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教学设计例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教学设计例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情况,包括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南宋抗金斗争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史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知识。
但学生对于金与南宋对峙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具体讲解和引导来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和过程。
2.南宋抗金斗争的相关史实和人物。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宋抗金斗争的原因和影响。
3.教师讲解:教师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资料: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用于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金与南宋的对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呈现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
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找资料,掌握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女真族的崛起,金政权的建立和统治,以及金灭辽、灭北宋相关史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相关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金、西夏、南宋并立图》,运用比较法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灭辽及北宋、岳飞抗金难点: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
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来揭开这些谜团。
(二)、讲授新课一、女真族的崛起:1、女真族的崛起女真即隋唐时期的靺鞨,又名女贞、女直,满族的祖先,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辽宋时期,女真族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
当时,女真有很多部落,其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兼并了许多部落。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相关史事:女真族勇敢勤劳,擅长狩猎。
打猎时,他们用桦树皮做的号角,吹出呦呦的声音,把鹿引诱出来。
他们住的房屋,门窗向东或向南开,室内垒有土炕,炕下烧火。
至今,中国北方地区还在使用火炕。
2、金朝的建立: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
1115年,阿骨打称帝(即金太祖)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府。
3、统治措施:金朝统治中原地区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统治者提倡儒学。
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成立于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本课通过介绍金与南宋的对峙,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认识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南宋的建立和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但学生对于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南宋时期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认识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难点: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的深层次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南宋的建立和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使学生对这一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金和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第 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教课目的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金成立的史实, 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的优秀政治家。
使学生知道在金灭掉辽和北宋以后, 出现了南宋和金的南北对峙场面。
使学生知道岳飞抗金的主要事迹 , 能简述南宋和金对峙的历史感情目标:经过学习完颜阿骨打不向天祚帝折服的史实,感觉女真族不甘忍耐辽的压迫,奋起抗争的抗争精神。
让学生认识并亲身感觉李纲、岳飞抗金以及北方人民抗争金压迫的斗争是正义的抗争,岳飞永久遇到人民的敬爱。
让学生知道并认识到女真族对开发祖国的北部边疆做出了贡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技术目标:经过小组议论法进行教课,提升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经过赏识岳飞的事迹和收集有关岳家军的事迹,培育学生的正义感和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教课重难点:金的兴起和与南宋的对峙;怎样客观的对待岳飞抗金和那个时代的民族战争。
三、教课法指导:议论法、叙述法四、教课过程导入新课:用岳飞的词《满江红》导入,提出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它表现的事件发生在什么年月?学生思虑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南宋时的抗金英豪岳飞写的,表达了作者发奋光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 的壮志凌云,反应了作者非常悲忿和弘愿难伸的思想感情。
由此进入新课。
解说新课:(一)金的成立教师解说金的基本状况: 12 世纪早期,由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称帝,国号金。
教师多媒体展现女真族人的生活图片和穿着妆扮,学生联合教材和图片剖析女真族的生活特色。
教师用多媒体展现地图,展现金灭辽的过程。
教师播放《射雕英豪传》片段,联合导入部分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一句叙述金灭北宋的过程, 1127 年靖康之难,北宋消亡。
教师展现资料,学生联合教材和所学剖析辽和北宋的失败原由:金的强盛、自己腐败。
展现南宋成立的地图,联合教材,叙述南宋成立的史实:1127 年,赵构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断起义。
宋金联合: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取得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出示宋金结盟的材料材料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订立所谓“海上之盟”。
双方商定:北宋和金从南北双方同时夹击辽,金兵攻辽的中京大定府,攻取辽长城以北州县;宋兵攻辽的燕京析津府。
灭辽以后,燕云诸州归宋;北宋原来给辽的银和绢如数给予金朝。
——《三朝北盟汇编》卷四引赵良嗣:《燕云奉使录》提出问题:攻辽的结果如何?北宋:被辽军打得大败。
金: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
1125年,辽被金灭亡。
出示金灭辽形势图。
(二)金灭北宋原因:在攻辽的过程中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
人物:宋徽宗、宋钦宗时间:1127年(靖康二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出示靖康之变的材料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学生分析材料学生思考学生读材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使学生对战争形势有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能力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出示靖康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北宋灭亡的原因?北宋亡国的原因: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
三、南宋的偏安《满江红》朗诵《满江红》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所写,岳飞为什么会写满江红,当时的统治是怎样的?(一)南宋建立时间:1127年建立者:赵构(宋高宗)都城:临安(杭州)出示宋高宗图片。
(三)岳飞抗金出示岳母刺字的图片。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京城开封失陷,徽、钦二帝被俘。
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立志要恢复中原。
岳母看到国家沦亡,心里十分悲愤,为教儿不忘靖康之耻,特在岳飞的背上用绣花针剌上“精忠报国”4个字。
岳飞透过铜镜看到背上“精忠报国”的“国”字少了一点,就问道:“娘亲,您刺的‘精忠报国’4个字,孩儿终生不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的史事;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二、内容分析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存。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主动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文化,同时各民族之间不断争战,民族交融的进程加快。
女真族建立的金,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并和占据江南的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此后,南宋偏安江南,为大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女真族的崛起与金太祖的改革等史实,理解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和地图,直观了解女真族的崛起和金灭辽、北宋的进程。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了解南宋偏安、不思进取的概况。
历史解释:通过教材“人物扫描”的文字材料,分析人们尊崇和怀念岳飞的原因。
家国情怀:学习岳飞严明治军、精忠报国的精神和廉洁正直的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难点:南宋的偏安。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 年)和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观察两幅地图在政权名称、疆域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二)讲授新课1.女真族的崛起(1)教师活动观察图片《女真人像》,了解女真族的活动区域和生活特点;识读《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形势。
(2)学生活动了解历史发展的额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初步掌握计算历史事件和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3)教师活动材料一: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斜也、宗干当国,劝太祖改女直旧制,用宋官制度。
——脱脱等《金史》材料二: 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太宗入汴州,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归之。
——庄仲方《金文雅序》(4)学生活动政治上: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经济上:发展生产文化上:颁行女真文字2.金灭辽及北宋(1)教师活动比较《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与《北宋形势图(1111年)》,观察两幅地图在政权名称、疆域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了解金灭辽、北宋的史实。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课主要讲述了金灭北宋和南宋建立的历史事件。
内容包括金灭北宋的过程和南宋的建立,以及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北宋的相关知识,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灭北宋的过程,掌握南宋的建立和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灭北宋的过程,南宋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2.难点:金灭北宋的原因,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金灭北宋的过程,南宋的建立。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金灭北宋和南宋建立的相关图片、地图等。
3.资料:关于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文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灭北宋和南宋建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金灭北宋的过程,南宋的建立。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金灭北宋和南宋建立的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师:指导学生概括宋金和议的 主要内容,明确对峙的含义, 从金、南宋两方面分析对峙局 面形成的原因 3.南宋与金和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原 因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归纳宋金和议内容,认识 对峙局面形成有利于双方和平 相处,客观上为江南地区经济 发展创造了条件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 权,主动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文化,同时,各民 1.各民族政权关系:有战有和, 以和为主
【教学流程】 环 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 境
教师:出示故事图片,设疑导
入。 引 ,欣赏朗读《满江红》 )岳飞 入 (多媒体展示岳飞的《满江红》 20 岁从军,到 39 岁遇害,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普 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员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将。他领导的“岳家 军”也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抗金战争中一支劲 旅。郾城大战后,面对这样大好的抗金形势,岳飞情不自禁 学生: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拓 族政权之间争战不断,谈谈你对此时民族政权之间关系的认 2. 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 展 识。 和战,是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 延 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 伸
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 3.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 相
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的格局
反 思 完 善
教 后 反 思
展 列表归纳 示 提 民族 高
建立 政权 时间 辽 北宋 西夏 金 建立者
都城
生:列表归纳,掌握主要并立 民族政权基础知识。
二、金灭辽及北宋 【问题 1】
师:出示形势图,指导学生对 比民族政权变化,掌握政权更 替情况。
对比观察《北宋形势图(1111 年) 》和《金、南宋、西夏对峙 图(1142 年) 》 ,思考: 两幅地图所显示的信息,在政权名称、疆域范围方面有什么 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南宋的建立概况,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正确看待各民族政权并立对峙的关系,学会评价岳飞,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岳飞抗金的史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岳飞?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南渡,又在南方重新建立了宋朝,史称南宋。
从此,南宋和北方的金朝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那么。
南宋和金朝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女真族的崛起
(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建立的基本情况)学生结合课本自行寻找答案
辽与女真关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后,实力增强,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把辽打的节节败退。
女真政权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改革措施
金的发展: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迅速发展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金灭辽:北宋和金订立盟约,相约夹击辽,北宋失利,1125年金灭辽。
问题探究:为什么金灭辽后会灭掉北宋?(学生结合材料自行思考)
教师总结:由于金和北宋联合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
认为北宋实力弱小,不足为惧。
1127年金灭北宋。
三、南宋的偏安
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收复失地: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岳飞率军北伐,收复许多失地。
岳家军在郾城大战中打败金军,有望收复中原。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岳飞抗金的功绩)
岳飞被杀原因: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势力强大,危及他们的统治,向金求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问题探究:如何正确评价岳飞
岳飞抗金,条件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略,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岳飞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金议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和议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背景: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多媒体出示问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自行讨论
教师总结:宋金议和的最终结果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金与南宋的对峙,要正确理解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原王朝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客观全面的评价岳飞的历史贡献。
板书设计
一、女真族的崛起
二、金灭辽及北宋
三、南宋的偏安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对应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