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第五次课外作业一、名词解释:1.会计循环2.权责发生

《基础会计》第五次课外作业一、名词解释:1.会计循环2.权责发生制3.收付实现制4.配比原则5.坏账损失6.固定资产减值7.会计核算形式二、单项选择:1.下列不属于会计循环的业务是()。
A.编制预算报告 B.编制会计分录C.编制会计报表 D.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2.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C.权责发生制 D.货币计量3.权责发生制的建立是以()为前提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4.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中的货币计量前提还包括()前提。
A.货币名称 B.货币单位C.币值稳定 D.外币折算5.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是按照()的要求而设置的。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C.谨慎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6.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是为了()。
A.正确核算企业的营业利润 B.正确核算企业的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C.正确核算企业的投资收益 D.正确核算企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7.一贯性原则是由()假定决定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8.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单位,才需要设置()账户。
A.应收账款 B.利润C.待摊费用 D.实收资本9.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A.购进商品 B.购进原材料C.购进机器设备 D.购进办公用品10.在会计实务中,将劳动手段按一定标准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其依据是()。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重要性原则C.谨慎性原则 D.配比原则11.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选择一种“不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所遵循的是()。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重要性原则C.谨慎性原则 D.配比原则12.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将企业财产与其他单位及投资者财产区别开来,是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中关于()的要求。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13.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这种会计核算形式是()。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
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叫会计实体。
会计分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存货、应收及预付款等。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不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地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基础会计》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古代会计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封建社会末期(结绳记事,堆石记事)近代会计阶段:1949——20世纪40年代末(复式记账理论的确立与发展)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会计电算化;会计法规体完善)一.会计含义:1.会计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对经济活动核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3)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2.会计主体: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
3.会计对象: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
4.会计职能:核算、监督。
5.会计目的: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6.会计本质: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责和能力。
(基本职能,扩展职能)(一)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1)核算职能含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用会计专门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提供全面,系统,可靠,相关会计信息。
(2)核算职能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运用专门的核算方法。
依据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资料,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2.监督职能:(1)含义: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依据有关法规对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控制和指导(2)特点:利用核算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
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
必须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依据。
(两者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二)会计扩展职能:1.“六职能”论2.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3.会计控制,分析,预测,决策职能三.会计目标:会计工作所达到的终极目标(一)一般目标:1.受托责任观:通过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解释受托人的受托责任。
2.决策有用观:为决策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
(二)我国会计目标:1:决策有用:满足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
满足企业内部管理。
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会计:会计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3:复式记账:复式记账就是指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记账方法.4:平行登记:在会计审核过程中,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不仅要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登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分类账户中,凡是在总分类账户下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还要记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这种叫法叫做平行登记。
5: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而导致了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即一方已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并已经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6: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
7.转账凭证:是用来反映非物质货币资金业务的凭证.非货币资金业务亦称转账业务。
是指不涉及货币资金增减变动的业务。
二:单选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B)B:反应与监督2: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是(B)B:错账更正与评估预测3:会计在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是主要使用(D)D:货币度量与实物度量4:企业的原材料属于会计要素中的(A)A:资产5: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A)A:必然相等6: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B)B:有时相等7:一项资产增加、负债增加的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会使资产与权益原来总额(A)A:发生同曾的变动8:某企业刚刚建立时,权益总额为80万,现发生一笔以银行存款10万元偿还银行借款的经济业务,此时,该企业的资产总额为(D)D:70万9:企业收入的发生往往会引起(C)C:资产增加10: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B)B:流动资产11:经济业务发生仅涉及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时,只引起该要素中某些项目发生(C)C:一增一减变动12: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的业务是(A)A: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13:以下各项属于固定资产的是(A)A:生产产品所使用的机床14:会计科目是对(B)B:会计要素分类所形成的项目15: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A)A:借方16:进行复式记账时,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登记账户数量应是(D)D:两个或两个以上17: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等于(A)A: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18:我们一般将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称为(C)C:留存收益19:企业计提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时应借记的账户是(A)A:“财务费用”账户20:企业设置“固定资产"账户是用来反应固定资产的(C)C:原始价值21:企业的应付账款如果确实无法支付时,应贷记(D)D:“营业外收入"账户22:某企业8月末负债1200万元,9月份收回欠款150万,用银行存款归还借款100万元,用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125万元,则9月份的负债总额(A)A:1100万元23:下列费用中,不构成产品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是(C)C:期间费用24: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C)C:银行账单通知25:下列不属于会计凭证的是(C)C:购销合同26: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中,不包括(D)D:会计科目27: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相同点是(A)A: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28:下列业务应编制转账凭证的是(D)D:车间领用材料29:企业将现金存入银行应编制(B)B:现金付款凭证30:总分类账的外表形式适用于(A)A:订本式31:不可以多采用三栏式帐页是(D)D:原材料明细账32:可以采取数量金额式帐页是(B)B:产成品明细账33:记账凭证上记账栏中的“√”几号表示(A)A:已经登记入账34:“生产成本”明细账应该采用的格式是(B)B:多栏式35:下列科目的明细账格式应采用“借方多栏式”的是(D)D:营业外支出36: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有(C)C:日记账和对账核对37:在日记账无误的情况下,造成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不一致的原因是(C)C:未达账款38:采用实地盘存制,平时账簿记录中不能反映(B)B:财产物资的减少数额39:依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资产负债表采用的格式为(C)C:账户式40:依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利润表所采用的格式为(B)B:多步报告式4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A)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A:某一特定日期42:编制会计报表时,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作为编制依据的会计报表是(C)C:资产负债表43:填列资产负债表“期末数额”栏各个项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主要是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记录填列44: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应根据(C)C:“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三:多选题1: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会计等式有(ABCD)A:资产=权益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利润=收入-费用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2:属于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有(BCD)B: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C:收到某单位投来机器一台,价值80万元D: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贷款10万元3:只属于引起会计等式左边会计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有(BC)B:从银行提取现金500元C:购买机器一台,以存款支付10万元货款4:账户中用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取决于(AD)A:所记录的经济内容D:所采用的记账方法5:账户一般可以提供的金额指标有(ABDE)A:期初余额B:本期增加额D:本期减少发生额E:期末余额6:明细分类科目(BDE)B: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D: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指标E:是对总分类科目核算内容详细分类的科目7: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贷”对于下列会计要素表示增加的有(BCDE)B:负债C:所有者权益D:收入E:利润8:下列账户中,用贷方登记增加数的账户有(ABCDE)A:应付账款B:实收资本C:累计折旧D:盈余公积E:本年利润9:采用借贷记账法是,账户的借方一般用来登记(ABCE)A:资产的增加B:收入的减少C:费用的增加E:所有者权益的减少10: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点有(ACD)A:登记的内容相同C:登记的方向相同D:登记的金额相同11:下列能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的业务有(ACE)A:收到国家投资存入银行C:收到外商投资设备一台E:收到外单位的现金投资12:企业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AC)A:材料买价C:采购费用13:在“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借方登记的内容有(BCD)B:消费税C:城建税D:营业税14:关于“本年利润”账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A:借方登记期末转入的各项支出额B:贷方登记期末转入的各项收入C:贷方余额为实现的累计净利润额D:借方余额为发生的亏损额E:年末经结转后该账户没有余额15:下列账户中,月末应该没有余额的有(BCE)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E:“财务费用”16:关于企业的实收资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BDE)A:是企业实际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资本金B: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的条件E:在生产经营中取得的收益不得直接增加实收资本17:关于“制造费用”账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E)A: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B:贷方登记分配转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E:期末一般没有余额18:在下列业务所产生的收入中属于“其他业务收入”的有(BD)B:出售材料收入D:提供产品修理服务收入19:下列属于原始凭证的有(ADE)A:发出材料汇总表D:限额领料单E:收料单20:原始凭证审核时应该注意下列几方面的内容(ACDE)A:凭证反映的业务是否合法C:凭证上个项目是否填列齐全D:各项目的填写是否正确E:数字计算有无错误21:涉及现金与银行存款相互划转的业务应编制的记账凭证有(BD)B:现金付款凭证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22:下列属于外来凭证的有(ABCA:购入材料的发票B:出差住宿费收据C:银行结转凭证23:填制原始凭证时应做到(ABCDA:遵纪守法B:记录真实C:填写认真D:内容完整24:记账凭证应该是(BDE)B:由会人员填制的D: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E: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25:企业到银行提取现金500元,此项业务应登记(ABCA:现金日记账B:银行存款日记账C:总分类账26:可以作为现金日记账登记依据的有(ABDA:现金收款凭证B:现金付款凭证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27:可使用补充登记法更正差错的情况有(AEA:在记账后E: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额28:在会计工作中红色墨水可用于(BDB:结账E:算账29:会计上允许使用更正错误的方法有(ABCA:划线更正法B:红字更正法C:补充更正法30:账簿按用途不同可分为(ABDA:序时账簿B:分类账簿D:备查账簿31:对账的内容包括(ADEA:账证核对D:账账核对E:账实核对32:下列内容可以采用三栏式明细账的有(CDC:应收账款D:短期借款33: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CD)C:永续盘存制D:实地盘存制34: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ABC)A:账证核对B:账账核对C:账实核对35:利润表提供的信息包括(ABCD)A:实现的营业收入B:发生的营业成本C:资产减值损失D:利润或亏损总额36:企业的下列报表中,属于对外会计报表的有(ABCE)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E:现金流量表37:下列各项目中,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项目的有(ABC)A:货币资金B:待摊费用C:应收账款38:构成营业利润的要素主要包括(ABCDE)A:营业收入B:营业成本C:营业税金及附加D:销售费用E:管理费用39: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BCD)A:库存现金B:银行存款C:其他货币资金D:现金等价物四:判断题1.会计要素中既有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也有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对2.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错3.企业以存款购买设备,该项业务会引起等式左右两方会计要素发生一增一减的变化错4。
基础会计概述及参考答案

基础会计概述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会计2.会计反映职能3.会计监督职能4.会计的方法5.会计属性6.会计假设7.会计主体8.权责发生制9.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0.收付实现制二、单选题1.企业故意提前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违背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是()。
A.及时性B.谨慎性C.实际重于形式D.可理解性2.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是()。
A.收付实现制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权责发生制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基本特征的是()。
A.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B.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C.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D.会计具有预测和决策的职能4.企业为应付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主要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A.一致性B.谨慎性C.重要性D.可比性5.对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作资产减值损失处理,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A.客观性B.重要性C.谨慎性D.实质重于形式6.下列各项中,符合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根据没有发生的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B.根据尚未发生的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C.根据虚构的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D.完整、充分地提供应予以披露的信息7.企业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资产入账,主要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及时性B.实质重于形式C.可靠性D.谨慎性8.货款已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则企业不应当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这一做法是()。
A.可比性信息质量要求B.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C.收付实现制基础的要求D.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9.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体现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分期B.货币计量C.持续经营D.会计主体10.下列选项中,符合会计管理活动论观点的是()。
A.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活动B.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C.会计是一项管理经济系统的工具D.会计是以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是()。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16.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
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17.记账凭证;是由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根据已经审核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而编制的会计分录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8.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6. 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什么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17. 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18.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将一个企业采用的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16.财务报告:是指以会计账簿记录为主要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的形式,将会计数据传送给信息使用者,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决策。
17.会计目标:是指根据会计的职能而规定的会计应该完成的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18.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以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之后,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组织程序。
1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基本分类以后所形成的若干个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17.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18.备查账簿:也称辅助账簿。
它是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不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事项,为便于查考而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16.历史成本: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价,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17.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基础会计练习题(全新)

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会计2.会计要素3.资产4.负债5.所有者权益6.收入7.费用8.利润9.实质重于形式 10.会计确认 11.会计循环二、填空1.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和()。
2.广义的解释权益概念,应该包括()和()。
3.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的所有权,包括()和()。
4.收入一般导致企业()的增加或()的减少,当然也导致()的增加。
5.会计主体就是界定()。
6.为保证费用的准确确认,会计核算应当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凡是支出的收益仅限于当期的,应作为(),从()中补偿;凡是支出的收益涉及几个会计期间的,应作为(),形成()。
7.会计恒等式是()。
8.以()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包含着()前提(假设)。
9.会计主体对会计核算范围从()上进行了有效地界定。
10.我国的会计核算规定应以()为记账本位币。
11.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假设)是()、(). ()、()。
12.会计确认可以分为()和()。
13.初次确认决定着经济信息能否转换成()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再次确认是对()的信息进行提纯。
14.计量模式是()与()的不同组合。
15.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关系到财务状况计量的要素有()、()和()三类。
16.利润表中直接关系到经营业绩计量的要素是()、()和()。
17.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与()。
18.会计的法律规范包括()、()、()三大方面。
三、判断题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职能只有两个,即核算与监督。
()3.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部分。
()4.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始终是相等的。
()5.会计主体就是法人企业。
()6.收入与费用配比也就是费用要由收入补偿。
()7.资产只能是企业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8.负债包括潜在的偿债义务和现时的偿债义务。
()9.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10.一切费用都可视为一瞬间的资产。
()11.会计恒等式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都是平衡的。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汇总表第一章概论1.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具有的功能。
2.会计的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3.会计的监督职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4.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5.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
6.经济业务:经济活动中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事项。
7.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假设):对经济业务从空间范围上、时间界限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的、在会计上合乎推理的判断和规定。
8.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其经济业务活动是持续正常进行的。
9.会计期间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无限的经济活动期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按照划分的会计期间进行核算。
10.货币计量假设: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计量,即将会计对象内容都转化为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的会计信息。
11.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2.相关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3.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14.一贯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会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15.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拖延至后期或提前到前期进行。
16.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基础会计》第一章会计概述

销售过程
(
资
金
缴退纳源自出税金等
)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支付工资和其他费用 购建固定资产 价值损耗
补偿生产耗费(资金周转)
工业企业资金周转示意图
第三节 会计对象和具体内容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发生和结算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交易、事项的确认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会
复式记账
计
核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算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方
登记账簿
法
体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系
图
对会计资料分析、检查
本节 结束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三、会计的目标 会计是提供经济信息的,为谁提供信息,提供 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就是会计的目标。
投资者 会计师事务所 债权人 企业管理当局 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职能定义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 二、会计职能划分
师生互动: 这三个职能 可以分割吗?
(一)会计核算职能 (二)会计监督职能
第四节 会计核算前提基础和方法
案例: A公司201×年6月发生如下交易: ①本月支付款项3000元,系本月的办公费。 ②本月支付款项4800元,系本年7-12月的书报费。 ③本月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为400元,该款项已于上年末支付。 思考:在权责发生制基本下,分析A公司201×年6月应确认的费用。 分析: ①受益期在本月,应确认为本月费用。 ②尽管款项的支付在本月,但受益期在7-12月,应作为7-12月的费用,不确 认为本月的费用。 ③尽管本月未支付款项,但上年末支付的款项在本月受益,所以应确认为 本月的费用。 所以,在权责发生制这一核算基础下,A公司6月应确认的费用为3400元 (3000+400)。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复式记账: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关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记账凭证:又称记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凭证。
他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3.会计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的载体。
4.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5.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6.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7.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8.结账:是指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结账,计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做相应结转的工作。
9.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0.原始凭证: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证.11.会计科目:是指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12。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13.会计账簿:指由一定格式帐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簿籍。
14.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内容:凭证组织,账务组织,记账程序)15.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规律,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6。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实收实付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的一种制度. 17。
基础会计

《基础会计》练习题一、名词解释会计对象会计等式复式记帐法资产所有者权益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特种日记帐普通日记帐未达帐项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财务会计报告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会计循环应计费用应计收入会计核算形式负债二、简答题⒈会计的特点。
⒉会计等式的含义、表达方式及其意义。
⒊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⒋复式记帐法的概念及其特点(科学性)。
⒌会计帐簿的含义及其作用。
⒍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
⒎权责发生制的概念及其帐务处理要求。
⒏会计循环的基本内容。
⒐实地盘存制的概念、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⒑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的要点。
⒒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三、实务题㈠某企业2003年10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试编制会计分录(代记帐凭证),要求各项目必须填全。
⑴1日,收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投资500 000元,存入银行。
⑵2日,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300 000元,存入银行。
⑶5日,向广州某单位购入材料50吨,单价850元,货款及税款(增值税率17%)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⑷6日,结转上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⑸10日,采购员张某去外地采购材料,预借差旅费3 000元,以现金支付。
⑹12日,生产车间领用材料20 000元用于产品生产。
⑺15日,以现金支付职工医药费2 800元。
⑻18日,以现金支付业务招待费2 000元。
⑼20日,收到某单位前欠销货款12 000元,存入银行。
⑽25日,向外地某公司出售产品20件,单价1 200元,销项增值税额(税率17%)及货款尚未收到。
⑾26日,以银行存款5 000元支付市电视台广告费。
⑿28日,计算分配本月职工工资。
其中:生产工人工资36 8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 200元;公司管理人员11 000元。
⒀29日,从银行提取现金56 000元,备发工资。
⒁30日,支付职工工资。
⒂31日,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费6 120元,其中生产用设备折旧5 100元,办公用房折旧1 020元。
基础会计学考试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基础会计学一、名词解释1.会计职能2.会计分期3.复式记账法4.会计账簿5.收入6.管理费用7.记账凭证8.历史成本原则9.会计基本恒等式10.永续盘存法11.财产清查12.会计报表附注二、判断题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没有其他新的职能。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平衡公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3.会计循环中的主要内容是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
4.会计主体应该是能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5.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所以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打破这种平衡关系。
6.财务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利润或亏损。
7.资产类账户的贷方用来记录资产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8.账户与会计科目两者的含义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区别。
9.总分类账期末余额应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相等。
10.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进一步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是帐户的名称。
1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对等的概念,会计主体必定是法律主体。
12.总分类帐提供详细的会计信息,明细分类帐提供总括的会计信息,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13.原始凭证金额出现错误的不得更正,只能由原始凭证开具单位重新开具。
14.多栏式明细分类账,一般适用于债权、债务结算户的明细分类账。
15.在权责发生制下,本月预收下月贷款存入银行应列作本月收入。
16.企业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出租固定资产的收入、销售材料的收入都属于营业外收入。
17.接受投资者投入实物能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增减变化。
18.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能科学的反映帐户的对应关系,且便于帐目核对。
19.预收帐款属于资产类,预付帐款属于负债类。
20.记帐凭证和会计帐簿如发生笔误时,均可采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
21.产品制造成本中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属于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
22.编制工作底稿,不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程序。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1.复式记账法2.权责发生制3.负债4.损益表5.预提费用6.会计要素7.期间费用8.资产9.会计帐簿10.红字冲销法11.会计12.产品成本13.会计主体14.会计科目15.会计核算职能16.会计事项17.持续经营18.累计折旧19.会计分录20.盈余公积21.会计对象22.会计分期假设23.配比原则24.总分类科目25.资本公积26.负债27.货币计量假设28.客观性原则29.明细科目30.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大家快来帮帮我啊...谢谢你们拉...最佳答案1.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对称。
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方法。
2.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经济权益和责任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
3.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4.损益表又称利润表, 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利润实现(或发生亏损)财务报表。
5.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各项费用。
6.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做分类,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最基本分类,也是会计核算对象具体化。
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7.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各项费用。
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8.资产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
9.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对称。
记载商主体营业交易和财产出入事项会计记录文书。
为商业帐簿一种。
10.红字冲销法红字冲销法又称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调整法,即先用红字编制一套与错账完全相同记账凭证,予以冲销,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套正确会计分录。
1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深圳齐创辉财务代理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工作。
《基础会计》项目四-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习题

项目四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习题一、名词解释1、财务会计报告2、资产负债表3、利润表4、现金流量表二、填空题1、按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的不同,会计报表主要分为、、、和报表反映。
2、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包括反映静态财务状况的和反映动态的。
3、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主要有与其附表等。
4、按服务对象,会计报表可分为和。
5、按编制单位,会计报表可分为和。
6、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由,组成。
7、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和,我国普通采用。
8、编制会计报表应做到数字,计算,内容,报送。
9、经过对会计记录进行试算平衡后,就可以正式按规定进行结账,正式以后,方可依据编制各种会计报表。
10、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是以这一会计平衡公式作为理论基础的,其具体格式有和两种。
11、利润表主要是根据的净发生额分析填列的。
12、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现金流量、的现金流量和的现金流量对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
三、判断题。
(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 ”,错误的划“×”)1、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 )2、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罗列顺序是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的。
( )3、企业对会计记录进行试算平衡后,就可依据账簿记录编制各种会计报表。
( )4、为了保证编报的与时性,企业可以先编制会计报表后结账。
( )5、企业年度损益表中“利润总额”项目应该和年末年初净资产的差额相等。
( )6、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
( )7、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前,普通应该进行账证,账账,账实核对,并进行期末账项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实用性。
( )8、作为损益表编制基础的平衡公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 )9、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数”栏内各项目金额指的是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
( )10、损益表根据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 )11、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利润表属于动态报表。
( )四、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的答案中选择惟一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1、会计报表中项目的数字其直接来源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喜爱产在去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5、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6、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7、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29、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30、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32、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其他或为了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
33、其他资产:是指除了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34、实收资产:是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股份制企业中被称为股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主体,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资金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
35、资本公积金:包括基本溢价、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等。
资本公积金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转增资本金。
36、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个公益金。
盈余公积金可以用来弥补亏损和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37、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称待分配利润。
38、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39、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设计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要依据会计要素各组成内容的客观性质划分并要适应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40、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是通过总括性核算指标的科目。
41、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是提供详细、具体核算指标的科目。
42、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43、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44、复式记账方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45、账户对应关系:运用借贷记账法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就是账户对应关系。
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46、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47、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48、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或几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账户。
49、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腿长,试算平衡包括总分类账发生额试算平衡和总分类账余额试算平衡。
50、短期借款:属于企业的流动负债,短期借款的核算包括去得借款、支付借款、支付借款利息和归还借款三项主要内容。
51、长期借款:是指企业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意见或长于1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属于企业的长期负债。
52、材料采购成本计算:是指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以所采购的各种材料为对象,归集买价及各种采购费用的支出,确定各种材料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53、采购费用: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材料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如关税)以及其他费用。
54、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55、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现支付的费用。
56、产成品:是指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57、原材料亦称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58、工资及福利费:亦称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个人的工资以及按生产个人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59、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车间在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其中大部分的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个人的工资、车间厂房和建筑物的折旧费以及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60、销售退回:是指由于发出产品的品种、规格或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购买方将部分或全部产品退回销售单位。
61、销售折让:是指对上述产品不作退回处理,而是在价格上给予购买方某些减让。
62、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各种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费。
63、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董事会的会费、行政官理部门在经营管理中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折旧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劳动保险费等。
64、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65、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
如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处理固定资产的净收益或净损失、捐赠支出、罚款支出以及由于自然杂还造成的损失等。
66、所得税:是企业依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对企业某一经营年度的所得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的税款。
67、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账户之间的最本质差别在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因而账户的经济内容是账户分类的基础,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也是对账户的最基本的分类。
68、账户的用途:是指开设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69、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