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04课时估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04课时估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估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和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估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于估算的理解不够深入,估算方法的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进行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估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
3.练习与讲解: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进行计算,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
4.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结与总结:对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以及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一、搭一搭
1、学会用四个正方体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是不同图形。
2、试着用五个正方体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是不同图形。
(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较难)
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通过比较少的指令提问让学生搭出立体图形,然后根据立体图形再去判断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什么图形。
(动手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田字格上画看到的图形。
观察时,孩子的眼睛要平视观察,不能站的太高,也不能斜着观察,这样观察出的才会是正方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整理(元和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重难点
及易错题整理(元和角)
一、重难点
1. 元的概念:
- 元是中国古代货币单位之一,是元素的简称。
- 学生需要理解元的含义及其与角度的不同。
2. 角的理解:
- 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形成的图形,其中两条射线称为边,交点称为顶点。
- 学生需要学会观察环境中的各种角,并能准确描述角的位置和大小。
3. 角度的度量:
- 角度是用来表示角的大小的单位,常用度(°)来表示。
- 学生需要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易错题整理
1. 填空题:
- 一个直角是____度。
(90)
- 两个直角是____度。
(180)
- 垂直交叉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____度。
(90)
2. 选择题:
- 以下哪个是钝角?
A. 30°
B. 45°
C. 90°
D. 120°
- 以下哪个是锐角?
A. 150°
B. 180°
C. 90°
D. 30°
3. 解答题:
- 如何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一个钝角?
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的整理,请学生们认真复,加强对元和角的理解和运用。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要点】:(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 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2.估算: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
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注意结果要用≈。
书写格式:86×45≈4500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计算时注意两点: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1)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2)加错进上来的数。
(3)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二是三位数(中间有0)与一位数的乘法,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当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不进位(包括十位上相乘进位来的数),积就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进位,积就是四位数。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5计算口诀:1、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不能作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4、被减数=差+减数【实际应用】(二)解决问题1、“乘加”的题型: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2、“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积“的题型。
剩下的相片数=相片总数-装入相册的相片数3、“两积求和”的题型。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口算算法:先把两个两位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注意: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个位数上的数相加满十,一定要注意不要忘记向十位进1.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口算方法:先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注意: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如果个位数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再减。
三、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数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
四、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
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数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富饶的⼤海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富饶的⼤海为主要情境,分5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养殖海产品——加⼯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海产⼯艺品,包含了两、三位数乘⼀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0的三位数乘⼀位数乘法;混合运算。
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教学⽬标:1.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学习连乘和代⼩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运算。
2.加强学⽣的估算意识,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类题⽬做出总结和概括,提⾼解决问题的能⼒。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合作意识,⼝头语⾔表达能⼒,通过学习感受⼤海的富饶,热爱⼤海,增强保护⼤海的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习连乘和代⼩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12课时信息窗1:出海归来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两、三位数乘⼀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标:1.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的估算意识,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类题⽬做出总结和概括,提⾼解决问题的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直接写出得数。
12+45=63-28=15+40=28+41=800+500=90-36=52-19=500+700=6000-4000=1500-800=二、填一填。
1.4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25个十是()。
2.果园里有梨树262棵,桃树304棵,梨树和桃树一共大约()棵,梨树比桃树大约少()棵。
3.三年级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年级一共有学生()人。
4.妈妈缴电费用去52元,缴水费用去86元,缴水费比缴电费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卖出420千克西瓜,这个星期卖出370千克西瓜,这两个星期一共卖出()千克西瓜。
三、连一连。
430+400910-680520-290270+560300+290 970-1501000-180390+200四、在○里填上“>”“<”或“=”。
450+530○980250-150○200380+280○720530―210○2901000-600○300620+270○670+220五、列竖式计算。
250-120=540+180= 640-250=630+250=720-170= 420+370=930-550=420+380=六、解决问题。
1.还有多少棵没有植?2.一共有900袋水泥。
两辆车能一次把水泥全部运走吗?3.一副羽毛球拍30元,爸爸买了两副羽毛球拍,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钱?4.星期天,小亮和爸爸、妈妈去商店。
爸爸买了一套西装花了590元,妈妈买了一件连衣裙花了280元,小亮买了一个书包花了50元。
(1)爸爸的西装比妈妈的连衣裙贵多少钱?(2)妈妈的连衣裙和小亮的书包一共花了多少钱?参考答案一、573555691300 543312002000700二、1.4802502.560403.5804.345.790三、略四、=<<>>=五、130720390880550790380800六、1.23+56-53=26(棵)2.660+250=910(袋)910>900能3.30+30=60(元)100-60=40(元)4.(1)590-280=310(元)(2)280+50=330(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P9~20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
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2单元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学习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24+9 35-20 46-7 98-90 78+9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
(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2、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拓展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四、课堂小结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第2课时学习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学习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重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直接写出得数。
46+34= 51-26= 45+17= 68-19= 100-84=61-40= 54-49= 24+68= 73-28= 135-25=36÷9= 38+62= 399-99= 600+400= 360-80=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不退位)1. 数的认识:复习和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理解数的组成。
2. 竖式计算:学习万以内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3. 算理理解: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
二、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 进位加法:学习当两数相加,个位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的方法。
注意进位标记的使用和结果的正确书写。
2. 退位减法:学习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从十位借一当十的方法。
理解借位后十位上数字的变化和个位上的减法计算。
3. 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掌握当多位数相加或相减时,出现连续进位或连续退位的情况,并能正确计算。
三、加减法估算1. 估算方法:学习如何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估算,通常是将加数或减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千数进行计算,以简化计算过程。
2. 估算应用:理解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估算购物总价、计算路程时间等。
四、加减法验算1. 加法验算:学习使用交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或者使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来验算加法是否正确。
2. 减法验算:学习使用差加上减数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或者使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是否正确。
五、解决问题1. 应用题:掌握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包括图文结合的应用题和纯文字的应用题。
2. 分析问题:学会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以上知识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质量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千克和克的认识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
同时,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计算和换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
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概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内容:
1. 数的认识
- 认识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字的大小比较;
- 数字的顺序排列。
2. 数的组成和分解
- 十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
- 十以内数的拆分和合并;
- 利用小数数子表示十以内的数。
3. 数的应用
- 运用数的认识解决实际问题;
- 运用数字序列解决实际问题;
- 运用数字的合并和拆分解决实际问题。
4. 数字的进位和退位
- 数字的进位概念和实际操作;
- 数字的退位概念和实际操作;
- 运用进位和退位解决实际问题。
5. 数表
- 认识数表并运用数表;
- 了解数表的特点和用途;
- 运用数表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概述。
该单元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数的认识、组成与分解、应用、进位退位和数表的运用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孩子们将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数字,拓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概述了(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并未具体列举例题或详细解释概念。
如需更详细的内容或特定的问题解答,请提供具体需求,我将尽力协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估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估算解
决问题
生活中经常可以将数字直接估算为“几百”或“几百几十”,这有助于我们的估算。
一、使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当问题中出现“大约”一词且已知条件都是准确值时,我们应该使用估算法来计算。
题型一:关于“大约一共”多少的问题
1、301班举行元旦文艺活动,花费213元购买衣服,花费158元购买道具,大约一共花费多少钱?
2、一口电饭锅285元,一台洗衣机508元,妈妈想购买这两种商品,大约需要准备多少元?
题型二:求哪一个比另一个“大约多(少、贵、便宜)”多少的问题
1、一件上衣368元,一条裤子152元,上衣比裤子大约贵多少元?
2、XXX的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XXX的巨幕影院有632个座位。
XXX的巨幕影院比XXX的大约多多少个座位?
二、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
当问题中出现“够(可不可以、能否、会、)”即涉及到比较时,也可以使用估算法解决问题。
但是,在求近似值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选择同时估大;
2、近似值的和不能超过比较值;或者1、选择同时估小;2、近似值的和必须超过或等于比较值。
题型一:使用同时估大法解决问题
1、一件上衣368元,一双鞋子179元,妈妈带了600元去购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千克与克
1、千克: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2、感知千克有多重:
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2瓶矿泉水大约重1千克;20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等等。
其他数据可考数学书上和《练习与测试》。
注意:这些只是参考的依据,并不绝对准确,孩子在判断数据时要有上下浮动的意识。
3、认识克: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感知克有多重:
1枚2分钱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
其他数据可考数学书上和《练习与测试》。
注意:这些只是参考的依据,并不绝对准确,孩子在判断数据时要有上下浮动的意识。
5、1千克=1000克。
6、典型题目
(1)一个杯子重100克,倒入一些水后,连杯共重250克,水重多少克?(用杯子加水的重量减去杯子的重量就等于水的重量)
(2)连一连
把几个物品连上相对应的重量单位。
连线时一般先选择最重或最轻的,然后选择较重或较轻的,依次类推。
如:
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只鸭子一个螺丝一个菠萝
5克50千克50克5千克500克
由重到轻选择:大米最重连50千克;然后到鸭子连5千克;再到菠萝连500克;鸡蛋连0克;最后到螺丝连5克。
也可反过来由轻到重的选择。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其次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洁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育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4÷422÷636÷747÷539÷9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盘,还剩()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盒,还剩()元。
看来大家把握的真的很棒!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例5)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划船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生: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教师?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师:哦,感谢你,解释的很清晰,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教师解释一下这里的至少吗?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师:假如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觉了什么?生:我发觉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当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现: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现: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还余下2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计算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计算题一、加法计算1. 45 + 37 = 82解析:个位 5 + 7 = 12,向十位进 1,十位 4 + 3 + 1 = 8,结果为 82。
2. 28 + 56 = 84解析:个位 8 + 6 = 14,向十位进 1,十位 2 + 5 + 1 = 8,结果为 84。
3. 39 + 43 = 82解析:个位 9 + 3 = 12,向十位进 1,十位 3 + 4 + 1 = 8,结果为 82。
4. 17 + 68 = 85解析:个位 7 + 8 = 15,向十位进 1,十位 1 + 6 + 1 = 8,结果为 85。
5. 54 + 29 = 83解析:个位 4 + 9 = 13,向十位进 1,十位 5 + 2 + 1 = 8,结果为 83。
二、减法计算6. 78 39 = 39解析:个位 8 9 不够减,从十位借 1 当 10,18 9 = 9,十位 7 1 3 = 3,结果为 39。
7. 92 57 = 35解析:个位 2 7 不够减,从十位借 1 当 10,12 7 = 5,十位 9 1 5 = 3,结果为 35。
8. 63 28 = 35解析:个位 3 8 不够减,从十位借 1 当 10,13 8 = 5,十位 6 1 2 = 3,结果为 35。
9. 80 47 = 33解析:个位 0 7 不够减,从十位借 1 当 10,10 7 = 3,十位 8 1 4 = 3,结果为 33。
10. 55 18 = 37解析:个位 5 8 不够减,从十位借 1 当 10,15 8 = 7,十位 5 1 1 = 3,结果为 37。
三、连加计算11. 25 + 36 + 18 = 79解析:先算 25 + 36 = 61,再算 61 + 18 = 79。
12. 17 + 28 + 39 = 84解析:先算 17 + 28 = 45,再算 45 + 39 = 84。
13. 34 + 27 + 16 = 77解析:先算 34 + 27 = 61,再算 61 + 16 = 77。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8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8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教案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5页。
二、教学目标:1、能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熟悉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对四边形进展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殊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预备:课件。
每人预备水彩笔一支。
四人小组:一袋四边形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爱参与体育活动吗?你喜爱什么体育运动?2、光明小学校园里,同学们也正在进展各种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主题图)(1)认真观看,在这漂亮的校园里你发觉了什么图形?(先自己找一找,再同桌沟通)(2)沟通汇报,学生可能找到的图形有:(指名答复,课件单一闪动)3、导入课题。
在漂亮的校园里有很多的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同时闪动这些图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都叫四边形。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的熟悉。
4、初步感知:你认为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二)探究沟通、概括特征。
1、动手操作。
(1)涂一涂(让学生感知面)同学们,数学书第35也有很多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并涂上你自己喜爱的”颜色。
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好看。
(2)涂完后,同桌沟通,说说理由。
(3)集体反应,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而那些却不是?2、争论,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1)认真观看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先小组,再反应)(2)依据学生的反应,板书。
3、推断四边形。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推断一下他们是四边形吗?(集体用手势推断,并说明理由)假如不是,你能把他变成四边形吗?(课件演示)4、我们知道了四边形的特征,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
外表也是四边形?(三)动手操作,猎取新知。
1、分一分:每一小组一信封,内有六种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不规章四边形和梯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
算法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算法2: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2)两位数的退位减。
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列式65-48.
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然后
尝试填写下列():先算65-()=()再算()○()=()
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四、展示点拨
比较算式。
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五、训练拓展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
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
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六、小结反思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
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重点:
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过程:
导入明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六个年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自学质疑
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
)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三、小组交流
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
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
441<450,所以肯定()。
3、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四、展示点拨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二、自学质疑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
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
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三、小组交流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
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四、展示点拨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
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五、训练拓展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
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
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六、小结反思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