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3), 257-26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2677/acm.2019.93039

Current Research and Advances in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Lan Shao, Yiping Zha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Oncolog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Feb. 14th, 2019; accepted: Feb. 28th, 2019; published: Mar. 8th, 2019

Abstract

Cancer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stable chronic background pain may experience transient episodes of pain, known as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 Common clinical features of a typical BTP ep-isode include a rapid onset peaking within minutes, a severe intensity and a short duration. BTcP affe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increases pressure on healthcare systems. Firstly, effective as-sessment is critical. Immediate-release opioids are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BTcP. Mucosal fentanyl ha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BTcP due to its rapid effect, high bioavailability and convenience.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pathological mechanism,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f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Keywords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Treatment

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邵岚,张沂平

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9年2月14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8日

摘要

癌症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是指相对稳定的慢性背景疼痛的癌症患者经历短暂的疼痛加重。典型的BTcP的常见临床特征主要是发作迅速,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癌症爆发痛影响患者的生

邵岚,张沂平

活质量,加重医疗负担。首先,有效的评估是关键。即释阿片类药物是目前BTcP的主要治疗药物。黏膜型芬太尼因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方便等特点,在癌症爆发痛的治疗上具有优势。本文主要从BTcP的定义、分类、病理机制、评估、管理及治疗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癌症,爆发痛,治疗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仅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极大的打击了癌症患者的治疗信心。一项META分析整理了2005年以来的122篇文章,研究发现,50.7%的癌症患者有疼痛的症状,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可达66.4%。癌痛患者中约40%为中重度疼痛[1]。在我国,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60%~80% [2],其中,约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中、重度疼痛[3]。通过规范的治疗后,多数癌痛患者可以有效的控制疼痛,但有部分疼痛控制稳定的患者仍会有爆发痛的发生。爆发痛的发生率约为64.8%,是临床疗效不佳和阿片治疗效果较低的主要指标[4]。爆发痛有发作突然、短时间加剧等特点,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活动以及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应重视爆发痛的发生及治疗。在临床工作中,通常会碰到患者爆发痛的发生,对爆发痛的性质及治疗的认识不足,可能会导致患者疼痛的治疗不及时,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演变成难治性癌痛。本文对爆发痛的定义、临床特征和治疗进行整理总结,使对爆发痛有更为精准全面的认识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

2. 爆发痛的流行病学、定义及特征

2.1. 流行病学

一项收集了1990年~2012年包含19项研究、6000多例癌痛患者的研究显示:爆发痛的发生率为33%~95%,整体的汇总发生率为59.2%,具有较高的异质性[5]。在2004年的一项针对1095名癌症患者的研究中,18%的爆发痛与肺癌有关,13%与乳腺癌有关,10%与头颈肿瘤有关,9.6%与胃肠道癌有关,6%与前列腺癌有关。意大利一项包含110个研究中心的结果显示:1801例发生爆发痛的患者中,年轻人、发生骨转移以及有神经病理性疼痛者居多[6]。2012年,英国研究者曾对欧洲13个国家的1000例爆发痛患者进行调查,其中44%患者为事件性疼痛,41.5%为自发性疼痛,14.5%为事件性疼痛和自发性疼痛同时存在。事件性疼痛患者疼痛到达峰值较自发性疼痛更迅速,但自发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0分钟[4]。

2.2. 定义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癌痛研究中心的Portenoy等发表在首次PAIN杂志上提出了爆发痛(Breakthrough Pain, BTP)的定义,认为爆发痛是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稳定基础上出现的疼痛短暂剧烈的发作[7]。但由于定位不精确,常常导致一些争议或困惑。目前最受国际认可的是2009年由英国和爱尔兰保守治疗协作委

邵岚,张沂平

员会(Association for Palliative Medicine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APM)提出的爆发痛的观点[8],定义癌性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为基础疼痛控制相对稳定和充分的前提下,自发的或有相关的可知或不可知的触发因素引发的短暂疼痛加重。只要同时达到以下三个条件就可确诊为爆发痛:存在慢性癌痛的基础;近1周癌痛得到充分的控制(NRS评分≤ 3分);疼痛短暂的急性加重。

2016年Sebastiano博士(意大利麻醉和重症监护和疼痛缓解和姑息治疗机构)发表在《医疗评估杂志上的》的关于爆发痛的十戒,爆发痛更应该被正确地定义为:在接受充分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且缓解到至少轻度背景疼痛的患者中发生的、达到重度疼痛的事件[9]。

NCCN成人癌痛指南上对于爆发痛的定义是:无法缓解的疼痛、或在规律给予长效(缓释)阿片药物镇痛时出现的爆发性疼痛,需要给予额外的阿片类药物治疗[10]。

2.3. 特征及分类

爆发痛的临床特点具有异质性,多发生快速(通常5分钟达峰),持续时间短(一般30~60分钟),疼痛强度多为中到重度,且在疼痛已得到充分控制的情况下仍可发生[11][12]。通常根据爆发痛的触发因素将爆发痛分为事件性疼痛和自发性疼痛两大类,事件性疼痛可分为意志可控的(如活动、进食等)、意志不可控的(如咳嗽、恶心、打喷嚏、肠痉挛等)和程序性的,程序性的疼痛是指与病人相关或操作相关的疼痛,如伤口敷料、体位改变、放疗面罩等[13]。美国NCCN成人癌痛指南上将爆发痛分为三类情况[10]:1)事件性疼痛(Incident pain):主要与运动相关,认为有两种,一种为可预知因素,如走路、咳嗽、穿衣等引起的疼痛;另一种为不可预知的因素,如膀胱和肠道痉挛等引起的疼痛。2) 剂量末疼痛(End-of-dose failure pain):主要发生于镇痛药物使用间期,一方面是由于镇痛药物剂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疼痛管理间隔时间太长。3) 未控的持续疼痛(Uncontrolled persistent pain):在长效阿片类药物治疗下疼痛持续未控制。后两类是否属于爆发痛目前是存在争议的。

爆发痛会影响癌症患者精神、情绪、日常生活、睡眠等各个方面,影响癌痛治疗的效果,同时会影响抗肿瘤治疗的完成。

3. 爆发痛的病理机制

爆发性疼痛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问题,其与痛觉过敏现象密切相关,涉及伤害性、神经性、混合性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显示[7],爆发痛中33%为躯体痛,20%为内脏痛,27%是神经病理学疼痛,混合性占20%。

癌性爆发痛的机制主要与肿瘤相关,外周和/或中枢神经敏化是基础,诱发因素是触发痛(事件性)疼痛的重要机制。肿瘤化学环境的改变、神经损伤、肿瘤生长因子的释放、痛性递质的释放,临近敏感结构短暂刺激增加,伤害感受性神经元尤其是其外周末梢发生超敏感化,引起外周神经的敏化[14]。中枢敏化是指脊髓及脊髓上(如丘脑、脑干、大脑皮层)疼痛传递反应的放大。中枢神经敏化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感受疼痛区域超出实际受损区域,痛觉感受超出起始疼痛传人并且反复模拟疼痛从而增加疼痛。大多数的爆发痛都与肿瘤进展和活性增强相关[15],因此,对于爆发痛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4. 爆发痛的评估和诊断

爆发痛的成功管理依赖于充分的评估、适当的(个性化的)治疗和充分的重新评估。在临床上,首先要明确诊断爆发痛,目前爆发痛的诊断国际上常用的是Davies推算法[8],是根据3个简单的问题来快速的筛选出是否为爆发痛。当使用该算法时,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有背景疼痛。在确定了背景疼痛的存在后,评估者必须确定这种疼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控制。如果疼痛得到控制,下一步是确定病人是否有短暂的疼痛加剧。见图1。

邵岚,张沂平

Figure 1. Breakthrough pain diagnosis process

图1. 爆发痛诊断方法(Davies 推算法[8])

疼痛的评估主要取决于基本的临床技能,包括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检查。评估工具通常用于研究,目前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日常临床实践。因此,评估工具的合理使用与疼痛控制的改善有关。理想的评估工具应该是能多维度反映疼痛的情况,有效的、可靠的、动态评估疼痛。爆发痛的评估也是如此。一般的癌症疼痛评估工具不适合于对爆发痛的评估,因为它们无法评估突破性疼痛特有的时间特征,例如,爆发痛发作的持续时间、频率以及诱发因素等。

根据美国疼痛学会阿片类药物治疗指南[16]以及欧洲姑息治疗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alliative Care, EAPC)癌痛指南[17]推荐的爆发痛评估包括: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强度、诱因,以前和目前基线(持续性疼痛)的治疗及其疗效。评估还应该包括疼痛的病理生理性质。最早Portenoy RK 和Hagen NA 1990年提出的直接针对爆发痛的测量工具:爆发痛问卷(Breakthrough Pain Questionnaire, BPQ) [7],在问卷中详细关注了爆发痛的程度、部位、病理生理学特征、诱因、发作及缓解的因素,以及目前规律镇痛治疗的情况。该问卷临床应用广泛,但未经研究验证。随后,Hagen 等人开发了Alberta 爆发痛评估工具(Alberta Breakthrough Pain Assessment Tool, ABPAT) [18],并由国际专家小组进行评估,并通过了来自7个中心的249名患者的验证。但该量表问题多,相对复杂,一般用于研究,临床应用不广。因此,2014年,经过专家组的修改及患者的验证,新的爆发痛评估工具(Breakthrough Pain Assessment Tool, BAT)

[19]诞生。BAT 由14个问题组成,其中9个问题与疼痛本身相关,其余5个问题与疼痛治疗相关(附录

1)。6个问题需要数字评估,3个问题是范围评估,4个问题是主观题,最后1个问题是需要患者在病人体型图上标注疼痛位置。BAT 旨在促进BTcP 患者在各种临床环境下的诊断、管理和定期监测。

5. 爆发痛的管理及治疗

最合适的BTcP 管理基于3个方面:预防、预期和使用合适的药物。

避免疼痛要比治疗疼痛好,因此需要对基础镇痛药物进行足够剂量的滴定,这样可以减少发生疼痛的次数,尽早完成疼痛滴定,有助于控制爆发痛的发作。因此,BTP 管理的首要目标将是保证对基线慢性疼痛的有效治疗,预防BTcP 的发生。

第二个目标将是减少疼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需要建立在对患者BTcP

的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对于

邵岚,张沂平

可预期因素可控的事件性爆发痛,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疼痛的发作,或者减少发作的频率及轻度。

第三个目标是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BTcP。理想的BTcP治疗药物的特点:高镇痛作用,亲脂性,对剧烈疼痛有效,高生物利用度,个体变异少,作用短,副作用少,给药方便,性价比高[20]。

5.1. 治疗原则

NCCN《成人癌痛指南》[10]及我国《癌痛诊疗规范(2011版)》[2]强调在癌痛药物的维持治疗阶段,对于阿片耐受患者,如果出现NRS评分≥ 4分的爆发痛,或疼痛强度小于4分但未达到疼痛控制和功能活动的目标,为了使疼痛得到良好控制,需计算前24小时内阿片类药物总量,通常“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总量的10%~20%。根据药物达峰时间评估疗效,例如:口服吗啡片每60分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静脉用吗啡每15分钟评估,皮下注射吗啡则30分钟评估,以确定后续剂量。如果疼痛评分未变或增加,为了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建议在前一次阿片类药物解救剂量基础上增加50%~100%。如果NRS 评分下降,但疼痛仍未控制,那么重复相同剂量,后再次评估。如果2~3个剂量周期后,中重度疼痛患者的疼痛评分无变化,那就需要改变给药途径,由口服改为静脉或皮下给药,或转换治疗策略。如果NRS 评分降至0~3分,则继续监测爆发痛,如再次发生,则按当前有效解救剂量按需给药。根据爆发痛的情况及次数,后续治疗中再考虑调整长效阿片类药物。

EAPC《欧洲癌痛阿片类药物镇痛指南》[17]推荐:1) 如果是因基础性疼痛治疗控制不佳引起的爆发痛,可给予即释型口服阿片药物治疗,但要首先对每日按时服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剂量进行调整,而不是一味增加解救治疗的剂量。2) 口服即释阿片类药物、经口腔黏膜和经鼻黏膜吸收的芬太尼都可以有效的控制爆发痛。经口腔黏膜和经鼻黏膜吸收的芬太尼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因此在爆发痛处理上有时与口服即释阿片类药物相比更有优势。此外,EAPC指南还提出对预期性爆发痛,可在诱发动作开始前20~30分钟给予半衰期较短的即释型阿片类药物,以预防爆发痛的突发。虽然推荐级别较弱,但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根据爆发痛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突发疼痛通常使用短效阿片类药物治疗,并根据疼痛程度及处理的次数及时调整长效阿片类药物剂量。而剂量末疼痛可增加长效阿片类药物剂量或频率,但通常不推荐增加药物频率。对于未控的持续疼痛则需增加长效阿片类药物剂量。

5.2. 药物的选择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爆发痛的主要镇痛药:可采用同一种阿片类药物治疗持续性疼痛和爆发痛。目前应用于治疗爆发痛的阿片类药物主要有:吗啡即释片、吗啡针剂、吗啡栓剂、羟考酮即释剂、芬太尼舌下含化片、芬太尼鼻喷雾剂、芬太尼透黏膜含剂等。从药代动力学、起效时间等各方面来说,黏膜型芬太尼剂型相对于口服阿片类药物更有优势,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

5.3. 给药途径的选择

5.3.1. 口服给药

控制爆发痛应选择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的阿片类药物。口服给药是癌性爆发痛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也是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的首选给药途径,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是吗啡即释片,最近羟考酮即释胶囊也已在国内上市。在国外,一些新的剂型,如枸橼酸芬太尼口服液也可用于爆发痛的治疗。

5.3.2. 静脉给药

吗啡注射液、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等可用于爆发痛时静脉给药。通常吗啡注射液1 mg相当于口服吗啡片3 mg,l mg羟考酮注射液相当于2 mg口服羟考酮。阿片类药物的静脉使用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佳,

邵岚,张沂平

但应警惕药物的急性毒副作用,如呼吸抑制、呕吐、头晕、急性尿潴留等,特别是急性呼吸抑制,严重可危及生命,所以阿片类药物静脉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15分钟监测评估疗效,控制给药频率,最好是在有监护条件的病房中执行,床旁准备阿片类药物解救剂纳洛酮。另外,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可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给药剂量和给药模式,通过静脉(PCIA)、硬膜外腔(PCEA)、皮下(PCSA)、神经丛(PCNA)等途径控制爆发痛。

5.3.3. 口腔黏膜给药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亲脂药物,能穿过粘膜,然后穿过血脑屏障,提供快速的镇痛。芬太尼的每一种跨黏膜制剂都有其特殊性和有效性。经黏膜吸收的芬太尼制剂,如芬太尼透黏膜口含剂(oral transmu-cosal fentanyl citrate, OTFC)、芬太尼口腔泡腾片(fentanyl buccal tablet, FBT)、芬太尼舌下含片(fentanyl sublingual tablet, FST)、芬太尼口腔可溶性膜(fentanyl buccal dissolution membrane, FBSF)等。不同黏膜制剂芬太尼具有不同的特性,见表1。

1) 芬太尼透黏膜口含剂(OTFC)

OTFC是首个在欧洲得到许可的用于治疗爆发痛的含化剂,因人体口腔黏膜血管丰富、渗透性高,药物在口腔黏膜能被快速吸收。OTFC经口腔黏膜吸收,在10~15 min内溶解,生物利用度为50% [21]。

OTFC达到最高的血浆浓度的时间为91 min,药物作用维持时间2小时。OTFC已经证明在治疗BTcP上比口服吗啡有更快的效果和更有效[22][23],长期使用安全性可接受。

2) 芬太尼口腔泡腾片(FBT)

FBT同样在欧美国家已经得到批准应用。FBT通过增强颊粘膜对芬太尼的吸收,为快速发作的镇痛提供治疗。Oravenescent技术产生一种沸腾反应,释放口腔中的二氧化碳。这种反应会导致pH值的降低,从而促进了溶液的溶解。随后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局部的pH值,优化了芬太尼在颊粘膜上的渗透[24]。

FBT通常10~15 min起效,35~90 min达到评价血浆高峰浓度,生物利用率65%,较OTFC稍高。FBT 需将药片放置于上列磨牙的牙龈与颊粘膜之间,让药片在10分钟内自然分解。在这期间不能吸吮、咀嚼或者患者吞咽片,否则药效会下降。在癌症疼痛患者中进行的短期、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表明,与安慰剂和口服吗啡相比,FBT在BTcP治疗中的有效性高,长期研究显示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好[25]。

3) 芬太尼舌下含片(SLF)

SLF是一种快速崩解的片剂系统,包含一种载体颗粒的混合物,该载体颗粒覆盖有活性药物颗粒,并含有一种黏合剂。SLF在舌下快速溶解,最大血浆浓度中位时间30~60 min,生物利用度约为70% [26]。

经口腔黏膜的状态、药物分布情况以及口腔感染皆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药物镇痛效果。SLF对BTP的治疗具有快速的效果,比安慰剂更有效。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并在长期研究中得到证实[27][28]。

4) 芬太尼口腔颊部可溶性膜(FBSF)

FBSF是一种可溶解的薄膜,特点是生物可蚀性黏合剂传递技术[29],将芬太尼置于附着于患者脸颊内侧的一层中,外层将含芬太尼的层从唾液中分离出来,以减少唾液中所含的芬太尼的数量。绝对生物利用度被描述为超过70%,其中51%是通过口腔粘膜。初步研究似乎表明,黏膜炎的存在不会改变药代动力学特征,继续提供足够的镇痛作用。

5.3.4. 鼻腔给药

芬太尼具有强亲脂性,在鼻腔黏膜内有很大的吸收面积和吸收完全的特点,达到快速起效的目的,并且耐受良好,使用安全。一般起效时间约7分钟,血药达峰时间13分钟[30]。生物利用度高,约65%~90%。

因此,对伴有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颊粘膜损伤或唾液腺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当前,芬太尼鼻腔喷雾剂的主要缺点是鼻腔能够容纳雾状芬太尼的空间相对较小,存在流涕、鼻腔黏膜颜色改变、

邵岚,张沂平

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和头晕等不良反应[31]。

目前已经开发了两种鼻腔芬太尼的配方,一种是水溶液(intranasal fentanyl spray, INFS),另一种是基于果胶的药物输送系统,其设计用于黏膜表面以优化吸收(fentanyl pectin nasal spray, FPNS) [26]。将果胶为基础的药物输送系统应用于黏膜表面以达到最佳的吸收效果,与INFS相比,具有完整的药代动力学曲线,降低了血浆峰值浓度,生物利用度约65% [32]。INFS和FPNS为BTcP提供了最快的镇痛方法。两种制剂都比安慰剂更有效,相比之下,与OTFC和口服吗啡相比,研究INFS和FPNS更有效[33]。

Table 1. Comparison of indifferent formulation of mucosal fentanyl

表1. 不同黏膜制剂芬太尼性质对比

芬太尼性质OTFC FBT FST FBSF INFS FPNS

起效时间15 min 10~15 min 10~15 min 15 min 4~11 min 3~5 min 持续时间 2.5~5 h 4 h 4 h/90 min 60 min 56~120 min 120 min 达峰时间90 min 53 min 30~60 min 60 min 12~15 min 15~21 min 再次给药间期15 min 30 min 15~30 min 30 min 10 min 15 min 生物利用度50% 65% 70% 71% 89% 85%

5.3.5. 直肠给药

吗啡栓剂经直肠给药可用于爆发痛的治疗,通常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成人通常一次剂量为10~20 mg,每4小时1次,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量调整,一次用量不超过30 mg,一日用量不超过100 mg,对于需要更大剂量治疗的患者则需考虑其他方法镇痛治疗,对于体弱、年老患者应适当减量。

5.4. 其他

有研究显示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药物,可用于减轻烧伤创面疼痛及裂伤修复期间疼痛[34]。一氧化二氮/氧也被用于难治的疼痛治疗。目前国内有学者将一氧化二氮/氧混合物用于成人癌症患者爆发痛的镇痛治疗,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35],240例癌痛爆发痛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了标准疼痛治疗的硫酸吗啡即释片联合一氧化二氮/氧混合物组,或标准疼痛治疗加氧组。主要研究终点是评估基线、治疗后5分钟、15分钟及治疗结束后5分钟的疼痛评估分(NRS评分)。结果显示联合一氧化二氮/氧混合物组要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嗜睡、头晕等,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

6. 总结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爆发痛仍然是一个挑战。爆发痛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会影响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给他们和家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更是会增加卫生资源的使用,因此也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影响。爆发痛的管理不仅仅是治疗,更是需要从预防、预期来减少爆发痛的发生。

准确的诊断和特定的治疗是有效缓解疼痛的关键,目前的爆发痛指南推荐即释阿片类药物,对于目前起效更快的各种新的剂型的黏膜型芬太尼在爆发痛治疗时更有优势,每种芬太尼制剂在使用方法、可用性、强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可以根据临床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未来也需要更多的研究针对不同剂型之间的等效性、新的药物剂型的开发,以及爆发痛管理重要性的推广及规范。

基金项目

本研究由浙江省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No. 2019ZB017)。

邵岚,张沂平

参考文献

[1]van den Beuken-van Everdingen, M.H., Hochstenbach, L.M., Joosten, E.A., Tjan-Heijnen, V.C. and Janssen, D.J.

(2016) Update on Preval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51, 1070-1090 e107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jpainsymman.2015.12.3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年版) [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

[3]廖小卒, 李彬飞, 程周. 癌症疼痛的治疗进展[J]. 医学信息, 2010, 23(8): 3051-3053.

[4]Davies, A., Buchanan, A., Zeppetella, G., et al. (2013)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1000

European Oncology Patients.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46, 619-62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jpainsymman.2012.12.009

[5]Deandrea, S., Corli, O., Consonni, D., Villani, W., Greco, M.T. and Apolone, G. (2014) Prevalence of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Pooled Analysi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47, 57-76.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jpainsymman.2013.02.015

[6]Greco, M.T., Corli, O., Montanari, M., et al. (2011) Epidemiology and Pattern of Care of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in

a Longitudinal Sample of Cancer Patients: Results from the Cancer Pain Outcome Research Study Group.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27, 9-18.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97/AJP.0b013e3181edc250

[7]Portenoy, R.K. and Hagen, N.A. (1990) Breakthrough Pain: Definition,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Pain, 41,

273-281.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0304-3959(90)90004-W

[8]Davies, A.N., Dickman, A., Reid, C., et al. (2009)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Related Breakthrough Pain: Recom-

mendations of a Task Group of the Science Committe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alliative Medicine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13, 331-33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ejpain.2008.06.014

[9]Mercadante, S. and Cuomo, A. (2016)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Ten Commandments. Value Health, 19, 531-53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jval.2016.03.002

[10]NCCN (2018) Adult Cancer Pain. Version I.

[11]Davies, A., Zeppetella, G., Andersen, S., et al. (2011) Multi-Centre European Study of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Pai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ient Perceptions of Current and Potential Management Strategies.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15,

756-763.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ejpain.2010.12.004

[12]Zeppetella, G. (2011) Breakthrough Pain in Cancer Patients. Clinical Oncology (Royal College of Radiologists (Great

Britain)), 23, 393-398.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clon.2010.12.002

[13]Esparza-Minana, J.M. (2018) Diagnosis and Medical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Pain. Medicina Clínica (Barc), 150,

114-118.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medcle.2017.12.010

[14]Cervero, F., Meyer, R.A. and Campbell, J.N. (1994) A Psychophysical Study of Secondary Hyperalgesia: Evidence for

Increased Pain to Input from Nociceptors. Pain, 58, 21-2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0304-3959(94)90181-3

[15]Zeppetella, G., O’Doherty, C.A. and Collins, S. (2001)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reakthrough Pain in Patients

with Non-Malignant Terminal Disease Admitted to a Hospice. Palliative Medicine, 15, 243-24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191/026921601678576220

[16]Chou, R., Fanciullo, G.J., Fine, P.G., et al. (2009)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Chronic Opioid Therapy in

Chronic Noncancer Pain. The Journal of Pain, 10, 113-13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jpain.2008.10.008

[17]Caraceni, A., Hanks, G., Kaasa, S., et al. (2012) Use of Opioid Analgesic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Evi-

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EAPC. The Lancet Oncology, 13, e58-e6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S1470-2045(12)70040-2

[18]Hagen, N.A., Stiles, C., Nekolaichuk, C., et al. (2008) The Alberta Breakthrough Pain Assessment Tool for Cancer Pa-

tients: A Validation Study Using a Delphi Process and Patient Think—Aloud Interviews.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35, 136-152.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jpainsymman.2007.03.016

[19]Webber, K., Davies, A.N., Zeppetella, G. and Cowie, M.R. (2014)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Breakthrough

Pain Assessment Tool (BAT) in Cancer Patients.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48, 619-631.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jpainsymman.2013.10.026

[20]Lossignol, D.A. and Dumitrescu, C. (2010) Breakthrough Pain: Progress in Management. Current Opinion in Oncolo-

gy, 22, 302-306.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97/CCO.0b013e32833a873a

[21]Schug, S.A. and Ting, S. (2017) Fentanyl Formul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in: An Update. Drugs, 77, 747-76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07/s40265-017-0727-z

[22]Farrar, J.T., Cleary, J., Rauck, R., Busch, M. and Nordbrock, E. (1998) Oral Transmucosal Fentanyl Citrate: Rando-

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for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Pain in Cancer Patients.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90, 611-616.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93/jnci/90.8.611

邵岚,张沂平[23]Christie, J.M., Simmonds, M., Patt, R., et al. (1998) Dose-Titration, Multicenter Study of Oral Transmucosal Fentanyl

Citr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Pain in Cancer Patients Using Transdermal Fentanyl for Persistent Pai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6, 3238-3245.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200/JCO.1998.16.10.3238

[24]Blick, S.K. and Wagstaff, A.J. (2006) Fentanyl Buccal Tablet: In Breakthrough Pain in Opioid-Tolerant Patients with

Cancer. Drugs, 66, 2387-2393.

[25]Weinstein, S.M., Messina, J. and Xie, F. (2009) Fentanyl Buccal Tablet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Pain in

Opioid-Tolerant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ncer Pain: A Long-Term, Open-Label Safety Study. Cancer, 115, 2571-257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02/cncr.24279

[26]Mercadante, S. (2012) Pharmacotherapy for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Drugs, 72, 181-19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2165/11597260-000000000-00000

[27]Lennernas, B., Frank-Lissbrant, I., Lennernas, H., Kalkner, K.M., Derrick, R. and Howell, J. (2010) Sublingual Ad-

ministration of Fentanyl to Cancer Patients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Breakthrough Pain: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Palliative Medicine, 24, 286-293.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177/0269216309356138

[28]Nalamachu, S.R., Narayana, A. and Janka, L. (2011) Long-Term Dosing,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Fentanyl Buccal

Tablet in the Management of Noncancer-Related Breakthrough Pain in Opioid-Tolerant Patients.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7, 751-76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185/03007995.2011.554808

[29]Vasisht, N., Gever, L.N., Tagarro, I. and Finn, A.L. (2010) Single-Dose Pharmacokinetics of Fentanyl Buccal Soluble

Film. Pain Medicine, 11, 1017-1023.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111/j.1526-4637.2010.00875.x

[30]马培奇. 爆发性癌痛治疗新药枸橼酸芬太尼鼻喷雾剂Instanyl [J]. 上海医药, 2010, 31(11): 525-526.

[31]Thronaes, M., Popper, L., Eeg, M., Jaatun, E., Kvitberg, M. and Kaasa, S. (2015)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Intranas-

al Fentanyl Spray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Breakthrough Pain. Clinical Therapeutics, 37, 585-59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16/j.clinthera.2014.12.010

[32]Watts, P. and Smith, A. (2009) PecSys: In Situ Gelling System for Optimised Nasal Drug Delivery. Expert Opinion on

Drug Delivery, 6, 543-552.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517/17425240902939135

[33]Mercadante, S., Radbruch, L., Davies, A., et al. (2009) A Comparison of Intranasal Fentanyl Spray with Oral Trans-

mucosal Fentanyl Citr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Crossover Trial.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5, 2805-2815.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185/03007990903336135

[34]Li, Y.X., Han, W.J., Tang, H.T., et al. (2013) Nitrous Oxide-Oxygen Mixture during Burn Wound Dressing: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19, 278-27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111/cns.12061

[35]Liu, Q., Gao, L.L., Dai, Y.L., et al. (2018) Nitrous Oxide/Oxygen Mixture for Analgesia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 with

Breakthrough Pa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The Journal of Pain, 22, 492-50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002/ejp.1144

邵岚,张沂平

附件1

BAT爆发痛评估工具

以下的问题是评估您最近1周的爆发痛情况。

爆发痛是指癌痛的短暂增加。

1、请在下图中标出您疼痛的部位

2、您每天爆发痛的频率是怎样的?

很少 1~2次 3~4次 >4次

3、有哪些因素会导致您爆发痛发生?

如果有,请写出。

4、哪些因素会改善您的爆发痛?(止痛药或其他)

如果有,请写出。

5、您爆发痛持续的时间一般多久?

<5分钟 5~15分钟 15~30分钟 30~60分钟 >60分钟

6、您爆发痛最严重的时候疼痛评分有几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疼痛您能想象的最痛

7、您爆发痛一般疼痛评分有几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疼痛您能想象的最痛

8、爆发痛给您带来的困扰程度是怎样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没有非常严重

邵岚,张沂平9、爆发痛对您正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是怎样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没有非常严重

10、哪些止痛药能改善您的爆发痛(如果有的话)?

请写下止痛的剂型和剂量

11、您通常使用治疗爆发痛的药物的效果怎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效非常有效

12、您止痛药控制爆发痛的时间一般多长?

无效 0~10分钟 10~20分钟 20~30分钟 >30分钟

13、您使用止痛药后是否有一些副作用?

如果有,请写出。

14、您止痛药物副作用的程度怎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没有非常严重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1-8712,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cm@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

(完整版)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症疼痛 (cancer pain) 是指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 60 %~ 80 %,其中 1 / 3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止痛治疗将会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可造成抑郁、乏力、焦虑、失眠、全身情况恶化或严重干扰抗癌治疗的施行。进一步提高对癌症疼痛的认识、评估及治疗水平,将造福于广大癌症疼痛患者。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镇痛药物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同时筹划起草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出版《癌症疼痛治疗》第一版 (Cancer pain relief) 。该书作为癌症疼痛治疗指南,提出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口服用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个体细节。按阶梯给药是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即轻度疼痛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镇痛药。因此,该指南又被称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倡导,得到了各国肿瘤学术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1990 年,我国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全国性专题会议,开始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1991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随后十余年我国相继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和政策,多次举办各种学习班和研讨会,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经过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开展三阶梯癌痛镇痛治疗原则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我国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医护人员在癌痛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量患者仍然镇痛不足、很多基层医师对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依然心存疑虑等。因此,进一步加强癌症疼痛及非癌症疼痛知识的普及宣传,推行和完善规范化疼痛治疗工作势在必行。 (二)、癌症疼痛的原因及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患者的疼痛分为四类,分别为肿瘤侵犯所致疼痛、抗肿瘤治疗所致疼痛、与肿瘤相关的疼痛以及与肿瘤或治疗无关的疼痛 ( 见表 ) 。多数癌症患者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常合并多种类型的疼痛。 1. 肿瘤侵犯所致的疼痛:约占癌症疼痛的 80 %。癌细胞直接浸润,压迫或转移可引起严重的癌症疼痛。

癌症病人疼痛情况调查及对策探讨.

癌症病人疼痛情况调查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癌痛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高而随之增加。但临床上癌痛的治疗、护理远远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00年让所有癌症患者不痛”的目标。笔者随机调查了在我院住院的450例癌症病人,以了解癌痛的发生及治疗和护理情况,探讨如何实现WHO目标的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421例癌症病人中,有癌痛的181例,其中男147例,女34例,中位年龄49.06,均通过病理、X线、CT、超声波及内窥镜等方法明确诊断。 1.2 调查方法 采取自设表格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内容包括癌痛评估、癌痛病人治疗与护理现状和对吗啡的认识等方面。其疼痛评估采取的是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即从0到10数字,表示从无痛到最剧烈的疼痛[1]。由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数字,以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一般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问卷共发出450份,收回421份回收率 93.56%。 2 调查结果 在收回的421份调查表中,有181例报告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占42.99%。这一结果与文献报导是一致的[2]。 2.1 癌症病人疼痛现状与评估见表1 表1 181例癌症病人癌痛现状与评估 2.2 癌症病人疼痛的治疗和护理状况见表2

表2 181例癌痛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状况 2.3 癌症病人对吗啡的认识情况见表3 表3 181例癌痛病人对吗啡的认识 2.4 癌症病人对癌痛的认识情况见表4 表4 181例癌症病人对癌痛的认识情况

3 讨论 3.1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癌痛已成为癌症病人较常见的,主要的症状。有63.54%的癌症病人首疹症状以癌痛为主。所以控制癌痛势在必行。要实现WHO 提出的“2000年让所有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应从卫生行政部门到医疗单位的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WU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系统、正规的培训学习,更新观念和加强癌痛治疗教育,将“三阶梯治痛方案”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方法是配合药物用来缓解疼痛或减少药物用量,能取得一定效果。一方面是护理人员对物理和心理疗法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接受止痛方面的培训较少,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心理学、伦理学、人文学等边缘学科的学习和多元文化的了解。同时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指导病人使之参与自我护理中,达到缓解疼痛和减少止痛药物用量的目的。 3.3 从表3可以看出,医护人员及病人担心成瘾,担心对止痛药物产生耐受性。由于人们对吗啡认识上的差异,构成了癌痛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又一因素。在这里有必要认清吗啡药物的三个药理学现象,即生理依赖、耐受性和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和耐受性是使用吗啡药物的正常药理学现象,不应影响药物的继续使用,而心理依赖才是成瘾。实际上多年来国际经验表明,用吗啡药物治疗癌痛,产生心理依赖者罕见。所以对用吗啡治疗癌痛能产生成瘾问题大可不必担心。所以医护人员须要加强“三阶梯止痛方案”的学习,彻底摒弃对于癌痛治疗方面陈旧的观念、认识、和“担心”。正确区别生理依赖的心理依赖,另一方面对病人和家属做好癌症与疼痛的卫生知识宣教,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癌症、消除对吗啡盲目恐惧的心理,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癌痛。 3.4 表4结果还表明,癌症病人对癌痛能否控制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这与某些医护人员认为癌痛是不可避免,也不可能治好,加之惧怕成瘾,故治疗癌痛不积极,不正规,病人看不到希望有关。所以笔者认为,除加强对病人医学知识宣传教育外,医护人员自身观念的转变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是成功推行WHO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的关键。 目前癌痛控制与WHO提出的“2000年让癌症病人不痛”的距离相差甚远,要实现目标,癌痛的止痛治疗已迫在眉睫。 作者单位:430079 武汉,湖北省肿瘤医院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专业考研共有哪些考试科目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专业考研共有哪些考试科目 动画艺术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如下:动画理论与实践方向; 动画产业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 ③722动画学基础 ④817综合考试[艺术学]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主要分为两个培养方向,动画理论与实践方向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的动画艺术理论修养,兼具学术研究和实际创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动画人才;动画产业方向对动画产业政策、组织形态、资本运营、传播发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高级动画产业管理、策划、制片和运营人才。可以说,这两个方向的就业率没有任何问题。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难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就业,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辅导,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机构! 一、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15年的招生人数为14人,其中包含保送生4人。考试专业课内容简单,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有二本三本的学生考取。 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专业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动画艺术学考研考试科目里,动画学基础和艺术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动画艺术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将来工作怎么样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 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将来工作 怎么样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难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就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专业方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参考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公安学考研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就业怎么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出国机会也不少,在全国的知名度是响当当的,提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都知道公安学是最早创建的系部之一,在国内政法类院校中有着良好的学术声誉和优良的办学传统。近些年,公安学硕士专业一直比较热门,薪资令人羡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工作。 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公安学考研比较热门,相对于其他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难度不大,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系的科研实力和水平逐渐回升,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院校。在凯程,老师会帮助同学们总结重点难点,帮助同学们梳理脉络,搭建公安学知识框架。 公安学考研一般都是公安学本科学生考,每年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二本三本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都是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是否公平? 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初试分高的一般就能保证录取,而且被录取的考生也是来自于各类院校,本校的学生并不多。而且通过我们辅导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研究生的众多考生都是通过自己努力,采取正确方法从而实现自己梦想。同时,我们团队成员身边的同学毫无意外也都是初试成绩优异,表现优异的同学。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还是比较公平的。

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疼痛管理的认知与实践现状

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疼痛管理的认知与实践现状目的分析调查肿瘤科护士对于癌性疼痛的认知及实践现状。方法随机选 取60名在肿瘤科工作1年及以上的专业肿瘤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对于癌症疼痛评估时仅有66.67%的护士采用主诉+观察+评估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所有护理人员均对癌性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具有一定的需求,且对癌性疼痛管理的影响因素有着不同的看法。结论对于护理人员进行持续的疼痛管理知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疼痛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肿瘤科;癌性疼痛;疼痛管理;认知;现状 The 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Cancer pain Management in Oncology Department SHI Li-li,WANG Wei-ling,SUN Yu-hong,WANG Ling-shan Jili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ncology nurses for cognition and practice situation of cancer pain;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of 85 cancer patients in oncology department for 1 years and above the professional oncology nursing staff,investigation on the knowledge of pain management. Result The senior nurses’ cognition of pain related is higher.All nurses have a certain demand for the training of cancer pain related knowledge,and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ncer pain management. Conclusion Knowledge education for continuous pain management in nursing staff,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iteracy and pain management level,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 Oncology department;Cancer pain;Pain management Cognition;Present situation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成为最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疾病之一。癌性疼痛是长期困扰肿瘤患者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进行评估与处理。该研究将对肿瘤科护理人员对于癌性疼痛的认知、态度以及管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促进肿瘤护理质量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世界癌症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2月3日发表的 《全球癌症报告2014》中称 2012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中国新增和死亡病例 世界第一 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 亚洲男性易发肺癌和肝癌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中成最高发癌症 2012年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来之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 肺、肝、食道、胃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年后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400万 中国癌症登记年报制度 2006年开始,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样本,原定每5年发布一次,后改为每年一次。 中国癌症年报 每分钟5人死于癌症 每分钟6人被确诊癌症 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近20年 癌症呈现三化二线趋势 发达化 年轻化 老年化 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线”走高的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因此成为世界上癌症死亡数最高的国家。 亚太地区新增癌症病人占全球45%,死亡人数占全球50% 肺癌死亡率 30年增长465% 中国癌症的整体发病率远低于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 死亡率却远高于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 《全球癌症报告2014》 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财经国家新闻网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窮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富癌”也增長迅猛,呈现此不消彼又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发病年龄均低于此前年龄。 比如南京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只有17岁(见图表)。 现代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睡眠严重不足、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是患癌的主要因素。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中国抗癌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多见于青壮年。 因为20-40岁正是淋巴组织非常活跃的时期,高敏感性让青壮年很容易成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我国年轻人患胃癌人数呈上升趋势,19-35岁的青年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由于胃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超过90%的胃癌病人都是在中晚期才就医的,此时5年生存率小于20%。事实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目前可达10%左右,早期治疗的治愈率也高达95%。 年轻人精力充沛、体力强,容易忽视身体的不适,也认为做胃镜检查很

2019中传MJC考研专业方向的详细划分

2019中传MJC考研专业方向的详细划分 2018年中传新闻传播硕士MJC考研的同学们估计要开始备考了,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新闻传播硕士难度,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就业,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辅导,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参考书,中传新闻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中传新闻传播硕士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中传新闻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2015年中传考研中,凯程保录班学员郑家威勇夺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状元,保录班学员王园璐勇夺中传全日制艺术硕士状元,经验谈视频在凯程官方网站有公布,如果你想成为下一个状元,请看一下他们的经验视频,对你绝对有很大帮助。 二、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中传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如下: 新闻实务方向; 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 国际新闻与传播方向; 电视新闻采编方向; 新媒体采编实务方向; 口语传播实务方向; 品牌营销传播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三选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难度大不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难度大不 大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难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就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专业方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参考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公安学考研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公安学考研比较热门,相对于其他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难度不大,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系的科研实力和水平逐渐回升,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院校。在凯程,老师会帮助同学们总结重点难点,帮助同学们梳理脉络,搭建公安学知识框架。 公安学考研一般都是公安学本科学生考,每年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二本三本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都是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就业怎么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出国机会也不少,在全国的知名度是响当当的,提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都知道公安学是最早创建的系部之一,在国内政法类院校中有着良好的学术声誉和优良的办学传统。近些年,公安学硕士专业一直比较热门,薪资令人羡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工作。 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是否公平? 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初试分高的一般就能保证录取,而且被录取的考生也是来自于各类院校,本校的学生并不多。而且通过我们辅导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研究生的众多考生都是通过自己努力,采取正确方法从而实现自己梦想。同时,我们团队成员身边的同学毫无意外也都是初试成绩优异,表现优异的同学。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还是比较公平的。 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各专业方向如下: 1.法理学 2.宪公安学与行政公安学 3.刑公安学 4.民公安学 5.诉讼公安学 6.国际公安学 以上专业方向每一项还包括具体研究方向划分,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列举。在凯程的教育学栏目有专门介绍教育学各个专业的情况。 以上各专业方向初试科目是一样的,如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3), 257-26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9928426.html,/10.12677/acm.2019.93039 Current Research and Advances in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Lan Shao, Yiping Zha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Oncolog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Feb. 14th, 2019; accepted: Feb. 28th, 2019; published: Mar. 8th, 2019 Abstract Cancer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stable chronic background pain may experience transient episodes of pain, known as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 Common clinical features of a typical BTP ep-isode include a rapid onset peaking within minutes, a severe intensity and a short duration. BTcP affe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increases pressure on healthcare systems. Firstly, effective as-sessment is critical. Immediate-release opioids are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BTcP. Mucosal fentanyl ha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BTcP due to its rapid effect, high bioavailability and convenience.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pathological mechanism,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f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Keywords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Treatment 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邵岚,张沂平 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9年2月14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8日 摘要 癌症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是指相对稳定的慢性背景疼痛的癌症患者经历短暂的疼痛加重。典型的BTcP的常见临床特征主要是发作迅速,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癌症爆发痛影响患者的生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癌症疼痛治疗综述

癌症疼痛的治疗 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 在现有疼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严格规范按照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病人三阶梯止痛方案,可以使90%癌症疼痛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 (一)W HO的三阶梯治疗原则 1、按阶梯给药 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疼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第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弱阿片类药物。若疼痛仍未控制或继续加剧,则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替换,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此外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疼痛加剧的并发症,在治疗特殊疼痛时辅助药物可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因此可用于任何阶梯中。需要注意的是三阶梯应用不要过于教条,因为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使用镇痛药物,更多现象是需要不同药物的配伍,以求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2、口服给药 在尽可能情况下力争口服给药。因为口服给药方便、经济,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又能增加病人独立性。血药浓度稳定,与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同样有效,免除创伤性给药的不适,在家或医院均可使用。另外口服给药时吸收缓慢,峰值较低,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所以口服给药是一种最简单、最科学的给药方式。 3、按时给药 止痛治疗应根据所用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当疼痛达到不能忍受时才给镇痛药物(即按需给药)。因为,镇痛药物需要达到有效浓度时才具有镇痛效能,为保持止痛的连续性,需要在药物浓度下降时,及时给予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按时给药可以获得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血药波动而出现的反复疼痛,推迟了药物耐受的出现,是镇痛治疗观念上的进步。 4、个体化给药 个体化原则是根据不同个体对麻醉药品敏感度的差异,既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及药物的药理特点确定给予药物剂量。对麻醉药品敏感度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量。应该说凡是能

中传考研各个研究方向介绍

中传考研各个研究方向介绍本文系中传考研方向全面介绍,有请凯程教育老师提供。 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本方面培养的硕士生,能将其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去,以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势态下,成为高层次的电视艺术人才。导师有吴辉、徐舫州、张静滨、胡智锋、周文、王黑特、张国涛。复试要求理论性较强,同时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生。 2.电视策划方向[2006年首次招生]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方向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策划理论的同时,参与一定的实践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本方向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艺术造诣、拥有节目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级电视策划人才。导师有关玲、苗棣、许行明、郑月。复试喜欢综合能力强,有电视策划思维的考生。 3.广播电视文艺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直系为本科的文艺编导。是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王牌方向。本方向以广播电视文艺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文艺节目、文艺栏目、文艺频道等节目形态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创作特征、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和创作走向,以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广播电视文艺理论体系。导师有蔡卫、何晓兵、陆健、游洁、张育华。复试喜欢具有文艺特长、有文艺节目从业经验的考生。 4.电视剧史论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电视剧理论素养与业界实践能力,能胜任电视剧领域的创作制作、调查研究、政策管理、宣传及教学等相关工作。导师有戴清、李胜利、刘婷、刘晔原、卢蓉、秦俊香、吴素玲、王利丽、彭文祥、吴秋雅。由于导师较多,报名和录取人数也较多。复试喜欢通晓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考生。 5.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方向的学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理论研究、画面创作及美学鉴赏等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要不断的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毕业时能够在电视节目创作中或视频媒体节目创作或平面媒体创作中独立的完成摄影、照明、后期制作、以及设计、策划、编导、编辑、剪辑、电脑特技等工作。导师有李兴国、毕根辉、张歌东、赵永华、郭艳民、金贵荣。复试要求考生动手能力强,有影视技术功底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报考多为科班或者有技术积淀的考生。跨专业考生报考需要更多的学习。 6.录音艺术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原录音艺术学院。本专业方向以广播电影电视声音技术和声音艺术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广播电影电视声音技术和声音创作理论及制作技巧,重点培养以声音创作为主的专业方向。导师有李大康、李伟、王珏、伍建阳、胡泽。复试对录音技术以及录音艺术的要求很高,报考多为音乐科班出身或者有极强的积淀。跨专业考生报考需要更多的学习。 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属于艺术类,走艺术线。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传播主体的播音艺术、节目主持艺术,也包括受众的收听、收视心理和审美鉴赏。导师有卢静、李

考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经验分享

考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经验分享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2018考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经验分 享 首先,我是工科凯程公安学,无论你本科在学什么专业,只要你热爱公安事业,你想做个警察,那就在我们可以改变生活轨迹实现梦想的年纪多付出些,不要犹犹豫豫。认准了就去干,即使惨败以后也不会后悔。 【英语】 我英语复习的比较早,英语我提前一年开始复习的,阅读做了六七本,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比较自信,这也是我英语没考好的主要原因吧,专业课的时间比较紧,所以我就把英语时间腾出来给了专业课,基本三天看一次英语吧,每次两个小时左右,最后考了57。 假如不是之前英语复习的比较早,我很有可能卡在英语上。我认识两个考公大二战的研友二战卡在了英语上,而他们的一战英语都60多分。我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师弟师妹们,英语是很重要的,基础不好不要投机取巧,按部就班的来最后的分数不会差的。基础好的也应该强化,事实证明高手竞争的是多数是在英语,假如你们认真研究今年的初试分数你们会发现过400分的几乎英语都在70分以上,很多390多的差就差在英语上,假如他们的英语成绩过了70同样也会考400多。 英语因为我做的阅读比较多对各个出版社的书也比较了解,我在这里多说点。单词我认为刘一男的词汇不错,逻辑清晰比较便于记忆。阅读我建议大家用黄面书,基础和提高都做做,只有这两本书还稍微靠谱

点。作文我复习的比较晚,考前两个月复习的,我觉得作文不光要背,重要的是写,多练练手。 【政治】 政治我从十月开始,和我备考的有个二战的兄弟,他交了我不少方法。十月开始我每天只看一个半小时一直到考前一个月。政治重要的是考前的一个月,20天20题。其他的各种预测题也拿来做做主要是做选择题。后面的主观题基本拉不开分的,不在于你写的多不多,而在于你写的准不准。成绩出来和我预测差不多,73。 【专业课】 专业课我七月开始复习法学,看了三遍之后,把历年真题标记在课本上,然后开始做笔记,接着就是背诵,我个人感觉,刑法相对容易记忆,宪法难点,因为知识点太多太杂。十月开始公安学,步骤和法学差不多。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光顾着背诵,一定要默写所有知识点,背完默默完背,一遍遍循环。考前一个月对专业很重要,这一个月是知识整合的时期。真题大家最好能默写下来。 专业课我考的还行,法学136,公安学129。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我的专业课有三个问题。第一,第一年改革谁都说不准会不会考超纲的所以我准备了四本书的所有内容,超纲内容耗费了我不少时间,13年一个超纲的题都没考。 第二。我对真题重视程度不够,到考前我都没有把真题默一遍。其实假如你对自己足够自信,可以掌握书本的所有知识点,当然可以撇弃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近况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近况 【摘要】癌性疼痛是癌症中晚期的高发症状,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报道颇多,成果显著,就中医药在此方面的临床运用分中医内治、中医外治、针刺等疗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疼痛/中医药治疗;外治法;综述 癌性疼痛是癌症中晚期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近年来很多学者、医者采用中医药内服、外用、针灸等方法开展对癌性疼痛的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无成瘾性和戒断性等优势,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现综述如下。 1 内治法 中医内治一般采用辨证施治、经典方剂及验方治疗。周岱翰[1]将癌痛分为2型。(1)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合失笑散;(2)气血亏损型,治以补益气血、温经止痛,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刘明霞[2]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中晚期癌症疼痛42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23例,无效6例。验方治疗有彭海燕等[3]用消痛方(百合、石斛、大青叶、石菖蒲、穿山甲、延胡索、徐长卿、丁香、天南星、乌药、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治疗100例中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完全缓解率56%,总有效率96%。李景梅等[4]

采用癌痛散(制马钱子、全蝎、水蛭、柘树等)加减治疗90例癌痛病人,经1-3个疗程的治疗,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4例,总有效率82.2%。范寅根等[5]将228例癌性疼痛患者按疼痛程度分为三级,随机分成痛得安组(冬虫夏草、黄芪、川芎、红花、防风、羌活等)及三阶梯止痛组,结果显示近期镇痛效果痛得安组与三阶梯止痛药相近,远期效果优于三阶梯止痛药。陈高阳等[6]在治疗25例癌痛患者中,第一阶梯仅口服中药止痛胶囊,第二三阶梯止痛中同时加服西药,与纯西药三阶梯治疗组比较,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吴勉华等[7]使用癌痛平胶囊(蚤休、鼠妇、制南星、制白附子、制乳香等)治疗癌痛,与口服舒尔芬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无显著差异。卢峰等[8]用癌痛克(全蝎、土鳖虫、九香虫、大黄、人参、灵芝、黄芪等)治疗癌痛患者40例,结果完全缓解22.5%,明显缓解37.5%,轻度缓解17.5%,无效25%,总有效率75%。罗海英等[9]用仙龙定痛饮(制南星、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地龙、全蝎)治疗骨转移癌痛32例,总有效率84.34%。

癌性疼痛综合

定义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 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癌性 疼痛(简称癌痛) 是由癌症本身以及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 疼痛。 病因 一、肿瘤自身引起疼痛 1.肿瘤浸润骨组织 2.肿瘤侵犯内脏 3.肿瘤侵犯神经系统 二、肿瘤诊断和治疗引起的疼痛 1、肿瘤诊断引起的疼痛 2、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 三、非肿瘤病症的合并症 四、精神与心理因素 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见癌性疼痛的表现 (1) 头痛 (2) 上肢痛 (3) 背痛: 硬膜外脊髓压迫症中在出现其他神经症状体征以前, 约有90% 以上的患者会发生剧烈的背痛。 (4) 下肢痛 (5) 放射痛 (6) 腹痛: 肠癌患者出现发作性肠梗阻, 腹痛是常见的症状, 这种腹痛紧急而复杂, (7) 会阴痛: 癌细胞浸润盆腔时, 会出现会阴部及小腹疼痛。

(8) 全身疼和暴发痛: 癌症患者的终末期可出现全身疼痛。癌痛患者在使用止痛药的过程中, 会出现暴发痛。 评估 2. 1. 1 自我评估法 (1) 口述分级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 ,由一系 列描述疼痛的形容词组成。 (2)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是诸 疼痛强度评分方法中最敏感的方法 (3) 混合法:如Mcgill 疼痛调查表(Mcgill Pain Question2 naire ,MPQ) ,Memorial 疼痛评估卡片(Memorial Pain As2 sessment Card ,MPAC) 2. 1. 2 行为评估法 2. 1. 3 生理变化测量 治疗 三阶梯方案控制癌痛癌痛的治疗必须建筑在确切的诊断基础上。在正确估价痛因及性质后,首选药物三 阶梯方案止痛。 21211 首选药———非阿片类药(第一阶梯)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醋氨酚(paracetamal) 、双氯 芬酸钠等。主要针对轻度和中等度的周围性癌痛。对骨转移性癌痛常能止痛。这类药物对骨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发病人数约占全球五分之一■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我国目前每年新增350万癌症患者,每年癌症死亡人数达250万人,在部分城市,癌症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成了致人于死地的“第一杀手”,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癌症患者被确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癌症高发,增加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癌症病魔,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为何我国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癌症发病与什么因素有关?肿瘤治疗情况究竟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去年以来深入医院、病房、研究院所、企业和有关部门采访,就肿瘤现状进行调研,试图一探究竟。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亟须向肿瘤宣战。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丽蓉、罗京、晓旭、贝娜……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 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记者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等地走

访大量肿瘤防治专家和临床医生了解到,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问题凸现,我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持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发病率、死亡率双升 在农村人眼里,癌症就是绝症。 记者走进、等在网络上被称为“癌症村”的几个村庄,村民熟悉而又害怕听到“癌症”二字。其中一个村的医务人员表示,村民患癌有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年龄段的人数在增多。 病人增多,知名肿瘤医院一床难求。北京、上海、、、这些地区的肿瘤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病人往往需要排队等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为床位原因,每周有700人等待入院…… 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从事甲状腺癌治疗,他明显感到甲状腺癌上升幅度太快了,“原先甲状腺外科医生地位不高,一年就几个病人,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甲状腺科室”。 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及东、中、西部医疗专家了解到的情况和部分临床统计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代敏介绍,今后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

2018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考研经验,参考书目,招生人数,专业指导

2018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考研经验,参考书目,招生人数,专业指导 大家好,我是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读中国传媒大学大学电视编导专业。参加过201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总分为401分,为本专业第1名。考研政治:69分;考研英语:78分;考研专业课一(科目为艺术基础):134分;考研专业课二(科目为艺术综合):120分。 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报考人数多,专业方向多,基本均为热门考研专业,也都是传媒行业、广播电视的热门前沿专业。 中传广播电视学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广播电视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1本专业考试科目为:艺术基础、艺术综合 2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报录比在1:20左右 3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本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特色专业硕士学位专业,下辖广播电视领域多个不同的方向,专业特色突出、教学资源丰富、就业前景良好,近年来有大量全国范围内的考生报考。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需要对艺术学理论、美学理论、艺术学基础知识有熟练地掌握,善于记忆和总结,熟知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前沿理论。 复习阶段过程 第一阶段:提炼、浏览参考书目,熟悉课程纲要 第二阶段:串讲参考资料 第三阶段:巩固知识基础 参考书目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