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课登高课文解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登高》美点赏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登高》美点赏析

人教版必修三备课文本解读:杜甫《登高》美点赏析【诗歌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美点赏析】《登高》一诗是“诗圣”杜甫的晚年诗作,曾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现在仍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教读课文。

此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我们无论是从章法、意象,还是从表达技巧等角度来赏析,都能感受到“旷代之作”的绝美。

一、章法布局之美从整体来看,《登高》一诗紧扣诗眼“悲”字来写。

诗的四联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面写登高之所见,后面抒登高之所感,层次清晰。

诗歌四联的起承转合非常明显,首联从细处、微观的角度起笔,写眼前所见的具体景物;颔联从大处、宏观的角度承接,所见之景为秋季的整体氛围;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内心的悲苦;尾联则为“合”,对悲苦的内容做了具体的补充。

起承转合平均分布在四联,让诗歌产生和谐的美感。

再品析诗歌的局部,前两联的写景句,不光是从微观到宏观,写出了层次,而且这两联四句,前后相互承接,其中一三句都是写山景,二四句都是写江景,真是绝妙之至。

在首联一二句中,诗人的视角也有变换,诗人在第一句中把视角放在“风急天高”的高远处,可算是仰视,第二句中把视角放在“渚清沙白”的低近处,可归为俯视,两句视角不同,俯仰之间,更加凸显层次之美。

接着看后两联的抒情句,同样很有章法。

颈联中的第五句从“万里”空间的角度立意,第六句是从“百年”时间的角度着笔,时空变幻,悲情四溢。

而尾联七八句,则是把个人生活多艰、国家民族多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艰难苦恨白发添,贫病潦倒人生难,两句极尽悲苦。

和写景句一样,在抒情句中也讲究了交互承接,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

因“悲”而“苦恨”,因“病”而“停杯”,前后承接的两句诗不光是角度一致,内容上也是紧密相连。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杜甫《登高》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杜甫《登高》

飞鸟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王维《入若耶溪》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杜甫:《旅夜书怀》
飞鸟:用“回鸟”自比,表达自己因为战乱而到 处漂泊,有家难回的艰难处境。
品意境 析情感
风急
天高
意境
猿 啸哀 孤独无依 深沉
找诗眼
悲 秋
析意象 品意境 抓主旨
★ 诗 人 眼 中 的 秋 天
急风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操《观沧海》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
急风: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高天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悲 多病缠身的苦痛之悲
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战争的国难之悲
白发徒增壮志未酬之悲
登高
首联 写景
颔联
颈联 抒情
尾联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仰观
江水洲渚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方法总结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移情入境法: 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意象分析法: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 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 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登高》说课稿5篇

《登高》说课稿5篇

《登高》说课稿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说课稿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登高》说课稿5篇(登高统编版说课),以供参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关于《登高》一诗的诸多新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关于《登高》一诗的诸多新解

关于《登高》一诗的诸多新解杜甫的《登高》一诗流传至今,文学价值甚高,作为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必修科目,有些老师对其内容不免存在误读现象,本文从“渚清沙白”“鸟飞回”“潦倒新停浊酒杯”等三个关键点进一步探究,还原它的本真意义。

“渚清沙白”作何解杨万里在《诚斋诗话》里说:“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

”既然杜甫号称“诗圣”,《登高》又号称“古今七言律诗第一”,那么,我们称它为一首“句句奇、字字奇”的千古奇诗,应当说得过去吧?奇怪的是,笔者翻遍杜诗各个选本,翻遍《唐诗三百首》各家对《登高》的注释,竟然找不到关于“渚清沙白鸟飞回”的确切解释!仇兆鳌《杜诗详注》,首先引述王褒诗“对岸流沙白”,其次引述《楚辞》“鸟飞还故乡”,然后释曰:“此联每句各包三景。

”此话固然没有错,问题在于:“渚清”何意?“沙白”何意?杜甫为什么要写这两个意象?得不到解答。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此句无注,这能叫“详析”吗?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此无注,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仅注一句:“回,回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学研究室《唐诗选注》也仅注一句:“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顾青编注《唐诗三百首》注了两句:“渚,水中小洲。

回,回旋。

”管又清《唐诗三百首》(注解本)也注了两句:“渚,水中的小洲。

回,回旋。

”邓魁英、聂石樵《杜甫选集》注解稍详:“渚,水上沙洲。

在巫峡登高,故闻猿啸;下临长江,故曰沙洲白。

”萧涤非主编《杜甫全集校注》既称“注释详明,评论切当”,对于此句阐释理应最详尽,如下:渚,水中小洲。

回,回旋也。

巫峡多猿,鸣声甚哀,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也。

“风急”二字紧要,猿哀、鸟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皆从此生出。

汪灏曰:“风急天高,从大处写,从空际写,猿一物,从小处实处衬,七字中自为伸缩。

”又曰:“江上多洲,界画井然,曰清。

沙,渚旁水底之沙,秋水无尘,沙更明澈。

”“渚清沙白,大处写。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说课稿一、说教材《登高》这首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的杜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

这一单元为唐诗单元。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在历代诗歌中独领风骚。

它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主义和审美价值。

而李白与杜甫又是唐诗中的“绝代双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我们学习诗歌,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领会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高考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有鉴赏诗歌的能力。

而每年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高考试题中的答题难点,也是诗歌鉴赏类题型。

综观考试大纲中诗歌鉴赏的考点,主要内容无外乎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鉴赏诗歌的语言(即炼字);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即炼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观点态度。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进行循序渐进,有侧重点的诗歌鉴赏训练,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让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圣杜甫及其作品特点。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

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2、能力目标:在正确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恰当地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通过对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来感知诗歌意境。

思考感悟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增强学生心中的祖国意识并培养其爱国情怀。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人审美情趣。

学习体会诗人“位卑末敢忘忧国”的博大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根据杜诗的内容主题和风格特点,我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确定如下:1、学习重点:在反复有感情地吟诵诗句中体会诗人的情怀。

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景再现,从而体会诗歌意境。

2、学习难点: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名句。

揣摩本诗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初步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高中语文《登高》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登高》教材分析

登高《登高》选自鲁人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唐诗三首》,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登高》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的《登高》。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受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表达。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秋日登高所见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年老多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阅读基础,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深入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风格。

2. 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3. 感受诗人的悲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诗歌的核心,理解它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阅读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登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种复杂的情感,如壮志难酬的悲愤、年老多病的愁苦、对身世飘零的感叹等。

这些情感相互交织,需要学生仔细品味和揣摩,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诗歌的主题可以有多种解读,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探讨诗歌的主题。

五、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或图片,引入诗歌的主题。

课文解读登高

课文解读登高

课文解读登高登高,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对该课文进行解读,探讨其意义与内涵。

登高一诗,写作者在登高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和登高者的心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追求卓越的渴望。

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首开二两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以猿啸自哀、鸟飞之景烘托出登高者的寂寥心境和自由的心向,以此引起读者的共鸣。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登高的描绘,进一步勾勒了崇山峻岭、广袤大气的壮丽景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诗用秋天落叶和滚滚江水的景象引起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视觉感受,表达了作者心境的变化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句诗以具体的岁月和人生表达出对光阴匆匆和短暂人生的思考,认为人生如过客,百年短短,应努力追求卓越而不被病痛困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两句诗从个人角度展示了作者人生的坎坷和困顿,诗人将自己比喻为岁月的牺牲品,借此呈现出对于人生困苦和际遇的反思。

最后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令人感动的描述,展示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卓越的向往,表达出回归现实的观点,让读者在感叹传统辉煌的同时,也启发人们应脚踏实地的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首登高诗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作者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以及对自由和卓越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绪和智慧,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内心的触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登高都是一种情感和心境的展示。

无论是在山巅、高楼或者大自然中,人们都可以超越尘世的困扰,追求自由、追求卓越。

登高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登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美景,体验生命的壮丽和短暂,也能拓展自己的眼界和思维。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体验,使得我们对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有了更深的思考,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9课《登高》讲解与例题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9课《登高》讲解与例题

小时候,人时常望着月亮述说自己小小的愿望,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去把那么多的理想
实现;月亮好似能听懂我的话,只是静静地望着我,
就像在鼓励我一定要好好地成长。
稍大了,遥望那温馨的月亮,目不转睛地望着她,祈祷着她会赋予我力量。月亮却总
是躲进云中。哦,她是告诉我成长的里程不会一帆风顺,风雨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只有
首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颔联虽也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但好比画家的写意,只传神会意,给读者留下充分想
像的空间;颈联表现感情,从纵 (时间) 、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
生;尾联又从白发增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
的心灵和仁爱博大的圣人胸襟。
本材料适用于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等话题的
写作。
提示:①兼济天下;②爱国;③困厄;④位卑未敢忘忧国。
[ 来源:]
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独”,一是独知宇宙与人生之悲怆,二是独
自承担此苦难的情怀。全诗用浑融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
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独的感伤情怀,全诗既流畅浑厚,又高歌激昂
。气象磅礴,情景交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提杜甫,那位忧国忧民、满脸愁容、皱纹密布的老者的形象便映入我们的眼帘。杜 甫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永远是“悲”, 《登高》 也不例外。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消极 的,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写景,雄浑阔大,气象宏伟,它的基调不能说是消极。你是怎 样认为的?
精品精品
资料精 品精品 资料

登高古诗词拼音杜甫 [高一语文必修3杜甫诗《登高》赏析]

登高古诗词拼音杜甫 [高一语文必修3杜甫诗《登高》赏析]

古诗赏析是高中语文的必考题型,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3杜甫诗《登高》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杜甫诗《登高》赏析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也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经历和“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但他一生穷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特别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了唐帝国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对百姓的苦难更是感同身受,当初“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忆昔》)的所谓理想世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万方多难”的时代,是“乾坤含创痍”“人烟眇萧瑟”(《北征》)的国土,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的伤感,复杂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不仅造成了生灵涂炭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面对苍天来表白“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歌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时所作。

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挈妇将雏,流浪漂泊,倍尝生活的艰辛,直到唐肃宗广德元年(763年)。

公元767年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然是一片混乱。

这时,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五十六岁的老人了。

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一诗。

高中语文:深度解读《登高》悲秋思想

高中语文:深度解读《登高》悲秋思想

深度解读《登高》悲秋思想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遭遇坎坷,仕途不顺,生活贫困。

《登高》一诗,就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重阳节登高所做。

诗人在四川失去依靠,漂泊到夔州,此时已经五十六岁,垂垂老矣。

由于诗人已经饱经风霜,经历战乱,加上他患难与共的朋友李白等人离世,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世乱年衰,日暮途穷,令人不能卒读。

诗的前两句写登高所见所闻,紧扣住一片秋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由写秋风迅急,秋气骤至开始。

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六种物象:“风”“天”“猿”“渚”“沙”“鸟”,每一种物象用一字来形容:“急”“高”“哀”“清”“白”“回”。

这六个物象就像六个镜头,构成一幅凄凉的深秋画面。

秋天到来,秋风突起,天高气清,秋气凛冽,寒霜始降,砭人肌骨。

感“风”之“急”,见“天”之“高”,听“猿”之“哀”“啸”都在揭示景物的荒凉,又以“渚”之“清”,“沙”之“白”与“鸟”之“飞旋徘徊”,来写暮秋的景物特色,进而构成暮秋荒凉苍茫的典型环境。

因台高,觉其风大,所以说“急”;时当深秋晴空如晦,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所以说“哀”。

它不像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是欢歌笑语,不见半点伤心。

李白的好运,杜甫的潦倒天差地别。

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白茫茫的沙滩历历在目,所以说“白”;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

真可谓“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鸟类也找不到栖身之地,何况人呢?颔联从大处落墨,扩展到万里秋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无边”二字展开“落木萧萧下”的画面,以“不尽”二字展开“长江滚滚来”的画面。

深秋风大,所以听落叶之“萧萧”;峡深流急,所以见波涛之“滚滚”;“落木”用“无边”形容,见其境界之阔大;“长江”用“不尽”形容,可见大江之无穷。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赏析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赏析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赏析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也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经历和“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但他一生穷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特别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了唐帝国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对百姓的苦难更是感同身受,当初“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忆昔》)的所谓理想世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万方多难”的时代,是“乾坤含创痍”“人烟眇萧瑟”(《北征》)的国土,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的伤感,复杂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不仅造成了生灵涂炭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面对苍天来表白“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歌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时所作。

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挈妇将雏,流浪漂泊,倍尝生活的艰辛,直到唐肃宗广德元年(763年)。

公元767年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然是一片混乱。

这时,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五十六岁的老人了。

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一诗。

高中语文必修统编人教版教材解读〖登高教材解读〗

高中语文必修统编人教版教材解读〖登高教材解读〗

《登高》教材解读一、篇目在教材中的地位解读《登高》在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被安排在第三单元,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放在同一课。

《登高》的讲解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基本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文化自信”;在阅读策略方面,提倡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了解古代诗词在诗体方面的特点及艺术表达方面的特色。

本单元诗歌选取丰富多样,有古体诗有近体诗,有诗有词。

杜甫的这首《登高》是唯一一篇律诗。

这首诗歌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之作,学习这首诗要善于把握景情交融的关系及诗人悲愁孤苦之情,并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深入感知诗中意境。

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图景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主要遵循读诗、品诗、悟诗这一基本框架。

二、文本解读本诗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年)秋寓居夔州时所作,为唐代七律诗中的名篇。

诗人通过重九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身世之感。

这首诗的前半写登高闻见之景,用“风急”开端,一线贯穿。

首联所写是局部的近景,颔联所写为整体的远景,既有细致的刻画,又有粗犷的勾勒,远近俯仰,动静相衬,创造出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画面。

后半写登高感触之情。

猿鸣悲哀,飞鸟回旋,树木凋零,长江流逝,时不我待,凡此种种,无不引起悲叹。

颈联是全诗重心所在。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称颈联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乙编卷十五)尾联再做补充,以衰病愁苦的个人形象作为收束。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5《登高》课文简析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5《登高》课文简析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 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 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退出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 寿,全家人一起去。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 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 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2)苦、恨是什么意思?
——很、非常。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
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
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 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 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 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 型景物,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所展示的境 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登高》课文简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听到它的叫 声非常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冷。 既有身体的,又有 心灵的。更主要是 心的。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 鸟,是一只孤独痛 苦的鸟。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 渺小,很孤单。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 “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 (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 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飘流在 外,同时又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 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 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 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高中语文必修课(登高)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必修课(登高)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必修课(登高)课文解读风急①天高猿啸哀②,渚③清沙白鸟飞回④。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翱翔低空飛回。

①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②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渚:水中的小洲。

④飞回:盘旋地飞。

〕无边落木①萧萧②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萧萧索索纷纷而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滔滔奔腾而来。

①落木:落叶。

②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常年到处漂泊;年过五旬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万里〞两句含意丰厚,概括了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际。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多病,用今天的医学知识分析,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困难苦恨繁霜鬓①,潦倒②新停浊酒杯。

〔时世困难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无奈戒酒停杯。

①繁霜鬓:白发日多。

②潦倒:衰颓、潦倒。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登高所见所闻,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勾画出一幅清秋君临天下的动人图景,融会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起笔择取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描摹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暗示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描绘出一幅惨烈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

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些细节,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在“天高风急〞的秋天,万物惶然无主,好像就是国难当头之时,包含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深深地浸透着诗人常年飘泊,居无定所的悲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登高-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教师版)

登高-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教师版)

颈联“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强调空间之遥;“百年”强调时间之久,异乡为“客”,经常如此,于然孤独。

运用时间、空间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老来漂泊不定、孤独多病的艰难处境和愁苦心情。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尾联写因年迈和忧愁致白发日多,疾病缠身致新停酒杯,虽有万般愁
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

杜甫忧国伤时之情,跃然纸上。

二、情景默写
1.《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极写作者的羁旅之愁、病痛之苦以及孤独之感。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沉郁悲凉的秋景的两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杜甫在《登高》中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炊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

4.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天、风等六种意象自然成对。

5.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课《登高》课文解读讲义《登高》课文解读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谢立凡风急①天高猿啸哀②,渚③清沙白鸟飞回④。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翱翔低空飛回。

①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②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渚:水中的小洲。

④飞回:回旋地飞。

)无边落木①萧萧②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萧萧索索纷纷而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滔滔奔腾而来。

①落木:落叶。

②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常年到处漂泊;年过五旬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万里”两句含意丰厚,概括了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际。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多病,用今天的医学知识分析,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①,潦倒②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无奈戒酒停杯。

①繁霜鬓:白发日多。

②潦倒:衰颓、失意。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登高所见所闻,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勾画出一幅清秋君临天下的动人图景,融会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起笔择取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描摹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暗示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描绘出一幅惨烈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

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些细节,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在“天高风急”的秋天,万物惶然无主,仿佛就是国难当头之时,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深深地浸透着诗人长年飘泊,居无定所的悲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二语,使诗的境界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战乱频仍、苦海无边的感怆,显示着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用语之精当,气象之宏伟,可谓绝唱。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悲秋”两字,“秋”是景,“悲”是情,由写景转入抒情。

“万里”,点明夔州距故园遥远,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

“常作客”,指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诗人半百之年。

“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照应题目,重阳佳节,高处远眺。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是全诗之眼。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已经步入人生的秋天,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一生辗转漂泊,壮志难酬,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到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尾联以对句作结,转入对家国身事的悲叹。

“艰难”既指自身命运,又指国家命运。

“苦恨”,甚恨,愁恨很深。

“繁霜鬓”,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积郁在心,使自己白发日多。

“潦倒”,犹言仕途坎坷,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刚刚放下酒杯。

诗人一生艰难苦恨,穷困潦倒,常常借酒浇愁,今日重阳登高,本可痛饮,一醉方休,不料饮酒只能使“悲秋”之愁更愁,无奈之中,酒到嘴边,又不得不把酒杯放下。

这千钟万斛的愁啊,该怎样排遣!本来兴会盎然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正如前人所说,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读这首诗要正确理解诗的情调。

一般认为“悲”是主调。

写景,从色彩看,画面黯淡;从情调看,不免悲凉。

写身世,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孤身一人,霜染两鬓,更是艰难苦恨,悲从中来。

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但我们更要从“悲”中见出“愤”,从“苦”中见出“劲”。

无边落木萧萧下,固然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但不尽长江滚滚来,又激起人生命的激情,显示着一种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

正因为如此,这首充满悲凉感的诗篇才使人品味出一种悲壮感,看到一种壮心不已的意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是悲凉的进取;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不幸者对命运的不屈不挠的抗争。

只有这样,我们才更贴近诗人的心灵。

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

不读出这份情感,就不能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

讲义《登高》课文解读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谢立凡风急①天高猿啸哀②,渚③清沙白鸟飞回④。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翱翔低空飛回。

①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②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渚:水中的小洲。

④飞回:回旋地飞。

)无边落木①萧萧②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萧萧索索纷纷而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滔滔奔腾而来。

①落木:落叶。

②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常年到处漂泊;年过五旬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万里”两句含意丰厚,概括了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际。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多病,用今天的医学知识分析,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①,潦倒②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无奈戒酒停杯。

①繁霜鬓:白发日多。

②潦倒:衰颓、失意。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登高所见所闻,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勾画出一幅清秋君临天下的动人图景,融会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起笔择取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描摹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暗示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描绘出一幅惨烈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

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些细节,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在“天高风急”的秋天,万物惶然无主,仿佛就是国难当头之时,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深深地浸透着诗人长年飘泊,居无定所的悲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二语,使诗的境界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战乱频仍、苦海无边的感怆,显示着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用语之精当,气象之宏伟,可谓绝唱。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悲秋”两字,“秋”是景,“悲”是情,由写景转入抒情。

“万里”,点明夔州距故园遥远,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

“常作客”,指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诗人半百之年。

“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照应题目,重阳佳节,高处远眺。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是全诗之眼。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已经步入人生的秋天,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一生辗转漂泊,壮志难酬,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到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尾联以对句作结,转入对家国身事的悲叹。

“艰难”既指自身命运,又指国家命运。

“苦恨”,甚恨,愁恨很深。

“繁霜鬓”,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积郁在心,使自己白发日多。

“潦倒”,犹言仕途坎坷,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刚刚放下酒杯。

诗人一生艰难苦恨,穷困潦倒,常常借酒浇愁,今日重阳登高,本可痛饮,一醉方休,不料饮酒只能使“悲秋”之愁更愁,无奈之中,酒到嘴边,又不得不把酒杯放下。

这千钟万斛的愁啊,该怎样排遣!本来兴会盎然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正如前人所说,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读这首诗要正确理解诗的情调。

一般认为“悲”是主调。

写景,从色彩看,画面黯淡;从情调看,不免悲凉。

写身世,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孤身一人,霜染两鬓,更是艰难苦恨,悲从中来。

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但我们更要从“悲”中见出“愤”,从“苦”中见出“劲”。

无边落木萧萧下,固然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但不尽长江滚滚来,又激起人生命的激情,显示着一种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

正因为如此,这首充满悲凉感的诗篇才使人品味出一种悲壮感,看到一种壮心不已的意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是悲凉的进取;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不幸者对命运的不屈不挠的抗争。

只有这样,我们才更贴近诗人的心灵。

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

不读出这份情感,就不能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

讲义《登高》课文解读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谢立凡风急①天高猿啸哀②,渚③清沙白鸟飞回④。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翱翔低空飛回。

①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②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渚:水中的小洲。

④飞回:回旋地飞。

)无边落木①萧萧②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