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33aa97a45177232e60a212.png)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父母的爱》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教学重难点: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准备: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格言或漫画。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感受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以“父母的爱是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
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阅读片段,发表见解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最后,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师应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1.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2.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3.“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放学后好好跟自己的父母相处,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把自己对父母之间教育自己的事例和不同看法跟父母谈谈心,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35b43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b.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一篇以讲述父母之爱为主题的课文。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辛勤付出,从而学会理解和感激父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深入理解父母之爱,并能够用口语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学会用口语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激父母的爱,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学会用口语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父母之爱,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语表达对父母的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之爱。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爱。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学习。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保证教学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之爱。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父母的爱是什么吗?父母为你们做过哪些事情让你感到温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课文一起感受父母之爱。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于父母之爱的感受和经历。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父母之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d77984910ef12d2af9e7ca.png)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为“父母之爱”,交际话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当下社会中的确有部分学生忽略了父母付出的真情关爱。
因此,本口语交际的话题设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单元整体来看,本话题与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相契合的。
本单元围绕“舐犊之爱”安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阅读课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和习作“我想对您说”也紧扣“亲情”这一人文主题来展开,充分体现“以阅读促进说写表达”的教材编排特点。
“父母之爱”教材文本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话题引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
该引言虽寥寥数语,但富有启发性,不但简洁明了地揭示了此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更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的真实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共性和个性的深入思考。
教材的第二部分提供了三个模拟情境:李刚的父亲表达爱时非常“严苛”,考试不好就会“训斥”,最后又用“爱你”来进行“心理绑架”。
王小雅对孩子非常关心,从生活到学习包办一切,但“无微不至”的爱却让孩子在失去帮助时手忙脚乱。
陈敏的爸爸经常和他下象棋,周末带他看电影爬山,这样的关爱具体有效,能从身心各方面帮助孩子成长。
仔细研究发现,这三个情境具有典型性,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又从不同角度切入,有利于学生在全面思考、有效交流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又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你怎么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教材要求学生紧扣事例来谈看法,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交际内容属于“观点对话”类的范畴,需要学生明确自己在口语表达和交流时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挖掘父母之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容易忽略细节,易说大话空话且不能用恰当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3篇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83fc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6.png)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3篇《父母之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读了《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父爱之舟》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2、交流阅读感受。
以“父母的爱是xxxxx(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表达见解。
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讲述故事,表达想法师讲述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父母包办,使孩子养成了娇气、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二个故事:在爸爸妈正确引导下,他变得勇敢起来。
第三个故事:妈妈经常对他说,外面坏人很多。
结果养成了他畏首畏尾的毛病。
1、导入。
“是啊,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读了三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3、交流。
教师可让学生先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最后,选派有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1、导入。
“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2、讲述。
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3、评说。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1、讲故事,求沟通。
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c7b0a4fd0a79563c1e7226.png)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先板书,父母的爱)孩子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本单元贯穿着爱的主题,一个个动人的事例处处流露着人间真情,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你瞧,这是我们学过的《妈妈的账单》,它告诉我们爱是什么?(爱是父母无悔的付出)是呀,是父母无私的奉献,还是什么(爱是父母付出爱却不求回报)是呀,所有的付出,回报统统为零。
那《可贵的沉默》又让你懂得了爱是什么?(爱是妈对我的关心和问候)说得真好,爱是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
你觉得还是什么?(爱是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呀,每一句话每一个礼物都承载着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爱。
孩子们这样的深情和这样沉甸甸的爱,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它说出来写出来么?要不要?(要)好,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把这份爱大声说出来,用心写出来,你们准备好了么?(准备好了)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好,那本单元我们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来感受了父母的爱,首先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份爱(大声说出爱)那你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你是从哪些具体的事情之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呢?举个例子,你们看这第一幅图片,你能起来说一说这图片上发生的故事么?()恩,你仔细瞧爸爸的背?怎样了?(全部被雨打湿了)我的衣服和爸爸的衣服相比怎样?()那谁的衣服穿着更舒服?()那你再想一想爸爸的脸上此刻流淌着什么?是呀,雨水顺着爸爸的脸滴到了胸前,滴到了脚上,但是雨伞却一直打在谁的头上?瞧你们观察的多仔细,在下雨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那爱就是爸爸遮雨的伞。
你们看下一张图片,这里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你看妈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陪伴着你的妈妈是多幸福呀,那两个孩子的神情呢?是呀,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快乐的,爱就是妈妈陪你读书的细心和耐心。
那这一张图片呢,它又在述说着什么动人的故事呢?()你看,孩子在爸爸的背上睡的多熟,多安静呀,在此刻,爱就是爸爸坚实的背。
这都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体现了父母无处不在的爱,那看过上面的例子,你能起来说一说你是从生活中哪件具体的事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呢?谁想起来说一说?(那你.....时有什么感受啊,那你的爸爸或者妈妈当时说了什么?他们脸上的神情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做的呢?那丛他们的话语中或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呀?那你心里是怎样想的?那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好了孩子,你说的非常的精彩,从你刚才的描述中老师能够感受到你的幸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6c7e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3.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父母之爱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但是,对于深入理解和感受父母之爱这一主题,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付出,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父母之爱。
2.口语交际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父母相关的故事或视频资料。
3.小组讨论的道具或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父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群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f1413a684868762caaed59e.png)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群文阅读“父母的爱”教学设计建峰小学:李再刚【本组说明】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中逐渐长大的。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学会看病》记叙一位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教学这几篇课文将让学生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细心品读必将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同步阅读教材:《母爱,我一生的感动》节选自朱自清的《背影》这两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本组设计是在学生学习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盘点”、“交流平台”、“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之后进行的一次整合、拓展性主题提升性学习。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81d91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5.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共包括四篇文章: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及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和《学会看病》。
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父爱和母爱的深沉、宽广、崇高和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唤起学生对“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的领悟与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父爱和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并学会用言行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爱之情。
同时,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体会人物思想品质和情感的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本单元28个生字,正确读写25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品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理解父爱和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整体预课的第一课时是自主预,学生需要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能准确运用,能正确流利朗读四篇课文并粗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流程包括故事导入,学词语,读课文和知内容。
在故事导入环节中,老师会分享一本图画书《我爸爸》,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之爱的主题。
在学词语环节中,老师会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词语,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词语。
在读课文环节中,要求学生准确读出字音,通顺句子,适当停顿。
最后,在知内容环节中,学生需要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通过摘录句段、扩展题目和回答问题等方法来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感受父母形象。
你看到了怎样的父亲或母亲?在本课中,我们将研究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
首先,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认读生词,如理解词义法、归类法、联想法、选取词语写话等方法,并任选一种方法交流词语的研究情况。
接着,我们将利用本单元生词,完成故事接龙,并提写生词。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三则[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三则[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9ca13eb7360b4c2e3f648f.png)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三则《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之一【教材理解】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第六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让我们感受其中的深沉与宽广。
学生的生活中,父母的爱,也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此次口语交际的教材中,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几个典型事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次,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
同样的口语交际主题,在三年级下册中出现过。
但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在认识及能力层面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更要学会辨析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有意义的父爱母爱,能根据具体的事例,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与父母坦诚地沟通交流,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真诚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感受、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
根据话题内容,合理创设情境,通过“辨析评说、情景演绎、同伴互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畅所欲言。
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进行有效评价,逐步规范口语表达,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学习目标】1、在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的交流沟通中,懂得在感受、理解父母的爱的同时,学习坦诚地与父母交流沟通。
2、能清楚地诉说自己的故事,用心地倾听别人的诉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培养积极参与、真诚交流、流畅表达等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流程】一、辨析评说,情景演绎,理解正确的父爱母爱1、谈话导入。
2、阅读材料,辨析评说:⑴妈妈很爱刘明明,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让明明做,连书包都是妈妈整理。
有一次,妈妈出差了,几天不在家。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cf20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3.png)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和爱的价值;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 父母的辛勤付出;
- 父母的关爱和呵护;
- 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 利用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父母的注意和思考;
- 利用问题导入,例如:“你觉得父母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步:讲解
- 讲解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和爱的价值;
- 分析父母的辛勤付出、关爱和呵护,并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回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场景。
第三步:小组讨论
-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四步:个人写作
- 在学生展示之后,让每位学生闭上眼睛,回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一个令自己感动的瞬间;
- 学生们根据回忆,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
- 学生们可以选择朗读自己写的文字,或将其制作成书法或艺术作品展示;
- 学生们有机会向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评价
- 评价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的表达是否到位;
-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和表达。
扩展活动
-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学校网站或校报上,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感悟;
- 组织一次家庭联欢活动,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参与,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参考资料
- 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爱》教学方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爱》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81b27dd4d8d15abf234e85.png)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父母的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
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
“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挖掘父母之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能关注细节,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
另外由于“口语交际”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也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难点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策略本次话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他们是有话可说的。
课前,学生搜集了“父母的爱”相关资料;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及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建议父母改进方法,表达感恩之情。
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兴趣,揭课题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父母的爱,是早晨阳光拂面,是午夜月光如水,他们的爱时刻感动着我们。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的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fa7b5e02768e9950e73821.png)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你可以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或和他们说说其他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
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事情需具体,适当运用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想想印象中爸爸妈妈的爱是怎样的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导入语: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同文章的作者一起体验着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回顾这四篇课文,说一说文中的父母给予儿女们怎样的爱?并用一个词语概括这种爱?二、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感受爱的方式。
1、默读课文小故事。
2、小组讨论: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说说自己的理由。
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3、小组展示。
4、概括三个故事中爸爸妈妈爱的方式并联系自己父母爱的方式。
(1)生活方面。
(2)学习方面。
(3)兴趣方面。
(4)其他方面。
(二)分享爱的故事。
1、小组交流:既然你父母爱你的方式是那样的,举事例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2、学生展示。
3、提要求,同学评一评。
(三)书写爱的故事。
1、明确习作的内容: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你可以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和他们说说其他的心里话。
2、习作指导:一拟定题目;二细节描写;三真情实感。
3、学生写作。
4、学生展示习作。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2、布置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黄山区汤口中心学校羊晓英【教材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的专题“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教材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课后还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上述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与父母交流。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它的教学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进行。
本组教材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口语交际和习作也都以“父母的爱”为话题展开。
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就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能力。
在听与说的多向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还体验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了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2.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3.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懂得正确与父母沟通,尊重和理解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回忆自己生活中与父母发生过的小故事,收集和家人和谐相处的图片资料。
2.教师方面:整理和父爱母爱有关的诗歌、文章、歌曲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气氛很热烈啊!那我们也来热热身,一起来做做游戏好吗?
1.对诗句: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过渡:我们的孩子果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2.猜歌名:《我的好妈妈》《常回家看看》《天亮了》
过渡:通过短暂的交流,感觉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更加默契!
【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前和孩子一起玩玩游戏,可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
态,交流的内容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由文入题,感知“父母之爱”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的课前交流都和什么内容有关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父母的爱。
3.师: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个话题开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请看大屏幕,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分别表达了父母对子女什么样的爱?
4.生自由发言,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
过渡: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10页,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思考:你们怎样看待这三则故事中父母的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简要回顾,加上激情导入,激发学生感知伟大而平凡的父母之爱,引发学生的口头表达欲望。
二、由事及理,评说“父母之爱”
1.课件出示故事及阅读要求。
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和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3.课件出示口语交际要求:勇于发言,大胆表现;大方得体,文明有礼;表达有序,语气适当;认真倾听,乐于提问。
4. 组织全班交流、讨论。
(1)这三个故事中,谁的父母做得最好?为什么?(出示故事三: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
(2)另外两位孩子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你们赞成吗?为什么?
①评故事一: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应该像《学会看病》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②这样的事情在你们身边发生过吗?(师举例引导学生探讨)
③情境表演: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就在你的面前,你们会怎样去劝说她?(教师扮演刘明
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板书:言之有礼、言之有理。
)
④评故事二: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
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
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⑤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其他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3)学生自行展开评议。
过渡: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生活中,你们和父母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你们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课强调双向互动、多维互动,这一环节我把课文中出示的三个小故事的讨论、交流做为重点训练,采用多项互动的交际形式进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由彼及此,分享“父母之爱”
1.启发学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打开记忆的闸门。
(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
不理解你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父母对你的关心、照顾无微不至,让你感受最深最真的;你一直想和父母说的心里话没有机会说出来……)
2.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先在小组里谈谈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事情,有困惑的请小组成员帮忙出主意,然后推荐一个感人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组合作交流要求如下:表达要有条理,叙述生动具体;倾听认真耐心,敢于发表意见。
3.班级汇报。
(1)小组选派代表采用多种方式再现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展示相片、深情叙述或扮演角色等)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评议,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4.师:父母之爱,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儿女的回报,如果我们做儿女的有一颗感恩之心肯定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的。
5.生满怀激情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恩、赞颂。
(播放背景音乐《游子吟》)
6.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天下的父母亲身体健康,幸福平安!全体起立齐诵诗歌《游子吟》。
过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恩情做儿女的永远也报答不了,因为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的爱!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就会有很多感动。
【设计意图】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全面认识和体验不同形式的父母的爱,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四、由内到外,升华“父母之爱”
1.查一查:继续收集有关父母的爱的故事、散文、诗歌、歌曲等。
2.说一说: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也把自己的看法和父母交流交流。
3.做一做:为父母唱一首歌,对父母说说心里话或为父母做一件事情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意在为孩子创造一些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融洽与父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