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概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研究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的1477名学生进行了集体施测。

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与父母的拒绝、过度保护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

主观幸福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通过影响主观幸福感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和改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以及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机不仅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更是集成了娱乐、学习、社交等多种功能,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的现象也日益引起关注。

手机依赖,即个体对手机过度使用并产生心理依赖,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尤为常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

与此同时,家庭教养方式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的教养方式,包括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亲子互动等方面,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不仅受到个人生活经历、性格特质的影响,也与手机依赖和家庭教养方式紧密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分析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a.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普遍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主流的两种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研究思路及其相应的测量方法。

一种是基于被试自我报告的“评价幸福”,主要采用自陈量表测量主观幸福感,另一种是基于被试实时情绪体验的“体验幸福”,主要采用结构化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测量。

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测量思路,指出应将多种测量方法结合以进一步探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最后本文对主观幸福感测量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总体令人满意美感量表;体验采样法;日再现法;u指数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取向,每种研究取向提供一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而且各自又依赖于不同的测量方法。

第一种研究取向将主观幸福感看做是个体对生活以及它的各方面的总体评价,而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需要被试报告他们在工作、社会关系等生活领域的总体幸福与满意度,即评价幸福(evaluatedwell-being)。

例如欧洲调查指标(eurobarometerquestion)。

第二种研究则将主观幸福感看做跨时间多重情绪反应的整合,强调即时的情绪体验,这一研究取向从效用概念的区分出发,重新诠释体验效用,并针对体验效用提出客观幸福(objectivehappiness)的概念,也即体验幸福(experiencedwell-being),并发展出适合体验幸福的测量方法。

1.评价幸福早期典型对幸福感的测量方法多就是单题测验,这类问题通常建议受测者用一个整体印象提问。

例如世界价值调查(worldvaluessurvey),源自81个国家的被试被问及一个问题,“考虑一下你所有的情况,近来你对自己的生活总体情况令人满意吗?”。

美国综合社会调查(thegeneralsocialsurvey,gss)中,人们被问及,“你指出近期出现的所有事怎么样,你真的自己非常美好、十分美好还是不太美好?”。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幸福感评估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的进步,测量技术逐步系统化,经历了从直观笼统至具体内容,从单一至系统的发展历程。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个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快乐、满足、幸福和满意等情感体验。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条
件的满足度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交通出行、支持家庭等方面都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大学生和周围人的互动以及人际关系
的好坏也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大学
生带来温暖和支持。

3. 学业压力和情绪状态:学业压力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另一
个主要因素。

过重的学业压力会让大学生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影响
其主观幸福感。

4. 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大学时期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重
要时期,通过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掌
握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和幸福体验能力。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作者:程贵林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23期[提要] 幸福是古今中外人们永恒的追求,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特别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成果丰富。

但是,相对于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而言,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加强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综述项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河南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及其干预研究”(编号:2013-GH-436)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3年9月16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6月28日宣布,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由此可见,幸福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深入基层对几千名不同行业的人进行采访,面对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一词成为媒体热词,也引发了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幸福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人产生了新的选择困惑和幸福困惑;当前世界各国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将注意力转向国民幸福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温家宝就曾经指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将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作为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精力旺盛,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缺少磨难,处事幼稚。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保健提供依据。

一、主观幸福感研究回顾(一)主观幸福感的历史。

幸福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古希腊时代,西方的学者就有“快乐就是幸福”的观点,开始探索幸福的本质,为今天西方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历史背景。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第1期2019年2月No.1 February,20191 问题提出这些年来,有关人们精神层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发受到重视。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所谓主观幸福感就是评价者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品质的整体评估。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测量指标,从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重、甚至心理健康状况。

所以,总的来说,主观幸福感与我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从目前的研究对象来看,涉及主观幸福感的人群各种各样,包括医生、工程师、餐饮行业人员、军人、服务人员等。

这些调查对象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固定工作,年龄普遍大于25岁,但是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较少。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社会人群,是国家未来辉煌发展的基础力量,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降低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情感、生活和就业,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事件发生。

随着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在大学生犯罪、自杀等各种由心理问题导致的事件层出不穷的趋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比如,发生在前几年的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再到发生在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杀人事件都曾经引起了轰动。

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是怎么了,这是个别现象还是主流趋势?是教育体制不健全导致的还是其他原因?这些案例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当事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

他们对生活、对自我存在消极心态,这说明如今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存在紧密的联系。

所以,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便成为当今学者关注的重点。

陕西省作为全国教育大省,有着数量众多的本科院校,年年为国家输送着大量人才。

因此,陕西省本科院校的人才质量成为每一位师生都应该关注的头等大事,陕西理工学院作为汉中市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学校正处于蓬勃发展中,但与陕西省一些重点高校还存在差距,这可能会造成陕理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与重点高校的学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研究陕西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21 0 1年 7月 第 1 7卷 第4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o ma fI n r Mo  ̄oi ie st o t n l i u l n e r l Un v ri frNa i a i e o a v o ts
J 12 l u .01
V0 . 7 No 4 11 .

研 究 目的 与 假 设
( ) 究 目的 一 研
利他 行为涉及 社会行 为 ( 社会 输入 与社会 输 出层 面) 。该量 表具 有 良好 的信 度 和效 度 。9个 维 度 的 Co bca为 0 rn ah .
64 — .0 6 为 0 6 4 —0 9 5 。 72 9 5 。a .7 2 .0 6
表 2大学生幸福感发展的性别差异
 ̄-(= 2);-(= 1) - n 21  ̄ n 25 大三(:1 ) F P n 3 8
由表 2可知 : 除了在 健康 关注 这一维 度 上 , 女 性别 差 男 异显著 , 在负性情感 维度上 , 男女 性别 差异 达 到边 缘显 著之 外, 大学生幸福感 总, 分及其 它各维度 差异均不 显著 。这 丧 f i f ; 性别差 异对 大学 生的幸福感影 响不大。 ( ) 三 大学生幸福 感发展 的专业差异 为检验大学生幸福感发 展的专 业差异 , 对幸 福感发 腮 、 0
合 ; 分 =符 合 ; 6 7分 =明显符合 。分 数按 各维度 分别 计分 , 各维度总分等 于个各维度项 目分数 相加 , 合幸福 感 总分 等 综 于各维度分数相加 。 ( 研 究程序 三)
大学二年级 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 显著低 于大 一和大三 ,
是大学 生幸 福感发展 的关键时期 。
大 学 生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调 查 研 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s dn ,sw la te e tnh e ent m. to B s gG nr l—bigG ) dSlC nie — t e t a e li si b t e e Me d yui eea We e n ( WB a e os t u s l h rao p w h s h n l l n f sn
7 .6 -0 7 (ag 2t 15 ,o p r ggn e,c neo brl r , hte teol —oec i dub r 8 1 1 .8 r e 0 )C m ai edrsi c r i a a sw e r ny n h da ra o 4 n 6 o n e le t h h ln n
S r e f o ees d ns sbet ew l—b i u vyo l g t e t ujc v e cl u i l eg n
S i u , e h Ba xn u L h i Yu Xu z u, o Lii
( n l el et e i r i e B o i 7 00 C i Met a hCnr o b o n , ad g0 10 , h a) aH t e fH e P v c n n
第2 卷 第 6 7 期 2 0 1 月 01 年 2
医 学 研 究 与 教 育
Me i l sa c n d c t n dc e rh a d E u ai a Re o
Vo .7 12 No. 6
De c. 2 1 00
预 防 医学 ・
大 学 生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调 查 分 析
n 5 e ls g d 9— 2 y a s od. v rg 2. a d 1 9 fmae a e 1 5 e r l a ea e 2 1± 2. y as od. s l T e a ea e S O o 21 e r l Re u t h v rg C r f GWB s n wa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近年来,幸福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受到关注。

大学生是社会的脊梁,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们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人,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如何被定义的呢?主观幸福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幸福感受和满足程度的主观体验。

主观幸福感是以个体心理体验为出发点,根据自己的期望与实际经历进行比较,得出的情感状态。

那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来源是什么呢?目前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例如,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爱情关系良好、家庭和睦等都会使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高。

二、学习成绩: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成绩对其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水平的学习成绩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三、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足够的生活费用和经济来源,可以使大学生减少经济压力和日常生活的困扰,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四、自我认同: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可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自我认同感较高的大学生可以更快乐地生活,因为他们可以接受自己,并追寻自己的梦想。

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呢?以下是一些方法:一、合理安排时间: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适当休息、锻炼身体、学习、交友等。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学生组织、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交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拓展社交圈,丰富自己的社交经验,提高主观幸福感。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极情绪。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学会积极面对,调整心态,从而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四、认真对待学业:学业是大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认真对待学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它反映了个体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积极情感的体验。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其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

由于主观幸福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及提升策略的实效性等。

本文旨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综述,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通过回顾和总结相关文献,本文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推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入发展。

同时,本文也期望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提升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重要性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一文中,我们首先需要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重要性进行探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内心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两个方面。

认知评价主要是指生活满意度,是对生活各个方面满意程度的整体评价情感反应则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往往具有更积极的心态,更能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主观幸福感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我成长。

主观幸福感还与大学生的社交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2018-02-09导读: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目前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但有关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这方面的研究无疑会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文: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精力旺盛,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缺少磨难,处事幼稚。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一方面可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观幸福感(SWB)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

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指标。

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2)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既包括认知评价也包括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3)相对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会受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福感。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以WannerWilson(1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

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展,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中共 中央十六届六 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明确 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任务 、 , 目标和途 径, 并把心理和谐作 为一个主要问题提出来 , 出“ 指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 谐,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 引导人们 正确 对待 自己、 他人 和社会 , 正 确对待 困难 、 挫折和荣誉 。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和保健 , 健全 心理 咨询网 络, 塑造 自 自 、 尊 信 理性平和 、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是我们党历史上 ” 第一次把心理和谐 、 心理健康问题提 到如此 的高度 。林崇德教授指出构 建心理和谐 , 就要重构关于 中国经济社会 和谐 发展的指标体 系 , 除经济 发展的速度 和水平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外 , 也应重视个体发展状况 和人民的生活感受 , 包括人类发展指数 、 幸福指数 、 儿童青少年发展指数 和教育发展指数 。 而评价一个 国家国民幸福程度 的基本标准一度是国民 生产总值 ( D ) 国内生产总值 ( N )从 2 G P和 G P 。 O世纪 6 年 代开始 , 0 主观 幸福指数 ( dx fu j t e eb i ) i e b c v w U e g逐渐成为评价一个 国家 国民幸福 n os ei n 程度的重要指标。苏芳也 在其文章 中指 出应将幸福指数 作为与 G P D 对 应 的和谐社会发展的新指标 。王登峰 、 黄希庭 认为心理学为构建和谐社 会 服务, 首先是对心理健康 和主观 幸福感的研究 , 为心理学研究应该 认 揭示 心理健康 和幸福 的内涵、 响因素 、 影 促进健康和幸福 的方法与途径 等 。所以展开对幸福感 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 的群体 , 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 是民族的希望 , 祖 国的未来 , 同时也处 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 从个体 自身的发展来讲 ,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 步走 向成熟 , 从简单的学校生活 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 ,也是他们 完成 学业和完善学业 的关 键时 期。 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 , 国目前正处于社会 的转型期 , 我 各种竞争空 前激烈 ,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 致使他们在工作 、 生活方面承受 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 , 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真正兴起 大致 是在 2 世纪 5 年代至 6 0 0 o年代 , 不 同的学者对此概 念提出 了不 同的看法 : 幸福感( b t e — e g 生  ̄ j lbi ) ue w l n、 c 活 满 意度 ( s s co )心 理 幸 福感 ( yhl i lw l bi 、 乐 1 a f t n、 ta i i p co g a e —e g 快 s oc l n ) ( pi s e o) h p es n y、 a n — j 工作满意度(o tf tn 。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 w r sia i ) k asco 等 同的是 De e 18 ) 主观幸福感 ( b t e— e gS B 的定义 : 主 i r 94对 n( s j l bi 。W ) ue wl n c “ 观幸福感是个 体依据 自 的标准对其生 活质量的整体 的评价 。” i e 定 De r n 认为, 主观幸福感包含两个主要成分 : 情感成份与认 知成分 。 感成分 为 情 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 的情绪体验 , 分为正性情感 和负性情感 。正性 情感包括诸如愉快 、 、 高兴 兴趣等情感体验。 负性情感有忧虑 、 、 抑郁 悲伤 等体验 。 体验较多的积极情感 , 较少的消极情感的个体无疑要幸福些。 认 知成分是指对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估 , 即生活满意感 , 包括整 体生活满意 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 , 如工作 , 婚姻 , 健康等领域 。 西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 了三个 阶段, 在研究 的第一 阶段 ( 2 O 世纪 5 年代 中期 一 O 0 8 年代初期)研究 者们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幸福 , 感状况 , 并根据测量结果描述了不同群体幸福感 的平均水平。这类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从快乐论发展过来的,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的喜欢程度,它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

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标准从内容上看,比较符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测量。

已有的研究表明,人格变量、人口学变量和生活事件等内外因素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

近年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呈现出整合的趋势。

此外,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在借鉴西方成果的同时,仍然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关键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变量;人口学变量一、引言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也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很关注的课题。

随着近十几年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幸福感的研究受到了很多心理研究者的重视。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当代大学生是否幸福,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和谐发展。

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界定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希望给以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主观幸福感的界定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取向——一个取向是主观幸福感,另一个取向是心理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从快乐论发展过来的,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的喜欢程度,它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

情感成分是指情绪情感方面的愉悦体验,而认知成分,即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所直觉到的期望与成就之间的差异。

在评价指标方面,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三个经典的评价指标,即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总体的生活满意感。

在评价标准方面,主观幸福感是从自我评价的角度,以个人主观的标准来评定其幸福状态,包括自我的情感体验及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研究起点方面,主观幸福感从经验研究出发,注重实证经验和操作研究。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独特的心理状态,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主观性,即评价者是根据自己对幸福的标准进行评估,而非他人的标准;稳定性,主观幸福感是评价一定时期内的情感感受和生活满意程度,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的评估,是衡量生活质量、反映主体社会适应状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体的幸福感也开始成为社会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幸福感尤其吸引人们的注意。

如今,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逐年增加,这也让大学生的幸福感面临着各种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大学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来源、影响因素、程度和变化规律。

调查结果如下:一、主观幸福感的程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较高,约有六成的学生主观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很幸福,三成学生则认为自己的幸福感还有提升的空间,只有一成学生表示自己的幸福感比较低。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因素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他们来自幸福的家庭。

其次是朋友关系,有六成的学生将朋友关系作为他们幸福感的来源。

再次是学业上的成就感和个人兴趣爱好。

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就感到满意。

在此基础上,他们更愿意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来源。

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是主要影响因素。

超过七成的学生表示心理健康的状态与幸福感密切相关,这说明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此外,人际关系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亲密关系能够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提高他们的主观感受。

此外,就业前景、物质条件和健康状况也对学生的幸福感有所影响。

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规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整体处于波动状态。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波动。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挑战时,会暂时感觉到幸福感下降,但是当他们适应新生活后,幸福感又会回归正常水平。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一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为样本,通过线上线下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包括心理资本、社交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 等方面的测量题项,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题项。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 处理。
四、结果与讨论
四、结果与讨论
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社交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均对其 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具体来说:
三、实证分析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例 如,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社交技巧培训、学业辅导等方式来帮助大学生应对 这些压力和困扰。此外,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和 行为,
三、实证分析
如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挑战等,以提升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 对于一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此,研究贫困大学生主观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引言: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情感体验,是一种主观 的感受。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主观幸 福感对于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 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内容摘要
主体部分: 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情感体验, 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在大学生群体中,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他们对自身学业、 人际关系、未来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感受和评价。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胡洁等(2001)研究表明,本科新生的总体幸福感明显高 于三年级学生。
不同的研究者均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或部分存在 年级差异的结论,但是具体存在何种年级差异则有争议。
13
4.2 社会支持因素
• 孔风(2012)、严标宾(2006)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 意度以及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随着社会支 持的增加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随着增加(吴丹伟, 刘红艳, 2005)。辛 自强和池丽萍(2001)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个体快乐有很强的预测作 用,而且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也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报告人:牛 羊 2015-01-06 1
主要内容
主观幸福感的界定及测量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一、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主观幸福感( SWB)指评价者 根据自定的标准对 其生活质量的整体 性评估。SWB是 一种主观的、整体 的概念,同时也是 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是衡量个人生活 质量的重要综合性 心理指标。
• 全宏艳和周婧诗(2009)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除开放性外,外向性、 宜人性、谨慎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外向性性格 者活泼,善于与人沟通,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经历较多的积 极事情,故体验较多的积极情感,也就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 学者安芹(2005)通过测量研究得出外向性对快乐存在显著性的影响, 而神经质者常处于压抑,焦虑不安等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因体验较多 的消极情绪从而具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
• 姚小燕(2013)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
姜峰和郭燕峰(2010)的研究认为热恋中的大学生性别之间的总体幸福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幸福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体现了一个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对自己幸福感的主观评价,分析其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某市某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7份。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幸福感的主观评价、幸福感来源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评价较高,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幸福感较高。

在幸福感来源方面,家庭、朋友和爱情是大学生感到幸福的主要来源。

在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中,个人心理健康状态、学业成绩和就业前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

性别、年级和专业等个体特征对大学生幸福感也有一定的影响。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幸福,高年级大学生的幸福感更高,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幸福感更强。

这些差异可能与个体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幸福感的应注重家庭、朋友和爱情的建设。

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学业成绩和就业前景也是重要的幸福感来源,大学生应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学校和社会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就业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幸福感。

这项调查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来源和影响因素。

它对于理解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以及制定针对性的幸福感提升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幸福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感受的一种主观评价,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观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学业成就、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其变化规律对于提升大学生整体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同和心理健康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学业成绩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学业成绩越好的大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这可能是因为优秀的学业成绩能够带来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个体的幸福感。

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使大学生感到被关爱和被接受,从而增加其幸福感。

自我认同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大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偏好、价值观和才能时,能够更好地认同并接纳自己,往往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心理健康也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着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如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常常是大学生面临的挑战,而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则对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讨论: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同和心理健康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大学生培养中,除了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重视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同和心理健康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因素,可以为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科学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其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了选择。

我们选择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确保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求调查对象实名填写问卷,并承诺保证调查结果的隐私性。

我们共向500名大学生发放了问卷,得到了300份有效问卷。

然后,我们分析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构成因素。

我们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为五个维度: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经济状况、自我认知和生活满意度。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是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其次是学业成绩、经济状况和自我认知。

这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他们的社交关系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们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我们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等,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

通过对问卷和个体背景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性别、年龄和性格特点是个体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是外部环境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这些结果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大学生应加强社交活动,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大学生要关注自身的学业成绩和经济状况,积极提升自我认知;学校和家庭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些建议有望帮助大学生改善主观幸福感,提高他们的整体幸福水平。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rio心理科学P邺嘲09】即lScience2007.30(6):1460—146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姜永杰“(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透.226007)

摘要本文主要沧述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的现状及其测量研究的内窖.井讨论了大学生主观幸桶感的测量研究对发展趋向,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美键词:大学生主理幸福巷测量研究

主观幸福感,即subjeeti’,e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Diener,1984;VitTers,2002),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括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话质量的总体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评判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快乐、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以WallnerWilsonl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索》为标志;国内关于幸福瘦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开始于DienerED.,井午1995年编制了国际大学调查量表,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大学生人群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国内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的测量工具的研究那就更为少见。率文仅对国内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加以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国内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尤其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的本土化研究提供参考。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溯源及现状综观国内外有关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最早可以追述到20世纪60年代初,如1961,Nengarten等人编制了生活满意感量表(LSl),该量表涉及到生活热情,毅力,所达到目标与期望目标的一致程度,身体、心理、社会方面良好的自我概念,愉快乐观的心理品质等维度。60年代中期,Canrril编制的“自我标定梯形量表”(self—anchoringscales,SAS)要求人们接照自己的详价标准,对自己现在、过去、以及预期未来的生话满意程度做出等级评价。但至今为止,真正可用于进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的工具却不多见,主要有:-111976年.Andrews&Withey的人脸量表,是一种单项目评定的非文字型量表。121976年,carapb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ell—being),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同卷,前者由8个情感项且组成,后者则由一个满意度项目组成,两者得分进行加权相加即为总体幸福感指数。该量表情感指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间隔八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43。是较早的一种多项目评定量表。13

1977年,美国国立统计中心的Fazio编制了总体幸福感

量表,GeneralWell—Beingscbedule,GWB),共有33个项目,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在0.56—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

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

14

1983年,Kamman&Flett编制了情感量表,是以被试

近期内体验到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平衡为基础,测壹其主观幸福感。

151988年,Watson、clark、Tellegen等编制的有关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测评量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简式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量表》(thePositiveandNegativeAffect

Scale,PANAS),该量表共20个项目,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各有10个项目,对采取频率和程度两种不同的作答形式的量表均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信度效度指标较好。2003年,黄丽等对该量表进行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各项信度效度指标达标,说明适用于中国人群。该量表在学生群体中应用比较少.因此是否能较好的适用于学生群体仍有待进一步的验证。161995年,Ed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1CS)问卷(分A卷和B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主观幸福感;生括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被试采用9点量表作菩:1表示最否定,9表示最肯定;相应地计分时选1者记1分,选9者记9分。j71996,国内段建华对Fazio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袁进行丁修订并初步应用于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对原量表删除了不适合我国大学生的条目23千,新增加25个项目,修改后的量表共有48项,七点记分,重测信度为O873,临床效度较好。T8Diener,发展了一个包含5/卜项目的总体生括满意度量

(&tiafaetiorzWithLifeSca/e,SWLS),是一种广为运用的多项总体满意感最表。采用七级评分,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信度效度指标较好,使用十分广泛。

-奉研究在完庙过程中得到了导师杨治良教授的指导,在此向老师表示感谢。¨通讯作者:姜柬杰.男。E.mail:hmj蚰@n|uedu.cn

 万方数据姜隶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192000年,严标宾等人根据《国际大学调查量表》修订的主观幸幅感量表应用于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1102000年,北京大学心理系的李靖、赵郁金运用(.jmpbe[1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对中国大学生进行试测.为该量表建立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基本测斌指标体系作出了初步探讨。1”2004年,河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以往的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情况调查表》进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涉及到了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七大因索,如同学朋友交往满意感、学习及自我满意感、外界环境满意感等。但有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其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尚未提及。2国内外大学生主观幸福藏测量研究的内容21人口统计变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幸福感”的问题进^心理学研究视用之初,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人口统计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虽然许多研究支持了外部因素影响理论,但更多研究发现外在客观的变量对SWB影响相当小,人口统计项目,如性别、收入、智力水平等其能解释SwB不足20%的变化.外在环境只能解释SWB变化15%心J。而且有关幸福感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在有关师范类大学生的研究中,如郑雪等对广州某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维度,生话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有些国内研究则认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显著。被试的取样或来源是影响该研究结果的主要原因,其一种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当教师通常被看作是女性而不是男性理想的职业,因而进入师范大学的优秀女生相对较多,优秀男生相对较少。在师范大学里,女生更能安心学习,在学习与生活等不少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女生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是可以理解的。在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测量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如何瑛与李景华的研究均认为年级的不同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但他们的结论不同,何瑛认为一、二、三年级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呈下降趋势,到四年级略有上升¨1;李景华研究认为,一、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相比,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HJ。2.2经济因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的研究认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有的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丁。Diner等的调查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被试相比,生活在诸如印度、尼13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要低得多,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这种低的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于贫困造成。而Furnham和C.heng的调查表明.中国香港的大学生的幸福感低于英国和日本的大学生被试。香港的经济未必比得上英国和日本,但绝对不是贫困地区。因此,这种在幸福感上的地区差异可能与其文化因素的差异有关。国内,多数大学生并未有经济收人,他们的经济状况只表明父母的经济能力。严标宾等的研究发现,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平均或高家庭经济收人的丈学生。|。但佟月华研究表明,有些低收

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总体学生的平均啻“。总体来

说,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水平,分析其幸福感的主要成分,发现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属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较低,消极情感的频率更低。由此可见,中国大学生被斌幸福感的状况与其较低的情感频率很有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情感,特别是消极情感的抑制,情感的表达要含蓄。这种文化传统通过家庭及学校等社会化对中国大学生的情感及其表达有深刻的影响。所以,通过跨文化研究,进一步探讨文化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

福感形成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23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心理学家认为,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老师,同学、亲戚)均包含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和社会性支持三部分内容。在对主观幸福感及其指标进行预测时,不同支持条目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总体主观幸福感和消极情感产生预测作用的变量是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产生预测作用的变量是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24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生括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这一结论在成人的研究结果中已不断得到验证。Heady,B.&Wearing,A.的研究表明,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大学生虽然已步人成年初期,但生理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成熟、社会性的成熟。因此,以上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需进一步证实。严标宾等研究认为,各种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都没有对大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对于幸福感更多的是采取“未来取向”而不是“过去取向”的乐观态度¨J。2.5人格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人格因索如果说不是SWB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郑雪、王玲等研究者研究表明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这一结果支持了Eysenck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幸福可称之为稳定的外向性……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与易于社交的性格有关,这样的性格容易与他人自然和快乐地相处……因而幸福是与外向性相联系的。”26认知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关认知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自尊、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探讨其对幸福感的影响。自尊与SWB相关这一结论在西方社会可重复证实,Diner(1984)的研究认为,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Diner在对31个国家13118名大学生进行跨文化研究中发现,自尊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达到0.47。Staata(1995)则发现自尊对大学生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