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1.1《文化与社会》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二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及时准确发布的信息是尊重我国公民知情权的表现,有利于公众正确认识事件真相,避免误信谣传,是党和政府在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选C.矛盾是客观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②错误;③表述正确,但和题意无关。
2.【答案】B【解析】蝙蝠造成灾害需要一定的条件,蝙蝠与灾害之间并不是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①不选;科学研究在获得既有真理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并不是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②不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中国之初,人们认为犬科动物是传播疫源,后经科学研究发现可能是蝙蝠,这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也表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④正确。
3.【答案】A【解析】“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这表明人类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生产劳动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①②正确。
“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前提”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③错误。
事物性质运动规律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类实践的改变而改变,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答案】B【解析】从世界上首个新型锂离子电池诞生存在的问题,到科技的突破使其爆炸的危险性降低,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符合题意。
认识是实践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前提,A说法错误。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但不等于只要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因为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C说法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5.【答案】D【解析】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人类的认识器官,说明实践可以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④符合题意。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大脑的模拟而不是再次进化,①说法错误。
改造客观世界是人特有的能力,人工智能受人控制,其本身并不具有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力,②说法错误。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课时作业21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时作业21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一、选择题1.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
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品茶的韵味。
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尊重、日渐趋同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先后赴新加坡、韩国、德国、匈牙利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社会反响强烈。
中外文化交流()A.是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径B.能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是维系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国家间实现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
在此过程中,彼此间应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
文化尊重和文化基因的“链接”有利于()①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有益成果②增强民族自豪感,彰显中华文化优越地位③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发展④凝聚民族情感,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
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脸书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
该网站()①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②融入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
从中可以看出()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像中国人一样思考》的作者张海花和《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就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2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
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 ) A.对自然万物的迷惑和惊讶B.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C.对世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D.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2.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全新视角和重大飞跃,在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必修4《哲学与文化》综题与参考答案
必修4《哲学与文化》综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要比中国晚得多,方式也不一样。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等地的彝族地区大约有100万人口保留着奴隶制度,西藏、云南等地区大约有400万人口保留者封建农奴制度。
这表明: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③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②各国各地区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发展道路不具有普遍牲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通过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图漫画《只吃水果的病人》中的言论错误之处:①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③没有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④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赞证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年2月3日,兴泉铁路首趟泉州中欧班列开通。
泉州黄塘站着力打造海关、企业、铁路三方信息互通枢纽中心,充分发挥了线路长、站场大、货场宽的突出优势,单独规划中欧班列集装箱堆放分区,提前组织集装箱有序统一落地码放,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和保障激发泉州中欧班列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上述材料表明:①科学地把握好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用局部推动整体发展,激发了泉州中欧班列的创造力和竞争力④立足局部,发挥黄塘站信息互通枢纽中心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2022年3月23日,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再次“天宫”给地面学生授课。
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玩偶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坠、落下,而是给人以沿着直线做匀速运动的感觉……这些扣人心弦的瞬间让很多学生不断思考、回味,追寻背后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这表明: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唯一反映②意识是与物质世界相伴共生的产物③意识本身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派生物④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这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各单元综合测验(共四套,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各单元综合测验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综合检测(时间:7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人说,孩子才是真正的哲学家。
他们的好奇心无边无际,他们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常常接近本质。
这表明哲学()A.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具体认识B.对人们的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能够使人聪明、给人智慧D.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解析:选D。
“他们的好奇心无边无际,他们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常常接近本质”,体现了哲学是刨根问底的学问,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D项符合题意。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项说法错误;B、C两项与题意不符。
2.牛顿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倾向是明显的。
尽管这些思想是不稳定、不彻底的,但对他的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说明()A.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C.没有哲学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D.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解析:选D。
材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对于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体现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A不选;B中“科学之科学”说法错误;C说法过于绝对。
3.学好哲学,有助于我们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这是因为()①哲学来源于包含着各种大智慧的具体科学②哲学本来是用于进行人生设计的一门学问③哲学能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
哲学能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③④符合题意;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①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错误。
4.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综合测试卷
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B.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D.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2.规律是客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规律可以被创造,可以被消灭C.规律不能被利用D.规律可以改变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
这是因为()①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②处于支配地位的部分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③各部分彼此独立,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的相加④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C.实践观和真理观D.联系观和发展观5.2022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25年来,“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A.真理B.实践C.科学理论D.理性认识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斗争性B.客观性C.无限性D.特殊性7.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哲学上看,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论断是基于()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A.前进的、上升的B.曲折的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量变和质变9.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这其中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文化》核心试题练习(共四道)(附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文化》核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精神家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
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面对劫难。
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文明滋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到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从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到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中国式现代化一直被中华文明所滋养,与中国实际相符合,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古老的中华文明拥有了现代化力量,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敌视甚至战争。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文明冲突论”,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必修4《哲学与文化》 选择题专练50题 (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哲学与文化选择题专练50题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这表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①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超越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预见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①与时俱进,是随着时代、实践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①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的认识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D【详解】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但不能说是超越,①排除。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揭示的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人类社会的规律,①排除。
①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说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是随着时代、实践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的认识,①①正确。
故本题选D。
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下列说法能论证“马克思主义行”的观点是()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①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①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正确回答了不同时代重大课题①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A【详解】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能论证“马克思主义行”,①符合题意。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单元检测部编版必修4
第三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并且不断完善。
它是中国古人通过视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更规律所形成的学问体系和社会实践。
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始终沿用至今。
这体现了( A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具有推动发展的功能③文化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说法正确;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始终沿用至今,说明这种农业文化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推动发展的功能,②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③说法错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强调文化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地位,材料只是涉及到了农业领域,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年,某地以建设公共文化体系为依托,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扎实推动各项文化工作,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华蜜感。
由此可见( C )①文化增加人的精神力气②文化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③文化发展程度受经济制约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优秀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而且材料不涉及增加人的精神力气,①解除;“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扎实推动各项文化工作,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华蜜感”表明文化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②正确;材料强调文化的功能与作用,未涉及文化发展程度受经济制约,③解除;“以建设公共文化体系为依托,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表明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④正确。
故选C。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重老者、呵护幼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2024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分老幼、无论贫富,“生命至上”成为中国战胜疫情的基本准则。
高中政治必修4课后习题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合格考达标练1.延安时期,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在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社会道德风尚上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边区新思想新风尚蔚然成风,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这说明()A.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D.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延安精神”,是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与经济、政治发展不完全同步,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不体现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项与题意不符;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与经济、政治发展也不完全同步,有时落后于经济、政治发展水平,有时超前于经济、政治发展水平,C、D两项错误。
2.艺术让城市更有文化温度。
经济社会越发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维度就越丰富,不只是电影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运动等在内的文化生活形式,都是营造城市活力空间、点燃城市发展激情、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
由此可见()①城市文化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强弱②城市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③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④丰富的文化生活形式促进了市民全面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以点燃城市发展激情,满足市民文化需求,②③符合题意;城市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强弱,①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说法错误。
3.下面漫画告诉我们要()A.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B.反对文化霸权,警惕外来文化渗透C.增强文化互信,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D.加快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4.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志存高远……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哲学与文化+综合测试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高中政治必修4(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作为承载屈原人格力量、并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意识层面的端午节,其精神内核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即()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勤劳勇敢2.“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
反过来也是一样。
”这段话说明()①文化创新发展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应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0年7月29日,中宣部授予硬骨头六连“时代极限”称号,号召全军全国大力弘扬敢打敢拼、知难而进、无坚不摧、无往不能的“硬骨头精神”。
新时代弘扬“硬骨头精神”有利于() ①高擎精神火炬,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②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夺取新的伟大胜利③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④为国家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决定性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汉字风云会》《向上吧!诗词》《见字如面》等一批原创文化综艺节目走红荧屏,赢得了广大学生青睐。
节目体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使命意识,寓教于乐,陪伴学生阅读文化经典,拓展“心界”。
这些节目的成功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①改革传统文化内容和传播形式,反映学生审美需求②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优质文化供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B.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C.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柱D.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6.2020年5月,第四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正式启动。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课时作业20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课时作业20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一、选择题1.近几年每逢春节,“全球点亮中国红”“海外春节庙会”“跨国春晚”“四海同春”等具有浓郁中国年味的各类迎春活动都会在多国举行。
中国春节走红海外() A.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说明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C.说明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认同D.表明文化趋同已成文化发展规律2.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节庆活动。
有专家提出设计既有古代文化神韵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
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①可以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②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③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中国梦④能够集中展现民族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近年来,收藏正从传统的陶瓷、书画、金银、珠宝等珍稀之物,扩展至具有社会学、人类学价值的物品。
对于收藏的历史文物,有人认为,“虽然收的是‘物’,但藏的是历史记忆。
”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①历史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②文物能够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③历史文物能够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文物蕴藏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下面还有“BEIJING2022”的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①说明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②既展现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源于设计者的灵感,形象展示活动的活力④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因为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②才能够确保本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③世界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④才能实现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我国旅游法对“文明旅游”作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1.1《文化与社会》分项练习试题(江苏专版•必修4)一、选择题一:文化的内涵1.(2011·福州模拟)2009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C.语言和文字部分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文化概念的识记情况。
要明确,我们教材讲的文化既不是狭义的“文化”,如A、B所说,也不是广义的“文化”。
C只是我们所讲的“文化”的一部分。
答案:D2.(2011·锦州模拟)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②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③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④在山东省梁山县举办“水浒文化节”⑤参加读书俱乐部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分经济现象与文化现象的能力。
其中③属于经济现象,其他属于文化现象,故选D。
答案:D3.(2011·常州模拟)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有人喜欢临危不乱的懒羊羊,说做人要做懒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D.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解析:《喜羊羊和灰太狼》是人创造的文化作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影响,说明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C符合题意。
答案:C4.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色产品展现传统生肖“兔”文化,深受百姓喜爱。
这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解析:依托兔年推出产品展现生肖“兔”文化,是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的表现,故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不能表明。
答案:B二:文化的形式5.(2011·三亚模拟)多明戈的高亢美声、巴西人的热情桑巴、“非洲脚印”的鼓点、柔美的江南“茉莉”、曼妙的侗族大歌、多彩的羌族文化,舞台表演、街头巡游、广场活动、音乐、舞蹈、古典、时尚等,这些艺术形式充分说明( )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④世界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文学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本题不是考查世界文化独特性的表现,故④不选。
故选C。
答案:C6.(2011·泰州模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2009年底基本完成,旧貌换新颜的韶山、井冈山、延安三个示范基地迎来了更多的游人,日均人流量均比过去增加20%以上;参观者很受教育,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热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材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先进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教育示范基地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①符合题意;通过“一号工程”,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深受教育,说明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促进作用,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参观者坚定了信心,说明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④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C7.(2011·福州模拟)福州三坊七巷传承了榕城的历史文化的内涵、人杰地灵,她承载着地方历史人文的鲜活记忆。
福州市举行多次关于“文中、画中、歌中、影中”的三坊七巷活动,同时用文化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工艺品业、旅游业、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学而思网校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心工作解析:三坊七巷活动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符合题意;A 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C说法错误;经济建设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D说法错误。
答案:B8.(2011·苏州模拟)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于2010年1月24日起在武夷山上演。
《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剧的演出,改变以往“登山观景、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增加了全新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蜂拥而至,再次推动了武夷山旅游经济的增长。
这表明( )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高雅的文化产品一定会有较好的市场③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④文化产品生产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解析:材料体现了优秀文化作品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③④符合题意;题目强调的是文化的反作用而不是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①不合题意;②说法不合事实,应排除。
答案:C9.中山装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A.①②B.①④C.③④ D.②③解析:中山装作为常式礼服,承载着文化的密码,故①正确。
中山装的文化密码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保存下来,是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的表现,④正确。
②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B三:文化与政治的关系10.(2011·烟台模拟)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 )第3 页共6 页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解析:国际文化交流并不总是霸权主义的,A错误;C说法违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是错误观点;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进行文化渗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一种表现,故选B项。
答案:B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1.(2011·长沙模拟)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①说法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中“相互决定”的说法错误,通常“决定”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相互的。
故选D。
答案:D12.(2011·烟台模拟)2010年虎年春节期间,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爱丽舍宫举行了招待会,向广大法国华人、旅法华侨致以节日祝福,这在法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快,作为中华文化鲜明符号的春节,越来越为各国人民所了解和欢迎。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B.春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D.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解析:春节越来越为各国人民所了解和欢迎,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快”,题意指向为C。
A、B、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1·天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近6 000字,分为“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等五部分。
学而思网校 材料2:《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结合材料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文化生活知识,是原因类题目;第(2)问考查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是措施类题目。
第(1)问要求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重要性”方面,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回答即可;“紧迫性”方面,应从发展中国家和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
第(2)问,可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用文化创新、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等知识回答。
答案:(1)重要性: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紧迫性: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冷战结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①必须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产业。
②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特别是要增强“走出去”的能力。
④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4.(2011·济南模拟)2009年,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网络、3G等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竞相追逐的制高点。
电影票房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
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20%……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