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
摘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areflectionof thequalityof university life,their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apositiv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 ewell-beingresearch hasthevital significanc e.There isa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has important influence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studentsin nanjing city asthe object,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the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a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elf-efficac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vetheeffectof forward prediction. Sel f-efficacy is higher,thehigher the level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elf-efficacy; Subjective well-being
一、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与结构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iacy)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成功的完成某件事情,获得成就感的主观判断和推测,它既是一种对自我能力上的知觉,同时又是一种情感上的自我体验,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1]。
自我效能感的纬度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水平,人们在这一纬度上的差别导致不同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其次是强度,低的自我效能更容易受不相符的经验影响而被否定,高的自我效能更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导致自我怀疑,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从而面对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努力;再次是广度,有的人只在很狭隘的领域内判断他们自己是有效能的,另一些人则在很广泛的活动及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与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幸福是从1930年Dodge提出幸福理论开始的,幸福可理解为整体的生活质量,包括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良好状态[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评价者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方面特点,第一是主观性,即评定主要依赖于评价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个体幸福与否只有自身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因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测量时也大多采用主观的自我报告法进行。
第二是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是综合性的心理指标,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征。
第三十相对稳定性,虽然每次测量受当时情绪和情境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主观幸福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测
量值,并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的变化。
(三)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从文献上分析,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影响主观幸福感,具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3]。
因为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大都是对自身能力有着较高信心的人,他们会把困难的任务视作有待征服的挑战,而不是需要回避的威胁。
这种效能的观点有助于促进人们对生活的内在兴趣和深刻投入。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能为自己设立挑战性的目标,并保持对目标的承诺。
他们在遇到失败或挫折后,或者在困境中都坚信自己可以控制局面,能够很快恢复效能感,或者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或者将失败归因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的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三种学校类型为对象,包括一至四年级本科生和一至三年级的专科生。
其中重点院校203人(南京大学),一般本科院校386人(南京体育学院83人,南京财经大学74人,南京师范大学229人),专科院校257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共包括男生360人,女生486人。
(二)研究工具
1、总体幸福感量表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是美国心理学家Fazio在1977年修订的用来评价被试主观幸福感的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
此量表共有25项。
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
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H)、精力(E)、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忧郁或愉快的心境(SH)、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RT)[4]。
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一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0,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其中,第1、3、6、7、7、9、11、13、15、16项为反向评分。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最初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Ralf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被改进为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
目前该量表己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
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5]。
中文版的GSES也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内在一致性系数为.87,一星期间隔的重测信度为.83。
效度方面,GSES的10个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60和.77之间。
因素分析抽取一个因素,解释方差47.09%,表示GSES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三)经典调查问卷
该经典调查问卷包括的基本信息有:性别,民族,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学生干部,身体健康状况,学业水平等信息。
(四)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集体施测。
使用SPSS10.0进行数据的方差分析、LSD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优势分析等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1、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为比较南京市大学生不同人口学因素上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差异,本研究对各人口学因素的不同水平上被试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得分进行t检验和F检验。
表一: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上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F检验结果
注:*P<0.05,**P<0.01,***P<0.001
从此表中可以看出,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l)性别。
男生与女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也就是说,性别不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论相符;(2)是否学生干部。
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3)城市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年级。
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5)专业。
三个专业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6)家庭经济状况。
三种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而南京市大学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1)民族。
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汉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学生;(2)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好的大学生与身体健康状况差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身体健康状态好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身体健康状态差的学生;(3)学业水平。
三种学业水平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2、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LSD检验结果
表二: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的LSD检验结果
LSD检验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优或良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P<0.05),而学习成绩优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良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二)南京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状况
1、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状况
为了比较各人口学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是否具有差异,对自我效能量表的得分进行t检验及F检验。
表三: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上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F检验结果
注:*P<0.05,**P<0.01,***P<0.001
由此表可知,南京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l)是否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2)来源地。
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3)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好的大学生与身体健康状况差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专业。
三个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南京市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l)性别。
男生与女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男生比女生有更
高的自我效能感;(2)民族。
汉族与少数民族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汉族比少数民族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3)年级。
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家庭经济状况。
三种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5)学业水平。
三种学业水平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
2、不同年级、经济状况及学业水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LSD检验结果(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LSD检验
表四: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LSD检验结果
从表中的LSD检验结果表明,四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的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P<0.05),而一年级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二年级与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
(2)不同经济状况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LSD检验
表五: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LSD检验结果
此表中LSD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比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和差的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P<0.05),而家庭经济状况中等与差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3)不同学业水平上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LSD检验
表六: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LSD检验结果
此表说明学习成绩优的学生比学习成绩良和差的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
感,而学习成绩良与差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三)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1、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表七:社会各维度下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P<0.001
此表说明,社会各维度之下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关系(P<0.001),说明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自我效能感越高,其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就越高。
2、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八:社会各维度下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回归系数
注:*P<0.05,**P<0.01,***P<0.001
此表显示以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以社会支持各来源和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示,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正
向预测作用。
四、讨论
(一)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发现,南京市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普遍较强,主观幸福感不存在男女差异,这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论相符;但是也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不一致[6]。
笔者认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显著,被试的取样或来源是影响研究结果的主要原因。
汉族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
这是因为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进入大学后认识与行为有一定差异。
相对来说,汉族学生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大多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生源地,他们见多识广,物质生活水平较高,形成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因而相对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7]。
而现在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虽然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与汉族学生生源地相比还有距离,因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略低。
身体状况好的学生比身体状况差的学生有更强的主观幸福感,这是由于身体状况好的学生,有较少的身体上的担忧,并且可以更多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其他活动中,从而使其主观幸福感增加。
学习水平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地高于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仍是其主要任务,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水平。
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分数的高低,还可以是学生的能力的表现或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
而且学习成绩好,不仅使大学生有一种自我实现感,还会受到老师家长的喜爱和重视以及同学的羡慕尊重[8]。
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对主观幸福感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另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其主观幸福感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
面对大学这一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积极主动地的应对能力,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或因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致使学习效率低下,成为学业成绩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会产生自信心下降、自卑等一系列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降低了他们对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水平。
在大学期间,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业成绩优或良的学生可以体验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另
外,由于大学里,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整体素质的唯一指标,所以,学业成绩良的学生也照样能体验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因而学业成绩优和良的大学生之间,二者主观幸福感水平没有显著差异[9]。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家庭经济状况上没有显著差异。
这首先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完全代表学生的消费状况。
其次,有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只有在非常贫困的情况下才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就较小了[10]。
大学生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没有显著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价值判断趋于多元化,大学的学生干部己经不能象中、小学那样受到尊重与羡慕,这一点使得大学学生干部体验不到更多的幸福。
同时,作为学生干部,他们在找工作时可能比普通学生更占有优势,因而会有部分学生产生嫉妒从而降低了学生干部的主观幸福感。
(二)南京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发现,在性别上,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这一结果也和国外有关研究一致。
这可能与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关,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认为男性是主动的、理性的和有能力的,而女性则是被动的、情绪化的和富有同情心的。
此外,我国一直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社会地位较低,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机会。
所有这些都会使男性有较多优越感,男性的这种社会角色决定他们认为自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需要更大的能力去完成他们被要求的责任,从而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性。
汉族学生比少数民族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这可能是由于汉族所占的经济和教育等资源都明显地要好于少数民族。
一般情况下,由于从小接触面比较广,因而汉族学生的眼界视野要比少数民族学生宽阔一些。
因此,他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认为自己有资本和能力完成某件事情,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11]。
在年级上,四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的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而一年级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二年级与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年级学生之所以比一年级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是因为四年级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其知识结构已经得到了完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心理趋于成熟。
而大学一年级学生刚进校,要适应新
的环境,甚至要打破原有的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体系并进行重建,这导致了其自我效能感低于大四的学生。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比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和差的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家庭经济状况中等与差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
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在科学文化教育、才艺发展以及能力培养方面能够为其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而家庭条件中等和差的家庭不会过多地将金钱投入子女的能力培养上。
在学业水平上,学习成绩优的学生比学习成绩良和差的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学习成绩良与差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
如前所述,学习在高校中仍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成绩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良好体验,是高校大学生评价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学习成绩优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要比其他学生强。
(三)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自我效能感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的相对贡献中,在已预测方差中的百分比为33.98%。
这是因为高自我效能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人在某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这种较高的自信心会使个体产生积极情感,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或客观的不可控因素,这种归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发展技能,增强正向的情绪体验,使其更加努力,以期获取更大的成功,在积极努力的过程中提高主观幸福体验[12]。
而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会增加他们的幸福感。
而具有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在活动遇到初步失败和挫折时,便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成功,甚至半途而废、放弃自己的努力,产生一些不利于幸福感的负性情绪,导致主观幸福感的降低[13]。
Plays 等的目标理论也认为,建立强大的自我效能可以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四)建议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14]。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应当从各方面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和目标的实现,根据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该层次的主观幸福感就会提高,就会产生新的目标,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感体验。
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产生与有无目标关系密切,缺乏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就会导致幸福感缺失,如果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即使在面对不幸,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也能以积极的方式应对[15]。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主要的就是使其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加强引导教育,使大学生努力奋斗,不断接近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取幸福体验。
参考文献:
[1]丁圆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第四卷第1期。
[3]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3)。
[4]刘仁刚,龚耀先.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
[5]程灶火,高北陵等,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
[6]严标宾.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
[7]谭春花,邱显清,李焰.初中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8]吴丹伟,刘红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9]张胜华.自我效能感等的功能机制及其对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
[10]庞文,韩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6。
[11]刘永恒,高占海.地方院校的新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6。
[12]孔祥军,杨昭宁,李惠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
[13]李惠萍,孔祥军.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
[14]王才康,胡中峰,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
学,2001。
[15]张雯,齐光辉,郑日昌.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