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系列讲座报告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环境科学

清华大学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报告题目:系别: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环境工程姓名:某某某2008 年月日中文摘要以全球变暖为标志的气候变化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关系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
开展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对科学制定农业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采用1999年~2001年北京市永乐店冬小麦田间试验资料进行ThuSPAC-Wheat和CERES-Wheat模型参数率定的基础上,模拟和分析了1951~2006年气候变化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进一步设置7种气候变化情景,应用CERES-Wheat模型进行产量模拟,分析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产量的变化。
关键词:气候变化产量冬小麦ThuSPAC-Wheat CERES-WheatABSTRACTClimate change has raised attention worldwide, whose impact on crop yield is closely concerning to food security. So it is vital to assess its impact by numerical simulation.Based on the calibration of ThuSPAC-Wheat and CERES-Wheat models, using the field experiment data of Yongledian Winter Wheat Station from 1999 to 2001, an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Beijing Weather Station from 1951 to 2006, the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the potential wheat yield is studied. In addition, yields in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re simulated.Model simulation using genetic parameters of Jingdong No. 8 shows that in ThuSPAC-Wheat Model, the wheat yield, the top weight and the LAI are well simulated, and in CERES-Wheat Model, the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are well simulated.Keywords:Climate change yield winter wheat ThuSPAC-Wheat CERES-Wheat题目1.1 研究背景2007年初,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发布第四次主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提出全球气候变暖并引发全球范围内气候要素变化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
学科前沿讲座总结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小结专业:飞行器适航技术班级:01071401学号:2014300465姓名:陈昌浩日期:12月20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大三的学生。
在大一大二充分学习了基础学科知识以后,终于在大三能接触到专业相关的课程。
在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我对航空专业的发展方面和前景以及研究方向各方面其实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学科前沿讲座给了我机会让我了解到更多本学科的一些先进技术,让我对航空系统中电子系统的领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燃起了斗志,为航空事业的前沿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短短的四周课时时间里,学校为我们先后安排了四位赫赫有名的教授,有姜洪开教授,宋东教授,张安教授和马存宝教授。
由于时间限制和我们有限的知识水平,老师们都从大处着眼,为我们大概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还简单向我们介绍这些研究将来的实际意义,以及和我们飞行器适航专业的联系。
在每次短短的两小节课中我都被他们研究的这些东西深深吸引着。
也许理论上逻辑上的很专业的知识,我们没有学到多少,但老师们利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基本上将一个新的领域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了出来,使我们真正了解到与工程实际应用有直接联系的科学研究。
虽然好多东西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能弄懂,但却让我看到我们航空专业的前景——只要努力学好知识,总有用武之地的。
通过这些课程,我收获颇多。
上课期间,老师们为我们讲述了火控系统、航空电子系统、飞机通信导航与雷达系统、飞机结构健康监测与深度学习这四方面的内容,在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些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一堂课张安老师为我们讲了火控系统,张安老师是航空学院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的教授,张老师对火控系统的了解相当深入,从火控系统的发展历史给我们讲起,武器火控系统是控制武器自动或半自动地实施瞄准与发射的装备的总称。
武器火力控制系统的简称。
现代火炮、坦克炮、战术火箭和导弹、机载武器(航炮、炸弹和导弹)、舰载武器(舰炮、鱼雷、导弹和深水炸弹)等大多配有火控系统。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总结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总结第一篇:学科前沿知识讲座总结学科前沿知识讲座总结大学期间,尤其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期间我聆听了十几次学科前沿知识讲座,有关于网络的、嵌入式的,也有关于创新的、管理的,还有关于IT公司的历史发展、研究领域以及优秀成果的。
在这些学科前沿知识讲座中,我受益颇丰,不仅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也在学习之路上找到了方向,更使我在以后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
每次听完讲座之后,我都感到学海无涯我辈需努力。
下面我着重谈谈我对其中几个印象比较深的讲座的感受。
第一个印象比较深的讲座是网络存储系统知识系统基础知识讲座,是由张冬老师主讲的。
那时候我还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专业知识还没有太多的了解。
第一次在大学里听讲座,我想这对于我来说总是有用的。
果然,这次的讲座让我看到了网络的巨大力量,他居然能将那么多的信息简简单单的存储在那么小的一个叫做“硬盘”的东西上,然后通过网线互相传输给不同的人。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张冬老师讲了关于硬盘里的数据是如何被读取的,也是在那次讲座上我从一个对网络知识一无所知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网络知识学习十分热忱的人。
我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魅力,也确定了我将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第二个印象比较深的讲座是侯铁珊教授的关于次贷危机的讲座。
讲座是在图书馆的报告厅举行的,我记得当时人特别多,大家都很关注次贷危机这个话题。
另一方面,侯教授也是我们学校里比较有名的人物,他是我国经济学界著名专家。
侯教授从管理学的发展作为切入点,从思辨哲学革命的独特视角,通过大量鲜明生动的案例,历数国内外管理观念创新沿革,上溯中国五千年文化精粹,将中西方管理思维相互借鉴与融合,以宇宙学的广度、哲学的深度阐述原理、诠释真谛。
演讲风格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发人深思,引起了广大听众的强烈共鸣。
侯教授这次的演讲意味深长,言语之间不时透着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期待,他期待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让祖国真正繁荣昌盛。
第三个给我深刻印象的讲座是王众托院士的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的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机械类)

学科前沿专题讲座报告——以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班级:姓名:学号:时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科前沿专题讲座报告——以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摘要】:近几年,世界工程机械的格局变数迭起,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高速发展,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更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历程和现状的研究,详尽分析了工程机械从引进国外技术研发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中国工程机械对世界工程机械的格局影响逐渐扩大,将眼光投向国外发达国家,找出我国和上述国家及地区的行业差距,从而提出我国将来应作出的对策。
面对国际化变革形势,我们的政府和协会积极从政策上、制度上、前瞻性上引导支持国内企业创新发展。
在分析我国机械工程近几年的工程机械需求量基础上,作出行业前景分析及预测。
【关键词】:工程机械,现状,发展,市场,预测,对策绪论工程机械产业与全球经济状况、基础建设投资、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密切相关。
工程机械是我国制造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制造业中发展最快、发展平稳、经济效益和产品市场前景较好、并已成为提前经历入世竞争且形成与国外产品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行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应对国外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提高我国工程机械的产品国际竞争力,因此对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的研究都比较多,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预测,从而避开投资风险。
本论文只是比较简单的研究了我国的工程机械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
一、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1.1 工程机械发展带来的成就分析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缺乏尖端技术,大而不强。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现在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一的机械制造大国,我们开始自豪,然而我们仅仅是GDP产值世界第一,真正的含金量是很不够高。
我们工程机械重量的70%是我们制造的,主要是结构件,30%是进口件。
学士前沿技术讲座报告

学士前沿技术讲座报告为期八周的学术前沿技术讲座以参观实验室的形式落下了帷幕,在这八周里张树生、张卫红、朱继宏、汪文虎、卜昆、任军学、李原、张定华、何卫平、史耀耀、莫容、杜随更、陈泽忠、张开富十四个教授们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各自擅长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动态,让我们将视野延伸到了国际前沿,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一些从未想到见到的事物,也提高了我们对飞行器制造专业的兴趣,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大四选择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选择基础,让我们获益匪浅。
第一次由张树生教授为我们带来名为“面向设计制造重用的三维模型检索技术”的学术前沿技术讲座。
张树生教授通过如何实现快速产品设计与制造,且不需要从头设计,能够达到快速,低成本,优质,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成果的优点的背景入手提出了他为我们带来的主题“基于三维模型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数字化、可视化、虚拟化”。
近年来由于信息检索技术发展,实现三维模型基于内容的检索已经成为可能。
现有的技术能够做到以码代形,但是效果不够直观、比较粗放。
面向设计制造重用的三维模型检索技术能够实现多粒度产品特征模型检索且具有创新的信息发展手段、面向全生命周期、实现快速设计制造的意义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在未来这种方法有望使检索方法实现从几何检索到几何语义检索、零件级到装配体、单点重用到全生命周期、重用发现到重用实现的转变和提高大数据检索效率等方面。
第二次由张卫红教授为我们带来名为“工程仿真与宇航计算机”的学术前沿技术讲座。
“工程仿真与宇航计算机”技术旨在解决结构轻量化、高性能设计、制造共性基础问题。
应用与航空航天复杂结构系统优化设计和快速成型、先进多功能轻质材料与结构的多尺度建模与结构的优化设计、航空宇航薄壁件精密切削工艺精密仿真与优化等方面。
实现了工程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体现了从工程实践问题产生理论认知的需要,理论认知又指导工程实践的进步和推动其发展变化。
第三次由朱继宏教授为我们带来名为“复杂结构创新构型设计”的学术前沿技术讲座。
数学学科前沿讲座报告

数学学科前沿讲座报告标题:探索数学学科的前沿,量子计算与离散优化尊敬的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数学学科的前沿讲座,主题是“量子计算与离散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数学学科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模式、结构和变化的学科,不仅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在理论研究中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本次讲座将从两个角度展示数学学科的前沿成果,分别是量子计算和离散优化。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方式。
传统计算机使用的是二进制系统,量子计算则使用的是量子比特(qubit),它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并且在运算时可以进行与传统计算机不同的量子态的叠加和纠缠。
借助于这种特殊的性质,量子计算在一些问题上具有充分发挥潜能的优势。
例如,在因子分解大整数、模拟量子系统等方面,量子计算机显示出远超传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这与传统计算机采用串行计算的方式不同,量子计算机采用并行计算的方式,使得复杂度大大降低。
量子计算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离散优化。
离散优化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或接近最优解的问题。
离散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存在,例如交通路径规划、网络优化、资源分配等。
然而,由于离散优化问题的复杂性,传统计算方法无法在合理时间内求解大规模问题。
而量子计算则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量子优化算法如量子模拟算法、量子近似优化算法等,使得在离散优化问题中,量子计算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找到接近最优解的解决方案。
在量子计算与离散优化的研究中,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例如,量子模拟算法在化学反应、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离散优化问题的量子算法例如量子旅行推销员问题(Quantum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的研究,矩阵指数函数近似等等。
这些新的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显示了量子计算与离散优化结合的潜力。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课程总结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课程总结学院:航空学院学号:**********学科前沿系列讲座总结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四周的学科前沿系列讲座的课程学习。
在四周的时间里,我们在四位来自航空学院的教授的精心讲解和介绍下,了解了许多关于航空火控系统发展及趋势、航空电子系统及其综合化发展、飞机通信导航与雷达系统发展历程及趋势、结构健康监测与深度学习理论四个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先进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在第一次讲座中,张安教授给我们讲解了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新一代机载火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从中我们了解到,随着科技的进步,机载武器火控系统已成为现代作战飞机的主体控制系统,将继续向着高度综合化、智能化、模块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可实现远距指挥引导、超视距多目标、多机协同攻击、近距大机动格斗、对面精确打击和反隐身、反电子对抗的作战能力。
而我国的的机载火控雷达技术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上世纪末,我国已经先后开发完成了多种性能较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系统,形成了国内装备和外贸出口两大系列十余个品种,机载雷达的规格覆盖从装备在歼-7G上的小口径脉冲多普勒雷达到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大型多用途雷达系统;功能由可以为离轴发射的红外格斗弹引导目标到可制导中距离拦射导弹,再到可导引发射后不管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和先进对地攻击弹药。
我军新型作战飞机装备的雷达系统已经由单纯的制空作战发展到了具备地形测绘、合成孔径、地形跟随等功能,具备较强对地、海目标作战能力的现代化多功能火控雷达系统。
以脉冲多普勒体制和平板缝阵天线为标志的新一代机载火控雷达系统,目前已经全面装备国产歼-8系列战斗机、"飞豹"战斗轰炸机、新型多用途战斗机和重型远程战斗机等。
我国现有机载雷达整体性能基本达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在部分技术性能方面已经接近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可以满足为我国第三代战斗机配套的需要。
在这次讲座之后,我才真正的了解到了火控技术发展的艰辛和它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燕山大学前沿讲座报告

燕山大学前沿讲座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13机械装备学号: 130101010128学生姓名:石天磊摘要目前,冶炼行业不景气,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改革,正在向自动化方向全速发展,而新的冶金技术需要新的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也正是我们机械装备未来所研究的方向。
我们的定位并不仅仅是对现有设备的维护更新,更是要打破国外的垄断,对我国现有的冶金设备和技术进行更大限度的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保持产量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冶金的质量,使之领先国际水平。
当前,乃至未来,冶金行业依然是我国的国民支柱产业,是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冶金设备及冶金技术也需要努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正文目前,冶炼行业不景气,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改革,正在向自动化方向全速发展,而新的冶金技术需要新的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也正是我们机械装备未来所研究的方向。
我们的定位并不仅仅是对现有设备的维护更新,更是要打破国外的垄断,对我国现有的冶金设备和技术进行更大限度的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保持产量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冶金的质量,使之领先国际水平。
当前,乃至未来,冶金行业依然是我国的国民支柱产业,是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冶金设备及冶金技术也需要努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冶金工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资源、技术、企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地区应抢抓机遇,积极培育市场,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成为冶金市场的主力军,使冶金工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力量。
由于长期以来过分依靠对国外技术装备的引进,因此,虽然国内钢铁工业已经进入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阶段,但没有让国内冶金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获得较大提升。
我国冶金重大装备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依靠苏联援助,到八十年代进口国外二手设备,再到九十年代高价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生产线,由于没有注重对技术的消化吸收,一直难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顾启泰,刘学斌. 近代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的进展[C]. 世纪之交的中国导航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1:48-53.
[2]黄迎.制导与控制技术的新发展[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1,11:12-14
精确制导弹药可分为末制导弹药和末敏弹药两类。
末制导弹药有制导炮弹、制导炸弹(航弹)、制导地雷等。
末敏弹药主要是一些反装甲子弹药。
3.
1)
寻的制导是通过弹上的引导系统(寻引头或寻的器)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动跟踪目标,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
2)
遥控制导是导引系统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弹外制导站,由制导站执行全部或部分的测量武器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之任务,再通过弹上控制系统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
5.
制导与控制系统是导弹精确命中目标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战场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需求,制导与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制导与控制技术发展的三个特征论题为:导弹自主、信息综合和自适应能力/模块化。具体为:
7)
当前全世界装备的导弹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程序自主。目标必须先由监视传感器识别,然后导弹将按照基于规则的程序获取并命中目标。提高自主性的第一阶段是“射击并忘记”,即导弹将瞄准一个已知目标的位置,直到导引头获取一个靠近指定弹道的目标。通常这些过程将只通过亮点一般是羽烟或强烈的RF反射物识别目标。
采用多波段(雷达、光电、红外)产生干扰抑制和反隐身能力
具有鲁棒性、改进的目标轨迹估计和改进的作用范围
具有共同目标标记的共同监视图
目标识别与分类信息的融合
传感器间指挥移交及第三组导向目标
利用这种大量信息流的其它导航与制导技术已被研究,包括:
采用面向对象目标状态估计技术(如MBD的INGOT)识别防御要地的哪部分是对象的目的
8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都采用动力调谐陀螺(DTG)捷联惯导系统(SINS),其陀螺的随机 漂移率为,不需要加热装置,力矩器最大角速率为 ,
为了更高精度和更高可靠性发展出了激光陀螺(RLG)捷联式惯导系统,激光陀螺具有角速率动态范围宽、对加速度和振动不敏感、不祷温控、起动时间特别短和可靠性高等优点,且其精度能够达到 1.85 km/h 的量级,但是寿命较低。由于激光陀螺寿命较低等原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出了光纤陀螺(FOG)的捷联航姿系统,且已经处于实用阶段,其平均故障时间(MTBF)高达20000 h。与激光陀螺相比,光纤陀螺具有体积小、造价低、可靠性高和无阔锁区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惯性器件。同时,国产惯性系统在可靠性和精度方面都和西方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到目前光纤陀螺捷联系统在舰船上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采用复合制导体制可以充分发挥各频段和各制导体制的自身优势,实现互补,由此极大地提高导弹的作战效能和导弹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目标识别能力、抗多种光电干扰和反隐身目标的能力以及对快速目标精确定位和精确制导的能力。
三、
4.
由于电子技术尚未发展完全,早期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由一些陀螺仪等机电原件构成一个平台惯性系统,由于机电设备的体积庞大,机械机构复杂等多方面原因,制导系统可靠性不足,且成本较高。
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可以将一些机械结构的功能电子化,即使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惯性敏感原件直接承受载体的运动(包括震动),而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代替原来的机械平台,形成捷联式的惯性系统。替代后,不仅成本下降,而且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随着集成芯片的发展,体积、重量也迅速下降。
3)
惯性制导是利用测量设备测量导弹运动参数的制导技术。惯性制导系统全部安装在弹上,主要有陀螺仪、加速度表、制导计算机和控制系统。
4)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弹上安装的GPS接收机接收4颗以上导航卫星播发的信号来修正导弹的飞行路线,提高制导精度。
5)
地形匹配制导是指在导弹发射区与目标区之间选择若干特征明显的标志区,通过遥测、遥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标点标高数据绘制成数字地图(成为高程数字模型地图),预先存入弹载计算机内。导弹飞临这些地区时,弹载的雷达高度表和气压高度表测出地面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数据,计算机将其同预先存入的数字地图比较,算出修正弹道偏差的指令,弹上控制系统执行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报告
制导控制技术最新进展
专业:信息对抗技术
姓名:
学号:
时间:2016年9月
一、
首先,我选择控制制导技术作为这次报告的主要内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控制制导是与我自己专业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也是我们专业未来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控制制导也同样是南理工的重要特色与强势的研究方向,所以非常有必要对于控制制导技术有一定了解。
包括数据融合在内的制导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利用这些多源数据。下面给出这些技术的一些实例:监视传感器的一体化网络需要采用适当的数据融合技术以修正数据,识别共用目标。这些传感器将具有极易变化的特征,因而存在对真实世界的多种解释,产生必须被解决的多义性。
通过适当的数据融合,传感器的一体化网络解决这一问题有许多优点,包括:
制导与控制技术主要是由这一基本模型发展的,以使未来的导弹具有更高级的自主性,这些技术包括:
瞄准点提炼:通过复杂的12R数据的图像处理,选择目标上的适当瞄准点;
自动目标识别(ATR):采用潜在目标对象的统计测量和模式匹配;
多目标跟踪和目标选择;
在线弹道优化;
采用预先规划的任务管理与在线地形跟踪制导防区外发射的空对地武器。
其次,对于本科生缺乏科研的经历,了解的知识面和新鲜度都是有限的,通过这次机会能自己去查一下各方面的资料,对于以后的学习上资料搜索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方便了研究生以后需要查找阅读许多文献。
由于讲座的时间有限,介绍大量的专业的知识是不太现实的。老师们讲座的过程中都考虑到了时间限制以及我们有限的知识水平,从大处着想,为我们大概介绍他们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还会简单向我们介绍这些研究将来的实际意义,总的来说,也许我们无法学到很多理论上、逻辑上的专业知识,但老师们利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就基本上将一个新的领域的介绍给了我们,使我们也有机会现实了一把,真正了解到直接联系我们未来发展的科学研究。各位老师不仅在学术领域给我们展示了未来的路,使我们没有那么迷茫了,也为我们介绍了以后科研我们会有的体会及经验,提前告诉了我们就业道路及工作生涯可能遇到的科研题目。
随着技术的发展,制导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惯性制导,而是发展除了各种各样的制导方式,比如红外成像制导,主动雷达制导,并且不仅仅只使用一种制导方式,而是发展出了多种制导方式的复合制导方式。
近年来,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逐渐完善,精度的不断提高,卫星制导已经加入的制导系统的大家族,而且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控制制导技术是一门按照特定基准选择飞行路线,控制和导引武器系统对目标进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其特点为:一是采用控制系统调整受控对象的运动轨迹;二是命中精度高;三是总体效能高;四是射程远。
2.
精确制导武器可分为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
导弹(插入影视资料)是依靠自身的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它由弹头、弹体、推进系统、弹上制导设备和弹上电源等部分组成。
在线动态杀伤评估以确定是否需发第二枚导弹
从发射平台跟踪飞行导弹一段时间,以提供导弹INS的初始及初速校验信息
利用这些导弹上的信息综合,MBD开发了许多新的制导与控制技术,包括:
一体化导弹制导与控制
带多频谱导引头的导弹制导与数据融合,利用射频(RF)和红外(IR)导引头产生许
9)
高性能要求和多功能期望要求制导与控制满足在通常运行条件下提供最优性能的要求。MBD研究的自适应技术包括:
6)
复合制导技术是指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制导方式或者两种频率,并联或者交替工作形成一个性能更加优越,抗干扰性更强,能够在更复杂环境下精确制导的制导体制。根据复合形式的不同分为频率复合,和方式复合两种。
频率复合探测技术是指导弹在同一制导段,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频段的探测器进行目标的探测和识别。随着空空导弹面对的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单一探测频段或模式的导引头因为各自的局限性,很难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因此,频率复合探测技术已成为当代世界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红外和毫米波的双模探测,红外与紫外线的双模探测或上述模式组合的三模探测。
在线制导回路优化
非线性控制
采用μ合成法、神经网络和H∞方法的鲁棒控制
通过估计校准在线传感器和仪器
动态参数的在线估计
信息综合
四、
不是很清楚是些关于我这个报告的心得体会还是上课的心得体会,就按照报告的内容来说吧。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很现实的情况就是马上需要面临升学的问题,与我们最相关的就是专业的选择了,所以了解一个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真的很利于我们以后的学习研究方向。比方说现在的控制与制导技术,就分出了许多各不相同的研究方向,有传感器雷达方面的,也有计算机微电子方面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学生有一些比较详细的了解。然而,我是信息对抗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探测专业的,对于制导控制技术还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多做了解也无妨。
当导弹沿可能目标的大致方向发射,并利用更多新技术时,导弹可获得真正的智能和更高的自主性。这些技术包括:
采用神经网络的威胁评估、识别与分类;
在线战斗任务管理;
为了总战斗任务的完成,避开SAM发射场和地形跟踪,化目标接近:
用于制导优化的神经网
杀伤评估
8)
由于多传感器被用于测量导弹和目标参数,导弹系统出现了信息爆炸。过去导弹系统常常依赖于专用传感器,但未来系统将肯定具有开放结构。在采用通用协议的一体化网络中,将有一套传感器和一套导弹发射装置。当JTIDS用于在许多节点上融合的友军轨迹信息和目标的通信时,这种方法在空中战场已经着手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