的混合比例下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

对于氮气和天然气的混合物,其爆炸极限范围取决于混合比例以及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天然气(甲烷)的爆炸极限浓度范围是5%至15%,也就是说当混合气体中天然气的浓度在5%至15%之间时,存
在爆炸的危险。

而氮气本身是不可燃的,如果氮气的浓度超过15%,混合气体将变得不可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爆炸极限并不是唯一的,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压力、温度、氧气浓度等。

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爆炸极限可能会有所变化。

因此,在处理氮气和天然气混合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爆炸极限如下:甲烷在空气中爆炸范围为5%~15%;乙烷在空气中爆炸极限:3.0%-16.0%(vol);丙烷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1%-9.5%;甲醇在空气中爆炸极限:6.0~36.5%乙醇在空气中爆炸范围:3.3%~19.0%;乙烯在空气中爆炸范围:2.7%~36%;汽油在空气中爆炸极限:1.4%~7.6%;柴油在空气中爆炸极限:1.3%~6.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爆炸极限:12.5%~74%;氢气空气中爆炸极限:4.1%~74.8%;乙醇与甲醇混合物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3-30%;丙烯腈在空气中爆炸极限:3.05%-17.0%;氯乙烯在空气中爆炸极限:4%~22%;苯在空气中爆炸极限:1.2%~7.8%不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对人体的影响气体名称气体浓度(ppm)对人体的影响CO 50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

200 2至3小时内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前额头痛。

400 1至2小时后前额头痛.2至3.5小时后眩晕。

800 45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2小时内昏迷,可能死亡。

1,60020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1小时内昏迷并死亡。

3,2005至10分钟内头痛、头晕。

30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6,4001至2分钟内头痛、头晕。

10至15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12,800马上无知觉。

1至3分钟内有死亡危险。

H2S0.13最小的可感觉到的臭气味浓度。

4.60xx察觉的有适度的臭味的浓度。

10开始刺激眼球,可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ACGIH)。

27强烈的不愉快的臭味,不能忍受。

100咳嗽、刺激眼球,2分钟后可能失去嗅觉。

200~300暴露1小时后,明显的结膜炎(眼睛发炎)呼吸道受刺激。

500~700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中止或暂停),以至于死亡。

1,000~2,000马上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呼吸停止并死亡,即使个别的马上搬到新鲜空气中,也可能死亡。

Cl20.533.51530100~150NO250~5060~150除200~700NO20.2~115~102050 30100~200SO2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完整)爆炸极限的意义

(完整)爆炸极限的意义

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

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不会发生爆炸,但会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爆炸极限与可燃物的危害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爆炸极限的表示爆炸极限的单位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的单位,是以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氢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75%。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质量比g/m^3来表示的,例如铝粉的爆炸极限为40g/m^3。

可燃性蒸气的爆炸极限值是由可燃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浓度决定的。

对于可燃液体而言,爆炸下限浓度对应的闪点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下限温度;爆炸上限浓度对应的液体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上限温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分子式爆炸极限(%)下限上限氢气 H2 4。

0 75氨 NH3 15.5 27一氧化碳 CO 12。

5 74。

2甲烷 CH4 5.3 14乙烷 C2H6 3。

0 12.5乙烯 C2H4 3。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不会发生爆炸,但会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临界压力。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热量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天然气和液化气爆炸极限

天然气和液化气爆炸极限

天然气和液化气的爆炸极限是指气体或液化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如果有点火源存在,就可能引发爆炸。

对于天然气(主要指甲烷),其爆炸极限浓度范围通常为5%至15%。

这意味着当甲烷浓度低于5%或高于15%时,无法形成可燃混合物,不会发生爆炸。

然而,当甲烷浓度在5%至15%之间时,如果有点火源(如明火、电火花等),就会引发爆炸。

液化石油气(LPG)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包含丙烷和丁烷。

对于LPG,其爆炸极限浓度范围略有不同,通常为2%至10%。

这意味着当LPG浓度低于2%或高于10%时,无法形成可燃混合物。

只有当LPG浓度在2%至10%之间,并有点火源存在时,才会发生爆炸。

需要注意的是,爆炸极限是指混合气体在标准大气压和常温下的范围。

温度、压力和气体组成的变化都可能对爆炸极限产生影响。

此外,不同的气体成分和混合物可能有不同的爆炸极限。

因此,在处理天然气和液化气时,需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防止爆炸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
庚烷(液) CH3(CH2)5CH3 1.1 6.7
辛烷(液) C8H18 1 6.5
乙烯 C2H4 2.7 36
丙烯 C3H6 2 11.1
丁烯 C4H8 1.6 10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临界压力。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热量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的表示
爆炸极限的单位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的单位,是以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氢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75%。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质量比g/m^3来表示的,例如铝粉的爆炸极限为40g/m^3。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

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各常见气体爆 炸极限

各常见气体爆 炸极限

各常见气体爆炸极限
1、各种煤气的爆炸极限如下: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人工煤气是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七十三;液化石油气是百分之一点五至百分之九点五。

2、煤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该气体浓度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3、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不同可燃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

这两者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但能燃烧。

4、危害: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 1 —。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

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

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与可燃物的危害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它有什么实际意义?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

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O%~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克/米*或是毫克/升)。

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1)它可以用来评定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依据。

我国目前把爆炸下限小于是10%的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

(2)它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例如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计厂房通风系统等,都需要知道该场所存在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极限数值。

(3)它可以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依据。

在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场所,为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应严格将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为保证这一点,在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时,应根据可燃气(蒸气、粉尘)的燃爆危险性和其它理化性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通风、置换、惰性气体稀释、检测报警等。

易燃气体的分级与常见气体液体的爆炸极限

易燃气体的分级与常见气体液体的爆炸极限

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炸浓
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于等于10%的气体归于乙类物质
极限
在氧气中(%) 上限 49 85 82 53 55 63 93 80 66 94 60 94 79
I
II
易燃气体的分级
易燃气体定义:指在温度20,标准大气压101.3kPa,爆炸极限<=13%,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炸浓 度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 分级 I级 (1)爆炸下限<10% (2)无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II级
(1)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通常情况下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物质名称 丁烷 二乙烯醚 乙醚 丙烯 丙烷 环丙烷 乙炔 乙烯 乙烷 氢气 甲烷 一氧化碳 氨 下限 1.5 1.7 1.9 2 2.1 2.4 2.5 2.75 3 4 5 12.5 15 在空气中(%) 上限 8.5 27 40 11 9.5 10.4 82 34 12.45 75 15 74 28 在氧气中(%) 下限 1.8 1.85 2.1 2.1 2.3 2.5 2.8 3 3 4.7 5.4 15.5 1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极限的意义
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

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与可燃物的危害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表示
爆炸极限的表示方法
气体或蒸汽爆炸极限是以可燃性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氢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75%。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可燃性物质在混合物中所
占体积的质量比g/m^3来表示的,例如铝粉的爆炸极限为40g/m^3。

可燃性蒸气的爆炸极限值
可燃性蒸气的爆炸极限值是由表面产生的蒸气浓度决定的。

对于可燃液体而言,爆炸下限浓度对应的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下限温度;爆炸上限浓度对应的液体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上限温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分子式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分子式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下限上限
氢气H2
氨NH3 27
一氧化碳CO
甲烷CH4 14
乙烷C2H6
乙烯C2H4 32
C2H2 81
苯C6H6
C7H8
C2H4O
(C2H5)O
CH3CHO
(CH3)2CO
C2H5OH
CH3OH 36
醋酸乙酯C4H8O2 9
常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数据表
补注
1.由于百度无法显示图片,因此请需要了解爆炸极限计算方法的同学根据参考资料来了解。

2.题图为“乙烷-氧气–氮气体系的爆炸极限范围”
3.爆炸极限范围以外,不会发生爆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