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古城遗址考古新发现(2011~2014)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晋阳古城考古勘探中的应用
□张欣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查古墓的先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应用,现已发展到将遥感、电法、磁法、探地雷达和水下声纳等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应用到考古勘探中。
物探考古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洛阳铲”难以解决的砾石层和水位层等地层困难,同时实现了考古界“无损探测地下文物”的愿望。
一、晋阳古城简述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东、西两山之间的广大地区,由城池区域、古墓葬区域、宗教祭祀区域组成。
城池区域东西长4750米,南北宽3750米,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地面现存遗迹有西墙残垣、西南城角、宫城基址等。
对晋阳古城遗址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其历史时期,对太原历史、山西历史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运用现代地球物理方法辅助洛阳铲勘探研究晋阳古城遗址也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古城勘探中的尝试1.高密度电阻率法简介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
是把很多电极同时排列在测线上,通过对电极自动转换器的控制,实现电阻率法中各种不同装置、不同极距的自动组合,从而一次布极可测得多种装置、多种极距情况下多种视电阻率参数的方法。
对取得的多种参数经相应程序的处理和自动反演成像,可快速、准确地给出所测地电断面的地质解释图件,从而提高了电阻率方法的效果和工作效率。
高密度电法实际上是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
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
其工作原理如图一所示。
此次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使用的仪器为E60M 型高密度电法工作站,它是一种新型的电法仪。
仪器采用程控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电极控制,采集的数据以图像的形式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以便随时可以监控资料的质量。
2.古城城墙物性晋阳古城城墙为夯土墙,地表仅有少量残存,但地下保留有大量的墙基。
在其营造过程中,土质材料经层层夯打,其密度产生了变化。
加之夯土中又可能人为掺杂着一些物质(如陶片、烧土颗粒等),其结构与硬度等发生一定的变化,与周围土质有一定的差异。
晋阳古城西城墙病害原因分析
晋阳古城西城墙病害原因分析土遗址是一类以土为建筑材料的古遗址,它属于不可移动文物。
其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由于其自身本体体积一般较大,多数遗存于野外,受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多,致使其保护工作有极大的难度。
同时由于其不可再生性,一旦其遭受破坏就会造成永久性的损失。
本文通过对其他文献的参考及对晋阳古城西城墙的调查,(1)确定了晋阳古城西城墙遗址在土遗址中的划分,按建造方式,晋阳古城西城墙属于粉土夯筑;按建筑用途,晋阳古城西城墙属于古城类土遗址。
(2)确定了晋阳古成西城墙的病害主要有顶面冲沟、剥蚀、酥碱、生物风化及人为的破坏。
(3)初步分析了晋阳古城西城墙本体病害的成因。
关键词:晋阳古城西城墙,土遗址,病害一、前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弘扬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晋阳城作为中国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之一,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具有显著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阳古城从建成伊始沿用了1500余年,是城市格局较为完整、文化遗存埋藏较为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
它本身就是我们传统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好晋阳古城遗址对于我们了解民族历史,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晋阳古城遗址(公元前5世纪~公元10世纪)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是我国中原地区历史悠久、价值突出的大型城市遗址之一,曾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早期)、北齐的陪都、北汉的别都、唐代的北都,在春秋至宋代的1450余年间,特别是隋唐五代时期一直是我国北方的军事、政治、经济重镇。
现存古城遗址面积约20平方公里,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的城市规模,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晋阳古城西城墙作为晋阳古城遗址的重要一部分,研究它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所受病害的类型及成因,对于保护古城遗址及对以后类似遗址建筑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文物介绍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文物介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是一个保存并展示晋阳古城文物的重要场所。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文物古迹名录2014.11
董封乡 凤城镇
东冶镇孤山村创立缘池补修路碑记--县重点 东冶镇南大峪村村北南大峪大庙--市重点 (3) 东冶镇枪杆村村东枪杆村大庙--市重点 (3) 东冶镇寺沟村村北寺沟关帝庙--市重点 (3) 东冶镇西冶村村西约 200 米西冶烈士墓--市重点 (3) 东冶镇小王庄村坂底庄东北坂底祖师庙--市重点 (3) 董封乡白龛村修真古洞--县重点 董封乡临涧村村中临涧西胜寺--市重点 (3) 董封乡上河村上河会议旧址--市重点 董封乡阳坡村尖山千峰禅院--重点 凤城镇东关村东关街东段东关关帝庙--市重点 (3) 凤城镇东关村东南约 800 米东坡头岭东坡头关帝庙--市重点 (3) 凤城镇东关村凤凰东街东段旧县衙--市重点 (3) 凤城镇东关村桥东巷 3 号阳城野战民兵医院旧址--市重点 (3) 凤城镇东关村朱甲巷 5 号阳城县县委机关旧址--市重点 (3) 凤城镇东关青杨稍关帝庙--县重点 凤城镇后沟村,1946 年春报社从沁水迁此太岳报社遗址--县重点 凤城镇荆底村村东荆底成汤庙--市重点 (3) 凤城镇酒庄村西北酒庄大庙--市重点 (3) 凤城镇老窑头村东白龙庙--县重点 凤城镇梁沟村东南梁沟汤帝庙--市重点 (3) 凤城镇岭后村村北岭后三教庙--市重点 (3) 凤城镇南安阳村--名村--省级 凤城镇南安阳村潘家大院--市重点 凤城镇南底村北南底庙--县重点 凤城镇南底村村中南底汤帝庙--市重点 (3) 凤城镇南关村东圪洞 33 号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晋东南事务所旧址--市重点 (3) 凤城镇南关村花园走马岭新石器遗址--县重点 凤城镇上川村东南郑昂霄墓--县重点
4
蟒河镇 芹池镇
润城镇
驾岭乡封头村封头汤帝庙 驾岭乡封头村神祠 驾岭乡观腰村杨恕烈士纪念碑--县重点 驾岭乡护驾村村中护驾村汤帝庙--市重点 (3) 驾岭乡南峪村村南南峪汤帝庙--市重点 (3) 驾岭乡暖辿村村中暖辿大庙(北庙)--市重点 (3) 驾岭乡暖辿村牛王庙 驾岭乡暖辿村县政府纪念碑 驾岭乡暖辿村遇龙宫(南庙) 驾岭乡彦掌村双帝庙 蟒河镇蟒河村望蟒孤峰--县重点 蟒河镇泥河村蟒河兴隆寺 蟒河镇上桑林村东南上桑林汤帝庙--市重点 (3) 蟒河镇石臼村义和团革命斗争遗址--县重点 芹池镇贾寨村南贾寨中石器遗址--县重点 芹池镇刘西村村北刘西府君祠--市重点 (3) 芹池镇芹池村唐槐 芹池镇羊泉村北门 芹池镇羊泉村村北羊泉大庙--市重点 (3 芹池镇羊泉村羊泉白龙庙--县重点 芹池镇羊泉村羊泉汤帝庙--市重点 (3) 芹池镇阳陵村村中阳陵大庙--市重点 (3) 芹池镇阳陵村寿圣寺及琉璃塔--省重点 (2) 芹池镇阳陵村西汉阳阿县城遗址--县重点 芹池镇油坊头村村中油坊头关帝庙--市重点 (3) 芹池镇游仙村村中游仙村成汤庙拜亭--市重点 (3) 润城镇北音村村中北音东岳庙--市重点 (3) 润城镇贝坡村村北贝坡祖师庙--市重点 (3) 润城镇大安头村村中大安头汤帝庙--市重点 (3)
晋阳古城遗址公园│中国“庞贝城”的前世今生
晋阳古城遗址公园│中国“庞贝城”的前世今生晋阳古城遗址公园昨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太原要建晋阳古城遗址公园了!一个热议多年的宏大设想终于将付诸实施。
早在五年前,即对建设晋阳古城遗址开始关注。
之所以关注,不仅仅在于它是中国一处重要的都城遗址;也不仅仅它是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重点关注的大型城市遗址保护展示项目。
而是关乎当下:它是太原这座古老城市被摧毁的脊骨;它是生活在其中的数十万庶民的福祉。
它是太原建城2500年的实物见证,它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它的开建,意味着从宋代被突然隔断的太原,在物态上终于续接为一个年代连贯的有机整体。
晋阳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全国重点保护的古城遗址,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面积有2000公顷。
规划筹建的晋阳古城遗址公园总面积121.09公顷,目标,是将其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城遗址公园。
建设中,将借鉴安阳殷墟、长安城、洛阳城等大型城址的保护经验,保护历史遗迹。
对于发掘已确定的宫殿、城门、道路、里坊区等重要的建筑遗迹,将采取地下封存、地上抬高原址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展示。
同时,选择遗迹现象埋藏较深,大部分已不复存在的城址东部,作为复原展示景观。
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成后,将重点展示现存晋阳古城的西城城墙、西南城角以及夯土建筑。
建设中,还将通过在部分区段种植花草树木,并结合标识说明,来阐释城垣道路、宫殿衙署、里坊街市、河渠园囿等城市布局结构,让市民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晋阳古城的宏大规模。
在保护范围内,严禁有与遗址保护无关的建设行为,下一步还将逐步外迁居民,对城墙和护城河采取原址保护等措施。
位于晋阳古城遗址西南部的明代太原县城,基本保存了明、清太原县城的建制特色,是晋阳古城历史的延续,县城内城墙齐整,庙宇寺观林立,民居故宅比比皆是。
将结合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设,完整地保护古城、名镇,使之成为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设中的亮点。
在建设晋阳古城遗址公园的基础上,还要统筹开发建设周边区域,最终建成包括新城综合生活区、汾河文化休闲带等在内的晋阳生态文化新区,总面积32.3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5.9万人。
晋阳古城新发现城墙解剖
2013年5~9月,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队在晋源镇康培集团苗圃内进行发掘时新发现一段城墙。
新发现的城墙位于康培集团苗圃内西北角,西距大运高速公路约20米(图一)。
此段城墙与地面上现存的西城墙方向一致,为了了解城墙的时代、夯筑技术等具体信息,在明确这段城墙的分布范围后,选择城墙南段进行了解剖。
现结合发掘时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层堆积新发现城墙的地层堆积,从解剖城墙时的探沟南壁剖面看,城墙东西两侧的地层堆积大致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层次。
第1层:现代耕土层。
灰褐色土,质地松散,较杂乱,包含植物根系、碎石块、砖块等,厚15~25厘米。
第2层:明清文化层。
浅灰色土,包含有较多的石块、砖块、瓦片以及少量青花瓷片,距地表深0.15~0.25米,厚40~80厘米。
第3层:宋元文化层。
深黄褐色土,含较多的木炭灰,包含物有石块、瓦片、砖、瓷片和陶片,距地表深0.55~1.05米,厚约1.4米。
第4层:五代宋初文化层。
黄褐色沙土与深灰色土交错叠压形成,较致密,距地表深1.95~2.45米,厚约0.4~0.44厘米。
第5层:唐代文化层。
浅黄色粉砂土,较疏松,包含较多碎砖块,少量陶片、瓷片以及较多的瓦片,距地表深2.35~2.89米,厚约36~38厘米。
第6层:北朝文化层。
红褐色砂土,较致密,包含少量陶片和瓦片,距地表深2.95~3.15米,厚□晋阳古城考古队图一新发现城墙位置示意图. All Rights Reserved.图二新发现城墙遗迹总平面图约60~62厘米。
第7层:汉代文化层。
黄褐色砂土,较疏松,包含较多乱石块、绳纹瓦片等,距地表深3.55~3.75米。
二、遗迹新发现城墙发掘过程中发现的遗迹有夯土、灰坑、墓葬、沟等(图二)。
(一)灰坑共27座。
依平面形状可分长方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三类。
1.不规则形坑18座。
H5位于T10401的西北部,延伸至T10501的西南角,开口位于第②层下,被水管S 1打破,H5平面呈不规则形,直壁,底近平,坑壁加工粗糙。
晋阳古城遗址2002-2010年考古工作简报
3晋阳,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毁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
晋阳城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阳城从建成到废弃连续1500年使用,城址没有大的移动;突然的焚毁和后期破坏较少,使其成为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特别是唐五代时期的都城遗址;相伴而生的城池遗址、宗教祭祀遗址、墓葬遗址,三部分保存完好,在中国都城遗址中独具特色。
该遗址重要的学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城址研究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备受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晋阳古城遗址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9月,联合国开发署将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开发和研究列为“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援助项目;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将晋阳古城遗址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百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项目;2010年10月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晋阳古城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一、遗址概况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西南晋源区晋源镇所辖19个自然村范围内,面积20余平方公里(图一)。
古城遗址所在区域属于西山山前冲积扇,自然形成了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理形势。
东西落差20余米,南北落差约15米。
文化层埋藏深度也随着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加深,西部区域晋阳古城遗址2002-2010年考古工作简报□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图一晋阳古城遗址位置示意图图二晋阳古城遗址分布示意图. All Rights Reserved.4以西城墙为起点,地表尚存部分城墙遗迹。
至古城营村及其周围区域,地表之下1~4米之间遗迹丰富。
东部区域遗迹发现较少,由于汾河的多次改道,可能使一部分遗存彻底毁灭(图二)。
目前遗址内地表残存遗迹也多位于城址的西北部。
晋阳古城遗址考古新发现(2011~2014)
沿着城墙经过大面积的探方揭露,未发现城 门存在,接着考古队对城墙进行了解剖。通过解 剖得知,该段城墙由7块夯土组成,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夯土色深,包含物少,较为单纯,叠压在汉 晋地层之上,包含物中没有晚于西晋的陶片,我 们认为是汉晋时期的城墙,结合史书记载,应是 西晋刺史刘琨展筑的南一段墙㈩;第二期为北朝 时期的夯土,此期夯土是在早期夯土基础上修缮 完成,并发现有包砖的迹象,修建讲究,夯土中包 含物多是北齐时期的陶片和残砖瓦片等,还有少 量汉晋遗物。第三期夯土中夹杂大量的唐代遗 物,但不见于城墙东部遗址的唐代晚期、五代和 宋初的遗物,判断是隋到中唐以前的夯土,也应 是使用在晋阳古城最兴盛时期。第四期,时代较 晚,出土物中晚唐、五代器物特征明显,与西城墙
晋阳古城遗址考古新发现
(20 1 1--20 14)
口晋阳古城考古队
晋阳古城无论从规模还是历史长度来说,都 还不能与历史上精英齐聚、几代建都的王朝首都 相提并论,但是晋阳在古代也可以算是一个位居 前列的“二线城市”,若说到北朝或唐时期,其地 位也应放在“一线城市”看。国家先后将其列入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大考 古遗址之一”、“国家首批立项的考古遗址公园”, 足见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从考古人最早踏入这片土地至今有半个多 世纪。上世纪60年代,宿白、谢元璐、张颔先生最 早对这个古城遗址进行勘察。同当时的洛阳、长 安等古代大城市的考古一样,我们是同“国家队” 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而现在环顾看,长安、洛阳、 邺城、扬州等古城多被世人熟知,晋阳却还在云 里雾里。在上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逐渐开始 对晋阳进行大规模的考古,那时候更多的是关注 晋阳古城周边的墓葬和寺庙。墓葬和寺庙的考古 给省市两级考古机构带来莫大的荣誉,我们熟知 的金胜村赵卿墓、隋代虞弘墓、北齐娄睿墓、北齐 徐显秀墓、太山龙泉寺等就是这些成果的典型。 这些发现虽然对晋阳古城的认识提供了巨大的 帮助,但是若把晋阳古城比作一个人来说,城外 的可能只是些衣服,而认识肌体还是要看城里。 说到晋阳古城城里的考古,常感到无奈与叹 惜。晋阳古城失去了半个世纪最好的考古机会。
晋阳古城遗址2009年考古调查新发现
晋阳古城遗址2009年考古调查新发现作者:裴静蓉来源:《文物世界》 2014年第5期裴静蓉晋阳城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毁灭。
晋阳城从建成到废弃连续1500年使用,城址没有大的移动;突然的焚毁和后期破坏较少,使其成为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特别是唐五代时期的都城遗址。
该遗址重要的学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城址研究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
晋阳古城遗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百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项目,获得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晋阳古城遗址的研究、保护、展示,一直受到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和太原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了配合《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纲要》的制定,2009年我所做了大量考古工作,并取得一些收获。
前期考古调查已探明城池遗址城圈四至范围,目前已进入城门、城内布局调查阶段。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近年来的调查可知:古城遗址西部为城市核心区。
为此,我们选择了遗址西部的太原市园林局晋源苗圃地界一片苗木地为主要调查区域(图一)。
但该区域地层内砂石冲积层较厚,无法进行钻探,只能采取探沟调查法。
根据相关资料及地形情况,先后布设小探沟7条,编号为09TJⅡT301—09TJⅡT901(简称T301—T901)。
探沟发掘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宽1.5~2米,长10~15米。
受地形所限,本次调查只做到唐末宋初火烧水灌晋阳城时的地层,遗迹现象较为典型的有T301、T501、T801,以下做简要介绍。
09TJⅡT301:T301西距西城墙102米,是本次调查探沟中距离城墙最近的一处。
探沟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方向30°。
探沟位于城墙豁口东南,正对豁口,2006年曾对该豁口进行发掘,证明豁口宽25米,有水冲刷的痕迹,疑为文献记载的“水窗门”[1]。
晋阳古城新发现城墙解剖
晋阳古城新发现城墙解剖作者:晋阳古城考古队来源:《文物世界》 2014年第5期晋阳古城考古队2013年5~9月,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队在晋源镇康培集团苗圃内进行发掘时新发现一段城墙。
新发现的城墙位于康培集团苗圃内西北角,西距大运高速公路约20米(图一)。
此段城墙与地面上现存的西城墙方向一致,为了了解城墙的时代、夯筑技术等具体信息,在明确这段城墙的分布范围后,选择城墙南段进行了解剖。
现结合发掘时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层堆积新发现城墙的地层堆积,从解剖城墙时的探沟南壁剖面看,城墙东西两侧的地层堆积大致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层次。
第1层:现代耕土层。
灰褐色土,质地松散,较杂乱,包含植物根系、碎石块、砖块等,厚15~25厘米。
第2层:明清文化层。
浅灰色土,包含有较多的石块、砖块、瓦片以及少量青花瓷片,距地表深0.15~0.25米,厚40~80厘米。
第3层:宋元文化层。
深黄褐色土,含较多的木炭灰,包含物有石块、瓦片、砖、瓷片和陶片,距地表深0.55~1.05米,厚约1.4米。
第4层:五代宋初文化层。
黄褐色沙土与深灰色土交错叠压形成,较致密,距地表深1.95~2.45米,厚约0.4~0.44厘米。
第5层:唐代文化层。
浅黄色粉砂土,较疏松,包含较多碎砖块,少量陶片、瓷片以及较多的瓦片,距地表深2.35~2.89米,厚约36~38厘米。
第6层:北朝文化层。
红褐色砂土,较致密,包含少量陶片和瓦片,距地表深2.95~3.15米,厚约60~62厘米。
第7层:汉代文化层。
黄褐色砂土,较疏松,包含较多乱石块、绳纹瓦片等,距地表深3.55~3.75米。
二、遗迹新发现城墙发掘过程中发现的遗迹有夯土、灰坑、墓葬、沟等(图二)。
(一)灰坑共27座。
依平面形状可分长方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三类。
1.不规则形坑18座。
H5位于T10401的西北部,延伸至T10501的西南角,开口位于第②层下,被水管S1打破,H5平面呈不规则形,直壁,底近平,坑壁加工粗糙。
晋阳古城遗址
晋阳古城遗址晋阳古城遗址晋阳古城遗址晋阳古城遗址(晋阳古城遗址)晋阳古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古城营村附近,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于战火。
晋阳古城自创建以来,曾为战国时期赵国都城,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
目录地理位置遗迹构成历史意义地理位置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古城营村附近,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于战火。
晋阳古城自创建以来,曾为战国时期赵国都城,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
遗迹构成晋阳古城东西长约4500米,方位为北偏东18°,面积约20平方公里。
196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数段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
近年还发现建筑基础、砖瓦、琉璃构件和石刻造像。
在古城附近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古墓葬。
在城址的西部地区还发现有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童子寺等六朝、隋唐时期的石窟遗存。
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塔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九龙庙等建筑。
历史意义晋阳古城是晋阳文化的载体,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
晋阳古城遗址,作为太原市建城2500年的实物见证,它承载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其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影响深远,备受中外学者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跟随参加“走进历史·感知文明——文物保护志愿者考古体验队”活动的20多位大学生,走进位于太原市晋源镇的.晋阳古城遗址,参观了考古发掘工地,近距离接触文物,感知一座被尘封于地下的晋阳古城。
晋阳之名始见于《左传·定公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判。
”晋阳城从创建之初就已具备“南制诸卿,北伐诸戎”的条件和功能。
继而经历了唐北都的鼎盛局面。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毁灭古城。
明景泰年于古城南关旧址之上筑太原县城。
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的探索与思考
、
晋 阳 古城 遗 址
国大遗 址 中独具 特 色 。 目前 , 阳古城 遗 址 保 护 晋 的难 点 和 重点 聚焦 在 了晋 阳古 城 城 池遗 址 范 围 ,
保 护现 状 和遇 到 的 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所 述仅限晋 阳古城城池 遗
南 城 角 村 的西 南 城 角残 高 5 10厘 米 ,残 长 0 5
遗址 、 墓葬区遗: 太原城市西南 1
的地域 环 境 ,
宗教祭祀遗址住
20 0 厘米。南城角村依城墙走势坐落于西南城角
4 文 世 ws 2l5 2 物 界 w o j I
之 上 ; 城 营村 内有 两 座 夯 土 建 筑 基 址 , 被 民 古 现 居 叠压 。 以晋 阳城 的城 市 布局 分 析 , 两 处 夯 土 这
和 “ 一 五 ” 间 全 国 10处 大 遗 址 重 点 保 护规 十 期 0
时期为主 )这一带地 区出土了大量的皇亲贵戚 、 。
达官显贵和寻常百姓等不同等级的墓葬。 其中金
胜村春秋晋 国赵卿墓及车马坑 、 王郭村北齐娄睿
划项 目的晋 阳古 城遗 址 。该 遗 址 作 为太 原市
20 5 0年 建 城史 的 实物 见 证 ,是 太 原历 史 长 程 中
其 所 处 的特 殊 地理 位 置 和地 域 条件 , 在保 护 中也
城城池遗址只是晋 阳古城遗址的一部分。 毋庸置
疑 , 于 晋 阳古 城 遗 址 的保 护 , 部 分 遗 存 需 紧 对 三
密联系 , 互为映衬 , 才能保护遗址的完整性。
晋 阳 古 城 城 池 遗 址 位 于 太 原 市 晋 源 区晋 源
晋阳古城“十”字探区东段考古勘探报告
晋阳古城“十”字探区东段考古勘探报告作者:晋阳古城考古队来源:《文物世界》 2014年第5期晋阳古城考古队晋阳古城东部区域由于埋藏深、水位浅,一直是困扰我们考古勘探工作的主要问题。
经过实地调查与多方协调,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等实际情况,晋阳古城考古队决定首先对“十”字探区东西向勘探区东段进行勘探,以了解晋阳古城东部地下遗存埋藏规律。
本段西起晋祠复线路,经太原鱼种场、晋阳堡村、梁家寨村、北瓦窑村北侧,至汾河西岸止,长约3700米、宽50米。
本段区域以往只进行过零星的勘探调查,对地下埋藏的情况了解比较粗略,为保证考古勘探工作的顺利实施,晋阳古城考古队和山西省文物勘测中心组成联合勘探队,共同对该段进行勘探(图一)。
一、技术要求及工作过程(一)工作开展之初,晋阳古城考古队对晋阳古城“十”字探区东段考古勘探提出较为详细的钻探技术要求:1.建立固定坐标点。
2.每孔需要有坐标,坐标精确到厘米级。
3.探孔及时回填。
4.每孔现场填表,不允许补表。
5.最终成果需要绘制勘探总剖面图。
6.最终成果需要说明层位关系、堆积状况、成因、时代、性质。
7.完整取样数量为10~25%,要求自地表至生土层无扰动,无污染完整取样。
样品要符合测试要求,具体测试内容另行制订。
8.勘探现场需要全程监理,监理须按照考古田野操作规程并结合地质勘探技术要求进行。
9.不要求完整取样的探孔,接近底层或包括底层0.5米样品须按照要求取样。
10.须有文字记录,包括工作日记、剖面记录表及探孔记录表。
工作日记是对工作过程的记述。
各类记录表是对钻探对象的客观描述,需要按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或按要点写出详尽的文字记录。
表中未能设置栏目的内容,应追加文字记录。
11.采样须填写采样记录表,统一由晋阳古城考古队制订。
12.采样须有照片,摄像记录。
(二)根据晋阳古城考古队的安排部署和先期确定的工作内容,勘探工作具体实施经历了两个阶段。
1.传统洛阳铲钻探鉴于探区范围内地质环境复杂,晋阳古城考古队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多次论证,并根据历年勘探成果及拟勘探地段的地质特点和对文化层堆积情况的钻探取样分析,决定采用“错列”方式布孔,孔距2米,用平铲、尖铲、套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钻探,并对每一个探孔做详细记录、合理安排,有序开展文物勘探工作。
寻见晋阳故地
·太原见证的北宋战史·夏末秋初,太原城郊一个不起眼的土坡上,寻见晋阳故地。
在农田与木材厂的夹缝之中,荒草丛里,一座被岁月剥落外壁、露出红砖的石碑刻着“晋阳古城遗址”,提醒着稀稀疏疏的过客,此地曾是坚固无比的城池。
八百年前,蒙古人铁蹄袭来,一代才子元好问逃难途中路经晋阳故地,望见昔日繁盛的古城只存断壁残垣,不禁喟然长叹:“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将古城付之一炬的人,是宋太宗。
提起他,人们多半想起“烛影斧声”的谜案(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的谜案)、“高梁河车神”的网络梗或是与小周1.太原古县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作为文化旅游景区于2013年动工修建,2020年基本完工并开始对游客 开放。
2. 宋太宗赵光义画像。
的顽强。
黄袍加身之初,赵匡胤就不容睡塌之侧有他人安睡,筹划北伐晋阳,攻取与契丹约为父子之国的北汉。
赵普苦口婆心劝说,一旦北汉灭亡,中原就得直面契丹兵锋,对南方诸国用兵有了后顾之忧。
赵匡胤思忖良久,定下“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
北宋开宝二年,即公元969年,南方战事稍歇,赵匡胤御驾亲征,指挥大军直取北汉。
这一年北汉内乱不止,宫廷政变之后登上皇位的刘继元,因宠任宦官和轻信谗言大开杀戒,先后诛杀几位股肱之臣。
听闻北汉自毁长城,宋太祖决心速战速决。
在兵抵晋阳之前,北宋解决了两路麻烦。
一路是北汉名将刘继业,他为后世熟知的名号是“杨家将”里的杨令公杨业。
这位名将为北汉守边多年,与宋军也有数次交锋。
敌众我寡,杨业兵行险招,趁宋军列阵未稳,率数百骑奔袭,但没能冲乱敌阵,反而被北宋援军一路追击,攀上绳索跃入城墙,才免于阵前被擒。
另一路是契丹援军,辽朝也值新皇初立,只派出小队人马前来助阵,被宋军半路阻击。
赵匡胤下令把斩获的契丹人首级和铠甲高悬示众,沿途北汉军队士气低落,大多弃城归降。
北宋兵临城下,但刘继元仰仗晋阳守备坚固,不肯投降。
一手将他扶上皇位的宰相郭无为感叹“奈何以孤城拒百万之王师”,遭疑心怀异志而被杀。
晋阳古城一号建筑基址出土刻款白瓷研究
晋阳古城一号建筑基址出土刻款白瓷研究摘要:晋阳古城一号建筑基址出土唐至五代刻款白瓷多件,有以往考古资料中较为常见的“盈”字款白瓷、“官”字款白瓷、“新官”款白瓷,还有首次科学发掘出土的“易定”款白瓷、“晋”字款白瓷。
本文认为“盈”指“大盈库”,“盈”字款白瓷具有商品属性;“易定”指“易定镇”,“易定”款白瓷是义武节度使官手工业的产品;“晋”指“晋王”,“晋”字款白瓷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有关,应是山西本地窑场的产品。
关键词:晋阳古城;“盈”字款白瓷;“易定”款白瓷;“晋”字款白瓷2013年4月到2014年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晋阳古城西南城墙和一号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唐至五代白瓷226件,其中刻款白瓷16件[1]。
本文对这批刻款白瓷做一粗浅探讨,以企就教方家。
一、刻款白瓷刻款白瓷中除1件“晋”字款白瓷碗修复完整外,其余均为残片,计有“盈”字款瓷片1件、“易定”款瓷片1件、“晋”字款瓷片3件、“官”字款瓷片4件、“新官”款瓷片6件。
现以类相从,介绍如下:(一)“盈”字款白瓷。
残底(T10503G4∶34;图一,1),平底,外底刻“盈”字。
(二)“易定”款白瓷。
残底(TG7④b∶4;图一,2),外底刻“易定”二字。
(三)“晋”字款白瓷。
釉色泛黄,胎色偏灰,胎质较粗。
“晋”字款白瓷碗(T10605④a∶2;图一,3、4),敞口,厚唇,碗壁斜直,圈足,外底中心刻划“晋”字。
“晋”字款残底(T10405④a∶22;图一,5),圈足,外底刻“晋”字。
“晋”字款高足器残底(T10404④b∶7;图一,6),喇叭形高圈足,足外墙刻“晋”字。
“晋”字款残底(T10503G4∶33;图一,7),圈足,外底刻“晋”字。
(四)“官”字款白瓷。
釉色光亮,胎色洁白,胎质细密。
“官”字款残底(T10204④a∶2;图一,8),圈足规整,外底刻“官”字。
“官”字款残片(T10405④a∶21;图一,9),一面刻“官”字。
“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8则
“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8则作者:来源:《百科知识》2015年第10期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评选出的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日揭晓。
1.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这一发现填补了岭南地区60万年至8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迹的空白,将本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
2.河南郑州东赵遗址发掘的3座城址中,两座是夏代的,一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3.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墓地距今约2500年,出土的钟、磬、瑟、鼓等乐器以及彩漆木雕编钟等,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遗存。
4.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墓地距今2000多年,是滇西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规模和分布范围最大的墓地。
5.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这里是成熟青瓷的起源地,代表了成熟青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6.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这一考古发现为研究象雄文明提供了重要实证。
象雄人的宗教、文字等深刻影响了吐蕃以及后来西藏社会各个方面。
7.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墓群印证了当时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8.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遗址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提供了隋代运河开凿和利用的珍贵实物证据,展示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储粮技术。
9.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该遗址发现炼铁炉10座,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辽代矿冶遗存中保存炼铁炉最多、炉体保存相对完好的冶铁场所。
10.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这一发现对中国土司文化研究意义重大,进一步深化了对播州杨氏土司丧葬制度、世系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认知。
全球护照自由度排名:中国第45位近日,金融咨询公司Arton Capital提出并发布了《护照通用度排行》的护照指数。
调查显示,美国和英国护照的自由度最高,中国排在第45位。
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国和英国,可免签畅行147个国家。
韩国、法国和德国并列第二,免签国家数为145个。
晋阳古城西南城墙水渠发掘简报
晋阳古城西南城墙水渠发掘简报作者:晋阳古城考古队来源:《文物世界》 2014年第5期晋阳古城考古队2013年5~9月,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队在晋源镇康培集团苗圃内进行了一次发掘,发掘城墙部分时发现一条东西向的引水渠。
水渠两端位于城墙东西两侧,中部叠压于夯土内(图一)。
2014年5月,对其进行了解剖,现将发掘和解剖的结果简报如下。
一、地层堆积根据解剖时的情况,结合水闸南壁剖面介绍如下。
第1层:现代耕土层。
灰褐色土,质地疏松,较杂乱,包含植物根系、碎石块、砖块等。
厚15~25厘米。
第2层:明清时期文化层。
浅灰色土,包含有较多的石块、砖块、瓦片以及少量青花瓷片。
砖块主要是素面长方砖,瓦片主要是素面布纹里板瓦和筒瓦。
距地表深0.15~0.25米,厚40~80厘米。
第3层:宋元时期文化层。
深黄褐色土,夹杂较多的木炭灰,包含物有石块、瓦片、砖、瓷片和陶片等。
距地表深0.55~1.05米,厚约1.4米。
第4层:五代宋初时期文化层。
黄褐色沙土与深灰色土交错叠压形成,较致密,包含物较少,距地表深1.95~2.45米,厚约0.4~0.44厘米。
二、水渠水渠位于T10201、T10202内,东西向横穿城墙,向东延伸至城内被另一条南北向的水渠打破(图二),全长约18.1米。
东西各有一水口,根据二者的水平高差判断,位于城墙西部的为进水口,城墙东部的为出水口,水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以进水口和出水口为界,可以将水渠分为三部分。
1.进水口以西部分。
进水口以西部分保存较差,残留部分长约3米,最高处距底部约1.9米。
靠近进水口处底部用规整的条石垒砌而成,石块长约0.2~0.25米,宽约0.2米,厚约0.15米。
条石以上部分用不规则的石块垒砌。
2.进水口与出水口中间部分。
进水口处设置有一道铁栅栏。
栅栏两侧及底部用规整的方石垒砌,石块长0.2~0.25,厚约0.2米。
中间为网格状铁闸。
铁闸用6厘米宽铁条组成,横竖各5排,整体高0.63~0.78、宽1.1米。
国家文物局关于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1―2015年)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1―201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1.08.19•【文号】文物保函[2011]1501号•【施行日期】2011.08.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1-2015年)的批复(文物保函〔2011〕1501号)山西省文物局:你局《关于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计划立项的请示》(晋文物[2011]145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局所报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1-2015)。
二、该工作计划需补充完善以下内容:(一)应进一步加强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的整体性、持续性、系统性,在全面收集、整理研究以往考古资料和文献史料的基础上,根据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
(二)方法上应以考古调查、勘探为主,应慎重选择发掘地点,缩小面积。
近期应将城墙、城门、城内道路格局、功能区划、重要宫殿遗址、城址外围设施等作为工作重点。
(三)建议增加遗址保护和展示内容。
(四)应强化课题意识,课题设置应充分考虑考古学研究需要,如晋阳古城不同时期城址范围、平面布局、文化内涵研究,出土陶、瓷器与砖、瓦、瓦当分期研究,城门遗址复原研究,晋阳城手工业研究等。
同时应加强多学科合作,增加古建筑、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五)应制定更为详细的考古现场文物保护预案,加强出土文物和重要遗迹的保护工作。
(六)进一步规范文本文字,补充各个时期(春秋、汉晋、隋唐等时期)的晋阳古城遗址平面图。
(七)应制订合理、详细的经费预算。
三、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根据以上意见对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并报我局备案。
请你局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顺利实施。
涉及考古发掘的内容,请按程序填报考古发掘申请书。
晋阳古城遗址2002-2010年考古工作简报
作者: 常一民;裴静蓉
作者机构: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文物世界
页码: 3-1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古城遗址;晋阳城;2010年;考古工作;简报;中国北方;中原王朝;都城遗址
摘要:晋阳,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毁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晋阳城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晋阳城从建成到废弃连续1500年使用,城址没有大的移动;突然的焚毁和后期破坏较少,使其成为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特别是唐五代时期的都城遗址;相伴而生的城池遗址、宗教祭祀遗址、墓葬遗址,三部分保存完好,在中国都城遗址中独具特色.该遗址重要的学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城址研究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备受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一号殿复原研究
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一号殿复原研究
韩炳华;李小龙;袁琦
【期刊名称】《建筑史学刊》
【年(卷),期】2024(5)1
【摘要】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是晋阳古城近年发掘的最为完整的寺庙建筑基址,时代与性质明确。
本文选取二号建筑基址一号殿进行复原。
首先根据平面布局关系推测营造用尺,在此基础上结合《营造法式》做法,并参考五代宋初木构建筑实例和图像资料分析该殿木作。
其次依据考古发现的建筑构件复原砖石瓦件。
最后复原出一号殿的形制与尺寸。
本文基于考古材料,完成一号殿的复原研究,尝试探索该建筑的结构与尺度关系,为遗址保护和现存古建筑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总页数】17页(P91-107)
【作者】韩炳华;李小龙;袁琦
【作者单位】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2
【相关文献】
1.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窖穴遗迹2016年度植物浮选结果分析
2.赵邯郸故城王城遗址二号夯土基址推断复原研究
3.南宋德寿宫遗址建筑工字殿复原研究
4.山西太原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发掘报告
5.洹北商城宫殿区一、二号夯土基址建筑复原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队从成立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根据现实 情况,三年间不断修订计划,不断反省认识,至此 已经收获了过去几十年无法想象的成果,我们对 这些成果一一梳理,仔细鉴别,认真分析,广泛交
房、工厂等遍布
20文物世界m呵20145
万方数据
期夯土的范围无法确定。根据地形判断,这个相 对于周围呈明显隆起的台地,南北大致有80米, 东西也有80余米。翻阅明代《太原县志》,未有明 确的记载史料,是否是宫殿的基址,实难判断。史 书中有记载修建晋府宫殿的事情:“洪武四年,太 原古城修建晋府宫殿,木架已具,一夕大风尽颓, 遂移建于府城。”121“一夕大风”导致的“木架尽 颓”,可以说明当时至少还没有进行屋顶处理,如 补衬和铺瓦没有进行。从考古发掘看,周围碎瓦 和房屋倒坍后的白灰杂土也不见,似乎与史籍记 载的“晋府宫殿”一致。但这些都是推测,如此小 的试掘面积,恐致“一叶障目”。
方,还发现了多处建筑基址,我们确定为一号建 筑遗由E。 四、一号建筑遗址考古发掘
图六
一号建筑基址出土唐三彩狮子
土坯墙建筑,屋内多有一些晋阳古城内常见的锻 造兵器等的鼓风灶。这些灶的鼓风管为两筒瓦拼 凑而成,灶膛为去底的短颈、大口鼓腹灰陶罐。稍 早一期的这些房屋为一个院落,较为规矩;再早 的为更加规整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带迥廊的 建筑,时代为晚唐,这也符合晚唐寺庙建筑的基
里使用的
些关联。
片则风格相似、
]也是当地多产
器型单一
的白瓷窑
现了时代单一、
万方数据
文物世界wwi
2014。5
23
新晋祠路以东至汾河西岸进行了初步勘探。由于 地下水浅,只好引进地质勘探中的“三重管”取样 器进行勘探。由于是实验性质,选择50米一个孔 进行钻探。通过钻探,对新晋祠路一直到汾河西 岸的滨河东路这一区域的文化层埋藏有了初步 的认识。 (一)地下埋藏西高东低,地下水位较高,土 壤含沙量大,沙层较厚。淤积层在晋阳堡村北排 水沟以西较浅,深度多在3米左右。以东则较深,
二、小殿台遗址的考古发掘
小殿台遗址,位于古城营村西,此处地势相 对较高,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处做过详细 的考古勘探工作和物理勘探。由于殿台是一个比
图一
大殿台遗址G2
较宏伟的古建筑物遗址,而且目标层人为活动比 较频繁,因此,无论是电阻率还是波阻抗必然与 非目标层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成层性应该很明 显。物探专家从高密度视电阻率剖面,认为此处 成层性非常好,而且2~4米之间视电阻率非常
探和试掘。
目前大殿台附近地表上仍能看到部分夯土, 夯层较厚,约18~20厘米,包含物为一些碎砖瓦
片,从夯层及包含物分析,时代不早于明代,同现 存古城营村“堡子墙”时代相近或稍早。为了了解 大殿台夯土的分布范围、夯层的厚度、夯土的时 代及夯筑方法等具体信息,考古队对大殿台区域 住户院内布东西向探沟2条、南北向探沟l条,
些遗迹很重要,需要保护,早期地层的发掘被搁
无法怀疑这个区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地点。
三、“西南城门”遗址考古发掘
“西南城门”是据2011年以前考古工作确定 的唯一一处疑似城门的遗址。同“小殿台遗址”一 起作为“十二五”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国家文 物局批准发掘的两处遗址。它位于康培集团苗圃 内,西距大运高速公路约20米。根据过去的勘探 资料,西南城墙处有一宽5米左右的缺口,疑为 城门。因此,拟定于此区域布方发掘,以确定是否 为城门。如为城门,将进行保护和展示。如不是城 门,拟选择对墙体破坏最小的区域对城墙进行解
宫殿。考古队在2013年对这一区域展开调查、勘
层性非常好,猜测是人为加工过的地层。从GPR 剖面来看,0.03~0.1 ms之间,同相轴紊乱,没有 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不能连续追踪;0.1~0.2
ms
之间有微弱连续并且可追踪的同相轴,与高密度 异常非常吻合;0.2~0.4 ms之间小幅构造突出, 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没有一个准确的轮廓。但 可以肯定的是,小殿台遗址下边可能是重要的古
上世纪五六十五 机,晋阳古城的 百人,都聚集在 街道等村子人[ 时 几 源 楼 离
破碎。自谢元璐、张颔勘察后,考古工作在山西省 考古研究所这个“省队”中,直到2011年前,再也 没有涉及。宿白先生回忆起20世纪中期考察晋 阳古城遗址时“因过于繁忙,没有进一步再去抓 这项工作,这可能成为我的终身遗憾”…。现在考 古工作的困难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少,保护的 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有卓识的知识分子在反复咀 嚼那点可怜吧唧的史料,为给世人一个清晰的晋 阳做出了诸多猜测。事实上,再多的争议也都会 因“无米”而罢炊。因此,考古,如今成为揭开古城 千年铁锁的唯一一把有用的钥匙。 真正的晋阳古城考古到现在也就是十几年。 2011年以前的十多年,晋阳古城考古一直 由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十年多的考 古工作举步维艰,经费和土地问题始终是迈不过 的坎。几个考古人,常年累月,拼着劲地为这个城 市奔波。可喜的是,20多平方公里的城圈内没有
北端解剖的最晚段夯土,夯窝、致密度、包含物均
浅。到目前为止,上层的一些遗迹现象还没有准 确定性,还有待于从平面布局来判断,因此,扩大 面积与继续下挖,成为当前工作方向的分歧。东 周墓葬的发现与东周城市的布局有着密切的关
系,一般的墓葬,尤其是成片的墓地不会出现在 城市中,因此,当前是否依据这一发现为导向,逐
得出以下结论:东周城墙在两段夯土解剖之间向 பைடு நூலகம்拐走;西晋城墙在现存城墙北段不见夯土,说 明西晋时期,西城墙北段城墙多部分尚好,刘琨 增筑了南段或增筑了更北的一段(2013年新发 现的位于西城墙北的“罗城收费站”东北的夯土 墙,因还没有判定年代,这里仅是推测)。这些说
明东周时期的城市中心在西城墙北段城墙以东,
一排除,还是按蛛丝马迹寻踪,需要进一步研究。 根据现有地层看,小殿台的名称来历与大殿台可 能具有某些相似性,也许是明代以来的称谓,这 个还需要调研。这个区域尽管没有发现有规模的 早期建筑基址,但是出土灰坑中的建筑构件和小 殿台北部的早期夯土迹象,加上遗址西北200米 的奶牛场院内出土精美的汉白玉佛像,都使我们
晋阳古城遗址考古新发现
(20 1 1--20 14)
口晋阳古城考古队
晋阳古城无论从规模还是历史长度来说,都 还不能与历史上精英齐聚、几代建都的王朝首都 相提并论,但是晋阳在古代也可以算是一个位居 前列的“二线城市”,若说到北朝或唐时期,其地 位也应放在“一线城市”看。国家先后将其列入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大考 古遗址之一”、“国家首批立项的考古遗址公园”, 足见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从考古人最早踏入这片土地至今有半个多 世纪。上世纪60年代,宿白、谢元璐、张颔先生最 早对这个古城遗址进行勘察。同当时的洛阳、长 安等古代大城市的考古一样,我们是同“国家队” 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而现在环顾看,长安、洛阳、 邺城、扬州等古城多被世人熟知,晋阳却还在云 里雾里。在上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逐渐开始 对晋阳进行大规模的考古,那时候更多的是关注 晋阳古城周边的墓葬和寺庙。墓葬和寺庙的考古 给省市两级考古机构带来莫大的荣誉,我们熟知 的金胜村赵卿墓、隋代虞弘墓、北齐娄睿墓、北齐 徐显秀墓、太山龙泉寺等就是这些成果的典型。 这些发现虽然对晋阳古城的认识提供了巨大的 帮助,但是若把晋阳古城比作一个人来说,城外 的可能只是些衣服,而认识肌体还是要看城里。 说到晋阳古城城里的考古,常感到无奈与叹 惜。晋阳古城失去了半个世纪最好的考古机会。
图五
一号建筑基址全景
到了汉晋时期城市向南北两侧或确切地说向南 拓展。北朝和唐代时期,城市的规模继续扩大,但 更重要的是可能只是向东拓展,西城墙一直在使 用。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东周城墙假使向东而去, 后来,尤其是北朝、唐代兴盛的晋阳,利用了这段 城墙了吗?后来能够知道的向东去的一段东西向 的城墙,20世纪50年代谢、张二先生还能够看 见它【5】,谢、张二先生认为这段城墙时代晚,由于 修补的痕迹很多,谢、张未能断定它的建筑时代, 推测甚至比“大明城”还晚,这是不对的。那么,至 于一些学者说的:“据以上诸种原因,我们认为唐 晋阳西城27里城墙基础应是董安于所筑晋阳 城。谢元璐、张颔先生的《晋阳古城勘察记》的结 论应当肯定。唐晋阳西城的27里规模始于西晋 刘琨的说法值得商榷。”[61无论是东周还是西晋 城墙的讨论,目前看来只有更加详细和科学的考 古证实或证伪。本次发掘尽管没有找到西南城 门,但是西城墙南段夯土的解剖,首次明确了该 段城墙的时代。同时为了搞清楚城墙内侧的道路 等相关遗迹,考古队以城墙东侧为基线向东扩
低,猜测可能是主要的人为活动层,4米以下成
流,争取能为认识晋阳古城,科学、客观地提出合
理的保护意见和建议。 一、大殿台遗址的考古试掘
大殿台这个名字由来已久,但只是停留在民 间传诵,无史料记载。由于这个名字有特殊性或 和宫殿等古代重要建筑联系,因此得到很多人的 重视,我们也希望在这里找到晋阳古城最重要的
被“开发”。
2011年,山西省文物局认识到晋阳古城重 要的历史价值和保护的迫切性,认为山西省考古 研究所,作为省队,应该担负起晋阳古城考古的 重任,及时积极为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完成考古使命,促使古城及早保护。在这一思路
的指导下,省文物局成立了晋阳古城考古工作
队,着手考古与遗址规划同步进行,积极主动为
本布局(图五)。
早期的房屋设计较为复杂,尤其是水道的布 设颇为讲究,并出土大量的“官”、“新官”、“易定” 等款的邢窑和定窑瓷片,还有一些龙泉窑、耀州
窑、邢窑瓷片,有些器物造型独特,为首次考古发 现(图六)。这些发现显示这组建筑使用者的不同 寻常的身 重(图七)等佛寺 勺性质与佛教有
一号建筑遗址的发现是偶然的。为了了解西 城墙附近道路和进排水情况,根据已有的线索向 东开方,发现了一组复杂的建筑群。最上一期建 筑时代为宋代初期。房屋布局凌乱,建筑工艺简 单随意,似乎是围绕一个较窄的排水渠而建,水 渠内堆满铁渣和碎瓷片,从瓷片看为北宋初附近 民窑产品。建筑的房屋基本是碎砖瓦作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