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六章第四节 维生素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O HO O O O OH
H2N
NH
+
O N+
O-
O N+
O-
脱氢型抗坏血酸 2,4-二硝基苯肼
橘红色化合物, A520
•返回
2.样品处理和测定
• 沉淀蛋白 2.0mL血浆中加入2.0mL硫脲还原剂和 偏磷酸混合溶液沉淀蛋白。
–硫脲:防止抗坏血酸氧化,保证测定准确进行。 –不加硫脲至少将有 4 0 %左右的还原性抗坏血酸自
•返回
四、血浆中维生素C的测定
• 分光光度法:2,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 光度法样品前处理相对复杂,结果易受样 品基体干扰; 可测定脱氢抗坏血酸和总抗坏血酸;
•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不能区分脱氢型和还 原性抗坏血酸,测总抗坏血酸。
•返回
(一)2,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法
1. 原理:血浆沉淀蛋白后,还原性抗坏血酸被 Cu2+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与 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经85% 硫酸脱水生成橘红色无水化合物,520nm比 色,外标法定量。测总抗坏血酸
– 即使在组织Vc严重耗竭的情况下血清Vc含量仍可 能维持正常水平;
–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昼夜节律等; – 脱氢抗坏血酸与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比值与糖尿病
等疾病有相关关系。
•返回
• 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中Vc含量更准确反映组织 Vc的水平 – 白细胞中Vc:受感染、肿瘤、糖尿病、吸 烟等影响而降低; – 淋巴细胞中Vc:分布均匀是评价组织Vc 含量水平更理想的指标。
还原性抗坏血酸
脱氢抗坏血酸
二酮古洛糖酸
•返回
二、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1. 来源:膳食摄入(蔬菜和水果)
2. 代谢
维生素C
小肠吸收
经血液循环分布各组 织,肾上腺、垂体、 脑、眼、中性粒细胞 和淋巴细胞中浓度高
超出组织储存阈 值,以原型或脱 氢形式随尿排出
组织代谢,2,3二 酮古洛糖酸
长期大量服用Vc引起 草酸盐尿或尿道草 酸盐结石
•返回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血浆中维生素C
1. 原理:血浆样品经稀释后,偏磷酸沉淀蛋白 离心后取上清液,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 测器245nm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 标法定量。
2. 检出限 1.0µmol/L;线性范围1.0~200µmol/L
•返回
2.样品处理和测定 30 µL血浆,加入30 µL水及60 µL偏磷
•返回
4. 注意事项
(1)维生素C的保留时间<5min,该条件下尿酸也 有色谱峰,其保留时间约为10min,为避免干扰 ,每一样品的分析总时间应>10min。
(2)抗坏血酸易在储存和检测过程中被氧化,-70 ℃冷冻方式抗氧化能力较强,可保存抗坏血酸9天
(3)样品处理及放置过程尽量避光在冰浴中操作 ,防止维生素C氧化。
• 脱水 加85% H2SO41.5mL,放置15min测定A520
•返回
脱氢抗坏血酸测定:用还原剂硫脲取代显色剂中 的硫酸铜,其他过程与总抗坏血测定相同。 • 硫脲:保证在保温过程中还原型抗坏血酸不
自发氧化而被作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测出。 • 显色剂中硫脲浓度需严格控制,因其影响脱
氢抗坏血酸和二硝基苯肼显色反应。 参考《2- 4 二硝基苯麟法联合测定血浆总抗坏 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还原型抗坏血酸》
酸,混匀后4 ℃离心,取上清液4 ℃保存 ,待进样。
•返回
3.仪器参考条件P83
• C18色谱柱 (250mm×4.6mm, 5µm) • 流动相 0.2mol/L,pH3.0,PBS,含
2mmol/LEDTA – EDTA:掩蔽Fe3+,防止其氧化抗坏血酸 – pH3.0,维生素C稳定存在
• 流速 1.0mL/min。 • 柱温 22 ℃;紫外检测器 波长245nm。
第四节 维生素C
一、理化特性
维生素C(vitamin C,V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酸性多羟基化合物, L、D两种旋光异构体。
6
54
1
3
2
维生素C
有酸性:含烯二醇基,C3位OH由 于受共轭效应的影响,酸性较强; C2位OH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酸 性极弱
•返回
耐酸,光、热、碱、氧化剂条件下均可使Vc氧化失去活性, 氧化产物为脱氢抗坏血酸(有生理活性)和二酮古洛糖酸。
• 悬液浓度确证 用流式细胞仪计数、确证淋巴细 胞的浓度和纯度,使纯度>95%,悬液分散在含 有10%亚磷酸(pH1.8)和2mmol/L的EDTA缓冲 液中
•返回
三、样品的源自文库集和保存
1. 血样:静脉血肝素抗凝, 3h内低温离心 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 血浆:-70 ℃冷冻,存放不超过8天。 • 测淋巴细胞中Vc:采血后2h内离心制备淋巴
细胞悬液
2. 尿样:随机尿或负荷试验4h尿,稀释尿 液加草酸或磷酸,4 ℃保存,3h内测定。
• Vc易分解,在酸性溶液中稳定
•返回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淋巴细胞中 总抗坏血酸
1. 原理:分离血中的淋巴细胞,提取维生素C制 成淋巴细胞悬液,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 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工作曲线法定量。 检出限1.25µg/108淋巴细胞; 线性范围1.0~200µg/108淋巴细胞
•返回
2.样品处理和测定
• 制备淋巴细胞悬液 pH7.4PBS缓冲液洗涤分离出 的淋巴细胞3次,用含1%抗生素(100U青霉素 和100ug/mL链霉素)的PBS缓冲液制成 1×108/mL淋巴细胞悬液。
发氧化而被作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测出,且至少有 1 0%的总抗坏血酸可能由于氧化分解从样品中消失而 无法测出。 –随着硫腺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 ,抗坏 血酸的氧化率逐渐降低 ,最大抗氧化率达 4 1.9%。
•返回
• 还原显色 离心,取上清液,加H2SO4、2,4-二硝 基苯肼、硫酸铜混合显色液,混匀,37℃,3.5h 。
草酸、木质酸 并随尿排出
因此,血清和组织细胞中Vc水平及负荷试验可评 价机体Vc营养状况。•返回
3. 生物监测指标 • 负荷试验:受试者口服5mgVc,收集此后
4h内全部尿液,测定其中Vc的含量
– 结果评价标准:排出Vc<5mg为缺乏,5~13 mg为合格,>13g充裕。
•返回
• 血清中Vc含量是体内Vc水平特异性指标,但在 反映缺乏状态方面并不灵敏:其含量与组织Vc 相关度弱,且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O HO O O O OH
H2N
NH
+
O N+
O-
O N+
O-
脱氢型抗坏血酸 2,4-二硝基苯肼
橘红色化合物, A520
•返回
2.样品处理和测定
• 沉淀蛋白 2.0mL血浆中加入2.0mL硫脲还原剂和 偏磷酸混合溶液沉淀蛋白。
–硫脲:防止抗坏血酸氧化,保证测定准确进行。 –不加硫脲至少将有 4 0 %左右的还原性抗坏血酸自
•返回
四、血浆中维生素C的测定
• 分光光度法:2,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 光度法样品前处理相对复杂,结果易受样 品基体干扰; 可测定脱氢抗坏血酸和总抗坏血酸;
•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不能区分脱氢型和还 原性抗坏血酸,测总抗坏血酸。
•返回
(一)2,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法
1. 原理:血浆沉淀蛋白后,还原性抗坏血酸被 Cu2+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与 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经85% 硫酸脱水生成橘红色无水化合物,520nm比 色,外标法定量。测总抗坏血酸
– 即使在组织Vc严重耗竭的情况下血清Vc含量仍可 能维持正常水平;
–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昼夜节律等; – 脱氢抗坏血酸与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比值与糖尿病
等疾病有相关关系。
•返回
• 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中Vc含量更准确反映组织 Vc的水平 – 白细胞中Vc:受感染、肿瘤、糖尿病、吸 烟等影响而降低; – 淋巴细胞中Vc:分布均匀是评价组织Vc 含量水平更理想的指标。
还原性抗坏血酸
脱氢抗坏血酸
二酮古洛糖酸
•返回
二、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1. 来源:膳食摄入(蔬菜和水果)
2. 代谢
维生素C
小肠吸收
经血液循环分布各组 织,肾上腺、垂体、 脑、眼、中性粒细胞 和淋巴细胞中浓度高
超出组织储存阈 值,以原型或脱 氢形式随尿排出
组织代谢,2,3二 酮古洛糖酸
长期大量服用Vc引起 草酸盐尿或尿道草 酸盐结石
•返回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血浆中维生素C
1. 原理:血浆样品经稀释后,偏磷酸沉淀蛋白 离心后取上清液,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 测器245nm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 标法定量。
2. 检出限 1.0µmol/L;线性范围1.0~200µmol/L
•返回
2.样品处理和测定 30 µL血浆,加入30 µL水及60 µL偏磷
•返回
4. 注意事项
(1)维生素C的保留时间<5min,该条件下尿酸也 有色谱峰,其保留时间约为10min,为避免干扰 ,每一样品的分析总时间应>10min。
(2)抗坏血酸易在储存和检测过程中被氧化,-70 ℃冷冻方式抗氧化能力较强,可保存抗坏血酸9天
(3)样品处理及放置过程尽量避光在冰浴中操作 ,防止维生素C氧化。
• 脱水 加85% H2SO41.5mL,放置15min测定A520
•返回
脱氢抗坏血酸测定:用还原剂硫脲取代显色剂中 的硫酸铜,其他过程与总抗坏血测定相同。 • 硫脲:保证在保温过程中还原型抗坏血酸不
自发氧化而被作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测出。 • 显色剂中硫脲浓度需严格控制,因其影响脱
氢抗坏血酸和二硝基苯肼显色反应。 参考《2- 4 二硝基苯麟法联合测定血浆总抗坏 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还原型抗坏血酸》
酸,混匀后4 ℃离心,取上清液4 ℃保存 ,待进样。
•返回
3.仪器参考条件P83
• C18色谱柱 (250mm×4.6mm, 5µm) • 流动相 0.2mol/L,pH3.0,PBS,含
2mmol/LEDTA – EDTA:掩蔽Fe3+,防止其氧化抗坏血酸 – pH3.0,维生素C稳定存在
• 流速 1.0mL/min。 • 柱温 22 ℃;紫外检测器 波长245nm。
第四节 维生素C
一、理化特性
维生素C(vitamin C,V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酸性多羟基化合物, L、D两种旋光异构体。
6
54
1
3
2
维生素C
有酸性:含烯二醇基,C3位OH由 于受共轭效应的影响,酸性较强; C2位OH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酸 性极弱
•返回
耐酸,光、热、碱、氧化剂条件下均可使Vc氧化失去活性, 氧化产物为脱氢抗坏血酸(有生理活性)和二酮古洛糖酸。
• 悬液浓度确证 用流式细胞仪计数、确证淋巴细 胞的浓度和纯度,使纯度>95%,悬液分散在含 有10%亚磷酸(pH1.8)和2mmol/L的EDTA缓冲 液中
•返回
三、样品的源自文库集和保存
1. 血样:静脉血肝素抗凝, 3h内低温离心 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 血浆:-70 ℃冷冻,存放不超过8天。 • 测淋巴细胞中Vc:采血后2h内离心制备淋巴
细胞悬液
2. 尿样:随机尿或负荷试验4h尿,稀释尿 液加草酸或磷酸,4 ℃保存,3h内测定。
• Vc易分解,在酸性溶液中稳定
•返回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淋巴细胞中 总抗坏血酸
1. 原理:分离血中的淋巴细胞,提取维生素C制 成淋巴细胞悬液,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 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工作曲线法定量。 检出限1.25µg/108淋巴细胞; 线性范围1.0~200µg/108淋巴细胞
•返回
2.样品处理和测定
• 制备淋巴细胞悬液 pH7.4PBS缓冲液洗涤分离出 的淋巴细胞3次,用含1%抗生素(100U青霉素 和100ug/mL链霉素)的PBS缓冲液制成 1×108/mL淋巴细胞悬液。
发氧化而被作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测出,且至少有 1 0%的总抗坏血酸可能由于氧化分解从样品中消失而 无法测出。 –随着硫腺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 ,抗坏 血酸的氧化率逐渐降低 ,最大抗氧化率达 4 1.9%。
•返回
• 还原显色 离心,取上清液,加H2SO4、2,4-二硝 基苯肼、硫酸铜混合显色液,混匀,37℃,3.5h 。
草酸、木质酸 并随尿排出
因此,血清和组织细胞中Vc水平及负荷试验可评 价机体Vc营养状况。•返回
3. 生物监测指标 • 负荷试验:受试者口服5mgVc,收集此后
4h内全部尿液,测定其中Vc的含量
– 结果评价标准:排出Vc<5mg为缺乏,5~13 mg为合格,>13g充裕。
•返回
• 血清中Vc含量是体内Vc水平特异性指标,但在 反映缺乏状态方面并不灵敏:其含量与组织Vc 相关度弱,且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