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瞬时水样: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集的水样。
3、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4、水体自净: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水体通过水解、络和等作用使水中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反应,导致水体中污染物降低的作用。
5、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或日常活动过程中被人们抛弃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物质。
6.细菌总数: 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7. 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8.计权声级: 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
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叫计权声级。
9.等速采样: 在烟尘浓度测定时,采样器进气口进气速度与废气流速相等,称为等速采样。
10.优先污染物:环境优先污染物指将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大和三致类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11.指示生物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条件特别敏感的水生生物。
12.噪声指凡是使人烦恼、讨厌、刺激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13.控制断面:为了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一般设置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14、TSP:总悬浮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颗粒物的总称。
15、飘尘(IP或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um的颗粒物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或飘尘(IP)16、硫酸酸化速率:是指大气中SO2 H2S H2SO4 蒸汽等含硫污染物演变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烟雾的速度。
环境监测 名词解释
共沉淀:系指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
共沉淀现象在常量分离和分析中是力图避免的,但却是一种分离富集痕量组分的手段。
急性作用:人体受到污染的空气侵袭后,在短时间内即表示出不适或中毒症状的现象。
慢性作用:人体在含低浓度污染物的空气长期作用下产生的慢性危害。
急性危害:在高浓度污染物作用下短时间内造成的伤害,常使作物产量显著降低,甚至枯死。
慢性危害:在低浓度污染物作用下长时间内造成的伤害,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有时出现危害症状,但大多数症状不明显。
不可见危害:造成植物生理上的障碍,是植物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但从外观上一般看不出症状。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或颗粒物):是分散在空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多在0.01-100 μm之间。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常用mg/m³或μg/m³为单位表示。
体积分数: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常用mL/m³或μg/m³为单位表示。
土壤背景值: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影响的情况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土壤污染: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使各类污染物质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土壤环境。
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土壤能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准确度:是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和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它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并决定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瞬时水样: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集的水样。
3、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4、水体自净: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水体通过水解、络和等作用使水中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反应,导致水体中污染物降低的作用。
5、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或日常活动过程中被人们抛弃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物质。
6.细菌总数: 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7. 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8.计权声级: 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
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叫计权声级。
9.等速采样: 在烟尘浓度测定时,采样器进气口进气速度与废气流速相等,称为等速采样。
10.优先污染物:环境优先污染物指将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大和三致类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11.指示生物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条件特别敏感的水生生物。
12.噪声指凡是使人烦恼、讨厌、刺激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13.控制断面:为了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一般设置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14、TSP:总悬浮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颗粒物的总称。
15、飘尘(IP或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um的颗粒物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或飘尘(IP)16、硫酸酸化速率:是指大气中SO2 H2S H2SO4 蒸汽等含硫污染物演变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烟雾的速度。
环境监测的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的名词解释环境监测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环境监测来造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环境监测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环境监测的意思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手段。
环境监测通常包括背景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送、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
总的来说,就是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获得信息的过程。
50 年代,即早期的环境监测主要采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分析,但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通常是ppm或ppb级别)、变化快,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被称为。
从 60 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括噪声污染;不仅包括污染源的监测,也包括环境背景值的监测,环境监测的范围扩大,手段更多,这个阶段被称作。
进入 70 年代,环境监测技术进入自动化、计算机化,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全国性的自动化监测网络,这个阶段被称为。
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对于声、光的监测),化学手段(各种化学方法,包括重量法,分光广度法等),生物手段(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及生物群落的影响)。
按照监测对象,环境监测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两种。
环境监测造句欣赏1. 拥有更先进环境监测制度的国家会利用气候数据谋取身身利益,他们可以选择不公布暴雨警告或类似方式来消弱对手。
2. 今年一月份,由国家科学院发布的报告警告,环境监测卫星网络有崩坏的危险。
3.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透露,整体橱柜是室内污染的“重灾区”。
4. 通过分析多年的环境监测数据,确定龙岩市城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是TSP。
5. 根据20xx年朝阳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朝阳地区大气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
6. 并以海州湾为研究实例,采用海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别运用熵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海州湾浅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
环境监测第四版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3.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水体污染(PPT):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和作用。
5.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自净能力决定着水体的环境容量(洁净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污染量)6.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7.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8.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样品。
9.空气污染: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这种情况即被称为空气污染。
10.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11.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2.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13.生活垃圾: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其中医院垃圾和建筑垃圾应予单独处理14.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声音比较的方法,可以得到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的一系列响度相等的声压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和因素进行观测、测量、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了解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噪音、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辐射等因素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环境监测应运而生。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帮助制定环境管理政策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大气、水体、土壤和噪声等方面。
在大气监测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大气中的空气质量、气象条件、气候变化等情况。
水体监测则关注水质、水量、水动力学特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土壤监测主要关注土壤污染、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情况。
噪声监测则是评估环境中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征。
概括而言,环境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环境中的各种污染因素和资源利用情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预警和评估环境问题,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只有通过有效的环境监测,我们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的逻辑和思路。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简要概括环境监测的概念和重要性,为后续内容的介绍做铺垫。
接着,我们会详细阐述环境监测的定义和意义,涵盖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和必要性。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
这一部分将解析环境监测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准确性、可靠性、全面性等,以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环境监测所涉及的具体领域和要素,例如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以及监测方法、技术和仪器的应用。
环境监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共沉淀: 是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
共沉淀现象在常量分离和分析中是应避免的,但却是一种分离富集痕量组分的手段。
2光化学氧化剂:大气中除氧以外那些显示有氧化性质的全部污染物。
通常用能氧化碘化钾为碘的物质,主要是大气光化学反应的产物。
3 色谱流出曲线:色谱柱流出物通过检测器系统产生的响应信号对时间或载体流出体积的曲线图。
4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5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6总有机碳(TOC):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以C的mg/L 表示。
7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8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9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10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样品。
11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12.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3.硫酸盐化速率: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14. 土壤: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5.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
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6.准确度:是指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分析结果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进行测定,从而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优先污染物:从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称为优先污染物环境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环境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瞬时水样: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适用条件:水质较稳定,组成时空变化不大。
混合水样:同一采样点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又称“时间混合水样”,不适于被测组分在存放过程中变化显著的水样。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控制断面:常称污染监测断面,表明河流污染状况与变化趋势,与对照断面比较即可了解河流污染状况。
对照断面:为水体中污染物监测及污染程度提供参比、对照而设置,能够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水体水质状况。
消减断面:表明河流被污染后,经过河流水体自净作用后的结果真色:除去悬浮物后水的颜色。
表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
COD:化学需氧量是指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表示为O2mg/L,还原性物质种类:有机化、硫化物、亚铁、亚硝酸盐。
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TOD: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TOC:总有机碳量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有机物总量的一个指标,常用于检测水质。
高锰酸钾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钾指数,以氧的mg/L 酸度: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碱度: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强奸弱酸盐等残渣:总残渣,总可滤残渣和不可滤残渣。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2.空白试验:空白实验是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用测定样品相同的方法、步骤进行定量分析,把所得结果作为空白值,从样品的分析结果中扣除。
3.细菌总数:评定水体等污染程度指标之一。
指1ml水(或1g样品),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群总数。
4.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5.静态配气法: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6.比例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样.7. 分贝:以两功率或两个场量之比的常用对数再乘以10的形式表示该比的单位.8. 再现试验: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同一被测物的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检测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
也就是说别人用你说的方法和仪器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来,这就是试验的再现性。
当然,这样的试验就叫做再现性试验。
9.、叠氮化钠修正法: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干扰测定,用叠氮化钠将亚硝酸盐分解再测定的方法称为叠氮化钠法。
10. 二次污染物: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11.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12.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
13.COD:特定情况下,氧化剂氧化1升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含氧量。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环境监测名词解释和简答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环境监测名词解释和简答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3、二次污染: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4、固体废物:指人们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
5、碱度:是表征水吸收质子的能力的参数,通常用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来标定。
6、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
7、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8、水体自净:当污水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这些变化包括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9、采样效率:是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10、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
一般为具有较强的毒害性物质。
11、污泥沉降比:是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 表示。
12、控制断面:为了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就是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环境优先污染物: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的技术规范。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1.可疑数据: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据的测量数据,2.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而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完全相同的测定。
3.精密度:是指在一特定条件下,重复分析同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由分析的随机误差决定。
4.误差:由于被测量的数据形式通常不能以有限位数表示,同时由于认识能力不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值(x)与真值(xi)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在数值上的表现即为误差。
5.平行性:系指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双份或多份平行样品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6 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
7.偏差:个别测量值( xi)与多次测量均值( x )之偏离叫偏差。
8.准确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9.再现性:系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一)
5、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6、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7、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mg/L不是,他是水体被还原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
8、生化需氧量(BOD):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9、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标示水、总需氧量(TOD):指水中的还原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含量(mg/L)计。
环境监测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2、背景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
3、净化断面(消减断面):当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限度混合时,其污染状况明显减缓的断面。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名词解释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连续、定量、定性的监测和评价。
它是对环境改善、环境保护以及环境质量监管的必要手段之一。
环境监测可以提供与环境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帮助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公众了解环境状况,判断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常见的环境监测指标入手,对一些环境监测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加深人们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了解。
一、大气环境监测1. 空气质量指数(AQI):空气质量指数是用于描述并量化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种指数。
AQI综合考虑了多种污染物浓度和对健康的影响,并将其转化为一个维度的指数,用于描述当前和未来空气质量的状况。
根据AQI值,人们能够判断当前的空气质量是否健康,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气象监测:气象监测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指标的测量。
通过气象监测,可以了解气象状况,进而预测自然灾害风险,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
3. PM2.5和PM10:PM2.5和PM10指的是大气颗粒物的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和10微米的颗粒物。
它们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细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对健康造成危害。
通过监测PM2.5和PM10的浓度,可以评估空气污染的程度。
4. 酸雨: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的降水。
酸雨会破坏土壤、水体和植被,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通过监测酸雨的pH值,酸雨的浓度和成分,能够及早发现和控制酸雨污染。
二、水环境监测1.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对水体中化学物质、微生物、营养物质、溶解氧、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水质监测,可以了解水体中的污染程度和水质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中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化学量。
COD可以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和污染的程度。
高COD值通常表示水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
3.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的含量。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优先污染物:指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搞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3.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了环境水体质量,对排放污染物的一切企,事业单位所作的规定。
5.水样类型瞬时水样:某一时间或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混合水样:等时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间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等比例混合水样: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
适用于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不稳定的水样。
综合水样: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哥哥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
6.四分法:如果样品取得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四分法的做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干净的塑料薄膜上弄碎,混合均匀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保留的土样数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对角的两份达到所需数量为止。
7.湿式消解法:用液体或液体与固体混合物作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样品中的有机质,此过程称为湿式消解法。
干法灰化是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加热,使待测物质分解、灰化,留下的残渣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
这种方法不用熔剂,空白值低,很适合微量元素分析。
8.氨氮:水中的氨氮是以游离氨(NH3)和离子态氨(NH4+)形式存在的氮。
9.凯氏氮:是以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
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氨盐而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10.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间内的采样次数。
11.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12.硫酸盐化速率:由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等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演变过程生成对人类更为有害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大气中硫化物的这种演变过程。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之名词解释(整合版)
名词解释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准确度:准确度是一个特定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量值和重复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量度。
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某一方法分析标准物质,据其结果确定准确度;第二种时“加标回收”法,即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以确定准确度,多次回收试验还可以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这是目前常用而方便的方法,其计算式为:%100-⨯=加标量样品测量值加标样品测量值加标回收率精密度: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量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常用标准偏差表示。
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含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
空白试验(比较各次试验中的参比和名称)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
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量同时进行,样品分析时一起的响应值不仅是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分析响应值,还包括所有其他因素,如试剂中杂质,环境及操作过程的玷污等的响应值,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化的,为了了解他们对样品测量的综合影响,在每次测量时,均做空白试验,空白试验所得的响应值称为空白试验值。
对空白试验用水有一定的要求,即其中待测物质浓度应低于方法的检出限。
校准曲线: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
校准曲线包括“工作曲线”(绘制校准曲线的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的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和“标准曲线”(绘制校准曲线的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的分析步骤相比有所省略,如省略样品的预处理)。
检出限: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2环境监测3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45优先污染物6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7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为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8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9环境标准10环境标准是标准中的一类,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11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12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13第一类污染物14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15第二类污染物16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
17第九章18真值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1920值。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2122高一级标准器的误差为低一级标准器或普通仪器误差的1/5时,则可认为前者23是后者的相对真值。
误差2425由于认识能力的不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使测量值与真实值不一致,即误26差。
27系统误差(可测误差/恒定误差)28指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是由测量过程中某些恒定因素造成29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重现性,并不因增加测量次数而减少系统误差。
30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不可测误差)31由测定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随机误差遵从正态分布。
可随增32加测量次数而减少。
33过失误差(粗差)34由测量过程中犯了不应有的错误所造成的,它明显的歪曲测量结果,因而一经35发现必须及时纠正。
36偏差37测量值与均值之间的差异。
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38准确度是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词测定值和重复从测定值的均3940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的度量。
基体4142环境样品中,各污染物含量一般在10的负6,9或12数量级,而大量存43在的其他物质则为基体基体效应4445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给实际测量带来的误差。
46精密度47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量值的一致48程度。
它反应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平行性,重复性,再49现性,50灵敏度51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52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
53空白试验54又叫空白测定,是指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
55校准曲线56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57间定量关系的曲线。
58检测限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出的待测物质的最5960小浓度或最小量。
测定限6162测定下(上)限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63确的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大)浓度或量64第二章65水体自净66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67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恢复原样的过程叫水体自净。
68背景断面69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
70对照断面71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72控制断面73设在排污口下游污水和合数基本混匀处(500米左右)。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如饮用水源地、风景游览区等)的河道上也要设置控制断面。
7475削减断面76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以外的河段上。
瞬时水样7778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79混合水样80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水样,有时也称“时间混81合水样”,以与其他混合水样相区别。
82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样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8384富集85富集是分离的一种,即从大量试样中搜集欲测定的少量物质至一较小体积中,从而提高其浓度至其测定下限之上。
8687分离88分离是将欲测组份从试样中单独析出,或将几个组份一个一个的分开,或者根89据各组分的共同性质分成若干组。
90气提法91该方法基于把惰性气体通入调好的水样中,将欲测组份吹出,直接送入仪器测92定,或导入吸收液吸收富集后在测定。
93顶空法94测定时,现在密闭的容器中装入水样,容器上留存一定空间,再将容器置于恒95温水浴中,经一定时间,容器内的气液两项达到平衡。
96蒸馏法97利用水样中个污染组份具有不同的沸点使其彼此分离的方法。
分为常压蒸馏、98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分馏法等。
99溶剂萃取法100基于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进行组份的分离和富集。
吸附法101102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多种组份吸附于表面,再用适宜溶剂、加热或吹气等方法,将欲测组份解吸,达到富集与分离的目的。
103离子交换法104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105共沉淀现象106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107组份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
108酸度109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110弱碱盐等。
111碱度112指水中能与强酸相互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
113氨氮114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或称非离子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115氮。
116化学需氧量(COD)117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的量,以氧的mg/L 118表示。
119高锰酸盐指数(OC)120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121生化需氧量(BOD)122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123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124基线125色谱柱中没有待测组份流出时的信号值。
126保留时间(tr )127自某一组份进入色谱柱至出现色谱峰最高点时所用的时间。
128峰高129从色谱峰顶到基线的垂直距离。
130半峰宽(W1/2)131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13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133凡在标准状态下(273K,101.325KPa),蒸汽压大于0.13KPa的有机物(不包134括有机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酸类)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35污泥沉降比(SV)136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min,则137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以mg/L表示。
138污泥浓度(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1391L曝气池中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以mg/L表示。
140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1411L曝气池中污泥混合液所含挥发性干污泥的重量,以mg/L表示。
142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指数SI)143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湿体积,以ml计算。
144第三章145单位体积质量浓度Cm146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常用mg/m3或ug/m3表示。
该方法适147用于任何状态的污染物。
148体积比浓度Cv指100万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气体或蒸汽的体积数149硫酸盐化速率150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汽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化演151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率称为硫152酸盐化速率。
153总烃(THC)154污染环境空气的烃类一般指具有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称为总烃。
155非甲烷烃(NMHC)156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
157梯度洗脱装置158为提高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常以两种或三种以上极性不同的溶剂作为流动159相,按照一定程序连续地改变溶剂的配比,使其极性强度按一定规律(线性或阶160梯式的)变化,具有这种功能的部件称为梯度洗脱装置。
161第五章162163腐殖物质164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165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166基、羟基、甲氧基及氨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冲、氧化167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168土壤背景值169又称土壤本底值,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170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71第六章172生物监测173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水体中行为等方面会发174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175法,称为环境生物监测。
176半数致死量(LD50)177半数致死浓度(LC50)178半数有效浓度(EC50)179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