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0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0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1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考生注意:1.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B 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3)________,误人藕花深处。
(4)日光下彻,________,怡然不动。
(5)《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存有偏见的句子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安陵君其许寡人()3.余幼好书,家贫难致()(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岳阳楼记(节选)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6.第①段描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________的心情。
(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
(2)十岁裁诗走马成,________。
上海2006年高考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复习资料目 录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逻辑判断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 情况图例题:根据所给图回答问题:1.2003年第一季度GDP 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A.1个B.2个C.3个D.4个 (解答:C )2.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是正确的?200400600800100012001400京津沪渝穗城市累计数(亿元)024681012141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个城市的GDP总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Ⅱ.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北京Ⅲ.2002年同期重庆的GDP总量也是第五位A.ⅠB.Ⅰ和ⅢC.Ⅰ和ⅡD.Ⅰ、Ⅱ和Ⅲ(解答:A)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查目的和内容第二节选词填空的题型和解题技巧一、常见题型分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去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的假酒案。
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 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 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 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分析3.C(搞清词义,结合语境。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
(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
(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林嗣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积累和运用试题(五)古诗文默写
3、学科网资料
2009中考考点梳理八:诗文默写
专家解读考点:
古诗文名句默写是中考语文命题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古诗文名句默写方面涉及到的考点有:①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②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③背诵默写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或精彩段落;④记诵比较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考查的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一般为课内篇目。
(3)梨花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 , ”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富有新意。
(4)如果在右边这幅画上题写适合画面内容的诗,恰当的两句诗是: 。
(2008年湖南怀化市中考试题)
5.(1)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6)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7)___________________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8)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9)为亲友送行时,人们往往会吟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10)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列举了九个景物意象后,用“ ________________,
2006年松江区初三语文阶段测试(二)
2006年松江区初三语文阶段测试(二)(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阅读(共38分)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花木成畦手自栽。
(2)纷纷暮雪下辕门,。
(3),夜泊秦淮近酒家。
(4)所以动心忍性,。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实词(4分)2.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 3.桓侯故使人间之。
故()(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
(7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言,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选文的作者是(朝代)的著名诗人陶渊明。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2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作者借村中人的自叙,表达了的愿望。
(3分)B组(供使用新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花木成畦手自栽。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学而不思则罔,。
(4)纸上得来终觉浅,。
(5)“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一段可用《蜀相》中的,两句来概括。
(二)解释下列实词(4分)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胜() 3.渔人甚异之。
异()(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课文选自西汉时期(人名)所编的。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分)6.节选语段通过齐威王的事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C组:供使用S版教材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桐花万里丹山路,。
上海市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上海市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水的感悟①我们生活的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最不可思议和不可或缺,那恐怕要数“空气”和“水”了。
因为“空气”无色、无味、无形,我们无从把握和感受,所以很难去说它;而“水”则不同,它随时随处可见、可用、可感。
正因为有水,我们的地球才区别于其它星球,也正因为有水,人类才能绵延不jue 。
②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水”中,却对它理解很少,甚至于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水就像人的血液。
它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
当人们失去它的时候,方感其可贵;当人们拥有它的时候,却又将其淡忘。
可见,在某些事物上,“有”和“无”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统一。
③水,平和柔弱,但它能够征服强大。
最典型的是滴水穿石,以滴水之功,日积月累即可洞穿硬石。
钢铁在水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慢慢腐蚀、消失。
就像老子所言“柔弱能胜刚强”,这看似矛盾却是能够理解的。
只要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弱小也会战胜强大。
这个道理,在历史上和生活中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④水,随流赋形,但它始终坚守个性。
尽管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水并不是任意随人随物摆布的,一直有自己的原则。
那就是,一旦外力无视它的个性,水就会表现出率性而为和我行我素的“自由”精神。
当一盆水倒在地上,它就会随意而流;当江河被束缚过分,它就会冲破堤坝;当雨水自高天飘落,它就会洒向大地的每个角落。
所以,水又是自由的,它在本质上并不是受制于人和物的。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既要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⑤水,流淌不息,但它不懈追求宁静。
一条河流的长途跋涉,一挂瀑布的痛苦轰鸣,甚至是大海的汹涌澎湃,都是为了归于平静。
水平如镜时,它才能照出万物的容颜,才能显示出宁静致远的内心。
因此,我们应该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不在喧嚣中迷失自己,而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⑥水,生命之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陆地仅占五分之一,而水却占了五分之四。
如果说,陆地是边框,那么水面就是镜子。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38篇(2003—2020)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38篇(2003-2020)目录2020年 (3)植物也“聊天” (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4)2019年 (6)上海是怎么来的 (6)你妈喊你起床啦 (7)2018年 (9)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9)酸橙 (11)2017年 (12)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12)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14)2016年 (16)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16)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17)2015年 (18)面条 (18)评语 (20)2014年 (21)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21)列车上 (23)2013年 (24)要学会舍 (24)和老妈过招 (25)2012年 (26)过有“容”的人生 (26)第一声喝彩 (28)2011年 (29)向字典鞠躬 (29)龙眼与伞 (31)2010年 (33)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33)蘑菇转了一个弯 (34)2009年 (36)漫谈桂文化 (36)月光启蒙 (37)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39)在可可西里回头 (41)2008年 (44)深层海水的利用 (44)年轻的国旗 (45)2007年 (47)中国瓷器 (47)老海棠树 (48)2006年 (49)水的感悟 (50)孩子和书 (51)2005年 (52)为你打开一扇门 (52)我的老师 (53)2004年 (55)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55)走出沙漠 (56)2003年 (58)奥林匹克新格言 (58)成全一棵树 (60)2020年植物也“聊天”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
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
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
初中语文篇目索引(2006年1—9月)
初中语文篇目索引(2006年1—9月)梅陇中学资料室语文教学工作历史性的演进//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14 什么是一堂好课?/余彤辉//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22难忘的瞬间:改变人生的那一堂课——《愚公移山》教学漫忆/钱梦龙(上海嘉定二中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43何妨让学生“抄一抄”/王君(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51试论鲁迅作品中的三个偷窃者形象/温立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2-p.49学校语文教育:言教为本/桑志军(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8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审美个性/吴伟昌吴卫东(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教研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0难望的瞬间:记得当年的两堂课/陈钟梁(上海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3阅读教学中的散点式提问/楼佳钰(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5一“问”牵全文/刘德福(浙江宁波北仓明港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7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王爱娟(上海市南汇二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50服务学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黄井前(上海建平世纪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5全面关注精心服务/万技传(上海延安中学)黄井前(上海建平世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8课外阅读:不该被遗忘的角落/陈向达(安徽皖西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14语言品味精妙片段四则/王君(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47是送别,不是“尚奇”/李世忠(陕西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49平常文字意味深/董菊萍(江苏扬州市新华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50中考文言文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分析/何立新(四川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64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浅谈/孙雪梅(黑龙江牡丹江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65中考文言文训练题/纪荣干(江苏高邮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67引领:发挥教研室指导作用的关键/章小英(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78追求有品位的语文教学/卜延中(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78重视言语技能力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张纲(广东云浮市中专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6《窗》教学实录/李岁红(广东深圳市海滨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30用科学实验法教说明文/张义幸(贵州三都第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0《春》的另一种解读/何伟(江苏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1善抓重点巧开《窗》/薛峰(江苏扬州市施桥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2旧教材——一笔不该丢弃的课程资源/唐书木(河北沧州师专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3《小石潭记》补注/李耕拓(湖南岳阳市经济开放区平地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5“斗折蛇行”是写潭小吗?/王宝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20初中学业考试写作规律探析/杨辉(安徽省教育科学研)//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65一义之差,其趣迥异/王虎(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49勇敢的挑战顽强的呼喊/唐建新(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1假如我来拍《信客》/田苗(山东省济南舜耕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3一堂“将错就错”的语文课/陈永(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二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4“以虫治虫”标题有误/金光(江苏淮阴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5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作文品位/周春林(江苏东台市台南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64中考词句品味题解题指导/王松(广东深圳市松泉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66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基本平台与思路——四论语文教学科学化/余应源(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3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自觉/黎小敏(广东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8语文教学必须凸显学科个性/王安琪(江苏扬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18对话教学的问题及方法探究/姜洪根(江苏镇江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20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李娥(浙江象山县贤庠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44和杜甫来一次“亲密接触”/曲艳(山东济南舜耕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54合作板书,好处多多/谌怀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球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55返璞归真的语感教学:语感教学构架/洪镇祷//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3语感教学课堂结构/黄璐珈(湖北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子弟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5“读”是第一教学法/骆佳(湖北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子弟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6语感教学的魅力/张新强(浙江温州市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7也谈“言教”/陶印宝(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18阅读教学主题的把握和提炼/张炼红(浙江东阳市吴宁三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49让课文教学具有再创造的特质——以《人生》中的四个意象为例/徐社东(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51对新课程语文中考几个问题的思考/何立新(四川省教育科学院研究所)//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64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及题目设计/黄明秋(江苏镇江市第六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66优化环境:为什么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吴哲生(江西宁都师范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9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教学实例/吴哲生(江西宁都师范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11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教学体会与总结/吴哲生(江西宁都师范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14老师,请您范读!/潘美媚(阳山县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21突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例说/陈玲玲(江苏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65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构建新型考试文化/周远喜(湖北宣都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67反馈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根本/王卫宁(上海)//语文学习(上海).2006,no.1-p.63开卷:人与自然/麦客//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p.56语言:“名词+动词”也可以是状中关系/金柬生//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p.60语言:“问题”的新用法/魏雨,高丕永//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语言:从小说《尘埃落定》到流行语“尘埃落定”/陈莹(上海市同济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p.67随笔:青蛙,想想你当蝌蚪的时候/吴非(浙江温州二中)//语文学习(上海).2006,no.3-p.12读书,行走:李白故里行/陈淀国//语文学习(上海).2006,no.3-p.封三案例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何以是散文(下)——散文教学内容问题研讨的预备之三/王荣生//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23从散文文体的引导作用看散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对《绝版的周庄》教学内容的评议/马雅玲(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27鲁侍萍“撕”出了坚强/余馨(浙江瑞安第四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36《醉翁亭记》“射者中”注释再辨正/陈新//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37重读:“霜叶红于二月花”好在哪里?——兼谈“贴近自我”/孙绍振//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48语言:《劝学》中的“至千里”和“致千里”/周雷(江苏常熟市梅李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15《安塞腰鼓》教学实录/郑桂华//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5追寻美的脚步——《安塞腰鼓》教学案例(西安爱知中学)//杨涛//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9争鸣:文言文该怎样教?/黄厚江(黄后江)//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14随笔:“双重标准”与“双重人格”/平志君//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议论文的拟题/孙胜男(山东省青岛一中)//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36重读可欣赏而不可久居——《小石谭记》的诗意境界和散文现实的矛盾/孙绍振//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48寒风吹彻,或春暖花开/余党绪(上海师大附中)//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4中学文言文教学价值浅论/刘梅珍(江西井冈山学院)//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12古文今译——文言教学不能承受之置/欧阳凯(浙江慈禧市杨贤江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15随笔:品读80多年前的一堂“生命教育课”杨敏(上海市松江教师进修学院)//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18立足文本品味语言感悟生活一—200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意图(上海市教育局考试院中考语文命题组)//语文学习(上海).2006,no.7-8-p.74200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试题答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中考语文命题组//语文学习(上海).2006,no.7-8-p.75介入、融合与创造一一阅读教学的问答对话结构/蒋成瑶//语文学习(上海).2006,no.9-p.72听课:“课堂共鸣”与“平等对话”(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朱华贤//语文学习(上海).2006,no.9-p.49写作对当的写作教学改革热点的反思/叶黎明(上海市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语文学习(上海).2006,no.9-p.50语文:一体三维——兼与曹明海、余应源、胡尹强诸失生商榷/徐林祥、展锦红(江苏扬州大学文学系)//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语文教学的语文性何在——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课程内容的分类/郑友霄(浙江台州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10关于语文体验感悟学习的思考与实践/程扬木(安徽祁门县第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15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原理及操作方/吴雪梅(浙江杭州市惠兴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29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调控艺术/牛淑媛、陈海平(天津市蓟县渔阳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31浅析初中学生阅读的临读心态/梅各珍(浙江永康市市市委党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36今天怎样教作文/于漪//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40阅读设计,让我们失去了什么——阅读问题差异所引发的思考/王换云(河北石家庄市第六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46开发后进生语文智能之钥匙——代议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李晓玲(浙江东阳市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54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论文写作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57让考试适应“二期课改”,让评价指导课堂教学——200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意图/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中考语文命题组//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4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特点分析/崔益林(江苏海安县古贲中学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02005年中考开放性试题探析/李雪梅(江苏射阳县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12005年中考语文“名著题”例析/周俊根(安徽师大附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4中考语文的新亮点:探究性试题/胡明权(浙江慈溪市新城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7中考作文十年述评/沈逢桥//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9喜看芙蓉出清水——2005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中考作文试题分析/严华银//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2200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及佳作评析/萧珞,王晓虹//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62005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例析/王耕夫//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7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例析/曹津源//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9主体性阅读,让考试成为享受/屠美玲(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42关注中考试题,反思课堂教学——从盐城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谈开/陈玉中(浙江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46中考作文复习指导/黄元昌//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53考场作文必先过好审题立意关—200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阅卷感言/靳贺良(南京市十二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61命名师足迹:我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路/秦训刚(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3-p.15理论: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刘正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王尊亚(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取舍得法张弛有度——也谈“个性化写作”/张春莲//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6个性化写作有规律而无模式/郗晓波//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8现代文阅读模块一:记叙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3现代文阅读模块二:议论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0现代文阅读模块三:说明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7现代文阅读模块四:小说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3现代文阅读模块五:寓言、诗歌、童话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教七下第六单元《咏月诗赛诗会》教学实例/张加龙(江苏东台市弶港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23诵读吟咏,回归本真的语文味——谈谈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俞华芳(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31微观语感的训练与培养/李小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33随笔文写作与学校叙事辅导——随笔文与中学生个性成长的研究报告/课题组(广东阳西一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36将“作文欣赏”进行到底/袁慎柏(湖北阳新县东春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40新中考,新在哪里?——兼论新中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郑忠耀(浙江教育厅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462006年中考文言诗文阅读走向预测与分析/程呜(安徽歙县二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48浅谈中考开放性试题的应对策略/汤蒙(南京市漂水县第一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51语言连贯题的考试形式及解题技巧/余志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53中考作文高分的秘诀/岑敏奇(浙江慈溪市新铺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56健全“骨髓”强化“血肉”——谈中考满分作文的结构技法/曹津源//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41中考记叙文写作的指导策略/贾为峥//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45比较阅读:春天的两种不同的散文美——读朱自请的《春》和林斤澜的《芥风》孙绍振//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47《再塑生命》与《我的老师》比较阅读/唐书杰//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51备课参考乱“花”渐欲迷人眼——《爸爸的花儿落了》备教资料/余有明(湖北黄冈黄梅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53《荒岛亲生》刻画人物之妙点探微/付敢泽(湖北仙桃湖场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55《语文课程标准》教育观再探/彭小明(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11点铁成金,拨雾见日—一例析语文点拨教学法/蔡伟(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17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王慧(河南淮滨县一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21开放的课堂要求教师善辨、善择、善评/徐庆红(上海建平实验学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23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探微/崔忠英(唐山市第三十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28突出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江晓静(浙江温州市龙湾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34探究说写之间关系,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江建林(江苏常州市郑陆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47作文还可以这样评改/姚海婴(浙江富阳市二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50论说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冲突/徐志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07如何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琚亦素(浙江奉化市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19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什么/纪勇(浙江宁波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23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温欣荣(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29开发源头,重在感悟一一中学作文教学问题讨论/李真微(湖南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38中考作文如何使语言文采飞扬/刘少鸾//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44文言知识和文言阅读能力/董承理(浙江台州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46比较互勘在古文阅读及教学中的运用/曹海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50文学作品的个性化教学/蒋兴娟(浙江绍兴市安昌镇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19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确立/刘宇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22重视列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林强(福州十八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27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种种因素/徐艳芬、魏萃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35把写作当作一种游戏/王秋珍//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40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刘静(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一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43美国语文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借鉴与讨论/叶黎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61命名师足迹:我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路/秦训刚(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3-p.15理论: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刘正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王尊亚(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取舍得法张弛有度——也谈“个性化写作”/张春莲//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6个性化写作有规律而无模式/郗晓波//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8现代文阅读模块一:记叙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3现代文阅读模块二:议论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0现代文阅读模块三:说明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7现代文阅读模块四:小说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3现代文阅读模块五:寓言、诗歌、童话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9名师足迹:建设生态语文/赵福楼(天津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1更上层楼: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筛选提炼法/余映潮(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3走进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贾生荣(宁夏市长庆市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5走进课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九中学)毛以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9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什么/纪勇(浙江宁波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28教学创意:《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李忠豪(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3教学创意:《伟大的悲剧》教学片段/陈玉凤(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5教学创意:《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评点/升其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6教学创意:《珍珠鸟》教学设计/梁吴芬(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六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7教学创意:《珍珠鸟》教学片段/尹庆华(湖北省石首市笔架山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9教学创意:《珍珠鸟》教学评点/余映潮(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40复习备考:中考语文试题精编(续)——第四部分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54试论语文素养的背最意义与现实价值/赵宪宇(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4略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曹公奇(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7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模式探究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12关注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周旺平(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50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王延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52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应注意的问题/车延霞(山东枣庄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6-p.18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比较研究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6-p.27自修:一所够我上一辈子的大学/王寿山(湖南涟源市蓝田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16-16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教学环境探析/温欣荣王月宝(河北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2-2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杨宏丽(山东济南市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5-5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徐思源(江苏苏州第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8-8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18-18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综合性学习//严深霞(贵州)//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38-38新课标下的作文修改的体悟/.陈瑶(北京二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49-49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盲区/.郑雷明(浙江乐清市黄华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51-51浅谈总结性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张文丽(陕西铜川市泰山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53-53学校语文课程建设的文化学思考/余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2语文教材的文化建设/王本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6语文教育的文化忧思/高万祥王呈伟(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苏大附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10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顺势拓展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15“我阅读,我快乐”读书交流活动课堂实录/龙起珠周燕(广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46语文教育:一个现象学教育学解读的可能文本页/徐李萍刘正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2-5教学体验观:基于学习的教学/王鹏伟(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6-9和学生一起读《诗经》/吴泓(广东深圳市新安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10-12中学语文:不能拒绝“现代主义”/黄荣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17-18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刘晓涛(广东广州文冲船厂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53-54小说的类型和小说教学的内容/马雅玲(浙江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生命的赞歌/于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13备课视野:走向高远的阶梯/梁涛(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个性解读/刘青(河南夏邑第三高中初中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0《黄河颂》——多媒体辅助,阅读悟情/史杰(甘肃民乐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0《月迹》——围绕关键词语组织课堂/徐立刚(江苏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0作文设计创新构思一则/邹仁波(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一中)//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3中考透析:新中考,新在哪里?/郑忠耀(浙江教育厅教研室)//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4评价新说:语文过程性评价的优劣/张银华(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室)//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6试题分析:一道跨学科融合的试题/童海刚(湖北罗田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7复习宝典:走出语文训练的误区/壬富山(山东莘县魏庄乡中心初中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8。
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
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2006年无锡市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市一位政协委员近日陪同外籍专家去外滩和新天地游览时发现,那里的餐厅、酒吧普遍只提供英文菜谱和酒水单。
当他建议商家增加中文菜谱和酒水单时,商家却强调,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外国人。
同行的外籍专家对此事也感到不可思议: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允许冷落母语,中国现在经济强大了,为什么母语的地位这么可怜?近年来,来华工作、经商、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但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中国服务业平等的服务对象,中国土地上的餐饮服务场所不提供中文菜谱是不尊重母语、片曰理解国际化的错误行为。
母语是一个国家本土文化的集中载体。
令人忧心的是,我们身边冷落母语、轻视本土文化的现象远不止这些服务场所。
不少地方的科研人员为了晋升职务、职称,80%以上的精力都用在了“拼外语”上,出成果无从谈起;国内不少企业以突出外文标识为高档的标志,有些产品干脆假冒洋货只标外文;国外“中文热”方兴未艾,来华学汉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国内许多学生甚至在汉语比赛中屡屡败给来华留学生。
2005年6月,复旦大学举办的汉语文字大赛中,第一名得主是一支留学生队伍。
更可悲的事发生在上海最近举行的一次高级口译人才招聘考试中,有的考生竞把“人之初,性本善”译成“人之初,性都是很关的”;有的人把“八年抗战”译成“八年反战行动”。
当今中国,上大学、读研、读博、求职、评职称,外语都是必考科目,汉语水平反而不是大学必修课,更不是考研、评职称的考查项目。
“为考试而学外语”的指挥棒,不但使“外语热”中的急功近利色彩日趋浓厚,而且导致了母语被边缘化的危险。
“外语热”是中国社会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必要步骤,但国际化必须建立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之上。
15.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16.(1)在文中作者列举了哪些冷落母语、轻视本土文化的现象?(2分) 答:(2)你如何理解“国际化必须建立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之上’’这句话的含义?(2分)答:参考答案:15.(2分)国际化首先要尊重母语。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写作指导这是一篇说明文,旨在向读者介绍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分值和参考答案。
注意要使用说明性的语言,避免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或修辞手法。
开头可以简述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的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主体部分1、作文题目: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略2、阅读理解题目:《红楼梦》选段:“宝黛初会”要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选段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略3、语言运用题目:用合适的词语填空,组成通顺的句子。
要求:根据所给词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组成通顺的句子。
参考答案:略4、古诗词鉴赏题目:《静夜思》要求:分析诗中意境,谈谈自己的感受。
参考答案:略5、基础知识题目: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
要求:掌握基本知识,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略三、结尾部分总结:通过本次考试,可以看出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考试概述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直是全市最大的一门学科,也是中考的重点科目。
今年的语文试卷继续延续了近年来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的风格和特点,命题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科素养为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际运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和未来发展。
二、试卷分析今年的语文试卷分为三个部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其中,积累与运用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汉字书写、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阅读与鉴赏部分包括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表达与交流部分包括作文和口语交际,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今年的语文试卷难度适中,题目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和反思。
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共97份)[下学期]-63
厦门市2006年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考生注意:1.自信沉着,仔细审题,努力展示初中三年的学习成果;2.全卷分四个部分,计28小题;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以0分计算;4.交卷时只交答题卡,本试卷由考场处理,考生不得擅自带走。
第一部分口语交际(满分:20分)[一]完成1—10题(20分)1.听一则“读书方法简介”,判断哪一种方法是冰心..提出的?(2分)A.独立思考法 B.创新法 C.三到法2.听一则“天气小常识”,判断大雾天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A.引发各种交通事故。
B.影响人体健康。
C.能见度差、湿度大。
3.听下面一段话,判断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话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A.掌声和欢呼声太响了,所以演说的声音显得无力。
B.此时感慨万千,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
C.没必要像别的获奖者那样全都说些多余的话。
听下面一则材料,回答第4题和第5题。
4.最早使用....“OK”的人是谁?(2分)A.现在的中学生B.电报的签收者C.美国的欧德·克利5.对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A.“OK”的用法来源于邮政。
B.“OK”是生活中十分流行的日常用语。
C.签写“OK”代表一种确认。
听下面一段争论,回答第6题和第7题。
6.刘艺和王晖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A. 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可锻炼能力。
B. 中学生要不要学好文化知识。
C. 中学生是否应该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7.对他们争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分)..?说出你的理由8.根据下面的情境,请你向同学们转述..班主任的话。
(2分)9.在下面这种情况下,你该在电话里.....对林鹏的妈妈说什么呢?(2分)10.你想说服..母亲让你参加观鸟夏令营,你会对母亲说哪些话呢?(2分)第二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29分)[二]完成11—14题(29分)11.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上海市虹口区2006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虹口区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1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考生注意:1.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微微风簇浪,。
(2),马蹄催趁月明归。
(3)小楼昨夜又东风,。
(4)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5)《曹刿论战》中反映出鲁公取信于民的话语是:(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儿闻之,亡.去,入由行歌。
亡()3.复前行,欲穷.其林穷()(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6.蒋氏之所以甘心冒着生命危险捕蛇,是因为(3分)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千山鸟飞绝,。
(2),天光云影共徘徊。
(3)了却君王天下事,。
(4)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5)《孔子论学》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是。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策之不以其道.道()3.复前行,欲穷.其林穷()(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黄生借书说(节选)黄生允修借书。
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共97份)[下学期]-17
2006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 文(海门卷)(总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2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日前,南通的“外滩”——滨江公园建设工程已顺利j ùn 工。
我们全家前去游玩,那里绿树环绕,花团锦簇,彩蝶飞舞……这一切令人目不xi á 接,我的心也仿佛r óng 入了这片江边绿洲。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⑴—⑷题必做,⑸⑹两题选做一题)(6分) ⑴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⑵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⑶,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⑷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⑸《岳阳楼记》中表达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⑹如何正确处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B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 .陕西姑娘刘波在女子50米步枪奥运选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D .最近,向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主题文化活动。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①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②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等危害社会。
③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上海2006年高考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每周练之五十五(200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
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
06年中考语文试卷(15套)[下学期]
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语文一、积累运用(3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méng ▲ 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 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 ▲ 育果实的时期。
2.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一⑤题必做,第⑥⑦两题选做一题)(12分)① ▲ ,天涯若比邻。
②深林人不知,▲ 。
③ ▲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鸡声茅店月,▲ 。
⑤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⑥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 ▲ ,▲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初中三年,在语文这片神奇的天地中旅行,想必你一定是收获无限。
在岳阳楼头,你也许聆听到了▲ ;在戴望舒“残损的手掌”中,你也许触摸到了▲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里,你也许感受到了▲ 。
……4.读下面两首小诗,按要求答题。
(7分)(一) (二)墙角的花!空中的鸟!你孤芳自赏时,何必和茏里的同伴争噪呢?天地便小了。
你自有你的天地。
①这两首小诗的作者是▲ 。
②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
评析:▲③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仿写。
仿写:▲5.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5分)①一处胜景要有一个好的名称,请以下面图文为例,说说一个好的景点名称有什么特点。
特点:▲②下面是我们绍兴的两个风景点,请你任选一个给它取个好名称。
A.“会稽山景区一角”名称:▲B.“小舜江水库景区”名称:▲二、阅读理解(55分)(一) (21分)月光下的探访李汉荣①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
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音草上汇聚摇曳.安静。
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
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默写(18分)l.浮云游子意, 。
(《送友人》)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风萧声动。
,一夜鱼龙舞。
(《登高》)(《青玉案·元夕》)4. 黄山绿水,。
(《天净沙·秋》)暴嚣长江蒲淡寒。
(《登离》>5.潭中鱼可百许头, 。
(《小石潭记》)6. ,百废俱兴。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
(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的“太清”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一l1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 éng),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阅读下文,完成12一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
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0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1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考生注意:1.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3)________,误人藕花深处。
(4)日光下彻,________,怡然不动。
(5)《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存有偏见的句子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安陵君其许寡人()3.余幼好书,家贫难致()(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岳阳楼记(节选)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6.第①段描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________的心情。
(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
(2)十岁裁诗走马成,________。
(3)________,天气晚来秋。
(4)日光下彻,________,怡然不动。
(5)《登泰山记》中描写大风猛烈的句子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6。
第①段描写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表现作者________的心情。
(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
(2)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3)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4)日光下彻,________,怡然不动。
(5)《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胸怀大志的句子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永州之野产异蛇()3.彼竭我盈,故克之()(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桃花源记(节选)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荚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6.第①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________的心情。
(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
②窃:私自。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二、现代文(共4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1一14题(19分)水的感悟①我们生活的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最不可思议和不可或缺,那恐怕要数“空气”和“水”了。
因为“空气”无色、无味、无形,我们无从把握和感受,所以很难去说它;而“水”则不同,它随时随处可见、可用、可感。
正因为有水,我们的地球才区别于其它星球,也正因为有水,人类才能绵延不jue 。
②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水”中,却对它理解很少,甚至于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水就像人的血液。
它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
当人们失去它的时候,方感其可贵;当人们拥有它的时候,却又将其淡忘。
可见,在某些事物上,“有”和“无”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统一。
③水,平和柔弱,但它能够征服强大。
最典型的是滴水穿石,以滴水之功,日积月累即可洞穿硬石。
钢铁在水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慢慢腐蚀、消失。
就像老子所言“柔弱能胜刚强”,这看似矛盾却是能够理解的。
只要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弱小也会战胜强大。
这个道理,在历史上和生活中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④水,随流赋形,但它始终坚守个性。
尽管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水并不是任意随人随物摆布的,一直有自己的原则。
那就是,一旦外力无视它的个性,水就会表现出率性而为和我行我素的“自由”精神。
当一盆水倒在地上,它就会随意而流;当江河被束缚过分,它就会冲破堤坝;当雨水自高天飘落,它就会洒向大地的每个角落。
所以,水又是自由的,它在本质上并不是受制于人和物的。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既要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⑤水,流淌不息,但它不懈追求宁静。
一条河流的长途跋涉,一挂瀑布的痛苦轰鸣,甚至是大海的汹涌澎湃,都是为了归于平静。
水平如镜时,它才能照出万物的容颜,才能显示出宁静致远的内心。
因此,我们应该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不在喧嚣中迷失自己,而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⑥水,生命之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陆地仅占五分之一,而水却占了五分之四。
如果说,陆地是边框,那么水面就是镜子。
有了这面镜子,云彩、飞乌、高山可以映照自己,而人类更可鉴别身心,包括容貌、品行、感情和思想。
11.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绵延不jue____(2分)12.第②段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一句运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4分)13.作者从“水”中得到的感悟是:(1)_______;(2)只要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弱小也会战胜强大;(3)________;(4)________(9分)14.请根据第③段作者的论述,列举一个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30分)孩子和书①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
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
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
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
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
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
”他指向那本装帧精荚、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
实在是因为太忙了。
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
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
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
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
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
他笑了。
“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
十五六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
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
她咳嗽了一声。
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
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
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