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实训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情况医学基础》是我院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状况,根据社会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我们针对《医学基础》课程跨度大的特点,仅平面教学,学生学习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理论教学、改进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强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探索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规律,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性质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各级医疗机构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课程,是助产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学做一体化,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相接轨,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对应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岗位。

3.课程定位.1 课程面向的专业岗位需求过前期的社会调研,结合近期的深入调查和论证及岗位的需求,确定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

.2 专业课程需求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目的,根据助产专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方案,以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监护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将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转换为本课程,同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相接轨。

.3 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的前置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免疫、用药护理、护理基本技术、健康评估、心理护理及护理人文等;同步或后续的课程包括:成人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急重症监护等。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学分数:5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

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

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

《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

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

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

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

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儿科护理课程制定标准,以确保培养具备全面儿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2.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 培养学生具备识别和评估儿童健康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在儿童医疗和护理中的技术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儿童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关系。

-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儿科护理情境。

3. 课程内容
3.1 儿童健康管理
- 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
-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儿童营养和体重管理
3.2 儿科护理技术
-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
- 儿童行为管理和情绪支持
- 儿童药物管理和安全
3.3 儿科护理实践
- 儿童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模拟实和实际实的安排
- 儿科护理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4. 课程评估
- 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 实践技能考核
-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评估
5. 授课方法
-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案例
- 授课讲座和小组讨论
- 模拟实和实际实
6. 研究资源
-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 学术期刊和研究文章
- 儿科护理实践指南和流程
7. 培养目标
- 学生能够独立承担儿科护理工作
- 学生具备终身研究和继续教育的意识
- 学生能够适应和应对儿科护理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以上是《儿科护理》课程的标准,希望能通过该课程培养出优秀的儿科护理专业人才。

儿科护理学实训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实训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实训课程标准项目一、小儿体格测量[ 计划学时] : 2 学时[ 实验目的]1、评估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程度。

2、学会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与测量发法。

[ 操作步骤]1、护士要求:服装鞋帽整洁、举止端庄2、核对:查对小儿姓名,性别3、操作准备:(1)环境及护士:用消毒液摸布擦盘、台、车;洗手、戴口罩(2)备齐用物:婴儿磅秤、尿布、清洁布、记录本(3)小儿准备:核对、解释目的、操作方法健康教育:向家长说明测量体重的意义、操作过程以及如何让配合操作,使小儿和家长能够配合。

4、测量过程:(1)铺巾:将清洁尿布铺在婴儿磅秤上(2)调节磅秤、调节磅秤至零点(3)脱去衣服,脱去小儿的衣服及尿布,注意保暖(4)轻放至磅秤,将小儿从床上抱起,轻放到秤盘上,注意安全,防止跌落。

5)准确读数,读至小数点后 2 位5、操作后:(1)整理床单位:把小儿抱回床上,给小儿穿上衣服、更换尿布、拉平衣服、盖好被褥。

(2)记录:记录至小数点后 2 位。

[ 操作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应注意安全性和准确性。

2、应在喂乳前或饭后、便后测量。

3、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同一时间进行。

4、所测量数值与前次差异较大时,应从新测量核对,婴儿体重降低较多应报告给医生。

5、测量身长时,婴幼儿易动,推动滑板时动作应轻快,并准确读数。

项目二、更换尿布法[ 计划学时] :2 学时[ 临床案例]6 个月男婴,腹泻 3 天,每日大便10 余次,为水样便,伴呕吐,近 5 个小时无尿,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凉,血钠120mmol/L 。

临床诊断为“婴儿腹泻,重度臀红” ,请你为其做正确的臀部护理并指导预防尿布皮炎的措施。

[ 实训活动分析]1、患儿出现臀红,程度为重度,即患儿出现尿布性皮炎。

2、更换尿布的目的是保持患儿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增进舒适、促进尿布皮炎愈合。

3、教会家长正确更换尿布以及注意事项。

[ 操作步骤]1、护士要求:服装鞋帽整洁、举止端庄2、核对(两人):查对婴儿姓名,性别3、评估:婴儿一般情况、目前状况、臀部皮肤情况、配合程度等等4、操作准备:环境及护士、用消毒液摸布擦盘、台、车洗手、戴口罩5、备齐用物:长方形尿布,盆内盛温水、尿布桶、小方巾、鞣酸软膏。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护理适用专业:护理总学时数:54学时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护理药理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传染病护理。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

以儿科医学理论和护理理论知识为向导,为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坚持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及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理实一体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护理程序编排教学内容,融合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裂痕,逐步摆脱“医疗+护理”的传统模式,并充实和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对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并能正确处理。

(2)能够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

(3)能进行学习和更新儿科护理学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知识目标:(1)掌握小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健康教育。

(2)熟悉小儿各系统疾病的护理。

(3)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监测须知。

3、职业素质目标:(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约占考试内容比例的20%。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课程概述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二)课程编码:(三)学分:3(四)总学时:48理论:36,实践:12(五)授课时期:第二学期(六)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七)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八)后续课程: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九)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阶段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疾病临床护理的学科;二、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一)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贫血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的护理(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2、能力目标(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3、思想目标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三、教学重难点以先导课程为基础,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学以致用;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着重阐明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各系统疾病护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训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四、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1.2儿童年龄分期;1.3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1.4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2.教学要求:3.熟悉儿童年龄分期;4.了解4.1说明儿科特点;4.2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5.教学难点:5.1儿科护理的特点;6.教学重点:6.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第二章生长发育1.教学内容:1.1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1.2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1.3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1.4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1.5生长发育偏离;2.教学要求:2.1掌握2.11选择合适的正常儿童体格生长标准参照值作为比较,正确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2.12陈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2.13阐明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意义;2.14阐明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意义;2.2熟悉2.2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2.22列出儿童体格发育常用指标;2.3了解2.31结合儿童神经系统形态及功能发育,阐述各年龄儿童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发展;3.教学难点:3.1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4.教学重点:4.1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4.2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第三章儿童保健1.教学内容:1.1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1.2计划免疫;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复述各年龄期儿童的特点; 2.22计划免疫、疫苗的定义;2.2熟悉2.21主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免疫制剂;2.22说出我国计划免疫程序的具体内容;2.3了解2.31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查阅资料,为儿童制定合适的保健要点; 2.32指导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反应的正确处理;3.教学难点:3.1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4.教学重点:4.1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4.2计划免疫;第四章儿童营养1.教学内容:1.1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1.2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婴儿喂养;1.3儿童营养状况评估;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儿童能量的分配及儿童特殊能量需要;2.12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概念及母乳喂养的优点;2.13食物转换的概念与原则;2.2熟悉2.21按照儿童月龄、体重、能量的需要能正确计算出奶量,并能指导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2.22儿童营养状况评估的方法;3.了解3.1说明食物转换的顺序;4.教学难点:4.1儿童营养状况评估;5.教学重点:5.1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5.2儿童喂养;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教学内容:1.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1.2儿科护理技术;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儿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2.12脱水程度及性质;3.熟悉3.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4.1了解4.11混合液的配制;5.教学难点:5.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6.教学重点:6.1儿科护理技术;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新生儿分类;1.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3新生儿窒息;1.4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5新生儿黄疸;1.6新生儿溶血病;1.7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教学要求:2.1掌握2.11掌握护理程序,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黄疸、溶血病、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实施护理;2.2熟悉2.21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中性温度的概念;2.22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法;2.23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2.24描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黄疸、溶血病的临床表现;2.3了解2.3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2.32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2.33指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3.教学难点:3.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4.教学重点:4.1新生儿分类;4.2新生儿护理;4.3新生儿各种疾病的护理;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1.2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儿童单纯性肥胖患儿的护理计划;2.12制定营养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2.22营养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2.3了解2.3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概念、临床表现;2.3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治疗要点;2.3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3.教学难点:3.1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4教学重点:4.1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护理;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口炎;1.3婴幼儿腹泻;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应用护理程序对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2.2熟悉2.21婴幼儿腹泻的易感因素、分类、临床表现;2.3了解2.31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32婴幼儿腹泻的发病机制;3.教学难点:3.1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4.教学重点:4.1婴幼儿腹泻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护理;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急性支气管炎;1.4肺炎;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应用护理程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护理;2.2熟悉2.21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2.3了解2.31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32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3.教学难点:3.1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4.教学重点:4.1肺炎的分类和护理;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先天性心脏病;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2.22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2.3了解2.3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32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3.教学难点:3.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3.2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急性肾小球肾炎;1.3肾病综合征;1.4泌尿道感染;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计划;2.12制定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列出小儿正常尿量、少尿及无尿的正常值范围;2.22复述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2.23复述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3了解2.31说明小儿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2.32说明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点;3.教学难点:3.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4.教学重点:4.1泌尿系统各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1.2小儿贫血;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贫血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小儿造血的特点、血液特点;2.22生理性贫血、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2.3了解2.31解释小儿贫血的病因、营养性贫血的血象特征;3.教学难点:3.1生理性贫血的概念;3.2贫血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化脓性脑膜炎;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2.22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3.1说明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4.教学难点:4.1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5.教学重点:5.1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1.2风湿热;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风湿热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风湿热的临床表现;2.31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3.教学难点:3.1风湿热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与护理;第十六章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21-三体综合征;1.2苯丙酮尿症;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计划;2.12制定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22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2.3了解2.31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2.32苯丙酮尿症的病因;3.教学难点:3.1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第十八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病毒感染;1.2结核病;2.教学要求:2.1掌握2.11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及临床意义;2.12制定结核病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2.3了解2.31小儿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预防及治疗要点;3.教学难点:3.1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九章危重症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惊厥;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惊厥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对惊厥患儿家长进行预防惊厥的指导;2.22惊厥、惊厥持续状态的定义;2.3了解2.31儿童惊厥的病因;3.教学难点:3.1儿童惊厥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儿童惊厥的护理;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一)实践要求1.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具备按照正规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的能力;二实践内容学时类型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实践类型1 危重患儿的护理2 演示2 更换尿布法3 演示3 婴儿盆浴法 3 演示4 静脉穿刺法 2 演示5 温箱使用法 2 演示七、教学课时分配八、教材讲义、指导书:儿科护理学,崔焱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九、考核方式及要求儿科护理学为护理学专业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课程命题根据本大纲制定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儿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00分,最后按80%权重计入儿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平时考核由课内实训、上课考勤及课堂问答情况等内容组成,满分100分,最后按20%权重计入儿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两者相加满分100分,达到或超过60分为及格,不足60分者为考试不及格;。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G13310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高职护理授课单位:生化工程学院学时:60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程红 2013.4.15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与作用《儿科护理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医学院校的护理专科生,在教学中,要考虑儿科学的学科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实践技能教学,通过教师示教和学生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基本技能操作能力。

注意与其他临床专业学科的区别与联系,适当介绍学科新进展,以使学生提高儿科学理论知识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加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基本理念《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

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概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童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临床见习,并结合多媒体教学(CAI、VCD),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人卫版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技术实训指导教学

人卫版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技术实训指导教学
人卫版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技 术实训指导教学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5
CONTENTS
• 儿科护理技术实训概述 • 儿科护理基本技能实训 • 儿科护理特殊技能实训 • 儿科护理技术实训评价与反馈 • 儿科护理技术实训资源与拓展
01
儿科护理技术实训概述
实训目标与要求
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性化的 护理计划。
护理操作实施
按照护理计划,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包括 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
护理效果评估
对患儿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评 估,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儿科护理操作技巧
沟通技巧
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儿需 求,安抚家长情绪。
操作轻柔
急救措施
掌握小儿常见急症的急救 措施,如窒息、高热惊厥
等。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重症患儿的生命 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小儿康复护理技能
康复训练
根据小儿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训练计划。
心理护理
关注小儿的心理健康,给予适当的心理支 持和疏导。
家庭护理指导
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康复护理,促进 小儿的全面康复。
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 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实训内容与方法
儿科护理技术实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 于:测量生命体征、喂养与饮食护理 、日常照护、病情观察与记录、常见 疾病的护理技术等。
实训方法包括模拟训练、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旨在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儿科护理技术。
04
儿科护理技术实训评价与反馈
实训效果评价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儿科护理2.课程编码:1404213.适应对象: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4.总学时:565.学分:36.教学条件:6.1.教材选用情况:本院选取的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儿科护理》第1版,主编:张玉兰,卢敏芳,该教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技能、提升素质为一体,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力求满足专业需求、学教需求和社会需求。

6.2.配套教室、实训室: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现有护理实训基地900多平方米,建设有专门的儿科护理实训室,拥有CPR模拟人、暖箱、远红外宝暖床、儿童体重秤、身高(身长)测量器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供学生课余时间开放练习。

目前,我校还拥有三个“三甲”和三个“三级综合”教学医院作为教学实训基地。

6.3.试题库建设:(1)以护士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建设儿科护理课程试题库,采用计算机随机出题目,由教研室主任最后审定。

(2)儿科护理试题库应用于我院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的通例考试,学校教学质量检验测定。

(3)儿科护理课程出题以护理、助产专业培养方针为基本依据,并服务于培养方针而开展教学工作。

(4)出题以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为基准,根据专业教学要求课程自身特点,合理确定题型、题量和难易度。

(5)出题以贯彻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检查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出题范围以课程所选用教材为蓝本,试题掌握好深度与广度,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侧重点。

试题格式规范;答案明确、科学;评分标准简洁、合理。

6.4.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研究条件(1) 教学参考资料1)教材建设: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儿科护理》教材。

2)实训仪器设备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实验物品较齐全,先进,放置合理。

拥有CPR模拟人、暖箱、远红外宝暖床、儿童体重秤、身高(身长)测量器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2) 教学研究条件1)各教学人员经验丰富,深刻理解儿科护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规律;2)学校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及研究条件。

儿科护理实训大纲

儿科护理实训大纲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专业用)一、课程任务儿科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患病儿童的护理与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健康及患病儿童进行整体护理,能对个体、家庭及社区进行保健指导与健康教育。

二、课程目标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知识。

2.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主要诊断检查及治疗要点。

3.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4.熟悉儿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

5.具有对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6.具有对儿科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

7.具有对儿童常见病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8.学会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配合。

9.初步具备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10.具备与他人配合工作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 2 0 2二、生长发育 2 2 4三、小儿营养与喂养 2 2 4四、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 2 0 2五、住院患儿护理 2 0 2六、儿科常用护理技术0.5 5.5 6七、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4 2 6八、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2 2 4九、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 2 6十、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2 5 十一、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 0 4 十二、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 1 3 十三、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 1 3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合计十四、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 0 2 十五、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4 0 4 十六、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3 0 3 十七、急病患儿的护理 3.5 0.5 4 十五、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4 0 4 十六、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3 0 3 十七、急病患儿的护理 3.5 0.5 4合计44 20 64五、大纲说明(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本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护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技能。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儿童、尊重生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儿童生长发育: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儿童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护理要点。

2. 营养与喂养:介绍儿童营养和喂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母乳、配方奶、辅食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喂养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 预防接种与疾病预防:介绍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强调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培养学生掌握疾病预防的护理技能。

4. 常见疾病护理: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强调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

5. 意外伤害与急救:介绍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和急救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意外伤害的急救技能,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6. 心理行为问题:介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实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实训项目包括儿童日常护理、疾病预防与治疗等。

3.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能力的考核。

儿科护理实践教学大纲(2篇)

儿科护理实践教学大纲(2篇)

第1篇一、课程简介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儿童健康与疾病、护理技术及护理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护理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熟悉儿科护理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3)了解儿科护理伦理和法律法规。

2. 能力目标:(1)具备良好的儿科护理实践能力;(2)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4)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3. 素质目标:(1)树立关爱儿童、尊重生命的职业理念;(2)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3)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提高自我修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48学时,包括儿科护理学、儿科疾病护理、儿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伦理和法律法规等内容。

(2)实践教学:共计96学时,包括临床见习、实习、技能操作训练等。

2. 实践教学内容(1)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生理特点、儿童心理特点、儿童疾病特点等。

(2)儿科疾病护理包括新生儿疾病护理、儿童常见病护理、儿童急症护理等。

(3)儿科护理技术包括新生儿护理技术、儿童护理技术、常用儿科护理技术等。

(4)儿科护理伦理和法律法规包括儿科护理伦理、儿科护理法律法规、儿童权益保护等。

3. 实践教学方式(1)临床见习:学生跟随临床带教老师,观察和参与儿科护理工作,了解儿科护理的实际情况。

(2)实习:学生在医院儿科病房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亲自参与儿科护理工作,提高实践能力。

(3)技能操作训练:通过模拟实验、操作演示、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儿科护理操作技能。

四、实践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儿科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实践考核:考察学生在临床见习、实习和技能操作训练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总学时:80 理论学时:58 实践学时:22学分数:5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与临床护理一门专科护理学。

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认识,并掌握必要技能。

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发展平台。

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基础。

注重知识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合理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与拓展部分。

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与适应性”为原则。

《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在医院与社区临床护理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

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知识,提高对本课程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表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儿科护理基本知识。

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与职业就业能力工具。

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与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

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表达《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英文名称:Pediatric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 64其中实验学时:24总学分: 3 其中实验学分:1.0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实验项目数:6 必做项目数: 6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0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儿科护理学》是临床专科护理的组成之一,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小儿营养卫生的需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科护理知识进行卫生保健指导、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临床护理,为小儿提供全身心的最佳护理。

儿科护理学实训包括临床课间见习和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儿科护理学实训是使学生将学习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的过程,是整个教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儿科护理技术学习:1. 掌握儿科混合液的配制。

2. 会正确使用儿科保温箱、光疗箱。

3. 学会儿科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小儿尿布更换方法、小儿沐浴的要求。

通过临床课间见习,增强学生对临床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1. 了解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要求和管理要求。

2. 了解小儿健康评估方法,学习与患儿及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方法。

3. 了解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如: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各型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缺铁性贫血、儿童急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等)的概念、临床症状、典型体征、护理评估要点、相关护理诊断和护理常规。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1. 压舌板、听诊器、扣诊锤、体温计、皮尺、输液及各种注射用品。

2. 早产儿保温箱、新生儿黄疸光疗箱、输液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模型。

1.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儿科护理病历,填写儿科护理计划单。

实验报告按百分制评定。

2.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核成绩占80%。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及代码中文名称:《儿科护理学》英文名称:《Pediatric Nursing》课程代码:G133106 (二)学时及适用对象课程总计 60 学时,其中理论课 45 学时,实验课 15 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护理学助产专业。

(三)课程的地位及性质《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临床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门从整体护理概念出发,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疾病护理的护理课程。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儿科临床护理从单纯疾病护理发展为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儿科护理工作从仅仅护理病童发展为包括健康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的维护、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综合性护理。

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加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3(四)课程的基本理念《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

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概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童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生理学》课程标准 2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临床见习,并结合多媒体教学(CAI、VCD),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实训课程标准项目一、小儿体格测量[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评估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程度。

2、学会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与测量发法。

[操作步骤]1、护士要求:服装鞋帽整洁、举止端庄2、核对:查对小儿姓名,性别3、操作准备:(1)环境及护士:用消毒液摸布擦盘、台、车;洗手、戴口罩(2)备齐用物:婴儿磅秤、尿布、清洁布、记录本(3)小儿准备:核对、解释目的、操作方法健康教育:向家长说明测量体重的意义、操作过程以及如何让配合操作,使小儿和家长能够配合。

4、测量过程:(1)铺巾:将清洁尿布铺在婴儿磅秤上(2)调节磅秤、调节磅秤至零点(3)脱去衣服,脱去小儿的衣服及尿布,注意保暖(4)轻放至磅秤,将小儿从床上抱起,轻放到秤盘上,注意安全,防止跌落。

(5)准确读数,读至小数点后2位5、操作后:(1)整理床单位:把小儿抱回床上,给小儿穿上衣服、更换尿布、拉平衣服、盖好被褥。

(2)记录:记录至小数点后2位。

[操作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应注意安全性和准确性。

2、应在喂乳前或饭后、便后测量。

3、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同一时间进行。

4、所测量数值与前次差异较大时,应从新测量核对,婴儿体重降低较多应报告给医生。

5、测量身长时,婴幼儿易动,推动滑板时动作应轻快,并准确读数。

小儿体格测量考核评分标准项目二、更换尿布法[计划学时]:2学时[临床案例]6个月男婴,腹泻3天,每日大便10余次,为水样便,伴呕吐,近5个小时无尿,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凉,血钠120mmol/L。

临床诊断为“婴儿腹泻,重度臀红”,请你为其做正确的臀部护理并指导预防尿布皮炎的措施。

[实训活动分析]1、患儿出现臀红,程度为重度,即患儿出现尿布性皮炎。

2、更换尿布的目的是保持患儿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增进舒适、促进尿布皮炎愈合。

3、教会家长正确更换尿布以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1、护士要求:服装鞋帽整洁、举止端庄2、核对(两人):查对婴儿姓名,性别3、评估:婴儿一般情况、目前状况、臀部皮肤情况、配合程度等等4、操作准备:环境及护士、用消毒液摸布擦盘、台、车洗手、戴口罩5、备齐用物:长方形尿布,盆内盛温水、尿布桶、小方巾、鞣酸软膏。

6、病儿准备(1)核对、解释目的、操作方法(2)健康教育:向家长说明更换尿布以及臀部护理的意义、操作过程以及如何让配合操作,使小儿和家长能够配合。

(3)环境准备:选择安静、整洁、光线适宜、温度适宜的环境。

(4)解开尿布:降下床栏杆,注意安全、解开尿布、病儿下半身被褥,注意保暖,轻轻提起病儿双足腹股沟擦洗臀部,尿布擦净、布洁净端由上向下擦净会阴以及臀部,大便时将污染潮湿的尿布对折于臀下。

(5)温水清洗:温水清洗会阴以及臀部,擦洗顺序由上向下,会阴—左侧腹股沟—右侧腹股沟—肛门周围涂软膏臀部涂鞣酸软膏,取干净棉签2支,由上向下,在臀部皮肤上轻轻滚动。

(6)尿布处理:染潮湿的尿布,放入桶内更换尿布轻轻提起病儿双足,垫干净尿布于腰下,放下双足,折另一端尿布于腹部,系好系带。

[操作后处理]1、整理拉平衣服,躺卧舒适,整理床单位,提上床挡2、洗手并做好记录[操作注意事项]1、选择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吸水性强的棉织品做尿布或采用一次性尿布。

2、尿布长短、宽窄和系带松紧适宜,若尿布宽、短、紧,易擦伤外生殖器,窄、长、松,大小便容易溢出。

3、更换尿布时动作应轻、快,避免受凉。

更换尿布法评分标准项目三、新生儿沐浴的护理[计划学时]:2学时[临床案例]徐女士,昨晚10时顺利娩出一足月男婴,出生时APgar评分为9分。

现一般情况良好,请你按照护理程序对新生儿进行沐浴并做好对家长的指导工作。

[实训活动分析]1、该新生儿为足月新生儿,已出生10小时,现一般情况好,适合进行沐浴。

2、新生儿沐浴的目的: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身体的舒适,预防感染,促进新生儿四肢的活动,为新生儿作全身体格评估。

3、产妇以及家属对操作目的明确,能积极配合。

[操作步骤]1、护士要求:服装鞋帽整洁、举止端庄2、核对(两人):查对新生儿出生时间、性别、体重以及母亲的床号、姓名3、评估:新生儿出生情况以及目前状况4、操作准备:环境及护士(1)用消毒摸布擦盘、台、车(2)洗手、剪指甲备齐用物:布类:婴儿尿布以及衣服、大毛巾、毛巾被以及包布、系带、面巾1块、浴巾2块。

护理盘:内备梳子、指甲刀、棉签、液体石蜡、50%乙醇、滑石粉、肥皂浴盆:内备温热水(38—41℃,2/3满),水壶内放50℃--60℃热水备用5、操作步骤(1)调配洗澡水:先冷水再热水,水温38~40℃,或手腕或手肘感觉,比较暖和就可以了。

(2)洗脸:用毛巾一角从眼睛内角擦向外角,再用毛巾的其它三个角以同样的方法分别擦洗另一只眼睛以及鼻子、嘴巴,最后由内向外轻轻擦拭整个脸部及耳朵。

(3)洗头:左手臂、手掌托起婴儿的头跟颈,右手托稳宝宝小屁股,放宝宝在腋下并夹住婴儿的臀部和下肢,用左手中指和拇指压住宝宝的耳廓,倒洗发精洗净头部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

(4)洗身体:胸腹部:左侧:颈部、前胸、上臂、前臂、手掌、手指、后颈、后背。

右侧:同左侧。

可换手,注意安全。

下肢:婴儿头靠在操作者的肘窝上,并握住婴儿的腰臀部,下肢、腘窝、脚趾头、洗腹股沟、会阴,特别是皮肤皱折的地方一定要洗干净。

(5)洗完后迅速用干毛巾包裹婴儿,从上到下轻轻拍打,吸干水分,尤其是皮肤皱折,不用力擦。

(6)脐部护理:用消毒棉签蘸3%双氧水和75%医用酒精,从脐部中央按顺时针方向慢慢向外轻抹,重复几次洗净污物、血痂,脐带敷巾包扎脐带。

(7)涂抹爽身粉:先撒在掌心,跟洗澡的顺序相同由上至下、由前到后涂抹皮肤皱折的地方。

(8)穿衣服。

(9)换纸尿裤。

(10)滴眼药水:头偏向所滴一侧;清洁耳部;查对:抱前、放回婴儿衣服处、洗澡后、抱至母亲身边。

(11)先将衣服平放在台面上,婴儿平躺在衣服上(12)将婴儿的一只胳膊轻轻抬起,使肘关节稍稍弯曲,先向上再向外侧伸入袖子并拉出小手。

轻放入新的纸尿裤于臀下,放置前后正确,带有搭扣的部分放在后腰处;(13)使用同样的方式将婴儿另一只手放进袖口。

(14)将衣服拉平,两边的衣服盖好,内侧的带子打活结并固定好。

(15)最后将衣服袖口拉出,包覆住宝宝的双手,避免婴儿抓脸。

(16)操作者手从裤脚管中伸入,拉住小脚,将脚轻轻地拉过来,并把裤子拉直;(17)另一条裤腿同法穿。

(18)最后将裤腰提上去包住上衣,整理平整。

(19)动作轻柔,顺着新生儿肢体弯曲和活动的方向进行,不能生拉硬拽。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表现,[操作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水和泡沫勿溅入五官,抱稳婴儿。

2、动作迅速轻柔,以免新生儿惊吓或损伤和受凉;3、一人一巾:洗澡巾、浴巾,预防交叉感染;4、注意五官和皮肤皱折处的清洁。

男婴:洗净阴囊和肛门周围,女婴:大小阴唇皮肤。

扑粉时涂抹颈下或女婴腹股沟时要分别遮掩面部、会阴。

5、严格查对,严防抱错婴儿。

6、体格检查,及时报告处理。

小儿沐浴法评分标准项目四、头皮静脉输液法[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熟悉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相关基础知识2、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3、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4、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实训内容]1、相关基础知识: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头皮静脉穿刺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小儿头皮静脉操作技术: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操作要点,无菌观念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后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红肿等症状,病情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操作步骤]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所需用物:一次性输液器、液体、药物、治疗车、治疗盘(内铺清洁治疗巾)、75%乙醇、手消毒液、无菌棉签、弯盘、胶布、输液敷贴、头皮针41/2号、输液卡、笔、手表、剃刀、污物杯、纱布、小枕或消毒垫巾、输液架3、评估患儿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询问有无过敏史,了解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有无配伍禁忌。

为小婴儿更换尿布,协助幼儿排尿4、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单输液卡: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2)检查药物质量: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是否浑浊、沉淀或有无絮状物(3)核对无误后将输液卡贴在输液瓶上(4)去瓶盖,打开瓶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5)按医嘱抽取所需药液加入输液瓶内(6)再次检查输液瓶内药液,注明加药时间并签名(7)消毒输液瓶口,检查一次性输液器(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完整性),打开输液器,将输液管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关闭调节器(8)备齐用物后,将治疗车推至患儿床前,核对操作前查(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方法、时间),确认无误(9)固定头皮针连接处和护针帽,将输液袋挂于输液架上,倒置茂菲滴管,打开调节器,使药液下降,当药液平面达茂菲滴管1/3-2/3时,迅速倒转滴管,使药液下降,充满导管,排尽空气,待液体流至穿刺针栓时关闭调节器,将带有护针帽的针头固定于输液架上(10)选静脉,由助手固定患儿肢体及头部,操作者立于患儿头侧选静脉,必要时剔去局部头发。

用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待干,用5ml注射器接头皮针,驱除气体后,一手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另手持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左手放开皮肤推液少许,如无异常,胶布固定(11)第一条胶布固定针翼,再用输液敷贴覆盖针梗及针翼,据情况在针翼下垫小棉球,胶布固定,并将输液管弯绕于患儿头上适当位置,胶布固定(12)再次核对药物和输液卡(操作后查),确认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的时间、药物、滴速,患儿情况,并签名挂于输液架上。

头皮静脉注射评分标准项目五、保温箱使用法[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为患儿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

2、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操作步骤]1、检查保温箱性能,铺好婴儿床。

2、温箱水槽内加满水至水位线。

3、接通电源:预热温箱至28-32度,调节箱内湿度55-65%。

4、温箱达到预热温度后,核对患儿,将患儿穿单衣放入箱内。

5、定期测量体温6、一切操作在箱内进行,尽量减少开门。

7、患儿情况稳定,体重达2000克,抱回原床位。

8、关闭电源,整理用物,对温箱消毒处理。

9、洗手,记录时间,体温脉搏,呼吸,体重等情况。

[患儿入箱后的护理]1、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患儿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度。

2、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需暂时出暖箱接受治疗检查时要注意保暖。

3、放入暖箱的新生儿最初2h内应每隔30-60min测体温1次同时注意四肢温热情况;体温升至正常后可每4h测体温1次。

4、每日应在固定时间测量患儿体重1次。

5、对出生体重小于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用物(布类)均需要高压灭菌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