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编码

合集下载

3.4信道编码

3.4信道编码

§3-4 信道编码一、概念信源编码,它指的是将模拟信源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在接收端再将收到的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的方法。

使用信源编码具有以下意义:•提高通话质量(因为:数字化+纠错码)•提高频谱利用率(低码率编码)•提高系统容量(低码率+话音激活技术)采用数字传输时,所传信号的质量常常用接收比特中有多少是正确的”来表示,并由此引出比特差错率(BER)概念。

BER表明总比特率中有多少比特被检测出错误,差错比特数目或所占的比特要尽可能小。

然而,要把它减小到0,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路径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就是说必须允许存在一定数量的差错。

为了有所补益,可使用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在所传信息中加入一些冗余比特,这些比特可以有效地减少差错,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必须传送比该信息所需要的更多的比特。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一简单例子加以说明。

假定要传输的信息是一个“0”或是一个“l”,为了提高保护能力,各添加3个比特:信息添加比特发送比特O 000 00001 111 1111对于每一比特(0或1),只有一个有效的编码组(0000或l111)。

如果收到的不是0000或1111,就说明传输期间出现了差错。

比例关系是1:4,必须发送是必要比特4倍的比特。

保护作用如何?接收编码组可能为:0000 0010 0110 0111 1111判决结果:0 0 X 1 1如果4个比特中有1个是错的,就可以校正它。

例如发送的是0000,而收到的却是0010,则判决所发送的是0。

如果编码组中有两个比特是错的,则能检出它,如0ll0表明它是错的,但不能校正。

最后如果其中有3个或4个比特是错的,则既不能校正它,也不能检出它来。

所以说这一编码能校正1个差错和检出2个差错。

二、理论基础1、码距一组码元,常称为码字。

两个码字之间相应的码位上有着不相同的码元的位数之和称为码距/汉明距。

码距代表纠错能力。

最小码距:把某种编码中各个码字之间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最小码距(d0)。

《通信原理》信道编码

《通信原理》信道编码
混合系统模型
11.2.2 信道编码的分类
· 按照不同功能分为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检错码只具备检查码组错误的功能 纠错码还能对部分错误进行纠正。纠删码对超出纠错范围的误码能将其删除。
· 按照纠正错误的类型不同,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的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的码。随机错 误的误码从统计上是彼此独立的,同一个码组内发生若干个码元错误的概率远远 低于只有一两个码元错误的概率。这意味着信道编码哪怕只纠正每个码组内一两 个码元错误,也可使得整个系统的误码率大幅度下降。但有时信道中出现强度大 持续时间长的脉冲噪声,使连串的码元受到干扰,称为突发错误。例如连续若干 位的0变成1。这时必须用专门针对突发错误信道编码方式。
第11章 信道编码
11.1 信道编码基础知识
11.1.1 信道编码的概述
在信息码元中插入一些冗余码元(监督码元),使得整体码元具有一定规律。 当出现传输错误时,可以通过规律,对错误进行检测乃至纠正。
信道编码译码示意图
11.1.2 信道编码检错纠错的原理
11.1.3 几个相关概念
· 码率:R=k/n=k/(k+r)。 · 编码增益:采用信道编码,对系统信噪比的要求要低一些,这个倍数称为编码增益 · 许用码组和禁用码组:即合法码组和非法码组。一旦接收方出现非法码组,说明传
· 最大似然译码:对于接收到的编码序列y,计算发送方发送哪一种码组x i 时,接 收到y的概率最大。即根据似然函数P ( y / x i )确定。
11.2 信道编码的分类
1.
差错控制方法
· 差错控制方法,分为检错重发(ARQ),前向纠错(FEC)和混合方式三种。
· 检错重发系统(ARQ),又分为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和选择重发三种。
· 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制约规则不同,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分组码是 指在每一组码元(k位信息码元和r 位附加监督码元)中,所有的监督码元取值, 仅仅与这一组的k位信息码元有关,而与其他组的信息码元无关。分组码编码器属 于无记忆的系统。而卷积码则是指r 位附加监督码元不仅与本码组内的k位信息码 元有关,还与之前其他码组的若干位码值有关。卷积码的编码器具有记忆功能

信道编码概念

信道编码概念

信道编码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在数字通信中使用的技术,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数字通信中,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这些干扰和噪声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信道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的发生。

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生成一些冗余信息,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解码过程来恢复原始数据。

在解码过程中,接收端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卷积码和块码等。

前向纠错编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前向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前向纠错编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卷积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卷积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卷积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块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块码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始数据分成若干个块,并对每个块进行编码。

在编码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块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总之,信道编码技术是一种在数字通信中使用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卷积码和块码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第8章 信道编码

第8章  信道编码

G( 7 , 4 )
1
1
1 1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0 0 1
1 0 0 1 1 1 0
H(7,4)
0
1
0
0
1
1
1
0 0 1 1 1 0 1
经过变换后为
1 0 0 0 1 0 1
G( 7 , 4 )
0
0
1 0
0 1
0 0
1 1
1 1
1
0
0 0 0 1 0 1 1
例:(7,3)码的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为 1 0 1 1 0 0 0
1 0 0 1 1 1 0
G(7,3)
0
1
0
0
1
1
1
0 0 1 1 1 0 1
H (7,3)
1
1
1 1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0 0 1
则将两个矩阵的作用对换,得到对偶码(7,4)码的生成矩阵和
监督矩阵为 1 0 1 1 0 0 0
即该错误不能被正确纠正过来
因此只能纠1位错
8.1.2 平均错误译码概率
1
例:二进制对称信道传递矩阵 码
P
4
3
如果译码规则为00、11,则 4
3
4
,先不考虑编
1
4
0和1被正确译码的概率均为1/4,即系统的平均正确译码概率为1/4
0和1被错误译码的概率均为3/4,即系统的平均错误译码概率为3/4
HCT 0T CH T 0
则H称为(n, k)线性码的一致监督矩阵(或校验矩阵)

通信原理(第二版)第10章信道编码

通信原理(第二版)第10章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信息比特与冗余比特的映射
信道编码通过将信息比特映射到包含冗余比特的码字,使 得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能够被检测并纠正。
错误检测与纠正
信道编码利用各种算法和规则,对接收到的码字进行解码 和校验,检测并纠正其中的错误。
码字的选择与设计
信道编码中码字的选择与设计是关键,不同的码字具有不 同的纠错能力和性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码字,能 够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信道编码
目录
• 信道编码概述 • 常见信道编码方式 • 信道编码性能分析 • 信道编码的应用 • 信道编码的未来发展
01
信道编码概述
信道编码的定义
01
信道编码是一种通过在原始信息 中添加冗余以增加数据传输可靠 性的技术。
02
它通过对信息比特进行一系列的 数学变换,使得在传输过程中出 现错误时,能够被检测并纠正。
编码增益是指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后相 对于未编码情况下的信噪比改善程度。
编码增益越大,说明信道编码技术的 性能越好,能够更好地提高通信系统 的可靠性。
编码增益计算
编码增益可以通过比较相同误码率下, 采用信道编码技术的系统所需的信噪 比与未采用信道编码的系统所需的信 噪比来计算。
编码效率
编码效率定义
编码效率是指信道编码过程中, 每传输一个比特所需的总的比特
循环码
定义 原理 优点 应用
循环码是一类特殊的线性分组码,其码字具有循环特性。
循环码的编码过程是将信息比特经过有限域运算映射到码字中 ,其中冗余比特由信息比特循环移位和模运算得到。
循环码具有高效的编码算法和良好的错误纠正能力,且易于实 现。
循环码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和数据存储领域,如移动通信、卫 星通信和磁存储器等。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

两者冗余度的区别:
信源编码是压缩随机的冗余度; 而信道编码是增加有规律的冗余度。
采用差错控制技术,减小误码率与制造高质量设备, 提高误码性能相比,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1.1 差错控制方式
方式一:前向纠错法FEC
所发码具有纠错能力,收端接收后自动纠错。 无需反向信道。实时性好,所发码具有纠错能力, 译码自动纠IF
收端接收到信息后,将所收到的信息原封不动 地发回给发端。发端对比所收到的信息与之前发 送的信息是否一致,决定重发信息或发送新信息。 方法和设备简单,无需纠检错编译系统。但需 要双向信道,传输效率↓、实时性差 。
无纠/检错
9.1.2 信道编码的分类
按码的用途分:检错码 ,纠错码,纠删码 按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的关系分:线性码,非线性码
第9章
1 2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概述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线性分组码 汉明码 循环码 m序列
3
4 5 6
9.1 信道编码概述
信源编码:为提高信号传输的有效性而采取的措施。减小量化误差, 信道编码: 为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而采取的措施,亦称差错控制
编码。 增加冗余度,具有纠检错能力,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尽可能压缩冗余度,降低数码率,压缩传输频带,提高通 信的有效性。
9.2.3 几种简单实用的纠/检错编码
1、奇偶监督码: k=n-1,r=1的线性码。 特点:码组中的1个数是偶数(偶监督码) 或奇数(奇监督码)。
an 1 an 2 a0 0
偶监督时,要满足:
奇监督时,要满足:
如 1011001 an 1 an 2 a0 1
按对信息码元处理方式分:分组码,卷积码
按信息码元在编码前后是否相同分:系统码,非系统码 按纠检错类型分:纠/检随机错、纠/检突发错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
采用简单重复编码,规定信源符 号为0(或1)时重复发送三个0 (或1)。输入符号和输出符号 的关系如图:16Leabharlann 简单重复编码(续)17
简单重复编码(续)
其信道矩阵为: 1
2 3 4 5 6 7 8
P
1
8
p3 3 p
p2 p pp 2
p2 p pp 2
当输入为等概率分布时,译码规则A就是依据最大似 然译码准则而得的。
12
最大似然译码准则-例(续)
输入为等概率分布时,两种译码规则所对应的平均错 误概率分别为:
P P
(A) E
1 1 1 1 1 1 1 1 1 p(y/x) 3 Y, X-x* 3 6 3 3 6 6 3 2 1 1 1 1 1 1 1 1 2 p(y/x) 3 Y, X-x* 3 6 3 3 2 6 2 3
4
信道编译码的基本思想
信道编码的编码对象是信源编码器输出的数字序列M,又称为 信息序列。通常是由二元符号0,1构成的序列,而且符号0和 1是独立等概的。 信道编码,就是按一定的规则给数字序列M增加一些多余的码 元,使不具有规律性的信息序列M变换为具有某种规律性的数 字序列C,又称为码序列。码序列中信息序列的诸码元与多余码 元之间是相关的。 在接收端,信道译码器利用这种预知的编码规则来译码,或者 检错(检验接收到的数字序列R中是否有错),或者纠错(纠正 其中的差错)。 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相关性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 产生的差错。
pp 2 p2 p
p2 p pp 2
pp 2 p2 p
pp 2 p2 p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

第6章信道编码教学内容:信道编码的概念、信道编码定理、线性分组码、循环码6.1信道编码的概念教学内容:1、信道编码的意义2、信道编码的分类3、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4、检错和纠错能力1、信道编码的意义由于实际信道存在噪声和干扰,使发送的码字与信道传输后所接收的码字之间存在差异,称这种差异为差错。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

基本思路是根据一定的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中加入一些多余的码元,以保证传输过程的可靠性。

信道编码的任务就是构造出以最小冗余度代价换取最大抗干扰性能的“好码”。

2、信道编码的分类纠错编码的目的是引入冗余度,即在传输的信息码元后增加一些多余的码元(称为校验元,也叫监督元),以使受损或出错的信息仍能在接收端恢复。

一般来说,针对随机错误的编码方法与设备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效果较显著;而纠正突发错误的编码方法和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效果不如前者显著。

因此,要根据错误的性质设计编码方案和选择差错控制的方式。

3、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可见,用纠(检)错控制差错的方法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以牺牲有效性的代价来换取的。

在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检错重发、前向纠错、混合纠错检错和信息反馈等四种类型。

香农理论为通信差错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香农的信道编码定理指出:对于一个给定的有干扰信道,如信道容量为C,只要发送端以低于C的速率R发送信息(R为编码器输入的二元码元速率),则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编码错误概率p随着码长n的增加,按指数下降到任意小的值。

这就是说,可以通过编码使通信过程实际上不发生错误,或者使错误控制在允许的数值之下。

4、检错和纠错能力举例:A、B两个消息a、没有检错和纠错能力:0、1b、检出一位错码的能力:00、11c、判决传输有错:000、111(大数法则)一般来说,引入监督码元越多,码的检错、纠错能力越强,但信道的传输效率下降也越多。

人们研究的目标是寻找一种编码方法使所加的监督码元最少,而检错、纠错能力又高且又便于实现。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之间有何区别?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之间有何区别?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之间有何区别?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通过在数据传输中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可靠性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原始数据进行转换或编码,以增加冗余度,从而能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二、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差错控制是一种通过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的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入冗余信息,检测并纠正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错误,从而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三、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的区别1. 目的不同: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增加冗余信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而差错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2. 实现方式不同:信道编码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将冗余信息添加到原始数据中,以增加信息的冗余度。

差错控制则是通过引入差错检测码或纠错码,对数据进行校验和纠正。

3. 错误处理方式不同:信道编码通常采用反馈机制,一旦出现错误,将自动进行纠错,降低了数据传输的错误率。

而差错控制则需要在接收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操作,纠正功能是被动的,需要由接收端主动处理错误。

4. 效果不同:信道编码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而差错控制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虽然都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在目的、实现方式、错误处理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了解和掌握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技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通过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的结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现代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质量的要求。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

4、GSM系统中的
GSM系统把20ms语音编码后的数据作为一帧,共260bit,分成50个最重要比特、132个次重要比特和78个不 重要比特。
在GSM系统中,对话音编码后的数据既进行检错编码又进行纠错编码。如图5所示。
图5 GSM系统中对语音业务的信道编码
首先对50个最重要比特进行循环冗余编码(CRC),编码后为53bit;再将该53bit与次重要的132bit一起进 行约束长度为K=5,编码效率为R=1/2的卷积编码,编码后为2(53+132+4)=378bit;最后再加上最不重要的78bit, 形成信道编码后的一帧共456bit。
②构造性的编码方法以及这些方法能达到的性能界限。
发展简史
发展简史
人类在信道编码上的第一次突破发生在1949年。R.Hamming和M.Golay提出了第一个实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方 案——汉明码。
汉明码每4个比特编码就需要3个比特的冗余校验比特,编码效率比较低,且在一个码组中只能纠正单个的比 特错误。
信道编码之所以能够检出和校正接收比特流中的差错,是因为加入一些冗余比特,把几个比特上携带的信息 扩散到更多的比特上。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必须传送比该信息所需要的更多的比特。
2、发展
编码定理的证明,从离散信道发展到连续信道,从无记忆信道到有记忆信道,从单用户信道到多用户信道, 从证明差错概率可接近于零到以指数规律逼近于零,正在不断完善。编码方法,在离散信道中一般用代数码形式, 其类型有较大发展,各种界限也不断有人提出,但尚未达到编码定理所启示的限度,尤其是关于多用户信道,更 显得不足。在连续信道中常采用正交函数系来代表消息,这在极限情况下可达到编码定理的限度。不是所有信道 的编码定理都已被证明。只有无记忆单用户信道和多用户信道中的特殊情况的编码定理已有严格的证明;其他信 道也有一些结果,但尚不完善。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

行监督码元 ↓
0101101100
1
0101010010ຫໍສະໝຸດ 00011000011
0
1100011100
1
0011111111
0
0001001111
1
1110110000
1
列监督码元 0 0 1 1 1 0 0 0 0 1
0
5.2.3 群计数码
把信息码元中“1”的个数用二进制数字 表示,并作为监督码元放在信息码元的后面, 这样构成的码称为群计数码。
表5-2
国际通用的七中取三码
5.2.5 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
国际统一图书编号也是一种检错码,主 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书号在通信过程中发生误 传。图书编号的格式有统一的规定。
5.3 线性分组码
5.3.1 线性分组码基本概念 5.3.2 汉明码 5.3.3 对一般线性分组码的讨论
上一节介绍了一些简单编码,其中奇偶 监督码的编码原理利用了代数关系式,这类 建立在代数学基础上的编码称为代数码。
系。
图5-5 最小码距与检纠错能力的关系示意图
5.2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
5.2.1 奇偶监督码(奇偶校验码) 5.2.2 二维奇偶监督码 5.2.3 群计数码 5.2.4 恒比码 5.2.5 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
5.2.1 奇偶监督码(奇偶校验码)
奇偶监督码(又称为奇偶校验码)是一 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检错码,在计算机数 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5章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
5.1 信道编码基本概念 5.2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 5.3 线性分组码 5.4 循环码 5.5 卷积码 5.6 交织编码 本章内容小结
学习要点
信源编码的概念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常用的检错码 线性分组码 循环码 卷积码 交织码

信息论与编码第6章信道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第6章信道编码

素(既约)多项式
若 p( x) f ( x), deg( p( x)) 1且p( x)在F[ x] 中只有因式 c和cp( x) 则称 p( x) 为域F上的不可约多项式。
的集合
余类环
多项式剩余类环 n n1 f ( x) an x an1x ... a1x a ai Fq 用 Fq [ x] 或者 GF (q)[ x] 表示所有这样多项式
纠错码的分类
根据监督码元与信息组之间的关系 系统码 信息码元是否发生变化 非系统码 代数码 几何码 算术码 线性码 非线性码 分组码 卷积码
构造编码的数学方法
根据监督码元和信息码元的关系
根据码的功能
按纠误的类型
检错码 纠错码 纠删码 纠随机差错码 纠突发差错码 纠混合差错码 二元码 多元码 等保护纠错码 不等保护纠错码
3 3 2 2 3 2 3 2
x x , x x, x x 1, x 1, x ,
3 3 3 3
x x 1, x x, x 1, x , x 1, x,1, 0
2 2 2 2
4.有限域的性质和代数结构
1)有限域 Fq 的结构 对 a Fq , a 0, 满足 na 0, 的最小正整 数 n ,称为元素 a 的周期。 定理6-6:在有限域 Fq中 (1) ( Fq , ) 是循环加群,它的非零元素的周期等于其 域的特征; (2) ( Fq* , ) 是循环乘群,共有 (q 1) 个乘群的生成 元。 a 乘群 ( Fq* , ) 的生成元 a 称有限域 Fq 的本原元, 的阶为 q 1 ,即 a q 1 e ,且 F * a
q
本原元性质定理6-7
* F (1) q
的元素的阶都是 q 1 的因子, Fq* 的所 q 1 x e 0 的根。 有元恰是 (2) 若 a 是 Fq 的本原元,则当且仅当(k , q 1) 1 k k a 时, 也是本原元。非本原元 a 的阶是

信道编码详解

信道编码详解

0 .80 .2 P R |C 0 .10 .9
0 .2 40 .0 6 P R C 0 .0 70 .6 3
最大联合概 率译码规则
F (0) 0
F
:
F
(1)
1
pw Fe 1p(00)p(11) 10.240.630.13
P R P C P R |C 0 .30 .7 0 0 ..8 10 0 ..9 2 0 .3 10 .6 9
最佳译码规则:使平均差错率达到最小的译码规则
由: p w e tj 1p (rj)p (e i|rj) tj 1p (rj){ 1 p [F (rj)|rj]}
可知:要使 p w e 达到最小,应使每个 p(ei | rj ) 都最小,或者使
p[F(rj)|rj] 达到最大,即在后验概率集 {p(ci | rj )}中选取一个
因此有时也称为连环码
7
信道编码的分类(续)
按码的结构(校验码元与信息码元 的关系)分:
线性码:校验码元与信息码 元之间是线性关系,可用一 组线性代数方程联系起来
非线性码:校验码元与信息 码元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按校验码字对差错的处理能力分 检错码:仅能检测误码 纠错码:可纠正误码 纠删码:兼纠错和检错能力 按抗干扰模式分 纠随机差错码 纠突发差错码 纠混合差错码 纠同步差错码
按信息码元在编码后是否保持原 形式不变
系统码:信息码元与监督码 元在分组内有确定位置,编 码后的信息码元保持不变 非系统码:信息位打乱,与 编码前不同 按编、译码理论所用数学工具分 代数码:近世代数 几何码:投影几何 算术码:数论和高等算术 组合码:排列组合和数论
8
6.1.2 编码信道
消息 m
信道
rj {r1,r2, ,rt} c i,c * {c 1,c 2, ,c s}

信道编码是什么?

信道编码是什么?

信道编码是什么?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输错误。

信道编码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特定的编码处理,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据编码规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二、信道编码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信道编码利用冗余编码原理,在发送端将原始数据编码成比特序列的形式,添加冗余信息,通过冗余信息的校验来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哈密顿码、奇偶校验码、海明码等。

2. 应用:信道编码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如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丢包率和信号失真,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信道编码的工作原理1. 数据编码:发送端将原始数据按照编码规则进行转换和处理,生成一组比特序列,并添加一定的冗余信息。

编码规则通常是根据预定的算法或码表来进行操作,以保证编码和解码的一致性。

2. 数据传输:经过编码处理的数据通过信道进行传输,信道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媒介。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输错误。

3. 数据解码:接收端接收到经过信道传输的数据后,根据预定的解码规则进行解码处理。

解码规则就是编码规则的逆过程,通过对冗余信息的校验和纠错,还原出原始数据。

四、信道编码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信道编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减少传输错误。

它可以通过冗余信息的检测和纠正,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挑战:信道编码需要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消耗一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延迟。

此外,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多种噪声和干扰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和参数来提高传输效果。

五、结语信道编码作为一种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也可以在各种数据传输场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计算机通信是一种以数据通信形式出现,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

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在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决策分析系统、情报检索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通信系统是经典的数字通信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一方面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手段;另一方面,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二者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由于计算机、卫星通信及高速数据网的飞速发展,数据的交换、处理和存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传送的数据流中产生误码,从而使接收端产生图象跳跃、不连续、出现马赛克等现象,人们对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的可靠性提出来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通过编译码来控制差错、提高可靠性的方式在信道传输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和发展,并形成了一门新的技术叫做纠错编码技术,纠错编码按其码字结构形式和对信息序列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分组码和卷积码。

第一章 信道编码1.1 信道编码概述1.1.1信道模型信息必须首先转换成能在信道中传输或存储的信息后才能通过信道传送给收信者。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噪声或干扰主要是从信道引入的,它使信息通过信道传输后产生错误和失真。

因此信道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一般不是确定的函数关系,而是统计依赖的关系。

只要知道信道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以及它们之间的统计依赖关系,就可以确定信道的全部特性。

信道的种类很多,这里只研究无反馈、固定参数的单用户离散信道。

1.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一般如图6.1所示。

图中输入和输出信号用随机矢量表示,输入信号为 X = (X 1, X 2,…, X N ),输出信号为Y = (Y 1, Y 2,…, Y N );每个随机变量X i 和Y i 又分别取值于符号集A ={a 1, a 2, …, a r }和B ={b 1, b 2, …, b s },其中r 不一定等于s ;条件概率P (y |x ) 描述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统计依赖关系,反映了信道的统计特性。

),...,,(21N X X X X = )|(x y P ),...,,(21N Y Y Y Y =∑=1)|(x y P图1.1 离散信道模型根据信道的统计特性即条件概率P (y |x ) 的不同,离散信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无干扰信道。

信道中没有随机干扰或干扰很小,输出信号Y 与输入信号X 之间有确定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2)有干扰无记忆信道。

实际信道中常有干扰,即输出符号与输入符号之间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

若信道任一时刻的输出符号只统计依赖于对应时刻的输入符号,而与非对应时刻的输入符号及其他任何时刻的输出符号无关,则这种信道称为无记忆信道。

(3)有干扰有记忆信道。

这是更一般的情况,既有干扰又有记忆,实际信道往往是这种类型。

在这一类信道中某一瞬间的输出符号不但与对应时刻的输入符号有关,而且与此前其他时刻信道的输入符号及输出符号有关,这样的信道称为有记忆信道。

2.单符号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单符号离散信道的输入变量为X ,取值于{a 1, a 2, …, a r },输出变量为Y ,取值于{b 1, b 2, …, b s },并有条件概率P (y |x )= P (y=b j |x=a i )= P (b j |a i ) (i =1,2,…,r ;j =1,2,…,s )这一组条件概率称为信道的传递概率或转移概率。

因为信道中有干扰(噪声)存在,信道输入为x =a i 时,输出是哪一个符号y ,事先无法确定。

但信道输出一定是b 1, b 2, …, b s 中的一个,即有∑==sj i ja bP 11)|( (i =1,2,…,r ) (1-1)由于信道的干扰使输入符号x 在传输中发生错误,所以可以用传递概率P (b j |a i );,,2,1(r i = ),,2,1s j =来描述干扰影响的大小。

因此,一般简单的单符号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概率空间[Y x y P X ),|(,]加以描述。

另外,也可以用图来描述,如图1.2所示。

⎪⎪⎪⎩⎪⎪⎪⎨⎧a a a X r21Yb b b s ⎪⎪⎪⎭⎪⎪⎪⎬⎫21 图1.2 单符号离散信道定义1.1 已知发送符号为a i ,通过信道传输接收到的符号为b j 的概率P (b j |a i )称为前向概率。

已知信道输出端接收到的符号为b j ,而发送符号为a i 的概率P (a i |b j ),称为后向概率。

有时,也把P (a i )称为输入符号的先验概率(即在接收到一个输出符号以前输入符号的概率),而对应地把P (a i |b j )称为输入符号的后验概率(在接收到一个输出符号以后输入符号的概率)。

为了讨论方便,下面列出本章讨论中常用的一些关于联合概率和条件概率的关系: (1) 设输入和输出符号的联合概率为P (x = a i , y = b j )=P (a i b j ),则有)|()()|()()(j i j i j i j i b a P b P a b P a P b a P ==(2) ∑==ri i jij a bP a P b P 1)|()()( (s j ,,1 =)。

(3) 根据贝叶斯定律,可得后验概率与先验概率之间的关系 )()()|(j j i j i b P b a P b a P =(0)(≠b P j )=∑=ri i jii j i a bP a P a b P a P 1)|()()|()( (s j r i ,,2,1;,,2,1 ==)1.1.2 抗干扰信道编码定理及逆定理定理1.1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设离散无记忆信道[X ,P (y |x ),Y ], P (y |x )为信道传递概率,其信道容量为C 。

当信息传输率R <C 时,只要码长n 足够长,总可以在输入的符号集中找到2nR 个码字组成的一组码和相应的译码规则,使译码的错误概率任意小(P E 0→)。

在定理6.1中,信道容量C 是平均互信息量的最大值),(m ax )(Y X I C x p =其单位是“bit/符号”。

定理1.2 有噪信道编码逆定理(定理6.1的逆定理)设离散无记忆信道[X ,P (y |x ),Y ],其信道容量为C 。

当信息传输率R >C 时,则无论码长n 多长,均找不到一种编码2nR ,使译码错误概率任意小。

定理1.1和定理1.2统称为申农第二定理,它是一个关于有效编码的存在性定理,它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它说明错误概率趋于零的好码是存在的。

它有助于指导各种通信系统的设计,有助于评价各种通信系统及编码的效率。

申农1948年发表申农第二定理后,科学家就致力于研究信道中的各种易于实现的实际编码方法,赋予码以各种形式的代数结构,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代数编码、卷积码、循环码等。

1.1.3 检错与纠错的基本原理在申农第二定理发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在探寻能够简单、有效地编码和译码的好码。

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纠错码理论。

在此只简单地介绍检错和纠错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为了保持数据的正确性应对信息进行编码使其具有检错纠错能力,这种编码称为语法信息编码。

它的基本思想是引入剩余度,在传输的信息码元后增加一些多余的码元,以使信息损失或错误后仍能在接收端恢复。

通常将要处理的信息称为原信息,将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后再进行存储、传输等处理过程称为传送。

工程上最容易实现的是二元数字信息(或二元码信息)的传送。

所谓二元数字信息就是由二元数域F 2={0,1}中的数字0与1组成的数组或向量。

定义1.3 设X =(x 1, x 2,…, x n ),Y =(y 1, y 2,…, y n ),x i ∈F 2,y i ∈F 2,i =1,…, n ,称X 和Y 对应分量不相等的分量个数为X 和Y 的汉明(Hamming )距离,记为d (X , Y )。

记ii ii i i y x y x y x d =≠⎩⎨⎧=01),(则d (X , Y )= d (x 1, y 1)+ d (x 2, y 2)+…+ d (x n , y n )容易证明以下定理。

定理1.4 设X 和Y 是长为n 的二元码字,则 (1)n Y X d ≤≤),(0(非负且有界性) (2)d (X , Y )=0当且仅当X =Y (自反性) (3)d (X , Y )= d (Y , X )(对称性)(4)),(),(),(Z Y d Y X d Z X d +≤(三角不等式)1.2 限失真编码定理申农第一定理和申农第二定理指明:无论是无噪声信道还是有噪声信道,只要信道的信息传输率R 小于信道容量C ,总能找到一种编码,在信道上以任意小的错误概率和任意接近信道容量的信息传输率传输信息。

反之,若信道信息传输率R 大于信道容量C ,一定不能使传输错误概率任意小,传输必然失真。

实际上,人们并不需要完全无失真地恢复信息,只是要求在一定保真度下,近似恢复信源输出的信息。

比如,人类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人的视觉大多数情况下对于25帧以上的图像就认为是连续的,通常人们只需传送每秒25帧的图像就能满足通过视觉感知信息的要求,而不必占用更大的信息传输率。

而大多数人只能听到几千赫兹到十几千赫兹,即便是训练有素的音乐家,一般也不过能听到20千赫兹的声音。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通常只是要求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在信宿近似地再现信源输出的信息,或者说在保真度准则下,允许信源输出的信息到达信宿时有一定的失真。

对于给定的信源,在允许的失真条件下,信源熵所能压缩的极限理论值是多少?申农(Shannon )的重要论文“保真度准则下的离散信源编码定理”论述了在限定范围内的信源编码定理。

限失真信源编码的信息率失真理论是信号量化、模数转换、频带压缩和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在图像处理、数字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所谓信道产生的失真d (x n , y m )是指:当信道输入为x n 时,输出得到的是y m ,其差异或损失,称为译码失真,可描述为⎩⎨⎧≠>==m n m n m n y x a y x y x d 0),(而平均译码失真则是∑∑===N n Mm m n n m n y x d x y p x p d 11),()|()(如果要求平均译码失真小于某个给定值D ,即Dy x d x y p x p d N n Mm m n n m n ≤=∑∑==11),()|()(也就是对P (Y |X )施加一定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