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守信的成语故事精选
古代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
古代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古代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烽火戏诸候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3、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4、宋濂的故事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
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一,忠言逆耳。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管仲的智者,他是齐国的大臣。
有一次,国君齐桓公犯了一个错误,但身边的人都不敢告诉他。
管仲知道这个错误对国家和人民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于是毅然决定向齐桓公进言。
管仲毫不犹豫地对齐桓公说出了实情,齐桓公听了非常生气,但管仲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最终,齐桓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激地对管仲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的忠言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却能够帮助人们改正错误,实现共同的利益。
成语故事二,言而有信。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国君,他非常重视诚信。
有一次,他向一个商人借了一笔钱,商人问他要不要写借据,孟尝君却说,“我孟尝君的话就是铁打的,你何必要借据呢?”商人相信了他的话,没有要求借据。
后来,孟尝君如期归还了借款,商人非常感激他的诚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上的,只有说到做到,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成语故事三,守信如山。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岳飞的将军,他是一个非常守信的人。
有一次,他和敌人签订了一份停战协议,但敌人并不相信他会遵守协议。
岳飞却毫不犹豫地守约,严格执行协议中的每一项内容。
最终,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诚信,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信如山是一种品格,只有坚定地信守诺言,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以上这些成语故事都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人们在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只有诚信,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牢记诚信的重要性,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简短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简短
1. 一诺千金:秦朝末年的季布,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楚人有句话叫“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就像你答应了朋友要帮他的忙,那你就一定要做到,不然以后朋友还怎么相信你呀!
2. 一言九鼎:战国时赵国的毛遂,靠着自己的勇敢和口才,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救赵,他说的话分量很重,就像九鼎一样。
这就好比你们班的班长,说话大家都很听,因为他很靠谱呀!
3.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妻子随口说回来杀猪给他吃,曾子真的就把猪杀了。
你想想啊,曾子对孩子都这么讲诚信,我们对别人不是更应该做到吗?
4. 立木为信: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让人在都城南门立一根木头,说谁能搬到北门就赏金,真有人做到后商鞅就给了赏金。
这就跟老师说只要你考满分就给你奖励一样,说到就得做到呀!
5.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曾流亡到楚国,承诺如果日后两国交战,晋国会退避三舍。
后来真的发生战争,晋文公果然信守承诺。
这就好像你和朋友约定好了什么,就算情况变了,你也不能反悔呀!
6. 食言而肥:春秋时的鲁哀公,经常食言,从不守信,结果变得很肥胖。
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啊,答应别人的事不做,那多不好啊!
7. 尾生抱柱:尾生和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子没来,河水涨了他也不离开,最后抱着柱子被淹死了。
哇,他为了诚信真的好执着呀,我们也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呀!
8. 童叟无欺:做买卖要公平对待老人和孩子,不能欺骗他们。
就像你去买东西,是不是也希望老板能诚实对待你呀!
9. 赤诚相待: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坦率地对待彼此。
10个诚信的成语典故
10个诚信的成语典故此文章以“十个诚信的成语典故”为题,通过介绍十个古老的成语故事,讲述其中关于诚信的道理,唤起人们的诚信意识,提醒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诚信。
一、《孔子与老子》传说,孔子和老子在路边相遇,二人擦肩而过。
孔子向老子拱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请安”。
老子见状,也礼貌的拱了拱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请安”。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对方若给你施以礼节,你也要礼貌回应,不可怠慢。
二、《孟尝君与鲁大夫》据说,楚王孟尝君派太傅鲁大夫收取税款,路过一个村庄时,鲁大夫把税款装在轿子上,准备继续前行。
这时,村民们纷纷起来,把税款倒出来,就形容为“鲁大夫过村”。
鲁大夫十分惊讶,当他转头看时,村民们已把钱装回去,当着他的面称赞楚王孟尝君的仁义。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能轻易被财务诱惑而失去公正。
三、《张仪遇孙膑》传说,晋代宰相张仪曾与著名的诗人孙膑相遇。
孙膑对张仪礼貌态度很有礼貌,并且没有贬低张仪的身份。
张仪深受感动,他称孙膑为“晋书中的君子”,并奖赏孙膑一笔钱。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诚实守信,要尊重他人,不论其贵贱。
四、《项羽与黄忠》据说,项羽在军中有一个良弓手,叫黄忠,当项羽准备用他的弓箭打胜仗的时候,黄忠跪地拜谢,一把把把地只说“请以此把我全身心献给您”,项羽感动于黄忠的忠心,加倍爱护他。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要诚实守信,做忠心耿耿的人,才能令人爱戴。
五、《杜甫与李白》传说,杜甫在途中遇到了李白,两人都略显饥饿,李白建议杜甫去买一些吃的,杜甫却拒绝了,他说:“我记得,李白曾经对我答应过,如果有一次遇到饥饿,他会诚实的履行他的承诺”。
李白听了,当场脸红,取出他的信用书,拿给杜甫,然后杜甫就用信用书买了粮食,两人就这样以友谊结束了旅程。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要诚实守信,遵守诺言,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六、《岳飞与陈友谅》据说,岳飞在水落石出的时候把自己的宝剑给了陈友谅,希望他能用剑来护卫国家,但在岳飞被关进监狱之后,陈友谅却一直没有归还这把宝剑,直到岳飞出狱,他才把剑还给岳飞,当面称赞岳飞的诚信。
古代诚信典故
古代诚信典故
古代诚信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商鞅立木:商鞅为了推行新法,在城南门立了一块木头,承诺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他五十两黄金。
他在众人中找到了一个勇士,兑现了承诺,树立了诚信的形象,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2.一诺千金:汉代季布以诚信著称,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他的名言是:“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3.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途中向楚国求助。
楚成王厚待重耳,并问他将来如何报答。
重耳答道:“如果将来我能统治楚国,我愿意退避三舍(九十里)以报答您的恩德。
”后来重耳果然做了国君,在楚国遇到困难时遵守了诺言,并给楚国带来了利益。
4.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以诚实著称。
他妻子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而许诺杀猪给孩子吃,后来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实现了妻子的诺言。
5.季札挂剑:春秋时期吴国人季札为了信守承诺,把自己的宝剑暂时挂在徐君家门口。
徐君去世后,季札归来取剑,却发现徐君已经去世,于是他感到非常遗憾。
这些典故都是关于古代诚信的故事,强调了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诚信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024年古代诚信成语小故事8则_1
古代诚信成语小故事8则古代诚信成语小故事1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门。
古代诚信成语小故事2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实惠”。
守信的古代成语故事范文一份
守信的古代成语故事范文一份守信的古代成语故事 1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形容真诚对人产生的感动力。
语出《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有一个男子与女友相约在桥下见面,男子等了许久不见女友。
后来桥下涨水,男子抱住桥柱(桥墩)不离桥下,结果被淹死了。
后人以为男子的愚昧虽可悲,而信守承诺却可颂。
故事流传至今。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__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__,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__了__。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4、一诺千金诺:许诺。
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讲究诚实信用。
典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曹丘生,辨士,数招权(依附__而倚仗其权势)顾金钱。
事贵人赵同等,于窦长君善。
八篇古人诚信的典故,向古人学习为人处世之精神
八篇古人诚信的典故,向古人学习为人处世之精神季札挂剑兑现心中承诺吴国宗室季札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相谈甚欢。
徐君对季札的宝剑十分赞许,季札心中暗许:出使归来,当赠予知己宝剑。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等季札归来,徐君已经去世。
季札伤痛之余,把宝剑赠予徐国继位的国君,对方不敢受。
随从也加以阻止,季札说:“我早在心中允诺赠剑与徐君,必须兑现承诺。
因为爱惜宝剑就埋没良心,非廉洁之人所为。
”最后,季札把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慨然而去。
破镜重圆诚信创造奇迹南朝陈国将亡,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事先打破一面铜镜,与妻子各拿一半,并且相约:若万一失散,每逢正月十五,就在市集卖这半面镜子,以寻找对方。
陈亡国后,杨素掳走了乐昌公主,每逢约定之日,徐德言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不曾错过一回,终于,他见到一人叫卖铜镜,与所藏半镜相合,含泪留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嫦娥影,空去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得读此诗,悲痛欲绝。
杨素知道来龙去脉,深为感动,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圆。
杨震“不受四知金” 不自欺才是真正的诚信东汉名臣杨震赴任东莱郡太守的途中,经过昌邑县。
昌邑县令王密是他过去推荐的秀才,深夜来访,身揣十斤黄金赠之。
杨震不悦:“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幕色无知者。
”王密羞愧难当地告辞走了。
杨震何许人也?家境清贫,后来开办私塾,租田务农,清贫生活。
他勤勉好学,在儒生中有“关西孔子”美称。
年过五十方才做官,历任剌史太守、太尉,清廉慎独,素面直谏,可惜终受谗言撤职,饮毒酒而死。
清官难容的朝代,也难长存。
季布一诺诚信能赢得人心赢得帮助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也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重金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往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二十个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二十个诚信的成语故事1卓公行千里如期: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
他为人笃实讲信义,答应办的事就立即去办;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疾雨、雷电冰雪,也都没有不如期到达的。
有一次,卓公行从建业回会稽(今浙江绍兴)探家,去向太傅诸葛恪告辞,诸葛恪问道:“你什么时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说:“某日当再来亲自拜见。
”到了那天,诸葛恪想做东宴请一些宾客,不停地饮酒品菜,以便等候卓公行。
当时,赴宴的宾客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去千余里,路途之上又很难说不会遇到风波之险,怎么一定能如期到达呢?管众宾客怎么说,诸葛恪坚持要等卓公行,因为他了解卓公行,知道他是一个诚信君子,他说今天到就一定会到。
不一会儿,卓公行果然到了。
所有的人都很惊诧。
诚实守信,践诺履约,言必信,行必果,是*社会的传统美德。
做不到就不要随便说,说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
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像卓名行那样的笃实守信之人。
诚信的成语故事2忠诚与失信的约会:汉朝年间,有一个叫陈实的人。
陈实,字仲弓,曾官太丘长。
陈实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好评。
后来,陈实返回了故里,无官一身轻,当地远近的官员、乡邻村民们却都愿意尊称其为“陈太丘”。
有一天上午,陈太丘从街市返回的路上,恰好与曾一起供职的朋友意外碰面,毕竟两人也是多年未曾谋面,两人相拥一起,真道是友人相见,格外亲热。
寒暄一阵后,陈太丘执意要请友人到自家去好好叙上一番,友人家在邻镇,再加上陈太丘的再三邀请,盛情难却,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了陈太丘的家门口。
一进家门,但见诺大的庭院,已被主人收拾的干干净净,各种物什,摆放得井然有序。
陈太丘便去里屋叫来夫人孩子,热情地给他们介绍了一番。
孩子们鞠躬施礼后,便知趣地到庭院玩去了;夫人呢,与那友人客套几句后,就忙着要准备酒菜。
友人见陈太丘一家礼仪分明,热情待客,打心底佩服陈太丘的为人处世。
这时,陈太丘先把友人领进了书房,欣赏了几幅名人字画,各自赞叹和发表评论后,又双双坐在茶几旁,开始品茗。
诚信的成语故事
诚信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7 条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 立木为信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可是又怕民众不信任他。
于是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十两。
哟呵,这谁信呀!好多人在那围观,就是没人动手。
商鞅见没人响应,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哇,这可不得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终于有个人站出来,把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马就赏了他五十两金子。
他这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他说话算数!你说,这商鞅是不是特厉害,通过这么一件小事让大家知道他是讲诚信的。
2. 一诺千金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他可是个特别讲诚信的人啊。
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难,他都会设法做到。
所以啊,楚人有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多牛呀!比如说,有一次有人求季布帮忙办事,季布答应了,哪怕中间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他也没有放弃,最后如约完成了承诺。
这就叫一诺千金啊!3. 曾子杀猪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小娃娃哭着喊着要跟着去。
曾子他妻子就哄小孩说:“乖啦,你别去,等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
”嘿,等她从集市回来,曾子真的就去捉猪要杀。
他妻子连忙拦住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咋还当真了呢?”曾子说:“那可不行!小孩子是不能骗的,你骗了他,他以后就不相信你了。
”然后就把猪真的杀了给孩子吃。
你们想想,曾子为了诚信,连猪都舍得杀,这是不是超级棒!4. 一言九鼎战国时,赵国的毛遂自荐陪着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能谈拢。
这时候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
古代有关守信的故事
古代有关守信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守信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许多故事中都体现了这一点。
以下是一些古代有关守信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执着与诚信。
一、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游侠,他为人正直,守信重诺。
当时的人们赞誉他为“一诺千金”。
季布曾因事被仇家陷害,流亡在外。
在此期间,他依然坚守诚信,帮助了许多人。
后来,汉高祖刘邦听闻季布的诚信事迹,特地赦免了他的罪行,并任命他为郎中。
季布的诚信品质传为佳话,成为了守信的典范。
二、宋弘守诺赔马宋弘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臣,他诚信守诺,品德高尚。
一次,宋弘的马误入官田,吃了庄稼。
他得知后,立即赔偿了损失。
当时的人们对他的诚信行为赞叹不已。
这个故事传到了汉光武帝耳中,光武帝对宋弘的诚信十分赞赏,于是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三、曹操割发代首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在一次战争中,曹操的部队行军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士兵不得践踏麦子。
然而,曹操的马受惊,冲进了麦田。
曹操为了守信,毅然割下自己的头发,代替斩首之罪。
这个故事体现了曹操的诚信品质,也成为了守信的典范。
四、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智慧过人,诚信待人。
在平定南蛮叛乱时,诸葛亮为了感化叛军首领孟获,七次将其擒获,又七次放走。
诸葛亮守信的行为感动了孟获,使他最终归顺蜀汉,结束了叛乱。
这个故事传颂了诸葛亮的诚信和智慧,成为了古代守信的佳话。
五、唐太宗守信免死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守信重诺,治国有方。
一次,他答应了一位大臣免其死罪。
后来,这位大臣犯了死罪,唐太宗为了守信,免除他的死罪,改为流放。
这个故事展现了唐太宗的诚信品质,也使得他得到了臣子的忠诚和百姓的拥护。
总结:古代有关守信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是为人处世的基石。
只有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古代诚信故事15个
《古代诚信故事》古代诚信故事(一):诚实守信小张良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孩子。
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
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
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
张良十分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
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
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
五天后天一亮, 和我在那里见面。
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并没有等着张良了,老人很生气地说:此刻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
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
说完老人就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
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样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
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之后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成为皇帝的老师。
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
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
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
张良十分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我,立志永远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我,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果真,张良之后帮忙汉高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将领。
古代诚信故事(二):魏文侯的诚信故事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 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守信成语故事
守信成语故事1. 一诺千金:楚汉相争的时候,季布只要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一定会设法办到。
有一次,一个和他很亲近的人拜托他帮忙,他二话不说就应下了,真的做到了一诺千金啊!就说咱朋友之间,如果有人答应你一件事,是不是就应该像季布一样说到做到啊!2. 一言九鼎: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面对秦王临危不惧,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使得和氏璧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上卿。
他真可谓一言九鼎啊!这就好比在一个团队里,有个特别靠谱的人,他说的话大家都特别信服,因为他一向言出必行呀!3. 言而有信:孔子的弟子曾子杀猪立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曾子为了兑现对孩子的承诺,真的把猪杀了,这就是言而有信呀!咱平时答应了别人的事,是不是也得像曾子这样做到呢?4. 信誓旦旦:《诗经》里有“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句子,在爱情里,那些曾经信誓旦旦说会永远在一起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呢?唉,想想还真是让人感慨啊!5. 抱诚守真:鲁迅曾说自己“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这就是一种抱诚守真啊!我们做人是不是也得秉持这样的真诚呢?6. 修辞立诚:写文章要修辞立诚,就像说话一样,得真诚实在,让人能感受到你的真心。
这就和与人交往一样,真诚才能打动人,不是吗?7. 赤诚相待:革命战争时期,战友们之间都是赤诚相待,大家同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
我们在生活中对朋友是不是也该如此呢?8. 诚心诚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那真的是诚心诚意啊!只有这样的真诚,才能打动人心,让别人愿意为你付出呀!所以我们无论做事还是待人,都得有这份诚心诚意。
我觉得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守信都能让我们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让我们的人生更加顺畅和有意义。
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大全
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大全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路。
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诚信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诚信的成语故事篇1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3.烽火戏诸候的的故事: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明礼诚信篇
传统美德故事之诚信篇1.李勉葬金【原文】唐李勉、少贫。
客游梁宋。
与诸生共逆旅。
生将死。
出白金。
曰、左右无知者。
幸君以此葬我。
余则君自取之。
勉诺。
既葬。
密置余金棺下。
后其家启墓。
出金还之。
勉位将相。
所得俸赐。
悉遗亲党。
在朝鲠亮廉介。
为宗臣表。
勉为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时。
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
及归。
停舟石门。
悉取家人所贮南货。
投之江中。
许止净谓贫穷不受遗金。
显达自能廉介。
骨鲠大臣。
又能礼贤下士。
不愧贤宰相。
【译文】唐朝时候。
李勉幼小穷苦。
有一次、到河南地方去游玩。
和诸生同住在一个客舍里。
那个书生得了病。
将要死的时候。
拿出了藏着的银子。
对李勉说。
这个银子。
是没有一个人晓得的。
请你用了这个来把我埋葬了。
所有余多的银子。
你就自己拿去好了。
李勉就答应了。
葬书生的时候。
就暗地里把余多的银子、放在棺木的下面。
后来那个书生的家里。
来搬取这口棺木。
把他的坟墓拆开来。
李勉就把银子拿出来还给了他们。
李勉做官到了出将入相的地位。
但是得到的俸禄、和皇帝赐给他的。
悉数分给亲戚乡党的人。
李勉在朝廷里。
正直明亮。
廉洁刚介。
是一班姓李的朝臣的表率。
学习什么?助人为乐且不图回报,讲求诚信,廉洁正直,洁身自好,光明磊落。
圣贤教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2.陆元方卖宅【原文】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
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
儿子侄儿们认为(陆元方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学习什么?陆元方诚实交易,不唯利是图的品质。
圣贤教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语见《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精选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精选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从小讲诚信最起码的标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1曾子烹彘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
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烧肉。
”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就要杀掉猪。
妻子制止他说:“(之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
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教导,听从父母的教诲。
如今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
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
”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2商鞅立木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商鞅)害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
(商鞅)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
最终颁布了新法。
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
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的人触犯了它。
”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还)以黥刑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
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了。
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并将其占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
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因为私刑斗争,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3一诺千金古时候有个叫季布的人,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了的事,就一定会想办法达到。
与金庸武侠小说《侠客行》中自封为天下第一承诺大侠的谢烟客不同,季布是公认的信守承诺之人。
以至于,当时人们把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看得比得到千金还值钱。
古代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5则_2
古代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5则古代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5则曾子杀猪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
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有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3篇)
第1篇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季布的故事。
季布以诚信著称,他的一个诺言竟被价值千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算数,极言诚信的可贵。
一诺千金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名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讲信义,深受人们的敬重。
季布曾经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了魏国的权贵,被迫逃亡在外。
在逃亡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名叫丰饶的老者。
丰饶对季布说:“我听说你为人正直,讲信义,我愿意帮助你。
只要你答应我一件事情,我就能让你回到魏国。
”季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丰饶的请求。
丰饶告诉他:“我有一头牛,你把它带回去,给它起个名字,然后向我承诺,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遵守这个承诺。
如果你做到了,我就会帮你回到魏国。
”季布回到魏国后,把那头牛起名为“信牛”。
从此,他始终坚守承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做到自己说过的话。
魏国的权贵们听说了季布的事迹,纷纷对他刮目相看。
不久,魏国的国君得知了季布的诚信,便亲自下旨,将他召回朝廷。
回到朝廷后,季布被任命为将军,屡建奇功。
有一天,季布在战场上遇到了丰饶。
丰饶笑着对他说:“你当初答应我的事情,做到了吗?”季布回答:“当然做到了,我始终坚守承诺,从未违背过你。
”丰饶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会做到的。
你的一诺千金,让我对你更加敬佩。
现在,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并不是什么老者,而是一位神仙。
我之所以帮助你,是因为你有一颗诚信的心。
”从此,季布的一诺千金传遍了天下。
人们都知道,季布是一个说话算数、极守信用的人。
这个成语也成为了诚信的代名词,流传至今。
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比金钱更有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季布一样,坚守承诺,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以下是一些关于诚信的其他成语典故:1.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与虞卿的故事。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2篇)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2篇)成语是中国古人留给我们后人的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使我们的表达变得更有效率、更简便!那么你听说过哪些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语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言而有信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2: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
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
关于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通用8篇)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关于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通用8篇)诚信作为一种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和交往、维护每个人正当利益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于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1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2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
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守信的成语故事精选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
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动改革,商鞅下令在都
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
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
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升到50金。
重赏
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
十金。
商鞅这个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
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逐步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很多人都同
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
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但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
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
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
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
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
故事告诉我
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一诺千金
释义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
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示例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