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看道教的和谐观及其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论林语堂小说中的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论林语堂小说中的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说的发展历史来看,曾出现了众多优秀的儒家式和佛家式的作品。

如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野叟曝言》等更多涉及的是儒家文化的内涵,而《西游记》和《红楼梦》则崇尚佛文化的精神。

更不要说近现代小说的创作了,自从近代以来梁启超高举“小说界革命”的旗帜,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中国小说创作便以社会改良之工具自居。

中国现代小说在文学大师鲁迅手中发轫同时也在鲁迅笔端走向成熟,鲁迅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兴起之代表作《狂人日记》便是以儒家文化思想为靶心的典范;以写宗教题材闻名的现代作家许地山的小说、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涉及到的是基督教文化思想;乡土小说家汪曾祺的《受戒》讲的是美的令人心醉的佛家文化……然而以道家思想为指导进行小说创作且成绩优秀者并不多见,对林语堂的小说进行整体关照,可发现其最大的特点是道家思想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在林语堂的七部小说中,作者或隐或显的解读着道家思想。

顺其自然,天命难违;抱雌守弱,处下不争的思想渗透于其小说的字里行间;其最负盛名的小说《京华烟云》分三部分,每部分的题头用道家庄子的语录作引,主人公姚思安本身就是个道家信徒等。

至今还没有人对林语堂的长篇小说创作进行过整体考察,本论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林语堂小说的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林语堂道家思想的渊源,以及其通过小说的形式向西方读者所宣扬的道家思想和这种道家思想在传输中所进行的现代意识的转换,还有林语堂的小说对西方特别是美国宏大话语下“东方主义”的解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林语堂小说道家思想的成因1.1 童年生活林语堂说:“同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

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

”○1山对于林语堂来说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愫,童年生活中的山对成年后的他至关重要:“我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也就是因此之故。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摘要: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提出了“天和”、“人和”、“心和”、“政治和”为内容,以人类社会向宇宙社会返回和人性向自然人性返回实现和谐的途径为支柱的和谐思想。

这一古老智慧既注重社会发展秩序,又强调人类自身如何发展对中华民族心理、性格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若善于批判地继承,对于解决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冲突、问题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家;和谐观;现实意义1、道家和谐观的内容及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和谐思想不同于其他各家,具有更为宽广的思想视野,儒家以恢复周礼为宗旨,讲“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礼的运用,是用社会规范来约束世人的行为,让人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最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墨家的和谐观着重发挥人们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精神。

法家讲和谐,是建立在君主保证法制的实施与履行上。

儒、墨、法,讲和谐虽然各具其特,但都着重在政治社会的领域突出“人和”。

道家讲和谐,从最高范围的“道”开始,“道”贯通天地人,人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道”化生的结果,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不仅如此天地万物也都遵循道的规律来运动变化。

道家关注的和是由宇宙和谐推演而来,道家所关注的社会秩序也是由宇宙秩序推演而来。

以人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天和”;人与人的和谐—“人和”;人自身的和谐—“心和”;人与社会的和谐—“政治和”。

因此道家的和谐思想包罗着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和谐,具有更广阔的和谐视域。

1.1、“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

先前秦道家老子最先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88老子认为天地人都要遵从自然之道,天下万物都产生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然后又很自然地复归于自然界,他说:“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

复命长也,之常明也。

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收稿日期:2005-05-16作者简介:鲍 宇(1970-),男,山东鄄城人,讲师,硕士。

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鲍 宇(菏泽学院社科系,山东菏泽274015)摘 要:道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和“天人合一”的现实追求所凸显出来的人生智慧,主要表现在扭转偏颇的发展观念、抵制“唯生产力论”的弊端、克服工具理性所导致的发展中出现的现代困境及消解个体、民族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现实效应等方面,在现时代尤其对当前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家;和谐;自然;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17(2005)04-0010-0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思想指出了人对自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及如何践履这些准则的方法,提出了崇尚自然、尊重天地、无以人灭天、天人不相胜等生态伦理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表达了中国哲人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发展尤其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一、“道法自然”:道家哲学的价值取向 老子、庄子不仅崇尚自然,敬畏天地,而且主张人们师法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同样,庄子也崇尚天地自然,他热情赞美道:“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

”(《庄子・天道》第255页)老子通过对天地万物、自然物象的玄览洞察,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自恃灵明而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不要凭仗强大有力而妄为滥施,要保持人与自然万物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就要树立“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秋水》第311页)的思想。

庄子认为天下万物都有各自的本性,有自己发展变化的特定规律,人们正确的做法是顺应它们各自的本性,遵循它们各自的规律,不要肆意妄为;天下至德就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发展,保持它们自然的禀赋和率真的天性;否则,必然会违背事物的规律,扰乱自然界的秩序,给原本和谐的自然界带来纷乱,甚至造成灾难。

试论《水浒传》中的道家与道教文化

试论《水浒传》中的道家与道教文化
正 被搜捕 , 不得 已, 到 了一座庙 里 。在两 次差 点儿 躲
要 被搜 到的 紧要 关 头 , 九 天 玄 女 ” 次 救 了 他 , “ 两 而 且 邀请相 见 。享 受 了仙 品— —酒 和仙 枣 之 后 , 接 又
受 了“ 天玄女 ” 三卷 天书 ” 可更 巧 妙 的是宋 江 九 的“ ,
HUA n— a Yu g ng
( col f i r ue Q f om l n esy Q f ,7 15 S adn ) Sho o Lt a r, uuN r a U i r t, uu2 3 6 ,hn og et v i
Ab t a t Th r r h e ifr n h u h si h o k ” lMe e Br t es c n u in s ,a im n s r c : ee a e t r e d fe e tt o g t n t e b o Al n Ar o h r”, o f ca it to s a d bu d im , s e i l he to s ,ti o n y t e man p r ft e n v l b tas ci g a v r mp ra t d h s e p cal t a im i s n to l h i a to h o e , u lo a tn e y i o tn y r l n t e n v 1 I re o s r n u oe i h o e . tt s t o a d s mma z he toss a d t os c lu e,h n f h h l s p y i t i r e t a it n a im u t r t e nd t e p io o h i
构框 架 的 决 定 作 用 。

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

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

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水浒传》一书蕴含着诸多道家道教因素。

从思想角度讲,它的哲学观、政治主张、生活方式均体现出道家道教的特色;从文学角度讲,它的主要人物与关键情节或来源于道家道教,或不同程度地覆盖了道家道教色彩。

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加以论述。

一、《水浒传》中的道家道教思想《水浒传》中的道家道教思想首先表现在它的哲学观、政治主张、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

第一,《水浒传》中的故事发展体现了道家道教的“循环论”。

“循环论”是道家道教的重要思想之一,即认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循环往复的。

这一思想最早出现于《老子》,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①他认为道是按一定的规律独立运行的,无所不至,永不停止。

但老子把这个过程看作一个简单的循环,认为万物运行,最终将回到它的起点、而受这支配的社会发展自然也是一个循环。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周太史儋见秦献公说:“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

”社会合久则离,离久又合,治久则乱,乱久则治,这是历史的循环。

《水浒传》中的观点正是如此。

《水浒传》开篇诗说:“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这就是“离久则合”、“乱久则治”,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随即做了说明:“为叹五代残唐干戈不息,……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

”②原来,这是天道所决定的。

历经高祖仁宗,天下太平。

然而,乐极生悲,“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从。

”③合久又离、治久又乱了。

一时间,内忧外患频频而起,国家一团散沙,乱至极处。

见此情景,天帝认为有必要再使历史循环发展到“治”与“合”的轨道上来,遂差遣天罡地煞下世,击退外贼荡平内寇,天下复归于统一安定,历史又发展回来了。

数百年历史,体现的即是道家的循环论。

梁山事业的盛衰也体现了循环论观点。

我们以往总将梁山事业的衰败归罪于招安,认为招安即投降。

其实,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作者来说,招安并不是消极投降,而是报效朝廷的必经台阶。

水浒传中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教化

水浒传中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教化

水浒传中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教化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除了它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外,水浒传中也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和道德教化意义,展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一、忠诚与义气的传承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如宋江、李逵、林冲等,以义气和忠诚为核心价值观。

梁山泊的英雄们宁肯身陷风波,也不违背朋友之间的义气,用血肉之躯守护着信义。

他们在世俗道德体系有所偏离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的忠诚与义气,这一品质在传统文化中被高度推崇,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反抗不平与正义观念的培育水浒传的故事中,许多英雄正是因为对不公平的现实抱有强烈的不满,而毅然选择反抗。

他们勇敢地捍卫了弱小者的权益,为正义而战。

这种反抗不平和追求正义的精神,在水浒传中不断呈现,成为传统文化中培育正义观念的重要元素。

三、斗争智慧与团队精神的传承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往往面对强敌和困境时,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团队精神。

他们懂得运用智谋,善于斗智斗勇,化解危机。

同时,他们也通过联合团结、相互协作来克服困难,谋求共同的利益。

这种斗争智慧和团队精神的传承,为后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家国情怀与爱国情结的弘扬水浒传中的人物往往有着鲜明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结。

虽然他们是身处乱世之中的英雄豪杰,但他们时常对朝廷忧国忧民,心系社稷。

他们不惜个人利益,为了保护国家和民众,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

这种家国情怀和爱国情结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展示,也给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操注入了新的力量。

五、修身养性与道德教化的传统智慧水浒传中许多人物都以修身养性为人生目标,注重道德修养。

他们尽力遵守社会公德、职责和家庭责任,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们的道德高尚和修身养性的完善,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典范,对后世有着深远的道德教化意义。

综上所述,水浒传作为一部代表性的古典文学作品,融合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和道德教化价值。

在这部作品中,忠诚与义气、反抗不平与正义观念、斗争智慧与团队精神、家国情怀与爱国情结以及修身养性与道德教化等因素相互交织,为读者传递了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略论《水浒传》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略论《水浒传》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略论《水浒传》中的道教文化色彩摘要:从这点我们也能看出《水浒传》的作者始终没有走出封建伦理的束缚。

作者安排众人因反抗压迫而走到一起,却又让众人重新回归到被压迫的路上。

作者唯恐自己的描述没有说服力,就两次借用道教神明之口,向众梁山好汉同时也是向众位读者道出了梁山好汉的使命。

在北宋这个封建时代中,神明的旨意往往比皇帝的旨意更有效。

关键词:《水浒传》道教文化《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对《水浒传》的故事有着很大的影响。

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

”鲁迅的话对于解读《水浒传》也同样适用。

可以说,没有道教就没有《水浒传》的故事。

一、道教神明在《水浒传》中的表现道教如同一条线,贯穿故事的始终。

从开始的张天师祈禳瘟疫,一直到最后一回徽宗帝梦游梁山泊,整个《水浒传》都脱离不了道教的影响。

在《水浒传》的楔子部分提到了一个叫陈抟的道士。

陈抟的生平事迹众说纷纭,是一位颇具神奇色彩的传奇性隐逸道士。

以一个道士的身份道出宋朝的命运,以一个道士的身份引出其后诸多的故事,把这样一个传奇的道士放在全书的开端部分,可见作者在成书时颇为看重道教。

全书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洪太尉亲奉圣旨到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误开了封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封印。

自此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就诞生了。

天罡地煞本是道教中的神仙系统,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每个天罡星各有一神,共有三十六位神将。

道士在斋醮作法时,常召请他们下凡驱鬼。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说:“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总太元君,为吾驱祸殃。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水浒传》中被用来代指梁山好汉,并且每一名梁山好汉都是一员天罡地煞的下凡之体。

《水浒传》的故事还没有开始,作者已经把众位好汉定位成了一个个的道教人物,可以说众好汉还没有出生就脱离不了道教的影响,把众位好汉的背景设定为道教神仙更是增添了故事的道教文化色彩,使得整个故事都脱离不了道教文化影响。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关系。

道家和谐观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并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家和谐观的内涵和特点道家和谐观强调“道”的存在和作用,认为宇宙之间存在着至高无上的“道”,运行万物的法则依赖于“道”。

道家将“道”视为一切存在的本源和根基,强调道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首先,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认为人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人为地去干预和改变自然。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在尊重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等方面。

其次,道家强调人与人的和谐。

道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以和平、宽容、友爱的态度相待,追求真诚、善良、公正的人际关系。

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道家强调人与自身的和谐。

道家认为,人应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内心的和谐。

只有保持身心健康、平心静气,才能真正体现人与自身的和谐状态。

二、道家和谐观的现实意义道家和谐观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道家和谐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道家和谐观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道家和谐观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启示作用。

当今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道家和谐观呼吁人们以包容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以和谐相处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最后,道家和谐观对于个人内心和谐有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都市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感到疲惫和迷茫。

道家和谐观提醒人们要关注自身的内心需求,追求精神的宁静和和谐。

三、道家和谐观的实践路径要将道家和谐观融入到生活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念,推崇生态环保。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近三十年《水浒传》与道教研究述略

近三十年《水浒传》与道教研究述略
《 水浒传 》 与 道教 的研究 成果 作一 简要 概述 。
是替天行道 , 一是忠义双全 , 这两者都是道教信
1 《 水浒传》 的道教文化语境
《 水不少 研究 者也撰 文对 这个 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
仰 的鲜明体现, 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则是宗教仪式

浒传》 中的道教 问题进行了研究 , 取得 了比较好 的 成绩 。仅 据笔者 的不 完 全统 计 , 这些 年研 究 《 水 浒 传》 与道教方面的单篇论文就有 4 0多篇 ( 含论文集 中的单 篇论 文 ) , 内容 主要 涵盖 了《 水浒传》 的道 教 文化 语境 、 对 待 道教 的态 度 、 道 教 在 小说 艺 术 方 面 的作用 、 九天玄女等问题。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对
第3 3卷
第 2期
东 华 堙 工 大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J OUR NAL OF ’ E AS T CHI N A I NS T I T UT E OF T E CHNO LO GY
Vo L 3 3 No . 2
2 0 1 4年 6月
J u n . 2 0 1 4
教 文化语境 、 对待道教 的态度 、 道教在小说艺术方面的作用 以及九天玄女等方面进行 了比较详尽 的梳 理。
关键词 : 《 水浒传》 ; 道教 ; 九天玄女 ; 综述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7 . 4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3 5 1 2 ( 2 0 1 4 ) 0 2 - 0 1 3 5 - 0 5
近 三十 年《 水 浒传 》 与道教 研 究 述 略
李蕊芹, 许勇强
( 东华 理工大学 文法学 院 , 江西 南昌3 3 0 0 1 3 )

从《水浒传》看道教的和谐观及其当代意义

从《水浒传》看道教的和谐观及其当代意义

从《水浒传》看道教的和谐观及其当代意义李成文枣庄学院学报编辑部中国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和谐”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当然也汲取了道家文化的合理内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的时代内涵。

那么,“和谐社会”理念如何在新的时代变革背景中,对这种历史传承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试图从解读《水浒传》的道教文化底蕴方面,对小说中所体现的道教“和谐社会”的观念加以探究,以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能有一个更加生动的体验与认识。

在《水浒传》诞生后,人们对它的解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要的见解:一个忠义说,一个诲盗说,这些理解都是某一社会阶层或集团利益向文化形态渗透的体现。

如果我们能够摆脱传统的束缚,转换阅读视角,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来对《水浒传》进行重新阅读,那么我们就能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深层道教文化信仰,体验其中浓厚的宗教情怀。

现在,《水浒传》与道教的关系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通过比较早期“水浒”故事和最后写定阶段公孙胜面貌的改变、地位的提高,侯会先生认为,这应与明朝世宗年间的崇道之风有关。

(侯会《后来居上的水浒人物——公孙胜》,《文学遗产》,(5),2000.)侯先生指出《水浒传》受到道教的影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断定它与明世宗朝的崇道之风有关却未必如此。

水浒故事在最初流行阶段就已经有九天玄女娘娘向宋江授天书的情节,天书后有一行字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这足以说明,《水浒传》在最初流行时就已经有浓厚的道教情怀,蕴含着道教的伦理精神。

况且,水浒英雄们所生活的北宋时期,道教十分繁荣,真宗和徽宗时期是前后两个高潮,社会上的崇道之风丝毫不亚于明朝。

宋徽宗自称“天神下降”,政和七年(1117)四月授意道录院正式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徽宗便以道教教主自居,“令天下归于正道”,道教几成国教。

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道家和谐思想”和“现代”这两个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实际上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扯也扯不开,斩也斩不断。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的和谐思想,尊重自然,强调天道,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的这些和谐思想时至今日,仍然不失其借鉴意义。

人类,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存的客观环境,以人的主体为主宰的文明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感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道家则要求“法自然”,对自然客体采取“无为”态度。

道家强调了人们去做,但是不要争夺,不要伸展自己的占有欲,也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道家的和谐思想对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认识生态失衡的危险性也有着警示和启迪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化追求的和谐理想是从心理和谐开始的,也就是人自身的和谐。

对于今天的和谐生活建设,同样要重视心理和谐和身心和谐。

道家认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来实现人的身心的和谐,强调人心灵的超脱与平和。

其实现代社会的很多不和谐,大多数都是因为人内心的不和谐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人是不满足的动物,大多被欲望充斥着,稍有不满,就会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和焦躁感。

“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很多的精神疾患,有人甚至说精神病是一种世纪病,还有大量存在于都市人身上的亚健康状态,这都是因为绝对对立思维所带来物质和精神的不和谐所造成的。

”老子的“知足”、“知止”是也可以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自我修养的方法。

“不过老庄还展示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是——忘心。

所谓‘忘心’,其实就是‘忘我’将自己的形体和心思都忘掉。

”[6]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这个都是人们所不能企及的境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给我们一些更宽的活动范围和更广的想象空间。

其实道家的很多的思想对个人的修养,修炼在现代仍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道教之和谐观的现代意义

道教之和谐观的现代意义

道教之和谐观的现代意义道教之和谐观的现代意义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

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

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

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

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

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现在中国的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

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

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

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

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

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

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

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

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一、和谐的人类健康思想现代社会文明的表现之一就是尊重人权,尊重人权的基本前提是捍卫人的健康。

一个不健康的人,你给他多少人权利,他都无法来享受。

道家既关心宇宙,又关心人生。

在所有宗教中,可以说道教最为肯定人生命本身的价值。

从《水浒传》中浅析道教文化文化底蕴

从《水浒传》中浅析道教文化文化底蕴

从《水浒传》中浅析道教文化文化底蕴从《水浒传》中浅析道教文化表现科文10汉语孙鹏腾 108305116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宗教。

鲁迅先生曾说过:“道教是中国人的根柢”。

它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产生,伴随着漫长的封建社会而发展。

它以神仙不死之说为中心,神化老子及其关于“道”的学说,吸收阴阳五行家、道家、墨家、儒家包括纬学的一些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基础上,由方仙道和黄老道演变而来。

道教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垂法济人、无量度人。

在《水浒传》中,作者多次利用道教活动、道教人物、道教思想为小说的布局谋篇、情节推演、人物命运张纲举目,渲染背景。

梁山泊108条好汉是由上界的36员天罡星,72员地煞星下凡的,而36员天罡,72员地煞都是道教神系的支脉,这就使得梁山好汉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说不仅对道教和道教徒的描写众多,而且内容引人入胜,正如毛泽东所言:“《水浒传》第一回有洪太尉误走魔鬼戏极神气的描写,一看使人神旺”。

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试着分析其中蕴含的道家文化。

一、从道教人物看其在小说中的作用小说中梁山好汉们的队伍成份、聚义方式、战斗生活都和道教密切相关,尤其是梁山好汉在行军驻扎、对阵攻防等方面,多次运用了道教阴阳八卦相生相克观念演变而成的阵法。

如攻辽时双方对阵运用的九宫八卦阵、武侯八卦阵、河洛四象阵、循环八卦阵、太乙三才阵、太乙混天象阵等,建造的四斗五方旗、三才九曜旗、28宫旗、64卦旗、周天九宫八卦旗、124面镇天旗、运用于驻防、行军、布阵。

小说中对道教文化有这样神奇的描绘也难怪,因为道教就源于古代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

小说中出现的道教人物也非常多。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

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二为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的玄女,小说第四十二回,在还道村不仅救了宋江,而且还授予三卷天书和四句天言,使宋江荣登宝座,在征辽,打田虎,平方腊战斗中转危为安,甚至亲自上前线指点攻破辽兵的混天象阵。

从水浒传看传统文化中的信仰与宗教观

从水浒传看传统文化中的信仰与宗教观

从水浒传看传统文化中的信仰与宗教观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备受瞩目。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水浒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中的信仰与宗教观。

首先,水浒传中的信仰体现在对神灵的崇拜和依赖上。

在小说中,人们常常向神灵祈求保佑和庇护,以期获得平安和幸福。

例如,梁山泊中的好汉们常常向关公祈求胜利和保佑,将其视为护身符。

这种信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其次,水浒传中的宗教观体现在对佛教和道教的描写上。

在小说中,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无处不在。

例如,晁盖在梁山泊建立的寨子中设有寺庙,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其他佛教神明。

这种宗教信仰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救赎和灵魂救赎的渴望。

另外,水浒传中也描写了一些道教修行者和道士,他们通过修炼和仙术来获得超凡的能力。

这种宗教观体现了人们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于人性的探索。

水浒传中的信仰与宗教观还体现在对于命运和宿命的思考上。

在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往往被安排得十分巧合,他们的命运似乎是由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所主宰。

例如,宋江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要成为梁山泊的领袖,而其他好汉们也都是在命运的驱使下走上了义盗之路。

这种命运观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宿命和命运的思考,人们相信命运是无法改变的,而他们只能顺应命运的安排。

此外,水浒传中还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诚、义气和道德的追求。

在小说中,好汉们以义气为核心,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压迫和不公。

他们不仅忠于自己的兄弟,也忠于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这种忠诚和义气的追求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和人性的关怀,人们相信只有通过忠诚和正义的行为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荣誉。

综上所述,水浒传作为一部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仰与宗教观。

通过对神灵的崇拜和依赖、对佛教和道教的描写、对命运和宿命的思考以及对忠诚、义气和道德的追求,水浒传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超自然力量、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渗透

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渗透

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渗透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渗透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追求自然、自由和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在水浒传中,有许多人物形象展现了这一思想。

例如,李逵是一个充满豪情和无拘无束的人物,他不愿受制于世俗的规范,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

他的形象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另外,林冲也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物,他在梁山泊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

这些人物形象都展现了水浒传中道家思想的渗透。

其次,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渗透。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规律。

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中,有许多展现了这一思想。

例如,梁山泊的起义本身就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的反抗,是人民群众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体现。

另外,水浒传中的许多英雄人物也是在顺应自然的规律下行事,他们通过起义反抗,追求自由和正义。

这些故事情节都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渗透。

最后,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道家思想的渗透。

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也都具备这些特点。

例如,宋江是一个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人物,他在梁山泊中组织起义,反抗当时的社会不公。

他的形象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追求自由和正义的精神。

另外,晁盖也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物,他在梁山泊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

这些人物形象都展现了水浒传中道家思想的渗透。

总之,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渗透是不可忽视的。

从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渗透深入,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世界。

水浒传通过道家思想的渗透,展现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不公的反抗,体现了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理念。

水浒传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水浒传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水浒传对当今社会的意义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108好汉”聚义梁山泊为故事主线,描绘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英勇壮举。

尽管故事发生在宋朝,但水浒传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社会价值和人性思考仍然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正义、反腐倡廉和团结合作三个方面探讨水浒传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首先,水浒传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表现在对社会正义的强调上。

在水浒传中,好汉们聚集在梁山泊,组成义军,起义反抗贪官污吏,为百姓伸冤。

这种追求社会正义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也存在各种不公平与不义,贪污腐败、社会不平等等问题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公平。

水浒传中的聚义梁山泊给予我们启示: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实现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当今社会亟需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反腐倡廉、反对不义行为而努力。

其次,水浒传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体现在反腐倡廉方面。

水浒传中的主要敌人是贪官污吏,他们不顾百姓疾苦,肆意搜刮钱财,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这与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贪腐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痛点。

揭示腐败与揭露不公、反对弊端的精神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浒传中的反腐倡廉精神教育我们要保持清正的品行,真诚为人民服务,为了共同的利益不惜付出个人的牺牲。

最后,水浒传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还体现在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上。

在水浒传中,好汉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但通过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得以取得胜利。

这使我们意识到团结一心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共同进步的重要保障。

当今社会也需要更加注重团结合作,尊重不同群体的权益和参与,凝聚起共同的力量,共同积极推动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水浒传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在于:强调社会正义,呼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追求公正与正义;反腐倡廉,揭示腐败问题,教育人们保持清正品行;团结合作,努力营造和谐社会,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水浒传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该学习水浒传中的英雄精神,努力为建设和谐、公正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盛志梅论道教文化在《水浒传》成书过程的作用与表现

盛志梅论道教文化在《水浒传》成书过程的作用与表现

盛志梅论道教文化在《水浒传》成书过程的作用与表现长期以来,人们对《水浒传》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内容、主旨、艺术风格等文本研究的范畴之内,很少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挖掘这部大书的内涵,对其鲜明的道教文化风貌及其形成原因更是鲜有触及。

本文拟以道教人物在全书结构的作用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作以简单阐释,管中窥豹,聊作引玉之砖。

一、《水浒传》道教色彩的形成过程《水浒传》的道教色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水浒故事的成熟逐渐形成的。

众所周知,在《水浒传》成书之前,民间就已经有水浒故事流传,如南宋时的市井说话艺人就曾讲说过“石头孙立”、“青面兽杨志”、“花和尚”等人的故事,这些人物故事分别散置在“公案”、“朴刀”、“棒杆”等故事门类中,互不相涉,还看不出道教的影响来。

在大约产生于元代初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梁山故事已初具规模,内容包括杨志卖刀、劫取生辰纲、私放晁天王、宋江杀惜、玄女庙受天书、张叔夜招降等。

其中“玄女庙受天书”讲宋江为躲避官兵追捕,走入玄女庙。

官兵已退,“走出庙来,拜谢玄女娘娘;则见香案上一声亮响,打开一看时,有一卷文书在上。

宋江才展开看了,认得是个天书;又写着三十六个姓名……宋江看了人名,末后有一行字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

’”这就将水浒英雄的事迹蒙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水浒故事的道教风骨开始孕育形成,不仅梁山众英雄有了“天罡地煞”的天赐身份,而且他们的聚义起事也有了名正言顺的旗号:“广行忠义,殄灭奸邪。

”此后在康进之所作的元杂剧《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杂剧》中,这个旗号就变成了“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宋公明”;在无名氏所撰元杂剧《争报恩三虎下山杂剧·楔子》中又写道:“聚义的三十六个英雄汉,哪一个不应天上恶魔星”。

这说明至元代,水浒英雄已经加入道籍,位列神仙了,他们的事业也是得到天意允许的,具有无上的使命感和神密色彩。

《水浒传》连环画在施、罗二公所撰的《水浒传》中,上述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衍变形成的道教风神被保留并发挥,在书中,作者多次利用道教活动、道教人物、道教思想为小说的布篇谋局、情节推演、人物命运张纲举目,渲演背景。

水浒传与传统宗教信仰的交融

水浒传与传统宗教信仰的交融

水浒传与传统宗教信仰的交融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描写宋江等108位英雄好汉的长篇小说。

在研究水浒传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传统宗教信仰与文化的交融。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水浒传中的宗教信仰体现在人物的信仰和仪式上。

在小说中,许多人物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

例如,宋江在被招安之前,曾在草庙中修行,虔诚地向观音菩萨祈祷。

这种信仰不仅体现了宋江个人的宗教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佛教信仰。

此外,小说中还描写了许多仪式,如拜神、祭祀等,这些仪式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其次,水浒传中的宗教信仰还表现在人物对命运的解读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上。

在小说中,许多人物都相信命运的力量,他们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命运所决定的,无法逃脱。

例如,林冲在被擒后,认为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无法改变,最终选择了自杀。

此外,小说中还出现了许多超自然的情节,如晁盖被雷劈后变成了“雷公劈晁天王”,这些情节体现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敬畏。

最后,水浒传中的宗教信仰还体现在人物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上。

在小说中,许多人物都秉持着儒家的道德观念,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例如,宋江一直将忠义放在第一位,他对朋友忠诚,对敌人宽容。

此外,小说中还描写了许多人物的修身养性之道,如武松练拳、林冲读书等,这些修行行为体现了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追求。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的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紧密交融。

宗教信仰体现在人物的信仰和仪式上,表现在人物对命运的解读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上,同时也体现在人物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上。

这些宗教信仰的体现使得水浒传成为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也为我们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水浒传中的教育意义与价值观

水浒传中的教育意义与价值观

水浒传中的教育意义与价值观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一幅以宋朝末年为背景的英雄豪杰的壮丽画卷。

除了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形象鲜活的人物形象之外,水浒传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与价值观。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水浒传对人们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启示。

首先,在水浒传中,可以看到明确的正义观念。

作为一个英雄集结的地方,水浒山上的好汉们所追求的是公义和正义,他们纠正法律不公以及官员的贪污堕落行为。

例如,梁山泊的领导者宋江,他的义胆忠肝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对社会风气和公平正义的呼唤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种强调公义的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的教育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公正的价值取向。

其次,水浒传中对于友情和忠诚的描绘,给人们以重要的教育启示。

在故事中,好汉们的友谊和忠诚是他们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石。

无论是宋江、李逵、鲁智深等人,他们的友情和忠诚使得他们能够共同并肩战斗,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种价值观对于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关爱他人的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水浒传中折射出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对人们的教育有益的。

尽管好汉们在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下生活困苦,但他们从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培养人们的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人生态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另外,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教育机会。

通过对宋朝末年社会矛盾和风气的真实描绘,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

这种历史教育的意义在于拓宽人们的眼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综上所述,水浒传作为一部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与价值观。

正义观念、友情与忠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历史教育等各个层面都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导。

因此,我们应当通过深入阅读和研究水浒传,发掘其中的教育意义,将其融入到当代教育中,为人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水浒传》看道教的和谐观及其当代意义李成文枣庄学院学报编辑部中国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和谐”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当然也汲取了道家文化的合理内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的时代内涵。

那么,“和谐社会”理念如何在新的时代变革背景中,对这种历史传承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试图从解读《水浒传》的道教文化底蕴方面,对小说中所体现的道教“和谐社会”的观念加以探究,以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能有一个更加生动的体验与认识。

在《水浒传》诞生后,人们对它的解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要的见解:一个忠义说,一个诲盗说,这些理解都是某一社会阶层或集团利益向文化形态渗透的体现。

如果我们能够摆脱传统的束缚,转换阅读视角,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来对《水浒传》进行重新阅读,那么我们就能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深层道教文化信仰,体验其中浓厚的宗教情怀。

现在,《水浒传》与道教的关系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通过比较早期“水浒”故事和最后写定阶段公孙胜面貌的改变、地位的提高,侯会先生认为,这应与明朝世宗年间的崇道之风有关。

(侯会《后来居上的水浒人物——公孙胜》,《文学遗产》,(5),2000.)侯先生指出《水浒传》受到道教的影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断定它与明世宗朝的崇道之风有关却未必如此。

水浒故事在最初流行阶段就已经有九天玄女娘娘向宋江授天书的情节,天书后有一行字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这足以说明,《水浒传》在最初流行时就已经有浓厚的道教情怀,蕴含着道教的伦理精神。

况且,水浒英雄们所生活的北宋时期,道教十分繁荣,真宗和徽宗时期是前后两个高潮,社会上的崇道之风丝毫不亚于明朝。

宋徽宗自称“天神下降”,政和七年(1117)四月授意道录院正式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徽宗便以道教教主自居,“令天下归于正道”,道教几成国教。

(李焘《续资治通鉴》第5册2401页,中华书局,1957.)其实,与忠义说和诲盗说出现的同时,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小说所蕴含的崇道抑儒倾向:“《水浒传》,虽小说家也,实讯滥百家,贯串三教。

鲁智深临化数语,已揭内典之精微,罗真人、清道人、戴院长,义极道家之变幻,独其有心贬抑儒家,只以一王伦当之,局量匾浅,智识卑陋,强盗也做不成,可发一笑。

”(《明容与堂刻水浒传》卷首)的确,小说多方面地表现了道家变幻莫测的法术,但这不是主要方面。

《水浒传》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文化底蕴。

鲁智深圆寂之前曾自作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第99回,P1369)这首颂体现了道家追求自在逍遥、崇尚自由的思想。

这种自由超越一切外在的名利地位的束缚,是人类本性的自我张扬,与南华真人庄子所称的逍遥游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更重要的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基本纲领替天行道和忠义双全都是道教信仰的鲜明体现,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则是借助道教仪式来强化他们的基本纲领。

一从梁山泊忠义堂前高高飘扬的杏黄旗所书“替天行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道教思想的影响。

老子被东汉中后期兴起的道教奉为教主、太上老君,成为道教的始祖,《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主要经典将老子之道作为道教最根本的信仰和教义。

从本体论的高度来看,《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宇宙存在的根本,它的本质属性是生成天地,养育万物,即使是那些出入三界、逍遥自在的仙界神灵,仍然是大道运化的杰作。

《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也就是说,道不仅为万物之始,又为上帝(象帝)之祖先。

既然如此,三界相连、人神交通的内在根据不仅是可能的,并且是先天决定的。

这样,道教将老子之道神化为太上之道,太上之道是永恒的天道。

道尽管是万物存在的本源,但它却是一个盈亏有度、此消彼长的自我调节运动过程。

《老子》第七十七章云:“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道的运行,就好像拉弓射箭一样,是一个自我调节有序的运动过程,有张有弛,开合有度,道的运行也是消长有度,盈虚相生的。

当天道亏缺时,就需要增益之;当天道盈溢时,就要自我排泄。

损与益、盈与虚、消与长对立的双方总是互相转化的。

当天道的自我调节功能一旦被破坏,矛盾双方出现尖锐冲突的时候,它的固有的和谐被打破,天道就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重新建立新的和谐的运动过程。

人之道则不然。

在现实世界,封建最高统治者常常标榜君权神授,代天行道,统治阶级的意志常常是天的意志的体现,就此而言,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封建君主的自我意志。

因此,封建统治阶级的“皇道”就是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但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贪图享乐,无止境地搜刮民脂民膏。

诚如沈一贯所言:“裒聚穷贱之财,以媚尊贵者之心;下则棰楚流血,取之尽锱铢;上则多藏而不尽用,或用之如泥沙:损不足以奉有余,与天道异矣。

”(朱谦之《老子道德经校释》,中华书局1957年版)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违背了“道”的规范与准则,天道失衡,人道倾颓,皇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应该被取缔了。

因此对统治者的否定即是对梁山英雄敢于弘扬天道的勇气的肯定,梁山好汉的所作所为无不呈现着一个“道”字。

对梁山好汉的赞颂其实并非提倡造反,是卫道之举。

此时,由于奸臣蒙蔽圣明,“天道”不行,就应该以新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实现天道与人道的顺利运行。

所以宋江的“替天行道”就是要替皇帝行“天道”。

“替天行道”的基本含义就是“替放弃了统治责任的宋朝皇帝来行使封建统治的政治职能……即以非正常的手段来实现封建统治的正常职能,维护正统的封建统治秩序。

”(《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第62页。

)究其实质,就现实世界而言,天道主要是建立一个经济上平均、政治上平等的理想社会,也就是道教所宣扬的无贵贱之分的太平社会。

《三合相通诀》说:“太者,大也,乃言其积大行如天,凡事大也,无复大于天也;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

这里的“平均”,既指经济上的平均,又包括政治上的平等。

道教强调,统治者在政治上应当做到均等无争,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天地施化得均,尊卑大小如一,乃无争讼者,故可为人君父母也。

”(《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83页)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纷争和动乱。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在重复着同样一个思想:朝廷无道,道在草野。

北宋末期,君主无道、奸臣弄权、政治黑暗、天道蔽壅,许多有才之士被被埋没,他们被统治阶级的当权派排挤出政治权力之外,沦为社会的边缘人,士人的政治主体作用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抑制。

诚如李贽所论:“盖自宋室不兢,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

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

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

”(李贽《忠义水浒全传序》)李贽所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梁山英雄好汉都是由于政治上不平等而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

《水浒传》写了各种社会边缘人物堕入江湖的过程。

这些边缘人物也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被统治者排挤到社会边缘和自我选择走向社会边缘的人们,他们往往是社会上的才智之士。

宋江是被统治者的政策推向边缘的,他是郓城县主管文案的小吏。

宋江自称:“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第三十八回,P531)宋代的官和小吏是有绝对区别的。

从宋代开始禁止小吏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断绝了他们进入仕途的希望。

对心怀大志的宋江来说这不能不是个巨大的痛苦。

如今功业不成,又被刺配江州,这些痛苦迷乱了他的心性,“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第三十八回,P531)于是在浔阳楼上题下了反诗。

但是,在题反诗的同时,他并未完全绝望,并未完全屈服于现实的不合理的社会秩序,他的意识深处仍然有一种超越现实苦难、反抗现实黑暗政治、实现凌云之志的强烈愿望。

那么,实现凌云之志的信心和勇气来源于何处?其精神动力源于蛰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道教信仰,它驱使宋江超越现实,崇拜精神的权威——天道。

宋江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所生活的现实世界都被一些贪官污吏搅乱了,整个社会都变得混乱不堪:“盖为朝廷不明,纵容滥官当道,污吏专权,酷害良民,都情愿协助宋江,替天行道。

”(第六十五回,P902)只有奉行天道才能改变不合理的现实,铲除人力痛苦之源。

于是,道教的天道信仰完全占有了他的整个身心,将他带入到另外一个精神世界——永恒而又和谐的宇宙秩序,完全超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世俗世界,成为一种形而上的、神圣的精神实体。

这一天道观念的意义在于:它对宋江和梁山英雄们来说是一种精神动力,为世俗社会和现实人道提供了理想的模板。

同样,在经济上也不允许少数人聚敛独占:“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帝王府库中的财物是大家“委输”的,“本非独给一人也”,穷人也应当从中取用,那些将天地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人,是“天地之间大不仁人”。

(同上书,第242、247页) 北宋末期,高、蔡之流祸国殃民,为了满足自己无尽的奢侈欲望,宋徽宗大肆挥霍,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以致家破人亡。

晁盖和吴用、公孙胜、刘唐等人一起劫取了梁中书献给的蔡京的生辰纲。

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又奉献给劣迹斑斑的奸臣。

这是典型的“损不足以奉有余”,为天道所不容。

因此,刘唐认为生辰纲乃“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便可商议个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为罪”。

可见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英雄们出于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是出于对当政者榨取民脂民膏的义愤。

而且他们认为即使劫取了生辰纲,也是合乎天理的。

虽然他们的目的不过是“大家图个一世快活”,缺乏更高尚的宗旨,但是他们这种劫富济贫的行为本身就是“替天行道”,因此他们不自觉地充当了社会正义的代言者和天理的代行者,从而实践了老子所主张的无剥削、无压迫、均衡社会财富的理想。

晁盖把劫掠来的财物分为两份:“便叫掌库的小头目,每样取一半收贮在库,听候支用;这一半分做两分,厅上十一位头领均分一分。

山上山下众人均分一分。

”(二十回,P258)如果智取生辰纲不过是“图个一世快活”,无意识地实现社会财富均衡的理想的话,那么,上梁山后,晁盖把劫来的财富平均分配,没有偏薄,据为己有,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自觉地践行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理想的具体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