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作者:程贵林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23期[提要] 幸福是古今中外人们永恒的追求,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特别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成果丰富。

但是,相对于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而言,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加强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综述项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河南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及其干预研究”(编号:2013-GH-436)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3年9月16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6月28日宣布,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由此可见,幸福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深入基层对几千名不同行业的人进行采访,面对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一词成为媒体热词,也引发了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幸福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人产生了新的选择困惑和幸福困惑;当前世界各国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将注意力转向国民幸福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温家宝就曾经指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将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作为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精力旺盛,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缺少磨难,处事幼稚。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保健提供依据。

一、主观幸福感研究回顾(一)主观幸福感的历史。

幸福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古希腊时代,西方的学者就有“快乐就是幸福”的观点,开始探索幸福的本质,为今天西方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历史背景。

心理资本促进行动学习效果提升之研究

心理资本促进行动学习效果提升之研究

心理资本促进行动学习效果提升之研究心理资本作为一个综合的心理因素,对于个人的学习和绩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心理资本主要由四个核心构成要素组成: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主观幸福感。

这些要素不仅影响个体的情感和行为,还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为了深入探讨心理资本对行动学习效果提升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念。

其强弱直接影响到行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投入度。

研究表明,具备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通常更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面对挑战时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坚持性。

这种积极的态度在行动学习中尤为重要,因为行动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参与者得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当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时,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这种自信心显著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希望是驱动个体追求目标的重要因素。

在行动学习中,面对的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析与解决过程。

希望能够激励个体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当参与者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坚信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时,他们往往会展现出更大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促使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寻求更多的资源与支持,提升了整体行动学习的效果。

乐观态度同样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具有乐观心态的人在面对挑战时,往往能够保持积极的思维模式。

他们通常会将失败视为暂时的,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心态不仅可以减轻压力,还可以提升个体的应对能力。

在行动学习环境中,面对复杂的问题和不断变化的情境,乐观的人更加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够在团队合作中有效地沟通与协作。

他们能够激励团队其他成员,增强团队凝聚力,进而提升团队整体的学习效果。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维度。

在行动学习中,如果个体感到满意且幸福,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吸收和理解会更加深入。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_一个新的研究主题_汤冬玲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_一个新的研究主题_汤冬玲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Vol. 18, No. 4, 598–604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598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汤冬玲 董 妍 俞国良 文书锋(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2)摘 要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 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

目前, 已经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抑郁、压力应对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此外, 有研究表明, 在不同文化中,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结构上略有差异, 在功能上相似。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情绪调节; 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 分类号 B8481 引言情绪状态标志着个体适应环境时的生物性动力状态, 每一种情绪都代表着某种适应动力(郭小艳, 王振宏, 2007)。

鉴于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不同社会心理功能, 我们需要强调主动进行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 通过调节情绪发挥积极情绪的正向功能, 减少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情绪调节是目前国内外情绪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认为它是社会胜任力和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人们逐渐认识到情绪调节在人类自身发展与变化中的作用, 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效果的作用(Ashby, Isen, & Turken, 1999)。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情绪调节对注意、记忆、认知、动机等过程的影响(李静, 卢家楣, 2007), 同时, 大量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的失败会导致情绪与社会心理方面的机能障碍。

例如, 许多临床障碍如物质滥用、广泛性焦虑障碍、复杂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蓄意自我伤害以及攻击行为等都是由于情绪调节功能减弱导致的(侯瑞鹤, 俞国良, 2006; 王力, 柳恒超, 李中权, 杜卫, 2007)。

情绪调节理论一直致力于发现作用于情绪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Heuven, Bakker, Schaufeli, & Huisman, 2006)。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调查调研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幸福大学生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份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以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寻求幸福的主导因素。

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益于大家对幸福的掌控。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具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天天都吃好吃的糖果,天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

成年后,或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具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

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烈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

这类幸福固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看子成龙,看女成凤。

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

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气力。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

而最近几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题目层见叠出,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

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态、人际关系、性情等自我评定。

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态,影响幸福的主要缘由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情势,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缘由,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题目、恋爱题目、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文化 教育
大 学生 主观 幸福 感 影 响 因素及 培养 策 略
口文 / 杨 巍
( 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 宁・ 辽 大连 )
[ 提要] 从主观幸福感的内容出发, 量 S WB更有效的指标。
根 据我 国大学生主观 幸福感 的现状和特 点, 对影响 大学生主观幸福 感的 因素以及 如何培 养大学生主观 幸福感 等方面进行
家 解决问题和减轻压力: 自我概念比较消 而 是个体 对生活 的综合判断 ,作为认 知因 大 学 生 的 主观 幸福 感具 有 重 要 的 影 响 。 缺 素 , 独 立 于 积 极 情 感 和 消 极 情 感 , 衡 庭教育 中双亲 的包容 、 它 是 理解 、 鼓励子女 独 极 的 大学 生往 往 会 逃避 问题 和压 力 , 乏
业 的 优 秀 接 班 人和 建 设者 。

目的 不 是 区 分 自己 与他 人 , 是 与他 人 保 而

活 动 。 学生 的 自我 效 能感 取 决 于情 境 大

主 观 幸 福 感 的概 念
以往 的成败经 验、 同学和老师 的言 持和谐一致, 个人理想往 往是所属 群体 的 条件、
重 要参 照 标 准 。 目标 的 确 立与 维 持 、 靠 近 目标 以及 目标 实 现 等 使 人 感 到存 在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在我 国, 多高 校对 校园 网建 设进行 许
了大规模的投入, 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获
得 了一定的效果, 促进了学校 教育 信息化
的进程。但是, 很多高校的校园网资源并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层面、 硬件 设备平台都搭建得很好, 但对教师信息素 养的提高却重视不够, 致使教师信息素养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摘要】对159名大学生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认知风格测验(图形镶嵌测验)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成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存在较低的负相关。

从而证实了研究假设: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相关。

文章深度挖掘了这一结果的原因与理论基础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认知风格;主观幸福感;场独立与场依存1问题的提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个体对生活的一种内在体验,它是个体恒量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我国关于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国际研究表明,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最稳定和最有效的因素,具体分析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发现,外向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出现、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消失最为关键[1]。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是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自己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而一贯的风格,它是个体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态度和方式。

有关认知风格理论研究表明,认知风格与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倾向性有关,因此认知风格与主观幸福感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

大学生处在独立自主的初步形成阶段,面临的压力与挫折也会接踵而至,而对于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可能采取不同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从而在心态与主观幸福感体验程度上有所不同。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主观幸福感中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组成因素与认知风格的相关程度。

2方法2.1被试在石家庄地区随机选取河北师范大学、共青院等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80名,包含中文系、数学系、生物系、化学系、新闻系、社会学和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发放两套问卷各180份,共360份问卷。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述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述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述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自从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以来,在心理学各领域,有关自我效能感对心理与行为影响作用的研究层出不穷。

如教育心理学中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行为及结果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中工作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效率关系的研究等。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与个体身心健康及相关行为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自我效能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及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方面。

一、概念界定(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 A. 1977年提出的概念。

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发现,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或行为的反应类型方面。

结果,支配这些知识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却被忽视了。

知识、转换性操作及其所组成的技能是完成行为绩效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其中,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Bandura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在总结个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Bandura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 对自我效能感做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述, 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

(二)情绪调节。

一般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过程有以下特点:首先,情绪调节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例如快乐、兴趣、悲伤、愤怒、恐惧、抑郁、焦虑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认同感的特点及两者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认同感的特点及两者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认同感的特点及两者关系王淑华*吕激余霞君赵晓洁黄雪慧湖州师范学院浙江省湖州市313000【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认同感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

方法使用Ryff 心理幸福感量表和自编的自我认同感量表,对湖州师范学院近三百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大学生居于第一位的主观幸福感源是个人成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习成绩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在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和自我认同感量表存在较低相关。

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认同感相关程度较低。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认同感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elf-ident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Abstract】Prupose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and the self-identity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Method Usingryff’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self-compilimg scale of self-cognition, Investigating the about three hundred HuZhou teachers institute’students.ResultsThe first source of students’swb is in dividual growth;there is obvious sex difference,learning achievement difference in thestudents’swb, there is also obvious learning achievement difference, family economic status difference, family structure difference in self-cognition;ryff’s psychologica l well-being andself-compilimg scale of self-cognition exists more low correlation. Conclus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wb and self-cognition is low.【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self-cognition 1 引言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1]。

浅析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浅析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 1 】 刘次林 . 幸福教育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3 . 【 2 】 赵英. 大学生学校幸福感调查研究[ D I . 南昌. 南 昌大学, 2 0 1 2 [ 3 】 胡芳, 马迎华, 胡利 明等.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北京大学 学报( 医学版) , 2 0 1 O ( 3 ) 【 4 ] 张莉, 申继亮, 黄瑞铭等 不 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的特 点及其与主观幸 福感的关系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0 1 l ( 5 ) . 【 5 】 严标宾, 郑雪, 张兴贵.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一 自我控
观 幸 福感 有 较 大影 响 ,初 中 生 更有 可 能在 家 庭功 能健 康 的环 响 , 且 归 因对 主 观 幸 福 感 的影 响又 有 一 定 的作 用 范 围。
境中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还有研究表 明不同留守时长的
儿 童对 其 主 观 幸福 感 具 有 重 要影 响 。 社会 支 持 。以往 研 究 表 明 拥有 社 会 支 持 的个 体 能 够 获得 参 考 文献
理 体验 。 有 研 究认 为 , 学 校 幸 福 感 是 学生 在 与 学校 中的 人 、 事、
自尊个 体 中 , 内隐 自尊没 有 影 响 个 体 的主 观 幸福 感 。张雯 、 郑
物 以及 由此 而 形成 的社 会 心 理环 境 进 行 交 互 作用 的结 果 ,指 同 昌 的研 究 也 表 明 ,大 学 生 主观 幸 福 感 与 自尊 显 著相 关 。在 学 生基 于 自定标 准 对 其 学 校 生活 的评 价 与 体 验 ,由学 校满 意 集 体价 值 高 于个 人价 值 的 社 会 文化 中 ,高 自尊 感 并不 一 定意 度、 在 校积 极 情 感 体验 和 在 校 消 极 情 感体 验 三 个成 分组 成 。 昧着 高幸 福 感 。 2影 响 幸福 感 的 因 素 2 . 1 客 观 因素

某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某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问卷 4 9 , 2 份 回收 有效问卷 4 3 0 家庭关怀 度指数问 卷是 1 7 年 由美国西 份 , 98 有效率 为 9 . %。调查 4 9人 当中男 1 4 39 2 7 雅 图华盛顿大学的S lsen mi ti 医师根据 家庭功 人 , 4 6 , 2 9人 , 5 4 ; 大 一 6 k 占 0. % 女 2 占 3. % 9 实施 相应 的 干 预措 施 。 能 的特征设计的 , 是一 种以主观 的方式来探 讨 人 , 1 1 ;大 二 77人 , 1 1 ;大 占 % 7. 占 % 9. 个 人对 本身家 庭功 能满 意程 度的 工具 。量 表 三 1 4人 , 2 8 ; 大 四 8 0 占 5. % 2人 , 2 . % , 占 03 1人 , 1 6% 。 占 7. 1对象与方法 再测 信度相关 系数为 0 8 . 0~0 8 , . 3 效度方 面 , 大 五 7 11 对象 ’ 、 问卷 得分相 关系数为 0 8 。该量 表评价 家庭 2 2 大 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 的比较 .0 . 采用整群分 层随机 抽样方法 , 抽取 某学院 适 应 度 、合 作 度 、成 长 度 、情 感 度 和 亲 密 43 0 名大学生 总体幸福感量表平均得分 为 2 区1 校 ~5年级 4 9 在校大学 生作为调 查 度五 个方 面 , 5个 项 目, 2 名 共 采用 3分 法记分 。 7 . 7± l .6分, 中女 生的总体幸 福感略 63 15 其 对象, 每个 年级 随机 抽取 两 个班级 。 1 2. 一般 自我效能 感量表( ES . 3 GS ) 高 于 男生 ,城镇 大学 生总 体 幸福 感略高 于 农 1 2 测 量 工 具 . 由 sh re 等 人编制 , 1 c wa zr 共 0个项 目, 采 村 , 但不 同性 别 、生 源地 大学 生 的总 体幸 福 1 2. 总体幸福 感量表( . 1 GWB) 用 4 记分 法 , 级 修订后的 中文量表 具有 良好 的 感 得分 比较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打算 从事 本 专业 工 作的大学 生总 体幸 福感 高于不打 算从 事 本专业 工作 的学生 。大 五学 生总体 主观 幸 表 1 不 同性 别 、 生 源地 ,年 级 月生 活 费 、 性 格 类 型和 是 否 从 事 本 专 业 工 作 的大 学 生主 观 幸 福 感 比较 福感 高于其他年级的学 生 , 不同年级大学生 总 体 主 观 幸 福 感 得分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 义 絮 几数 f ) 个 孛州 分 数 ( ) 分 t p ( F=1 2 9, 0. 8 ) 通过 多重 比较 , . 6 P= 2 2 , 结果 显 示 大五学 生的 主观幸 福感 水平 显著高 于大二 性 刖 舅 】 7 4 7 ± l.{ 6: 4 1 1 】 00 9 . 4 09 l . 6 学生 ( P=0 0 7;不 同月生活 费总体幸福 感 .4 ) 血 29 2 7 0 I 7 64 ± I 7 牛源 地 农 利 27 6 7 1 +1 6 6( 9 1五 08 1 8 03 9 . 7 得分 比较 差异 有统计学意 义( 一 . 1 , = . F 3 4 0 p 0 城 愤 l6 3 7 . 9 l. 7 0 ± 1 弼 09, 0 ) 月生 活费在 5 0 0 0 ~80元之 间的学生总 体 打算 扶 书 水々 、 J l 作 幸福 感高 于其 他水平 的学生 ;不 同性 格类 型 是 35 2 。 7 . ± I . 2 71 7 I1 284 6 00 4 . 0 大学 生的 总体幸 福感 得分 比较差 异有统 计学 72 7 8 2. 8± l .1 7 { 意义( =7 2 4, =0 0 0 , 向型性格的大 F . 2 p . 0 )外 年级 尺 ‘ 6 9 7,8 = 】 7 8 2 5I . 12 9 .6 022 . 8 学生总 体幸福感 高于其他性格 类型的学生 ( 见 火 7 . ± ¨ . 2 50 4 3 表 1 )。 k= i4 0 7 . 6± l 0 55 1 l 2 3 大学生主观 幸福 感影响因素的分析 . 大 8 2 7 81l l 69 l3 将 对学校 的 满意度 、对 心理 咨询机 构满 大 五 7 l 7 .2 1. 3 8 8 ± I8 意 度 、 对本 专 业 满 意 度 、 学 习 成 绩 、与 舍 门牛活 赞 3 0 0 以 2 9 7 .8±l. 9 62 19 j4 0 . l 00 9 . 0 友 关 系 、朋 友 多寡 、家 庭 关 怀 度 .一 般 自 : ~ 5O { 0O 0 21 0 7 0 5. 9± l . 1 55 我效能感作单 因素分析发现 , 大学 生主观幸福 兀 感 与 家庭关怀 度 、一 般 自我效 能 感呈正 相关 5 0~ 80 0 0 l4 3 7 1 8 3± 1 32 1 性 ,而 对 学 校 的满 意 度 、对 本专 业的 满 意 兀 度 、学 习成绩 、对本专 业就 业前景 态度 、和 80 } 0以 3 0 7 .3 l. 8 7 6 ± 16 性格 类 内 向 4 4 6 . ± 1. 9 9掘 15 7 24 .2 0 00 0 舍 友 的关系 、朋友 的多寡 呈负相 关性( <0 P . 外 向 6 1 7 9 1. 5 9 ± 【2 { 0 ) 1。 混合 2, 9t 7 2 1 9 6 7 ± 0 5 将 影 响 主 观 幸 福 相 关 的 因素 进 行 多 元 其 他 4 7 i 5 3 7了 ±2 2 回归 分 析 。 结 果 发 现 ,依 次 进 入 回 归 方 程

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定义
生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和整体性。主观性是指个体的幸福感受是个体的主观评价,受到个体认知、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相对稳定性是指生主观幸福感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不会频繁波动;整体性是指生主观幸福感是对个体整体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包括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特点
重要性:生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提高个体的生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经济状况
通常认为较好的经济状况与更高的幸福感相关,但也可能因个人差异而异。
文化和价值观
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影响其对幸福的认知和追求。
生活事件
如婚姻、职业、健康等生活变化,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健康习惯
良好的饮食、运动和睡眠习惯与更高的幸福感相关。
休闲活动
参与有意义和令人愉快的休闲活动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社交活动
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交活动对幸福感的贡献不容忽视。
压力管理
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可以帮助个体维持和提高幸福感。
提高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与方法
03
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自信和感恩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应对压力的技巧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训练,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汇报人:
2024-01-07
生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重要性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提高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与方法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未来展望
目录
生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重要性
01
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感受,包括对情感和生活的满意度。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联性分析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联性分析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联性分析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承受着各种学业、人际、情感等多重压力。

心理韧性和心理幸福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韧性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和挑战时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包括以下几个构成要素:1. 情感调节能力:即个体在情绪波动和压力下能够及时调整情感状态的能力。

2. 应对策略:指个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方式。

3. 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的能力的自信程度。

4. 乐观主义:指个体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信念。

二、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心理幸福感是指个体对生活满意程度和主观幸福感的体验。

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包括以下几个构成要素:1. 主观幸福感:指个体对自己目前生活状态的整体满意度。

2. 积极情感:包括快乐、满足、喜悦等积极情绪的体验。

3. 社会支持:指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包括家庭、朋友、师生之间的关系。

4. 成就感:指个体对自己在学业、工作等方面所取得成就的满意程度。

三、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联性心理韧性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心理韧性的大学生更容易拥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

1. 心理韧性对心理幸福感的积极预测作用心理韧性的存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增强逆境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幸福感。

心理韧性能够让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更加乐观,更能够采取积极应对的策略,进而增加积极情感的体验。

2. 心理幸福感对心理韧性的反馈作用心理幸福感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韧性的培养和增强。

当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应对困难和挑战,更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逆境,增强心理韧性。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和心理幸福感关系的因素1.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和心理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79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李翠芳(云南省玉溪卫生学校 云南 玉溪 653100)一、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理论,这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1]。

学业自我效能感就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梁宇颂认为,“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完成学业任务所具有能力的判断与自信。

”[2]王凯荣和梁宇颂认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维度共同构成了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业并取得好成绩的判断和信念;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则是对自己是否能够采取学习行为和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和信念[3][4]。

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方法国内外的测量量表种类繁多,没有统一标准。

主要有: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Schwarzer 等人1981年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

10个项目组成了量表,采用四级评分标准(1-4)。

GSES 只有一个维度,GSES 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0.87,重测信度、折半信度分别为0.83(p<0.001),0.82(n=401,p<0.001)。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由周夏、董奇参考吉普森和顿波(Gibson &Dembo )编制的教师功效量表修订改编而成。

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共12项。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由边玉芳(2003)编制而成,由“基本能力感”、“控制感”两个分量表组成,包含10个分测验,63道题。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由梁宇颂,周宗奎参考Pintrich 等人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改编而成。

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共22项。

该量表的分半信度是0.765,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0.62,和0.82,是目前被广泛用来测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概述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情感评价和认知评估。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生活质量研究的深入,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

国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主观幸福感本质和机制的理解,也为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三大类别。

个人因素包括人格特质、自尊、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变量,以及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人口学变量。

社会因素则涵盖了婚姻关系、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工作环境等。

文化因素则强调了价值观、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探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量化研究方面,他们设计了各种问卷和量表来测量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变量,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质性研究方面,他们采用了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挖掘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生活故事,以揭示主观幸福感的深层结构和动态变化过程。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我们有望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将为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1. 研究背景:简要介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意义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地位。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作为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涵盖了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两个主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幸福感的追求日益增强,使得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其应用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其应用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其应用【摘要】本文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概念和理论意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随后详细介绍了自我效能感在教育领域和工作场所的应用情况。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学习和工作表现具有积极影响。

本文总结了目前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提出了自我效能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启示,为教育和职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和作用机制,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应用、教育、工作场所、影响因素、测量方法、总结、展望、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特质,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内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感。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行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也变得愈发深入和广泛。

研究背景方面,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提出,并在1986年被正式提出。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心理学领域,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个体情绪和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学领域,自我效能感被视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在管理学领域,自我效能感则被看作是影响员工工作表现和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在不同领域内的信心和能力感,促进个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发展和成长。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自我效能感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自我效能感在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中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个体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研究自我效能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应对方式,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来提升自身能力和实现更高水平的表现。

通过研究自我效能感,也可以为教育和工作领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江苏省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模型研究

江苏省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模型研究
中 图 分 类 号 :8 7 G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87 (0 0 0 — 0 1— 4 t0 5 1 2 1 ) 5 0 6 0
西方对主观幸福感 的研 究始 于 2 0世纪 5 0年代 , 经历 了 找 出这些 因素 。因此 , 本文着重研究体育专业 大学生 主观 幸
1 2 研 究 方 法 .
素涉及收入 、 个人主义 、 人权 、 社会 平等 方面 , 但主要 包括认
知 和情 感 两 方 面 ; 内 学 者 任 志 洪 ( 06 研 究 认 为影 响 主 观 国 20 )
幸福感 的因素 主要包括 遗传 、 化 、 庭环境 、 文 家 生活事件 、 经 济、 社会支持等客观因素和人格 、 自我效能感 、 应对方式等 主 观因素… ; 严标 宾 (0 3 研 究认 为主 观幸福 感 的影 响因 素 20 ) 主要有 : 个人基本 资料 ( 性别 、 年龄 等 ) 生活满 意度 , 、 正性情 感、 负性情感 、 社会关系 、 个体 内部 价值 和外 部价 值 、 家庭经
济 收 入 以及 生 活 事 幸 福
问卷调查法 、 文献 资料 法 、 谈法 和数理 统计法 等。数 访
据 处 理 采 用 S S r idw 1 . 进 行 统计 分 析 。 P Sf no 2 0 ow
1 3 研 究 工 具 .
V0 . 5 No 5 12 . 0c.2 1 t 00
江 苏 省 体 育 专 业 大 学 生 主 观 幸 福 感 影 响 机 制 模 型 研 究
陈 开梅 , 董 磊
( 徐州空军学 院基础部 , 江苏 徐州 2 10 ) 2 0 0
摘 要 : 在 运 用 自制 问卷 , 江 苏省 60名 体 育 专 业 大 学 生进 行 抽 样 调 查 的基 础 上 , 察 了 影 响 体 育 对 0 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摘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Abstract: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areflectionof thequalityof university life,their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apositiv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 ewell-beingresearch hasthevital significanc e.There isa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has important influence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studentsin nanjing city asthe object,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the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a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elf-efficac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vetheeffectof forward prediction. Sel f-efficacy is higher,thehigher the level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elf-efficacy; Subjective well-being一、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与结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iacy)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成功的完成某件事情,获得成就感的主观判断和推测,它既是一种对自我能力上的知觉,同时又是一种情感上的自我体验,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1]。

自我效能感的纬度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水平,人们在这一纬度上的差别导致不同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其次是强度,低的自我效能更容易受不相符的经验影响而被否定,高的自我效能更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导致自我怀疑,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从而面对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努力;再次是广度,有的人只在很狭隘的领域内判断他们自己是有效能的,另一些人则在很广泛的活动及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与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幸福是从1930年Dodge提出幸福理论开始的,幸福可理解为整体的生活质量,包括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良好状态[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评价者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方面特点,第一是主观性,即评定主要依赖于评价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个体幸福与否只有自身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因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测量时也大多采用主观的自我报告法进行。

第二是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是综合性的心理指标,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征。

第三十相对稳定性,虽然每次测量受当时情绪和情境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主观幸福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测量值,并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的变化。

(三)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从文献上分析,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影响主观幸福感,具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3]。

因为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大都是对自身能力有着较高信心的人,他们会把困难的任务视作有待征服的挑战,而不是需要回避的威胁。

这种效能的观点有助于促进人们对生活的内在兴趣和深刻投入。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能为自己设立挑战性的目标,并保持对目标的承诺。

他们在遇到失败或挫折后,或者在困境中都坚信自己可以控制局面,能够很快恢复效能感,或者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或者将失败归因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一)研究对象以南京市的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三种学校类型为对象,包括一至四年级本科生和一至三年级的专科生。

其中重点院校203人(南京大学),一般本科院校386人(南京体育学院83人,南京财经大学74人,南京师范大学229人),专科院校257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共包括男生360人,女生486人。

(二)研究工具1、总体幸福感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是美国心理学家Fazio在1977年修订的用来评价被试主观幸福感的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

此量表共有25项。

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

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H)、精力(E)、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忧郁或愉快的心境(SH)、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RT)[4]。

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一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0,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其中,第1、3、6、7、7、9、11、13、15、16项为反向评分。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最初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Ralf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被改进为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

目前该量表己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

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5]。

中文版的GSES也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内在一致性系数为.87,一星期间隔的重测信度为.83。

效度方面,GSES的10个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60和.77之间。

因素分析抽取一个因素,解释方差47.09%,表示GSES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三)经典调查问卷该经典调查问卷包括的基本信息有:性别,民族,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学生干部,身体健康状况,学业水平等信息。

(四)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集体施测。

使用SPSS10.0进行数据的方差分析、LSD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优势分析等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一)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1、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为比较南京市大学生不同人口学因素上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差异,本研究对各人口学因素的不同水平上被试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得分进行t检验和F检验。

表一: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上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F检验结果注:*P<0.05,**P<0.01,***P<0.001从此表中可以看出,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l)性别。

男生与女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也就是说,性别不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论相符;(2)是否学生干部。

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3)城市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年级。

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5)专业。

三个专业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6)家庭经济状况。

三种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而南京市大学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1)民族。

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汉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学生;(2)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好的大学生与身体健康状况差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身体健康状态好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身体健康状态差的学生;(3)学业水平。

三种学业水平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2、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LSD检验结果表二: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的LSD检验结果LSD检验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优或良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P<0.05),而学习成绩优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良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二)南京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状况1、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状况为了比较各人口学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是否具有差异,对自我效能量表的得分进行t检验及F检验。

表三: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上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F检验结果注:*P<0.05,**P<0.01,***P<0.001由此表可知,南京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l)是否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2)来源地。

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3)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好的大学生与身体健康状况差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专业。

三个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