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有制公平,私有制不公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有制公平,私有制不公平”

人是渴望平等自由的,但人的这种渴望永远不能摆脱自然法则即物质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早先一些的哲学家如法国的卢梭等人都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因而提出用公有制来取代私有制,这种观点是完片面错误的。他们不懂得人对自由的渴望是不能摆脱自然法则的制约的。

私有制是产生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吗?不是!社会的不平等是由自然法则即物质规律决定的。

自然法则决定了人类社会经济生产领域的平等有两种:一种是机会平等,机会平等是指社会赋予人们在谋求私利和幸福方面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另一种是分配平等,分配平等是指社会在分配生活财富方面实行人人平等。自然律决定了这两种平等的关系是成反比的:实行机会平等就意味着在分配方面不平等,实行分配平等就意味着在机会方面不平等,因此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

其实,私有制并不是一种不平等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前面说了,平等有两种即一种是机会平等,另一种是分配平等。两种平等各有利弊。机会平等认为人们在追求私利方面应该有平等的权利,社会成员的享受应视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多少来决定,实行机会平等,能调动人们工作劳动的积极性,于社会的物质生活的发展有利,不利的方面是会造成贫富极化,于社会的人道主义和稳定不利。分配平等则认为不论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多少如何,在分配方面一律实行平等,实行分配平等会助长不劳人们而获的懒惰思想,

于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不利,但在利于社会的人道主义和稳定。这两种平等的相互关系是反比的关系:如果实行分配平等,必然会出现对社会贡献小、少的人侵占对社会贡献大、多的人的劳动成果的不平等并由这种不平等形成的阶级;如果实行机会平等,则必然会导致在分配方面的不平等并由这种不平等形成的阶级。这两种平等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是反比的关系,因此从经济发展的总体上讲,人们只能择其之一,不能同时兼得。实行机会平等能够激励人们对社会贡献的积极性,于社会物质生活的进步发展有利,而实行分配平等则只能助长人们的少劳多获或不劳而获的懒惰性,于社会的物质生活进步发展不利,因此人们只有在总体上择取机会平等才是正确的。

私有制是一种机会平等的具体形式。那种把资产阶级说成是依靠生产资料进行剥削,不劳而获的说法是武断片面的,因为资本家经营资本,组织生产,承担风险,对产品的走向进行决策,比起工人的直接劳动来说,显然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劳动,所以他们获得的高报酬是合理的,是符合机会平等的按劳取酬原则的。

如同打蓝球的规则并没有使人们产生对矮个子不平等的感觉而要废除它一样,私有制如同一种游戏规则,只要平等的展现在社会所有成员面前,那么就不存在是否平等的问题。经营资本组织生产和销售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种社会分工,现代的任何社会都离不开这一分工。这一分工是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的人才能胜任的,例如同行业的企业中,为什么有的效益好有的效益不好甚至破产,其原因就在于经营管理资本者的知识和能力不同。在机会平等的私有制机制下,经营资本如同其它的社会分工一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资本的经营管理者,这里关键是看你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愿望决心,抓住市场机

遇的敏锐眼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等素质。只要你具备了这些素质,你就能成为一个资本的经营管理者即资本家,至于说本钱等等的条件因素都是次要的。这里举个真实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我有个农村贫困地区的亲戚黄某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筹借了80元钱,进了一些布头和廉价的衣服,每天起早贪黑到七、八里外的县城摆地摊,当他省吃俭用积攒了点钱后就在县城租了间小住房,随着资金的积累,后来租了间小门面,再后来又买了间小门面,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拚搏奋斗,现在已成了拥有近三百平方米的店铺,雇用二十多个人,家资数百万元的小老板即小资本家了——这种情况的例子在现实中可以说随处可见,府拾即是,可以说黄某某是绝大多数企业家即资本家发家的缩影。黄某某曾对我说过,当初他摆地摊时,村里绝大多数人是抱着讽言冷语看笑话的态度,现在则是羡慕嫉妒的态度。我认为,不论人们怎么看,像黄某某这样的人越多,国家就越强盛,社会的福利就越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越富裕,这是因为黄某某不仅自己富了,还使二十多个人就业从而摆脱了在农村的贫困生活,同时还为国家累计上交了数十万元的税费。这,难道不是功德于社会吗?这难道不是私有制的功绩吗?

那种“资本家经营资本组织生产获取利润是对工人的剩余价值进行剥削”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剩余价值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是价值?价值是衡量人们需求(市场需求)满足程度的尺度,是由市场的供求程度决定的。劳动能产生价值这点没错,但是,劳动并不等于价值。劳动离开了人们的需求,劳动就毫价值,例如一个人劳动生产了一堆废品,他的劳动就没有丝毫的价值。劳动的本身并没有价值。劳动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产品有价值,是产品的价值附带赋予了劳动具有价值。弄清了这点,剩余价值之说就自然无法成立了。

资本家的经营决策决定着产品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如果所决策的产品供不应求其价值就高,反之就低甚至一文不值。这就是说资本家的经营决策决定着产品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高低,这也就间接决定了工人的劳动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高低,因此工人的劳动价值是由企业家(资本家)决策出来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剩余。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以偏概全的偏见基础上的。

退一步讲,就算剩余价值理论能成立,那么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包括贫困人们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什么是剩余价值呢?打个譬如说吧,除去原材料消耗等成本的费用价值外,一个工人一天创造出价值十元钱的财富,资本家只给工人五元钱作为工资,剩下的五元自己拿去了,被资本家拿去的那五元就是剩余价值,但是被资本家拿去的部份并不会被资本家全部用于生活消费,用于资本家生活消费的部份只是极少的部份,绝大的部份是被资本家用来扩大再生产和开发科学技术的,扩大再生产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结果是使更多的人就业和劳动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随着这种状况的发展,今天的工人无需强壮的体力和长时间的劳动,一天可以轻而易举地创造价值一百元的财富并且能拿到五十元的工资,那么请问:过去一个工人凭强壮的体力和长时间的劳动一天只能创造出价值十元钱的财富,而今天一个工人无需强壮的体力和长时间的劳动一天就能拿到五十元钱的工资,这多出来的四十元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是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产生的功劳吗?

有人会质问:“那些不参与企业化生产经营管理劳动,仅仅依靠股本拿利息的资本家难道不是进行剥削吗”?不是!资本自身在生产领域中是能够产生价值和增值作用的。例如一个工人没有资本,无法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