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2 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分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解析版】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分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解析版】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 A.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B.乙醇中的乙酸(CaO固体、蒸馏)C.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Na2CO3溶液、分液)D.乙烷中含有乙烯(溴水、洗气)【答案】A【解析】A.Br2、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加浓溴水后会引入新杂质,应选NaOH 溶液、分液除杂,A错误;B.乙酸可以与CaO反应生成醋酸钙,经过蒸馏可以将乙醇蒸出,B正确;C.Na2CO3溶液可以与乙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溶于水,再经过分液可以分开,C正确;D.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而乙烷不与溴水反应,可以除去乙烯,D正确;故选A。

2.下列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提纯工业乙醇(含甲醇、水等杂质)的装置:③B.提纯粗苯甲酸选择装置:②①C.提纯粗苯甲酸三个步骤: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D.苯中混有少量甲苯选择装置:④【答案】D【解析】A.乙醇和甲醇、水互溶,可以利用沸点不同分馏分离,选用装置③,故A正确;B.苯甲酸的溶解度不大,应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则选装置②、①可分离,故B正确;C.提纯粗苯甲酸,由于苯甲酸的溶解度不大,需要加热溶解增大溶解度,然后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冷却结晶析出苯甲酸,故C正确;D.苯和甲苯互溶,无法分液分离,不能选用装置④,故D错误;故答案为D。

3.下列方法(必要时可以加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来鉴别葡萄糖、甲酸、乙酸、乙醇B.皮肤上若沾有少量苯酚,可用冷水冲洗C.用浓硝酸鉴别蚕丝和人造丝D.用NaOH溶液鉴别植物油、汽油和甘油【答案】B【解析】A.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先生成绛蓝色溶液,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与甲酸反应变为澄清蓝色溶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与乙酸反应变为澄清蓝色溶液;与乙醇混合则无明显现象;故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来鉴别葡萄糖、甲酸、乙酸、乙醇,则A不符合;B. 苯酚不易溶于冷水,皮肤上若沾有少量苯酚,可用酒精冲洗,则B符合;C. 蚕丝遇到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蛋白质变黄,故可用浓硝酸鉴别蚕丝和人造丝,则C不符合;D. NaOH溶液和植物油能发生皂化反应,现象明显,一开始液体分层,等反应完全则得到互溶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等混合溶液、NaOH溶液和汽油不反应,溶液始终分层,NaOH溶液和甘油始终互溶不反应,故可用NaOH溶液鉴别植物油、汽油和甘油,则D不符合;答案选B。

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进行实验,所得试验现象和对应结论错误的是【答案】A【解析】A、盐酸不是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不能通过比较盐酸的酸性判断Cl元素的非金属性,错误;B、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NO2与H2O反应生成NO,正确;C、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烧瓶内液面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说明实验装置不漏气,气密性良好,正确;D、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发生沉淀的转化,AgCl转化为AgBr,AgBr转化为Ag2S,因为沉淀溶解平衡向溶度积更小的方向移动,则溶度积为AgCl>AgBr>Ag2S,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结论的判断。

2.二氧化氯(ClO2)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

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

某学生拟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并收集ClO2。

(1)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B装置必须放在冰水浴中,其原因是。

(3)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

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①;②;③洗涤;④干燥。

(4)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

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 mL,稀释成100.00 mL试样;量取V1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步骤3:加入淀粉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

(1)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 . 股流下

(2)仪器内壁附着物的清洗 ①油脂污迹用 ②银镜用 热碱液 洗涤
稀硝酸 洗涤
③碳酸盐用稀酸液洗涤 ④硫黄用 热NaOH溶液 或CS2洗涤
⑤MnO2用
浓盐酸加热
洗涤
⑥碘用 酒精 洗涤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Hale Waihona Puke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最新考纲 ] 1.熟悉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掌握化学实 验的基本操作。 2.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 理方法。 3.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测定溶液 pH 的方 法。
溅;⑥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引流是为了防止溶液外流。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2.使用pH试纸时不能先湿润,若先湿润后测量某溶液的 pH,
所测结果一定偏小吗? 提示 不一定。若先湿润后测量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故测
中性溶液无误差,测碱性溶液偏小,测酸性溶液偏大。 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将量 筒内所量取的液体倒出后需要再用蒸馏水将残留在量筒内的 液体进行洗涤并收集吗?
锥形瓶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2)测量仪器 ①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 ②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托盘天平 。
粗测: 量筒 、量杯。
精测: 滴定管 、移液管。
③测量液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3)用于物质分离的主要玻璃仪器 ①分液:

专题12化学式、化合价及相关计算(解析版)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2化学式、化合价及相关计算(解析版)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2化学式、化合价及相关计算考点0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考点02化学用语考点03化合价考点04化学式的简单计算考点0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1.(2024·云南·中考真题)某化学符号的意义如下: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③表示1个分子;④表示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描述的是()A.Cl B.HCl C.ClO2D.HClO【答案】C【解析】A、Cl表示氯元素,不符合题意;B、HCl表示氯化氢这种物质,表示1个氯化氢分子,表示氯化氢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表示1个氯化氢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ClO2表示二氧化氯这种物质,表示1个二氧化氯分子,表示二氧化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氯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符合题意;D、HClO表示次氯酸这种物质,表示1个次氯酸分子,表示次氯酸由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次氯酸分子由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重庆·中考真题)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HCl”的是()A.B.C.D.【答案】D【解析】A.选项模型是由相同的两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而HCl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氯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B.选项模型一个分子是由三个原子构成,而一个HCl分子是两个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模型只有一个原子,而一个HCl分子是两个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D.选项模型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原子构成,因为氯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半径,因此,大圆代表氯原子,小圆代表氢原子,故符合题意,故选D。

3.(2023·陕西·中考真题)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 .冰:2H OB .铁锈:34Fe O C .黄铜:CuD .食盐:24Na SO 【答案】A【解析】A 、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 2O ,故选项表达正确;B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 2O 3,铁锈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故选项表达错误;C 、黄铜是Cu 、Zn 组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故选项表达错误;D 、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故选项表达错误。

化学实验基础-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化学实验基础-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化学实验基础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考向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仪器使用考向二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考向三实验装置-试剂-目的考向四实验方案(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考向六微型实验探究与问题分析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考点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仪器使用考向二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考向三实验装置(操作)-试剂-目的考点四实验方案(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易错易混速记考向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仪器使用1(2023·全国甲卷第9题)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0.1000mol⋅L-1的NaCl溶液。

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①天平 ②温度计 ③坩埚 ④分液漏斗 ⑤容量瓶 ⑥烧杯 ⑦滴定管 ⑧酒精灯A.①②④⑥B.①④⑤⑥C.②③⑦⑧D.①⑤⑥⑧【答案】D【解析】实验室将粗盐提纯时,需要将其溶于一定量的水中,然后将其中的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依次用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该过程中有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将所得滤液加适量盐酸酸化后蒸发结晶得到较纯的食盐,该过程要用到蒸发皿和酒精灯;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有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需要用到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综上所述,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①天平、⑤容量瓶、⑥烧杯、⑧酒精灯,因此本题选D。

2(2023·湖南卷第3题)下列玻璃仪器在相应实验中选用不合理的是A.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①②③B.蒸馏法分离CH2Cl2和CCl4:③⑤⑥C.浓硫酸催化乙醇制备乙烯:③⑤D.酸碱滴定法测定NaOH溶液浓度:④⑥【答案】A【解析】A.粗苯甲酸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需要利用重结晶来提纯苯甲酸,具体操作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和冷却结晶,此时利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A选项装置选择不合理;B.蒸馏法需要用到温度计以测量蒸汽温度、蒸馏烧瓶用来盛装混合溶液、锥形瓶用于盛装收集到的馏分,B选项装置选择合理;C.浓硫酸催化制乙烯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为170℃,需要利用温度计测量反应体系的温度,C选项装置选择合理;D.酸碱滴定法测定NaOH溶液浓度是用已知浓度的酸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液,酸液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D选项装置选择合理;故答案选A。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氨水洗涤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①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正确;②苯酚易溶于酒精,正确;③银不与氨水反应,不能用浓氨水洗涤银,错误;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且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生成可溶性的钠盐和甘油,正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溶解性的判断2.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B.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先用稀硫酸进行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进行检验C.为了加快过滤速度以及得到较干燥的硅酸白色胶状沉淀可以采用抽滤的方法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固定相中分配的更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来的放热量,用反应的最高温度为末温度,溶液初始温度为初温度,初末温度做差,再利用溶液的比热容、溶质摩尔数等代入计算公式,可以求得反应的中和热,故A正确;B.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先用稀硝酸进行酸化,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不能使用硫酸酸性,因为硫酸根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故B错误;C.采用抽滤的方法可加速过滤,并使沉淀抽吸得较干燥,但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因为胶状沉淀易穿透滤纸,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故C错误;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更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故D错误;【考点】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物质的检验的相关知识点3.某学生做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有仪器:①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③用盐酸清洗长期盛放FeCl3溶液的试剂瓶④用盐酸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2020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化学考试试题分项版(含解析)

2020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化学考试试题分项版(含解析)

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1.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B【名师点睛】该题通过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实验的考查今后仍然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答案】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D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HCl的生成,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HCl,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

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1mol L-⋅的3FeCl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2Fe>Fe+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sp sp(AgI)(AgCl)K K<【答案】C【解析】A、加入过量的铁粉,黄色消失,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Fe3+完全被消耗,即Fe+2Fe3+=3Fe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Fe化合价升高,Fe为还原剂,Fe2+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因此有还原性Fe>Fe2+,故A说法正确;B、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生成C,发生反应是4Na+CO 22Na2O+C,CO2中C的化合价降低,因此CO2作氧化剂,被还原,故B说法正确;C、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 3NH3↑+CO2↑+H2O,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铵缘故,故C说法错误;D、产生黄色沉淀,说明生成AgI,AgI和AgCl形式相同,因此溶度积小的更易沉淀,即K sp(AgCl)>K sp(AgI),故D说法正确。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12——化学实验基础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一、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及基本操作1.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2.常见仪器的创新组合与使用防倒吸吸收装置简易启普发生器用碱式滴定管改装的量气装置防倒吸吸收装置防堵塞的设计破旧仪器的重新使用3.集气瓶的“一器多用”(1)用作气体干燥装置:气体A进B出,广口瓶中盛浓硫酸。

(2)用作洗气装置:气体A进B出,广口瓶盛水(或溶液)。

(3)用作排水量气装置:B口为气体导入口,A口用导管连接伸入量筒,广口瓶内盛满水。

可用于测定(5)作安全瓶,防止倒吸:在收集气体装置之前,安装该装置可起到防倒吸作用。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1.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方法原理杂质成分沉淀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Cl-、SO2-4、CO2-3及能形成弱碱的阳离子气化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CO2-3、HCO-3、SO2-3、HSO-3、S2-、NH+4杂转纯法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酸、酸酐或碱)氧化还原法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如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热分解法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酸碱溶解法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的差异进行分离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Fe2O3中的Al2O3电解法利用电解原理除去杂质含杂质的金属作阳极、纯金属(M)作阴极,含M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2.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1)观察物理性质→取少量样品→加入试剂→进行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2)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①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待检离子干扰离子排干扰措施Cl-SO2-4加过量的Ba(NO3)2溶液CO2-3加稀硝酸酸化OH-加稀硝酸酸化SO2-4CO2-3加盐酸酸化SO2-3加盐酸酸化Ag+加盐酸酸化SO2-3CO2-3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试液中CO2-3SO2-3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气体检验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具有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再检验其余气体。

2019届高考化学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2019届高考化学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1.【2017新课标1卷】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B【名师点睛】该题通过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实验的考查今后仍然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017新课标2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答案】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D 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HCl 的生成,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HCl ,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

3.【2017新课标2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 .向2 mL 0.1 1mol L -⋅的3FeCl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2Fe>Fe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 2具有氧化性C .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D .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sp sp (AgI)(AgCl)K K <【答案】C【解析】A 、加入过量的铁粉,黄色消失,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Fe 3+完全被消耗,即Fe +2Fe 3+=3Fe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Fe 化合价升高,Fe 为还原剂,Fe 2+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因此有还原性Fe>Fe 2+,故A 说法正确;B 、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生成C ,发生反应是4Na +CO22Na 2O +C ,CO 2中C 的化合价降低,因此CO 2作氧化剂,被还原,故B 说法正确;C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 4HCO 3NH 3↑+CO 2↑+H 2O ,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铵缘故,故C 说法错误;D 、产生黄色沉淀,说明生成AgI ,AgI 和AgCl 形式相同,因此溶度积小的更易沉淀,即K sp (AgCl)>K sp (AgI),故D 说法正确。

第12讲 氮及其化合物(讲)-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第12讲  氮及其化合物(讲)-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第12讲 氮及其化合物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认识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核心素养分析】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分析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氮及其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或提出对氮及其化合物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氮及其化合物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知识点一 氮气及其氧化物 1.氮的固定(1)自然固氮(2)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3Mg +N 2=====点燃Mg 3N 2; ②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③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 2O 、NO 、N 2O 3、NO 2(或N 2O 4)、N 2O 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2)NO和NO2的比较性质NO NO2色、态、味无色、无味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溶解性难溶于水毒性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与水反应不反应3NO2+H2O===2HNO3+NO与氧气反应NO+O2===2NO2不反应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NO、NO2导致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臭氧层【归纳总结】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常见的污染类型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2015化学高考冲刺提分必看资料(经典题 原创题)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2015化学高考冲刺提分必看资料(经典题 原创题)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2015年高考三轮冲刺必备之《核心考点总动员》核心考点十二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两年真题重温★☆1.【2013•全国新课标卷1,13】下列表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2.【2013•江苏卷,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3.[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命题意图猜想★☆化学学科是实验性学科,考查实验或依托实验考查其它知识是高考的标准题型。

近3年的高考试题,选择题中有考查了有关气体的制备、重要物质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备,更有依托物质的制备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相关理论,其难度都比较大,是整个试卷的区分度最大的考点。

此类解题策略是记清实验室和工业制备常见物质的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理清实验基本操作的条件、原理、细节,与物质制备涉及的操作结合起来,并能用相关化学理论加以解释和应用。

展望2014年高考,将延续近几年的模式,选择题中和二卷有关物质的制备都有体现。

复习时关注装置图的识别、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细节的描述。

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题应分析清楚:实验目的一实验原理一实验过程一实验现象一实验结论以及注意事项。

分析时要和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将不熟悉的内容转换成已学的知识。

☆★最新考纲解读★☆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专题0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解析版)

专题0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解析版)

专题0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2023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中)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

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仪器是A.蒸发皿B.量筒C.试管D.烧杯【答案】B【详解】A、蒸发皿是蒸发的容器,能够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选项不符合题意;B、量筒只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酒精灯加热,选项符合题意;C、试管是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能够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选项不符合题意;D、烧杯可用于给大量液体加热,但加热时应垫上陶土网,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春·广东汕头·九年级校考期中)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块状固体B.移走蒸发皿C.取用粉末状固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向直立的试管中投放块状固体会砸破试管底,选项错误;B、直接用手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会烫伤手指,应用坩埚钳夹取,选项错误;C、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选项正确;D、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与空气相通,手握试管外壁,无论装置漏气还是不漏气,导管口都不产生气泡,不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选项错误.故选C。

3.(2023春·黑龙江大庆·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称量氯化钠C.加入锌粒D.量筒体积读数【答案】A【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标签向着手心,量筒稍倾斜,试剂瓶口紧挨量筒口,故A正确;B、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故B错误;C、先将试管横放,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缓慢直立,故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选A。

4.(2023春·吉林松原·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收集氧气C.检查装置气密性D.过滤【答案】B【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图示操作不正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收集氧气时,气体从长导管通入,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图示操作正确;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图示操作不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2021年高考化学考点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必刷题

2021年高考化学考点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必刷题

考点十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下面有关Na 2CO 3 与NaHCO 3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 A . Na 2CO 3遇少量酸可转化为NaHCO 3 B . 在水中的溶解度Na 2CO 3比NaHCO 3大C . 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响时,Na 2CO 3比NaHCO 3剧烈D . NaHCO 3能与NaOH 反响,而Na 2CO 3不能 【答案】C2.以下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象不相符的是( )【答案】C3溶液按4∶1混合后完全转化为NaAlO 2,继续参加AlCl 3溶液,发生反响为Al 3++3AlO 2-+6H 2O===4Al(OH)32溶液中参加盐酸立即有沉淀生成,继续参加盐酸,沉淀溶解,其反响为NaAlO 2+HCl +H 2O===Al(OH)3↓+NaCl ,Al(OH)3+3HCl===AlCl 3+3H 22CO 3溶液中参加盐酸先转化为NaHCO 3和NaCl ,Na 2CO 3完全转化为NaHCO 32+和Al3+的溶液中参加NaOH 溶液得到Mg(OH)2和Al(OH)3两种沉淀,继续参加NaOH 溶液,Al(OH)3沉淀溶解,D 与图相符。

3.向体积均为10 mL 且物质的量浓度一样的两份NaOH 溶液中分别通入 一定量的CO 2得到溶液甲和乙。

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ol·L -1盐 酸。

此时反响生成CO 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

那么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B.当0<V(HCl)<10 mL时,甲溶液中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 OH-+H+=H2O C.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HCO3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112 mL(标准状况)【答案】A4.用如下图装置进展以下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答案】D5.将NaAlO 2、Ba(OH) 2、NaOH配成100.0 mL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沉淀),与通入CO 2的物质的量n(CO 2)的关系,如下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B.混合溶液中c(NaOH)+c(NaAlO2)=4.0 mol/LC. bc段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D. cd段表示Al(OH)3沉淀溶解【答案】B【解析】A. 根据上述分析,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钡,溶解碳酸钡消耗的二氧化碳为1mol-0.7mol=0.3mol,因此原混合溶液中含有0.3mol Ba(OH)2;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钡共消耗0.7mol 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7mol -0.3mol=0.4mol,根据钠元素守恒,混合溶液中n(NaOH)+n(NaAlO2) =0.4 mol,b点消耗的二氧化碳是与NaAlO2、Ba(OH)2、NaOH反响生成碳酸钡,氢氧化铝和碳酸钠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根据CO2+Ba(OH)2═BaCO3↓+H2O、CO2+2NaOH═Na2CO3+H2O、CO2+3H2O+2NaAlO2═2Al(OH)3↓+Na2CO3可知,n (CO2)=n[Ba(OH)2]+ n(NaOH)+n(NaAlO2)=0.3mol+0.2mol=0.5mol,那么有P=0.6,故A错误;B. 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钡共消耗0.7mol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7mol -0.3mol=0.4mol,根据钠元素守恒,混合溶液中c(NaOH)+c(NaAlO2)==4.0 mol/L,故B正确;C. bc段是碳酸钠溶解的过程,反响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Na2CO3+H2O +CO2=2NaHCO3,故C错误;D. cd段是溶解碳酸钡的过程,故D错误。

高考化学专题十 化学实验基础

高考化学专题十 化学实验基础

题组训练
1.(2020·浙江 1 月选考)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液不慎溅到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
最后用水冲洗
B.KCl 和 MnO2 的混合物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出 MnO2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
出多余液体
D.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稀 HNO3 和 NaNO2 溶液, 可检验火柴头是否含有氯元素
电解液为含铜离子的溶液
题组训练
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
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
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解析:蒸馏指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
合物的过程;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直接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
分离方法
① 氯化钠溶液(碘化钠) 氯水、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
② 氯化铵溶液(氯化铁) 氢氧化钠溶液
调节pH=4, 过滤
③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氧化铜粉末
加热

CO2(HCl)
饱和碳酸钠溶液
洗气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Cl2 氧化 I-生成 I2,I2 易溶于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可得 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①正确;②中引入了杂质 Na+,选取的 除杂试剂错误;CO 在加热条件下与 CuO 反应生成 CO2,③正 确;CO2 与碳酸钠也能反应,除去 CO2 中的 HCl,应该选用饱 和碳酸氢钠溶液,④错误,故 C 项正确。 答案:C

第十二章第1节 化学实验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共99张PPT)

第十二章第1节 化学实验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共99张PPT)

3.常见的加热、蒸发、蒸馏、结晶的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酒精灯 作热源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 2/3 ,不能少于 1/4 ,加热 用 外焰 ,熄灭用 灯帽 盖灭,不能用嘴吹
表面皿、蒸发皿
蒸发皿用于蒸 蒸发皿可 直接 加热,不 发溶剂,浓缩 能骤冷,蒸发溶液时不能 溶液 超过容积的 2/3 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 对互溶的液体
5.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怎么考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实验设计创新的基础。 从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的考查来看,考点主要有四个,一是考 查实验常用仪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如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 用;二是考查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如防爆及防倒吸等;三是 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四是考查检查装置的气 密性。以上考点往往以课本实验为载体进行考查,多以选择题 形式出现。
用试剂
量筒 、 滴定管
瓶倾倒 (或移液管)

2.试纸的使用 (1)试纸种类及作用 酸、碱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 性。 酸、碱 ②pH试纸:定量检验 性的强弱(粗测)。 漂白 ③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 性的物质。 氧化 ④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 性的 物质。
5.干燥仪器
6.夹持仪器
[特别提醒]
(1)读数时同样是仰视,不同的仪器引起的误差可
能不同。如滴定管从上到下刻度值逐渐增大,仰视时读数比实际放 出液体的体积偏大,量筒相反。 (2)①量器[如容量瓶、量筒、酸(碱)式滴定管]选择规格等于或大 于(尽量接近)所需液体体积。 ②容器(如烧杯、试管、烧瓶、锥形瓶)选择规格一般由实验所 提供的药品量和仪器在常温或加热时的装液量标准共同决定,以防 液体在振荡、加热等操作中溅出。
液23.10 mL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氨水洗涤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①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正确;②苯酚易溶于酒精,正确;③银不与氨水反应,不能用浓氨水洗涤银,错误;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且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生成可溶性的钠盐和甘油,正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溶解性的判断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B.用图2 所示装置蒸干AlCl3饱和溶液制备无水AlCl3C.用图3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D.用图4所示装置可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答案】D【解析】A、收集氨气的试管口不应密封,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错误;B、AlCl3为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直接蒸干AlCl3饱和溶液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制备无水AlCl3,错误;C、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量其体积,错误;D、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

3.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 )A.用25mL量筒量取18.63mL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2.15克食盐C.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NaOH溶液32.30mLD.用广泛pH试纸(1~14)测得某溶液pH为5.5【答案】C【解析】A、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用25mL量筒量取18.63mL盐酸,错误;B、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精确度为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2.15克食盐,错误;C、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NaOH溶液32.30mL,正确;D、用广泛pH试纸(1~14)测得某溶液pH,只能取整数,错误。

第6讲 酸碱的中和反应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重点实验(解析版)

第6讲 酸碱的中和反应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重点实验(解析版)

第6讲实验酸、碱、盐(解析版)基础实验12:酸碱的中和反应教材实验1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知识点12 酸碱的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中指示剂的选择对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需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一般选用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2.操作要点(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例)(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如在烧杯中进行,则可以用玻璃棒搅拌)。

(3)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此时标志中和反应恰好完成),停止滴入稀盐酸。

注意:①如果向滴加有酚酞溶液的酸溶液中滴加碱,当滴入最后一滴碱溶液,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时,说明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②如果通过检测溶液pH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程度时,当溶液的pH等于_7_时即表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过程分析(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例)(1)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呈碱性,此时pH>7,如图中的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NaOH_。

(2)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至溶液的颜色刚刚变为无色为止,此时恰好中和,pH=7,如图中的B点,溶液的溶质是_NaCl_。

(3)继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此时盐酸过量,pH<7,如图中的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NaCl和HCl_。

讨论:向盐酸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pH曲线将如何变化,当pH<7时(不包括起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当pH>7时,溶液中的溶质又是什么?分析:pH曲线变化如图。

判断反应过程中溶质的变化,从反应物的用量考虑:pH<7时,氢氧化钠的用量不足,溶液中的溶质是HCl和NaCl,pH>7时,氢氧化钠的用量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4)酸和碱混合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猜想的依据: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如果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只有反应生成的盐一种;如果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则可能是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除反应生成的盐之外,还存在过量的酸;如果是碱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除反应生成的盐之外,还有过量的碱。

高考化学 考点复习讲析(12)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高考化学 考点复习讲析(12)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高考化学考点复习讲析(12)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考点12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1.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及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2.掌握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3.了解氢键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一、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间作用力又称,是广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较弱的电性引力,只有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存在。

2.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1)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间作用力越大(2)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作用力(3)分子的空间构型:一般来说,分子的空间型越对称,分子间作用力越小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等二、氢键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也可存在于分子内。

与化学键相比,氢键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但比范德华力大。

【例1】下列变化中,不存在化学键断裂的是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B.干冰气化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解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电离出H+和Cl-,原有的共价键被破坏;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氯化钠固体中不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变成能够自由移动,原有的离子键被破坏;干冰是由分子构成的,气化时只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不要破坏分子内的化学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必然有化学键的断裂。

答案: B【例2】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氢键来解释的是A.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B.接近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量值大于18C.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D.H2O比H2S稳定解析:氢键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呈一定规则排列,空间利用率低,密度小;氢键使接近沸点的水蒸气中含有少量(H2O)2;邻羟基苯甲醛存在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存在分子间氢键,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沸点较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2 化学实验基础1.(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需要用容量瓶,不能使用量筒配置溶液,故A错误;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根据氯气在水中的反应:Cl2+H2O⇌H++Cl-+HClO,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使氯气溶于水的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洗气瓶长进短出,利于除杂,故B正确;C.蒸馏要使用直形冷凝管,接水口下口进上口出,球形冷凝管一般作反应装置,故C错误;D.硅酸钠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能将玻璃塞与试剂瓶的瓶口粘在一起,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故D错误。

答案选B。

2.(2020·安徽高三月考)下列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B【解析】A.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mol/L100mLNaCl溶液,还缺少托盘天平,A不选;B. 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能达到实验目的,B选;C.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 用NaOH溶液滴定草酸溶液,如果用甲基橙溶液作指示剂只能生成草酸氢钠,不能测定草酸是二元酸,D不选;答案选B。

3.(202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的主要成分有MnO2、NH4Cl、ZnCl2等。

某同学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B.操作③中盛放滤渣的仪器是坩埚C.操作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D.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度【答案】A【解析】A.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双氧水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能证明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除去滤渣中杂质,故A错误;B.由图可知操作③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通常把泥三角放在三角架上,再把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故B正确;C.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NH4Cl、ZnCl2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操作②是把难溶于水固体与水溶液分离,应是过滤,故C正确;D.操作①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故D正确;故答案为A。

4.(2020·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月考)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解析】A.不同浓度的草酸和相等浓度的高锰酸钾反应,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这样可以探究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正确;B.配制1.00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并且要对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若不进行洗涤,溶质的量会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实验操作不能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C.大理石和纯碱的化学成分不同,性质不同,与盐酸的反应快慢不同,故不能用题述实验操作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D.碘遇淀粉变蓝,若实验中淀粉过量或水解不完全,加入碘水反应后的溶液会变蓝,不能证明淀粉是否水解,检验淀粉在稀硫酸催化条件下是否发生水解,取少量的水解液于试管中,应先加入碱中和稀硫酸,再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证明淀粉水解,故D错误;答案选A。

5.(2020·北京朝阳高三模拟)下列物质的实验室制取、检验及分离方法不合理的是(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A.制取并检验氨气B.制取并检验SO2气体C.制取并提纯乙酸乙酯D.制取并检验乙炔【答案】D【解析】A.实验室制备氨气,可以通过加热Ca(OH)2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实现;对固体进行加热时,一般试管管口向下倾斜;收集氨气时,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并且在收集试管的管口处需加一团棉花;验满时,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验满,A项正确;B.用浓硫酸和Cu反应制取SO2时需要加热;检验SO2可用品红溶液;由于SO2是有毒气体,所以要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吸收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又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B项正确;C.乙酸乙酯制备时需要加热,并且注意防止暴沸;用盛有饱和碳酸钠的溶液收集产品时,需要注意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以采用分液的方式分离,C项正确;D.利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的乙炔中会含有H2S和PH3等杂质,在检验乙炔之前,一定要把杂质除净,所以应该在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前方添加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D项错误;答案选D。

6.(2020·广东高三月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 .加入碘水后,溶液呈蓝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并不能说明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反应,故A错误;B.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镁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溶液温度上升,可证明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故B正确;C.BaCl2、CaCl2均能与Na2CO3反应,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沉淀可能为BaCO3或CaCO3或二者混合物,故C错误;D.向H2O2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发生化学反应2KMnO4+3H2O2=2MnO2+2KOH+2H2O+3O2↑等(中性条件),该反应中H2O2被氧化,体现出还原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点睛】淀粉在稀硫酸作催化剂下的水解程度确定试验较为典型,一般分三种考法:①淀粉未发生水解: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未生成砖红色沉淀;②淀粉部分发生水解: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③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不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此实验中需要注意:①碘单质需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加入,否则氢氧化钠与碘单质反应,不能完成淀粉的检验;②酸性水解后的溶液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否则无法完成葡萄糖的检验;③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或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试验中,均需要加热,银镜反应一般为水浴加热。

7.(2020·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模拟)“化学多米诺实验”即只需控制第一个反应,利用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和虹吸作用原理,使若干化学实验依次发生。

如图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Cu2+ +4NH3.H2O= 4H2O+[Cu(NH3)4]2+ (该反应产物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是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B.A和B之间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A和B内气压C.B中反应速率大于D中反应速率D.H中出现浅黄色浑浊【答案】C【解析】A.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装置内气压引发后续反应,故A正确;B.B中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H2,内压增加,在A和B之间增设了导管a,其作用是平衡A和B内气压,使稀硫酸顺利流下,B中生成的H2进入C中,C中内压增加,把C中的硫酸和硫酸铜(少量)混合溶液挤压到D中,故B正确;C.在D中Zn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少量Cu后,Zn和生成的Cu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加快Zn和硫酸的反应,B中反应速率小于D中反应速率,故C错误;D.D中生成的H2进入E中,E中内压增加,把E中的硫酸铜溶液挤压到F中,Cu2+和氨水生成蓝色Cu( OH)2沉淀,但随后转化为可溶性的[Cu(NH3)4]2+,被挤入到G中,促使H2O2分解,H2O2分解生成的O2进入H 中和过量H2S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的S沉淀,挥发出的H2S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故D正确;答案选C。

8.(2020·湖北安陆第一高中高三月考)习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强调“5G商用加速推出,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制造芯片用到高纯硅,用SiHCl3与过量H2在1100~1200℃反应制备高纯硅的装置如下图所示(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SiHCl3遇水H2O 强烈水解,在空气中易自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B 中的试剂是浓硫酸B.实验时先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C.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D.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管会软化【答案】B【解析】A.SiHCl3遇水H2O 强烈水解,所以H2应干燥,故装置B 中的试剂是浓硫酸,A正确;B.SiHCl3在空气中易自燃,实验前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应先通H2,后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B错误;C.SiHCl3呈液态,需转化为蒸气进入石英管中与H2反应,所以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C正确;D.制高纯硅时,温度在1100~1200℃,所以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D正确;故选B。

9.(2020·湖北安陆第一高中高三月考)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向Na2S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由此可知酸性为盐酸大于氢硫酸,均为无氧酸,不能比较Cl 、S 的非金属性强弱,A 错误;B .溶有SO 2的BaCl 2溶液中通入气体X ,有白色沉淀生成,若沉淀为硫酸钡,说明X 具有氧化性,能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从而生成硫酸钡沉淀,但X 不一定是氯气,若沉淀为亚硫酸钡,则X 为氨气,B 错误;C .向稀硫酸酸化的H 2O 2溶液中滴入FeCl 2溶液,溶液变黄色,说明亚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氧化性是H 2O 2>Fe 3+,C 正确;D .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片,然后通入O 2加热,先无明显现象,通入加热后变蓝,说明有铜离子生成,但反应的实质是O 2把铜氧化为铜离子,不能比较稀硫酸与铜离子的氧化性强弱,D 错误; 答案选C 。

10.(2020·广东高三月考)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Ag(S 2O 3)32和Br —等]中回收Ag 和Br 2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 2S 溶液沉银,过滤、洗涤及干燥,灼烧Ag 2S 制 Ag ;制取Cl 2并通入滤液氧化Br —,用苯萃取分液。

其中部分操作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分离Ag 2S 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B .用装置乙在空气中高温灼烧Ag 2S 制取Ag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滤液中Br —的Cl 2D .用装置丁分液时,先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 【答案】D 【解析】A .装置甲为过滤装置,分离Ag 2S 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损坏滤纸,A 错误;B .装置乙中的蒸发皿不能用于灼烧固体,在空气中高温灼烧Ag 2S 会生成SO 2,污染环境,同时生成的Ag 会被氧化成Ag 2O ,B 错误;C .装置丙中,没有加热装置,不能制得Cl 2,C 错误;D .用装置丁分液时,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苯在上层,所以应先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D 正确; 故选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