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浅析
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整理
![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a22d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2.png)
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整理《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是介绍建筑结构的力学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进行几点整理。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理论知识应该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工程实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建筑工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建筑结构的力学应用,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第二,示范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模型或者实物进行物理演示,展示力学原理和现象。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例如进行实验、仿真计算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建筑力学中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例如,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中的结构问题,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同时,还可以引用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第四,启发式学习。
建筑力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推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通过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巩固与拓展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也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浅谈建筑力学课堂教学
![浅谈建筑力学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b808e7ff46527d3240ce072.png)
浅谈建筑力学课堂教学陈峰(永泰城建校,福建永泰350700)哺要】以“盎蹶墩学、讲练结合?’的方法,以‘‘应用为目的,以掌握、理解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指导教学。
供键词]反馈;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健筑力学》是土建类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对后§卖专业课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人认为应以“直观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以“应用为目的,以掌握、理解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指导教学,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这门课程,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
例如,力学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在运用建筑力学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形成正确的力学概念,建立相应的力学计算模型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摸索,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收到教好的效果。
一.把学生接触到的周围事物应用到教学上教学密切结合实践,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学生大量的实践是他们接触到周围事物,力学中的概念和原理都是大量实践和客观事物中概括出来的,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观察到的典型实例都有相应的力学计算模型,教学中抓住了这些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提高梁抗弯强度途径”时,可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我把一根薄木板条两端搁置在桌上视为简支梁,然后在木板条上放一重物,发现木饭条明显弯曲,接下来移近桌子使木板条的跨径变小,再放原来重物,发现木板条弯曲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7让学生带这个问题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合理布置梁‘的支座,可以阿氏弯距最大值,这样由实验演示引入新课,并提出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思维方向,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一步。
在讲授“轴向拉伸与压缩下的内力计算”时,我运用了实例导入法和教具演示发讲授新课,克服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的困难,增强直观感性的讯息,以帮助学生从对杆件轴向拉压变形转八杆件内力的确定,完成认识的飞跃和知识的递进。
从《建筑力学》谈模块教学思想
![从《建筑力学》谈模块教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01bf04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7.png)
现代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性教学,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对建筑专业的<建筑力学>课程实行了模块化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建筑力学》是一门丰富的学科,涵盖了理论力学、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内容,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它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
但是学生总感觉学习起来枯燥无味,难度大,而教师总感觉教学效果不明显。
因此,本文就自己在《建筑力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浅显的体会提出,是为求教。
浅谈《建筑力学》教学改革
![浅谈《建筑力学》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38452c376eeaeaad1f3308c.png)
浅谈《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摘要:本文针对建筑类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的具体特点,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谈了一些体会,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建筑力学》课程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分的主要内容融合为一体的力学。
它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再加上其计算内容较多,连贯性强,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定的难度。
在我院,学生普遍感到力学课难学、难懂,力学成绩普遍较低,而招聘单位对力学的重视度很高,这使得我们教力学课的老师深深体会到:在课时少的情况下,为适应教育改革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只有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革,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是力学课的出路。
教材改革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材改革。
为此,我们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来精心编排教材内容,减少或删除部分理论分析推导及相关知识,加强应用计算,对例题、习题也进行了精心挑选,使难题、怪题、繁琐计算题不出现在课本上,这样,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很轻松地掌握了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基本原理。
否则遇到一道计算繁琐题,学生就像进入数学迷宫中,解得头很痛,到头来还不易解出正确答案。
如果将一个个难题跳过,学生又会感觉到有很多题不会,学习力学的过程不流畅,心里睹得慌,他会耿耿于怀,产生学习力学的心理障碍,这样连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都受到影响,力学成绩自然就差,从而学生整天喊“力学真难学啊!”。
我们对教材的内容及结构也进行了重新整合。
在静力学部分,将简单力系揉和在一般力系中。
在材料力学部分,重点放在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
在结构力学部分,精选力法和力矩分配法。
还尽可能地结合工程实际,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改革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如除常用的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归纳总结法、类比法外,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更应注重低起点、对比法、结合实际法、讲练结合法等进行教学。
浅析中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ea617283d049649a6658f7.png)
浅析中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建筑力学教学是现代建筑工程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它是将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课程进行合理删减和整合后形成的,为后续的建筑结构、钢结构等结构类课程进行构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建筑工程技術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现场施工,不仅要懂得结构中各种构件的作用,还应该清楚各种力的传递途径,以及构件在这些力作用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和破坏等。
因此,建筑力学相关概念和知识是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工程中了解和分析构件受力,正确理解图纸意图,保证施工质量的依据。
要使中职学生学好建筑力学,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解除学生的畏惧心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精选教材,优化内容,注重实用性在现代建筑力学教学课程中,由于其内容较多而且繁杂,再加上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的问题,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建筑力学成为学生们学习时感到是特别困难的一门课。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研究中职教育以及中职学生的特点,针对现有教材进行选择,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
首先是精选教材,目前中职院校专用建筑力学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有相当一部分教材与高校所用教材相似,内容较深,并不适合中职院校的学生使用。
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精选适合中职学生的建筑力学教材,要求教材内容既不能太深,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不能太浅,造成知识体系不连贯,而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选择。
其次,就是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取舍教材的内容,删繁就简,对那些与工程实际关系不是很密切的内容进行简化。
比如:在讲授材料力学中的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时的应力计算公式时,应该淡化应力公式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而是在介绍了公式推导的思路方法和基本原理后直接引出计算公式,再通过几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举例过程来说明公式的意义和应用,将公式的应用讲清讲透,达到使学生在理解公式的同时也会使用公式的目的。
《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1785ea80029bd64783e2cb1.png)
理工 程实 际问题 ,由于学生对 案例 分析很有 兴趣 , 一
旦 发 现 自己 能 够 解 决 今 后 工 作 中 的 问 题 , 极 大 地 提 将
高 学 习 积 极 性 与 自信 心 ,从 而 主 动 去 查 阅 相 关 资 料 ,
通 过 自学 加 强 对 本 课 程 的 理 解 。 2 .施 工 现 场 ( 媒 体 技 术 ) 学 法 多 教 现 场 教 学 有 助 于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应 用 力 学 基 本 理 论 进 行 工 程 分 析 有
专 业 课 的基 础 。 此 , 建 筑 力 学 》 学 的 成 功 与 否 , 因 《 教 直
接 关 系 到 该 专 业 的 整 个 教 学 成 效 , 响 到 学 生 对 该 专 影 业 的 学 习 兴 趣 。 近 年 来 由 于 高 校 扩 招 , 科 学 生 的 知 专
体 技 术 ) 学 法 、 发 式 教 学 法 等 灵 活 、 动 、 趣 的 教 启 生 有
稳 定 性 . 及 平 面 杆 件 结 构 的 组 成 分 析 及 其 内 力 和 位 以
己 所 学 的专 业 。 “ 爱 是 最 好 的老 师 ” 一 旦 学 生 对 自 热 ,
己 所 学 的 专 业 充 满 了 自豪 感 , 爱 自 己 的 专 业 , 会 热 就 增 强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动 参 与 学 习 过 程 , 分 享 受 求 主 充
有 什 么 用 。为 了 消 除 学 生 的 这 些 困 惑 , 他 们 增 进 对 使 专 业 的 了 解 , 确 学 习 目 的 , 以 采 取 邀 请 国 内 外 专 明 可 家 、 者 、 程 界 人 士 作 学 术 报 告 的 方 式 , 学 生 了解 学 工 使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力学课的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力学课的教学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70cab40089eb172dec63b7ad.png)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力学课的教学质量摘要:《建筑力学》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提供了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的理论依据等知识,并肩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建筑力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建筑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
学生对建筑力学的感性认识极少,仅凭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每个学期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下工地锻炼,多接触工程实际,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
二是采取电化教学。
在课程开课初始安排一次电教片,通过摄像机镜头把学生带到施工现场,使学生如临其境,耳闻目睹那些由于构件承载力不足导致的构件破坏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等,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增强其责任感,进而对本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教师要善于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思考越深入,产生的疑问越深刻,解疑后取得的效果越明显。
要使学生生疑,教师要善于设疑。
设疑的难度要适当,学生通过思考和学习能解疑。
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激发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平面汇交力系习题课时,教师提问:“晒被子时为什么有时绳子会拉断,而用同样的力拉绳子绳子却不会断?”这个问题既结合实际又有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待学生思考一会儿,又问:“用绳子晒被子时绳的受力图怎么画?它是一个什么力系?有几种解法?用解析法怎么解?用几何法怎么解?”这一连串问题,环环相扣,促使学生思维步步深入。
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是实现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浅析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4882dcb9f3f90f76c61b54.png)
《 筑 力 学 》 研 究 建 筑 结 构 各 杆 件 受 力 计 算 方 法 的 一 门 建 是 学科 , 可 以分 为 三 部 分 : 论 力 学 、 料 力 学 、 构 力 学 。 学 它 理 材 结 好 建 筑 力学 , 能 为后 续 课 程 的学 习 打 下 基 础 , 以 后 的 工作 才 在 中也 可 以解 决 许 多 构件 受 力 问 题 , 证 建 筑 结 构 的 安 全 、 定 保 稳 和经 济 合 理 。我 主要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进 行 探 索 。 精 选 教 学 内容 。 强教 学 效 果 增 传统 的力学教 学基本上 是根据 大纲来确定 教学计 划 , 制 定 教 学 内 容 , 师 按 照 大 纲 的要 求 来 备课 、 课 。 由 于教 材往 老 上 往 滞 后 于现 实 需 要 ,满 足 不 了学 生 对 以后 就 业 所 具 备 的 知识 需 求 , 此 老 师 要 针 对 专 业 特 点 和发 展 方 向 . 针 对 性 地 选 择 因 有 教 学 内 容 . 培 养 目标 为 基 础 , 合 专 业 需 要 . 虑 学 生 的实 以 结 考 际情况 , 合理 地 精 选 教 学 内 容 , 不是 简 单 地 删 减 或 浓 缩 。选 而 择 联 系 工 程 实 际 的 例 题 、作 业 来 进 行 分 析 讲 解 ,加 强 实 验 教 学 , 炼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 学 生 的 “ 、 、 、 ” 时 动 起 锻 让 耳 手 眼 脑 同 来 . 强 教 学 效 果 增 二 、 理 选择 教 学 方 法 。 富 教 学 形 式 合 丰 1大 学 生 来 自五 湖 四 海 , 于 各 地 的教 育 存 在 一 些 差 别 , . 由 特 别 是 一 些 偏 远 省 份 . 生 的 基 础 较 差 , 果 还 是 以 课 堂 教 学 如 授为 主 . 只是 突 出 老 师 的 主体 地 位 , 忽 视 学 生 的 主 导 作 用 , 而 教 育 的 结 果 可 想 而 知 。所 以要 转 换 角 色 , 以学 生 为 中心 , 学 教 为 学 生 服 务 。采 用 案 例 教 学 、 题 教 学 、 发 式 教 学 等 教 学 模 问 启 式 .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养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析 问 题 和 解 提 培 分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极 性 和 主动 性 , 炼 其 创 新 调 锻 能力 。 2上 课 之 前 老 师 要 认 真 备 课 , 心设 计 教 学 方 案 . . 精 内容 讲 解 由 浅 人 深 , 如 杆 件 应 力 的讲 解 , 以 先 提 出 问 题 : 例 可 问什 么 门 窗洞 口 的 角部 容 易 产 生 斜 裂 缝 ? 为 什 么 斜 裂 缝 大 概 是 4 度 5 角 ? 学 生 先 自己 分 析 , 进 行 讲 解 , 让 再 学生 就 比较 容 易接 受 , 也 可 以增 强 学 习兴 趣 。 人 工 程 案 例 , 缩 短 力 学 与 实 际工 程 的 引 可 距 离 。 为 什 么 梁 的受 力 配筋 在 跨 中要 配 在 下 部 ? 支座 处 要 如 在 配 在 上 部 ?为 什 么 悬 臂 梁 、 臂 板 的受 力 钢 筋 要 配 在 上 部 ?因 悬 为 如 果 配 在 下 部 ,模 板 拆 除 之 后 悬 臂 梁 、悬 臂 板 就 会 折 断破 坏, 在施 工 时 如 果 没 有 搞 清 悬 臂 构 件 的 内 力 分 部情 况 , 很 容 就
浅谈《建筑力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提升
![浅谈《建筑力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44e64bfc7c1cfad6195fa71c.png)
浅谈《建筑力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提升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潘娅红摘要:建筑力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优化提升课堂效率的目标,关键是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愿望的激发;重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主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和学生不同层面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力学课堂效率优化提升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是课堂效率的优化提升的前提日本教育家泽田庆辅说过:“教师在班级里首先是某一学科的专家,是知识、原理和技巧的传授者,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辅助者。
”学生把教师当成他们获得知识的好帮手,一部活的教材。
所以,教师必须对本学科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建筑力学》课程上有大量的概念、知识、计算原理、计算工具以及工程结构形式,作为教师都必须融会贯通。
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无法解答教学过程中所有问题,因此,教师要坚持自学,不断给自己充电。
并且,学科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到实践中设计、施工,了解当前工程力学上概念的更新和复合材料的更新,当前新兴建筑物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如地震作用计算、高层建筑物的筒中筒结构、避难层的概念,这样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智能,是课堂效率的优化提升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名教师与许多学生之间以媒体为媒介的知识交流过程,是向学生演示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应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为中心。
所谓智力指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各种心理认识能力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考力,其中思考力是核心,能力指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心理动作技能和技巧,它包括解决问题的定向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动手操作动力、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以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能力发展的最高形式就是创造力。
学生在学习中智力与能力的增长和获得是由其心理的学习意向,即注意、情感、动机、意志来支配的,它们是学习的动力,为此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意向动力”为核心的智能发展心理结构。
中职学校《建筑力学》教法探析
![中职学校《建筑力学》教法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5318186edb6f1aff001f6e.png)
内力
截 面 系数 应 力 计 算 强 度 条 件
扭矩 T
抗 扭 截 面 系 数 WT q x ' = ma q x TWT ̄[】 ' =/ < T ma
弯矩 M: 力 V 剪
抗 弯 截 面 系 数 wz 6 X: MA Mma, 】WZ 【 6 X= MA Mma/ Z [】 xW' ̄ 6 <
维普资讯
专业教 学研 究
中职学校《 建筑力学》 教法探析
陈 慧
( 暨 市 中 等 专 业 学校 浙 江 诸 暨 3 10 ) 诸 18 0
《 筑 力 学 》 是 中 等 职 业学 校 一 门 建
重 要 的 专业 技 术 基 础 课 。 由 于这 门课 但
类 比 轴向拉伸 、 压缩
一
— H强条I ]一 度件— 竺 r — —
▲
剪 切 、 压 挤
l
_L
材 料 力 学 性 质
受 一 对 大 小 相 等 、 向相 反 的 方 受 外 力 力 作 用 对 大 小 相 等 、 向相 反 的 方 : 作 用 线 与 杆 轴 线 一 致。 力作 用 . 用 线 垂 直 于杆 轴 。 作
内力
应 力
轴力 N
正应力 6
剪力 Q
剪应力 T
计算公式 强度条件
6 NA = / 6 NA 6 = / 】
T QA = /C " QA≤[】 r / T =
I
_- _- _— _— _ _ ●
应 变 线 应 变 ∈ ;表 示 单 位 长度 的 伸 应 变 ; 示 剪 切 变 形 角 度 剪 表 长 或缩 短 变 化 虎 克 定 律 6E  ̄ = x j T Gx = ' y
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浅析
![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3373047cd184254b35352b.png)
‘ 2【. 08 1
( 下旬刊 )
建筑学专业建筑 力学教学方法浅析
口 刘开敏 袁宏志
406摘 要 要搞好 建筑力学的教学 , 必须把 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 原理 ( 包括基 本定理和基本公 式的涵义) 为教 与学的立 作 足. 同时教师必须在注意 自己教 学方法的同时也注意学生的学 习方法。 关键词 建筑力学 教 学方法 增强兴趣
“ 见 错 误 习 题 课 ”、 易 混 淆 概 念 习 题 课 ”、 质疑 习 题课 ”、 归 常 “ “ “
力学现象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教师平 常应 注意收集一 些通俗生动的实例 , 结合实 例教学 , 将原本枯燥 的知识变得鲜 活 、 有趣 , 学生认识 到力学 知识 的实际意义 , 让 不仅 能培养 学生的有意 注意 , 帮助学生建 立力学 概念 , 能诱发学生学 习力学的兴趣 。教 还 师可以在课 堂教学 中穿插介绍力学发展史 及古 今中外力学家的故 事, 是对学生进行辩证 唯物主义 、 国主义教育 的好材料。介绍牛 爱 顿力学的发展史 ,让学生认识到牛顿三大 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 干百年来人类探求 真理的结 晶, 而不是看 到苹 果落地产生的奇想。 介绍 《 墨经 》 中有 关力 的概念 、 杠杆平衡 、 重心 、 浮力 、 强度 、 刚度的 叙述 ; 宋代李诚在 《 营造法式 》 中指出梁截面 高与宽之 比以 3 为 : 2 好等知识, 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民族 自豪感和 自 信心 。还可以分析 生活 中的力学现象 , 力学知识起 源于对 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生产劳 动 中的经验 , 很多力学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 中发现 的。教师在教 学 中, 引导学生观察、 要 分析实 际生活中的力 学现象 , 理解其中蕴藏 的力学机理 , 例如 : 汽车轮子上的花纹是 为了防止车轮在平滑 的路 面上打滑; 树术要承受不同方 向的风力, 形成合理截面——圆形。 用 这些活生生 的实例帮助学生 以力学 的眼光认 识世界 ,认识材 料, 无 形中建立 了力学概念 , 增强学生学习力学 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 罗杰斯说 :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 的师生 “ 关系 ,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 师在力学教 学过程 中努力 营造宽松 、 民主 、 和谐的教学氛围. 因为它可以让学生 产生 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 ,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 , 主动而愉 快地学习力学 。 课堂教学过程是 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 。 学生知识 和 能力 的获得 , 往往来 自于教师正确的 “ ”、“ ”。学生是受教育 教 导 者, 他们是认识的主体 , 对教师的讲解 、 引导具有主观 的选择性 , 只 有符合他们 主观愿望的东西 , 们才乐 于接受。因此教师在学生心 他 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师生关系怎样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 量 的高低。有人说 , 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 , 此话不假 , 只有对学生付 出 真挚爱 心的老师才会在学 生心 目中树立 可亲 、 可敬 、 可信的形象 , 学生才会爱 老师 , 爱老 师所教 的学科 , 这样 , 教学 活动才能取得 圆 满 的成功。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 兴趣 与问题是相辅相成 的。兴趣引导
浅议建筑力学的几种实用教学方法
![浅议建筑力学的几种实用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71df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a.png)
互动教学方法是建筑力学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通过这些互动形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互动教学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反馈机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在互动中也能够及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互动教学方法在建筑力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尝试和运用各种互动形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通过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是建筑力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建筑力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可以是真实的工程案例,也可以是模拟的案例。重点是案例要能够涉及到建筑力学中的核心知识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建筑力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接着,讨论案例中的亮点和不足。通过讨论案例中的优缺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建筑力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整理
![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759c44767f5acfa1c7cd6b.png)
次 、 象 生 动 等方 面 , 出 一些 启 发 式 教 学 的 具 体 方 法 。 形 提
1 对 比法 启 发 、
教 学 方 法 启 发 式 , 内容 和 形 式 的 统 一 , 者 相 辅 相 成 。 是 二
6 形 象 化 启 发 、
有 比较 才有 鉴别 。教 师在 介 绍一个 新 的概念 、 的定 理 、 的方 新 新
方 法 、 高 学 习 能 力 的 目的 。能够 联 系 、 比实 例 , 各 门学 科 、 提 对 在 各
门课 程 中 都是 很 多 的 . 以 , 不 失 为 一 个通 用 方 法 。 所 它 2 提 问 法启 发 、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 学 生 在 教 师 的引 导 下 . 是 对所 学 知 识 从 未 知 和 提 出一 系 列 问 题 , 解 决 一 个 问 题 , 从 未 知 向 已知 前 进 了 一 每 就 步 , 就是所谓的“ 贵有疑 ” 因此 , 这 学 。 教师 在教 学过 程 中 , 精 心 应
送
. ~ 一 一 —
一
塾 鍪
任 臻
遴
对 《 筑力 学 》 学方 法 的几 点 整理 建 教
(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一 1 1 ) 10
巷 一 1一 一 一一 一 主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G 7
_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享童 A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0-2X 21一2 02 2一 一 一 — 9— 一001-. 20 ~ 1 8 — 一 — + — 一 - 一 0 — 一 5 (— )一 1 一 —
会贯通 , 就是“ 路法” 这 思 。课 堂 教学 中 , 师应 该 将 教 学 内容 的 基 教
教 学 不 失 为 一 种 好 的教 学 方 法 。它 的 具 体 应 用 , 含 具 体 的 方 法 式 和结 论 串连 起 来 。 线 串珠 , 包 一 既有 来 龙 , 又有 去脉 , 呼后 应 , 前 融 本思路体现 出来 , 导学生沿着 这条“ 路 ” 深入学 习 , 引 思 去 即所 谓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样 具 体 体 现 “ 发 式 ” 应 该 说 , 法 是 多 种 “ 路 清 楚 ” 怎 启 , 方 思
浅谈建筑力学教学方法
![浅谈建筑力学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0e851558fafab069dc028e.png)
浅谈《建筑力学》教学方法建筑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缺乏趣味,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
而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在建筑力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组合教学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建筑力学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但是,建筑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缺乏趣味。
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很投入,但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力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望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对建筑力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培养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而多媒体教学可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模拟演示出生动、丰富的画面,具有良好的动态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者、教学媒介和教学成果达到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调用一些专用软件进行实验仿真,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看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的力学模型,使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的结合,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建筑力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必须注意的问题及其应用效果(一)在建筑力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必须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时机要适宜。
应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如果一味地追求整个课堂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而在讲解例题时,最好使用板书,使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以培养其思维模式,并加深其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2)注意多媒体教学信息切换的速度。
如多媒体的教学信息切换速度过快,使得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从而造成学生“课上看热闹,课后没印象”,记忆不深的结果。
(3)多媒体在丰富表象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表象不能代替经验,因此不能忽视语言逻辑的作用,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在建筑力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效果(1)信息来源集思广益。
浅谈《建筑力学》的教学
![浅谈《建筑力学》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c1e731a852458fb760b561a.png)
浅谈《建筑力学》的教学作者:王文华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1年第10期[摘要]:职业中专的《建筑力学》融合了《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计算公式多、抽象,职业中专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学生由学不会而不愿学,不愿学则更学不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直观教具学习方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在讲授第一堂课《绪论》时,首先将大雁塔、赵州桥等建筑物的图片投放到屏幕上,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欣赏美,感受美,从而激发对建筑专业的热爱。
其次,在向同学讲述建筑物历史的同时提出不同的问题。
比如:大雁塔塔身全部用砖石材料,七层楼阁式,高64.517米,一千多年来历经多次大地震,为什么至今完好无损?河北赵县城南的赵州桥,桥拱跨度达37.37米,至今已有1300多年,为何坚固耐用?最后,给学生以启示。
如我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赵州桥,可看到大拱两端上方各有两个小拱,这种设计符合力学原理,它减轻了桥身重量和对桥基的压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建筑比比皆是。
但是,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其设计与施工都离不开《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对《建筑力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这是一位伟大科学家鼓荡着诗人般的激情发出的仰天长啸。
其实,学生的心灵空间的建构同样需要支点。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好《建筑力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一些定理、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出思路,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浅谈建筑力学的教程研究与探讨
![浅谈建筑力学的教程研究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b07b0e69e31433239689382.png)
浅谈建筑力学的教程研究与探讨摘要:建筑力学是渗透于生活各处的结晶。
本文剖析了建筑力学教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堂教学内容、理念、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实际工作能力、赏识等原则进行阐述,使教学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内容教程研究探讨赏识引言:建筑力学研究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杆件和杆系的受力分析、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它是力学结合工程应用的桥梁,同时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和计算的基础。
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步伐的逐渐加大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培养工科高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力学课程的教学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基础差;对学习力学课程不够重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致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提出力学问题及应用力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感到明显的不足。
基于上述考虑,本人认为在力学教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进行教学改革1.1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时,依据确定的教材编制授课计划,明确教学内容。
由于职业教育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力学教育课程和教材是动态的,教材往往滞后于现实需要。
再加上现行教材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致教师在力学课程教学中仍跳不出“知识本位”教学,甚至出现所传授的知识是无效的现象。
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实用、实效”的原则来精选课程教学内容,减少或删除部分理论分析推导及相关知识,加强应用计算,补充课外实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讲些工程实例和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如力学中扭转这一章,由于建筑专业中涉及较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只介绍此种比较基本变形的形式,而不再深入讲解;又如在讲力和受力图这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多结合些建筑物中墙、梁、楼板、地基等工程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研究与探讨。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和认识会明显提高,同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都会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浅析《建筑力学》课程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分组成。
它是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由于该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再加上其连贯性强,计算内容较多,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建筑类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难学、难懂。
笔者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要使学生学好《建筑力学》这门课程,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选用图形表格归纳总结
《建筑力学》课程涉及的名词、术语较多,概念抽象,为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图形表格表达出来,通过图形表格的区分和对比,找出异同点,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介绍平面力偶时,我把其与熟悉的力加以比较而列成下表:
通过比较,便可清楚地把理论力学中的两个基本要素的异同点区别开来,便于学生掌握。
又如,在介绍四种基本变形内容时,我在新授某种基本变形知识时,都及时通过以下几
EI
系数
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将四种基本变形的有关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对已授知识进行一定的复习和巩固。
建筑力学教学中,类似的比较还有很多,如力与力矩、内力与应力、强度与刚度、刚架与桁架、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力法和位移法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注意讲练结合
众所周知,建筑力学中计算内容较多,为了使学生迅速掌握有关计算要领,在教学中应注意讲练结合。
所谓讲练结合,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我在介绍力矩的计算,即力F 使物体绕O 点的转动效应()0M F Fd =±这部分内容时,常常发现学生有两个问题容易疏忽,从而导致力矩计算结果错误,一是不注意公式中的d 是指矩心O 到力F 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二是不注意力矩的正负规定。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在介绍完力矩的计算公式后,接着出了四道求力矩的小题目,让学生练习。
题目1:直接标明矩心O 到力F 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 。
题目2:不直接标明矩心O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而仅标注一个斜向距离。
题目3:力F使物体绕O点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题目4:力F使物体绕O点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解答提示:第1题直接求解;第2题应注意将题中所标注的斜向距离先化为垂直距离d,然后再求解;第3题应注意结果取正值;第4题应注意结果取负值。
通过这样四道小题目的练习,学生们真正掌握了力矩的计算。
在运用讲练结合教学方法教学时,应注意“精讲”和“多练”。
“精讲”就是指教师要讲清、讲透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多练”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充分利用工程中典型构件和典型做法为学习媒介。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听到学生抱怨:《建筑力学》这么难,学了有什么用?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有所怀疑。
众所周知,建筑力学源自于建筑工程。
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对建筑工程中典型构件和典型做法往往比较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建筑工程中典型构件和典型做法作为学习媒介,做到让力学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那么学生的学习目的必然会进一步明确,学习的动力必然会进一步增强。
在这方面我做了两点尝试:第一是让学生们用所学知识进行有关典型构件的计算。
例如:在介绍了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后,我让学生们考虑工程中常用机械塔式起重机在空载(不吊重物)时及满载(起吊最大重量)时会不会倾翻?在介绍了摩擦力的计算后,我让学生们考虑工地上常用工具砖夹为什么能将四个砖块夹起?在介绍了梁的正应力计算之后,我让学生们考虑工程中常见的矩形截面梁为什么截面的高度通常大于截面的宽度?等等。
第二是让学生们用所学知识解释工程中的有关典型做法。
例如:阳台挑梁中的受拉钢筋为何配置在其上部?而像教室等地方用的简支梁中受拉钢筋却配置在其下部?脚手架搭设时为何要设置斜撑?钢筋砼结构在工程中为何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尝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学有所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可见,学生乐学的重要。
心理学家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利用课堂实验这一教学手段。
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中讲到一个措施,即在条件许可时,可以将梁上集中荷载变成分布荷载,通过降低梁内的最大弯矩值而提高梁的弯曲强度。
大家知道,梁内最大弯矩值的增减,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实验。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学生将一块经精心准备过的长100cm,宽17cm,厚1cm的木板两端搁置在橙子上,便其净跨为72cm,然后,分别在木板上满铺13块红砖和在跨中集中搁置13块红砖。
实验时,让学生们注意观察在这两种情况下,木板的加载变形情况。
学生们做完分组实验后得出如下结论:13块红砖在木板上满铺(均布荷载)时,木板变形较小;而13块红砖在木板跨中集中搁置(集中荷载)时,木板变形较大,有的小组甚至出现木板因变形过大而发生断裂现象。
通过这一实验,学生们对荷载不同作用方式对梁弯曲强度的影响终生难忘。
以上介绍了几种力学教学方法,总之,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均应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力学的教学质量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