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
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研究
2018年31卷5期 Vol. 31 No. 5西"表$%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877文章编号:1001 -4829(2018)5 -0877 -07D O I:10. 16213/ki.scjas.2018. 5. 001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研究陈培峰1,顾俊荣1,乔中英1,赵步洪2,季红娟2,董明辉“(1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苏州215155 ;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8"摘要:【目的】本文对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
【方法】以18份江苏省主要推广应用的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关系。
【结果】碾米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在品种间的差异较小,但外观品质和7V A谱特征值的差异较大;中熟中粳稻、迟熟中粳稻、早熟晚粳稻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较好,而中熟晚粳稻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较低,肢稠度较高,食味品质较好。
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多个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最低,肢稠度越小,消减值越大,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与其他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
对各品种水稻的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了 3个代表食味品质、碾米和外观品质的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91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稻米品种分为4类,其中第I类和第IV类品种外观品质较好,第I I类品种育成时间较早,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差,第III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肢稠度较高。
【结论】江苏主要粳稻品种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好,但蒸煮食味品质一般,优质食味品种较少,在今后的优质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食味的改良。
关键词:粳稻;品质性状;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S511.2 + 2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Rice Quality of Main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Jiangsu ProvinceCHEN Pei-feng1,GU Jun-rong1,QIAO Zhong-ying1,ZHAO Bu-hong2,JI Hong-juan2,DONG Ming-liui1 !(1 • Taihu Reg Agric Res Inst of Jiangsu,Jiangsu Suzhou 215155,China; 2. Lixiahe Reg Agric Res Inst o225007, 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 quality traits o f main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to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igh quality ric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 Method】The difference of ri lyzed witli 18 m ain varieties of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tested materials. * Result】 The diferences of milling,cookingand nutritional quality a mong these varieties were not obvious,but tlie appearance quality and RVA spectriam characteristic valiae were obvious. The middle-maturing m edium,late-maturing medium and early-maturing late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had advantages of better millingquality and appearance quality,but the middle-maturing late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had the advantages of lo value,higher gel consistency and better eating qualit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mylose conten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multiplequality traits,but the appearance quality and milling quality was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other quality traits. The data of rice quality characters were processed by the princijDal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it,3 princijDal component were founded to pearance quality resjDectively,which t he cumulative contrilDution of thiese 3 components was 82. 91 M. 18 rice cultivars were divided into 4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analysis,fromwhich group I and IVhad better appearance quality,group II had worse milling and appearancequality and group III had lower amylose content and higher gel consistency. * Conclusion】 So the main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of Jiangsu hadbetter milling and appearance quality,worse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The high quality rice b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aste.Key words: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Quality traits; Correlat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收稿日期=2017 -05 -10基金项目: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资助项目(BRA20160 72";苏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SNG201505、SNG2017079) 作者简介:陈培峰(1980 -",男,江苏无锡人,硕士学位,副研究 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Tel:(0512) 65388221,E-mail:chenp£2005@ 126. c m; !为通讯作者:董明辉,E-mail: mhdong@。
江苏省主要优质粳稻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 1 参试 品种 ( 系)
1 4 . 0 %。中熟 中粳组 :以武运粳 2 7最高 ,达 6 1 7 . 4 k g /
6 6 7 I T I 。 ,比同组对 照增 产 4 . 0 %; Y1 最低 ,为 5 5 9 . 5 k 6 6 7 m , 比对照减产 5 . 7 %( 表 1 ) 。 2 . 2 稻株高度 迟熟中粳组以扬粳 2 8 2最高 ,达 1 0 5 c m;泰粳 3
品种 与技术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8 0 8 2 . 2 0 1 3 . 0 5 . 0 1 8
中 国私 米 2 0 1 3 , 1 9 ( 5 ) : 6 6 — 6 7
江 苏省 主要 优 质 粳稻 品种 特征 特 性分 析
号最矮 ,பைடு நூலகம்为8 5 c m; 其余 品种 ( 系) 在9 3 ~ 1 0 3 c m之间。 早
熟晚粳组以镇 稻 1 6 最高 , 达 1 0 5 e m; 宁粳 3 号最矮 , 仅
为9 2 c m; 其余品种( 系) 株高在 9 6 ~ 1 0 2 c m之间 。中熟 中粳 组以 9 0 2 9 、 泰粳 2号最高 , 达9 6 c m; Y I 最矮 , 为
参试 品种共 2 7个 。其 中 ,早熟 晚粳 8 个 :扬粳 4 2 2 7 、 扬粳 4 0 3 8 、 南粳 5 0 5 5 、 武运粳 2 3 、 镇稻 1 6 、 泰粳 1 号、 通粳 9 8 1 、 宁粳 3号 ( C K) ; 迟熟 中粳 1 2 个: 武运粳
2 4 、 盐稻 8 1 5 、 宁粳 5 号、 淮稻 l 4 、 扬育粳 2 号、 南粳 4 9 、
迟熟杂交中粳稻新品种
迟熟杂交中粳稻新品种盐优1号系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用自育bt型不育系”盐粳5号a”与自育恢复系”盐恢93005”杂交配置而成的迟熟杂交中粳新组合,2002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号:苏种审字第200118号),适宜江苏沿淮和苏中地区中高肥力水平种植。
一、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648.1公斤,比对照9优138亩增产9.20%,达极显著,列第二位。
2000年提前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617.13公斤,比对照9优138亩增产7.50%,列第三位。
二、农艺性状。
盐优1号分蘖性强,叶色淡绿,一般每亩有效穗17万-18万,株高105厘米左右,草盖顶,株型集散度适中,后期剑叶稍披,熟期较好。
三、穗部性状。
盐优1号穗型较大,疏穗型,穗长23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85粒左右,结实率一般在85%以上,千粒重26-27克,稍有顶芒。
四、熟期。
盐优1号在盐城常年作单季稻栽培,全生育期153天左右,比9优138迟熟3-4天,与武育粳3号相仿。
五、稻米品质。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4.8%,精米率76.3%,整精米率68.1%,粒长5.3毫米,长宽比1.9,透明度2级,碱消值5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蛋白质含量8.0%,且适口性好。
六、抗逆性。
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稻瘟病不同致病菌株中b5、中c15、中g1、中d1、中e3、中f1为高抗;对白叶枯病不同致病菌株px079、js49-6、ks-6-6、浙173抗性分别为1、1、3、5,为中抗;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田间发生较轻。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迟熟中粳稻是一种具有较晚成熟期的稻种,通常播种后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才能达到收获的时机。
在农业生产中,选取合适的稻种对于稻米的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迟熟中粳稻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特性,对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经过较为专门化的管理才能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市场上涌现了各种不同的迟熟中粳稻品种,这就给稻农在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品种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通过对迟熟中粳稻不同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表现、品质特点以及抗病虫害能力,为稻农在种植时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全面比较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优劣,为稻农选择适宜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进一步促进迟熟中粳稻的种植技术的发展,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在生长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生长速度、成熟时间、产量水平、品质特点以及病虫害抗性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旨在找出适合特定生长环境和种植要求的优质品种,为农民提供种植建议,进一步提高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比较试验,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迟熟中粳稻品种之间的差异和优劣势,为推动粳稻种植业的发展做出更具科学依据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迟熟中粳稻是我国重要的稻谷品种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而且产量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比较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水平、品质优劣以及病虫害抗性等方面的差异,为种植者选择适合自己地区和需求的稻谷品种提供参考。
比较试验的结果还可以为稻谷的科学种植、高效管理和优质产出提供依据,推动稻谷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迟熟中粳稻是指生长期长于60天,但短于100天的中晚稻品种。
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不适宜种植早熟稻或晚熟稻,而迟熟中粳稻则成为了最佳选择。
本次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表现,为农民选择合适的品种提供参考。
试验选取了3个常见的迟熟中粳稻品种进行比较,分别是品种A、品种B和品种C。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安排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确保各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以减少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我们比较了各品种的生长特性。
经观察发现,品种A和品种B的生长势旺盛,植株高度达到了90厘米以上,茎秆粗壮,叶片翠绿。
而品种C生长稍弱,植株高度一般在70-80厘米之间,茎秆较细,叶片稍小。
品种A和品种B的分蘖较多,分蘖位置较低,而品种C 则分蘖较少,分蘖位置较高。
整体而言,品种A和品种B在生长特性上表现更优秀。
接着,我们比较了各品种的产量表现。
经过收割和称重,发现品种A的产量最高,平均每亩达到了600公斤以上。
品种B的产量次之,平均每亩在500公斤左右。
品种C的产量最低,平均每亩在400公斤左右。
产量方面,品种A明显优于其他两品种。
我们对各品种的品质进行了测试。
首先是米粒的质量指标。
经过测定,品种A和品种B的米粒质量优于品种C,米粒饱满、色泽黄亮,表皮光滑。
品种C的米粒稍小,颜色略显暗淡。
其次是米粒的糊化特性。
经过糊化试验,发现品种A和品种B的糊化性能较好,糊化率达到了90%以上,而品种C的糊化率在80%左右。
糊化特性方面,品种A和品种B更胜一筹。
综合以上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品种A是表现最优秀的迟熟中粳稻品种,具有极高的产量、较好的生长特性和优秀的品质表现。
品种B次之,在产量和品质方面也表现不俗。
品种C在各方面表现相对较差。
农民在选择迟熟中粳稻品种时,可以优先考虑品种A和品种B,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作出合理选择,以确保稻谷产量和品质的最大化。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对于农民的品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粳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
年代将其分为 6 个类 型 , 研究 了江苏省粳 型水稻 品种演进过程 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 , 在品种演进过程 中, 稻米的垩 白度 、 直链淀粉含量和蛋 白质含量有所 降低 , 消减值和米粉 中氮 素 、 硫素含量 降低 , 氮碳的稳 定同位素 比值
降低 , 整精米率 和崩解值提高 ; 产量 随品种演进而增加 , 其 主要原 因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加。说明江苏粳 型水稻品种改
1 . 3 取样 与测定 1 . 3 . 1 考. 秀 j } 与诗 产
成熟期各 小区取 1 0 丛 代表性稻株 , 用于考查产量 构成因素( 每穗粒数 、 结实率 和千粒重 ) 。 各处理小区实
收计产 。
1 . 3 . 2 米质 测 定
6 0 年来 在江苏省 生产上广 泛应用 的 1 2 个代 表性粳 型
剧 成欣 张 耗 董晶晶 王志琴 杨建 昌
( 扬州 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 培育点 ,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9 ; 通讯作者 ) 摘 要: 以江苏 省近 6 0年来 各阶段具有代表性 的 1 2 个粳 型水稻 品种为材料 , 依据 品种株型和基因型 , 结合种植
D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8 0 8 2 . 2 0 1 3 . 0 6 . 0 0 3
中 国弗 米 2 0 1 3 , 1 9 ( 6 ) : 1 1 - 1 6
江 苏 省 粳 稻 品种 演 进 过 程 中产 量 和 米 质 的 变化
材料 , 共计 1 2 个 ,其 中连粳 7号和淮稻 1 1 为超级稻
( 表 1 ) 。依据株型 和基 因型结合种植年代将其 分为 2 0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民的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种植者开始种植迟熟中粳稻。
迟熟中粳稻是一种生长周期较长的稻种,相对于一般中粳稻来说,它的生长周期要长7-10天。
由于生长周期的延长,迟熟中粳稻在稻谷形态、品质和农业特性等方面有一些不同。
为了更好地推广迟熟中粳稻品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比较试验。
我们比较了迟熟中粳稻和一般中粳稻的稻秧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迟熟中粳稻的出苗率略低于一般中粳稻,但在生长过程中,迟熟中粳稻的分蘖数目和分蘖高度要明显高于一般中粳稻。
这说明迟熟中粳稻具有更强的生长能力和分蘖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我们比较了迟熟中粳稻和一般中粳稻的稻谷品质。
结果表明,迟熟中粳稻的稻谷外观色泽更加鲜黄,米粒质量更加均匀饱满,口感更加香糯。
迟熟中粳稻的糙米率要略低于一般中粳稻。
这说明迟熟中粳稻在稻谷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迟熟中粳稻在生长性能、稻穗生长和稻谷品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迟熟中粳稻的生长周期较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管理。
在选择种植迟熟中粳稻品种时,应综合考虑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管理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还需要加大对迟熟中粳稻的研究力度,进一步优化该种植品种的适应性和稻谷品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选择。
中熟粳稻品种产量演进特点的研究
中熟粳稻品种产量演进特点的研究王朋;唐成;王显;张峰;雷兴民;王志琴;杨建昌【摘要】以江苏省各时期代表性中熟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演进特征.随着品种改良,籽粒产量逐步提高.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而总颖花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多,杂交水稻相对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随着品种改良,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显著,而收获指数增加的幅度较小.品种改良显著增加了抽穗期的叶面积、抽穗期有效和高效叶面积指数,但总颖花量的增加超过叶面积的增加,因而粒叶比(总颖花数与抽穗期叶面积之比)不断提高.生育后期根系衰老进程相对较快,推测这可能是杂交稻结实率不高的原因.【期刊名称】《淮阴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9)003【总页数】7页(P65-71)【关键词】中熟粳稻;产量;演进特点【作者】王朋;唐成;王显;张峰;雷兴民;王志琴;杨建昌【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江苏省徐州大华种业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6;淮安市高新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淮安223001;姜堰市农业局,江苏,姜堰,225500;江苏省徐州大华种业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6;江苏省徐州大华种业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6;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110 引言水稻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5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随着我国人口和消费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进口国。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短缺,人增地减的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难以遏制,而且这种矛盾还将愈来愈尖锐。
因此依靠科技进步,超常规大幅度地提高单产,必将是实现安邦定国、粮丰民富的战略性抉择。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引言稻米是我国人民主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满足国内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对稻米的消费需求,我国稻米品种的培育一直是个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稻米的产量和质量,我国各地的农业科研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稻米品种试验。
迟熟中粳稻品种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课题。
迟熟中粳稻品种具有成熟期长、粒型饱满等特点,适合南方地区的种植。
为了比较各种迟熟中粳稻品种的特点和优劣,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试验。
下面是对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的详细介绍。
一、试验目的1. 对比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评价其适宜种植的特性。
2. 比较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抗病虫害性能,评估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3. 研究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品质特点,检验其适口性和加工性能。
二、试验方法1. 试验地点:选择南方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水稻的试验田作为试验地点。
2. 试验材料:选择不同来源的迟熟中粳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立至少3个重复区。
4. 试验指标:主要观测测生长期、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品质特性等指标。
三、试验结果1. 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经过对比试验,发现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差异较大。
一些品种在南方地区的生长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但产量并不突出;而另一些品种则表现出生长缓慢但产量稳定,甚至有的品种在同等环境下表现出较高的产量。
2. 抗病虫害性能: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抗病虫害性能也存在差异。
有的品种对特定的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对其他病虫害则表现较差;而另一些品种则对多种病虫害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3. 品质特性: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品质特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有的品种粒形饱满,米质细腻,适口性好,但在加工过程中易糊化;而其他品种则粒形较小,但可以在加工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品质。
结论通过对迟熟中粳稻品种的比较试验,我们发现不同品种的特点各有千秋。
有些品种适合种植在南方地区的特定环境下,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有些品种则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而另一些品种则具有优秀的品质特性,适合作为高品质的稻米加工原料。
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cnu e.ic 0 0 g apo es a be a ei teipoe n o anqai p nc c reigAtt f osm rS e 0 , et rg s h s enm d rvr t f ri uly n aoi r e edn . ao n 2 r r nh m me g t ij ai b ol 4 pnc c a ei i anq a t aoeteti ls o ao a Sadr r ihQ ai aebe ee pd 8 a oi r evr t s t g i u ly b v r cas f t nl tnadf g u t hv endvl e j ai i e w hr i h hd N i oH ly o
稻米 品质作 为 水 稻 育 种 的 重 要 目标 之一 , 来 越 越受 到育 种工 作 者与 消费 者 的关 注 。江苏 省粳 稻 品 质改 良经 历 了数次 波折 , 至 2 纪末 才 真正 得 到 直 0世 重视 。本 文通 过对 近年 来 江苏 省粳 稻 品质 改 良现状 的 回顾 , 结成 功 经 验 , 析 存 在 问题 , 今 后 该 省 总 分 为
i ins rv c . hs a e ve e ecr n a s f anqai poe eto p n ar ei J n s,u p nJ gupoi e T i pp r ei dt ur ttt i u t i rvm n raoi c i gu sm u a n r w h e s u og r l ym fj ci n a tesces l xe ecs n n l e o rbe x t . h t tg ripoigga u lyo p n ar ei h csf pr n e da a sdsmepo l eiey ms s d r o m n r n i j c i n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迟熟中粳稻是指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一类稻米品种。
它具有生育期长、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因此备受农户和种植者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比较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性状和产量表现,我们开展了一项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我们选择了五个常见的迟熟中粳稻品种,分别是A品种、B品种、C品种、D品种和E 品种。
这些品种都是市场上常见的商业品种,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接下来,我们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这些品种进行了综合比较。
我们观察了这些品种的生育期、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抗性能、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
结果显示,这五个品种在生育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A品种是生育期最短的,为120天;而B、C、D和E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30、135、140和145天。
植株高度上,A品种的植株相对较矮,为80厘米;而B、C、D和E品种的植株高度分别为90、95、100和110厘米。
叶片颜色方面,这些品种都保持了翠绿色,没有出现太多的异常。
抗性能上,这些品种在病虫害方面表现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感染情况。
在产量方面,我们采用了亩产标准,通过收获1000粒稻谷的重量来计算每亩的产量。
结果显示,A品种的亩产量为400公斤;B、C、D和E品种的亩产量分别为450、480、500和550公斤。
从产量上来看,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产量也有所增加。
我们对这些品种的米质进行了品质评估。
结果显示,这些品种的米粒外观光泽度和垩白度良好,口感细腻、香气浓郁,营养丰富。
根据我们的比较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品种是生育期最短并且植株较矮小的品种,产量稍低;而B、C、D和E品种的生育期相对较长,植株较高且亩产量更高。
在品质上,这些品种都具备良好的食用性和商品性,适合作为迟熟中粳稻种植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结果仅仅是在特定试验条件下得出的,实际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种植迟熟中粳稻时,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最佳的选择。
江苏省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
2 1 江苏省 中熟中粳稻新 品种 品质性状 变异分析 .
表1 给出 了供试水稻品种品质性状 的测试结果 。对照有 关优质稻谷 国家标准 ( B T18 1 19 ( G / 79 - 99 优质 稻谷 》 , ) 供试 水稻 品种 的平均垩 白米率 明显高于优 质米三级标 准 , 白度 垩
2 结 果 与 分 析
以 21 0 1年参 加江苏省 中熟 中粳 稻区域试验 的 1 品种 4个 为试 验材料 , 编号为 中粳 1 中粳 2直 至中粳 1 , 中中粳 1 、 4其 4 为对照品种镇 稻 8 。2 1 8 0 1年在江 苏省 7个 区试 点进行 了水 稻种植试 验 , 验小 区采用 随机 区组排 列 , 试 每个处 理 3次重
朱 国永 , 明 法 ,严 国红 ,何 冲 霄 ,万林 生 孙
(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江苏盐城 2 4 0 ) 2 0 2
摘 要 :以参加 2 1 年江苏省 中熟 中粳稻区域试验 的 1 01 4个水 稻新 品种 为试验材 料 , 对稻米 品质性 状进行 相关分 析及 品种 聚类分析 。结 果表 明 , 供试水稻 品种性状相对稳定 , 加工品质好 , 一步提高 的难度较大 ; 进 供试 水稻品种品质
2 2 江 苏省 中熟 中粳稻新品种品质性状 的相关分析 .
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 粒长与食味值 、 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 糙 长宽 比与糙米率 、 味值 呈极显著负相关 , 白率 、 白度与 食 垩 垩 整精米率呈显著 负相关 ; 3 就供试水 稻品种 的加工 品质性 ()
状而言 , 整精米率 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
[] J .生物技术 ,06,6 2 2 2 . 20 1 ( ) 3— 6 [ ] 绍琳 , 7江 江绍玫 , 曾令聪.分光光 度法快速测 定灵芝 中总三萜含 量 [ ] 江西农业 大学学 报 ,0 6 2 ( ):3 J. 2 o ,8 4 64—66 3. [] 8 张雁冰 , 王克让 , 刘宏 民.马桑叶中总三萜酸的含量 测定 [ ] J .时 珍 国医国药 ,0 6,7 4)5 9—5 0 2 0 1 ( :2 3.
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 ・表 示 在 0 01水 平 上 显 著 。 .
为进一步 了解有 效穗数 、 每穗粒数 、 结实率和千粒重对 产量 的影响 , 对有效穗数 ( ) 每穗粒数 ( ) 结实率 ( x。、 X,、 X)
和千粒重 ( X )对产量 ( Y)进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 见 表2 , ) 有效穗数 、 每穗粒数 、 结实率和千粒重决定了产量变
1 3 性 状调 查 .
1 3 1 性状考查。成熟期每品种每重复各取 1 株 , .. 0 考查单 株穗数 、 每穗总粒数、 每穗 实粒数 、 结实率 ( 、 %) 千粒重 ( ) g
和单株产量 ( )等主要产量性状 ,以及穗 长 (m) 着粒密 g c 、 度 ( / 0m) 粒 1c 、一次枝梗数 、二次枝梗数等性状 ;并每品 种每重复各取 1 株的主茎调查 株高 (m) 茎秆粗度 ( O c 、 mm) 、
关键词 :迟 熟 中粳 稻 ;主要性 状 ;相 关分 析
・
迟 熟 中粳 稻是 江 苏 省水 稻 生 产 中 应用 范 围最 大 的 品种 类
长宽 比、垩 白粒率 、垩白度、直链 淀粉含量 、胶稠度等测定 参照国标 G / 7 9 —19 进行…。RV B T18 1 9 9 A值 的测定: 采用澳
1 材 料 与 方法
( a i i o An lzr 进行快速 测定 , R pd V s ay e ) c 用TC ( ema W t r l h c ce frwid ws 配套软件 进行分析。根据AAC y l o n o ) C操作
规程 进 行 。
1 1 供试材料 .
选取 18 ~2 0 年参加江苏省 区域试验并 9 1 02
粳 稻 品 种 产 量 的 增 加 , 要 是 通 过 增 加 每穗 粒 数 、 实 率和 主 结 千粒重来实现的。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摘要】本研究通过对迟熟中粳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主要比较了生长情况、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抗性等方面的差异。
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情况方面,不同品种的生长速度和高度存在差异,影响了产量表现。
产量比较显示,部分品种在同等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产量,但也存在品质和病虫害抗性方面的差异。
品质比较发现,一些品种在稻米的外观、口感和糙米率等方面表现出优势,而在病虫害抗性方面,部分品种表现更加抗病虫害。
综合比较分析后发现,不同品种在不同方面均存在优势和劣势,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迟熟中粳稻品种的育种及栽培技术,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
【关键词】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设计,生长情况,产量,品质,病虫害抗性,总结,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生产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粮食品质要求的提高,迟熟中粳稻的种植和生产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选用合适的品种成为农民种植迟熟中粳稻的关键。
开展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对于了解各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表现、品质特点以及抗病虫害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全面了解不同品种在生长发育、产量表现、品质特点以及病虫害抗性方面的差异,为农民在选择种植品种时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提高迟熟中粳稻的种植效益和产量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在生长过程中的表现,探讨其生长情况、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抗性等因素的差异。
通过本次试验,旨在深入了解各个品种的优劣势,为稻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种植建议。
也希望通过对比分析,为农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增强作物的病虫害抗性,实现稻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迟熟中粳稻品种的选择和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稻米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整个试验研究的基础,其设计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江苏省主要高产粳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江苏省主要高产粳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徐大勇;金军;杜永;潘启民;朱庆森【期刊名称】《江苏农业学报》【年(卷),期】2002(018)004【摘要】对江苏省近几年育成的20个高产粳稻品种的12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较高的水稻品质性状有粒长、长宽比、垩白率、糙米率、精米率;糙米率、粒长、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可作为鉴定稻米品质的主要性状; 品质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存在较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着粒密度、千粒重对品质性状影响较大.选择着粒密度适中、二次枝梗少和粒形偏长、粒重适中的品种是提高江苏省稻米品质的重要途径.【总页数】5页(P203-207)【作者】徐大勇;金军;杜永;潘启民;朱庆森【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连云港市农业局,江苏,连云港,222001;连云港市农业局,江苏,连云港,222001;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2+20.33【相关文献】1.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J], 王晓军;孙东雷;张祖明;王宗标;王幸;徐泽俊;齐玉军2.江苏省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 [J], 朱国永;孙明法;严国红;何冲霄;万林生3.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J], 陈新军;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胡茂龙;高建芹;傅寿仲4.江苏省常规晚粳品种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分析及高产育种对策探讨 [J], 宋小禄;吉健安5.江苏省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J], 徐大勇;方兆伟;胡曙鋆;王学红;徐敏权;潘启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
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张宏根;朱国永;封智蔷;许明;吉健安;裴艳;钱凯;汤述翥;顾铭洪【期刊名称】《中国水稻科学》【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reeding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late-maturity medium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Jiangsu Province,the regional trial data and yield and quality of forty-five late-maturity medium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released in last thirty years were analyzed,which w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ram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breeding of new varieties.The regional trial data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development phases of yield of the late-maturity medium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varieties were Yanjing 2 with yield of over 500 kg/667m2 bred in 1 983,Wuyujing 3 with yield of over 580 kg/667m2 bred in 1 992,Wuyunjing 8 with yield of over 650 kg/667m2 bred in 1 999,respectively.Yield of varieties bred after 2005 was fluctuated around 600 kg/667m2 .Yield and quality of forty-five late-maturity medium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dentified at Yangzhou in 2012 showed that 1)yield of varieties b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was all fluctuated from 500 kg/667m2 to 600 kg/667m2 and had not been developed significantly,2) chalky grains of varieties had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but chalkiness and taste quality of varieties were still needed to be improved.%通过对近30年来江苏省育成的45个迟熟中粳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和种植鉴定,了解江苏迟熟中粳品种的育种状况,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区试资料分析表明,江苏近30年来迟熟中粳品种产量连上3个台阶,代表品种为1983年审定的盐粳2号,产量达到500 kg/667m2;1992年审定的武育粳3号,产量达到580 kg/667m2;1999年审定的武运粳8号,产量达到650 kg/667m2.2005年以后育成的品种产量徘徊在600 kg/667m2.2012年扬州种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产量为500~600 kg/667m2,产量提升不明显.近年来注重品种的外观品质改良,垩白粒率有明显改进,但垩白度和食味品质的改良仍需要加强.【总页数】8页(P327-334)【作者】张宏根;朱国永;封智蔷;许明;吉健安;裴艳;钱凯;汤述翥;顾铭洪【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 210036;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210036;扬州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2+2;S511.3+2【相关文献】1.优质迟熟中粳新品种扬粳805的选育与利用 [J], 潘存红;李爱宏;余玲;周长海;刘广青;朱兆兵;刘晓斌;王宝和;戴正元2.江苏省杂交晚粳与迟熟中粳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J], 杨娟;黄胜东;李余生3.迟熟中粳新品种南粳021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蔡金文;陈玲;陈志华;韦布和;韦平;丁红梅;裴柏平;王象坤4.江苏省迟熟中粳新品系稻瘟病抗病\r基因检测与抗性评价 [J], 朱勇良;范方军;谢裕林;伍应保;乔中英;张建栋5.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常农粳10号”在南通市的种植表现及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 陆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一、引言迟熟中粳稻品种是我国稻米生产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具有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等优点。
不同的迟熟中粳稻品种在生长期、产量和抗逆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并为稻米生产提供更好的选种依据,进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比较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比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在生长期、产量和抗逆性等方面的差异,为稻米生产提供更好的选种依据。
三、试验地点和时间本次试验选择了位于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试验时间为2021年5月至9月。
四、试验设计1. 选用品种:本次试验选用了A、B、C、D四个不同的迟熟中粳稻品种作为研究对象。
2.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立3个重复。
五、试验方法1. 土壤准备:选取肥沃的水田作为试验地,进行耕作和施肥工作。
2. 播种和管理:按照每个品种的播种量和管理要求进行播种和管理,确保每个品种的生长条件一致。
3. 数据记录:在试验期间,对每个品种的生长情况、成熟期、产量和抗逆性等数据进行记录。
六、试验结果1. 生长期:经过观察发现,A品种生长期略长,在生长势劲旺,B品种生长期适中,生长势稳定,C品种生长期较短,生长势一般,D品种生长期较长,但生长势较弱。
2. 产量:经过收获后的统计分析,发现B品种的产量最高,其次是A品种,C品种和D品种的产量较低。
3. 抗逆性:在干旱和病虫害等逆境环境下,发现B品种的抗逆性最强,C品种次之,A 品种和D品种的抗逆性较弱。
七、试验分析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在生长期、产量和抗逆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 B品种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3. A品种虽然产量较高,但其生长期较长,须谨慎选择种植时机。
4. C品种在抗逆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产量较低。
5. D品种的整体表现相对较弱,不适合大面积种植。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迟熟中粳稻品种比较试验迟熟中粳稻是指生育期较短的一类中粳稻品种,这类品种通常在较晚的时期开始灌浆。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迟熟中粳稻是主要的稻米作物之一。
为了比较不同迟熟中粳稻品种的性能和适应能力,我们进行了一项试验。
这次试验选取了四个常见的迟熟中粳稻品种,分别是A、B、C和D。
每个品种种植的面积相同,土壤肥力也相似。
试验地点选在江南地区的稻田,因为该地区类似的环境条件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品种的性能。
试验从幼苗苗期开始,我们观察了每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速度、植株高度和叶片颜色等。
在灌浆期,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植株进行采样,测量了籽粒大小、产量和稻谷品质。
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品种A和品种B在生长速度和植株高度方面表现最好。
这两个品种在幼苗期生长迅速,植株高度相对较高。
而品种C和品种D则在这些方面稍显逊色。
在产量方面,品种B的表现最为出色。
它能产生较多的籽粒,而且每粒米的大小也比其他品种大。
品种B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高产稻种。
在稻谷品质方面,我们对每个品种的米粒进行了评价。
品种A和品种B的米粒颜色较为透明,粘性适中。
品种C的米粒略显黄色,而品种D的米粒则有点粘性较大。
品种B在所有方面表现都相对较好。
它不仅生长迅速,植株高度适中,产量高,而且稻谷品质也较好。
我们可以推荐品种B作为迟熟中粳稻的种植品种。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比较不同地区的迟熟中粳稻品种,以选择适应更多种植环境的优良品种。
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育种研究,进一步提高迟熟中粳稻的产量和品质。
2000年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迟熟中粳稻――扬粳9538
2000年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迟熟中粳
稻――扬粳9538
原名“扬9538”,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武育粳3号×扬粳186杂交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
1999年参加生产试验,3点平均亩产573.25公斤,比对照武有粳3号增产3.93%。
适合我省淮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该品种株形紧凑,叶片短挺上举,株高85-90厘米,稻瘟病接种鉴定表现为感,抗白叶枯病,抗倒也较好,全生育期149天,对照短1天,亩有效穗24万左右,每穗总粒数95粒左右,结实率95%,千粒重近30克,较易脱粒,糙米率85.2%,整精米率71.7%,垩白率83%。
栽培技术要点
一、培育壮秧。
播种:苏中地区5月中旬,淮北地区适当提前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左右,大田亩用种量3公斤左右,秧龄35天左右。
二、合理密植。
大田亩栽插2-2.5万,基本苗6-8万,地力差的田块适当增加密度。
三、肥水管理。
亩施氮15-20公斤,采用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施足基面肥,早施分蘖肥,配合施磷钾肥;适时搁田,亩高峰苗控制在33万-35万,后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成熟前1周断水。
四、病虫防治。
播种前进行包衣或药剂处理,防治恶苗病,
注意稻瘟病、稻蓟马、纵卷叮虫、螟虫、稻飞虱等病虫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张宏根1朱国永1封智蔷1许明2吉健安2裴艳1钱凯1汤述翥1,∗顾铭洪1(1扬州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2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210036;∗通讯联系人,EGmail:sztang@yzu.edu.cn)AnalysisonYieldandQualityofthe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 VarietiesReleasedinJiangsuProvinceintheLast30YearsZHANGHongGgen1,ZHUGuoGyong1,FENGZhiGqiang1,XUMing2,JIJianGan2,PEIYan1,QIANKai1,TANGShuGzhu1,∗,GUMingGhong1(1KeyLaboratoryofEducationDepartmentforPlantFunctionalGenomics/AgriculturalCollege,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9,China;2JiangsuAgriculturalTechnologyEmploymentCenter,Nanjing210036,China;∗Correspondingauthor,EGmail:sztang@yzu.edu.cn)ZHANGHonggen,ZHUGuoyong,FENGZhiqiang,etal.Analysisonyieldandqualityofthe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varietiesreleasedinJiangsuProvinceinthelast30years.ChinJRiceSci,2014,28(3):327G334.Abstract:Inordertounderstandthebreedingsituationandtrendofthe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varietiesinJiangsuProvince,theregionaltrialdataandyieldandqualityoffortyGfive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varietiesreleasedinlastthirtyyearswereanalyzed,whichwouldprovideareferenceframefortheimprovementandbreedingofnewvarieties.Theregionaltrialdatashowedthattherewerethreedevelopmentphasesofyieldofthe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varietiesandtherepresentativevarietieswereYanjing2withyieldofover500kg/667m2bredin1983,Wuyujing3withyieldofover580kg/667m2bredin1992,Wuyunjing8withyieldofover650kg/667m2bredin1999,respectively.Yieldofvarietiesbredafter2005wasfluctuatedaround600kg/667m2.YieldandqualityoffortyGfive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varietiesidentifiedatYangzhouin2012showedthat1)yieldofvarietiesbredindifferentperiodswasallfluctuatedfrom500kg/667m2to600kg/667m2andhadnotbeendevelopedsignificantly,2)chalkygrainsofvarietieshadbeenimprovedsignificantly,butchalkinessandtastequalityofvarietieswerestillneededtobeimproved.Keywords:rice;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yield;quality张宏根,朱国永,封智蔷,等.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中国水稻科学,2014,28(3):327G334.摘要:通过对近30年来江苏省育成的45个迟熟中粳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和种植鉴定,了解江苏迟熟中粳品种的育种状况,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区试资料分析表明,江苏近30年来迟熟中粳品种产量连上3个台阶,代表品种为1983年审定的盐粳2号,产量达到500kg/667m2;1992年审定的武育粳3号,产量达到580kg/667m2;1999年审定的武运粳8号,产量达到650kg/667m2.2005年以后育成的品种产量徘徊在600kg/667m2.2012年扬州种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产量为500~600kg/667m2,产量提升不明显.近年来注重品种的外观品质改良,垩白粒率有明显改进,但垩白度和食味品质的改良仍需要加强.关键词:水稻;迟熟中粳;产量;品质中图分类号:S5112+2;S5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G7216(2014)03G0327G08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苏南和沿江地区单季稻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及粳稻新品种产量水平的提高,江苏省粳稻种植面积逐步提高[1].进入20世纪90年代,粳稻产量增长快,平均亩产达到甚至超过当时的杂交籼稻,而且粳稻谷价格高,是当时经济效益最好的粮食作物[2G4].为了充分发挥粳稻高产优质的优势,利用江淮稻区10月上中旬有利的光温资源,江苏有计划地由南向北压籼扩粳,扩大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种植[5].至2002年,粳稻种植面积已占江苏水稻总面积的83%,形成了以粳稻为主的种植收稿日期:2013G08G14;修改稿收到日期:2013G11G19.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CB1001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723中国水稻科学(ChinJRiceSci),2014,28(3):327-334http://www.ricesci.cnDOI:10.3969/j.issn.1001G7216.2014.03.013格局,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粳稻生产省份[6].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迅速,2011年黑龙江省粳稻面积已达340万hm2[7],同年江苏省粳稻面积为187万hm2,保持了83%的种植比例,种植面积则退居全国第二[8].近30年来,江苏省常规粳稻育种在产量上已居国内外领先水平.武育粳3号、武运粳7号曾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这类品种的共同特点是直立穗或半直立穗,株高适中,株型挺拔,抗倒性强,丰产性稳产性好,但多数品种食味品质一般.迟熟中粳稻宜在苏中地区种植,是江苏省常规粳稻中应用范围较大的品种类型.本研究收集了江苏省近30年来育成的迟熟中粳品种,根据历年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江苏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的演变情况,并在扬州进行种植鉴定,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为迟熟中粳品种的选育与改良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1981年以来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并于2011年底前通过品种审定的45个常规迟熟中粳品种(不包括糯稻和杂交粳稻品种),以及1981-1984年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农垦57(原名金南风,1957年由日本引进).1.2试验方法收集整理45个迟熟中粳品种历年区域试验的产量结果,计算平均值.由于不同年度区域试验所用对照品种不同,而且同一品种不同年度的产量也不同,为便于年际间比较,以盐粳2号10年(1981-1982为参试品系,1985-1992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509.8kg/667m2为参照水平,根据不同品种参加区试时比盐粳2号及以后变更的其他对照品种增产(或减产)百分比,折算成相对产量.收集其中44个品种(南农132未收集到)及农垦57的种子,2012年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种植鉴定.5月10日播种,6月10日移栽.每个品种每小区种植6行,每行10株,重复3次.株行距为133cm×25.0cm,栽插密度为20000穴/667m2, 单苗栽插,水稻生长期间管理同一般生产大田.成熟后,每小区取中部20株,手工脱粒装纱袋,晒干后扬净空瘪粒称重,并统一折算成含水量为14.5%的产量,以3次重复的平均值表示2012年扬州试点的产量.取各小区稻谷100g碾成精米后,测定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将同一品种3次重复的精米混合,采用日本佐竹公司生产的RLGTA10A食味计测定食味值(精米食味值);混合稻米用铝盒蒸煮成米饭后,采用日本佐竹公司生产的STA1B食味计测定米饭综合食味值(米饭食味值).对44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测定结果按不同育种阶段进行单项分组资料(每组样本容量不等)的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定.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时期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江苏省近30年迟熟中粳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折算的相对产量和2012年扬州试点鉴定的产量列于表1.由表1可见,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迟熟中粳品种相对较少,进入90年代以来育成品种的数目明显增多.从区域试验结果来看,品种的丰产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表明江苏省粳稻育种水平在逐步提升.按审定年份绘制审定品种(缺南农132)及对照农垦57的区试产量、相对产量和扬州试点产量分布折线图(图1),更能直观地反映出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的发展走势.由图1区试产量的走势可以看出,江苏省近30年来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连上3个台阶.第一个阶段为1983-1990年(按品种审定年份划分),1983年审定的盐粳2号产量达495.5kg/667m2,较对照农垦57增产13.69%;该阶段审定品种7个,年均育成品种1个,区试产量达到500kg/667m2左右.第二个阶段为1992-1998年,1992年破格审定的武育粳3号产量达586.5kg/667m2,较盐粳2号增产14.55%;该阶段审定品种9个,年均育成品种1.5个,区试产量突破550kg/667m2.第三个阶段为1999-2004年,1999年审定的武运粳8号产量突破650kg/667m2,又较武育粳3号提高了8.24%;该阶段审定品种14个,年均育成品种近3个,品种间丰产性虽有差异,但区试产量都保持在600kg/667m2以上.2005年至2011年审定品种15个,年均育成品种2.5个,这个阶段区试产量整体有所下滑,徘徊在600kg/667m2,但品质有所改良.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盐粳2号的育成标志着江苏省823中国水稻科学(ChinJRiceSci)第28卷第3期(2014年5月)表1 江苏省近30年育成的45个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Table 1.Yieldof 45late 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releasedinJiangsuProvince .品种名称 Cultivar参试年份 Testedyear审定年份 Approval year区试产量 Regional trialyield (kg/667m 2)增产幅度 Yield increase /%相对产量 Fractional yield (kg/667m 2)扬州产量(2012) Yieldat Yangzhou (kg/667m 2)农垦57Nongken 571981-1982CK 435.8—448.4482.8 盐粳2号Yanjing 21981-19821983495.513.69509.8556.9 泗稻8号Sidao 81983-19841986519.017.45526.7583.0 苏协粳Suxiejing 1985-19861987510.11.97519.8529.5扬粳201Yangjing 2011985-19861989495.3-0.99504.8608.1 镇稻1号Zhendao 11985-19861989480.8-3.88490.1532.8 南农132Nannong 1321987-19881990536.31.19515.9— 南粳36Nanjing 361987-19881990518.9-2.12499.0520.9 武育粳3号Wuyujing 31991-19921992586.514.55584.0549.7 盐粳4号Yanjing 41991-19921993576.512.60574.1584.9 武粳4号Wujing 41991-19921993562.59.86560.1564.4 泗稻10号Sidao 101993-19941996584.1-3.69562.5522.8 盐粳5号Yanjing 51993-19941996561.0-7.50540.2504.7 镇稻4号Zhendao 41993-19941997573.6-5.42552.4585.9 通粳109Tongjing 1091995-19961998605.6-4.30558.9484.5 香粳111Xiangjing 1111995-19961998615.9-2.67568.4505.4 镇香粳5号Zhenxiangjing 51995-19961998605.9-4.25559.2584.7 武运粳8号Wuyunjing 81997-19981999656.58.24632.1561.4 淮稻5号Huaidao 51997-19982000622.02.56596.5569.6 扬粳9538Yangjing 95381997-19982000619.52.14596.5564.3 南粳39Nanjing 391999-20002001612.41.74594.2606.3 武运粳11号Wuyunjing 111999-20002001635.25.53616.3544.8 镇稻8号Zhendao 81999-20002001633.95.31615.0534.0 南粳40Nanjing 401999-20002002610.81.48592.6567.8 华粳1号Huajing 11999-20002002610.61.44592.4518.4 广陵香粳Guanglingxiangjing 1999-20002002606.30.73588.3624.8 通育粳1号Tongyujing 12001-20022003659.06.75623.4645.7 南粳41Nanjing 412001-20022003653.95.20614.4513.3 淮稻7号Huaidao 72001-20022004651.75.56616.5544.1 华粳3号Huajing 32001-20022004622.70.86589.0584.9 扬辐粳7号Yangfujing 72001-20022004633.42.61599.2580.9 盐稻9号Yandao 92003-20042005577.49.46639.2572.2 华粳4号Huajing 42003-20042005585.210.93647.8510.2 淮稻9号Huaidao 92003-20042006586.011.08648.7612.3 扬辐粳8号Yangfujing 82003-20042006565.27.14625.7535.8 盐粳9号Yanjing 92005-20062007584.111.42650.7531.8 淮稻10Huaidao 102005-20062007593.113.13660.7544.7 扬农稻1号Yangnongdao 12005-20062009585.811.75652.6528.4 淮稻13号Huaidao 132006-20072009612.218.88694.2540.2 盐粳10号Yanjing 102006-20072009616.919.80699.6525.5 南粳45Nanjing 452006-20072009603.117.12684.0494.0 武运粳24号Wuyunjing 242007-20082010607.510.20689.5513.5 华粳7号Huajing 72007-20082010609.110.48691.3515.7 宁粳5号Ningjing 52008-20092011605.41.87660.8513.5 镇稻14号Zhendao 142008-20092011639.67.63698.2598.5 扬育粳2号Yangyujing 22008-20092011616.23.70672.7516.21981-1984年对照品种为农垦57,1985—1992年对照品种为盐粳2号,1993-2007年对照品种为武育粳3号,2007—2008年对照品种 为扬辐粳8号,2008—2009年对照品种为淮稻9号.Nongken 57,Yanjing 2,Wuyujing 3,Yangfujing 8,Huaidao 9wereusedascontrolsduring 1981to 1984,1985to 1992,1993to 2007, 2007to 2008,2008to 2009,respectively .923张宏根等: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农垦57为对照,下同.Nongken57wasusedascontrol.Thesameasfollows.图1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Fig.1.Yieldofthe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cultivarsreleasedinJiangsuProvinceinthelast30years.迟熟中粳稻育种进入了一个新纪元,20世纪90年代先后育成的武育粳3号、武运粳8号则标志着江苏省粳稻高产育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3个品种可说是江苏省迟熟中粳稻育种史上3个里程碑式的品种.按区试增产百分比折算的相对产量来分析,总体产量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10年前后,一些品种相对产量水平已接近700kg/667m2.但是,比较区试产量和相对产量两条折线的走势不难看出,2004年以前审定的品种,区试产量和相对产量的走势一直比较吻合;2005年以后审定的品种区试产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折算的相对产量却仍然是上行趋势.这说明2005年以后审定的品种实际产量水平并未提高,增产建立在对照品种产量降低的基础上.对照品种产量降低可能是品种退化,需及时更换区试对照品种.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值得思考.分析2012年扬州鉴定点的产量,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产量为500~600kg/667m2,早期审定的品种有的产量很高,后期审定的品种也有的产量较低.按照以上4个阶段的划分,对不同时期品种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品种间的区试产量和相对产量差异显著,而2012年扬州点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表2).由表2可看出,就区试产量而言,前3个阶段一直处于上升期,不同时期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2005年以后审定品种的产量则下滑至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的水平;就相对产量而言,4个阶段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相比前一阶段大致呈50kg/667m2递增;但就2012年扬州点的产量而言,不同时期育成品种的平均产量在550kg/667m2左右,除20世纪80年表2江苏省不同时期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水平Table2.Yieldof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releasedindifferentperiodsinJiangsuProvince.审定年份Approvalyear品种数No.ofcultivars区试产量Regionaltrialyield/(kg667m-2)相对产量Fractionalyield/(kg667m-2)扬州产量(2012)YieldatYangzhou/(kg667m-2)CK1435.8448.4482.81983-19906503.3±15.3a509.4±13.5a555.2±34.4a 1992-19989585.7±19.7b562.2±12.6b543.0±39.6a 1999-200414630.6±18.6c604.7±14.3c568.6±38.2a 2005-201115599.1±19.0b667.7±23.8d536.8±33.3a 033中国水稻科学(ChinJRiceSci)第28卷第3期(2014年5月)图2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的外观品质Fig.2.Appearancequalityofthe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cultivarsbredinJiangsuProvinceinthepast30years.代育成品种超过区试产量10%以上外,此后育成品种均低于区试产量,4个阶段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扬州鉴定产量低于区试产量的原因,可能是扬州签定为小区中部取样测产的结果,而区试产量为整区测产,包含有一定的边行效应.固然,一个地点一年数据难以准确衡量某一品种的丰产性,但某一阶段若干品种的产量平均值还是能够反映这一阶段审定品种的整体产量水平.其实,江苏全省水稻平均产量近年来一直徘徊在550kg/667m2,所以扬州点可以代表一般生产大田的种植水平.2.2不同时期迟熟中粳品种的品质2.2.1不同时期迟熟中粳品种的外观品质由图2可见,在2012年气候条件下,品种的外观品质总体较差.从垩白粒率趋势来看,后期品种较其早期品种有所改良,但垩白度改良效果不明显由表3可见,1990年以前审定的6个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未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992-1998年审定的9个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垩白粒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垩白度均未达标;1999-2004年审定的14个品种中有5个品种垩白粒率达标,占审定品种数的35.7%,2个品种垩白度达标,占审定品种数的14.3%,2004年审定的华粳3号和扬辐粳7号2个品种,2个外观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1级标准;2005-2011年审定的15个品种中有12个品种垩白粒率达标,占审定品种数的80.0%,2个品种垩白度达标,占审定品种数的133%,2007年审定的盐粳9号和2009年审定的扬农粳1号2个品种,2项指标均只达到国家优质表3江苏省不同时期迟熟中粳品种的外观品质Table3.Appearancequalityof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releasedindifferentperiodsinJiangsuProvince.审定年度Approvalyear品种数No.ofvariety垩白粒率Percentageofgrainswithchalkiness平均值Mean/%达标品种数No.ofvarietymeetingthestandard垩白度Chalkinessdegree平均值Mean/%达标品种数No.ofvarietymeetingthestandard两项指标达标品种数No.ofvarietymeetingtwostandards对照CK148.0-18.6--1983-1990662.3±18.7a014.1±4.7a001992-1998937.8±11.6b112.6±3.6a001999-20041437.0±20.0b514.1±10.3a222005-20111527.0±10.9b1210.9±6.5a22品质标准参照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3级).VarietymetthestandardofNSPRC(NationalStandardofPeopleRepublicofChina)highqualitypaddy,GB/T17891-1999(grade3).133张宏根等: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稻谷3级标准.比较4个阶段品种的垩白粒率, 1992年以后审定的品种较之前品种有显著降低,后 3个阶段无显著差异.尽管2005年以后审定的品 种平均垩白粒率较第2、第3阶段又降低了10%,总 体已达国家优质稻谷3级标准,但由于组内品种间 的变异超过了组间的变异,所以差异测定不显著. 而4个阶段品种的垩白度均无显著差异.由此看 出,近30年来迟熟中粳品种垩白粒率的改良进展较 明显,但垩白度的改良尚需进一步加强.2.2.2 不同时期迟熟中粳品种的食味品质分析表明,衡量品种蒸煮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 和胶稠度2项指标一般都能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 准,但不同品种的食味品质却差异甚大.已有研究 表明,利用食味计测定食味值对于衡量稻米的食味 品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9].由图3可以看出,近30年来江苏省审定的迟熟 中粳品种的精米食味值主要集中分布在44~55,米 饭食味值主要集中分布在60~70,这2项指标均未 呈现走高趋势,表明近30年来江苏迟熟中粳品种食 味品质改良不明显.但自1992年后,各个阶段都涌 现出一些优质食味品种,如武育粳3号,精米食味值 达到52,米饭食味值达到70.5,是44个迟熟中粳品 种中米饭食味值最高的2个品种之一.由于其食味 品质好且稳定性高[11],武育粳3号自1992年通过 品种审定以来,在生产上应用10多年仍然经久不 衰,成为江苏的“老秀才”品种[10].此外,精米食味值和米饭食味值均较高的品种还有通粳109、镇稻8 号、华粳1号、扬辐粳7号、淮稻9号、宁粳5号等, 对这些材料进行品质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分析,可为 迟熟中粳品种食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由表4看出,在1983-2011年间的4个不同阶 段中,迟熟中粳品种平均食味值差异不明显,食味品 质改良仍然任重道远.3 讨论江苏作为全国粳稻生产和消费大省,近30年来 粳稻的研究与生产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对 江苏省30年来迟熟中粳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和44 个审定品种的种植鉴定,不难看出育成品种在产量、 品质方面取得的成就,但现实状况仍不容乐观. 3.1 高产育种成绩突出但形势严峻20世纪80年代至2011年,江苏省累计育成迟 熟中粳品种45个(不包括糯稻和杂交粳稻品种),其 中盐粳2号、武育粳3号、武运粳8号的育成标志着 江苏迟熟中粳育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八五”期间 审定的武育粳3号是江苏省首个在产量上超过杂交 籼稻汕优63的迟熟中粳稻品种,自审定以来,常年 推广面积稳定在330000hm 2以上,多年来一直是 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12].迟熟中粳稻产 量的大幅提高,促进了苏中、淮北稻区粳稻种植规模 迅速扩大,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江苏省的粳稻化工程. 当前,随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和人口不断图3 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的食味值Fig .3.Tastevalueofthelate 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cultivarsbredinJiangsuProvinceinthepast 30years .233中国水稻科学(ChinJRiceSci) 第28卷第3期(2014年5月)表4江苏省不同时期迟熟中粳品种的食味值Table4.TastevalueoflateGmaturitymediumjaponicariceindifferentperiodsinJiangsuProvince.审定年份Approvalyear品种数No.ofcultivars精米食味值Milledricetastevalue变幅Range平均值Mean米饭食味值Cookedricetastevalue变幅Range平均值MeanCK1-50.0-62.31983-1990647.0-50.048.8±1.1a62.7-66.865.0±1.5a 1992-1998947.0-54.350.5±2.3ab59.3-70.967.3±3.6a 1999-20041448.0-55.751.1±2.9b61.3-69.466.1±2.7a 2005-20111548.0-55.351.1±2.1b60.6-69.465.7±2.5a增长,稻谷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据周少川等[13]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按照目前人均需求标准,2030年我国稻谷总产需增加5600万t才能基本满足需求,届时单产必须比当前提高30%.江苏作为全国水稻生产大省、强省,水稻单产理应向更高产迈进,为全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分析江苏省近30年来迟熟中粳区域试验资料发现,至20世纪末武运粳8号育成以来,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没有突破,甚至整体产量水平有所下降,能保持武运粳8号产量水平的品种为数不多.2012年扬州的试验数据表明,30年来,不同时期育成品种的产量在500~600kg/667m2,整体产量水平几乎没有提升.分析原因,可能随着育种年代的推进,品种的需肥水平不断提高,在现有一般栽培条件下,早期选育的品种由于对施肥量敏感,当施肥水平相对于过去明显提升,产量水平因此得到发挥(特别是2012年气候风调雨顺),后期选育的耐肥品种由于施肥水平未达到自身的需求,产量潜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已有的研究也表明,早代品种适宜施氮量低于近代品种,现代水稻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相对较低[14G16].虽然这只是一年一点的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但仍值得育种家重视.就大面积生产而言,江苏省1998年创造了平均588kg/667m2的高产后,由于多种原因,至2003年,下滑到501kg/667m2的低谷,至2010年恢复性增长到545kg/667m2,距历史最高年份还差43kg/ 667m2.因此,2012年扬州点平均550.7kg/667m2,基本可以代表江苏一般生产大田的种植水平.至2012年,江苏的水稻产量已实现九连增,同时又不乏优越条件栽培下的超级稻品种.如何继续保持水稻生产特别是粳稻生产的优势,需要水稻育种家两手抓,在挖掘水稻产量潜力、培育耐肥抗倒超高产品种的同时,培育氮肥吸收利用率高、适合一般生产条件生长的广适性稳产型品种,在保持目前产量水平或略有增产的前提下,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投入,提高种稻的效益,同时,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还可提高稻米的适口性和安全性.3.2外观品质改良有所进展但食味品质改良相对滞后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稻米生产存在着过多注重产量而较少注重品质的倾向,近年来,随着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米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杨杰等[17]、缪炳良等[18]的分析,过去江苏粳稻育成品种米质较差,主要表现为垩白度、垩白率指标偏高,而绝大部分品种的理化指标均达到农业部颁布的2级优质米标准.2000年以来,江苏省粳稻育种的目标从高产、优质、多抗转向优质、高产、多抗,优质成为江苏省粳稻育种的首要目标,育种家都十分重视稻米品质的改良,品种管理部门也提高了品种审定的门槛,2000-2007年育成国标优质稻谷3级以上的粳稻品种(组合)48个,其中迟熟中粳品种14个(包括杂交粳稻组合)[19].2012年在扬州鉴定,2004年审定的华粳3号、扬辐粳7号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接近0,稳定保持1级优质米的标准,但2003年审定的2个2级米品种通育粳1号和南粳41垩白度严重超标,2005年以后审定的品种只有盐粳9号和扬农稻1号达到国家优质稻谷3级标准,并接近国家优质稻谷2级标准,其余品种的外观品质均不达标.总体来看,迟熟中粳品种垩白粒率的改良进展较快,2005以来审定的品种有80%垩白粒率达标,平均垩白粒率为27%,但多数品种垩白度超标,平均垩白度达10.9%.因此,垩白度应成为今后外观品质改良的重点.虽然绝大部分品种的理化指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均能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但不同品种333张宏根等: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的食味品质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品种外观品质较好,但食味品质欠佳,缺少“内外兼修”的优质米品种,这也是武育粳3号尽管外观达不到优质稻谷标准,但因食味好,自审定以来久推不衰的重要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食味品质的评价成为研究的热点,江苏水稻育种家就外观品质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做了相关研究[9,20G21].由于稻米的直链淀粉、蛋白质、水分、脂肪酸含量会影响米饭的食味,日本佐竹制作所借助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产生的吸光度的差异精确测定稻米有关成份,结合黏度、硬度、附着性测定和官能评价的资料,研制开发了食味计[22].食味计的引进为排除主观干扰,客观、快捷、大批量地评价品种及高世代育种材料的食用品质提供了方便.本研究利用RLTA10A食味计和STA1B食味计分别测定了44个迟熟中粳品种的食味值,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均涌现出一些优良食味品种,其中被市场认可的武育粳3号的米饭综合食味值名列前茅,但这类品种数偏少,近30年来食味品质的改良不明显.所以,今后应加强优质食味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加强育种中间材料的食味鉴定与评价.食味计的应用,可望对育种材料的食味评定有所帮助,加快江苏省优质食味品种选育的进度.当然,利用精米测定食味值并不能最终替代米饭食味的品尝.据张巧凤研究,两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768[9],即通过精米测定食味值来推断品种真实食味的吻合度接近60%(决定系数0.590).本研究利用RLTA10A食味计测定精米和利用STA1B食味计测定米饭,两者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678.由于STA1B食味计用可供直接食用的米饭来测定综合食味值,应该更能代表品种的食用品质,与人工品尝的吻合度更好.品种食味改良的另一条途径是选育软米品种,即利用Wx基因的等位性变异来适度降低胚乳的直链淀粉含量,改良米饭的适口性.由于Wx基因的遗传效应较大,所以育种利用方便,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南粳46、南粳5055等[23G24].软米属于特种米,由于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如果稻米含水量过低则会带来胚乳发暗,这时用RLTA10A食味计测定精米食味值会明显偏低,但用STA1B食味计测定米饭则食味值较高.参考文献:[1]蔡世元,夏有龙.江苏稻作的发展与成就//杨立炯,崔继林,汤玉庚.江苏稻作科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2G14.[2]邱泽森,金建松.江苏实施基本粳稻化的动因和举措.中国稻米,1997(5):8G29.[3]徐锦余,薛建军,奚建,等.通州市主要农作物种植效益调查与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00(6):2G5.[4]朱希刚.中国稻米生产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简报,2003(2):6G8.[5]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粮棉油单产增一成实施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4G15,62G67.[6]姜道远.1996年江苏农业发展报告.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96:104G112.[7]矫江,李禹尧.黑龙江省水稻面积快速增加应注意的问题.北方水稻,2012,42(3):1G4.[8]许卫健.2011年江苏省及各市粳稻面积与产量情况.[9]张巧凤,吉健安,张亚东,等.粳稻食味仪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分析.江苏农业学报,2007,23(3):161G165.[10]王才林.江苏省水稻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江苏农业科学,2005,33(2):1G6.[11]张坚勇,万向元,肖应辉,等.水稻品种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4,37(6):788G794.[12]蔡洪法.我国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展望.中国稻米,2000(6):5G8.[13]周少川,王家生,李宏,等.我国水稻育种的回顾与思考.中国稻米,2001(2):5G6.[14]王丹英.水稻品种演替过程中植株形态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D].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2008.[15]张云桥,吴荣生,蒋宁,等.水稻的氮索利用效率与品种类型的关系.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2):45G47.[16]李志杰,张振平,张艺,等.辽宁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生产力和氮肥效率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差异.作物学报,2013,39(9):1679G1686.[17]杨杰,钟维功,张兆兰,等.江苏省粳稻的品质现状与改良策略.江苏农业科学,1999,27(3):6G8.[18]缪炳良,黄宝才,张长兵.对照新国标看我省目前的稻米品质.江苏农业科学,2001,29(1):8G12.[19]王才林,朱镇,张亚东,等.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对策.江苏农业学报,2008,24(2):199G203.[20]汤述翥,孙叶,江宇飞,等.垩白对粳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03,31(4):4G5.[21]张亚东,陈涛,赵庆勇,等.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350G352.[22]陈皓.大米食味及食味计.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4):13G14.[23]王才林,陈涛,张亚东,等.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中国水稻科学,2009,23(1):25G30.[24]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选育及利用.安徽科技通讯,2012(2):84G88.433中国水稻科学(ChinJRiceSci)第28卷第3期(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