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检测系统汇总

合集下载

气温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气温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气温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概述温度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物理量,它在工业控制、气象观测、生物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对气温检测需求,气温检测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气温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

原理气温检测系统基于温度传感器实现气温测量。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以下是这些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的热电势差来测量温度。

当两个导线的温度不一致时,会产生微小的电压差,利用热电偶电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温度值。

2.热敏电阻:通过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实现温度测量。

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增加;随着温度的降低,电阻值减小。

3.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学特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测量温度。

半导体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电流或电压值会有所变化,通过测量这些变化来计算温度值。

应用气温检测系统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气象观测:气温是气象观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气温检测系统可用于测量大气中的温度,并提供准确的气温数据,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

2.工业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关键的参数之一。

气温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自动控制,以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3.室内温度监测:在办公室、住宅等建筑环境中,气温对于人体舒适度和健康非常重要。

气温检测系统可以监测室内温度,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进行调节,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4.农业生产:不同植物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气温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农田中的温度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合理安排灌溉、温室管理等。

5.科研领域:在科学研究中,温度是很多实验和研究的基础条件。

气温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实验室或场地中的温度,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总结气温检测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气温的测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论是在气象观测、工业控制还是其他领域,气温检测系统都能提供准确的温度数据,为相应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支持。

T系统简介

T系统简介

5T系统简介一、THDS(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race Hot box Detection System)二、TFDS(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VDS(客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 Trouble of moving Freightcar Detection System )三、TADS(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升学诊断系统)(Trackside Acoustic Detection System)四、TPDS(铁路客货车通用运行品质轨边动态监测系统.)( Truck Performance Detection System )五、TCDS(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一、THDS(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race Hot box Detection System)THDS(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利用轨边红外线探头,对通过车辆每个轴承温度实时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实时上传到分局车辆运行安全检测中心,进行实时报警。

通过配套故障智能跟踪装置,实现车次、车号跟踪,热轴货车车号的精确预报,重点探测车两轴承温度,对热轴车辆进行跟踪报警。

重点防范热切轴事故。

THDS实现了联网运行,每个探测站接车和轴温探测信息直观显示,实现跟踪报警。

二、TFDS(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 TVDS(客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 Trouble of moving Freightcar Detection System )TFDS(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采用高速连续数字照像技术、大容量图像数据实时处理技术和精确定位技术,利用轨边高速摄像头,对运行货车隐蔽故障和常见故障进行动态检测,及时发现货车运行故障,重点检测货车走行部、制动梁、悬吊件、枕簧、大部件、钩缓等安全关键部位,重点防范制动梁脱落事故,防范摇枕、侧架、钩缓大部件裂损、折断,防范枕簧丢失和窜出等危及行车安全隐患。

TFDS的实施,实现了列检作业从人控向机控、室外向室内、静态检测向动态检测的大变革。

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HDS)概论

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HDS)概论
光子探测器是利用入射的红外线光子流与探测器材料(如碲镉汞材 料)中的电子直接相互作用,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 形成电流,使得探测器的电子能量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各种电 学现象,称为光电效应。由于光电效应中没有热探测器温度变化的 过程,所以光子探测器的响应速度比热探测器快很多,响应时间常 数为微秒级。
一、THDS系统的发展历史
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HDS):通常称为红外 线轴温探测系统,是利用安装在轨边的温度探测 装置,采用辐射测温技术,实时检测运行状态下 的列车轴承温度,发现车辆轴承故障隐患,保证 铁路运输安全的车辆安全防范系统。
70年代:开始研制一代机,热敏电阻测温,交流 放大,不定量测温,描笔式记录仪输出,人工判 断热轴。
计算出各轴承零件产生故障时
的特征频率。对实测信号进行
分析,查找特征频率成分,即
可判别故障所在。
反例: n年n月n日4时43分45393次货物列车编组39 辆,通过
外线探测站下行方向时,THDS系统预报机后11辆C62K 4927507右侧2轴热轴,等级微二。经分解检查,发现该轴承存 在外圈裂纹、内外圈滚动面剥离、滚子裂损、保持架融化等故 障。从轴承分解结果看,该轴承外圈裂纹37mm、内外圈滚动面 大面积剥离;5颗滚子发生破碎,滚子呈不规则颗粒状,保持架 折断、融化,属轴承恶性故障,如继续运行将要发生车辆热切 事故。
经过多年的发展,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目前已形成保障列车 运行安全的一个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系统,综合运用红 外探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 络通信技术,实现分散探测,集中报警,联网运行,信息共享, 防止铁路车辆热切轴事故的发生,成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与畅 通的一个重要体系。
正确解读TADS系统预报准确率 ≥97%

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424460013)
警报一般依据某一种表征燃烧的信号,尽管有些报 警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但是并没有把各种信号真 正融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 自适应功能,用它来调整各火灾探测器的权重系数, 可以使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高,根据上述问题,本文 提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火灾报警系统。 2模糊神经网络设计 2.1 模糊变量
参考文献: [1]孙江宏,李良玉.Protel电路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2. [2]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13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3]马忠梅,等.单片机C语言Windows环境编程宝典[M].北京:北京
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 [4]石东海.单片机通信从人门到精通[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yco o舶
图5单片机电路
Fig.5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ircuit
3.1.2组态王和单片机通信的协议选择
正常。在画面的右上角加入了时钟控件,发现时钟
单片机和组态王通信协议按照传输中用到的数 显示和计算机同步,工作正常。
据方式分为二进制方式和ASCII码方式。由于没有
由微机做上位机,组态王和单片机通信有很多 方式,如可以通过动态数据交换(DDE)方式进行通 讯;还可以通过板卡方式购买组态王的驱动程序开 发包,然后单独开发通讯驱动程序,也可直接让单片 机和组态王6.02通信等。由于本系统不需要传送 大量数据,采用单片机和组态王6.02直接通信方 式。
y“ 0’
岬 110 —二C17 laF J5823
lr—_一uco'2、:2
RXDMCU TX洲CU I’32 I):j3 P34 P35 P36 1137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报告模板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报告模板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报告模板1. 引言温度检测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不论是工业生产中的温控系统,还是医疗领域中的体温监测,都需要可靠准确的温度检测系统来提供数据支持。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2. 系统设计2.1 系统概述本温度检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传感器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显示模块2.2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是温度检测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实时感知周围的温度信息。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选择了半导体温度传感器作为主要传感器。

2.3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传感器模块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模拟转数字(A/D)转换,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的数据传输格式,如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常用的数据采集芯片有MAX31855 和ADS1115 等。

2.4 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接收从数据采集模块传输过来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其中包括常见的数据滤波、校准和温度单位转换等操作。

此外,如果需要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如报警、数据存储等,也可在该模块进行相应的逻辑设计。

2.5 数据显示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将处理后的温度数据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供用户实时监测和观察。

常见的数据显示方式包括数码管、液晶屏、计算机图形界面等。

3. 系统实现3.1 硬件实现在硬件实现方面,我们选用了Arduino 控制板作为主控制器,并通过相关传感器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与之连接。

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相关文档和示例。

3.2 软件实现在软件实现方面,我们采用了Arduino 的开发环境进行程序编写和上传。

具体程序设计涉及到传感器的读取和校准、数据传输和处理,以及数据显示等方面。

4. 系统测试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测试。

首先对传感器模块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温度测试,并与标准温度计进行了对比。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一、兴安矿现状兴安矿井煤系地层厚1120米,有煤层41个,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23个,煤层总厚度为75.99米,2006年10月26日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研究所对兴安矿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和自然发火期核定说明:11、12、17-1、17-2、18、21、22、27、30号层9个煤层属容易自然发火煤层。

各煤层自然发火期:11 号层自然发火期:4个月;17-1号层、17-2号层自然发火期: 8个月;18号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21号层自然发火期: 10 个月、12、27、30号煤层自然发火期12个月属自然发火煤层, 23、24、28、33等煤层自然发火期12 个月以上,属不易自然发火煤层。

由于煤层自燃发火期短,在对煤层自然发火潜伏期温度的变化进行观测时发现现有的观测技术落后。

二、强化温度观测技术兴安矿煤层自燃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主要以人工观测采空区后部钻孔为主,这种方法在技术上限制了观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为改变现有的观测技术,兴安矿引进了山东微感光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预报系统。

三、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预报系统原理及系统软硬件设备1、原理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预报系统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该技术为拉曼散射和光时域反射技术,可以实现温度和距离的测定。

拉曼散射是依据光在光纤中传播过程中,产生后向拉曼散射光谱的温度效应。

当入射的光量子与光纤物质分子产生碰撞时,产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时,光量子和物质分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光量子的频率不发生任何改变,表现为瑞利散射光保持与入射光相同的波长;在非弹性碰撞时,发生能量交换,光量子可以释放或吸收声子,表现为产生一个波长较长的斯托克斯光和一个波长较短的反斯托克斯光。

由于反斯托克斯光受温度影响比较敏感,系统采用以斯托克斯光通道作为参考通道,反斯托克斯光通道作为信号通道,有两者的比值可以消除光源信号波动、光纤弯曲等非温度因素,实现对温度信息的采集,光纤测温的原理是依据后向拉曼(Raman )散射效应。

测温系统总结

测温系统总结

测温系统总结1. 引言本文档是对我们开发的测温系统的总结和回顾。

我们的测温系统是一个基于数字摄像头实现的温度检测系统,可以用于快速、无接触地测量对象的表面温度,并且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报警功能。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能够迅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温度异常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系统架构我们的测温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摄像头模块:负责采集图像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我们选用高像素、高帧率的摄像头,并使用图像处理算法提取图像中的温度信息。

•控制器模块:负责控制系统的运行和调度。

它包括一个嵌入式控制器,用于控制摄像头的采集和图像处理流程,并与其他模块进行通信。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并处理从摄像头模块传输过来的温度数据。

它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加工,并提供数据存储和展示功能。

•报警模块:负责监测温度异常情况,并及时发送报警信息。

我们使用了一套灵活的报警逻辑,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不同的报警阈值和触发条件。

3. 功能特点我们的测温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特点:•高精度:通过使用高像素的摄像头和精确的图像处理算法,我们能够达到很高的温度测量精度。

在标定和校正的基础上,系统的测温误差可以控制在±0.1℃以内。

•实时性: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并处理温度数据,并提供实时报警和数据展示功能。

这使得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温度异常情况,有效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可扩展性:我们的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功能扩展和定制,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可视化:数据处理模块提供了直观的数据展示界面,可以实时显示温度数据的曲线图、热力图等。

这样,使用者可以直观地了解温度分布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

4. 使用案例我们的测温系统适用于多个领域和场景,以下是一些使用案例:4.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测温系统用于监测设备和机器的温度状态。

温度循环检测系统

温度循环检测系统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自动化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控制系统的首选平台,应用计算机对生产和试验进行实时、远程监控是现代自动化发展的主用方向。

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可对生产现场的工艺参数进行采集、监视和记录,以方便人们对数据结果做出分析判断。

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要测控很多参数,诸如温度、压力、转速等,通常的方法是使用专用的仪表人为观测、记录处理数据、做出判断,这就会带来人为的误差,而且应用范围也会受到现场条件、响应速度等因素的限制。

而自动的实时监控系统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以一种简单的温度循环检测系统为实例,基于VB编程语言的多路温度采集与处理系统,可以实现上下位机的通信与系统管理界面设计,可以更直观的观察数据、更便捷对系统进行控制。

上位机基于VB编程语言编程可以实时监测到温度的变化,同时将采样数据与采样时间存入数据库中,便于对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下位机采用ADAM-4017+对数据进行采集。

关键词:温度巡检;实时数据;历史数据;VB;研华4000系列模块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t has found widely application in many areas. In the field of automation,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has become the preferred platform. Computers have been used for production and testing in real time, remote monitoring which is the main use direction. The data acquire system can be used to collect, monitor and record data of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o facilitate the people to judge the results of an analysis. In the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they are required to monitor and control many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pressure, speed, etc..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s to use special instruments by human observation, record process data, make judgments, which would bring about human error. and limited by on-site conditions, response speed factors. The automatic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is a good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In this thesis, a simple temperature measur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VB programming language, multi-channel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can achie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C and I/O module, monitoring interface design. It can observe data intuitively, conveniently and fast. The PC based on VB programming language can monitor real-tim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meanwhile the sampled data is stored into the database for data query and analysis in which ADAM-4017 + is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Key words:temperature inspection; real-time data; historical data; VB; Advantech 4000 series modules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VB的应用现状 (1)1.3 ADAM-4000系列模块的应用现状 (1)1.4 本文研究内容 (2)2 系统应用软件及研华模块简介 (3)2.1 VB技术的概述和功能特点 (3)2.1.1 VB技术的概述 (3)2.1.2 VB技术的功能特点 (3)2.1.3 VB术语 (4)2.1.4 窗体的常用属性 (5)2.2 数据库简介及应用 (6)2.2.1 ACCESS数据库简介 (6)2.2.2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7)2.2.3 ACCESS数据库系统的建立 (8)2.3 研华ADAM-4000系列的功能特点 (11)2.3.1 ADAM-4017+的功能特点 (11)2.3.2 ADAM-4520的功能特点 (13)2.3.3 ADAM-4000 Utility的使用 (14)2.4 RS-232接口 (17)2.4.1 RS-232的历史和作用 (17)2.4.2 RS-232接口的物理结构 (18)2.4.3 RS-232传输电缆长度 (18)2.4.4 RS-232端口缺点 (18)3 巡检系统整体设计 (19)3.1 数据采集技术概述 (19)3.1.1 数据采集的基本功能与形式 (19)3.1.2 数据采集系统的的特点: (19)3.2 软件结构设计 (20)3.2.1 软件结构 (20)3.2.2 MSComm控件简介 (21)3.3 硬件结构设计 (22)3.3.1 硬件结构 (22)3.3.2 ADAM-4017+连线图: (23)3.3.2 ADAM-4520连线图: (25)3.4 温度巡检系统数据采集实现 (26)4 系统调试 (31)结论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附录A 英文文献 (38)附录B 中文文献 (42)附录C VB程序 (45)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近年来,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专业课程设计温度检测系统学生姓名李晓晓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年级专业2011机电专本指导教师孙长青完成日期2012年6月前言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监控。

在传统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中,往往采用模拟技术进行设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如传感器外围电路复杂及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而其中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整个系统性能的下降。

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组成的温度检测系统进行温度检测、数值显示和数据存储,体积减小,精度提高,抗干扰能力强,并可组网进行多点协测,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等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设计就采用以51单片机为核心,和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 模拟出一温度控制系统,当温度没有超过预设温度时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此本系统就是一个温度计。

当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就会闪烁报警,当温度降下时就停止闪烁,此时本系统就是一个温度监控器。

以DS18B20 为代表的新型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集温度测量和A/D转换于一体,直接输出数字量,与单片机接口电路结构简单,广泛使用于距离远、节点分布多的场合,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目录前言 (1)1 总体设计方案 (3)1.1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1.2总体设计思路 (3)1.3总体设计方案设计 (3)2 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 (4)2.1器件的选择 (4)2.2电路设计及功能 (8)2.3单片机的内部资源 (9)2.4芯片DS18B20器件介绍 (10)3 系统的软件设计 (13)3.1设计的流程图 (13)3.2系统部分程序的设计和分析 (14)结论 (16)附录Ⅰ程序设计 (17)附录Ⅱ参考文献 (21)附录Ⅲ结束语 (22)附录Ⅳ实物照片 (23)1 总体方案设计1.1 设计目的及意义(1)在学习了三年的课程后,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2)通过实验提高对单片机的认识,通过实验提高焊接、布局、电路检查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软件调试能力。

(4)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5)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6)熟悉水箱温度控制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元件,绘制系统电路原理图,运用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加深对单片机的了解和运用,进而提高自己的应用知识能力、设计能力和调试能力。

1.2 总体设计思路本设计以单片机为基础,温度监控系统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2.1系统分析过程(1)根据系统的目标,明确所采用温度监控系统的目的和任务。

(2)确定系统所在的工作环境。

(3)根据系统的工作要求,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方案。

1.2.2 系统设计内容(1)构思设计温度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2)对要求设计的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考虑多种设计方案,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并确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并设计相应的功能结构。

(3)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芯片及元器件。

(4) 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程序。

(5) 电路板及其结构的设计。

(6) 进行系统的调试,完成最终的设计。

1.3 总体设计方案设计1.3.1 系统框图本设计为无线电控制电路,系统框图如下所示:图1-1 系统框图1.3.2 系统功能此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监控系统,其功能是:平常状态下可以做温度计使用。

当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二极管会闪烁报警,当温度降下时二极管则停止闪烁。

2 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2.1 器件的选择在本设计系统中用到的主要器件有单片机核心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数码管显示器。

选择合适的器件完成设计任务,目前各半导体公司、电气商都向市场上推出了形形色色的器件,如何选择合适的器件使系统最大的简单化,功能优异化,可靠性强,成本低廉,成为了器件选择的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选择器件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芯片的封装形式。

如DIP(双列直插)封装及表面贴附等。

(2)器件的基本性能参数。

如单片机执行速度、程序储存器容量、I/O口引脚数量等。

(3)芯片的功耗。

如单片机选择能满足低功耗的要求。

(4)供货渠道是否畅通,价格是否低廉。

STC89C516RD+系列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超强抗干扰/ 高速/ 低功耗的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 单片机,12 时钟/ 机器周期和6时钟/机器周期可任意选择,最新的D版本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STC89C516RD+单片机。

温度传感器选择DS18B20,显示选择共阴极数码管。

2.1.1 单片机(STC89C516RD+)的引脚功能图图2-1 STC98C16RD+引脚图2.1.2 各引脚及功能说明(1)电源引脚:Vcc:40脚正电源脚,工作电压为5V。

GND:20脚接地端。

(2)单片机I/O口: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极开路双向I/O口。

P0口能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L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ALSH进行校验时,P0口输出原码,此时P0口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 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

在FAL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当P2口被写入“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P2口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P3口除作I/O口使用外,还有特殊功能如图所示:表 P3口的特殊功能P3引脚兼用功能P3.0 串行通讯输入(RXD)P3.1 串行通讯输出(TXD)P3.2 外部中断0( INT0)P3.3 外部中断1(INT1)P3.4 定时器0输入(T0)P3.5 定时器1输入(T1)P3.6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WRP3.7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RD(3) RST复位: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复位可分为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两种,如图所示:图2-2 复位电路(4) 晶振电路: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晶振电路如图所示:图2-3 晶振电路(5)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 脉冲。

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

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6)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7) /EA/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2.1.3 单片机最小系统如图所示:图2-4 单片机最小系统2.2 电路设计及功能本设计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温度采集,数码显示,报警电路。

温度采集部分利用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感知温度,后数码显示出温度,若温度超过了预设温度报警电路则启亮发光二极管,闪烁。

整体电路图如下所示:图2-5 温度监控系统电路图2.3 单片机的内部资源51单片机给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内部资源,如定时/计数器,串行口等,而没有中断就无法用到单片机提供的资源。

再者,中断可以提高单片机的工作效率,由于本设计中用到了中断程序,所以我们先介绍一下中断系统。

2.3.1 中断系统:在8位单片机中, 51单片机是中断功能较强的一种,它提供了5个中断请求源和两个中断优先级控制。

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要处理很多问题,既有主机内部也有外部的,既有预定的也有外设的,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CPU 要从容的完成各种任务,必须有中断功能。

中断系统解决了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时,慢速工作的外围设备与快速工作的CPU 之间的矛盾,设置了中断就可以提高CPU 的工作效率,具有实时处理功能,使CPU 能很快做出反应解决现场的各种参数和状态的变化,还具有故障处理功能,处理工作时故障的中断服务程序,此外还有实现分时操作、程序调试、多机连接等方面。

运行过程如下:图2-6 中断控制过程不同的单片机的中断源是不同的,在此系统中的单片机有五个中断源,具有两个中断优先级,可以实现二级中断服务程序嵌套。

每个中断源可以编程为高优先级或低优先级中断,允许或禁止CPU 请求中断。

与中断系统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有中断允许寄存器IE 、中断优先寄存器IP 、中断源寄存器(TCON 、SCON )。

从中断响应过程可以看出在执行一种中断服务程序时,另一个同级中断不能现行程序中断断点 继续执行 中断 服务程序被响应,必须在执行RET1指令后,在执行一条其他条令,CPU才能响应。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实现单步操作。

其实现过程如下:设置中断P3.2为电平触发方式,高优先级中断,CPU外部中断0开中断,即应执行以下指令:CLR IT0, SETB EA, SEB EX0 .在中断服务程序结尾增加以下指令:K0:jnb P3.2,K0 ;P3.2变高前原地等待K1:jb P3.2,K1 ;P3.2变低前原地等待RETI ;中断返回若P3.2为低电平就进入外中断0的中断服务。

由于上述几条指令的存在,程序将在JNB出原地等待,当P3.2端出现一个正脉冲,程序就往下进行,在执行RET1和返回后的一条其他指令后,又立即进入外部中断P3.2服务程序,以等待P3.2端出现下一个脉冲,这样P3.2端没出现一次正脉冲就执行一条新的指令实现了单步操作。

GATE:定时/计数器门控制位,用于设定定时/计数器的启动是否受外部中断请求信号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