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校正综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前校正是通过超前校正装置实现的。其传递函数为:
Gc
(s)
Ts 1
Ts 1
(s s
1
T
1
)
T
(其中 1)
超前校正装置的零极点分布及其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为: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6
超前校正(2)
无源超前网络RC的传递函数:
U0 (s) 1 (Ts 1) Ui (s) Ts 1
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Gc (s)
1
1.03 1
s 1 s 1
0.97s 0.43s
1 1
2.35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0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s)
G0 (s)Gc
(s)
s(s
2(0.97 s 1) 1)(0.2s 1)(0.43s
出现最大超前角的频率值为:
m
T
1
最大相位超前角为:
m
arcsin
1 1
超前校正装置的特性: 相位超前作用(中间段)/幅值放大作用(高频段)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8
滞后校正(1)
滞后校正由滞后校正装置实现。其传递函数为:
Gc (s)
U 0 (s) Ui (s)
Ts 1 Ts 1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5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装置设计步骤(2)
6. 确定超前校正装置对数频率特性的两个转折频率:
1 m /
2 m
7. 求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8.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并检查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应重新选择超前 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m。并重复上述设计过程,直到满足设计要 求为止。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 性为:
G(s) G0 (s)Gc (s)
2(1.104s 1)
s(s 1)(0.2s 1)(0.274s 1)
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为 0=1.817rad/s,系统的 新相位裕量为 ’=46, 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4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装置设计步骤(1)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3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装置
串联校正:将校正装置串联在系统的前向通道; 反馈校正:将校正装置接入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 其他校正装置:前馈补偿和复合控制;
主要介绍设计串联校正的频域法。包括各种串联校 正方法和相应校正装置的结构参数及其特性。
2020/11/4
根据未校正系统的幅频特性,当20lg|G0|=-3.58dB时, m= 1.56rad/s。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9
Baidu Nhomakorabea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根据m和 的值,可得超前校正网络的两个转折频率为:
1
1
m
1 1.56 1.03rad / s 2.28
2 m 2.28 1.56 2.35rad / s
z
1 T1T2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3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与综合
常用的串联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
超前校正 滞后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环节设计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超前校正
PID校正 小结
2020/11/4
1)
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为 0=1.56rad/s,系统的 新相位裕量为 ’=35,还不满足设计要求。
为了增大相位裕量,要增大校正装置的超前作用, 即增大。这时,由于截止频率改变,引起的附加 相移也增大。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1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重新选择m :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8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确定参数:
m
arcsin
1 1
1 sin m 1 sin 23 2.28 1 sin m 1 sin 23
超前校正装置在m处的幅值为:
20lg Gc ( jm) 10lg 10lg 2.28 3.58
为了充分利用超前网络的超前特性,取校正后系统的新截止频率0 为出现最大超前角的频率m。未校正系统在新截止频率0= m处 的幅值应为-3.58dB,以使超前装置在新截止频率0= m处的幅 值被抵消为0dB。
最大滞后角的频率值:
m
T
1
最大相位滞后角:
m
arcsin
1 1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0
滞后校正(3)
当频率值远远大于1/(T)时,滞后校正装置的幅值Lc()和相位 c()可近似表达为:
Lc () 20 lg
c () 5
此时可将校正装置给系统本身带来的影响近似取为引入-5的滞后 角,并使增益降低了20lg(dB)
由固有部分组成的系统,其稳态和动态性能往往不能满足给定的性 能指标要求,因此在系统中要加入合适的校正装置和控制器,以改 善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要求。
校正综合是指在给定系统固有部分和稳态、动态性能指标的前提下, 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确定控制器的控制规律,设计控制器,或选 择合适的校正方法,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使所设计的系统 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
1. 根据系统要求的稳态精度指标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2. 对于确定的K值,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并求 出截止频率0、相位裕量、幅值裕量Kg的数值。
3. 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m。 4. 根据最大超前角m,计算的值;
m
arcsin
1 1
1 sin m 1 sin m
5. 未校正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在新截止频率0’= m处的幅值应 为-10lg,由此求出m的值。
R1 R2 1
R2 T R1R2 C
R1 R2
用RC网络来实现的 超前校正装置
无源超前网络会引起系统开环增益下降,可通过调节放大 器增益进行补偿。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7
超前校正(3)
超前校正装置是一个高通网络,对于1/(T)和1/T之间的信号有明显的 微分作用,在此范围内,输出信号的相位比输入信号的相位要超前。
] 5)
K
/5
2
因此,K=10。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6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未校正系统在K=10时的截止
频率为0=1.2rad/s,相位 裕量为=27。
G0 (s)
s(s
K 1)( s
5)
显然不符合系统要求,因此考 虑用超前校正装置进行校正。
2020/11/4
(可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不同分析方法)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当被控对象确定后,设计或 选择适当的系统控制方案,满足系统的稳定性、稳态 性能和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完成给定的控制任务。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当被控对象确定后,为完成给定的任务,在设计系统时首先要选择 适当的控制方案,确定执行机构、测量装置、给定装置和误差放大 器等。这些元器件和被控对象均是系统中不可变的部分-固有部分。
T R2C
R1 R2 R2
用RC网络实现的滞后校正装置
滞后校正装置的零极点分布及其频率特性曲线为: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9
滞后校正(2)
滞后校正装置是一个低通网络,它对于1/(T)和1/T之间的信号有 明显的积分作用,在此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的相位滞后于输入信 号的相位。
m 45 27 19 37
其中19是由于超前校正装置的引入使原有 系统在新的截止频率处降低了的相角。
重新确定参数和新截止频率0’:
=4.023
0’ =m=1.817rad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2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根据m和 的值,可得新超前校正网络的两个 转折频率为:
在下述情况下会出现()在0附近迅速下降的现象: 未校正系统在0附近有两个或多于两个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 未校正系统在0附近有一个或多于一个振荡环节的转折频率。
此时应采用二级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校正。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7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与综合
常用串联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
超前校正 滞后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环节设计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超前校正
PID校正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8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校正(1)
如果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在截 止频率0附近有两个或多于两个惯 性环节的转折频率,以及有一个或 多于一个振荡环节的转折频率, 则 ()曲线在0附近随的增大而迅 速下降,相位裕量很小,甚至系统 可能不稳定。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4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1)
超前校正装置具有正的相角, 并能提高系统的幅值,把它 串联到被校正的系统中可以 增加系统的相位裕量和截止 频率。
当系统的稳定性或过渡过程 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可以采 用超前校正网络进行补偿。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5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4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与综合
常用串联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
超前校正 滞后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环节设计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校正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超前校正
PID校正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5
超前校正(1)
9. 如果要求的最大超前角m过大,那么仅采用一级超前网络是难以实 现的。一般当m >60时,则应采用两级超前网络来实现校正作用。
10. 确定超前网络的结构和参数。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6
进一步说明
串联超前校正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未校正系统不稳定或在0附近 (0)有很陡的负斜率,即()曲线在0附近随的增加而急剧下 降,在这种情况下,超前校正网络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在新的截 止频率0’处未校正的系统相位角下降很多,超前校正网络的正相 位不足以补偿要求的数值。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1
滞后-超前校正(1)
滞后-超前校正由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实现。其传递函数为:
Gc(s)
U 0 (s) Ui (s)
(T1s 1)
(T1s 1)
(
(T2s 1)
1
T2 s
1)
( 1,T1 T2 )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RC网络实现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7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欲使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为=45,可采用超前校正 网络进行校正,且使该校正网络的最大超前角度m为:
m 45 27 5 23
其中27是未校正系统在原截止频率处的相位裕量;由于 超前网络在最大超前角附近的对数幅频特性有每10倍频 上升20dB的特点,因此校正后的系统新的截止频率比 原来系统的截止频率要大一些, 5即为在此新的增大了 的截止频率处原系统的相角下降度数。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0 (s) s(s 1)(s 5)
设计一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以下指标:Kp=, Kv=2,=45。
未校正系统为I型系统,因此Kp=,满足要求。
系统要求Kv=2,而,
K
Kv
lsim0[sG0 (s)]
lim[s
s0
s(s
1)( s
1
1
m
1 1.817 0.906rad / s 4.023
2 m 4.023 1.817 3.645rad / s
新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Gc (s)
1 s 1 0.906
1 s 1
1.104s 1 0.274s 1
3.645
2020/11/4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23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例题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校正与综合
12
滞后-超前校正(2)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零极点分布及其
频率特性曲线。
1 1/(T1)
2 1/ T1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有四个转折频率: 3 1/ T2
4 / T2
相角有一个过零点频率z。当<z时,
具有滞后校正装置的特性;在 >z时, 具有超前校正装置的特性。
控制工程基础
第十二讲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朱志明 教授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控制系统的分析、校正与综合
控制系统的分析:在已知系统结构和参数的情况下,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