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老子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其书
关于内容编排的争论: 通行本:上篇“道经”,下篇 “德经” 。 马王堆帛书甲、乙种本:“德经” 在前,“道经”在后 。
老子其书
关于哲学立场的争论: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老子其书
影响: “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楚王刘英
“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
——《后汉书襄楷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 事向民自富,我无欲向民自扑。” “民之难治,是其上之有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 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 与之。”

二、道生万物的唯心主义
1、道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公式:道(无)——有——万物
(一)肯定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
他说“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
挫或隳。”《三十九章》也就是说事物都在变化 之中,只是程度不一,形式不同而已,在运动变 化的过程之中,有的先行,有的后随,有的轻嘘, 有的急吹,有的强壮,有的瘦弱,有的受小挫折, 有的则全部毁灭。又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 日”“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于人乎”《二十三章》 老子这里是以人们常见的风、雨、天、地等自然 现象来说明自然界是变化的,并进而认为不仅自 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不例外,由道产生的整个 宇宙无不在变化之中,肯定了运动变化的普遍性, 从而奠定了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前提。
(六)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1、其辩证法是唯心主义体系下的辩 证法。
(六)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2、所讲的运动有时是一种循环。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六)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3、强调对立面依存,忽视对立面斗 争,把对立面调和看作是事物发展 的归宿。 “知和日常”
(六)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四)“反者,道之动”
向相反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 看到了否定因素的作用
(五)关于发展由微渐著的思想 萌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 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 于细。” 韩非在《喻老》一文中对老子这种思 想进行了进一步阐明和发挥,并举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 以突隙之烟焚”
2、“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内容: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 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使民 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
2、“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实现途径——“无为”而治
(二)关于对立面互相依存的思想 3、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别
静为主,动为次 无为主,有为次
(三)关于矛盾对立面互相包含和转 化的思想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 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三)关于矛盾对立面互相包含和转 化的思想
“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 “物壮则老”、 “兵强则灭,木强 则折”
(三)关于矛盾对立面互相包含和转 化的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祸”。
“后宫佳丽三千人”, “六宫粉黛无颜色”。 南北 男女 雌雄
“柔弱胜刚强”的思想也是老子 书中矛盾转化问题突出一例,也是 老子最称颂论述最多的一例。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却驰骋天下, “攻坚者莫之能胜” 牙齿和舌胎 “道家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汉书.艺文志》 这一评价实实在在地揭露了老子 “柔弱胜刚强”思想的政治实质。
(二)关于对立面互相依存的思想
1、对立统一是普遍现象
“天下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后宫佳丽三千人”, “六宫粉黛无颜色”。南
(二)关于对立面互相依存的思想 2、对矛盾双方作用的具体分析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 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惜其资,虽 智大迷,是谓要妙。”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二、道生万物的唯心主义
2、超时空的绝对精神 在“象帝之先” ;
“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二、道生万物的唯心主义
3、道乃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 “万物之宗” “天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三、唯心主义的弱能胜强的朴素辩证法
在社会大变动时期,作为奴隶主贵族的老子亲眼
4、对转化条件尤其是客观条件重视 不够,为相对主义开了后门。
(六)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5、讲动、讲变,但却认为静是绝对 的,动是相对的。
“静为躁君”,“归根曰静”
(六)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运动发展中:静——动——静 世界观中:
无——有——无 道——物——道
• 思考
• 1、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 2、简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不仅对矛盾转化思想有不少论述,而 且对转化条件亦有涉及,他说,过分吝惜 必有更大破费,过多贮藏必有重大损失, 知道了满足就不会困辱,知道休止就不会 危险,可以长久安全。“甚爱必大费,多 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 久。”《四十四章》也就是说知足和知止 就成了能否长久安全的条件。当然,老子 所讲的条件不是指客观条件,而是指主观 条件。这种思想也并非自觉而纯是一种自 发的。是对当时奴隶主贵族得失转化经验 教训的消极总结。
看到了当时社会的变化,觉察到“社稷无常奉, 君臣无常位”,“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九章) 的实况,并亲身体验了从统治地位转化为被统治 地位,从富贵转化到贫贱的经历。在这种环境下, 作为有一定知识修养,又任过朝庭小吏的老子推 而广之,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的矛盾性, 认识到事物都可以向相反方向转化。老子辩证法 思想,可以说是对当时自然变化,社会变动和其 个人坎坷经历的反映。 读一下《老子》五千言,其朴素辩证法思想是相 当丰富的,形成了老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彩部份,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老子》也 不愧为是一首辩证法的诗。
“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 博物止乎七篇。”
——沈约
一、“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1、既认为周礼无法挽救奴隶制,又对 新兴地主阶级不满。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三十八章) “兵者不 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谈为上”。 《三十一章》对法治也反对,说,天下禁令越多,人民 越陷入贫困,法令越分明,盗贼反而层出不穷,把法治 说成是造成天下大乱的原因之一。 老子对新兴地主阶级是攻击的,他对人民如何呢,他主 张对人民要采取愚民政策,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 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六十五章), 故要“经圣弃智”。(19章)认为知识与智慧是劳动人 民惹祸作乱的原因。 老子对新兴地主阶级攻击之时,客观上也揭露了新兴封 建制度的一些阴暗面,看到了人民之所以贫困和起来反 抗的某些原因,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七 十五章)“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七十五章)
第五节
老子客观唯心主义的 哲学思想
老子其人
三种不同观点: 春秋末期孔子曾问过礼的老聃 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 战国时期的太史儋

老子其人
老子者,楚苦县厉 乡曲仁里人也。姓 李氏,名耳,字伯 阳,谥曰聃。周守 藏室之史也。 ——《史记》
老子其事

《神仙传》的记载 道教传说
老子其书
由来:老子出关 写完, 老子走的时候这么想 的:“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 衍得过去了。”关尹喜则给 了老子一包盐、一包胡麻和 十五个饽饽作稿费。关尹喜 还特地申明说,“这是因为他 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 ——鲁迅:《故事新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