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合集下载

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 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某种疾病导致人 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 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 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 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 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 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 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
提示:人体注射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 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注射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失水或吸 水,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 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
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 衡的生命观。(生命观念)
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间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
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
4.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 思维)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概述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维持相对恒定状态的重要概念。

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酸碱度、离子浓度等内部环境参数,以确保细胞和组织正常运作。

本文将介绍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并探讨其重要性及调节机制。

内环境的定义内环境是指生物体细胞外部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组织间液。

它包含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氧气和其他生理参与物质,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状态。

在稳态下,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稳态的维持对于生物体正常生活和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等参数,以确保细胞和组织正常运作。

如果内环境发生较大波动,细胞和组织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生物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分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类。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和控制内环境的稳态。

神经系统通过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发出相应的信号来调节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等方式来降低体温。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激素和酶等,它们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酸碱平衡和水盐平衡等。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温和新陈代谢,肾脏则可以调节体液中的离子浓度和酸碱度。

内环境的扰动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扰动,例如气候变化和饮食结构改变等。

当内环境发生扰动时,生物体会通过调节机制来恢复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分为恢复机制和预测机制两类。

恢复机制恢复机制是指当内环境发生扰动时,生物体通过调节机制来纠正内环境的变化,使其返回到稳态状态。

例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会被释放出来,将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范围。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

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实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实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部分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实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知识点三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归纳串记]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学法指导]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易误提醒]几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高中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管形成 ②组织细胞代
②由消化道 谢产生
吸收而来
项目
血浆
成分 组织液
淋巴
化学成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分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者之 间的转 化关系
[题点全练]
1.(2017·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 200 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3)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 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 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内环境的组成
[过程体验]
1.通过填图掌握体液的组成
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 血浆 ,② 组织液 ,③淋巴 ,④细胞外液,⑤ 细胞内液 , ⑥ 体液 。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2.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
项目
血浆
成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 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 成分来源 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 下静脉汇入
①组织液渗 ①血浆透出毛的判断
3.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②③⑤⑦⑧⑪⑫ 。(填序号)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胰岛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
[系统认知]
1.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共26张PPT)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共26张PPT)

,对
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3解)析直】1接.细参胞与外内液环包境括的血系浆统、有淋四巴个、;组织液,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作用;
②表示用2.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考点七 五
1.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②表示用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考点三
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情 况如下:
细胞生活的环境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的渗透压主要与
细胞 外液 理化 特性
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血浆中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温度: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与汗腺等活动有
关)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 的媒介
2.
内环境的概念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来的。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
延,都是专用名词。需要注意的是:(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反射与反射弧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反射与反射弧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反馈调节和稳态反射等,其中稳态反射是一种 快速调节机制,能够快速地应对内环境的变化。
03 稳态反射
稳态反射的定义
稳态反射是指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 态,对外部刺激或内部变化所做出的 适应性反应。
它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自动调节机 制,能够快速地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和 内部需求,以保持身体正常运转。
温度调节反射
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皮肤温 度感受器会感知到温度下降,进 而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血管收缩, 减少热量的散失,维持体温的稳 定。
压力调节反射
当人体受到外界压力变化时,压 力感受器会感知到压力的变化, 进而通过神经反射调节心血管系 统的活动,维持血压的稳定。
酸碱平衡调节反射
当人体血液中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时,酸碱感受器会感知到酸碱度 的变化,进而通过神经反射调节 呼吸和肾脏功能,维持酸碱平衡 的稳定。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反射与反射弧
目录
• 引言 • 人体的内环境 • 稳态反射 • 反射弧 • 总结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内环境
人体内部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液等。
稳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反射与反射弧
人体对刺激的快速反应机制,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学习目标
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反射与反射弧的基本 结构和功能。
理解稳态对人体的意义。
能够分析常见生理现象中 的反射与稳态调节机制。
02 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的定义
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 介。
内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 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而细胞内液则是细胞内部的环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病状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糖过高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三多,饥饿感强,身体 消瘦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
(2)Ⅱ内的营养物质通
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 过程表示的是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 的吸收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1. 从 组 织 液 中
来源
回渗而来
1. 组 织 液 渗 入
1. 血 浆 透 出 毛
2. 淋 巴 在 左 右
毛细淋巴管形
细血管壁
锁骨下静脉汇


从消化道吸 收而来
组织细胞代 谢产生
从消化道吸 收而来
例: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 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
物质分别为[ B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关于水肿成因的问题
• 成因: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 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使血浆、细胞内液中 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
易错点1 体内液体≠内环境 [点拨]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等)及与外界 相通的液体(如尿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易错点2 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点拨]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 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程标准素养要求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生命观念:建立生物体的稳态观。

2.科学思维:建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模型。

3.科学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2.影响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因素3.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内环境稳态实现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3.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提醒]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时,代谢速率上升,表现出甲亢症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1)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3)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4)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答案:(1)×(2)×(3)√(4)×知识点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稳态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流程图1.(2021·辽宁葫芦岛高二检测)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2.(2021·安徽合肥高二期末)许多运动员为了延缓乳酸产生,采取肌肉按摩措施。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内环境及其稳态 内环境及其稳态 生理学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内环境及其稳态 内环境及其稳态 生理学课件
内环境及其稳态
60% 体液
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40% 血浆 5%
组织液 15%
一、内环境
细胞直接接触的环பைடு நூலகம்---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中最重要、最活跃 的部分是血浆。
1857年正式提出生 物“内环境”概念
1932年《身体的智慧》一 书明确提出内稳态理论
二、内环境稳态
概念 :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 (血浆pH7.35-7.45、血浆渗透压280-320mmol/L、
成人血小板数(100-300)×109/L )
二、内环境稳态
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种器官功能正常发挥和 各种调节活动正常进行。
三、临床应用
健康
疾病
(处于稳态) 药物 (偏离稳态)
抽血化验:了解内环境的变化,为疾病 的诊治提供依据
思考题
如何维持内环境处于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及其组织与细胞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维持是人体能够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从细胞、器官和系统三个层面探讨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重要性及其调节机制。

一、细胞层面的稳态调节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细胞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和内质网的调控来实现。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之间的屏障,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通过这些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可以调节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浓度差,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一个复杂的膜系统,它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修饰和折叠等过程。

内质网还参与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维持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稳定。

细胞膜和内质网的相互作用,使细胞能够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并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器官层面的稳态调节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稳态调节对于整个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以下以肾脏和肺脏为例,介绍器官层面的稳态调节。

肾脏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出,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肾脏能够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肺脏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也参与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肺脏通过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肺泡是肺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周围血管紧密联系,通过肺泡膜的通透性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活动,肺脏能够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系统层面的稳态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不仅仅局限于细胞和器官层面,各个系统之间也通过相互作用来维持稳态。

以下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例,介绍系统层面的稳态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稳态是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的,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以下是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内部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如果稳态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稳态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范围内。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体液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体液的成分和体积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肾脏可以通过尿液的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三、稳态的重要指标1. 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36.5-37.5摄氏度。

2. pH值: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7.35-7.45。

3. 血糖水平: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3.9-6.1毫摩尔/升。

4. 血压: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四、稳态失调的后果当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酸中毒等都是稳态失调的结果。

五、保持稳态的方法1. 健康饮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调节能力。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熬夜或过度劳累。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复习——说出下列问题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哪些?渗透压的概念、决定因素?说出组织水肿的原因?2、简述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讨论:•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情况?•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①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②说明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讨论: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2、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3、糖化血清白蛋白是反映过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一项指标。

4、甘油三酯处于临界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患者,常常伴有导致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的脂质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性脂质紊乱血症。

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肝功能检查里重要的一项,可以检验肝组织是否受损。

由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所以只有肝组织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时,血清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才会升高。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比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代谢后也会产生一些酸性或者碱性物质。

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中的PH 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教材第 9页事例1:PH2.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 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1.内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内环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其特点包括:-维持稳定性:内环境需要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使得细胞可以在最优条件下进行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

-动态平衡:内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各种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内外间不断交换,维持其正常的稳态。

-平衡修复: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体会通过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确保内环境的稳定性。

2.内环境的调节机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人体拥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循环系统调节等。

a.神经调节: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当人体感到寒冷时,神经系统会立即将这个信息传递到大脑,启动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体温。

b.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在体内传递信息,并调节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下丘脑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体液的平衡。

c.循环系统调节: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液的循环,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引导血液流向特定的器官或组织,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3.内环境的稳态:体内各种生理指标需要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指标包括体温、血糖水平、血液pH值、电解质浓度等。

a.反馈调节: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当一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身体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

例如,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b.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指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生理指标回到正常范围内。

正反馈则是指使生理指标远离正常范围,加剧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例如,负反馈是通过体温调节机制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而正反馈则是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例如血液凝块形成的过程中。

c.维持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2.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释放到内环境中与突触后膜上受体发生结合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D、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B.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C. 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改变,人体就不会生病D. 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4.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2、血红蛋白、葡萄糖、胰岛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内环境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7.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与淋巴B. 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C. 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D. 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8.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C.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可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D.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9.一项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在英国诞生了,它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

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

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HLA有关10.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11.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A.胰岛素和胰蛋白酶B.生长激素和淀粉酶C.催乳素和呼吸酶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1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当补充钾盐C.Na+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D.肾脏排尿的重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13.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

据图示推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B、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

C、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机理是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D、由图2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联系的。

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否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C.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D. 反馈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15.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的作用C.人体中N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和皮肤D.人在饮水不足时,通过减少排尿量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16.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2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1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5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4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5处17.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下降D.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可以不经过细胞膜18.下列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氢+能量1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20.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和皮肤排出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D.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题型注释)21.(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如图所示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2)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而发生过敏反应时,[]通透性会增强。

(3)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此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阶段。

(4)若图示肝脏的内环境,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

(5)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若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

请利用活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1)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活鸡血,生理盐水,10% 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

方法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观察各管颜色变化。

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2)用图中标号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O2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______________。

(3)血液中的O2被运输到各组织,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经过_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

(4)①与②③的成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①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而后者相对较少。

(5)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

(6)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外界氧气进入内环境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乳酸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组织细胞获得养料和排出尿素等含氮废物必须通过的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0届中山调研)图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