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校正综合

合集下载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校正课件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校正课件

加强自适应校正技术的 研究,提高系统在复杂 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稳定
性。
推动控制工程与其他学 科的交叉融合,为控制 系统校正引入更多的创 新思路和技术手段。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7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控制系统校正的重要性
通过校正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校正方法的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 。
校正效果的评价
采用仿真和实验手段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评估,以验证校正方法的 有效性。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 进步,智能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校正
滞后校正应用
适用于具有较小滞后和高频噪声干扰的系统,如 电子放大器、测量仪器等。
超前-滞后校正
超前-滞后校正网络
01
将超前校正网络和滞后校正网络组合使用,实现系统全频段性
能优化。
超前-滞后校正特点
02
可以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减小超调量和调节时间,提
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
超前-滞后校正应用
比例微分校正
比例微分校正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系统的 快速性。同时,微分作用还可以减小系统调节时间, 使系统更快地达到稳态。
06
校正方法的选择与 实施
校正方法的选择原则
性能指标要求
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要求,选择适合的校正方 法。
系统稳定性
考虑校正方法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选择能 够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校正方法。
性。
实例二:滞后校正的应用
滞后校正原理
通过增加相位滞后环节,降低系统高频段的增益,提高系统抗高 频干扰能力。

控制工程基础第六章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控制工程基础第六章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4.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
PID调节器在工业控制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它有如下特点: (1)对系统的模型要求低 实际系统要建立精确的模型往往很困难。而PID调节器对模 型要求不高,甚至在模型未知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调节。 (2)调节方便 调节作用相互独立,最后以求和的形式出现的,人们可改 变其中的某一种调节规律,大大地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3)适应范围较广 一般校正装置,系统参数改变,调节效果差,而PID调节器 的适应范围广,在一定的变化区间中,仍有很好的调节效果。
Xo ( s) K T 2 s 2 +2 T s +1
s
系统阻尼比增大,能有效地减弱小阻尼环节的不利影响。
2. 顺馈校正
顺馈校正是一种开环校正方式,不改变闭环系统的特性,对系 统的稳定性没有什么影响,通过顺馈校正,可以补偿原系统的误差。
Gr ( s )
X i (s)
E(s)
+
-
+ + 1
K X 0 ( s) s(Ts 1)
3.系统校正的分类
设计的方法很多,按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之不同而异。 1)按最终的性能指标 一种是使系统达到最好的目标,即优化设计;另一种就是 使系统达到所提出的某项或某几项指标,即特性设计。 2)按校正装置的构成 如用无源校正装置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称为无源校正。 无源校正装置又可分为超前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及超 前-滞后校正装置。用有源校正装置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称为有源校正 。
20
o
58 o
(6)求Td
c m
1 Td c 0.23 Td
T 0.06
(7)原系统开环增益调整为
K

控制工程基础 清华大学 董景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 清华大学 董景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2.1 基本环节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描述物理系统的运动规律、特性 和输入输出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方程式。 系统的数学模型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数学模型。 静态数学模型:反映系统处于平衡点(稳态) 时,系统状态有关属性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即只考虑同一时刻实际系统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 关系,不管各变量随时间的演化,输出信号与过 去的工作状态(历史)无关。因此静态模型都是 代数式,数学表达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
控制工程基础
(第二章)
清华大学
第二章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基本环节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拉氏变换及反变换 传递函数以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系统函数方块图及其简化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受控机械对象数学模型 绘制实际机电系统的函数方块图 状态空间方程
式中, a1 , a2 是常值,可由以下步骤求得 将上式两边乘 s j s j , 两边同 时令s j(或同时令s j ), 得
a1s a2 s j X s s j s j s j
s3 例 试求 X s 2 s 3s 2
的拉氏反变换。
s 3 解: X s 2 s 3s 2 s3 s 1s 2 a1 a2 s 1 s 2
s3 a1 s 1 2 s 1s 2 s 1 s3 a2 s 2 1 s 1s 2 s 2 2 1 X s s 1 s 2 t 2t xt 2e e 1t
T st
2T T

xt e
st
n 1T dt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控制系统的分类
按控制方式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没有反馈回路,闭
环控制系统具有反馈回路。
按控制精度分类
精确控制系统和近似控制系统。 精确控制系统要求输出与设定值 完全一致,近似控制系统则允许
有一定误差。
按控制参数分类
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 程序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要 求输出恒定,随动控制系统跟随 输入变化,程序控制系统按照预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目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的校正 • 控制系统的综合 • 现代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技术 • 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定义
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器、受控对象和反 馈回路组成的闭环系统,用于实现某 种特定的控制目标。
组成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输入、输出、反馈 、前馈、干扰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 作,实现控制功能。
绿色环保
未来控制系统将更加集成化,实现多种功 能的整合,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控制系统将更 加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 环境的影响。
谢谢观看
控制系统校正的步骤与实例
步骤
分析系统性能、确定校正装置、设计校正装置参数、实施校正装置、测试校正 效果。
实例
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在系统中加入一个PID控制器来调整加热元件的功率, 以减小温度误差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03
控制系统的综合
控制系统综合的目标与要求
稳定性
确保系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不发 生振荡或失控。
鲁棒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01
鲁棒控制系统是指对不确定性 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控制系 统。

控制工程基础:第七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控制工程基础:第七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先讨论超前校正网络的特性,而后介绍基于频率响应 法的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过程。
R1
(a)
(b)
j
ur
C R2
uc
图7-1无源超前网络
×
1 1 0
T T
假设该网络信号源的阻抗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而输出负载的阻抗为无穷大,则其传递函数为
Uc (s) Ur (s)
Gc (s)
R2
R2 1
1
sC
R1
R2
C R2
1
uc
1
Ts 1
Gc (s) Ts 1
L(dB) 10 lg
0
( )
90
20dB / dec
20 lg
11 TT
m
11 TT
m
0
m
图7.2 超前校正的频率特性
故在最大超前角频率 m 处 具有最大超前角 m
m正好处于频率
1 T
与1
aT
的几何中心点上, 且m
1
T
1 sin m 1 sin m
I 型 系 统 Bode 图
[40]
[20]
1
2
c
3
h
[40]
系统高频段Bode图
L()
[40]
2
1
c T 3 4 5 6
[20]

[40]
参 数

常用的频域校正方法包括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在频域中,串联校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系统开环 频率特性曲线的形状,在频率特性曲线上用分析法设计校正装 置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控制系统设计指标要求,首先在超前校 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中选择一种校正方式,然后按 照各项指标计算所选择的校正网络的模型参数。

控制工程基础第5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PPT课件

控制工程基础第5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PPT课件
♂Kp>1时:
①开环增益加大,稳 定性变差,稳态性能变 好。
②幅值穿越频率ωc增 大,过渡过程时间ts缩短。
☎ 5.2.2 PI控制(比例加积分控制)
比例加积分控制器的控制作用由下式定义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比例加积分控制器的方框图如图5.5a所示。这
种控制器的Kp和Ti均为可调。调节积分时间常数 Ti可调整积分控制作用;改变比例系数Kp既影响控 制作用的比例部分,又影响控制作用的积分部分。
续 式中:
PID控制可以方便灵活地改变控制策略, 实施 P、PI、PD或PID控制。
★下面用频域法分别说明它们的控制作用。
☎ 5.2.1 P控制(比例控制) 比例控制器的方框图如图5.3所示。控制器的输 出u(t)与偏差信号ε(t)之间的关系为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由式(5.3)和式(5.4) 可知,比例控制器实质上 是一种增益可调的放大 器。P控制的作用如图 5.4所示。
第5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5.1 概述
◈ 虽然系统的时域瞬态响应分析是最直观、最重要的, 但是它存在着计算烦琐,不利于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频域 分析法给系统在博德图上进行设计和校正带来了方便。
◈ 对于某些动态方程推导起来比较困难的元件(如液压 和气动元件),应用时域分析法分析困难。而应用频域法 设计就特别方便。
图5.1b所示的方式,是从某些元件引出反馈
信号,构成反馈回路,并在内反馈回路上设置
校正装置Gc(s),这种校正称为反馈校正或并 联校正。
★校正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 系统中信号的性质、 技术上方便程度、 可供选择的元件、 系统的其它性能要求(如抗干扰性、环
境适应性)、 经济性以及设计者的经验等诸因素。
▼当取Kp=1时,PID控制器的频率特性为:

清华大学822控制工程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清华大学822控制工程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813 结构力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2)
龙驭球、包世华
《工程项目组织与管
814 项目管理基础
中国计划出版社
理》
注册咨询工程师考试 教材编写委员会
专注清华大学考研辅导
《成功的项目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815 化学
《现代化学基础》 《大学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占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第 1~9 章)
827 电路原理
《电路原理》(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3 月
《电路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3 月
专注清华大学考研辅导
翻译本 胡忠鲠 傅献彩
顾夏声等
周德庆 王家玲等 郭怀城等
《图解人类景观—环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专注清华大学考研辅导
作者
王向荣
[英]杰弗瑞·杰里柯//苏 珊杰·里柯 译者:刘滨 谊
周维权
董鉴泓,主编 沈玉麟,编 刘敦祯 潘谷西 陈志华 罗小未 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 论》出版组 王朝闻主编 董鉴泓,主编 沈玉麟,编
王向荣
[英]杰弗瑞·杰里柯//苏
境塑造史论》
珊杰·里柯 译者:刘滨 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版)
周维权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敦祯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罗小未
603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新讲》 《数学分析》

控制工程基础-第6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控制工程基础-第6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 当一个系统是稳定的,但稳态性能不满足要求,则需增加 低频段增益降低稳态误差,同时尽量保持中频段和高频段不 变; ➢如果是动态性能较差,则需改变伯德图的中频段和高频段, 以改变剪切频率和稳定裕度。 ➢控制系统动稳态性能对校正环节的要求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对稳态精度要求高,常需要增大低频增益,但可能破环系统 的稳定性;提高剪切频率,可以改善系统的快速性,但同时 容易引入高频干扰等等。 ➢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要求,综合考虑稳、快、准和抗干 扰等性能,折衷的解决。
10 21.6 wc1 wc2
-40
Gc
100 II -40 I
w/rad/s
10 II
I
17.5o
100 52.8o
w/rad/s
G(s)
100
s0.1s
1
解 近似计算校正前系统剪切频率,有
20 lg AI (wc1) 20 lg100 20 lg wc1 20 lg 0.1wc1 0 20lg100 20lg 0.1wc12 wc1 31.6
6.2 串联校正
• 超前校正 • 滞后校正 • 滞后-超前校正 • PID调节器
6.2.1 串联超前校正
1、超前网络
C

R2
R1
1 Cs
R1
1 Cs
X i s
R1 R2
Xo s
R2
R1Cs 1
R1 R2
R2 R1 R2
R1Cs
1
令:R1C T,
R2 R1 R2
G1(
S
)
S( 0.04s
100 1)(0.01s
1)
900kΩ
G2( S
)
S( 5S
100( 0.5s 1) 1)(0.04s 1)(0.01s

清华大学822控制工程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新

清华大学822控制工程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新

清华大学822控制工程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822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介绍本书是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也是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内容简介全书共分8章:第1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第2章数学模型,第3章时域分析法,第4章频域分析法,第5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第6章线性离散系统,第7章状态空间分析法,第8章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分析。

书末附有5个附录。

每章附有习题,附录E有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的特点是:淡化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的界限,突出方法论;重点阐述共性问题,适应拓宽专业口径的需要;不苛求严格的数学推证,从直观的物理概念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重视工程应用,除每章附有较多机、电、液、气方面的例题外,还专辟一章介绍控制理论在工程中应用的成功实例;取材新颖,采用MATLAB等先进软件分析和设计系统;编写体系符合教学规律,好教易学;传授科学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并重。

内容简介本书以介绍工程上广为应用的经典控制论为主,使读者学会信息处理和系统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

同时,书中还简要介绍了非线性系统、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和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基本方法,以使读者建立起这方面的基本概念。

全书共九章,包括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响应分析、频域响应分析、稳定性分析、误差分析、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非线性系统和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

本书适合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工程中广为应用的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

全书共分十章:前六章属于经典控制理论国的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问题,阐明了自动控制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模型、分析和控制;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为非线性系统及机采样控制系统;第九章为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十章为典型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实例。

本书总结了编者多年教学经验,且参考国内外教材特点,精选内容;叙述透彻,易教易学;强调基本概念和工程背景,适应面宽;正文中穿插有较多的例题,附有大量的习题(部分有答案),便于读者自学。

清华大学《控制工程基础》课件-5

清华大学《控制工程基础》课件-5

清华大学《控制工程基础》课件-5第一篇:清华大学《控制工程基础》课件-5由此得数字PID调节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时输出量的稳态值为由该例可见,由于积分的控制作用,对于单位阶跃输入,稳态误差为零。

由于微分控制作用,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到很大改善,调节时间缩短,超调量减小。

●PID控制器参数的调整方法1)极点配置法将系统闭环极点配置在希望极点上,利用解析法确定PID参数。

2)瞬态响应法如果被控对象的阶跃响应如下图所示,其瞬态响应曲线的最大斜率为,时延为根据和可确定P,PI和PID控制器的参数。

3)极限灵敏度法这种方法要求首先用比例控制器来控制系统,逐步增大控制器增益,直到闭环系统达到稳定的边缘,系统处于恒幅振荡状态,测出控制器的增益和系统振荡周期。

根据这两个参数就可以确定控制器的参数。

数字PID控制器的改进如果单纯地用数字PID控制器去模仿模拟调节器,效果是有限的。

充分发挥计算机运算速度快、逻辑判断功能强、编程灵活等优势,才能达到更好的性能。

(1)积分项的改进(ⅰ)积分分离在一般的PID控制中,当有较大的扰动或大幅度改变给定值时,由于此时有较大的偏差,以及系统有惯性和滞后,故在积分项的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超调和长时间的波动。

特别对于变化缓慢的过程,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为此,可采用积分分离措施,即偏差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当偏差较小时才将积分作用投入。

(ⅱ)抗积分饱和因长时间出现偏差或偏差较大,计算出的控制量有可能溢出,或小于零。

作为防止积分饱和的办法之一,可对计算出的控制量u(k)限幅,同时,把积分作用切除掉。

(iii)消除积分不灵敏区由于计算机字长的限制,当运算结果小于字长所能表示的数的精度时,计算机就作为“零”将此数丢掉。

当计算机的运行字长较短,采样周期T也短,而积分时间又较长时,容易出现小于字长的精度而丢数,此积分作用消失,称为积分不灵敏区。

为了消除积分不灵敏区,通常采用以下措施:①增加A/D转换位数,加长运算字长,这样可以提高运算精度。

控制工程基础仿真实验报告清华大学

控制工程基础仿真实验报告清华大学

1.1.1 二阶系统的仿真系统结构图如下,从左到右依次为加法器、积分器、放大器、放大器。

推导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如下:422225141544()1()0.010.11c r U s R R U s R R C s R R Cs R s s R ==++++从式中可见,系统的无阻尼自振周期T=0.1,阻尼比ζ=R5/(2R4),可见,阻尼比随R5变化而变化。

下面直接用MATLAB 编程建立系统,求系统的阶跃响应。

编程如下:num=1;den1=[0.01 0.04 1]; den2=[0.01 0.1 1]; den3=[0.01 0.14 1]; step(num,den1); gtext('R5=40ko'); hold on ;step(num,den2); gtext('R5=100ko'); step(num,den3); gtext('R5=140ko'); gridfplot('0.95',[0 3]);fplot('1.05',[0 3]);%作出5%误差带,观察进入稳态的时间阶跃响应输出425114541()()0.010.1R G s R R C R R Cs R s sR ==++编程建立系统,可以得到系统的开环伯德图和乃氏图,编程如下:num=1;den1=[0.01 0.04 0]; den2=[0.01 0.1 0]; den3=[0.01 0.14 0]; %bode(num,den1); nyquist(num,den1); gtext('R5=40ko'); hold on ;%bode(num,den2); nyquist(num,den2); gtext('R5=100ko'); %bode(num,den3); nyquist(num,den3); gtext('R5=140ko');grid系统开环伯德图系统开环乃氏图同样由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建立闭环系统模型,可以作出系统的闭环伯德图与乃氏图。

控制工程基础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控制工程基础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反馈系数kc越大,闭环增益和时间常数下降越多。
25
四、速度反馈校正(微分反馈校正) 1、包围比例环节
*
Xi ( s ) + -
Xo ( s )
k
k G( s) k G ( s) kkc s 1
校正后:比例变成惯性,增益不变。
kcs
26
2、包围积分环节
Xi ( s ) + B (s)
2
-
G2 ( s ) Gc ( s)
G3 ( s)
校正环节
22
三、位置反馈校正(比例反馈校正)
1、包围比例环节
Xi ( s ) + -
Xo ( s )
k kc
k G( s) k G ( s) 1 kkc
*
校正后:结构不变,但增益降低。
23
2、包围积分环节
Xi ( s )
+ -
k s kc
Xi ( s ) +
-
G2 ( s ) Gc ( s)
G3 ( s)
Xo ( s )
校正环节
20
取代特性不好的局部结构。设局部环节传函如下:
* G2 ( s)
G2 ( s) 1 G2 ( s)Gc ( s)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选择 G2 (s)Gc (s) 1 则有:
* G2 ( s )
kc s
仍为惯性环节,但时间常数增大。 功能:作为局部反馈,可使系统中各环节的时间 常数拉开, 改善系统的动态平衡性。
28
4、包围Ⅰ型系统
s ( Ts +1) k s(Ts 1) * G ( s) kcs k 1 kf s k s(Ts 1) 1 kk f k s(Ts 1) kk f s s( T s 1) 1 kk f Xi ( s ) + 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前校正是通过超前校正装置实现的。其传递函数为:
Gc
(s)
Ts 1
Ts 1
(s s
1
T
1
)
T
(其中 1)
超前校正装置的零极点分布及其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为: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6பைடு நூலகம்
超前校正(2)
无源超前网络RC的传递函数:
U0 (s) 1 (Ts 1) Ui (s) Ts 1
9. 如果要求的最大超前角m过大,那么仅采用一级超前网络是难以实 现的。一般当m >60时,则应采用两级超前网络来实现校正作用。
10. 确定超前网络的结构和参数。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6
进一步说明
串联超前校正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未校正系统不稳定或在0附近 (0)有很陡的负斜率,即()曲线在0附近随的增加而急剧下 降,在这种情况下,超前校正网络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在新的截 止频率0’处未校正的系统相位角下降很多,超前校正网络的正相 位不足以补偿要求的数值。
z
1 T1T2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3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与综合
常用的串联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
超前校正 滞后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环节设计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超前校正
PID校正 小结
2020/11/4
m 45 27 19 37
其中19是由于超前校正装置的引入使原有 系统在新的截止频率处降低了的相角。
重新确定参数和新截止频率0’:
=4.023
0’ =m=1.817rad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2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根据m和 的值,可得新超前校正网络的两个 转折频率为: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3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装置
串联校正:将校正装置串联在系统的前向通道; 反馈校正:将校正装置接入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 其他校正装置:前馈补偿和复合控制;
主要介绍设计串联校正的频域法。包括各种串联校 正方法和相应校正装置的结构参数及其特性。
2020/11/4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0 (s) s(s 1)(s 5)
设计一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以下指标:Kp=, Kv=2,=45。
未校正系统为I型系统,因此Kp=,满足要求。
系统要求Kv=2,而,
K
Kv
lsim0[sG0 (s)]
lim[s
s0
s(s
1)( s
] 5)
K
/5
2
因此,K=10。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6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未校正系统在K=10时的截止
频率为0=1.2rad/s,相位 裕量为=27。
G0 (s)
s(s
K 1)( s
5)
显然不符合系统要求,因此考 虑用超前校正装置进行校正。
2020/11/4
(可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不同分析方法)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当被控对象确定后,设计或 选择适当的系统控制方案,满足系统的稳定性、稳态 性能和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完成给定的控制任务。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当被控对象确定后,为完成给定的任务,在设计系统时首先要选择 适当的控制方案,确定执行机构、测量装置、给定装置和误差放大 器等。这些元器件和被控对象均是系统中不可变的部分-固有部分。
1
1
m
1 1.817 0.906rad / s 4.023
2 m 4.023 1.817 3.645rad / s
新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Gc (s)
1 s 1 0.906
1 s 1
1.104s 1 0.274s 1
3.645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3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根据未校正系统的幅频特性,当20lg|G0|=-3.58dB时, m= 1.56rad/s。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9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根据m和 的值,可得超前校正网络的两个转折频率为:
1
1
m
1 1.56 1.03rad / s 2.28
2 m 2.28 1.56 2.35rad / s
R1 R2 1
R2 T R1R2 C
R1 R2
用RC网络来实现的 超前校正装置
无源超前网络会引起系统开环增益下降,可通过调节放大 器增益进行补偿。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7
超前校正(3)
超前校正装置是一个高通网络,对于1/(T)和1/T之间的信号有明显的 微分作用,在此范围内,输出信号的相位比输入信号的相位要超前。
控制工程基础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朱志明 教授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控制系统的分析、校正与综合
控制系统的分析:在已知系统结构和参数的情况下,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4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1)
超前校正装置具有正的相角, 并能提高系统的幅值,把它 串联到被校正的系统中可以 增加系统的相位裕量和截止 频率。
当系统的稳定性或过渡过程 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可以采 用超前校正网络进行补偿。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5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2
滞后-超前校正(2)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零极点分布及其
频率特性曲线。
1 1/(T1)
2 1/ T1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有四个转折频率: 3 1/ T2
4 / T2
相角有一个过零点频率z。当<z时,
具有滞后校正装置的特性;在 >z时, 具有超前校正装置的特性。
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Gc (s)
1
1.03 1
s 1 s 1
0.97s 0.43s
1 1
2.35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0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s)
G0 (s)Gc
(s)
s(s
2(0.97 s 1) 1)(0.2s 1)(0.43s
出现最大超前角的频率值为:
m
T
1
最大相位超前角为:
m
arcsin
1 1
超前校正装置的特性: 相位超前作用(中间段)/幅值放大作用(高频段)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8
滞后校正(1)
滞后校正由滞后校正装置实现。其传递函数为:
Gc (s)
U 0 (s) Ui (s)
Ts 1 Ts 1
最大滞后角的频率值:
m
T
1
最大相位滞后角:
m
arcsin
1 1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0
滞后校正(3)
当频率值远远大于1/(T)时,滞后校正装置的幅值Lc()和相位 c()可近似表达为:
Lc () 20 lg
c () 5
此时可将校正装置给系统本身带来的影响近似取为引入-5的滞后 角,并使增益降低了20lg(dB)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1
滞后-超前校正(1)
滞后-超前校正由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实现。其传递函数为:
Gc(s)
U 0 (s) Ui (s)
(T1s 1)
(T1s 1)
(
(T2s 1)
1
T2 s
1)
( 1,T1 T2 )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RC网络实现
2020/11/4
由固有部分组成的系统,其稳态和动态性能往往不能满足给定的性 能指标要求,因此在系统中要加入合适的校正装置和控制器,以改 善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要求。
校正综合是指在给定系统固有部分和稳态、动态性能指标的前提下, 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确定控制器的控制规律,设计控制器,或选 择合适的校正方法,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使所设计的系统 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8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确定参数:
m
arcsin
1 1
1 sin m 1 sin 23 2.28 1 sin m 1 sin 23
超前校正装置在m处的幅值为:
20lg Gc ( jm) 10lg 10lg 2.28 3.58
为了充分利用超前网络的超前特性,取校正后系统的新截止频率0 为出现最大超前角的频率m。未校正系统在新截止频率0= m处 的幅值应为-3.58dB,以使超前装置在新截止频率0= m处的幅 值被抵消为0dB。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4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与综合
常用串联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
超前校正 滞后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环节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