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精)

合集下载

中医非药物口服途径治疗小儿哮喘概况

中医非药物口服途径治疗小儿哮喘概况
院 学报 ,94 2 ( )3 . 19 ,12 :9
[] 石扣兰 , 丽芬 , 月英 , .I 断对 小 鼠免疫 功 能 的影 响 3 李 李 等 川续 []中药药理与 临床 ,98 1( ) 3 -3 . J. 19 ,4 1 : 6 7 [] 严忠红 .I 断根部 免疫 调节 多糖 的分离 和 位 同第一作者 。
( 稿 日期 1 0 —0 收 2 2 6—1) 0 0 本文编辑 : 白玉 金
中 医非 药物 口服 途 径 治 疗 小 儿哮 喘概 况
朱南方 李小苹
关键 词 : 小儿哮 喘
外治疗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2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7—66 (02 0 —05 R7 A 10 48 20 )5 04—0 3 哮 喘 是 中 医 儿 科 临 床 的 常 见 病 和 多 发 病 。 患 病 率 为 其 0 1 %-2 0 %, 高地区过 5 t .1 - .3 最 %E 。由于4 J.l j ,IZ服药 物困难 , 上 I 加
药 物 的副 作 用 以及 药物 经 胃肠 道 的 产 生 的不 良反 应 , 医 非 药 物 疗 中
穴位注射治疗儿童 哮喘 4 4例 , 以肺俞 、 喘 、 最 、 定 孔 足三 里 、 肾俞 为 主穴 , 血海 、 丰隆 为配 穴。结果 基本 控 制 2 3例 , 显效 1 6例 , 转 5 好 例。孑 祥之等 _采用维生素 定喘 穴位注射 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L 7 3 例 ,0 3 1d为一疗程 。结果显效 1 6例 , 好转 9例 , 无效 8例。吴瑞华 等 l 用生地注射液和附子注射液分 2 穴位注射 , 8 J 组 治疗儿童 哮喘 3 2 例, 足三里配丰隆 , 足三里配天府 , 轮换 取治。结果 近期 ( 治疗 1 ) 年 疗效总显效率 4 .36, 0 6  ̄ 总有效 率 9 .3 , 06 % 远期 ( 治疗 后 7年 ) 效 疗

中医儿科疾病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儿科疾病

中医儿科疾病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儿科疾病

中医儿科疾病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儿科疾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病是家长们最为担忧的事情之一。

中医理论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症状,还能从根本上调整孩子的身体状态,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脏腑娇嫩”意味着小儿的五脏六腑尚未发育成熟,功能相对较弱;“形气未充”则表示小儿的形体结构和气血津液等物质尚未充实;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反映了小儿具有强大的生长发育潜力。

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在患病时,病情变化迅速,但同时也对治疗的反应较为敏感,只要治疗得当,恢复也相对较快。

在诊断儿科疾病时,中医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中,观察小儿的神色、形态、舌苔等是重要的环节。

比如,孩子面色红润,精神活泼,通常表示病情较轻;若面色苍白或发青,精神萎靡,则可能病情较重。

闻诊包括听小儿的呼吸、咳嗽声音等。

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清脆,多为燥热伤肺。

问诊时,要了解孩子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以及发病的经过和家族病史等。

切诊主要是触摸小儿的脉搏,由于小儿脉象较难把握,还会通过触摸腹部等了解病情。

对于常见的儿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等,中医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

以感冒为例,如果是风寒感冒,多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流清涕等,治疗上通常会选用疏风散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也可以采用艾灸大椎穴、风门穴等方法来驱散风寒。

若是风热感冒,常见症状有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咽喉肿痛等,治疗时则会选用疏风清热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或者通过推拿手法如清肺经、清天河水等来清热解表。

小儿咳嗽也是常见病症之一。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多因外感风邪所致,治疗时需根据风邪的寒热属性进行辨证论治。

内伤咳嗽则多与小儿的体质、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如脾虚咳嗽,常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治疗应以健脾化痰为主,可选用六君子汤加减。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科特色疗法1·针灸疗法:其适应证较广,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我院针灸疗法常用于中风、头痛、面瘫、痹症、腰疼、胃痛、呃逆、痛经、落枕、肘劳、急性腰扭伤、耳鸣、耳聋等的治疗,疗效明显,经济安全。

2·火罐疗法:操作简单,实用安全,常用于内科各种寒湿性疾病,以及外科各种气滞血瘀之证。

例如:感冒、寒湿腰疼、痹症、肩关节周围炎、寒湿胃痛,以及关节扭伤淤血停滞之证。

大多疗效较好,配以针灸汤药疗效更佳,为我院常用疗法。

3·刮痧疗法: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中暑、颈椎病、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简便安全,易于实施,是我镇老百姓乐于接受的疗法之一。

4·推拿疗法:推拿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可用于骨伤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等的多种疾病,我院常用于颈椎病、腰椎病、四肢关节伤痛、肩周炎、落枕、痹症、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胃脘痛、头痛、偏瘫、痛经、小儿疳积等的治疗,多取得较好的疗效。

5·机械牵引疗法:分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

颈椎牵引适用于: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牵引适用于: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肌肉劳损、慢性组织损伤、急慢性腰损伤引起的腰椎滑膜组织嵌顿及小关节紊乱症等.机械牵引疗法如果应用得当,对上述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再配以针灸推拿和汤药,临床可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院中医理疗科的一大特色疗法。

6·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因病施治,药物对症,可有效治疗多种皮肤疾病。

可调式中药熏蒸治疗方法,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止痛等作用。

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及对疾病的诊治经验

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及对疾病的诊治经验

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及对疾病的诊治经验中医儿科具有较强的学科特色优势,在很多病种或某个阶段的治疗中具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

所以,中医儿科要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借助各种有效的疾病诊治经验,促进中医儿科事业的蓬勃发展。

标签: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疾病防治中医儿科的历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扁鹊时代。

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医儿科在学术和临床上都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因此,中医儿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加快中医儿科学科发展速度,充分发挥中医儿科在各类儿科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

1积极发挥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优势目前,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出现了西医儿科、中医儿科和中西医结合儿科并存的局面。

中医儿科要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如中医儿科在很多病种或某个阶段的治疗中就具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

具体包括:新生儿疾病,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腹泻、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脐部疾患,以及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腹泻、鹅口疮、厌食、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口炎、胃炎、胃食管返流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遗尿症、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等。

循环系统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等。

营养性疾病,如消化不良、营养性贫血,营养障碍等。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如脑瘫、小儿癫痫、惊厥等。

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发性抽搐症、多动症等。

免疫、结缔组织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湿疹、幼年类风湿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

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百日咳、水痘、风疹、麻疹、幼儿急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

同时,儿科疾病治疗中,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医儿科涵盖了儿科临床中常见的大部分疾病。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一、中医儿科基础理论部分。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均不够完善,如肺常不足,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脾常不足,饮食稍有不慎就易出现呕吐、泄泻等脾胃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理上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如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都在快速变化,这也体现了小儿纯阳之体的特点,阳主生长,小儿生长发育迅速。

- 跟师体会:师傅强调在治疗小儿疾病时,要充分考虑其脏腑娇嫩的特点,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免损伤正气。

同时,要顺应小儿生机蓬勃的特性,在疾病康复期注重调养,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例如,在治疗小儿肺炎后期,虽然炎症已基本控制,但肺气仍较虚弱,可采用温和的补肺健脾之法,如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等中药调理。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对外界邪气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容易发病。

而且一旦发病,病情变化较快,如外感风寒之邪,可能很快就入里化热,出现高热、烦躁等症状。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虽然发病容易且传变迅速,但由于其机体生机旺盛,脏气清灵,在患病后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恢复也比较快。

- 跟师实例:曾遇到一位小儿感冒患者,初起仅有轻微流涕、咳嗽,两天后就出现高热、惊厥。

师傅指出这就是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体现。

但经过及时的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等治疗,患儿在三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惊厥未再发作,病情迅速好转,这也说明了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

3. 儿科四诊特点。

- 望诊:在中医儿科诊断中尤为重要。

- 望神色: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色能反映其健康状况。

如面色红润、眼神灵动则为健康表现;若面色萎黄可能提示脾胃虚弱,面色苍白可能有气血不足或寒证等。

- 望形态:包括观察小儿的形体和姿态。

如形体消瘦可能与疳积有关;小儿喜俯卧可能有食积内热等情况。

- 望苗窍:苗窍指五官。

例如,望舌可以了解小儿的脾胃、气血等情况;望目可察肝之病变,目赤多为肝经有热;望鼻可判断肺的情况,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06
CATALOGUE
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国内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不断深入,涉及穴位选 择、药物配方、敷贴方法等多个方面。同时,大量的临床实 践也证明了中药穴位敷贴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
国外研究
虽然中药穴位敷贴在国外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中医在国 际上的传播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 一领域。目前,已有一些国外医疗机构尝试将中药穴位敷贴 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
穴位定位
确定穴位位置,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寻找敏感点,也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 进行定位。
敷贴方法与时间
敷贴方法
将制备好的药膏或药饼贴于选定的穴位上,用胶布固定,防止脱落。敷贴前可先 用酒精清洁皮肤。
敷贴时间
根据患儿年龄、体质和病情,敷贴时间一般为2-4小时。对于敏感体质的患儿, 应适当缩短敷贴时间,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 中药穴位敷贴汇报人源自xxx2024-01-24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中药穴位敷贴的基本原理 • 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 • 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 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效果评价 • 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在 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 用及优势。
遗尿
中药穴位敷贴可用于治疗小儿 遗尿,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膀 胱功能,减少夜间尿床现象。
不同年龄段的敷贴疗法
婴儿期
对于婴儿期的宝宝,中药穴位敷贴疗 法需特别注意敷贴时间和药物选择, 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幼儿期
幼儿期宝宝皮肤较为敏感,敷贴时应 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并控制敷贴时 间。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一)肺炎喘嗽 (1)(二)感冒 (6)(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11)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肺炎喘嗽中医病名:肺炎喘嗽西医病名:小儿肺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

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1.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炎(2)小叶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2.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真菌性肺炎;(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1)社区获得性肺炎;(2)医院获得性肺炎;(四)证侯诊断1.常证(1)风寒闭肺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儿童疾病的中医诊疗

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儿童疾病的中医诊疗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
阐述了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 儿童疾病的病因、病机等。
儿童常见疾病中医诊疗
详细介绍了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法,如感冒、咳嗽、哮喘、 泄泻、疳积等。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
介绍了中医儿科的特色疗法,如推拿、针灸、拔罐、刮痧等,以及 这些疗法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惊风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 ,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 ,多由高热、颅内感染、中毒等因素 所致。中医治疗以熄风止痉为主,同 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癫痫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 ,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 口吐白沫等症状。中医治疗以平肝熄 风、化痰开窍为主,同时注意心理调 适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清热药
如石膏、知母等,用于清除热 邪,治疗热性疾病。
祛湿药
如茯苓、白术等,用于祛除湿 邪,治疗湿证。
补益药
如人参、黄芪等,用于扶助正 气,治疗虚证。
方剂组成原则和配伍方法
君臣佐使原则
君药为主治病证的药物,臣药辅助君 药治疗主证或兼证,佐药协助君臣药 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使药调和药性 ,引导药物直达病所。
配伍方法
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 、相反等,通过合理的药物配伍,增 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
注意事项
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注意药物的煎煮方法和服 药时间;避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以免产生副作用。
配伍禁忌
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即某些药物不能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产生毒副作用或降低疗效 ;此外还需注意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禁忌,如服用中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在当前良好的大环境,县级医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近几年医院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建设,其中儿科主要是采用穴位敷贴、中药汤剂、针刺、推拿等特色疗法,针对哮喘、厌食、温热病、泄泻等疾病进行治疗,今天主要带大家了解的是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

1、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的基本知识中医疗法的原则是通过纠正人体生理活动(包含中医辨证的八岗即虚实、寒热、表里、阴阳等方面,场所是经络、五脏六腑)的偏差,来恢复机体自身抵抗、消灭入侵者的能力。

其运用到现实当中有两个特点,即整体观念(治疗疾病时从全身入手)、辨证论治(治疗是从证候出发,会有不同疾病使用同一疗法、同一疾病使用不同疗法的现象),从而来帮助患者去除疾病、促进身体恢复健康等。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于中医中医辨证论治,药材通常来源于自然界、不是化学合成的,副作用极小,常用剂型包括汤剂、丹、散、丸、膏以及外用的酊剂等,服用方式包含内用与外用两种。

非药物治疗就是使用药物以外的其它方式(通过对人体穴位、经络等使用物理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疾病进行治疗。

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脏腑形态都没有发育成熟,具有脏腑娇嫩、稚阳未充、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而儿科主要是研究孩子的疾病防治、保健以及身心发育,含有三方面的基本特点: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大;疾病对身体造成损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自身防护能力也较弱。

此外小儿属于稚阴稚阳,通常容易发病、变化迅速,所以孩子生病后要及时进行诊断并结合孩子的情况、病症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儿科主要是针对小儿的疾病诊治、预防保健、生长发育的一门学科,其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是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以针灸、贴敷、拔罐、中药、推拿、刮痧等疗法为主要手段。

2、关于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的基本概述中医穴位贴敷的目的是扶正固本,其属于中医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它的基础是经络理论(包含穴位有独特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整体观等理论),穴位贴敷具有疏通经络、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如三九贴、三伏贴等,其治疗简单易行、副作用少、效果好等很容易被大家接受。

韩国伟运用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配合过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

韩国伟运用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配合过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通信作者:韩国伟,E -m a i l :z j y y h gw 707@s x t c m .e d u .c n 第一作者:赵丹,E -m a i l :1551398558@q q.c o m 韩国伟运用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配合过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赵 丹,韩国伟,赵思楠,崔海军(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ʌ摘要ɔ 该文探讨韩国伟教授运用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配合过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㊂韩国伟教授从小儿脏腑虚弱,禀质特异 方向出发,认为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为肺脾不足㊁气阴两虚,临床以补肺健脾㊁益气补阴为基本治则,在继承总结前人 对药-对法 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在小儿推拿治疗中明确提出 对穴-对法 理念,常配合使用过敏煎加减,临床疗效确切㊂ʌ关键词ɔ 过敏性鼻炎;对穴-对法;过敏煎;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韩国伟中图分类号:R 27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409晋阳中医儿科推拿 是继承于施今墨学派中医 张俊民的学术理念,并挖掘整理晋中地区流传于民间的小儿推拿技巧而创立的一个儿科推拿流派㊂该流派治疗疾病注重 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念,在诊断方法上强调四诊兼顾,取穴方式精简灵活,以手穴㊁体穴相互配伍,应用对穴较多㊂韩国伟教授为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承人,从事小儿推拿临床工作已将近30年,擅长以推拿疗法与中药内服两者结合来治疗儿科常见疾病㊂韩教授在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时注重传承与创新,在继承总结前人 对药-对法 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推拿 对穴-对法 理论,认为取穴与用药同理,临证中力求做到精简取穴,强调协同配穴以增效,相互辅助,相互兼治,紧扣病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㊂韩教授对于该病的治疗见解独到,现将其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㊂1 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认识过敏性鼻炎是指易感个体接触致敏源后,主要由特异性球蛋白E (I g E )介导,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以阵发性喷嚏㊁流清水样涕㊁鼻痒和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呈常年发作或季节性发作㊂国外研究统计显示,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为2%~25%[1]㊂1项M e t a 分析显示,我国小儿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约为15.79%[2]㊂过敏性鼻炎得不到规范治疗,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㊁腺样体肥大[3]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4]等,严重影响小儿的学习与睡眠㊂目前,西医防治过敏性鼻炎多以鼻喷激素或口服抗组胺药物为主,虽立见成效,但在停药后仍易复发,而过多的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等易对儿童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㊂过敏性鼻炎属中医 鼻鼽 范畴㊂ 鼻鼽 一词首见于‘素问㊃脉解“,其言: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㊁鼻鼽㊁腹肿者㊂ ‘证治准绳“专门列有 鼻鼽 一病㊂中医认为,鼻鼽的病因不外乎内㊁外二因,即肺㊁脾㊁肾三脏虚损,加之外邪侵袭鼻窍而致㊂如‘诸病源候论“云: 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 ;‘素问玄机原病式㊃六气为病㊃热类“云: 鼽者,鼻出清涕也 肺热甚则出涕㊂ 寒㊁热邪气均可导致肺气不宣,鼻窍不利,则见喷嚏频频㊂‘灵枢㊃本神“云: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㊂ ‘素问㊃宣明五气“云: 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㊂ 内因主要责之于肺㊁脾㊁肾脏的虚损,肺气虚则宣发肃降失常,导致津液停聚于鼻;脾气虚则运化水谷失常,精微无以滋肺润肾;肾气虚则纳气失常,气机上逆,上扰鼻窍可致鼻炎㊂中医对于鼻鼽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小儿推拿㊁中药内服㊁艾灸㊁耳穴压丸㊁穴位贴敷㊁拔罐等[5]㊂小儿推拿疗法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具有疗效优㊁安全性髙㊁患儿依从性高的优势㊂中药颗粒剂方便携带,易于冲泡,药效稳定㊂03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这两种治疗方法同用,起效快,疗效好,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㊂韩教授认为,本虚存在于过敏性鼻炎的全过程,是该病发生与发展的病理基础,而肺脾不足㊁气阴两虚是主要病因㊂‘黄帝内经“指出,本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㊃刺法论“)及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灵枢㊃百病始生“)㊂研究表明,鼻鼽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脾气虚弱证,其次为肺脾气虚证[6]㊂韩教授指出,小儿过敏性鼻炎以肺脾不足为主,日久可见气阴两虚㊂小儿禀质特异,肺㊁脾㊁肾常不足,而心㊁肝常有余㊂肺为娇脏,风㊁寒㊁热邪外袭,造成肺气宣降失常,而致鼻窍不利,故见喷嚏频繁;肺虚失于通调水道,而致水液蕴积,壅塞于鼻窍,则见鼻窍失畅㊁鼻塞流涕㊂小儿脾常不足,根据五行相生理论,母病及子,若脾气虚弱,则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而致鼻窍失于濡养;或脾气虚弱,导致肺气不足,脾运化失权,肺宣肃失常,则湿浊凝聚,阻于鼻窍,而致病情反复难愈㊂又由于小儿病理特点之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该病病程短,累及肾者极少㊂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过敏性鼻炎的出现与小儿本身体质有关㊂相关研究发现,阴虚质的小儿较平和质的小儿更易出现过敏性鼻炎[7]㊂韩教授认为,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后天饮食起居调摄不当,耗阴伤津,导致阴液亏少,阴虚则内热生,最终导致气阴两虚,加重小儿体质的偏颇状况,也加剧过敏性鼻炎的发作㊂2 临床治疗晋阳中医儿科推拿以 治病必求其本 为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并重视 对穴-对法 的运用,治疗过敏性鼻炎㊂韩教授主张推药结合,标本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力求在改善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不适症状的同时,恢复其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已病早治㊁既病防变㊁瘥后防复的目的㊂2.1 推拿治疗 ①迎香-风池㊂迎香在鼻翼外缘弧形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风池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上缘之间的凹陷中㊂在操作时,医者先以食㊁中指振揉迎香1~3m i n ;再以拇㊁食指相对用力,拿揉风池1~3m i n ㊂‘厘正按摩要术“曰: 由鼻梁山根推至印堂囟门三十六次 两中指按脑后两风池穴 是法于外感风寒最宜㊂ 迎香为手足阳明经之会,能通调肺经之气以固表,亦能激发胃经之气以滋窍;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为足少阳胆经㊁阳维脉之会,可发汗解表,祛风散寒㊂两穴同用,具有通调鼻息㊁开窍醒神的作用㊂②天突-大椎㊂天突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㊂医者操作时先以一手中指点揉天突1~3m i n ;再以一手中指揉按大椎1~3m i n ㊂天突属于任脉,可降痰宣肺;大椎为诸阳经之会,可通阳散寒㊂两穴同用,既可理气化痰,又可助阳抗邪㊂③膻中-肺俞㊂膻中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相连的中点处;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㊂医者操作时,先用两手拇指自膻中分推至两旁乳头处100次,然后再用双手拇指的指腹着力,从两侧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100次㊂‘难经㊃三十一难“曰: 上焦者 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㊂ 膻中作为气海,司宗气,推之可调理上焦宗气之出,以助肺司呼吸;肺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可补肺益气㊂现代研究证实,通过刺激肺俞可以改善人体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并能有效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E 水平[8-9]㊂两穴同用,既可以宣肺平喘,又可调肺补益㊂④二人上马-内劳宫㊂二人上马位于手掌背面,第4㊁5掌骨小头后陷中;内劳宫位于掌心中,握拳中指指端的位置㊂医者操作时一手拇指指腹置于二人上马处,食指指腹置于内劳宫处,两穴同时按揉1~3m i n ㊂‘小儿推拿仙术“曰: 揉掐二人上马,清补肾水用之㊂ 二人上马是补肾滋阴要穴;内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可清热滋阴㊂两穴同用,可滋阴扶正,调和阴阳㊂⑤一窝风-总筋㊂一窝风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凹陷中;总筋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处㊂医者操作时,一手拇指置于一窝风处,食指置于总筋处,两穴同时按揉1~3m i n ㊂‘厘正按摩要术“云: 或蘸葱姜汤推肺俞穴㊁一窝风㊁内劳宫㊁二人上马等处,皆取汗法也㊂ 一窝风位于阳池穴桡侧,可疏风解表;总筋可清热散结㊂两穴同用,既可发散风寒,又可宣通表里㊂⑥清肺经-补脾经㊂肺经穴位于无名指末节指腹;脾经位于拇指末节桡侧,自指尖至指根㊂医者操作时先以拇指自无名指指根推向指尖300次,再用拇指自拇指桡侧由指尖推至指根300次㊂‘脾胃论“言: 脾胃虚则肺最受病㊂ 肺气之强弱取决于脾胃之气㊂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鼻鼽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涕浊液,故治疗时应重视调理中焦脾胃的运化,以健脾燥湿㊁补肺止涕㊂⑦摩腹-捏脊㊂医者嘱小儿取仰卧位,用掌面13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4逆时针摩腹约100次,再将两手拇指置于小儿脊柱两侧,用拇指指腹与食㊁中指指腹对合,以夹持周围皮肤,自下而上推进6次,着重在肾俞㊁脾俞及肺俞处进行向上提拿的动作㊂韩教授指出,腹部居于中焦,通和上下,分布诸多经脉穴位,摩腹有健脾和胃㊁理气和血的功效;背部属阳,督脉为 阳脉之海 ,夹脊而上,自下而上捏脊,可激发一身阳气,达到通督升阳㊁抵御虚寒邪气的作用,以改善鼻塞㊁鼻流清涕等症状㊂研究显示,捏脊可以提高小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改善免疫能力[10]㊂膀胱经㊁督脉与脊神经节段性位置基本一致,通过推拿捏脊法,物理性刺激背部神经根,促进激素释放,增强患儿免疫系统,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11]㊂2.2药物治疗过敏煎由当代医家祝谌予教授所制,由银柴胡㊁防风㊁五味子㊁乌梅组成,其虽组方简洁,但立法精妙㊂该方中,银柴胡甘寒,益阴凉血清热;防风辛温,解表祛风胜湿;五味子酸温,敛肺益气养阴;乌梅酸涩,敛肺化阴生津㊂诸药配合,有补有泻,有收有散,有升有降,并调阴阳,有益气固表㊁抗过敏的功效㊂韩教授还在此基础上加入黄芪㊁苍耳子㊁辛夷㊁蝉蜕㊁炒僵蚕,由于小儿脾常不足,且过敏煎以酸收凉润为主,而黄芪甘温补升,有 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之妙;苍耳子㊁辛夷祛风通窍,能有效缓解鼻塞症状;蝉蜕㊁僵蚕祛风止痒,其中僵蚕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可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皮质激素,进而发挥抗炎作用[12]㊂四药配合,可有效缓解鼻黏膜肿大㊁减少分泌物增多等㊂上述诸药合用,既可缓解患儿局部症状,又可改善气阴两虚体质,与推拿配合,内外同治,相辅相成㊂3病案举隅患儿,男,6周岁5个月,2021年3月5日初诊㊂主诉:鼻塞流清涕1个月余㊂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㊂近1个月因换季而出现鼻塞㊁鼻痒㊁流清涕㊁频频打喷嚏等症状,受凉或食用海产品后症状会加重,查过敏原提示为尘螨阳性,经多方诊治效果不显㊂刻下症:神清,精神不振,面色微黄少华,鼻塞不通,流清鼻涕,纳差,时而汗出,夜间手足心发热,并伴有少量盗汗,大便先干后稀,舌质红,苔薄白,脉细㊂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㊂中医诊断:鼻鼽㊂证型:肺脾气虚,复感风寒㊂治法:益气固表,散寒通窍㊂处方:振揉迎香(3m i n)㊁风池(3m i n);按揉一窝风(3m i n)㊁总筋(1m i n);按揉膻中(3m i n)㊁肺俞(3m i n);按揉二人上马(2m i n),内劳宫(2m i n);揉腹(5m i n),捏脊自下而上6次,以头面四大手法为起式,以捏脊疗法为收式,结束操作㊂中药颗粒剂处方:银柴胡9g,防风9g,五味子9g,乌梅9g,辛夷9g,苍耳子6g,蝉蜕6g,炒僵蚕6g,甘草片3g㊂5剂,每日1剂,水冲,分早晚两次口服㊂治疗当日患儿在辅助拍背的情况下,咳吐大量清水样鼻咽分泌物,鼻塞㊁喷嚏症状减轻㊂推拿治疗3次后,患儿鼻塞㊁流涕症状好转,鼻痒㊁连续喷嚏明显好转,纳食一般,大便转正常,自汗㊁盗汗较前量少,苔脉同前㊂治以补肺健脾㊁益气养阴为主㊂调整推拿处方如下:补肺经(3m i n)㊁补脾经(3m i n)㊁按揉板门(3m i n),按揉二人上马(3m i n),按揉内劳宫(3m i n),逆时针揉腹(3m i n),按揉足三里(3m i n),点揉脾俞(3m i n),自下而上捏脊6次,配合头面四大手法(即开天门㊁推坎宫㊁运太阳㊁掐揉耳后高骨)3m i n㊂中药处方如前,5剂,用法同上㊂推拿治疗6次后,家长诉患儿停服中药后未见鼻塞㊁鼻痒㊁打喷嚏等症状,纳食明显增加,面色转华,大便正常,自汗㊁盗汗症状基本消失㊂停用汤剂,继续推拿治疗两次,以巩固疗效㊂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患儿鼻痒㊁鼻塞流涕症状连续两个月余未发㊂4小结韩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病机与肺脾不足㊁禀质特异密切相关㊂小儿脏腑娇嫩,肺脾气虚,气不固表,运化失司,故有面色少华㊁纳食欠香㊁时而自汗之症;又因外感风寒,鼻窍不利,故有鼻塞㊁鼻痒㊁喷嚏频频之症,且病情反复,经久难愈;又考虑患儿为气阴两虚体质,故治以补肺健脾㊁益气补阴为法,采用推拿配合中药内外合治,收效显著㊂韩教授在施治过程中强调,家长应重视和改变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护理方式,如及时进行过敏原检测,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减少辛燥刺激食物的摄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睡前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降低鼻黏膜敏感程度;家里定期开窗通风,勤换洗小儿被褥,并常在阳光下暴晒以除螨;患儿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抵抗能力等,积极预防对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尤为重要㊂参考文献[1]B R O Z㊃E K JL,B O U S Q U E TJ,A G A C H EI,e ta l.A l l e r g i c23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R h i n i t i sa n di t sI m pa c to n A s t h m a (A R I A )g u i d e l i n e s -2016r e v i s i o n [J ].J A l l e r g y C l i nI mm u n o l ,2017,140(4):950-958.[2]胡思洁,魏萍,寇巍,等.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及危险因素M e t a 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31(19):1485-1491.[3]曹成,许昱.腺样体肥大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关系[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33(4):381-384.[4]金泽宏.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变应性鼻炎及其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J ].现代实用医学,2021,33(2):260-261,267.[5]刘晨,郭少武.中医外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鼻鼽)临床研究简况[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1):66-69.[6]郭晓庆.308例鼻鼽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7]李萌,毛改.体质辨识在推拿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中的临床运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9):13-15.[8]陈会新,孔繁菊,刘淑艳,等.微波照射肺俞穴与抗感染同步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7):1301-1302.[9]刘同帅,马福国,孙立新,等.电针足三里㊁肺俞对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16,36(11):1135-1138.[10]利广平,蔡锦云,徐凤宜.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9):108-110.[11]李伟.推拿捏脊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1):109-110.[12]韦彦羽,姚旗欢,倪伟.虫类药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利与害[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6(2):89-93,100.(收稿日期:2022-04-08)第一作者:范鑫冰,E -m a i l :2096456170@q q.c o m 李廷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范鑫冰1侯文慧1,李廷荃2(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24)ʌ摘要ɔ 该文阐述李廷荃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㊂李廷荃教授从虚 和 瘀 出发,深入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在治疗上以 致中和 思想为指导,肝㊁脾㊁胃三脏兼顾,寒热㊁虚实㊁气血同调,祛邪不忘扶正,用药精简,组方灵活㊂在临床上运用黄芪建中汤健脾温中,或用良附丸㊁大建中汤等温中暖阳,或用小柴胡汤㊁四逆散等疏肝理气,加用虫类药等活血化瘀㊁通络止痛,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㊂ʌ关键词ɔ 慢性萎缩性胃炎;黄芪建中汤;虫类药;活血化瘀;修复胃黏膜;扶正祛邪;李廷荃中图分类号:R 256.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4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 h r o n i ca t r o ph i c g a s t r i t i s ,C A G )是临床难以治愈的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甚至发展为异型增生,故被视为癌前阶段,其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㊁自身免疫㊁胆汁反流㊁宿主因素㊁家族遗传㊁饮食习惯㊁营养素摄入㊁长期吸烟㊁缺乏运动㊁负面情绪㊁职业习惯㊁药物毒性[1-2]㊂在临床上,C A G 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㊁饱胀㊁疼痛等,或伴有食欲不振㊁嘈杂㊁嗳气㊁反酸㊁胃灼热㊁贫血等㊂该病属中医 胃痞 胃痛 纳呆 嘈杂 等范畴㊂李廷荃教授,系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山西名医,岐黄学者,萧氏中医流派第7代传人,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㊁张琪和王晞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治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㊂对于C A G 的诊治,李廷荃教授认为, 脾胃本虚,外邪可干 为该病病机概要,虚㊁瘀杂合为病,在治疗上以 致中和 思想为指导,重视健脾胃,补中气,肝㊁脾㊁胃三脏兼顾,寒热㊁虚实㊁气血同调,祛邪不忘扶正,善用虫类药以活血通络,修复胃黏膜㊂笔者有幸跟随李廷荃教授学习,今浅析李廷荃教授治疗C A G 的经验,以飨同道㊂1 病因病机C A G 常因外感邪气㊁饮食不节㊁劳倦太过㊁情志失33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

中医儿科的优势和特色

中医儿科的优势和特色

中医儿科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儿科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中医儿科注重整体观察和治疗,以及个体化的调理方法,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下面将从中医儿科的优势和特色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医儿科的优势1.病因辨证:中医儿科注重病因的辨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儿童的症状、舌苔、脉象等,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比西医诊疗,中医儿科更关注病因,通过辨证施治,既能治疗疾病,又能调理机体。

2.调理防病:中医儿科注重调理防病,强调“治未病”。

中医儿科通过调整儿童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的儿童保健,注重饮食、作息、锻炼等方面的调节,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药食同源:中医儿科注重药食同源,强调食疗保健。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与中华饮食文化相结合,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调方法,调养儿童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例如,冬天食用姜汤、红糖水等温补食物,可增强儿童的阳气,提高抗寒能力。

二、中医儿科的特色1.温和治疗:中医儿科强调温和治疗,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和刺激性的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煎剂等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减少对儿童的伤害,降低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感。

2.个体化调理:中医儿科强调个体化调理,因人而异。

每个儿童的体质和疾病表现各不相同,中医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调养。

3.综合疗法:中医儿科倡导综合疗法,综合运用中医的多种疗法。

中医儿科常常将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结合起来,形成互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可以同时采用中药内服和针灸配合使用,既能缓解症状,又能调整机体功能。

4.重视心理健康:中医儿科注重心理健康,认为情志与疾病密切相关。

中医儿科医生会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和情志调理,缓解儿童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健康成长。

中医儿科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中医儿科有“妙方”

中医儿科有“妙方”

中医儿科有“妙方”发布时间:2023-04-28T12:21:35.912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2期作者:覃艽[导读]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覃艽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611135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

而身为父母,学会如何给小儿进行家庭治疗、运用中医小方法,非常有必要。

本科普以小儿发热为例,对中医儿科治疗的方法进行科普。

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家长朋友们最紧张、担心的症状之一。

在临床中经常会听到家长们焦急的询问:“发热会烧出大病重病不”“会不会烧抽”“会不会把脑子烧坏”等等疑问。

具体发热是什么,怎么简易分类,如何家庭处理,特殊情况及时就医,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就会从容应对。

1什么是小儿发热小儿发热,顾名思义就是小儿体温升高了,一般临床上定体温超过37.5℃为发热;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测量体温时应该在小儿安静、汗落后,擦干腋窝,以水银体温计腋下为准。

很多情况会造成小儿体温一过性增高,比如刚哭闹过,活动后或者刚吃过饭等,加之衣物未及时减去,都有可能体温升高。

从中医角度看小儿发热常见有两大类(1)受凉感冒发热,调护失宜,穿多或穿少都可能致使受凉发热。

特别是这个春季多风季节,天气变化快,早晚温差大,衣物没有及时添减,汗多当风,即造成受凉感冒引起发热。

临床除发热外会见鼻塞、流涕(有的初期清涕,很快浊涕)、喷嚏、轻微咳嗽,大小儿可自诉怕风、怕冷、头疼等情况,均属于受凉感冒发热。

(2)再者最常见的一类为积食发热,多有进食不节、不洁,意思是进食无节制、无规律,或进食过多膏粱厚味,比如肉蛋奶、油炸、干果、小零食以及饮料等。

临床上除发热外会见干呕、呕吐、口臭、腹胀、大便酸臭或几日不排,小便黄、骚味重等情况,加之发热之前的进食情况,可判断为积食发热。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儿科与儿童保健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儿科与儿童保健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儿科与儿童保健在中医行业工作中,中医儿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专门针对儿童的健康问题和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儿科结合了中医理论和儿科学知识,注重以整体观念对待儿童健康,强调预防和调理,提供儿童全方位的保健服务。

一、中医儿科的特点中医儿科相比西医儿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中医儿科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疗疾病的同时调理整体健康,而不只是治疗症状。

其次,中医儿科诊断方法多样,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辅以脉诊、舌诊等特色方法,能够全面了解儿童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此外,中医儿科还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儿童的体质差异和病情特点,给予个体化的中药调理方案。

二、中医儿科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中医儿科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消化不良等。

对于这些常见病,中医儿科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

中药调理是中医儿科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调理体质,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针灸是中医儿科的另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儿童的穴位和经络,调理经气血,促进健康恢复。

三、儿童保健与预防中医儿科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儿童的保健和预防。

中医儿科认为,保持儿童身体的平衡和调理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为此,中医儿科在日常保健中注重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营养,增强抵抗力。

同时,中医儿科还推崇养生方法,如按摩、穴位保健等,有助于改善儿童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四、中医儿科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虽然中医儿科在儿童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中医儿科的疗效相对较慢,需要长期调理,对一些急性疾病无法立即见效。

其次,中医儿科治疗方法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巧,对医生的要求较高。

未来,中医儿科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结合现代科技,提高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

中医儿科作为中医行业工作中的重要领域,致力于儿童的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在儿童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儿科也有独到的优势

中医儿科也有独到的优势

中医儿科也有独到的优势作者:冯广泉来源:《科学养生》2017年第03期六岁的韩国籍儿童小金发烧4天,体温高达40℃,手足心有红丘疹,已在某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慕李耀谦教授之名特来求诊,患儿发热、面赤、目红、苔黄、舌红、咽红、口腔红丘疹,局部已溃破,中心白,四周红,手足心散布脓点,脓汁色黄质稠,周边发红,这表明手足口病热毒较甚。

李教授以凉血清热败毒为主给予治疗,两三付中药治疗之后,患儿彻底痊愈,家长喜出望外,不胜感激。

一个韩国孩子为什么要找李耀谦教授诊治呢?这就要从李教授的名气说起了。

李耀谦早年在江苏中医药大学随名中医吴克谦学习,至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经4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对儿科、内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曾参加《现代内科学》编撰,发表论文50余篇。

早在1998年就被收入“中国当代医学名人”和“科学中国人专家人才库”,2005年被疑难病研究会授予“中国传统医学专家”称号,他还是扬州市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由于他名声在外,所以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

说到儿科病患,李教授指出,儿科疾病和成人疾病有明显的区别。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儿童的特点,儿童的机体和各种生理功能均未成熟完善。

儿科病有如下几个病理特点,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注意:一是容易发病。

小儿卫护功能薄弱,屏障能力不足。

加之寒热不能自调,容易为外邪侵袭;内则乳食不知自节,容易为乳食所伤,因而肺脾二脏的疾病较为多见,传染性疾病也明显多于成人。

临床最常见感冒、咳嗽、哮喘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和吐泻、腹胀、腹痛、食积等脾胃疾病。

另一方面病后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昏迷。

这些症状尤其在传染性疾病中多见,故医界前贤总结归纳这个发病特点是“肺为娇脏,最易受邪”、“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是很确切的。

二是变化迅速。

小儿发病后常常变化很大很快,其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明显迅速。

如病后医治稍缓或治疗失当。

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医非药物理疗

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医非药物理疗

艾灸的好处和作用
• 中医艾灸疗法可以治疗较常见的一些病痛,也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艾灸具有神奇的六 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 1.通经活络 •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身体各部分的重要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
系统。因而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一些寒湿邪气往往导致经络闭阻,从而诱发疾病。 艾灸可通十二经,入三阴,温热机体穴位及其经脉,从而活络血气,治疗寒凝血滞、经络 痹阻等引起的各种疾病。 • 2.行气活血 •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的调养对女性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在气 血充艾灸的六大功效是什么足的条件下,人才可以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艾灸具有调理气 血的作用,不但可以疏理气机,还可升提中气,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3.祛湿散寒 • 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而侵犯身体的寒气将会阻碍气血的运行,从而 引发一系列疾病。艾灸可以通过对经脉进行温热刺激,从而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 用,以利气血顺畅运行。
导引推拿
• 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 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 “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 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 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和力道,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 调和阴阳、延长寿命的疗效。
• 刮痧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 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 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对于痤疮、黄 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 病的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
一、拇中指十穴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
婴幼儿湿疹是临床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有剧烈瘙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目前虽然中西医方法较多, 短期疗效较好, 但往往疗效不巩固, 易反复发作或加重, 很难从根本上治疗,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外涂, 由于小儿皮肤较嫩,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药物经皮吸收量较成人多, 全身长时间应用经吸收可产生柯兴氏综合征,免疫抑制,皮肤干燥及刺痛感等副作用,而该病的中成药味苦,口感不佳,婴儿拒服,喂药非常困难,使家长为难。

近年来由于药费不断上升, 毒副作用的增加, 人们越来越推崇和喜爱传统的推拿疗法,其治疗原理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并以经络的传导理论为依据,以医者的手为工具,在小儿体表穴位或一定部位施行特定的补泻手法,通过经络传导与脏腑相关性原理刺激体表穴位及特点部位, 激发经络传导感性增强, 以利于疏通经络, 调和营卫气血及脏腑功能,致使郁于肌肤湿毒之邪得以去除,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邪去正安康复之目的。

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湿诊,不但有明显的近期疗效,也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其特点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安全无毒副作用,无需复杂的设备,不受时间的限制,便于操作,既减
少患儿服药的痛苦, 易取得患儿配合治疗, 推拿手法治疗湿疹的同时,使皮疹得到改善,其脾、胃、肠都得以保健,免疫力增强了。

二、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即西医的“小儿腹泻” 。

小儿“脾常不足”常常因饮食稍不注意而产生如积滞、泄泻等疾病。

推拿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 通过调整经络运行,从而达到运脾化滞,分清止泻的效果,常用方法如补脾法、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疗。

三、刺四缝或推拿治小儿厌食、积滞、疳证。

四、贴敷疗法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过敏体质患儿。

五、敷脐疗法治小儿风寒感冒、腹泻、腹痛、遗尿、夜啼、盗汗、口疮等。

六、耳穴疗法治疗各种神经性疼痛(中耳炎、胃炎、扁桃体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