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 SNS 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院(系)心理学院专业心理学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一年四月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 (2)1 前言 (3)2文献综述 (4)2.1 网络成瘾的定义 (4)2.2 网络成瘾的界定标准 (4)2.3网络成瘾相关理论 (6)2.3.1使用与满足理论 (6)2.3.2影响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 (6)2.4网络成瘾与动机 (7)2.5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 (8)2.6 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 (9)3 研究方法 (11)3.1研究对象 (11)3.2研究工具 (11)3.2.1主观幸福感量表 (11)3.2.2网络成瘾问卷 (12)3.2.3生活事件量表 (12)3.2.4网络使用动机问卷 (12)3.3问卷测试过程以及数据处理 (12)4 结果 (14)4.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14)4.1.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4)4.1.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差异 (14)4.2大学生生活事件 (14)4.2.1大学生生活事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4)4.2.2大学生生活事件的个体差异 (14)4.3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 (14)4.3.1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6)4.3.2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的个体差异 (16)4.4大学生网络成瘾 (17)4.4.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7)4.4.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个体差异 (17)4.5网络使用动机、大学生生活事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关系 (17)4.6网络使用动机、大学生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 (18)5 讨论 (19)5.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网络使用动机和网络成瘾状况 (19)5.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网络使用动机和网络成瘾的个体差异 (19)5.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网络使用动机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 (20)6 结论 (22)参考文献 (23)附录 (26)内容摘要:使用生活事件量表、网络使用动机问卷、网络成瘾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与关系和谐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与关系和谐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与关系和谐的中介效应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个体化趋势的增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自我构念,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能力和价值的认知和评价。

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心理健康,还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等方面。

探讨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自尊和关系和谐作为中介变量,在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能力和身份的认同和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和谐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的和谐程度,包括亲子关系、友谊关系和恋爱关系等。

研究表明,高自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自我构念、自尊、关系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和关系和谐在其中的中介效应。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主观幸福感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我构念作为个体对自我认知和评价的核心部分,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着深远影响。

自尊,作为自我构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关系和谐,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也在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扮演着中介角色。

近年来,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

研究表明,正念、自尊等心理因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关于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尤其是自尊与关系和谐的中介效应,仍需进一步探讨。

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移动社交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和人际互动模式,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关于大学生在移动社交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在移动社交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

具体来说,我们将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主观幸福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我们将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样本,收集他们在移动社交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行为、心理状态和主观幸福感等数据。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深入剖析大学生在移动社交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可能存在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移动社交网络,促进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为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二、文献综述在近年来的心理学、社会学及传播学等领域,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热门议题。

这一话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交行为模式,还能为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移动社交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的面对面交往不同,移动社交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虚拟的社交平台。

这个平台允许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不同的朋友进行交流,从而扩大社交圈、分享生活点滴。

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维护远距离的社交关系,获取社会支持,甚至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新朋友(Jones & Anderson, 2017)。

大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引言主观幸福感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它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方面)、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方面)三部分。

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支持,即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

另一类是主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国外许多研究都发现,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有着明显的正相关,与正性情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孤独、抑郁、焦虑等负性情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伴随近年来日趋上升的自杀率和他杀率,人们对社会支持的关注由原来考察其与躯体健康的关系转移到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较低的负性情感。

weiss(1974)研究发现,个体只有在得到各种社会支持时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kahn和antonucci(1980)也指出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meehan等人1993年的研究同样指出,社会支持与个体的正性情感存在正相关。

我国的研究同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台湾学者luo lu1999年对18-65岁的被试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

kee-lee chou对475名香港青年的研究指出,个体对家庭成员和朋友关系的满意度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及其所有维度,拥有亲密朋友的数量与个体的正性情感存在正相关。

由于已有的国外研究主要以社会成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尤其是出于相对稳定阶段的大二学生的研究不多,而从社会支持的属性这一维度展开的研究也并不多见。

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

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

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社交网络1.1社交网络的概念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或社交网站,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或Social Network Site),指的是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关系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或者提供社会网络服务的网站。

本文的社交网络(SNS)专指社交网站,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社会信息并且建立或者维持与其他人关系的虚拟平台(Ellison,Steinfield&Lampe,2007)。

社交网络通过将人们现实生活的社交圈复制到网络环境中,以便用户更大范围的建立社会关系,更大程度的拓展人际网络,换句话说,就是创建社会化网络。

SNS理念以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教授的“六度空间理论”为基础,StanleyMilgram教授认为,每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任一用户,借由社交网站这一平台,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

2003年有学者首次提出了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的概念,但SNS的完整定义到2006年才开始出现。

Barn(2006)认为SNS是能为人们提供在线个人空间并与他人分享的网站1。

之后的学者也下了类似的定义,其中被学界和企业界引用最多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Boyd和Ellison(2010)的定义:“SNS是一种网络服务。

这种服务允许网民在一个受限制的系统上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空间,在空间里面明确列出友情链接用户名单,并且在这个系统里.网民可以查看自己的链接和关联用户的链接”。

另一个是维基百科上对于SNS的定义。

“社交网站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用户公开自己创造的内容并与他人分享个人或专业信息:社交网络服务则是一种建立和验证在线社会网络的软件”。

大学生休闲动机、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述评

大学生休闲动机、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述评

关键 词 :大学 生
休 闲 动机
休 闲 满意 度
主 观 幸 福 感
1核 心 概 念 的 界 定 . 11 闲 动 导 和 整 合 个 人 休 闲 活 动 , 导 致 该 引 并 休 闲 活 动 朝 向某 一 目标 的 内在 心 理 过 程 . 是 产 生 休 闲 活 动 它 的 主 观 原 冈 ( 仲 广 等 ,0 4 本 文 中 对 休 闲 动机 分 类 的理 李 20 ) 论 基 础 来 自于 认 知 理 论 中 的 自我 决 定 理 论 。自我 决 定 理 论 是 由美 国 心 理 学 家 D c提 出 的 。 D c和 R a ( 9 5 认 为 , 我 ei ei yn 1 8 ) 自 决 定 不 仅 是 个 体 的 一 种 能 力 , 且 是 个 体 的 一 种 需 求 。 体 而 个 拥 有 一 种 基 本 的 内在 自我 决 定 的 倾 向 性 ,这 种 倾 向性 引 导 人 们 从 事 感 兴 趣 的 , 益 于 能 力发 展 的 行 为 . 便 适 应 社 会 有 以
环境 。 12 闲 满 意 度 概 念 的 界 定 -体
有 关 休 『 意 度 的 研 究 巾 ,研 究 者 大 都 采 用 B ad 利满 e r 和 R g e提 出休 闲满 意 度 的 定 义 。B ad R g e (9 0 认 为休 ah b er和 ahb 18 ) 闲 满 意 度 是 个 体 _ 进 行 休 闲 活 动 时 所 获 得 的 正 向 看 法 或 感 在 受 .它是 个 体 对 自 己 目前 一 般 休 闲经 验 所 感 受 到 的 整体 满 意 或 满 足 的程 度 。 并提 出休 闲满 意度 包括 6 结 构 , 别 是 : 个 分 心理 层 而 、 育 层 面 、 会 层 面 、 松 层 面 、 体 层 面 、 感 层 而 本 教 社 放 身 美 文 采 用B a 和 R g e 提 出休 闲满 意 度 的定 义 。 er d ah b

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汇报人:日期:•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目录•研究结果•讨论与解释•结论与展望01引言当前社会中,上行社会比较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上行社会比较是指个体在与他人比较时,往往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作为参照物,从而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而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心理机制。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上行社会比较倾向和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负向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受到个体特征等因素的调节?上行社会比较倾向较高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而上行社会比较倾向较低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研究问题与假设假设研究问题02文献综述社会比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是由Leo Buscaglia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中提出的,该理论主要解释了人们在比较过程中如何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会选择性地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和成就,以获得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与测量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感受,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维度。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包括自我报告法、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自我报告法。

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是指大学生在与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

研究表明,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大学生在与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比较时,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降低,进而导致主观幸福感下降。

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

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0, 10(3), 350-358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0.103045The Relations between Adolescents’ SocialMedia Us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Multiple Mediation Effects of SocialComparison and Self-EsteemLifang Sun1, Yawei Dong2, Sujuan Wang3, Yaming Zhang4*1Library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2College of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3College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4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Received: Feb. 17th, 2020; accepted: Mar. 16th, 2020; published: Mar. 30th, 2020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709 adolescent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ocial comparison and self-esteem in social media us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ocial media use intensity questionnaire, social comparison tendency questionnaire, self-esteem sca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cial media us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predicted subjective well-being,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emotions, and positively predicted negative emotions. So-cial comparison and self-esteem play multiple mediating roles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This study reveal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media use, social comparison,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adoles-cents, and expands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use on adolesc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KeywordsAdolescent, Social Media, Subjective Well-Being, Social Comparison, Self-Esteem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孙丽芳1,董亚玮2,王素娟3,张雅明4**通讯作者。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社交媒体的普及带来了人际交流方式的巨大改变,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来展示自己的生活。

这种自我呈现方式不仅对他人产生了影响,也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元分析,探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社交媒体自我呈现。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在社交媒体上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形象、经历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自我呈现通常是非常精心策划的,目的是向他人呈现一个偏好的形象,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好评。

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呈现的过程中,个体往往会选择只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积极、美好的一面,忽略生活中的不足和困难。

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完美生活”的错觉。

他人经常会看到别人在社交媒体上秀恩爱、展示旅行、炫耀物质财富等,这给人们造成了一种他人生活比自己更好的错觉,从而产生了羡慕和自卑情绪。

然而,这种自我呈现与实际生活中的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方面,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可以增加个体的幸福感。

个体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美好生活和积极情绪,可以获得他人的赞同和称赞,进而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幸福感。

同时,社交媒体的互动功能也能够为个体带来一定的情感支持,进一步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也可能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由于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往往是片面的、夸张的,人们很容易将他人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情绪。

特别是在与他人的社交媒体对比中,个体会感到自己的生活和成就与他人相比较差,从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也可能导致个体对自身形象和价值的过度关注。

个体往往会对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形象进行追求和维护,过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馈。

网络社交媒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作用机制的质性研究

网络社交媒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作用机制的质性研究

网络社交媒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作用机制的质性研究作者:袁玥杨鑫袁佳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17期摘要: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根据人格特质、隐私关注、自我表露的类型、自我表露的目的、社会资本、社会支持、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8个主类属的相互作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建构相关影响机制模型。

增强隐私保护意识、保护用户隐私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而负向自我表露会降低其社会支持与桥接社会资本。

社交媒介需要打造良好的媒介环境,大学生应将网络社交媒介视为现实世界的社交补充。

关键词:网络社交媒介;自我表露;主观幸福感;社会资本;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7-0029-040引言有学者指出网络社交媒介使用可以通过桥接社会资本和高度的社会融合,增强学生的心理幸福感。

而另一些研究则指出网络社交媒介使用会对使用者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抑郁症状出现,陷入“社交恐惧”。

学生群体的网络社交媒介使用频次最高、时长最长,网络社交媒介极易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和身心健康。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20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探究网络社交媒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

1文献综述主观幸福感通常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况或特定生活领域的总体感知、意识和评价。

作为一个多因素结构,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对整体生活满意度的认知判断以及对情绪和情感的评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用户数量激增,用户的社交媒介使用时长较长。

国外学者发现Instagram的整体使用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在微信使用中,桥接社会资本与其负向情感正相关。

现有研究缺少对网络社交媒介使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中介变量的研究。

2研究设计2.1研究对象:20名不同学校的大学生本文选取2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首先,笔者与被研究对象为好友、同学关系,相互之间较为信任,能够坦诚地表达观点;其次,被研究对象有鲜明的个性,表达富有条理,能够成为一类群体的代表;最后,被访谈者均为自发表达其经历与看法,无诱导之嫌。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丰富主观幸福感理论和测量研究,同时探讨了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矫治提供新的视角,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1)自编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分为自我及生活满意、积极情感、家庭满意、爱情满意、消极情感、社会性行为六个维度,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女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高于男大学生,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总体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自我及生活满意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的自我及生活满意感较高。

生源地是城镇的大学生和生源地是农村的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积极情感、自我及生活满意维度上差异显著,生源地是城镇的大学生积极情感、自我及生活满意感较高。

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年级大学生最高,三年级最低。

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专业差异,但在爱情满意、消极情感、自我及生活满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爱情满意感、较低的消极情感,艺术与体育类大学生自我及生活满意感最高。

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每月生活费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每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上的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最高。

(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网络体验、网络成瘾倾向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水平低,网络体验高,网络成瘾倾向程度高;网络体验和网络成瘾倾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网络体验越高,网络成瘾倾向程度也越高。

网络体验和主观幸福感的家庭满意、社会性行为、消极情感维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都有较为显著的预测作用。

(4)应用结构方程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同时,主观幸福感可经由网络体验这个中介变量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越来越多的 大学生沉迷于手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次演示旨 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分析手机依赖在其 中的中介作用。
二、手机依赖、主观幸福感与社 交焦虑的定义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恋爱心理成熟度是指个体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能力的综合 水平。在大学阶段,恋爱心理成熟度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幸福感具 有重要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大学生恋爱心理成熟度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 的关系。
内容摘要
目前,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成熟度的测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 问卷调查包括《恋爱心理成熟度量表》等,涵盖了情感认知、情感管理、情感表 达等方面;访谈则主要围绕大学生的恋爱经历、情感管理能力等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这些测量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成熟度水平及其特点。
七、结论
七、结论
总的来说,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社交焦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手机依 赖可能会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并增加社交焦虑水平。为了降低手机依赖对主观 幸福感的影响,个体应该注意合理使用手机,并采取措施减轻社交焦虑感。通过 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增加社交经验等策 略,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满足感。
2、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户外活动、社交聚会等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增 强与他人的交流与。
五、降低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散到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 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六、减轻社交焦虑感
六、减轻社交焦虑感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调查数据,本文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社交支持和情感交流的渠道,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交流分享快乐、困扰和心情,获得他人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减轻负面情绪和孤独感。

研究表明,足够的社交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而社交媒体正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获取这种支持。

此外,社交媒体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习交流平台,这对于他们的学业发展和自我实现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关注和参与各种学术和兴趣小组,大学生可以获得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最新信息和讨论,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同时,社交媒体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表观点和接触新思想的机会,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成就和个人发展。

然而,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社交媒体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健康的社交行为,比如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这些负面的信息和行为有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由于社交媒体的高度依赖性,大学生们很容易沉迷于其中,导致时间管理困难和社交实践的缺失,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远,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首先,要合理规划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避免过度沉迷其中,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其次,要保持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学会分辨真伪信息,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同时,要加强社交媒体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对社交媒体的理性认识和使用技巧。

总结起来,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之间既有积极的关系,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心理幸福感也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议题。

这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

首先,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真实自我和构建理想形象之间存在一种矛盾。

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们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情绪。

然而,人们也往往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一个看似“完美”的自己,因为他们害怕被他人否定或批评。

这样的行为因社交媒体呈现的“筛选性”而更加普遍。

这种矛盾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过载问题也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

与以往相比,我们现在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更多的社交平台选择。

然而,这也使得我们不再只是接收信息,而是需要自己选择和挑选信息。

研究表明,由于信息过载,大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疲劳和压力增加,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另外,社交媒体使用还存在着虚拟社交和真实社交的区别。

在虚拟社交中,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来表达自己,但这些信息有时并不能完全体现真实的自己。

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会遇到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等问题。

这种虚拟和真实的社交之间的区别可能导致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除了上述问题,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其他一些影响。

例如,社交媒体使用过多可能导致大学生疏远现实生活中的亲友关系,减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幸福感。

此外,社交媒体上存在的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问题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产生了负面影响。

然而,社交媒体不仅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比如,社交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可以使他们扩大社交圈子,结识更多的朋友。

此外,社交媒体上也有许多积极向上的信息,如励志故事、素质教育等。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社交媒体在当代大学生中日益流行,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人们对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幸福感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过度可能导致幸福感下降。

那么,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一、社交媒体的积极影响首先,社交媒体提供了大学生们联系亲朋好友的便利途径。

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们可以与远方的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增进感情。

这种亲密关系的维系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其次,社交媒体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的交流与表达空间。

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们可以发布自己的想法、经历、感受,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各自的见解。

这种交流与表达的机会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从而提升幸福感。

另外,社交媒体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们可以浏览搞笑短视频、阅读有趣的文章、参与有意思的话题讨论等等。

这些娱乐和休闲活动能够带给大学生快乐和放松,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二、社交媒体的消极影响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滥用可能导致大学生们对现实生活的疏忽。

沉迷于社交媒体的使用中,大学生们可能忽略了身边的现实人际交往,错过了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而造成孤独感和幸福感的下降。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和美化生活现象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幸福感造成冲击。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倾向于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忽略了生活中的负面经历和情绪。

大学生们通过观看其他人的完美生活,容易陷入对比心理,从而产生自卑和不满足的情绪,对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社交媒体的使用还可能导致大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和时间浪费。

社交媒体上的无尽信息和刷屏式的浏览容易使大学生们陷入时间虚耗的状态,无法专注于学习和其他重要的活动。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在当今数字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和微信等给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的机会。

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研究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的特点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同学和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和感受。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也是大学生获取新闻、学习资源和娱乐内容的重要渠道。

然而,社交媒体使用也有其特点。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其中包括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交互动、观看和发布照片和视频等。

此外,大学生还经常通过社交媒体参与社交比较,以评估自身的形象和社交地位。

二、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1. 正面影响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获得社会支持和情感满足。

此外,社交媒体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娱乐和精神放松的机会,这对心理幸福感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负面影响然而,社交媒体使用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可能导致大学生感到压力。

大量的信息和负面情绪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时,社交媒体也可能引发大学生的社交比较焦虑。

许多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精心规划和编辑的生活,这可能导致其他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或不自信,从而影响心理幸福感。

三、影响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因素1. 个人因素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和个性特点等个人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和心理幸福感。

例如,女性大学生可能更注重社交媒体上的人际关系,并与朋友和家人保持更密切的联系。

同时,个性外向的大学生可能更善于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交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大学生校园SNS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校园SNS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 杨洋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安徽合肥230026
出版物刊名: 今传媒
页码: 38-3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9期
主题词: 校园SNS;人人网;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摘要:校园SNS(Social Network Sites)在兴起的几年内就迅速成为大学生网上社交的主要手段,其中“人人网”是国内主要校园SNS之一。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群体使用“人人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得出了如下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幸福感水平较高,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2.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程度和愉悦感不强;3.校园SNS使用与幸福感水平呈正相关,可以通过一定程度上提高SNS的使用程度、扩大网络人际圈、增加自我信息暴露来增强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土心理资本的视角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土心理资本的视角

第5期2021年9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5Sep.2021[收稿日期]2021-02-17[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交媒体依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项目编号:JC161008);江西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江西省大学生攀比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YB222)。

[作者简介]陈莹(1982-),女,河南周口人,硕士,九江学院电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营销。

雷祺(1971-),男,湖北黄梅人,博士,九江学院电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消费心理。

高明杰(1983-),男,吉林延边人,博士,九江学院电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营销。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土心理资本的视角陈 莹,雷 祺,高明杰(九江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摘 要]为了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本土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社交媒体使用量表、本土心理资本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江西某高校的5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使用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本土心理资本,相对基于社交的社交媒体使用,基于内容的社交媒体使用对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影响更大;基于内容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基于社交的社交媒体使用通过事务型心理资本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对于人际型心理资本,事务型心理资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交媒体使用;本土心理资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5-0120-08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1 05 020 一、引言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心理指标之一[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
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年轻人在面对网络时会表现出过度沉迷和依赖的
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学习工作和人
际关系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隐忧。

国内外早
期的研究重点多集中在网络成瘾现象和危害,然而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
发展,人们也开始关注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问题。

因此,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为预防
和治疗网络成瘾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
研究问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存在什么关系?
研究目的:探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相关性,
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
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研究状况,从而总结出问题所在。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针对大学生的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
调查结果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研究内容:
1.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社会网络成瘾的现状。

2.设计针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

3.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预期成果
1.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2.探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3.为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提供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munication on Well-Being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J].Psychology,2011(2).
[3] Nie, N. H, Hillygus D. S, & Erbring L. (2002). Internet us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sociability. In B.Wellman and C.
well-being: Testing the stimulation versus the displace-ment
hypothesis[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7(12).
[7] Diener.E.,Suh,E.,Lucas,R,E.,Smith,H. "Subjective Well—being: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38-02
一、引 言
(二)测量工具
近年来,有关“幸福”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
1.主观幸福感量表
“幸福”相关的名词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而相应的学术研究
采用 Diener(1985)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三个分量
则 集 中 于 心 理 学 领 域 。 20 世 纪 中 期 兴 起 的 积 极 心 理 学 表,分别为生活满意度量表(5 个题项)、积极情绪量表(6
总体上说,本研究得出了符合我国高速发展的现状的结 论,初步探索了大学生使用校园社交网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 系,对今后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变量
F
p
F
p
F
p
生活满意度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主观幸福感
2.228 4.074 5.839 0.058
0.137 0.044 0.016 0.810
1.336 0.263 1.986 0.116 3.386 0.018 1.022 0.383
(Positive Psychology)主要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与美德, 个题项)和消极情绪量表(8 个题项)。此量表在不同国家被
逐渐形成了心理学界新的研究气象。
试中有过很广泛的使用,经 Diener 等人的研究表明,该量表
目前,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社交网络日渐成为重要的 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7]。
表1 主观幸福感及各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因子
性别
年级
生源地
四、讨 论
大学生的整体幸福感处于理论均值水平,其中积极情绪 偏高,消极情绪偏低,生活满意度与理论值相当。本研究的 结论与吉林大学王晓丹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其次,通过单因 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生源地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最大,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明显地比来自农村的高,这与 我国的国情、社会经济环境是相符的。此外,大学生使用“人 人网”给他们现实人际关系并没有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可以推 知大学生使用“人人网”进行交往是现实真实交往的一个补 充,而真正的人际交往还是不可替代的方式。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 [8] 张玮.透析人人网——大学生使用SNS的传播学意义分析[D].西
适应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1]。然而,有关社交网络的 问卷修改编制,内容涉及用户校园 SNS 的使用强度、使用效
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目前没有统一的结论。总体上说, 果、网络人际圈、网络自我暴露等。
有两种假设,一种是置换假设,另一种是增益假设[2]。置换
(三)研究步骤
假设认为网络交往降低了幸福感,用户将本应用于人际交流 的时间花在了网络交往上,产生了交流上的置换,从而降低 了幸福感[3][4]。另一方面,增益假设则支持网络的交流有益于 促进现实的交流,弥补了现实面对面交流的障碍[5],此假设
Between Facebook and the Well-Being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Cyberpsychology[J].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14).
[2] Jinliang Wang, H. W. The Predictive Effects of Online
本研究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高校学生中
总体上,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正态分布(M=64.47,
抽取一定样本。被试的年龄和年级不限。共发放问卷 350 份, SD=9.596),比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平均值(M=66.5)略低。
回收有效问卷 315 份,回收率 90%。
积极情绪较量表平均水平高(M=25.39,SD=6.307),而消极
收稿日期:2012-05-17 作者简介:杨洋,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38
今传媒 2012 年第 9 期
传媒调查报告
情绪较量表平均水平低(M=22.88,SD=7.205),生活满意度 水平(M=16.20,SD=4.364)与量表均值基本持平。
在总体样本中,有 275 名被试是“人人网”的注册用户, 占总体的 87.3%。在使用强度方面,大多数被试注册时间较 长(超过两年),但使用频率较短;在网络交际圈方面,154 人的好友人数在 100 人以下,172 人的主页被访问次数小于 500 次;在使用效果方面,145 人表示“人人网”的使用并没有 给他们的现实人际关系带来变化,只有 8 人认为“人人网”能 帮助他们认识很多的新朋友;在自我信息暴露程度方面,209 名被试人人网上的日志数小于 10 篇,而 195 人公开发布的有 自己的照片数小于 20 张。
Haythorn-thwaite (Eds.), The Internet in everyday life. Malden, MA:
Blackwell,2002.
[4] Shklovski, I., Kraut R, & Rainie L.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contrasting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工具,然而大学生能否真正利用好网络媒介是一个值得研究
2.校园 SNS 使用行为量表
的课题。
参考学位论文《透析人人网_大学生使用 SNS 的传播学
在国外,有研究认为社交网络的使用对大学生的积极心 意义分析》[8]和期刊论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ebook
态有一定的影响,如有学者认为在 Facebook 的使用和学生的 and the Well-Being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9]中的
今传媒 2012 年第 9 期传媒调查报告大学生校园 SNS 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杨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安徽 合肥 230026)
摘 要:校园 SNS(Social Network Sites)在兴起的几年内就迅速成为大学生网上社交的主要手段,其中“人人网”是国内主要
校园 SNS 之一。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群体使用“人人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用 SPSS
表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校园SNS使用的相关性
生活满意度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主观幸福感
使用强度
0.119*
-0.009
0.136*
网络交际圈
0.122*
0.069
0.148*
使用效果
0.099
0.121*
0.101
自我暴露程度
0.097
0.031
0.064
校园 SNS 使用
0.112
0.062
0.154*
Haythornthwaite and B. Wellman (Ed.), The Internet in everyday life.
Malden, MA: Blackwell.
[6] Valkenburg, P. W., & Peter, J.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adolescent
22.004 6.797 2.393 7.97
0.000 0.010 0.123 0.005
(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校园 SNS 使用情况 的相关性分析
经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 感与校园 SNS 的使用有显著的相关性,如表 2 所示。在一定 程度上,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强度越大、网络交际圈越大、 使用效果越好、自我暴露程度越大,其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越 高。其中,生活满意度与校园 SNS 使用强度和网络交际圈有 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119 和 0.122;积极情绪与校园 SNS 的使用效果呈显著正相关,系数为 0.121;消极情绪与使 用强度、网络交际圈和校园 SNS 使用总变量成显著正相关, 系数分别为 0.136,0.148 和 0.154。
统计分析软件得出了如下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幸福感水平较高,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2.大学
生使用“人人网”的程度和愉悦感不强;3.校园 SNS 使用与幸福感水平呈正相关,可以通过一定程度上提高 SNS 的使用程度、扩大
网络人际圈、增加自我信息暴露来增强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关键词:校园 SNS;人人网;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性分析
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以性
别、年级和生源地为因子。结果如表 1 所示,当以被试的性 别为因子时,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两个维度有明显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