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含20个制度),SC申请必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十条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十条一、总则1. 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职责。
二、食品采购与储存4. 食品采购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食品采购的规定,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
5. 食品采购应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确保食品来源安全。
6. 食品采购应建立进货查验制度,查验供应商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
7. 食品储存应按照食品种类、性质和标签要求,分别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8. 食品储存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定期检查食品质量,及时清理变质食品。
三、食品加工与制作9. 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设施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
10.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循生熟分开、清洁与污染分开的原则,防止交叉污染。
11.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食品加工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加工安全。
12. 食品制作过程中应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禁止添加非食品原料。
四、食品销售与服务13. 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设施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
14. 食品销售过程中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食品新鲜度。
15. 食品销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食品销售管理制度,防止食品变质、污染。
16. 餐饮服务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餐具,鼓励消费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17. 餐饮服务应加强食品剩余物的管理,确保食品剩余物得到妥善处理。
五、从业人员管理18. 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19. 从业人员应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0. 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六、食品安全事故处理21.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22. 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应遵循国家关于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
sc认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SC认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一、食品安全责任管理制度1.1 目的为健全本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企业内原料采购、食品生产、销售及其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制度。
1.3 内容1.3.1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负首要责任。
1.3.2 厂长1、厂长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企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监管责任。
2、厂长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2.1 目的为保证本企业生产的食品安全,确保原材料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2 适用范围本企业原材料的采购、查验、入库等环节均适用本制度。
2.3 内容2.3.1 原材料采购采购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供应商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与供应商签订食品安全协议。
2.3.2 原材料查验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查验,查验内容包括: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不得入库。
2.3.3 原材料入库查验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入库,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供应商名称、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三、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3.1 目的为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3.2 适用范围本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原材料采购、销售等环节均适用本制度。
3.3 内容3.3.1 索证本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应向供应商索取以下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等。
3.3.2 索票本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应向供应商索取正规发票,发票内容应包括:商品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
S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S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S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企业在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所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管理体系。
该制度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滥用添加剂等不合规行为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一、制度的目标和任务S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以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食品给消费者。
制度的任务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控制和监测,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保证食品合法合规。
二、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1.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推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和食品安全管理。
3.采购部门:负责对原材料和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和质量控制。
4.质检部门:负责对食品进行抽检,执行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并追溯食品生产、销售的记录。
5.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培训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三、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1.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从原材料的采购到食品的加工、贮存和销售每个环节都要控制风险。
2.确定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制定操作规范、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等。
3.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档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验和追溯。
四、食品质量控制1.对原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只选择合格和安全的供应商。
2.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作为生产的依据,确保符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3.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符合要求。
4.食品样品的取样和测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五、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1.对所有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2.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培训,提升员工的食品安全应对能力。
六、持续改进和监测1.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机制,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技术改进。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是指企业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制度清单,供参考使用。
1.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改进对于所有的食品从生产、销售到服务等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包括建立、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档案资料,对食品进行标准、合规性的分析,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2. 生产经营许可与备案制度遵守国家、地区、乡镇的规定,按照相关标准取得生产经营许可并遵守许可范围内的要求。
产品销售在全国不同地段,及时在不同地段制定不同的销售计划,不同地段制定不同的产品规格。
3. 原料及成品检验管理制度进货前实施严格的原料检验,每批次原料及每批次成品都要进行检验,并对有关记录和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
4. 采购管理制度品牌商、供应商、合作商的合作申请要审核资质符合要求,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时进行到货比对和检验,每批原料、成品都要记录数据。
5. 清洁、消毒与防污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消毒台账和防污台账及时记录,购买消毒剂、清洁剂、卫生用品等,定期进行员工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
6. 废弃物管理制度建立废品处理标准,设置出厂废品处理设施,实施废品分类产生,当月进行废品审核和验收。
7. 工业化生产制度和工艺流程对生产和销售所包含的各个环节,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包括员工的培训、操作规范等,对不同操作人员实行差别化的管理。
8. 员工培训与安全意识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授课进行有效管理,包括使用的工具、手段、卫生知识、防疫知识等,并有规范性的考核制度,每年进行计划性勤务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9. 应急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救助措施等,并进行责任划分和组员配备等。
应急方式和措施要清晰明确,应对临时突发事件。
以上就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适的管理制度,以保障食品的安全。
10. 制度执行与监管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定期评估和更新,更要求严格执行和监管。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8项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8项)第一条总则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职责,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日常管理。
第三条食品安全培训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条原料采购1. 采购的原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采购原料时应核实供应商的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
3. 建立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商名称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五条原料储存1. 原料储存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鼠、防霉变。
2. 按照原料的特性分区、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 定期检查原料,发现变质、过期等不合格原料应及时处理。
第六条食品加工1.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防止食品污染。
2. 食品加工工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3. 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第七条食品销售1. 销售食品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经营不合格食品。
2. 销售食品时应提供购物凭证,方便消费者追溯。
3. 食品储存条件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保证食品新鲜、卫生。
第八条食品添加剂使用1.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非法添加剂。
2. 记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使用时间等信息,便于追溯。
3. 食品添加剂应存放于专用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第九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1. 使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定期检查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应标识清晰,便于消费者识别。
第十条食品运输1. 食品运输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保持恒温、防潮、防震等。
2. 运输过程中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3. 运输食品的车辆、容器应定期清洗、消毒。
第十一条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_二十条

一、食品安全责任制1. 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人,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
2. 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食品安全负总责。
二、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1. 从事食品经营的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2. 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等不宜从事食品经营工作的人员,不得上岗。
四、食品采购与验收1. 严格选择供货商,确保其具备合法资质和良好的信誉。
2. 采购食品时,查验食品包装标识,严禁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过期、无标签等食品。
3. 建立食品采购、验收记录,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五、食品储存与运输1. 食品储存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虫。
2. 食品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六、食品加工与制作1. 食品加工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保持整洁、卫生。
2. 食品加工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3. 严格遵循食品加工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加工过程安全、卫生。
七、食品销售与陈列1. 食品销售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保持整洁、卫生。
2. 食品陈列应合理、有序,避免交叉污染。
3. 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设置专柜进行促销,并告知消费者。
八、食品添加剂使用1.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
2. 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九、餐用具清洗与消毒1. 餐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卫生。
2. 消毒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消毒效果。
十、餐厨废弃物处理1. 餐厨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存放,定期处理。
2. 处理餐厨废弃物时,遵守环保法规,防止污染环境。
十一、食品安全自查1.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建立食品安全自查记录,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十二、食品安全投诉举报1. 设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40条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40条)第一条本制度旨在保障食品安全,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第二条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单位(以下简称食品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条食品单位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对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四条食品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食品单位应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食品安全职责。
第六条食品单位应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七条食品单位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相关工作。
第八条食品单位应加强原料采购管理,确保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第九条食品单位应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第十条食品单位应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确保生产环境、设备、工具清洁卫生。
第十一条食品单位应加强食品储存管理,确保食品储存条件适宜,防止食品变质。
第十二条食品单位应加强食品运输管理,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第十三条食品单位应加强销售管理,确保食品摆放、储存、销售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四条食品单位应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对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及时召回。
第十五条食品单位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第十六条食品单位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七条食品单位应依法接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八条食品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第十九条食品单位应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及时公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第二十条食品单位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听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食品单位应依法承担食品安全责任,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各类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活动。
第三条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食品安全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与管理第五条食品生产者、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活动。
第六条食品生产者、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第七条食品生产者、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原料采购管理,采购的食品原料应当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原料的标准和要求。
第八条食品生产者、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的管理,防止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食品生产者、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其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检验,不得销售不合格的食品。
第十条食品生产者、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发现其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问题时,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召回已经销售的食品,并公告召回信息。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者、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信息记录制度,记录食品的生产、经营、餐饮服务活动信息,保存相关资料和凭证。
第三章食品安全监管第十二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食品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
第十四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处理食品安全事故。
第十五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检验机构依法、客观、公正地开展食品检验活动。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含20个制度),SC申请必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食品生产者)目录一、食品安全责任管理制度二、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三、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四、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五、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六、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八、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九、不合格品与不合格事项管理制度十、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十一、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十二、仓库管理制度十三、卫生管理制度十四、食品添加剂使用及管理制度十五、留样管理制度十六、检验室管理制度十七、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十八、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十九、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二十、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责任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健全本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厂内原料采购、食品生产、销售及其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制度。
三、内容(一)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本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本厂的食品安全工作负首要责任。
(二)厂长1、厂长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本厂的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监管责任。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关要求。
3、负责全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每年组织一次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分析会,处理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安全问题。
4、贯彻执行食品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目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5、严格行政管理,切实抓好落实安排生产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指标。
(三)采购销售部1、负责本厂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的日常销售工作。
组织识别顾客需求和期望,签订合同或定单。
负责与顾客沟通,妥善处理顾客意见。
2、负责对供货商的评价,制定采购计划,建立合格供货商名录,确保采购合格原材料。
3、负责制定销售计划,采取措施完成本厂销售目标。
(四)质检部1、主管本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各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各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物对人民来说是最重要的,这几乎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食品安全问题几乎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因此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很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一、食品采购经营单位采购食品,须按国家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
1、禁止采购以下食品:(1)禁止采购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清混有异物或有其他感官形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不符合食品规范规定的定型气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二、贮存1、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储存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3、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
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4、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三、食品的加工、存放1、食堂的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
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作原料。
2、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度。
3、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4、不得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有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
四、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1、食堂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2、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食堂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症状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S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S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1 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及所属各分支机构、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1.3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的原则,确保食品安全。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企业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2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3 各部门应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三、食品安全风险防控3.1 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3.2 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定期演练,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3.3 企业应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对存在安全风险的食品及时召回,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食品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管理4.1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制度,确保采购的食品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
4.2 企业应建立食品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验收制度,对不符合标准的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予以拒收。
4.3 企业应加强食品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的储存、运输管理,防止交叉污染和变质。
五、生产过程控制5.1 企业应制定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5.2 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监控体系,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5.3 企业应加强生产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生产设备、工具、容器等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微生物污染。
六、产品检验与出厂质量控制6.1 企业应建立产品检验制度,对出厂产品进行逐批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
6.2 企业应制定产品不合格处理规定,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分析、整改,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6.3 企业应建立出厂产品质量档案,保存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便于追溯和责任追究。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推荐数量,不供应隔顿菜。
每周及时预告好菜谱。
5、认真执行用餐规则,关心集体,坚特原则,做到商店用碗、盘一律不外借。
6、做好学生开水供应工作,保证保暖桶的清洁,学期结束,保管好保暖桶及底架。
7、努力搞好商店卫生以及商店前的环境卫生,做到一天一小扫,一月一大扫。
必须遵守卫生公约,切实做好碗筷等炊具的清毒工作,每天必须用开水将碗盘桶浸泡一次。
8、节约用水、用电、用煤、用柴,保管好商店现有财产,如有损失,应查找原因,追究责任。
9、不得转让任何商店物品,工作时间不干私活,一经发现每次扣50元;10、同志之间要相互团结,工作不斤斤计较,做到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
11、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虚心听取就餐人员意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商店工作。
12、商店工作人员要严守学校各项规章,注重自身形象,不得做有损于学校的言行,不得参与社会歪风邪气,对有损学校形象,参与社会歪风邪气的,一经发现,情节稍轻的,学校将予以批评教育,并在期末奖励中扣除50-200元的奖金,情节严重的将予以全扣期末奖直至予以辞迟。
13、健全商店人员年度、学期考核制度,做到有奖罚。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篇2一、为了加强对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食品上市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加强对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食品的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销的食品质量安全、可靠。
三、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食品质量和标签,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品的,同时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做好记录、保管和备查工作,批发经营部和连锁超市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对经进货审验发现食品明显存在质量问题或标识不规范、标注不真实等情况的,应拒绝进货,并及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反映。
食品企业应建立的20项制度及依据

食品企业应建立的20项制度及依据食品企业应建立以下20项制度,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1. 食品安全制度:依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2. 原料采购制度:建立原料采购标准和流程,确保采购的原料符合要求,并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
3. 生产工艺制度: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保证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4. 检验检测制度:建立健全的食品检验检测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5.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标准、抽检制度、不合格品管理等。
6. 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设施设备卫生、操作人员卫生、食品存储卫生等。
7. 防止污染制度:建立防止食品污染的制度,包括原料污染、交叉污染等防控措施。
8. 商品流通制度:依据《食品生产和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建立商品流通管理制度。
9.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
10. 召回管理制度: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做好召回风险评估和召回通知工作。
11. 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员工培训制度,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12. 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符合相关规定。
13. 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建立快速、有效的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客户投诉。
14. 售后服务制度:建立售后服务流程和标准,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
15. 外包管理制度:针对外包生产环节,建立外包管理制度,确保外包环节符合要求。
16. 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对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食品安全和员工安全。
17. 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废水处理、废物处理等。
18. 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建立食品生产和经营相关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可追溯。
19. 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
20. 食品安全培训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的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
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1项

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3、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4、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5、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6、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7、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8、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9、食品贮存管理制度10、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11、不安全食品处置制度12、食品批发销售记录制度13、食品运输和贮存管理制度14、废弃物处置制度15、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16、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17、食品留样制度18、顾客食品安全投诉管理制度19、从业人员晨检制度20、食品安全承诺书21、食品退市和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认真做好预警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销售单位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级别,组织实施分级监控、分级管理。
(三)依靠科学,加强协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所称的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三、组织领导(一)成立食品安全协调小组,主要任务是:1、研究确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
2、协调解决应急处理存在的重大问题。
3、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二)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主要任务是:1、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决策和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制定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个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个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安全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十个关键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 食品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企业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2. 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
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定期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 食品安全标准操作规程(SOP):- 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
5. 食品追溯制度:-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6. 食品检验检测制度:- 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定期的检验检测,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7. 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制度:- 确保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内容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或误导性描述。
8.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9.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确保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0. 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定期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整改。
这些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实施,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同时,企业应定期对这些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
食品安全必备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三、组织架构1. 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处置。
2.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确保食品安全。
3. 食品生产经营部门:负责按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内容1. 食品安全责任制度(1)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法定代表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2)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从业人员对本岗位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2. 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1)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查验,确保其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2)建立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报告等。
3.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4.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1)对出厂的食品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建立出厂检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
5.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1)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确保整改到位。
6.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7.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1)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各类食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概述为确保各类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
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配备具备食品安全知识、技能和责任心的管理人员。
(2)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健康上岗。
2. 食品原料采购(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采购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
(2)采购原料时应索取相关证明文件,如检验报告、合格证明等。
(3)禁止采购和使用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料。
3. 食品加工制作(1)食品加工制作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食品加工制作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手套等,保持个人卫生。
(3)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食品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4. 食品储存与运输(1)食品储存场所应通风、干燥、防潮、防鼠、防虫、防霉。
(2)食品储存应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3)食品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5. 食品销售与餐饮服务(1)食品销售者应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2)餐饮服务者应确保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3)餐饮服务者应向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餐饮服务。
6. 食品安全检查与追溯(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食品进行自查。
(2)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
(3)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立即停止销售、使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四、法律责任违反本制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各类食品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食安管理制度目录

食安管理制度目录一、总则1.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益,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
2. 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保障食品安全。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生产食品,确保食品安全。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岗位职责。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追溯制度。
4.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5.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6.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测,确保食品符合国家标准。
7.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公开食品安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三、监管部门责任1. 监管部门应当依法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保障食品安全。
2. 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力度。
3.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实情况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进行处罚。
4. 监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5. 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6. 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
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的机制,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并不定期组织演练。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质量追溯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4.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组织食品安全检测,确保所生产的食品符合国家标准。
5.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档案,保存相关资料并做好备份。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

目录进货查验制度 (2)查验记录制度 (2)库房管理制度 (3)销售卫生制度 (4)展示卫生制度 (4)健康检查制度 (5)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5)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6)卫生检查制度 (6)进货查验制度(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
(三)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四)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查验记录制度(一)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
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库房管理制度(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不得与洗化用品、日杂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4篇)

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食品原料库房管理制度1、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发放登记管理制度。
做好食品出入库登记。
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
腐败变质、发霉生虫等异常食品和无有效票证的食品不得验收入库。
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0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
宜设主食、副食分区(或分库房)存放。
4、仓库内要用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通风、防潮、防腐、保持通风干燥。
定期清扫,保持仓库清洁卫生。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持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供应商提供)。
6、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
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须粘有明显标志(原料、半成品、成品等),肉类、水产类分柜存放,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7、应有满足生熟分开存放数量的冷藏设备,并定期除霜(霜薄不得超过1厘米)、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
8、设置纱窗、排风扇、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妨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在库房内吸烟。
9、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二)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1、配餐间按专间的要求进行管理,要做到“五专”(专用房屋、专人制作、专用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备、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2、配餐间工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二次更衣,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3、空气消毒装置运转正常,每日工作前后开紫外线灯____分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4、操作前应对配制食品进行检查,凡有腐烂变质或其它感观性状异常焊,不得配制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食品生产者)目录一、食品安全责任管理制度二、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三、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四、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五、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六、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八、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九、不合格品与不合格事项管理制度十、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十一、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十二、仓库管理制度十三、卫生管理制度十四、食品添加剂使用及管理制度十五、留样管理制度十六、检验室管理制度十七、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十八、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十九、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二十、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责任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健全本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厂内原料采购、食品生产、销售及其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制度。
三、内容(一)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本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本厂的食品安全工作负首要责任。
(二)厂长1、厂长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本厂的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监管责任。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关要求。
3、负责全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每年组织一次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分析会,处理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安全问题。
4、贯彻执行食品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目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5、严格行政管理,切实抓好落实安排生产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指标。
(三)采购销售部1、负责本厂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的日常销售工作。
组织识别顾客需求和期望,签订合同或定单。
负责与顾客沟通,妥善处理顾客意见。
2、负责对供货商的评价,制定采购计划,建立合格供货商名录,确保采购合格原材料。
3、负责制定销售计划,采取措施完成本厂销售目标。
(四)质检部1、主管本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负责组织编制食品安全管理文件。
3、负责组织计量器具、各类检测设备的周期检验,负责对产品实现过程监控和测量。
4、负责监督本厂执行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的情况。
5、负责编制进货检验、过程检验、产品检验的规范文件并监督各项活动的实施。
6、在职权范围内组织处理不合格产品的检查、验证、纠正和预防。
7、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负监督把关责任。
(五)生产部1、负责指导生产人员作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2、负责研究制定产品配方标准。
3、负责研究制定产品工艺流程和审定工艺操作规程。
(六)生产车间1、根据采购销售部的合同或订单下达生产任务,安排组织生产。
2、指导工人按设备使用说明正确操作设备。
3、负责监督车间生产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工作。
4、负责设备的管理,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5、负责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环境卫生、整洁。
6、负责做好生产纪录和质量记录。
(七)办公室1、全面负责工厂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对工厂行政性文件进行管理,保管及处理工厂质量记录。
3、负责工厂对外公共关系、宣传等工作,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4、全面负责工厂的人事管理工作。
按照工厂要求配置人力资源,满足生产和发展的要求。
5、负责组织员工的培训工作。
6、负责工厂环境的卫生管理。
(八)质检人员职责1、在厂长领导下,具体负责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2、定期组织生产、维修及检验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3、对生产各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对薄弱环节加强控制力度。
4、遵守本厂各项规章制度。
(九)生产人员职责。
1、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本厂生产工艺与操作规程,并能进行熟练操作,对所在工序的产品质量负责。
2、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执行操作规程,填写好设备运行记录。
3、加强对运行中的设备检查,能处理一般性的故障。
4、有权向领导反映制约食品质量安全配置的处理意见,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
5、遵守本厂各项规章制度。
(十)设备维修人员职责。
1、每天对设备运行情况做系统检查,并分别做好检查记录。
2、定期组织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做好易损部件的联系及储备前期工作,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人员排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努力钻研业务,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及性能,熟练维修技能。
4、遵守本厂的各项管理制度。
(十一)检验员职责。
1、严格按食品执行标准逐批做好产品检验工作。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和专业部门举办的培训班。
3、做好产品化验工作,及时按规定出具检验报告,并做好检验记录,对检验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按要求进行处理。
4、做好出厂产品的留样工作和留样检验工作,并做好原始记录台帐。
5、做好检验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和检验室的清洁消毒工作。
6、遵守本厂的各项规章制度。
(十二)仓库人员职责。
1、及时安排物品出入库,做到出入库准确无误,认真履行手续。
2、严格遵守原辅料、成品入库标准,不合格产品禁止入库。
3、建立出入库台帐。
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库存情况,以便制定当天的生产计划。
月底根据帐实情况编制当月进、出库表。
4、遵守本厂各项规章制度。
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对所采购原材料的进货验收,确保原材料能符合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二、范围本厂内原材料进货查验适用本制度。
三、内容(一)采购的原辅材料应当进行查验,经验证合格后方可入库。
(二)在进货查验原辅材料时,应查验供货方主体资格的合法有效证件、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及有关票据。
(三)进货查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对本企业自行检验食品原料的,要记录检验结果集保存检验记录。
其中,联系方式中应当注明供货者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
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四)对原辅材料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内容包括:1、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是否标注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内容。
2、食品添加剂标签是否标注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3、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
4、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末检验、检疫,是否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情况。
5、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是否有标注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已经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
6、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检验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采购。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由供货者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方可采购进货。
(五)加强原辅材料的外观质量检查,对包装不严、破损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变质的,不得入库,并立即停止进货和使用,进行返厂或无害化处理。
(六)在进货查验时,发现产品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应拒绝验收,发现有假冒伪劣时,应及时报告。
(七)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一、目的为完善原材料索证索票工作,保证原材料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实现可追溯。
二、范围本厂内原材料索证索票适用本制度。
三、内容(一)索证索票是指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向供货商索取的有关证照和票据,作为证明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可靠的凭证。
(二)索证包括索取供货商或生产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检验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资料的原件或复印件,相关证件应有有供货商或生产商的盖章。
索票包括索取每批次原材料的进货单据或发票,相关票据应有供货商的盖章或签名,注明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售日期、联系方式等内容。
(三)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等资料应在有效期内;检验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货单据或发票应与实际原材料批次对应,对于无相关资料或资料不齐全的原材料不得购进。
(四)所索取的凭证,应按照供货商名称或者原材料种类规范整理、建档备查,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对生产过程中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在受控制状态下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生产过程(包括人员、设备、工艺操作方法、环境等)的控制及考核。
三、内容(一)管理制度1、设施和环境配置。
应配备必备生产设备、设施,并保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环境条件,确保产品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设备的控制。
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
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记录检修结果,及时排除故障,保持设备生产能力。
开机前对设备及操作台进行消毒清洁。
3、人员的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体检合格,进入车间需洗手消毒、更衣,作业需符合公司的卫生操作规范。
4、工艺的控制。
编制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书,明确生产工艺过程要求,并作为操作人员的操作依据,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工艺要求。
5、内包装的控制包装车间必须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产品包装前应对车间进行1小时以上的紫外灯消毒,包装材料进入车间使用前需先停在材料贮存间进行消毒杀菌。
车间人流、物流通道必须分开。
6、外包装的控制外包装必须按质量要求,每批按标识,并做好记录以便跟踪质量,并保持地面卫生。
7、车间监督车间主管应监督影响生产过程的各项因素,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8、质检质检员监控食品质量安全状态,按有关规定监测各控制点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稳定因素。
(二)考核办法每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处理由质检员负责,每月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生产、质检等职能部门进行全面的生产检查、评定。
生产过程检查需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确保出厂食品质量合格,如实记录出厂食品检验合格证和质量安全状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出厂前自行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具备必备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和校准,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二)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三)每年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按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两次的非常规项目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