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

”家国情怀,是古代文人士子最浓烈的精神底色。

《新课标》指出,语文应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九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24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是辛弃疾眺望破碎山河时,写的一篇经典的爱国作品;《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是革命领袖毛泽东,眺望北国风光时,写的一部赞美祖国山河的作品。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画卷里,一个个仁人志士仿佛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他们正在深情的凝“望”着祖国的寸寸山河,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屈的脊梁。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以读促思,理解词的内涵。

2.体会词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品味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以及历代词人“望”中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以读促思,理解词的内涵,体会三问三答、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代文人深刻的情感意蕴,感悟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凭栏远望,目之所及,悠悠深情,油然而生。

辛弃疾,从风雨飘摇的南宋走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是他对破碎山河深情的一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来品一品诗词中“望”中的深情。

二、读“望”1.释题。

2.读“望”中深情(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意、读出情味,注意节奏、轻重、抑扬),读后点评。

3.出示背景:这首词作于嘉泰四年,辛弃疾时年65岁,几经浮沉后,出任镇江知府。

此时,已经南归四十四年,然而南宋朝廷却仍然偏安一隅,不思进取。

杨希闵评价:“此有慨于南渡之不振也。

”所以才有了这首词深沉苍凉的感情基调。

三、品“望”1.在初步了解本词感情的基础上,深入到字里行间,领会辛弃疾望中的深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描绘了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远眺江南美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古诗文,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背景,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能够把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诗歌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的背景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和简介的方式,引入诗文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朗读:学生朗读诗文,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解读:学生自读,理解诗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欣赏:学生欣赏诗文的艺术特色,教师引导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_南乡子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教学实录_

_南乡子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教学实录_

初中2014.7-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实录一、初读词句,初识词体师:今天,我们要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词牌名是“南乡子”。

(师板书“南乡子”。

)师:现在,同学们放声读这首词,读两遍。

(生读。

)师:大家都读得很投入。

读完全词,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不会读的字?生:“年少万兜———”什么,我不会读。

师:请看课下注释。

“兜鍪”的“鍪”和“孙仲谋”的“谋”的读音是一样的。

还有吗?生:没有了。

师:现在,我们听写一下词里难写的字。

我们请这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师听写“神州”“悠悠”“兜鍪”“坐断”;黑板上,一生将“神州”写成“神舟”,一生“坐断”的“坐”字没写出来,“断”的笔顺也有问题;师边批改,边讲解。

)师:“神州”是地名,指中原地区。

“鍪”从字形看,有“矛”,有“金”,可能是什么意思?和什么有关系?生:和打仗有关系,它是古代士兵打仗时戴的头盔。

师:现在,写错字的同学快速改正。

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全部写对。

)师:好,解决了读音和书写,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站起来为大家朗读一遍全词。

(生读。

部分学生和听课教师鼓掌。

)师:老师和同学都为你鼓掌,说明你朗读得很好。

你的朗读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那就是词的节拍读得特别好。

(师模仿学生读。

)师:“南乡子”这个词牌的词五字句和七字句特别多,他把五字句“何处望神州”处理成212节拍,把七字句“千古兴亡多少事”处理成223节拍。

模仿这两个句子的读法,大家读一读,看看其他五字句和七字句是不是也这么读。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词读准节拍很重要,因为诗词是节拍的艺术。

刚才这位同学有一个句子读得不太理想,读“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好,还是读“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好?生:将“悠悠”两个字断开读不好。

(师范读。

全班齐读。

)二、巧用语感,活用朗读师:这首词分上下两阕,我们先学习上阕。

下面,大家边读边体会阅读感受。

可以将阅读感受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写作特色:
课文精讲
1.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本词围绕“登北固楼”的主题,把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上
片借景抒情,整体情感沉郁悲怆。下片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 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大处落墨,视 野开阔,气魄宏大。
课文精讲
写作特色:
2.三问三答,互相呼应 上片用了两个问句,“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课堂练习
•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角度一: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 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角度二: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兴衰的历史变化比作滚滚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 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连绵不尽的样子。
课文精讲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 率千军万马。
占据。
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指曹操与刘备。
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 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课文精讲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这无尽的长江 水滚滚东流。 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方,坚持抗战,没有停止。天 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 子当如孙仲谋。”
朗读指导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实用课件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实用课件

背景链接
本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1205)担任镇 江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 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南宋朝廷抵御 金兵南下的江防前线。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 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 怀古述志的著名词作。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 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词牌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有所感慨
题目
晋蔡谟筑楼北固山上, 称北固亭,原址位于今江苏 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 又称北固亭。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 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 礴,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善用典故,托 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 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 轩长短句》。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一问江山,怀念故国 三问三答 二问兴亡,哀伤时事
三问英雄,借古讽今
主旨归纳物那样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壮 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婉转地表达 了作者对统治者无能、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以及报 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 实写史事,却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 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直接刻画孙权英雄形象。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 无能、怯懦苟安。
三问: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 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这句话 本是曹操的语言,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有志之士 要求奋发图强,收复中原的强烈呼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南乡子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南乡子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授课设计授课目的:1、认识辛弃疾的有关文学知识,积累名句。

2、屡次朗诵,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味。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授课重点:目标 1.授课难点:目标 2.课时数:1课时。

授课过程: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1、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求恢复国家一致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很多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立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想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 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诵。

三、细读品味:1、“哪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哪处,意在言外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忽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耐人回味。

可是,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滔滔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令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想。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信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宛转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平时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全力衬着孙权盛气凌人的雄姿,宛转地表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情感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艺术技巧,把握其豪放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词意,体会辛弃疾豪放词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赏析艺术技巧,把握其豪放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宋词,透过历史的沧桑,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我们的心间。

长长短短间,淋漓尽致地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会话。

宋词有种外在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味,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蕴藉含蓄,还是酣畅淋漓,都会使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遐想。

让我们走进宋词,感受其中的羁旅之思、离恨之苦、家亡之仇、国破之恨,体会其高超的表达技巧。

在两宋文坛,有两个顶天立地的词人,一为苏轼,一为辛弃疾。

不得不承认,苏轼的名气要更胜辛弃疾。

原因不用说大家也明白,辛弃疾没有苏轼的豁达和乐观。

不管被贬至何地,苏轼都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而他辛弃疾却想不开、看不透,他一边“醉里挑灯看剑",一边想着“天下英雄谁敌手”,但这正是辛弃疾的魅力所在。

感知辛弃疾是词人,也是民族英雄。

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奔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力主抗金。

但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

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成为“济南二安" 。

被誉为“词坛飞将军”、“词中之龙"等。

他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教学优秀课件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教学优秀课件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诗的两部分
咏雪:瀚海雪景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领 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Nhomakorabea边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描写雪的这样一 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那大家知道这句诗的出处吗?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便是这句诗句的来 源。其实这首诗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边塞 诗表现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 的豪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入岑参诗中 的世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诗的两部分
送别:风雪送客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回穿越,四度寻“望"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穿越”情境的设置,理解怀古诗词的内容即古人如何怀古人、忆古事;2、以“望"字为线索,理解作者从“眺望”之景联系到“回望"历史的心绪思路;3、结合词中用典手法的运用,并补充作者相关背景资料,知人论世,感悟作者“渴望”报国的热血与最终对朝廷“失望"的悲愤与讽刺之意。

【教学重难点】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把握用典手法的妙处。

一、激趣导入:怀古吟始导入:翻开语文书,我们进入的每一篇古文,古诗词,都是一次奇妙的穿越,与历史的对话,与古代文学的交流与共舞......我们所学的有哪些怀古诗呢?【预设】《咸阳城东楼》、《登幽州台歌》、《过长沙贾谊宅》、《赤壁》等现在,让我们开启穿越时空的门,去理解这短短56字的内容,领会它所诉说的情志。

二、反复诵读: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提出字音疑问2、教师解惑,标注易错字词3、倾听范读,感受节奏音韵4、学生齐读,初步感知词意三、理解词意,领悟情志:开启穿越之旅(一)一度穿越——今人品辛词1、请根据题目,填写以下信息,获取穿越钥匙:穿越目标朝代(时间)穿越目标地点(空间)穿越所遇之人(人物)穿越所见之事(事件)【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解题2、你已到达目的地,词人此时正在......请找出本词的题眼?【明确】“望”字。

接下来的品读,我们将以“望"字为线索,串起整首词的理解。

【任务一】遥望山河,找寻“神州”朗读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提出疑问:许多怀古诗先写“临古地"之景,以景发语,如“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东楼)”;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古)",即先望后感。

而辛弃疾开篇却直接发问:何处望神州?后一句才展开登高所见之景:满眼风光北固楼。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

[]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堂实录丽水黎明初级中学毛然馨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辛弃疾的词,词牌名叫南乡子,刚才我们是轻声读,现在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放声读词,读两遍。

学生读。

教师:大家很投入,有没有不会读的字?生:年少万兜鍪的兜鍪。

教师:看课下注释。

和孙仲谋的谋读音一样。

里面的字都会写了吗?两位同学到小黑板前听写,其他同学写在自己本子上。

听写的词语:神州悠悠兜鍪坐断教师批阅教师:神州是地名,指中原地区。

鍪从字形猜猜看是什么意思,和什么有关系,和打仗有关系。

断的笔顺有问题。

听写写全对的举手,然后错的订正。

教师:请一位同学站起来,来读一读全词。

一学生读全词。

教师:有老师和同学都为你鼓掌,他把语音都读对了吗?他有一个显著的有点,把词的节拍读得特别好。

教师模仿学生读。

教师:五字句处理成212,七字句处理成223。

全班齐读。

教师:节拍读准很重要,这代表了我们对词的大概理解,在其中听到了两个词这样读,悠悠,这样读好不好?教师范读“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朗读要做到音停意连,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全班一起读。

全班齐读。

教师:大家基本上把节拍读得稳定。

这词分成上阕和下阕,我们先学习上阕,下面给你默读的时间,大家边读上阕,边想一想,面对上阕的五句话,你会萌生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课堂笔记上。

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老师也过来看一看。

这位同学写了很多,你说。

生:上阕中最后一句化用杜甫登高。

生:上阕中只有问号和句号,感觉更醒目。

教师:讲到标点,很好。

生:何处,用了设问的句式。

教师:关注到语气上。

生:一三句用到问号。

教师:很好。

下面同学。

生:这些句子押的是OU韵.教师:很好,发现了押韵。

生:发现了历史的沧桑感。

教师:很好,你说。

生:两个问号,使文章感情基调很强烈。

教师:是词,不是文章。

你把强烈的基调给大家传递一下吧。

学生读。

教师:还有什么发现?生:读起来有一股韵律。

教师:把这股韵律读一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秀课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秀课件
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 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 ;
“千古兴亡多少事”,概括历史沧桑变化 ,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
“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 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
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合作探究
词的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 楼”中,神州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言 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神州指:中原。 言外之意:神州已非我所有。 结构作用:引出下文。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 楼”是自问自答?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 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 楼,何处望神州?”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朗读、背诵全词。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40-1207),南宋词人。字 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 弃疾既有经邦济世之才,又有廓清天下之 职,他的个人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强烈 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 思想内容。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 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 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 悲壮,笔力雄厚,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
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 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 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课堂检测
1、按照要求填空。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暗示 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的句 子是:_何__处__望__神__州__?__满__眼__风__光__北__固__楼___。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 4坐断:占领,占据。

曹刘:曹操和刘备。

3.读准节奏领悟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1.词作思路是什么?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新知讲解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2.思考:一问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明确: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注意:“神州”指“中原”或“中原大地。

开头这两句是倒装句,即“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背景: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江北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

自然引出后面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已不在,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往事悠悠,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无尽忧伤。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重点句子翻译讨论交流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翻译重点句子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熟读课文理清思路板书归纳2 / 4小典故《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秀ppt课件(22张)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秀ppt课件(22张)
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 B. 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来形容老师和同学,使用对象错误; ⑥前后重复: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温故知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 直问直答 有问喻答 自问无答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 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 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 《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 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 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 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 求和颇多谴责。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 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 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 句》。
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直问直答
问江山
诗词思路: 问兴亡
问敌手
品“问江山”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 ”是自问无答?作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怀念古代英雄,感慨时光荏苒的情感。

本诗的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另一方面,这首诗的意境较高,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诗文意境的理解,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古代战场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古代英雄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4.说文解字:对诗文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这首诗,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板书内容:意象 -> 情感 -> 意境意象:京口北固亭、古代英雄情感:豪情壮志、怀念英雄意境:高远、抒发情感八.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本单元主要围绕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既有先秦的叙事散文,也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本词是辛弃疾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所作。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朗读诗歌,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把握诗歌大意。

3.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吟唱体会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和借古讽今两种抒情手法。

四、说学情在以往诗词教学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宋词的特点,并且已经学习了几首辛弃疾的词。

学生们能够初步辨别词中的写景、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近年中考,词的考察已由原来简单的默写填空,增加对诗词理解甚至赏析能力的考察。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诗歌时,结合课标,要深入文本教学,加深学生的词的内容理解以及主旨的把握,写作特点的分析,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辅以一些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

讲读法:就是我负责降低篇幅带来的难度,学生配合学习,可能讲得稍微多一点。

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方面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对话,另一方面布置任务相互监督完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优生掌握,帮差生熟读课文。

)2、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

部编人教版九下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九下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PPT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 年曰稼轩,因此自号“稼 轩居士”。汉族,历城 (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 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 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 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 家和政治家。
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 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 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 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 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 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 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 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 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 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 成的。
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长远悠久。

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
兜鍪:千军万马。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
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
•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两次遭弹劾,有 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 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 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 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 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辛弃疾自66岁秋 ,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 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 68岁。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写作特色】
(1)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 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 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
Hale Waihona Puke (2)看内容结构:临古地一思古人一忆其事一抒己志 (3)看诗歌意象: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洛阳、汴京…… 历史事件地点:骊山、赤壁、新亭、华清宫、乌江亭…… 帝王或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秦始皇陵、湘妃祠……典型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唐代 、后蜀…… 其他:吴钩、《玉树后庭花》……
(2)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3)熔经铸史,借古讽今,毫无斧凿痕迹。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如何解读咏史怀古诗(词/曲) 1.怀古诗(词/曲)概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感怀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 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诗(词/曲)特点: ①兴感地点常常是历史古迹; ②作品内容常涉及古人或史事,并以议论或用典的形式呈现; ③创作意图或借古讽今,或借古咏志,或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真谛。 .解读支架 (1)看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
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犹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时间的流 逝,也是虚写。
.词人以“年少万兜鎏,坐断东南战未休”盛赞孙权有何作用?
(1)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
(2)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或: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 国家的愿望)

诗词诵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创(优)【一等奖教案】

诗词诵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创(优)【一等奖教案】

诗词诵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创(优)【一等奖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24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有节奏朗读课文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 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文章品析
中原地区。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连绵不尽的样子。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兴盛与衰亡。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 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远了。往事 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第24课: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新课导入
我们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 们再来欣赏另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 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 2、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当堂检测
1、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上阕写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绪万千,慨叹 历史兴亡之事远逝 。 B.“悠悠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 心中无尽的愁思 。 C. “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 南宋统治者的失望与愤恨。 D.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借景抒情,借古讽今;融入 典故,直抒胸臆。
创作背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辛弃疾曾被派到镇江去 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宋 朝军队与金人对垒的地方。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时,触景 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有节奏朗读课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 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 长江/滚滚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 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 好的风光了!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手了。
•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江滚滚流。”
•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 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 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抒情:望神州、北固楼、 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讽今:万兜鍪、战未休、 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 讽刺当朝。
中考链接
• 1.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 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案: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 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 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 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 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中考链接
• 2、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_年__少__万___兜__鍪__,_坐_断___东__南__战__未___休. .
• 3、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 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是 _天__下__英___雄__谁__敌_ _手__?_曹__刘___. ____
• 4、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 英雄形象的诗句_生__子___当__如__孙__仲_ 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南宋·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 此自号“稼轩居士”。汉 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 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 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 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 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 军事家和政治家。
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让多少诗人豪情万丈,柔肠百结: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陆游《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满江红》: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南宋虽懦弱,诗人不沉默。 ● 千年历史千年诗,一寸山河一寸心。 ● 英雄装点了历史,历史铭记着英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一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 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如/孙仲谋。
三问: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 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 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
想一想
◆作者在北固楼上看到了什么? ◆作者在北固楼上想到了什么?
品一品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 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 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 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对当时朝 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很 多首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说一说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固楼上,放眼 看去,一片壮丽的景色】。千古【千百年来】兴亡 【兴亡更替】多少事?悠悠【绵绵无尽】。不尽长江 滚滚流(长江和历史兴亡有何联系?)。
(谁?)年少(统领)万兜鍪,(谁?)坐断东南 (和谁?)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里含 有一个三国故事,你知道吗?) 。(谁说?)生子当 如孙仲谋。
写作背景
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 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时年六十五岁。镇江,在历 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 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 垒的第二道防线。他登临北 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 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 昔,于是写下了本词。
再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赏析
这首词的用意在讽刺当时的朝廷, 但辛弃疾并没有直率的表达。而是暗 讽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 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 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
运用,用典,借古讽今的手法,歌颂历史人物孙权, 含蓄的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软弱 无能的愤懑和报国无门的感慨,表现了他的爱国 豪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