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的药对与药串

合集下载

〖对药集锦〗中医临床常用药对

〖对药集锦〗中医临床常用药对

〖对药集锦〗中医临床常⽤药对【对药集锦】中医临床常⽤药对1⿇黄,桂枝.发表解肌散寒,风寒实证.相须.2⿇黄杏仁,宣肺平喘,邪热雍肺,咳喘.相使.3⿇黄⽯膏,清泻肺热平喘,邪热雍肺,咳喘.相使.4⿇黄熟地,⿇的地不躁,地得⿇不腻.散寒通洛治阴疽,滋阴平喘治肺肾阴虚咳喘.相使5⿇黄附⼦,温经通络,助阳散寒,阳虚外感或风寒痹痛.相使.6⿇黄⽩术,宣肺利⽔,健脾躁湿.⽔肿初起或粉丝痹证.相须相使.7桂枝⽩芍,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外感风寒表虚证.相使.8桂枝⽢草,⾟⽢化阳,益⽓同阳.⽓虚,⼼阳虚之⼼悸⽓短.相使.9桂枝吴芋,温经散寒,治疗冲任虚寒,少腹痛,⽉经痛.相使.10细⾟五味⼦,⼀散⼀收,相反相成,治寒饮,喘咳.相使.11荆芥防风,发表散寒.外感风寒或风疹瘙痒.相须.12⾟夷苍⽿⼦,疏风宣肺通⿐窍.风寒⿐渊头痛.相须.13⽣姜半下,温胃化痰⽌呕.寒饮呕吐.相畏相使.14⽣姜⼤枣,养脾胃和营卫.⼊表药治风寒感冒,⼊健脾药治胃脘不舒呕吐.相使15桑叶菊花,清肺⽌咳,疏风明⽬.风热咳嗽,⽬⾚肿痛.相须.16菊花枸杞,滋肝肾,清头⽬,肝肾不⾜之头昏眼花.相使.17葛根升⿇,升散透达,治疹出不畅,⿇疹初起.相须.18葛根黄连,清热⽌泻,治湿热痢疾.相须.19升⿇柴胡,升阳举陷,治⽓虚下陷之脱肛,⼦宫下垂,久痢.相须.20柴胡只壳,升清降浊调和肝脾.胸闷腹痛,⾷欲不振⼤便不调.相使.21柴胡黄芩,和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之少阳证.相须.22豨签草臭梧桐,清热活⾎,去粉丝治热痹.相须.23附⼦⾁桂,补⽕助阳,散寒⽌痛.治下焦命⽕衰,肾阳不⾜诸证.相须.24附⼦⼲姜,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治亡阳虚脱,脾肾阳虚泻泄.相须.25附⼦⽩术,温中散寒,健脾躁湿.治阳虚寒湿内盛之⼼腹冷痛,呕吐泻泄及痰饮⽔肿.也可治疗粉丝相搏之关节疼痛.相使.26附⼦黄芪,温阳益⽓,固表⽌汗.治阳虚⾃汗畏冷.相使.27⼲姜黄连,⾟开苦降,治寒热胡结,之喂胃脘痞满,泛酸泻泄痢疾.相使.28⾁桂黄柏,温阳坚阴,肾虚⼩便不利,尿闭.相使.29黄连吴芋,清热躁湿,泻肝和胃,肝郁化⽕犯胃呕吐吞酸.相使.30丁⾹柿蒂,温胃降逆⽌呕,虚寒呃逆.相使.31良姜⾹附,温胃理⽓⽌痛.治肝郁胃寒脘腹冷痛.相使.32青蒿别甲,清虚热,除伏邪,治⾎虚热伏之⾻蒸潮热.相使.33苍术黄柏,清湿热,治湿热痹证.相使.34厚朴杏仁,宣肺下⽓,⽓顺痰⾃消,消痰平喘,痰去喘⾃⽌.治⽓逆喘咳.相使.35草果常⼭,除痰湿截疟,治疟疾反复发作.相使.36茯苓半下,化痰⽌呕,治胃中停饮之呕吐.相须.37茯苓猪苓,⽔湿内停之⽔之⽔肿.相须.38茵陈⼲姜,温散脾胃寒湿退黄,治阳黄.相须.39茵陈枝⼦,清热利湿,退黄,治阳黄.相须.40滑⽯⽢草,清暑利湿,治伤暑⾝热等证.相使.41以仁⿇黄,去风除湿,治粉丝⾝疼痛.相使.42扁蓄巨麦,清热利湿通淋,治疗热淋,⾎淋.相须.43海⾦砂⾦钱草,清热利尿同淋排⽯.⽯淋⾎淋.相须.44⼤黄芒硝,泻热通便,治疗热结https:///tags/so/%E4%BE%BF%E7%A7%98-2-1.html便秘.相使.45⼤黄附⼦,散寒通便,寒积便秘.相使.46⽯膏知母,清热泻⽕,⽓分实热,相须.47黄柏煅⽯膏,清热躁湿,敛疮,治疗痒⽕伤湿疹.相使.48知母黄柏,泻⽕坚阴,阴虚潮热⾻蒸盗汗.相须.⽵叶⽊通,清⼼⽕利⼩便,⼼热移于⼩肠之⼝⾆⽣疮,⼩便短⾚.49⽵叶⽊通,禁⽤.50枝⼦⾖豉,清热除烦,热扰胸膈之⼼烦懊恼.51双花连翘,芳⾹透表,清热解毒,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痈肿疔毒.52⼤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治营⽓两燔之发斑及咽喉肿痛.53犀⾓羚⾓,安神⽌痉,治疗温病⾼热神昏抽搐.54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肿,治疗乳痈,疔疮等⼀切阳性疮痒.55丹⽪桂枝,活⾎去淤,调经⽌痛,⾎淤之经闭,痛经.56地⾻⽪,凉⾎除蒸退虚热,治疗⾻蒸潮热.57⼦芩川连,清热躁湿,泻⽕解毒,⼀切湿热证及痈肿疔疮.58川连⽊⾹,清热躁湿,治疗湿热痢疾.⾥急后重.59双⽪地⾻⽪.写肺热⽌咳喘,治疗肺热咳嗽.60川连⾁桂,交通⼼肾,治疗肾阴虚,⼼⽕亢.⼼肾不交之⼼悸失眠.61半下陈⽪,躁湿化痰,寒痰湿痰诸证.62半下川连,⾟开苦降,降逆消痞,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滞.63半下⽠蒌,宽胸散结,降逆化痰,治痰热互结于胸中之胸脘痞满.64旋复代赭⽯,降逆化痰,痰浊中阻之⼼下痞满噫⽓呃逆.65只壳桔梗,清热利咽,治疗咽喉肿痛.66⽆67⽠蒌贝母,清热化痰,治疗肺热痰多咳嗽.68贝母知母,滋阴润肺,润躁⽌咳.肺热虚实咳嗽.69亭⼒⼦⼤枣,泻肺平喘,治疗喘满⽔肿.70⼦苑冬花,去痰⽌咳,治疗痰多咳嗽.71薤⽩⽠蒌,⾏⽓化痰,通阳散结,治疗⽓滞痰阻之胸痹.72只实,⽩术,脾虚湿停,胃脘痞满.73川楝⼦元胡,⾏⽓⽌痛活⾎,治疗⽓滞⾎淤之⼼腹痛.74当归川芎,养⾎活⾎⽌痛,治疗⾎虚⾎淤⽓滞之痛经,产后腹痛.75⽟⾦⽩矾,去痰开窍,治疗痰迷⼼窍之癲间.76三棱⽂术,破⾎⾏⽓,消积⽌痛.⽓滞⾎淤之经闭,⾷积,癥瘕.77桃仁红花,活学去淤⽌痛,治疗⾎淤经闭及⼀切淤⾎.78灵脂蒲黄,活⾎去淤治疗⽓滞⾎淤之痛经,⼼腹痛痛.79穿⼭甲王不留,通经下乳.治疗乳汁不下.穿⼭甲王不留⽼和尚吃了奶长流.80⼤⼩蓟,凉⾎⽌⾎解毒,治疗⾎热出⾎猪证及疮痒.81艾叶炮姜,温经⽌⾎散寒⽌痛,各种虚寒出⾎及少腹痛痛.82⼈参蛤蚧,纳⽓定喘,治疗肺肾两虚之咳喘,83黄芪⽩术,健脾益⽓,治疗脾虚⽓弱倦怠乏⼒泻泄.84黄芪当归,益⽓⽣⾎治疗劳倦内伤,⾎虚发热,⽓⾎不⾜.85⽩芍⽢草,酸⽢化阴,养⾎敛阴,治阴⾎不⾜之筋脉拘急及腹痛.86当归熟地,补⾎滋阴,治疗⾎虚诸证.87阿胶黄连,滋阴降⽕安神,治疗热病伤阴,阴虚⽕旺之⼼烦不寐.88天冬麦冬,滋阴清热治疗肺躁咳嗽热病⼝渴便秘,⼼神不安等.89⽯膏⽣地,清热安神,治疗阴虚热扰虚烦少寐.90⼥贞⼦旱莲草,滋补肝肾,乌须发治疗肝肾阴亏须发早⽩.91龟板别甲,热伤阴虚肝风内动及阴虚阳亢之头晕头痛.92朱砂黄连,清⼼安神,治疗⼼⽕亢盛之⼼悸失眠.93龙⾻牡⼒,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治⼼⽕偏亢之⼼⼼悸失眠,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94枣仁柏⼦仁,养⼼安神,⼼虚⾎少⼼悸不眠.95天⿇川芎,平肝熄风去风⽌痛,治肝阳上抗之头痛眩晕及粉丝⽛痛,头痛.96⽊⾹⼭楂,⾏⽓消积⽌痛,治疗⾷积胀满及痢疾.97代赭⽯⽜膝,平肝潜阳,肝阳上亢之⽓⾎上逆之头晕⽬眩.98⽯昌蒲⽟⾦,化湿浊开⼼窍,治湿温浊邪蒙蔽⼼窍之神昏.99⼈参五味⼦,益⽓⽣津.热病⽓阴耗伤之证.100黄芪防风,补⽓不敛邪,疏风不伤正.⽓虚⾃汗,虚⼈外感者.。

“药对”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重要性

“药对”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重要性
术 之典范 。 2 .用两种 性 味 功能 不 同 的药 物 配 伍 , 之 互 相 补 使
附子配 黄连 治湿温 后期便 溏 。湿温后 期 , 热稽 留 发 不退 , 阻 中焦 , 湿 腑气 失 和导致 大便溏 泻不 实 , 治疗 颇为 棘手 , 时二 药合用 , 连 燥 湿泄 热 , 此 黄 附子 辛 热 温 阳 , 可
瞄证 新 悟 中国 间 法 民 疗
C I A s N T R A H Jn 2 1 . o 1 o 1 H N ’ A U OP T  ̄ o 0 0 V l 8 N .
“ 对 ’ 中 医 方剂 配 伍 中 的重 要 性 药 ’ 在
杨 巨成
( 京 中 西 医结 合 医 院 ,0 0 9 北 10 3 )
“ 药对 ” 中医辨 证施 治 的过程 中具 有 优化 药 物 组 在

“ 二妙散 ” 之称 。
合 的功效 , 能起 到协 同作 用 , 相互 纠正其 偏性 , 和其 并 缓 毒性 或有相 反相成 的作 用 , 效 可 以成倍 提 高 , 法 则 疗 其
3 .把 性味 功能相 反 的药物 相 配用 , 气血 相 配 , 使 寒 热 并用 , 补泻兼 施 , 反相 成 , 相 以适 应 复杂 的病 证 , 之 使 发挥 更为 理想 的疗效 。例 如 : 石膏 配麻 黄 : 寒 一 温 , 清 一 宣 , 一 一 清宣 并进 , 反 相


广大 中 医临床工作 者学 习并逐 步 掌握这 些配伍 奥秘 , 在 临床 治疗上 一定 能够收 到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 “ 药对” 中医方剂 配 伍 中具 有 很 强 的实 践 价 值 和 在
科学规 律 , 致可分 为 以下三种 情况 : 大
冷一 热 , 阴一 阳, 一 阴阳相 济 , 得制方 之妙 , 以有 最 所

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

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

中药药对配伍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

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

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

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中药斗谱的编排

中药斗谱的编排

每个中药店铺里都有中药橱柜,为了使中药调剂人员既方便操作,又确保安全,合理编排中药斗谱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合理编排中药斗谱,可以减少差错,提高调剂速度,减轻医药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此,笔者推荐按下列方式编排斗谱:按药物的性味功能编排医生处方遣药善将性味功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如治风寒感冒的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治风热感冒的薄荷、牛蒡子、菊花、桑叶,常常在同一张处方中出现。

如将同类药物编放在一起,便于医药人员拿取。

性味功能相反的药要分别编排,更不能放在一个抽屉里,如牛膝与地榆,行血与止血性能各异,分开存放可避免混拿。

按常用汤头编排临床常用汤头仅七、八十个,中医处方常按汤头加味,为了便于调配,可将其中的药物集中存放,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和川芎、熟地、当归、白芍(四物汤)等。

按药材质地编排质地坚硬、比重大的矿石类药物,如石膏、龙骨、牡蛎,宜放在药橱下部;根、茎、果实类药物,宜放于药橱中部;质地松软的叶、花类药材,宜放于药橱上部。

这样,既减轻了药材对药橱的压力,同时又便于医药人员寻找。

上述三类编排法可相互结合运用。

此外,外形和颜色相似的药物不宜存放在一个抽屉内,如桃仁与杏仁;特殊药物应特殊编排,如青黛、冰片宜存放于瓷坛内;贵重药品如三七、西洋参、阿胶,应妥善保管;剧毒药品应专人专柜严格保管。

当然,在全国范围内制订斗谱编排规律,暂时可能行不通,但在某个地区根据用药习惯,功能各异,按照一贯的规律编排中药斗谱,还是切实可行的。

D3按药材质地编排:质地坚硬、比重大的矿石类药物,如石膏、龙骨、牡蛎,宜放在药橱下部;根、茎、果实类药物,宜放于药橱中部;质地松软的叶、花类药材,宜放于药橱上部。

这样,既减轻了药材对药橱的压力,同时又便于医药人员寻找。

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饮片调配是制备汤剂的重要环节。

在调剂室的设备中,“药斗”是必不可少的盛装饮片的容器。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一般都有五六百种至一千种),而且其质地坚松不一、用量有多有少、药性 ...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饮片调配是制备汤剂的重要环节。

经典中药药对65对(值得收藏)!

经典中药药对65对(值得收藏)!

经典中药药对65对(值得收藏)!1、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2、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4、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5、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6、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7、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8、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9、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10、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11、木香合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12、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13、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14、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15、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16、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17、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18、半夏合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19、柴胡合黄芩,能清肝胆热。

20、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21、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22、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23、黄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24、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25、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26、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27、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28、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29、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30、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31、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32、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33、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34、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35、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36、党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37、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38、甘草合绿豆,能解百毒。

39、黄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贫血及产后无乳。

40、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41、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42、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43、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44、香附合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45、葵子合砂仁,治乳痈。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 种中药配对用法虽然是转贴但是觉得很好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最后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用药方法值得思考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 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 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 先煎;15~30g 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 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 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 y" ~' d% @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种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 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 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 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 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 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 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 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 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 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 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 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 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 3g(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 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100对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100对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100对临床用药要求严谨、精炼。

做到这点,除辩证、立法正确外,还需熟悉每味药物的药性及药物间的配伍。

以单味药立方者为单方,但毕竟药少力专,不适宜大多数疾病。

今分享药物的药对,多是前人对两药配对应用后产生某些特殊功效的总结!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常用药对小结药性串集

常用药对小结药性串集

常用药对小结药性串集常用药对小结(欢迎大家补充之,完善之~)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药物配对: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和营补血药物配对: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中药配伍药对总结表(收藏版)

中药配伍药对总结表(收藏版)

中药配伍药对总结表(收藏版)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

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

兹为便于大家的掌握和进一步理解它的作用,拟分三类叙述如下。

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

这类最有意义。

例如: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庞景三教授运用黄芪-党参-三棱-莪术药串经验

庞景三教授运用黄芪-党参-三棱-莪术药串经验
; 而三棱 破血 重于破 气 , 留莪术 是 因其破 气重 于 破血 ; 用黄芪利用其大补宗气 ; 核、 枝 核、 重 橘 荔 桃 仁 、 花 、 山楂 助黄 芪 、 术行 气破血 ; 芍凉 血活 红 焦 莪 赤 血 ; 兰 、 泻 活血 利 水 , 泽 泽 桂枝 、 苓 化 气行 水 , 助 茯 共 黄芪 、 术 药对 以成行 气 破 血 、 血 、 莪 活 利水 之 功 。若 有湿 热者 , 加贯众 、 茯苓 ; 土 若脾 虚则保 留党参 ; 若舌
1 , 5g 橘核 1 , 5g 荔枝 核 1 , 5g 桃仁 1 , 5g 红花 1 , 0 g 甘 草 6g 焦 山楂 3 , 众 1 , , 0g 贯 5g 土茯 苓 3 。此方 重 0g
为河南省首届“ 中医” 庞 教授 深诸 张锡钝 医学思 想, 名 。 运 用 黄 芪 一党 参 一三 棱 一莪 术 药 串加 减 治 疗 妇 科 瘕 瘕 及 食 管 癌、 胃癌 术 后 诸 症 取 得 良好 效 果 。 本 文 分 析 妇 科 瘕 瘕 及 食 管 癌、 胃癌 术 后 和 放 化 疗 后 诸 症 病 机 皆为 正 气 亏 虚 、 滞 血 瘀 , 气 探 讨 庞 景 三 教 授 运 用 黄 芪 一党 参 一三 棱 一莪 术 药 串 治 病 经 验 , 列举 黄 芪 一党参 一三 棱 一莪 术 药 串临 床 验 案 2则 , 并 以 供 同道 参 考 。 关 键 词 : 芪 一党参 一三 棱 一莪 术 药 串; 景 三 ; 医 师 ; 黄 庞 中 经
验 : 瘕 / 医药 疗 法 瘕 中 中图 分 类 号 : 2 9 2 R 4 . 文 献 标 志 码 : B
点 保 留药 串中黄 芪 、 术 2味药 , 重 用 黄 芪 , 党 莪 且 去
参 是 因患者 多脾 不 虚 ; 三棱 是 因卵 巢囊 肿 病 偏 于 去

中医熟记52个药对

中医熟记52个药对

中医熟记52个药对
一、麻黄与杏仁
二、桂枝与白芍
三、荆芥与防风
四、羌活与独活
五、桑叶与菊花
六、柴胡与黄芩
七、柴胡与葛根
八、柴胡与白芍
九、石膏与知母
十、知母与生地黄
十一、黄芩与黄连
十二、黄连与干姜
十三、黄连与肉桂
十四、黄柏与知母
十五、黄柏与苍术
十六、金银花与连翘
十七、生地黄与玄参
十八、牡丹皮与栀子
十九、赤芍与白芍
二十、青蒿与地骨皮
二十一、青蒿与鳖甲
二十二、地骨皮与桑白
二十三、大黄与芒硝
二十四、大黄与甘草
二十五、木瓜与牛膝
二十六、防己与黄芪
二十七、苍术与防风
二十八、苍术与厚朴
二十九、苍术与白术
三十、茯苓与猪苓
三十一、泽泻与白术
三十二、车前子与牛膝三十三、滑石与甘草
三十四、附子与肉桂
三十五、附子与人参
三十六、附子与干姜
三十七、附子与白术
三十八、干姜与高良姜三十九、干姜与自术
四十、肉桂与沉香
四十一、丁香与柿蒂
四十二、陈皮与竹茹_
四十三、青皮与陈皮
四十四、枳实与白术
四十五、木香与槟榔
四十六、香附与艾叶
四十七、香附与川芎
四十八、川楝子与延胡索四十九、薤白与瓜蒌
五十、荔枝核与橘核
五十一、山楂与神曲
五十二、鸡内金与麦芽。

中药中的药对

中药中的药对

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

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中医常用药对总结

中医常用药对总结

中医常用药对总结
麻黄配桂枝: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

附子配干姜:用于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桂枝配附子:用于治疗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配柏子仁:用于治疗血虚失眠证。

龙骨配牡蛎: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磁石配珍珠母:用于治疗心悸、少寐病。

辛夷配苍耳子:用于治疗鼻渊病。

大黄配芒硝:用于治疗阳明之燥热实证。

石膏配知母:用于治疗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配石膏:用于治疗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药对汇集〗中医临床常用药对

〖药对汇集〗中医临床常用药对

〖药对汇集〗中医临床常用药对【药对汇集】中医临床常用药对中药的“七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云: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和合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良者,勿用相恶相反者。

后人据此把“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面,称为“七情”。

药对是中医临床根据七情组合,固定下来的常用中药使用方法!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克,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克,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克(先煎);1.5~3克(煎服),1~1.5克(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克(先煎);2~8克,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克;10克(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克,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克,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克(包煎);20~30克(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克,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克,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克;10克,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克(煎服),0.5~1克(吞服);3~10克,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中医常用的药对与药串

中医常用的药对与药串

中医常用的药对与药串中医治病用药讲究组方配伍,不同的中药同时使用,有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从经方、验房中总结出来的药对与药串,体现着中医复方配伍的精髓,对如今各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生开讲特邀世界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赵进喜教授,带来“中医常用的药对与药串”系列专题,精彩节目,不要错过。

【本期开讲嘉宾】赵进喜,世界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药对大多出自古代经方,它不是两个药的简单结合,而是力求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施今墨先生非常重视药对,曾提出著名的“降糖药对”,其学派传人也都比较重视药对的运用,并在施今墨先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吕仁和先生的弟子在研究其用药经验时发现,吕先生不仅两味药一块用,还经常三味药甚至四味药一块用,遂提出“药串”的概念。

中医认为枳实的行气作用比较强,可以破积消痞,治疗痞塞、腹部胀满;枳壳的作用比较缓和,有行气消胀的作用,枳壳跟枳实这两味药一块用,既能治肚子胀,又能治胃脘痞闷不舒、上下不通,一般用量为枳壳枳实各6克。

经方“四逆散”中将枳实枳壳一块用,可以疏肝理气,对治疗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女性经前乳房胀痛、更年期综合症等效果较好。

香苏散是宋代的局方,在其中加上枳实枳壳,可以疏肝理气、和胃理气,对治疗慢性胃炎有很好的效果。

荔枝核、橘核这个药对有行气散结的作用,且比较善于走小肚子,可以用于少腹胀满、疝气、乳腺增生等的治疗。

香橼、佛手这个药对是相须配伍,药性平和,特别适合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有疏肝行气、化痰和胃的作用。

常用中药药对

常用中药药对

南医大中医学经常使用中药组合之老阳三干创作辛温发汗的经常使用组合:麻黄、桂枝宣降肺气的经常使用组合:麻黄、杏仁宣降肺气的经常使用组合:桔梗、杏仁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经常使用组合:生姜、大枣透达疹毒的经常使用组合:升麻、葛根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经常使用组合:羌活、独活疏通气机、宽胸利膈的经常使用组合:川芎、柴胡助阳解表的经常使用组合:麻黄、附子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经常使用组合:附子、细辛回阳救逆的经常使用组合:附子、干姜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经常使用组合: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煅牡蛎、生黄芪补肾固精的经常使用组:沙苑蒺藜、芡实滋阴清热止血的经常使用组合:龟板、黄芩、白芍清心开窍、凉血解毒的经常使用组合:牛黄、水牛角、麝香清心凉肝,开窍熄风的经常使用组合:犀角、羚羊角、麝香化瘀散结止痛的经常使用组合:五灵脂、蒲黄清宣润肺的经常使用组合: 石膏、麦冬、桑叶润肺滋肾,金水并补的经常使用组合: 百合、生地、熟地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经常使用组合:茯苓、桂枝健脾祛湿的经常使用组合:茯苓、白术温阳健脾的经常使用组合:桂枝、白术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经常使用组合:橘红、茯苓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经常使用组合:半夏、瓜蒌润肺清热化痰的经常使用组合:瓜蒌、贝母温肺化饮的经常使用组合:五味子、干姜、细辛方中药对的作用1. 麻黄汤中麻黄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平喘2. 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的作用是:调和营卫3. 小青龙汤中细辛\干姜\五味子相配的作用是:温肺化饮,敛肺平喘止咳4. 桑菊饮中中桔梗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止咳5. 大承气汤中大黄配芒硝的作用是:峻下热结6. 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的作用是:和解少阳7. 四逆散中柴胡配枳实的作用是:疏肝理脾8. 逍遥散中柴胡配当归\白芍的作用是:疏肝养血9.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相配的作用是: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散结除痞10. 白虎汤中石膏配知母的作用是:清热生津11. 清营汤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相配的作用是:透热转气12. 清胃散中黄连配升麻的作用是:清散胃热13. 玉女煎中石膏配熟地的作用是:清胃滋阴14. 青蒿鳖甲汤中青蒿配鳖甲的作用是:养阴透热15. 理中丸中干姜配人参的作用是:温中补虚.16. 四逆汤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回阳救逆17. 当归四逆汤中当归配桂枝的作用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18.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配柴胡\升麻的作用是:补气升阳19. 四物汤中当归配熟地的作用是:补血和血20.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补气生血21. 朱砂安神丸中朱砂配黄连的作用是:清心镇惊安神22. 酸枣仁汤中酸枣仁配川芎的作用是:养血调肝安神23. 半夏厚朴汤中半夏配厚朴的作用是:化痰行气散结24. 旋复代赭汤中旋复花配代赭石的作用是:化痰降逆止噫.25. 血府逐瘀汤中柴胡\桔梗\枳壳相配的作用是:调畅气机,促进血行.26. 黄土汤中灶心黄土配白术的作用是:温补脾阳,止血27. 羚角钩藤汤中桑叶配菊花的作用是:清散肝热而平肝阳28. 镇肝熄风汤中牛膝配代赭石的作用是:平降气血,降折抗阳29. 镇肝熄风汤中茵陈、麦芽、川楝子相配的作用是:清泻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30. 杏苏散中杏仁配苏叶的作用是:轻宣燥凉,润燥止咳31. 桑杏汤中桑叶配杏仁的作用是:清宣燥热,润燥止咳32. 清燥救肺汤中桑叶配石膏的作用是:清宣燥热,生津止渴33. 麦门冬汤中麦门冬配半夏的作用是:滋养肺胃,降逆和胃34. 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相配的作用是:宣上,畅中,渗下35. 苓桂术甘汤中苓桂相配的作用是:温阳渗湿以化饮36. 真武汤中附子配茯苓的作用是:温阳利水37. 二陈汤中陈皮配半夏的作用是:燥湿化痰,理气和胃38.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与天麻相配的作用是:化痰熄风以止眩晕39. 阳和汤中熟地黄配鹿角胶的作用是:温阳补血,填精补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病用药讲究组方配伍,不同的中药同时使用,有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从经方、验房中总结出来的药对与药串,体现着中医复方配伍的精髓,对如今各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生开讲特邀世界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赵进喜教授,带来“中医常用的药对与药串”系列专题,精彩节目,不要错过。

【本期开讲嘉宾】赵进喜,世界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
药对大多出自古代经方,它不是两个药的简单结合,而是力求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施今墨先生非常重视药对,曾提出著名的“降糖药对”,其学派传人也都比较重视药对的运用,并在施今墨先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吕仁和先生的弟子在研究其用药经验时发现,吕先生不仅两味药一块用,还经常三味药甚至四味药一块用,遂提出“药串”的概念。

中医认为枳实的行气作用比较强,可以破积消痞,治疗痞塞、腹部胀满;枳壳的作用比较缓和,有行气消胀的作用,枳壳跟枳实这两味药一块用,既能治肚子胀,又能治胃脘痞闷不舒、上下不通,一般用量为枳壳枳实各6克。

经方“四逆散”中将枳实枳壳一块用,可以疏肝理气,对治疗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女性经前乳房胀痛、更年期综合症等效果较好。

香苏散是宋代的局方,在其中加上枳实枳壳,可以疏肝理气、和胃理气,对治疗慢性胃炎有很好的效果。

荔枝核、橘核这个药对有行气散结的作用,且比较善于走小肚子,可以用于少腹胀满、疝气、乳腺增生等的治疗。

香橼、佛手这个药对是相须配伍,药性平和,特别适合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有疏肝行气、化痰和胃的作用。

中医治病特别强调治胃气,香橼、佛手药食两用,在治疗慢性病的方子中加入此药对,可以行气开胃,增强患者食欲。

黄芪是最常用的补气药,生地是最常用的养阴药,这两味药组成的药对,可以滋肾养阴,是施今墨先生脾肾同治思想的体现。

专家建议,冬季干燥,容易劳倦伤气,可以用黄芪生地炖鸡或炖鸭,是不错的药膳处方。

苍术健脾燥湿,玄参滋阴清热,这两味药可组成药对,经常用于有湿热的糖尿病患者。

黄连、黄芩药对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是个苦寒药,对于各种心火、肝火、胃火、肺火甚至是大肠有火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葛根、丹参这个对药是由祝谌予先生提出来的,是活血对药,现在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
发症的治疗。

突发性耳聋大多有血瘀的状况,可随方加入葛根、丹参这个对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在治疗颈椎病时随方加入葛根、丹参药对,在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同时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身体得到整体调理,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天花粉是指栝楼根,它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是治疗口渴的首选药物,也是现在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葛根、天花粉这个药对适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内热伤阴口渴症状比较突出者。

若患者大便干结,可加生地、麦冬、大黄等,増液行舟。

丹参、丹皮药性相近,是相须配伍,有活血化瘀和凉血的作用,主要用于肾炎血尿等有血热血瘀症状的疾病治疗。

肌肤甲错、颜面瘀斑或舌下青紫都是血热血瘀的表现,女性月经量多、颜色鲜红,或脸上长痘等情况,也多半是血热,都可随方加入丹参、丹皮。

狗脊、木瓜、续断和杜仲是吕仁和先生常用的药串,有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舒筋活络的作用,尤其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疼。

狗脊、木瓜、续断、杜仲这个药串对治疗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有比较好的效果,若患者有手脚麻木的,可随方加入桑枝、鸡血藤。

中老年女性常见上半身心烦、失眠、头晕,下半身腰腿酸沉、腿脚冷凉,可以用狗脊、木瓜、
续断和杜仲治疗下身的寒症,用柴胡、黄芩、半夏治疗上身的热症。

银花、连翘和黄芩是中医清热解毒最常用的药串,对于风热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外感热症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柴胡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黄芩可以清肺火、肝火,两味药配合一方面可以解表,另一方面又可以清热,在临床上的适用范围非常广。

剂量在中药药效的发挥中至关重要,柴胡和黄芩的剂量比例在原方中是8:3,现在用于治疗耳鸣、头晕、神经衰弱等症状时一般采用4:3的比例。

达原饮是治疗传染病的名方,在达原饮的基础上随方加入柴胡、黄芩,对于外感热症有很好的退烧作用。

许多古代名方也都可以用于现代内伤杂病的治疗,如达原饮可以用于乙型肝炎和癫痫的治疗,小柴胡汤对于各种胆汁反流性胃炎也有很好的效果。

陈皮和半夏是二陈汤的核心配伍,陈皮理气和胃,半夏燥湿化痰,两个药结合起来能理气化痰,又能和胃,可以用于治疗中医辨证有痰的病症。

半夏有多种泡制方法,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可以用清半夏,治疗胃病经常用姜半夏。

肾衰的病人经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的,可以用陈皮加姜半夏。

苏叶有解表散邪、化湿和胃的功效,还能解鱼蟹之毒,可以作为海鲜的佐料使用;萆薢是清利湿热的,能够分清泌浊。

两味药是互相配合的关系,主要用于慢性肾衰的治疗。

当归、黄芪这个药对取自金元名医李东垣的“当归补血汤”,强调在补气的基础上补血,一般黄芪的用量比当归用量大。

当归既能养血又能活血,经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金匮要略》里专门就有一个“当归生姜羊肉汤”的方子,用于治疗女性虚寒痛经比较好。

蝉蜕又叫蝉衣,有祛风止惊的作用,与僵蚕组成药对,可以治疗抽风,也是古代名方“升降散”的核心配伍。

传染性疾病出现感冒发烧症状或高血压出现头疼的,可随方加入蝉蜕、僵蚕药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若病人出现“风嗽”症状,可将蝉衣、僵蚕加入到止嗽散方中,其轻清灵动的药性能解咽喉部的痉挛,对咽痒咳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牛蒡子能疏风解表,鬼箭羽能活血通经和袪风散结,两者组成的药对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炎、风湿病、咽喉疼或者有血瘀的病症。

鬼箭羽活血化淤散结作用比较强,如果月经量多的不能轻易用;牛蒡子有通大便的作用,假如大便干的,用它正好,如果大便稀的就不能用量太大。

百合是养阴的,能下心中积气,药性偏凉;乌药是行气的,药性偏温,组合成为药对,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有很好的效果。

赤芍、白芍、甘草药串取自医圣张仲景的经典方“芍药甘草汤”,能治疗胃疼、胆绞痛、肾结石的肾绞痛、妇女的通经、腰酸背疼腿抽筋等各种疼痛。

中医一般认为,半侧的头疼是少阳经的疼痛,往往与情绪有关系,可用“散偏汤”进行治疗。

苍术健脾燥湿,白术健脾益气,黄柏清热燥湿,这三味药组成药串,可以治疗由于湿热导致的腰腿酸困、外阴瘙痒等症状。

怀牛膝可以滋补肝肾,川牛膝活血利水,这两味药可组成药对,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腰腿酸疼、腰腿麻木等下肢的病症。

中药处方贵在有针对性,对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或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发的腰腿麻木等症状,都可以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虫类药、通络药或狗脊、续断、寄生、木瓜、芍药甘草汤等加减组合,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虎杖可以清利湿热,能够疏筋活络,治疗湿热痹证;金钱草也有清利湿热的功效,可以化结石、利尿通淋。

两味药组成药对,可以针对湿热前后分消,对于高尿酸血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专家提醒,痛风的治疗非常强调饮食的配合,含嘌呤比较高的各种海鲜、菠菜、蚕豆、豆腐等食物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引发病情加重。

荆芥、防风、山栀、蝉蜕这个药串是吕仁和教授常用的药物配伍,主要用于慢性肾炎的治疗,对于北方地区冬天常见的“寒包火”感冒也有很好的疗效。

【饮食养生之道】在冬季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舒展筋骨,流通血脉,又能增热保暖防寒。

对中老年人来说,冬季锻炼以室内为主,天气晴好时可到室外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

但遇到天气不好,如大风、大寒、大雾时则应避免。

【饮食养生之道】石榴、柑桔、柿子、梨、葡萄,均有生津止咳、润肺止咳之功效,是冬季养肺的上好水果。

【饮食养生之道】吃火锅时喝点酸奶,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预防因火锅的油腻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腹泻、腹痛等。

【冬季饮食养生】冬天是滋补身体的季节,根据自身条件适当选用药膳进补十分有益,可增加热量抗寒,又能加强营养吸收,促进健康。

【冬季饮食养生】清晨洗脸刷牙后喝一杯温开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肠,另一方面可稀释血液,预防脑血栓、心肌缺血,同时能维持细胞渗透力,促进细胞代谢。

【冬季饮食养生】日间脑部血流量比夜间少1/5,故中午小睡30~40分钟为宜,然后用手指按摩百会、风池、印堂等穴,或用梳子梳头按摩头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和头昏现象,加上用冷水洗脸则精神充沛。

【冬季饮食养生】脚底有许多经络循行的穴位,如涌泉穴,通过热水透穴可以提高体温0.2℃,能改善周身毛细血管的功能,有保温和助眠的功效;脚素有第二心脏之称,护脚能强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促使心脏活动加强,又可防止脚部冻疮的发生,减少皮肤瘙痒症。

【冬季饮食养生】鼻粘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

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冬季饮食养生】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好增强,局部好瘀血。

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

所以,冰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