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氨》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胺》教案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胺》教案

第二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法定义: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所得到的化合物。

分类:根据氨分子中的一个、二个和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分成伯胺(10胺)、仲胺(20胺)和叔胺(30胺)。

相当于氢氧化铵NH 4OH 和卤化铵NH 4X 的四个氢全被烃基取代所成的化合物叫做季铵碱和季铵盐。

NH 3 → R-NH 2 伯胺→ R 2NH 仲胺→ R 3N 叔胺NH 4OH → R 4NOH 季铵碱NH 4X → R 4NX 季铵盐根据氨基所连的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胺(R-NH 2)和芳香胺(Ar-NH 2)。

根据氨基的数目又可分成一元胺和多元胺。

应当注意的是:1、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分级依据不同。

胺的分级着眼于氮原子上烃基的数目;醇的分级立足于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级别。

例如叔丁醇是叔醇而叔丁胺属于伯胺。

叔丁醇 (30醇) 叔丁胺(10胺)2、要掌握氨、胺和铵的用法。

氨是NH 3。

氨分子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剩余部分叫做氨基-NH 2,(去掉二个氢原子叫亚氨基=NH)。

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生成有机化合物的胺。

季铵类的名称用铵,表示它与NH 4的关系。

命名:对于简单的胺,命名时在“胺”字之前加上烃基的名称即可。

仲胺和叔胺中,当烃基相同时,在烃基名称之前加词头“二”或“三”。

例如:CH 3NH 2 甲胺 (CH 3)2NH 二甲胺 (CH 3)3N 三甲胺 C 6H 5NH 2 苯胺 (C 6H 5)2NH 二苯胺 (C 6H 5)3N 三苯胺而仲胺或叔胺分子中烃基不同时,命名时选最复杂的烃基作为母体伯胺,小烃基作为取代 基,并在前面冠以“N”,突出它是连在氮原子上。

例如:CH 3CH 2CH 2N (CH 3)CH 2CH 3 N-甲基-N-乙基丙胺(或甲乙丙胺)C 6H 5CH (CH 3)NHCH 3 N-甲基-1-苯基乙胺C 6H 5N (CH 3)2 N ,N-二甲基苯胺季铵盐和季铵碱,如4个烃基相同时,其命名与卤化铵和氢氧化铵的命名相似,称为卤化四某铵和氢氧化四某铵;若烃基不同时,烃基名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020届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最基础考点系列: 考点14 氨的性质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最基础考点系列: 考点14 氨的性质含答案

考点14 氨的性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氨的性质,涉及氨的结构与物理性质、氨气的还原性及氨水的弱碱性,掌握氨水喷泉实验的操作要点及常见氨气的制备原理与实验装置。

【精确解读】1.氨的物理性质:①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②氨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或常温下加压,气态氨转化为无色的液态氨,同时放出大量热.液态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③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因此,氨气可进行喷泉实验);④氨对人的眼、鼻、喉等粘膜有刺激作用.若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2.氨分子的结构:NH3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氨分子的结构为三角锥形,N原子位于锥顶,三个H原子位于锥底,键角107°18′,是极性分子.3.氨的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氨气溶于水时(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大部分的NH3分子与H2O分子结合成NH3•H2O(叫一水合氨).NH3•H2O为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成NH4+和OH-:NH3+H2O⇌NH3•H2O⇌NH4++OH-a.氨水的性质:氨水具有弱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使红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反而越小(是一种特殊情况).NH3•H2O不稳定,故加热氨水时有氨气逸出:NH4++OH-=NH3↑+H2Ob.氨水的组成: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其中含有3种分子(NH3、NH3•H2O、H2O)和3种离子(NH4+和OH-、极少量的H+).c.氨水的保存方法: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氨水.通常把氨水盛装在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d.有关氨水浓度的计算:氨水虽然大部分以NH3•H2O形式存在,但计算时仍以NH3作溶质.②跟氯化氢气体的反应:NH3+HCl=NH4C1说明:a.当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这种白烟是氨水中挥发出来的NH3与盐酸挥发出来的HCl化合生成的NH4C1晶体小颗粒.b.氨气与挥发性酸(浓盐酸、浓硝酸等)相遇,因反应生成微小的铵盐晶体而冒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方法之-.c .氨气与不挥发性酸(如H 2SO 4、H 3PO 4等)反应时,无白烟生成.③跟氧气反应:4NH 3+5O 2催化剂 △4NO+6H 2O 说明:这一反应叫做氨的催化氧化(或叫接触氧化),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反应原理之一.4.氨气的用途:①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的原料;②是有机合成工业如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的常用原料;③用作冰机中的致冷剂【精细剖析】1.喷泉实验的原理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高中氨的实验报告

高中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氨的性质及其在常温下的状态;2. 掌握氨气在水中的溶解特性;3. 探究氨气溶于水后是否发生化学变化;4. 分析氨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及其性质。

二、实验原理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常温下易溶于水。

氨气溶于水后,会形成氨水(NH3·H2O),氨水呈碱性。

氨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 H2O → NH3·H2O氨水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铵(NH4Cl)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H3·H2O + HCl → NH4Cl + H2O三、实验用品1. 实验装置:集气瓶、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酒精灯、酒精、酚酞指示剂;2. 实验材料:氨气、蒸馏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白色纸花;3.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量筒、滴定管。

四、实验步骤1. 氨气的制备:取一定量的氨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用胶头滴管滴加氨水,观察氨气的产生。

2. 氨气溶解实验:a. 将集气瓶装满氨气,用玻璃棒将氨气收集于试管中;b.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氨气溶解情况;c. 将氨气溶液与酚酞指示剂混合,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氨气与水反应实验:a. 取一定量的氨水,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 将氨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氨水与盐酸反应实验:a. 取一定量的氨水,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 将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1. 氨气制备实验:氨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2. 氨气溶解实验:氨气溶于水,溶液颜色逐渐变浅,酚酞指示剂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

3. 氨气与水反应实验:a. 氨水与酚酞指示剂混合,溶液呈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b. 氨水与稀盐酸反应,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c. 氨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氨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新版高中化学讲义:氨

新版高中化学讲义:氨

一、氨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沸点 无色 刺激性气体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约1:700)-33.5℃,易液化二、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1)氨气易溶于水,也易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水中含有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 3·H 2O 受热易分解:NH 3·H 2O NH 3↑+ H 2O 。

【答案】(1)NH 3 + H 2ONH 3·H 2O ; (2)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H +实验探究——喷泉实验 (4)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组合△第05讲 氨知识导航知识精讲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操作: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让水进入烧瓶 现象: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气体 HCl NH 3 CO 2、Cl 2、H 2S 、SO 2NO 2 溶液 水或碱水或酸碱水或碱实验探究——NH 3与HCl 反应【答案】产生大量白烟2.氨与酸的反应氨几乎能与所有的酸(难溶性酸如H 2SiO 3除外)反应生成盐,如:NH 3 + HCl === NH 4Cl NH 3 + HNO 3 === NH 4NO 3 2NH 3 + H 2SO 4 === (NH 4)2SO 4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NH 3 + 5O 2 =======催化剂△4NO + 6H 2O 思考与交流:如何检验氨气?【答案】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纸变蓝;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

三、氨的用途1.氨易液化,当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液氨常用作__________。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氮气的性质及用途,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氨的合成反应,勾画氨的制备工艺流程,运用氨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氨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 学习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实验验证,巩固学生对氨的认识。

3.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氨的应用领域和环保意义。

4. 学习氨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合成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氨的合成原理。

5. 分组讨论,设计氨的制备工艺流程,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索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听课认真、思维活跃、能积极回答问题、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作业表现:书写规范、内容详实、用词准确、理解透彻;
3. 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规范、数据准确、结论明确。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氨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氨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氨在环保和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教案氨

高中化学教案氨

教学目标:1. 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解决相关氨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和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氨水、盐酸、氢氧化钠等。

课本:有关氨的知识点。

图表:相关实验原理和结果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有趣的实例引入氨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氨的兴趣。

二、讲解氨的性质:1. 介绍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等)和化学性质(碱性、与酸等物质发生反应)。

2. 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体会氨的性质。

三、探讨氨的制备方法:1. 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等)。

2. 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

四、探讨氨的用途:1. 介绍氨在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 分析氨的用途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氨资源。

1. 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进行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六、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氨的重要性和用途,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氨的用途: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作业布置:1. 思考并写出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2. 撰写氨的化学性质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得化学教学更生动有趣。

高中化学精讲氨、铵盐

高中化学精讲氨、铵盐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4、氨、铵盐1.复习重点1.氨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制取2.铵盐的结构、性质和用途3.氨和铵盐的检验2.难点聚焦一.氨1.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1)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三角锥形;NH3是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NH3。

(3)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NH3。

②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生成白烟)NH3+CO2+H2O=NH4HCO3③与氧化剂反应:4NH3+3O24NO+6H2O2NH3+3CuO N2+3Cu+3H2O 8NH3+3Cl2= N2 + 6NH4Cl2.氨的实验室法:用铵盐与碱共热2NH4Cl+C a(O H)2C a C l2+2N H3↑+2H2O①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与制备O2和CH4气体相似;收集NH3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②检验:a.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③干燥:不能用CaCl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

P2O5与浓硫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3.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一.铵盐(1)结构:离子晶体,具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 NH3+HCl NH4HCO3NH3↑+CO2↑+H2ONH4NO3受热分解较复杂:NH4NO3N2O+2H2O 2NH4NO32N2↑ +O2↑+4H2O②与碱反应NH4++OH― NH3·H2O 或NH4++OH―NH3↑+H2O③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4)用途:可用作氮肥,炸药,焊药。

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2)强氧化性: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 4HNO3(浓)+ Cu ═ Cu(NO3)2 + 2NO2 ↑ + 2H2O
H2SO4 ═
Zn H2SO4 +
Cu(OH)2 CuO BaCl2
2H+ + SO42变红
ZnSO4 + H2↑
CuSO4 + 2H2O CuSO4 + H2O BaSO4 +
@皮皮课件
紫色石蕊试液
2HCl
17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A.浓硫酸的特性:
① 吸水性: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 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 刺激性气味。
@皮皮课件
20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小贴士
有些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有些气体却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H2、O2、N2、CO、CO2、CH4、SO2、HCl、Cl2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① 碱性气体(NH3) ② 还原性气体(H2S、HI、HBr)
@皮皮课件 21
• 氧化非金属单质: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碳就被氧化成二 氧化碳,而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皮皮课件
24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4 硫酸的用途
@皮皮课件
25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5 硝酸
(1)不稳定性(易分解): 4HNO3 ═ 4NO2 + 2H2O + O2↑

高中化学氨(19张)优秀课件

高中化学氨(19张)优秀课件

来 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氨 经济
作业:科普小论文 一“气〞而“安〞 ——氨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生命元素--氮
氮气78%
植 物
动 葡萄缺氮 含氮食品 蛋白质缺乏的儿童 物
我们为什么会缺氮?

远古时代

靠天吃饭


高能固氮



N2 放电 NO NO2
HNO3
NO3-

农耕时代


粪肥

农NH物3 排N泄H物4+等
NO2-
NO3-

工业

时代
用 氮 的 历
德国哈伯( Fritz Haber )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NH3+5O2P=t4NO+6H2O 2NO + O2= 2NO2
3NO2 +H2O =2HNO3 +NO
点燃 4NH3+3O2 = 2N2+6H2O
人 类 用
常 温 高温 高压
N2 + 3H2 催化剂 2NH3

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
的 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

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 生产本钱,使得液氨有望取代
高温 高压
N2 + 3H2 催化剂 2NH3
人工 固氮
N2
史 “人类向空气要面包成功了,合成
氨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
NH3
哈伯创造了合成氨而获得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你想知道氨气的哪些知识?
组成 结构 性质 用途
结构
探究氨气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

高中化学-氨练习

高中化学-氨练习

高中化学-氨练习层级一学业达标练1.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解析:选B 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是氮气转化为氨气,属于氮的固定,A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不是氮的固定,B符合题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属于氮的固定,C不符合题意;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属于氮的固定,D不符合题意.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3价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③铵态氮肥不应与草木灰混合使用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B NH4NO3中氮元素有-3价和+5价,①错误;NH4HCO3既能与碱反应,也能与酸反应,⑤错误,故B项正确.3.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A A项收集NH3装置口无棉花;B项NH3通入CCl4中,NH3不溶于CCl4,不会产生倒吸,逸出的NH3又可被稀硫酸吸收;C项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没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关闭止水夹,再加一定量的水,液面不下降,可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D项,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NH3,应该短管进气长管出气.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NH+4+OH-=====△NH3↑+H2OB.NaOH浓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4+OH-=====△NH3·H2O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4+H2O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OH-===Fe(OH)3↓解析:选C NH4Cl和Ca(OH)2固体加热,不是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存在离子浓度的变化,不属于离子反应,A项不正确;NaOH浓溶液和NH4Cl溶液混合加热放出NH3,不能写成NH3·H2O,B项不正确;氨水与酸或盐反应,实质是NH3·H2O电离出的OH-参与反应,NH3·H2O为弱碱应写成分子形式,故C项正确,D项不正确.5.以下有关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C.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解析:选B 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氧化性.6.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用到的是( )①蒸馏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⑤解析:选B 固体溶于NaOH溶液后,加热,若含有NH+4,则发生NH+4+OH-=====△NH3↑+H2O,NH3能使湿润(用到蒸馏水)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7.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且已知A为正盐.(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溶液与NaOH溶液加热生成气体B,且气体B遇HCl冒白烟,可知B为NH3,A中含有NH+4,气体D为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为CO2,逆推C为BaCO3,可知A中含有CO2-3或HCO-3,但A为正盐,可知A为(NH4)2CO3.答案:(1)(NH4)2CO3NH3BaCO3CO2(2)①Ba2++CO2-3===BaCO3↓,NH+4+OH-=====△NH3↑+H2O ②BaCO3+2H+===Ba2++CO2↑+H2O8.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3)写出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无色气体B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推知B为NH3;根据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推知C为SO2;因为A为酸式盐,所以进一步推知A为NH4HSO3.NH4HSO3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能发生反应NH4HSO3+2NaOH=====△Na2SO3+NH3↑+2H2O.答案:(1)NH4HSO3(2)碱石灰向下排空气法(3)HSO-3+H+===H2O+SO2↑(4)NH+4+HSO-3+2OH-=====△2H2O+NH3↑+SO2-3层级二应试提能练9.下列关于氨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B.氨气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C.氨气具有还原性D.可以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检验氨气的存在解析:选B 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0.1 L 1 mol·L-1的氨水中( )A.含有1 mol NH3分子B.含NH3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C.含1 mol NH3·H2OD.含NH3、NH3·H2O、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解析:选D NH3溶于水形成氨水,NH3溶于水时有如下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所以氨水中存在H2O、NH3、NH3·H2O、NH+4、OH-等粒子,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D项正确.11.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以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H4、SO2、NO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X 是NH 3,Y 是HClB .X 是Cl 2,Y 是NH 3C .X 是SO 2,Y 是O 2D .X 是NO ,Y 是O 2解析:选A 根据题中已知的气体,能产生白烟的是HCl 和NH 3或Cl 2和NH 3,再根据题中信息“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可知X 是NH 3,Y 是HCl ,故A 项正确.12.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入NaOH 溶液 B .加入AgNO 3溶液 C .加热并冷却D .加入水解析:选C 铵盐受热均易分解,NH 4Cl 加热分解,而NaCl 受热没有明显变化,同时生成的NH 3和HCl 气体导出后又能迅速化合生成NH 4Cl.13.已知X 、Y 、Z 、W(含同一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为X ――→O 2Y ――→O 2Z ――→H 2OW ,且X 能与W 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 可能是( )A .N 2B .NO 2C .NH 3D .NO解析:选C 根据题意可知X 、Y 、Z 、W(含同一元素)均含N 元素,由X 能与W 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知X 是NH 3,发生反应: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且HNO 3+NH 3===NH 4NO 3.14.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 .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 .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 .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D .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解析:选D 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一定生成NH 3,如NH 4NO 3,A 项不正确;根据铵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H +4,B 项不正确;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确定铵盐与碱反应是否生成NH3,C项不正确;检验NH+4时,应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的气体,试纸变蓝色,证明含NH+4,D项正确.15.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D.五氧化二磷E.烧碱(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如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N2和少量Cl2,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MnO2+4H++2Cl-=====△Mn 2++Cl 2↑+2H 2O.(2)利用物质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促进氨水的挥发来制取氨气,且该物质和氨气不反应,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溶解的物质必须是碱性物质,A.碱石灰、C.生石灰、E.烧碱都是碱性物质,且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D.五氧化二磷、B.浓硫酸虽然溶于水时放热,但是属于酸性物质.(3)氨气中混有水蒸气,氨气是碱性气体,要除去水蒸气只能用碱性物质,故选Ⅱ;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也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除去氯化氢气体;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要想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E 应选Ⅰ;水蒸气常用浓硫酸除去,故D 选Ⅲ.(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8NH 3+3Cl 2===6NH 4Cl +N 2;氯化铵中含有氯离子和铵根离子,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氨气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5)氯气有毒,所以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但氯气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次氯酸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所以除去氯气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方法为:将导气管与G 口连接,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 溶液的烧杯中.答案:(1)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 (2)ACE (3)Ⅱ Ⅲ Ⅰ(4)8NH 3+3Cl 2===6NH 4Cl +N 2 将固体在烧杯中溶解,用试管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 -;用试管取少量溶液,加入浓烧碱溶液,加热,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NH +4(5)将导气管与G 口连接,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 溶液的烧杯中16.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快速制取氨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同时收集少量纯净的氮气,请回答.(1)写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反应制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放出NH3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口处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氮气.根据这些现象,写出在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反应说明氨具有________.A.碱性B.还原性C.氧化性D.不稳定性(3)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口处收集干燥、纯净的氮气,收集的方法是________.A.排空气法B.排水法C.用气囊收集(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的碱石灰________(填“能”或“不能”)换成CaCl2.解析:(1)CaO与氨水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H2O受热分解生成NH3,又由于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从而挥发出NH3.(2)CuO变为Cu,NH3变为N2,同时生成H2O,在该反应中CuO获得电子,NH3失去电子,表现了NH3的还原性.(3)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排除对检验生成物H2O的干扰,没有反应掉的NH3被浓硫酸吸收,防止NH3逸出而污染环境.(4)排空气法收集到的N2中混有O2等,排水法收集到的N2中有水蒸气,用气囊收集可得干燥、纯净的N2.(5)E中盛放的是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NH3中的水蒸气.H2O能与无水硫酸铜作用出现蓝色,所以用无水硫酸铜可检验CuO和NH3反应是否有H2O生成.由于CaCl2能与NH3反应,所以不能将碱石灰换为CaCl2.答案:(1)NH3·H2O+CaO===Ca(OH)2+NH3↑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促使NH3·H2O受热分解生成NH3,又由于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使NH3从水中逸出(2)3CuO+2NH3=====△3Cu+3H2O+N2B(3)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排除干扰;吸收氨,防止污染空气(4)C (5)吸收水蒸气,干燥NH3检验是否有水生成不能。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氨与氨盐 专题练习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氨与氨盐 专题练习解析

氨和铵盐【学习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理解氨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气的工业制法。

3、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氨气和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氨气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体积比为1∶700),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

氨在加压下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工业上可使用液氨作制冷剂。

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要点诠释:NH3·H2O是弱碱,氨水显弱碱性,具有碱的通性。

氨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的存在。

氨水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NH3·H2O、NH3、H2O;三种离子:NH4+、OH-及少量的H+。

(2)与酸反应: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白烟)NH3+HNO3=NH4NO3(白烟)2NH3+H2SO4=(NH4)2SO4(3)与某些盐反应:一般生成难溶的碱,如氯化铁溶液与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4)还原性氨分子中的氮元素呈-3价,因此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某些强氧化剂氧化。

8NH3+3Cl2==N2+6NH4Cl【高清课堂:氨和铵盐ID:39552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利用复分解反应强碱制弱碱2 NH4Cl +Ca(OH)2CaCl2+2NH3↑+2H2O要点诠释:药品的选择②碱:一般用熟石灰,不用NaOH或KOH,因为NaOH或KOH易吸水结块,而且对玻璃仪器腐蚀性较强。

(2)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同制O2)干燥:碱石灰(或固体NaOH、固体CaO)(不能用浓H2SO4、CaCl2干燥,CaCl2与NH3反应:CaCl2+8NH3= CaCl2·8 NH3)要点诠释:①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 第1课时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 第1课时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十一页,共39页。
(3)检验: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现象: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4)干燥:碱石灰、氧化钙等碱性固体。 (5)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 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 (fángzhǐ)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第十八页,共39页。
铵盐 氨的实验室制法
1.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___易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铵盐受热易分解(fēnjiě) NH4Cl受热分解(fēnjiě)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N__H_4_C__l=_=_△=_=__=_N_H__3↑___+__H_C__l↑___________。 NH4HCO3受热分解(fēnjiě)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十八页,共39页。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
NH4++OH-==△===NH3↑+H2O 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
NH4++OH-==△===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
NH3·H2O+H+===NH+4 +H2O D.氨水中通入过量CO2: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
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jiěshì)氨气的喷
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jiěshì)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
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jiěshì)实验室中
CO2+2NH3·H2O===2NH+4 +CO23-+H2O

24_氨、铵盐

24_氨、铵盐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4、 氨、铵盐1.复习重点1.氨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制取 2.铵盐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3.氨和铵盐的检验 2.难点聚焦 一.氨1.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氨的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空间构型:三角锥形;NH 3是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NH 3 。

(3)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NH 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NH 3。

②与酸的反应:NH 3+HCl=NH 4Cl (生成白烟) NH 3+CO 2+H 2O=NH 4HCO 3 ③与氧化剂反应:4NH 3+3O 2 4NO+6H 2O 2NH 3+3CuO N 2+3Cu+3H 2O 8NH 3+3Cl 2 = N 2 + 6NH 4Cl2.氨的实验室法:用铵盐与碱共热 2NH 4Cl+C a (O H )2 C a C l 2+2N H 3↑+2H 2O ①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与制备O 2 和CH 4 气体相似;收集NH 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②检验:a.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③干燥:不能用CaCl 2、P 2O 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 3能与CaCl 2反应生成CaCl 2·8NH 3。

P 2O 5与浓硫酸均能与NH 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所以NH 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3.氨的工业制法N 2+3H 2 2NH 3一. 铵盐(1)结构:离子晶体,具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NH 4Cl NH 3+HCl NH 4HCO 3 NH 3↑+CO 2↑+H 2ONH 4NO 3受热分解较复杂:NH 4NO 3 N 2O+2H 2O 2NH 4NO 3 2N 2↑ +O 2↑+4H 2O②与碱反应 NH 4++OH ― NH 3·H 2O 或NH 4++OH ― NH 3↑+H 2O③水解反应:NH 4++H 2O NH 3·H 2O+H +(4)用途:可用作氮肥,炸药,焊药。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 氨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 氨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氮元素是蛋白质 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首要营养元素。 空气是氮最丰富的来源,但多数生物不能从空气中吸收氮 气,只有将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才能被生物吸收。将游离态 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目前工业上用氢气和氮 气直接合成氨。
⑶浓氨水遇浓硫酸、浓硝酸也都会产生白烟吗?
思考与交流
从氧化还原角度来研究氨气
1、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什么?
NH3 N2 NO NO2 HNO3
2、氨气具有什么性质?
(3)氨气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与氧气的反应
失20e4NH3+5O2 == 4NO+6H2O △ 得20e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2 分解 □ 13 氨气 □
△ 14 NH4Cl=====NH3↑+ HCl↑ □
△ 15 □ NH 4HCO3===== NH3↑+ H2O↑+ O2↑ 1 、反应原理 △ 16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装置的选择 固+固加热型 3、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得6e氧化剂:N2 还原剂:H2 失6e-
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一、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易液化;
区别:液氨、一水合氨、氨水
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
实验4-8
喷泉实验
操作及现象 结论
实验装置
止水夹 , (1)打开________
A.NH3(H2O 含石蕊):蓝色喷泉

高中化学常用制冷剂

高中化学常用制冷剂

高中化学常用制冷剂氨、二氟二氯甲烷、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烷、碳氢制冷剂等。

1、氨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

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

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

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

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

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

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2、二氟二氯甲烷二氟二氯甲烷是C、H多卤化合物,用作气溶杀虫药发射剂,活塞式冷冻机、冷藏库、冰箱、空调、致冷剂。

3、二氟一氯甲烷二氟一氯甲烷又名一氯二氟甲烷别名氟里昂-22(freon-22),无色有轻微发甜气味的气体,分子式和结构式均为CHClF2,属于含氢的氟氯代烃,也简称为HCFC-22。

性能稳定,不能燃烧,无腐蚀性。

其毒性较低,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主要用作制取四氟乙烯的原料和制冷剂、喷雾剂、农药生产原料等。

二氟一氯甲烷属于对高空臭氧层有破坏作用(ODP)及温室效应(GWP)的气体。

4、四氟乙烷四氟乙烷属于HFC类物质,是当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认可并推荐使用的环保制冷剂,也是目前主流的环保制冷剂,广泛用于新制冷空调设备上的初装和维修过程中的再添加。

5、碳氢制冷剂碳氢制冷剂其实就是多数制冷剂的其中一种。

碳氢制冷剂主要是节能和环保这两大优点;节能方面:用碳氢制冷剂的空调要比用R134,R22的空调节省能耗15%至35%左右。

环保方面:碳氢制冷剂属于天然工质,因此对大气无污染、对臭氧层无破坏和温室效应几乎为零。

高中化学详解 氨

高中化学详解 氨



刺激性气 蕊试纸变蓝 味气体 蘸有浓盐酸的玻 N+ H4
棒靠近有白烟
探究问题
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
要 密封 保存在干燥阴凉 的地方, 避免 与 碱 性物质混合施用。
科学视野 氯化铵的妙用 ——防火布
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 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干就成防火布了。 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 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
天才还是魔鬼?
哈伯(F.Haber 1868—1934)
他因为攻克氨的合 成这一世界难题, 将无数人从饥饿的 死亡线上拯救出来; 他也因发明大量化 学武器并用于战争, 使无数人伤残致死; 他是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受人尊敬,他也 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
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 市一制冷车间液氨储存罐破裂, 造成大量氨气泄露,整个厂区被 一片白雾笼罩,厂区内寒气逼人。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 气味,令人眼睛刺痛,连呼吸都 感到困难。消防员赶到后,马上 展开了救援工作……
事故发生后,消防员向现场喷洒了 大量的水。
一、氨
1.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无色气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水溶性: 极易溶于水(1:700) 密度:比空气小
易液化(放出大量热)
氨气
汽化(吸收大量热)液氨
(常用液氨作致冷 剂)
喷泉实验
NH3 烧瓶内压强减小
溶液变红
水往上流产生喷泉 溶液显碱性
氨气极易溶于水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 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 种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 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 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 体。

氨高中化学教案

氨高中化学教案

氨高中化学教案一、知识目标: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机理。

3. 学会应用氨的性质及制备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1. 能够描述氨气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 能够描述氨气的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了解氨的碱性。

3. 能够根据氨的制备方法解答与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氨的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1. 氨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氨气在室温下的状态,包括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

-引导学生理解氨气的颜色为无色,气味为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2. 氨的化学性质:-介绍氨气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解释氨气的碱性,引导学生理解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

3. 氨的制备方法:-介绍氨的工业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制备方法,包括氨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和实验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氨的制备方法与氨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1. 请描述氨气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 氨气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结果是什么?请解释其原因。

3. 环境中氨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利用氨的制备方法来进行环境治理?六、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 思考氨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氨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氨的学习的思政课学情分析

氨的学习的思政课学情分析

氨的学习的思政课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1.知识内容
(1)从学情体系上看
《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本课时《氨》是在学习完硅、氯、硫和氮的氧化物之后,对氮元素的另一种化合物氨进行研究,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体系,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作用。

本课时也为后面学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 NH4NO3+NaOH==△===NaNO3+NH3↑+H2O 。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
□01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
2.收集方法
□02 向下 排空气法。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3.实验装置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即时练] 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 A
学生自主学习
容器内气体 与水或其他 液体接触

气体溶解 或发生化 学反应
⇒容器内压 强减小来自⇒外部液体 迅速进入 形成喷泉
例如: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2)增大外压法:如图Ⅱ所示。
锥形瓶内 存在挥发 性液体或 其他液体

液体受热挥发 或发生化学反 应产生气体

锥形瓶内 气压增大

锥形瓶内 液体迅速 流入烧瓶 形成喷泉
体)=V(溶液),则 c=Vn=VVm=V1m。 类型 2:“NO2+H2O”,不管气体是否充满烧瓶,根据 V(溶液)=23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1.根据 NH3 与 H2O 的反应原理分析: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提 示 : 氨 水 是 氨 气 的 水 溶 液 , NH3 溶 于 水 发 生 了 反 应 : NH3 + H2O NH3·H2O,所以氨水的主要成分为 NH3·H2O,由于 NH3·H2O NH+ 4 +OH-,所以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①分子:NH3·H2O、H2O、NH3;②阳离 子:NH+ 4 、H+;③阴离子:OH-。
(2)类别
□02 氮的化合物 的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2.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2)氨气易溶于水——喷泉实验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3)化学性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提示
2.实验室如何检验 NH+ 4 ?
提示:把 NaOH 溶液加到某物质的固体或溶液里,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判断该物质中含 NH+ 4 。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提示
3.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
提示
23
课堂互动探究
一、氨的性质及用途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 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1)减小内压法:如图Ⅰ所示。
3.氨水的性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4.氨的用途
(1)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 □22 硝酸 、□23 铵盐 和□24 纯碱
的原料。
(2)氨易液化,可作 □25 制冷剂 。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二、铵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 □01 易溶 于水的白色或无色晶体。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答案
解析 A 项,人工固氮时,N2+3H2高催 温化 、剂 高压2NH3,氮元素被还原; B 项,把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 属于人工固氮;C 项,硝酸盐可转化为蛋白质,动植物遗体可转化为氨或铵 盐,则含氮有机物和含氮无机物可相互转化;D 项,在自然界氮循环过程中,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循环。
提示:不能。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会重新结合成氯 化铵。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提示
4.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团,这么 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例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3.喷泉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盛气装置要预先进行气密性检查,只有气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2)圆底烧瓶在充入氨气前应是干燥的,否则会浪费氨气。 (3)圆底烧瓶内要充满氨气,氨气过少往往不能形成喷泉。 (4)玻璃导管插入滴加酚酞溶液的水中的部分不能太短,以防导管过早地 与水脱离而导致喷泉停喷。
第一课时 氨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 NH3 的物理性质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2.学会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 NH+ 4 的检验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23
学生自主学习
一、氨的性质及用途
1.氮的固定
(1)定义:使 □01 游离态 的氮转化为
2.化学性质(写化学方程式)
(1)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如
□ NH4Cl: 02 NH4Cl==△===NH3↑+HCl↑

□ NH4HCO3: 03 NH4HCO3==△===NH3↑+H2O+CO2↑ 。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2)与碱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硝酸铵溶液反应)
答案
解析 3NO2+H2O===2HNO3+NO,生成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H3 的23, 但形成溶液的体积也为氨水体积的23,故两烧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解析
方法规律 喷泉实验所形成的溶液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小结
类型 1:“NH3+H2O、HCl+H2O”,不管气体是否充满烧瓶,根据 V(气 V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解析
2.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 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烧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答案 C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