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唐诗》有感
全唐诗读后感
全唐诗读后感文学名著的研究一直是中外学者乐此不疲、钻研不已的领域,其中包括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
全唐诗作为一部汇集了唐代绝大部分诗人的作品,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备受读者喜爱。
在我读完《全唐诗》后,我愉悦而有感地体验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全唐诗是一部与历史和文化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丰富的创作才华和思想情感,也记录了唐朝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诗歌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墨客们的生活态度、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
每一首优秀的诗作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人文内涵呈现出来,让我们产生一种共鸣,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读过全唐诗之后,我也更加明白了诗歌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全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社会深度,文人雅士饱学超才,他们的文化素养、修养和人文关怀都值得我们高度推崇。
几百年后,诗歌仍在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唐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与智慧,代代相传,并一直凝聚着人们对文化的深沉感悟。
读全唐诗不仅是一次心灵深处的驰骋,更是一次接受文化熏陶的旅程。
作为一部中国文化的瑰宝,全唐诗充分呈现了古代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对我们的语言文字、人文精神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唐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人的人文情怀,更可以从中感受到那种精神上的干净、纯真、朴实和大气,这种深刻的感受是我们生活中无论如何无法替代的。
总之,《全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经典,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今天仍旧不可估量。
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和一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以欣赏、研究、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为己任,用自己的方式将其传播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喜爱诗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魅力。
全唐诗读后感
全唐诗读后感全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品。
它收录了唐代(618-907年)绝大部分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阔的题材和流派,其中既有咏史抒怀的豪放诗篇,又有婉约咏怀的细腻佳句,展现了唐代诗人们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阅读全唐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领略了唐代文化的魅力,并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全唐诗让我感受到了唐代文人的卓越才情和品味。
在全唐诗中,诗人们运用各种形式和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和感知体验。
有的诗人以雄浑豪放的笔触,表现了壮志豪情和国家大事;有的诗人以细腻婉约的笔墨,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幻的深思。
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情感主题,但他们共同追求着美感,以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方式传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们的文字优美动听,意境深远,让人读来心生赏析之情,叹为观止。
其次,全唐诗也带给我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社会风貌多姿多彩。
通过阅读全唐诗,我不仅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还能从诗中窥见唐代各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诗人们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那个时期的人们的精神景观,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痛苦和欢乐。
全唐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多元化的时代,让我更加热爱和崇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全唐诗中的佳作也让我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传递出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全唐诗,我深刻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每一首诗都饱含着诗人们对真理、美好和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每一个字句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和选择。
而我作为一个读者,也感受到了诗歌独特的魅力和意境,在阅读的过程中沉浸其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这让我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更加关注和赏析现代诗歌的价值。
总的来说,全唐诗读后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诗人们的才华横溢。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
《唐诗》读后感《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唐诗》读后感篇1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
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就像是在诉说我们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好象是我们的老师,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
有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有的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的的古诗要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这一首首唐诗,年代已久远,但这些古诗已随着这些诗人闻名于世了,我们要好好地读它,读出唐诗的精彩;读出唐诗的诗韵;读出唐诗的理趣。
细细读着《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很多唐诗就是一个伊索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就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春景。
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
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在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我们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情趣。
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它却把作者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写的很详细,很具体……还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丝希望,最后到彻底失望。
简单的文字却描写的非常详实,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简洁,但表达要完整。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这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的伟大的事业。
《唐诗》读后感篇2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中华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许多传统文化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
有民间工艺品,有毛笔书法,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其中,唐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们智慧的结晶、知识的体现,还是成千上万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篇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618年—907年)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
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一英国的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
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的时候,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
于是,我便轻易的读到了《唐诗三百首》。
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是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
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
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成为心中的慰藉。
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
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总结(4篇)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总结读书是一种享受,读唐诗是一种境界。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读完《唐诗三百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诗人的才华,也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哲理。
以下是我读完《唐诗三百首》后的心得总结。
首先,《唐诗三百首》给我的第一个感受是美。
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而唐诗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唐诗抓住了人类视听之美,通过诗人们灵动的笔触和婉转的语言,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人生的哲理智慧。
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无论是描绘秋夜里的明月与繁星,还是燃烧的蜡烛和飞舞的萤火虫,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
其次,《唐诗三百首》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思考。
唐诗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哲理,让人思索的颇多。
诗人们通过写景抒情,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人类存在的普遍规律。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虽是一首送别之作,但其中蕴含的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让人深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居易以凋零的红花代表人生的美好,以春泥护花寄寓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再次,《唐诗三百首》给我的第三个感受是情感。
唐诗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艺术形式表达了诗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人们用真挚的情感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回响,让人在诗意的世界里感受到了爱、离别、思乡、孤寂等种种情感。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高耸入云的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前程不可预知的思考和情感的矛盾,令人动容。
最后,《唐诗三百首》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则是人文情怀。
唐诗记录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和鼎盛,诗人们借以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兴旺的祝愿。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张九龄的《感遇四首·其三》和王勃的《浪淘沙·北戴河》,这些作品以其深沉的人文关怀和情怀,让人感受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体会到了爱国之情。
《全唐诗》读后感
《全唐诗》读后感4,诸位大概还没有看过书中有这么一段:佛祖因师徒四人没有履历81难,为求圆满而追加一难.另有在平顶山莲花洞,那两个童儿被孙悟空摆平后,太上老君过来说是这两个童儿是被观音借去的.另有路上的很多妖怪,并不是真想吃唐僧,捉住唐僧后总是找了个捏词等孙悟空来救,不然唐僧早进他们的肚子了.这阐明什么?其实,只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你不但能够学好,而且会让学习的负担成为快乐,所以,让我们一起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
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埃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
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
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在《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王熙凤,她手辣,狡猾,能言善辩,聪明能干,这是她鲜明的性格,无论是从管理府内上下事务还是到赏菊和丫鬟们玩闹,都让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许是我性格乐观的原因,在书中每次看见她给贾母讲笑话,我在书外,也笑得完全不顾形象,这是我最喜欢她的地方!可她毕竟是太过“辣”,最终落个悲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你假设想了解唐朝当时社会,你就得去读唐诗;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读唐诗;你想要去了解诗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读他的诗,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开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田园诗人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他们都留下许许多多经典的诗作。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出的唐朝读书人的困难这一社会现实。
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读李白的诗,他的诗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艺术。
读杜甫的诗,你就能了解唐朝的历史和社会民生。
还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表达的是自己人生写照,比方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这些诗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了解唐朝社会很好的史料。
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给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我喜爱唐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这个寒假由于疫情的关系,假期不断延长。
老师经常让我们读读背背《唐诗三百首》里的诗,刚刚开始我觉得很枯燥,难背。
但渐渐地,我学会了看诗意背诗,觉得故事读起来很有韵律,郎朗上口,非常有趣。
因此,我越来越喜欢读古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诗,它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句诗告诉我们看的书多,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读书的作用很大。
以前读书时,我总是心安定不下来,眼睛盯着书,心早已飞得无影无踪。
《全唐诗》读后感
《全唐诗》读后感《全唐诗》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唐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当看到书架上厚厚的几册书籍时,我才知道,唐诗原来远不止三百首。
趁着夏日的午后,树荫下的凉爽,泡一杯清茶,抱着一册《全唐诗》,舒服的靠在座椅上。
说到唐诗,怎能不说李白?少时学的第一篇便是《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浅显易懂的话中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多年以后,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读书,由于没及时买到回家的火车票,中秋夜,室友们都已经回家,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寝室熄灯后,月光从窗户照进来,顺着窗看到那轮明月,好美好白,不知道家中父母今天有没有吃月饼,虽然已提前说今天不会回来,但是看到这轮明月时,心中突然蔓延无尽悲伤。
拿起书,再翻两页,诗仙气魄不止于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袭青衫,左手持剑,右手提着酒壶,在马蹄声中,醉醺醺的离开长安。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来到了黄鹤楼,可惜你已经不在这里了,烟花三月的扬州,真的有那么好看吗,且等等我,我与你一起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说你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美酒。
来了我才知道,桃花种在十里铺,酒家的掌柜姓万。
不过这份情谊,我永远记在心里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再读到这首《枫桥夜泊》,心中依旧感慨万千,夜晚明月下,乌鸦一声又一声的啼叫,寒霜满天;江岸的.枫树与渔家未熄灭的灯火隔江相望。
如果不是心中愁绪千千,难以入眠,又如何写出如此诗篇。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屹立在历史的长河里千百年间,见过各色游子又岂止万千。
可是独独那夜遇见了你张继,才有了这传颂至今的《枫桥夜泊》。
你成就了寒山寺,寒山寺也成就了你。
国家不幸诗家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忧心国家风雨飘摇,却又无能为力,已苍白的头发一根又一根的掉,到最后发簪都已经插不上了。
全唐诗读后感唐风盛世的文学珍品
全唐诗读后感唐风盛世的文学珍品全唐诗读后感:唐风盛世的文学珍品《全唐诗》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诗歌选集,收录了唐代754年至907年间大约2200位诗人的五千多首诗歌,被誉为“古代文学宝库”。
读过《全唐诗》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唐风盛世的文学珍品带给我们的影响。
唐诗风流倜傥,诗歌气韵独具,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文学的辉煌以及诗歌艺术的精深。
尤其是《全唐诗》在千百年来的漫长历史中,始终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被誉为“中华文化最高审美成就之一”。
读者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唐代诗人们那般切实真挚,感性丰富的思想与情感,以及他们对于世界的感悟和见识。
诗中所体现的色彩斑斓的文艺风格与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当时文艺界的集中展现。
不论是静谧细腻的如《静夜思》、《登鹳雀楼》、《宿在金陵池上》、《黄鹤楼》等蜚声海内外的名诗,还是雄奇壮观的如《长恨歌》、《滕王阁序》等豪放风骨的诗篇,亦或是华丽简洁的如《观刈鹿》、《冬至》等诗歌,都在阐述着唐代文学的不同之处。
这些诗篇中所表现的丰富、广泛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达到了一种审美的标准,也幻化出了一种文化的风貌。
所以在《全唐诗》中无论是那位名字熟悉或感受甚微的诗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歌唱着唐代那曾经的辉煌。
读《全唐诗》,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那坚毅、踏实、自信的精神风貌。
他们面对着物质与文化双重的富饶,以及自然与世界万物的各种各样的表象以及深层的哲学含义,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描绘和刻画。
每一首诗歌都是其时代文化、哲学和美学的结晶,是目前品读唐诗的一大乐趣所在。
总之,读完了《全唐诗》,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唐代文学的辉煌时期,领略到了唐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神秘魅力。
唐代的诗人,他们在那个历史时期集中的展现的独特文学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定会带给我们视觉、感觉和灵魂的震撼,成为我们文化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唐诗》读后感:唐代文学的辉煌
《全唐诗》读后感:唐代文学的辉煌在读完《全唐诗》这部博大精深的作品之后,我深深被唐代文学的辉煌所震撼。
这部诗集不仅展示了唐代众多优秀诗人的才华,还透露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
通过赏析这些诗作,我仿佛回到了唐朝的盛世,体验到了那个关于艳阳纷飞、纵情豪放的时代。
首先,读唐诗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唐代文人的豪放不羁和大气磅礴。
《全唐诗》中的诗人们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
他们抛弃了繁琐的修辞,用简练明快的语言,直击人心。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简单而朴实的文字,却能让人感受到作者思乡之情的浓烈。
这种豪放的情感和独立的精神,让我为唐代文人的胆识和境界所折服。
其次,《全唐诗》中的诗作涵盖了各个领域的题材,丰富多彩。
无论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怀诗,还是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亦或是歌颂英雄壮举的抒咏诗,都能在这部诗集中找到。
这充分展示了唐代文人的广博知识和多元思维。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描写一个身世凄凉的女子的悲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世无常的思考;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以壮丽的笔墨描绘了人世间的繁华和兴衰。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让人思考和反思。
另外,《全唐诗》中不乏诗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时事的关注。
唐代社会虽然繁荣,但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官员贪污腐败、民众贫困等问题。
诗人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婉转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时事的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虽然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也呼应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最后,读完《全唐诗》后,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唐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不仅为后世所推崇,更成为了后世文人的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许多唐诗形式和创作手法被后世所继承,并在宋代、元代以及明清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读《唐诗》有感(精选48篇)
读《唐诗》有感(精选48篇)读《唐诗》有感 1春有花,夏有蝉,秋有月,冬有雪。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
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光流转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作者从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精心选择出来的三十二首诗。
按照节气、节日精心编排,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也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
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自然节奏里,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诗人的绣口锦心。
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花雪月,酸甜苦辣。
而蒙曼教授,以精准的解读和通俗的表达,让读者看到了唐诗中的四时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农事和太阳运行情况订立二十四节气。
古人的生活也就随着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实现天人合一。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年代。
游宦、游学、征战、经商、采桑、采莲,古人因不同的活动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和风,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
走出家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赋予诗人饱满的情感,吟出多样题材的诗篇。
唐诗穿过千年岁月,与我们相遇,流转出别样风韵。
蒙曼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解读唐诗也是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就看到不一样的唐诗。
作者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在唐诗中的四季风情。
春一年四季,春为始。
春花,和风,细雨,啼叫的鸟儿,冒出头的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爬出洞的虫子……一切鼓足了劲似得冒出来,一夜之间,世间万物都有了活力。
我们在惊叹、赞叹的同时,美景流逝。
而诗人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虽然诗句已流传千年,但依然不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个狂傲的诗人。
这首诗正写于他宦游途中,与家乡完全的不同的风景更加触动诗人敏感细腻的心,思乡的情绪也是一触即发。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精选46篇)
唐诗读后感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精选4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诗读后感篇1唐诗,发出它无限的光芒,见证着中国文明。
每一首诗都很简朴,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却很优美,富有一种让人用多优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美好情感。
唐诗,字字句句都温暖人心,总会给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让我们懂得珍惜。
每一首诗跟诗人一样,有自己的光彩、风格。
虽然诗人不在了,但是唐诗却永远存在!唐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去品读,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们对中国文明的梦想,我们做为一个现代人,一定不能辜负古人的愿望,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单是为了祖国,还为了自己。
最后,推荐大家看《唐诗三百首》,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吧!唐诗读后感篇2读到第一百零七首诗时,不经意间想到八月十五将近,便忆起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总是中秋主题中的经典。
喜欢诗词,所以喜欢诗人。
当然,我没说,我更喜欢柳永。
柳永是一个寂寥没落的词人,却更是一个禀赋浪漫的词人。
他的词言近意远,运笔行云流水毫无人工衔接之痕。
若飘若离,虽隐却现,情景融合为飘缈之画,字字为珠,句句为玉,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创造了独具深情,久盛不衰的意境,又以“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写尽落魄词人的惨淡人生。
不用豪迈,依然可以用婉丽纤柔,凄美动人写就华章。
每个人都是痛苦的,你尤甚。
就像我们用自己的忧伤读你的凄婉,读你的断肠。
想你不是一瞬间的事。
我的诗人。
唐诗读后感篇3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
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
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全唐诗选观后感诗意与时代的共鸣
全唐诗选观后感诗意与时代的共鸣全唐诗选观后感:诗意与时代的共鸣唐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繁荣鼎盛的时期,而《全唐诗》则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代文化的瑰宝,读完《全唐诗》给予我深深的触动。
这部诗集不仅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智慧和风采,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风貌。
从中,我领悟到了诗意与时代的共鸣,深刻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生命的延续。
《全唐诗》汇集了唐代各个时期的诗人作品,涵盖了不同风格、题材和意境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与情感。
无论是杜甫的豪放,还是王之涣的豁达,每一首诗都像一篇微型散文,通过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与当时的诗人产生共鸣。
不仅如此,《全唐诗》也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政治的动荡、军事的辉煌还是人民的喜怒哀乐,在这些古老的诗句中都得以完美地展现。
诗歌承载了时代的印记,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沧桑。
例如王维的山水诗,描绘出了当时的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对自然的推崇与热爱;而杜牧的豪情诗,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腐败现象的痛心疾首。
这些诗歌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时代的见证。
读完《全唐诗》,我对唐代的文化底蕴和诗歌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中的诗歌情感和社会风貌给予了我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及思考方式更为全面的认知。
同时,这部诗集也唤起了我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唐代的辉煌已成为过去,然而人类的情感和追求却一直存在。
正如诗中所述,生老病死、爱恨离合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而今天,我们身处于不同的时代,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抉择,但人性的共性却始终没有改变。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全唐诗》带给我们的是一份心灵的安宁。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犹如一股清泉,能够洗涤人的心灵,提供给我们一份别样的快乐和思考。
它给予了我对生活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总而言之,读《全唐诗》让我感受到了诗意与时代的共鸣。
全唐诗读后感诗歌之美历史之长
全唐诗读后感诗歌之美历史之长全唐诗读后感:诗歌之美,历史之长唐代,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重要一页,人民生活富足、文化繁荣,许多杰出的文化人才也在这个时期诞生并熠熠生辉。
而在唐代诗歌中,一系列杰出的诗人及其诗歌作品更是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而《全唐诗》无疑是勾勒了唐代诗歌全貌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揽括唐代文化的大典,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学宝库。
读完《全唐诗》,我对唐代这一段历史和诗歌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
《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诗歌涉及广泛,涵盖的题材十分多样,从天文地理、神秘传说,到日常百态、人生感悟,诗歌中的意象各具特色,让人们在阅读中体味到唐代文化的丰富性,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唐代诗歌创作的精髓之所在。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算得上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他在诗中借酒热情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为后世赋予了对世界和生命的独特感悟。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流传至今,成为了体现唐代风貌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全唐诗》中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小品诗,也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共鸣。
比如王昌龄的《登幽州台歌》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中国文化中最著名的典句之一。
这些小诗以短小简洁的语言表达情感,代表了唐代诗人精炼的创作风格,述说着情感世界中的曲折与奇妙。
诗歌之美,不仅在于它所表达的情感真挚与富于想象力,更在于它身上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折射了当时时代背景、思想观念等重要方面的文化载体。
唐代的诗歌是以绚烂的色彩展示人民生活,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及其转变。
通过《全唐诗》的阅读,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理清思想文化的脉络,从而反思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意义。
此外,《全唐诗》本身也是继承唐代文化的符号和标志。
唐诗文化历经千年,经受了多种因素的冲击与影响,而《全唐诗》作为千年文化的重要遗产,它历经几代文化精英的整理、筛锤、删削、完善,在形式上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貌。
唐诗读后感5篇
唐诗读后感5篇《唐诗读后感5篇》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唐诗读后感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读诗,可提升人的智慧与培养情操。
唐诗乃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世界文学的璀璨明珠,我初识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
之后,我便沉醉于唐诗的世界。
初读诗,读的是易上口的语句;再读诗,才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渐渐的,我在师长地指引下,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情感。
我最爱在学校的文化长廊的浓郁书香里,读读唐诗,读李白的豪情,在意境中饮酒放歌;读杜甫的雄浑,让我和他一起忧国忧民;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让自己感染心添一份清雅……每于内心潮澎湃时,仿佛自己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唐诗陪伴我走过人生的种种境遇,当与友人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成为心中的慰藉。
当考试失利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
惟有诗,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和精神支柱。
社会迅速发展,物质充盈却精神匮乏的时代,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源和唐诗,去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外来事物。
有新闻报道: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
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不了解自己文化的精粹和内涵,其实质是极其肤浅和悲哀的。
如果我们还不警惕外国文化入侵,有一天我们必将在世界民族之林迷失自我,到时我泱泱中华安在哉!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对国学的热爱之情,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国学氛围迫在眉睫。
我觉得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我们都应该读唐诗爱唐诗,不仅仅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是因为唐诗的美,因为唐诗的智慧。
第2篇唐诗读后感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全唐诗读后感诗里藏经文化千年
全唐诗读后感诗里藏经文化千年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源远流长,千古传诵。
《全唐诗》作为中国唐诗的珍贵遗产,集中了唐代诗人们千年来辛勤的创作成果,被誉为“国士之宝”。
那么,读完《全唐诗》之后,我的感受如何呢?除了感叹唐诗的博大精深,我更多的是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经典文化,下面我将从唐诗里的“经文化”来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唐诗中的经文化不仅包括了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还融入了儒家思想等文化精髓。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唐代文化多元、开放的特点。
例如杜甫的《登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首诗通过直接的对比和隐喻,表达了“英雄比之秦皇汉武,文学比之唐宗宋祖”的思想,这与儒家所倡导的“文治武功”思想不谋而合。
其次,唐诗中的佛教文化也是独具魅力的。
佛教思想作为东方文化的一大瑰宝,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唐诗中的佛教文化充满了禅意和哲学思想。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抒发了佛家“涅槃”式的心境,精妙至极,让人不得不陶醉其中。
最后,唐诗中的经文化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生感悟。
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人们的智慧和追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而最令人感慨的是,诗中不乏对人性的探究和思考,启示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也应该有更为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最深的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时光荏苒,千年过去,唐诗里的经文化依然生机勃勃,永不凋零。
这些文化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认识历史、塑造未来的重要遗产。
读完《全唐诗》,我不仅仅是被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更是被其中浓郁的经文化所感染和养育。
唐诗中的经文化,犹如珍珠般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受益终身。
(完整word)读《全唐诗》有感
读《全唐诗》有感内容简介:《全唐诗》中华书局,ISBN:9787101017168,2008年版,《全唐诗》共九百卷,是清康熙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起用当时已退居扬州的彭定求、杨中讷等十位翰林编纂的。
该书共收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岁月滚滚,大浪淘沙,千年文明在华夏大地上缓缓流过,站在世纪的长河边,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要指着一个永恒的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代宽松的政治条件、强大的国力造就了唐诗这一艺术的高原,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屹立着一座又一座令世人望而却步的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等,一个又一个的巨人,千古惟此而已!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初唐四杰翻开了唐诗的第一页,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不同凡响,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卢照邻也来了,开口便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何等的眼界与胆识,空谷回响,千年不绝!此时的大唐正如一艘刚刚起航的巨舰,在预定的轨道上缓缓前进,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张若虚也来了,他站在江边,凝望着江水与明月,思考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问题,吟诵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千古绝唱,其音如洪钟,随着江水奔流到海,在唐王朝的巨舰上空久久回荡!终于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在巨舰的速度达到极致之时,李白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诗三百首阅读感想(精选5篇)
唐诗三百首阅读感想(精选5篇)唐诗三百首阅读感想(精选篇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浪花冲刷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诗却如磐石般沉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收集了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诵读,都加深了我对诗歌、对古人、对历史的感悟。
读诗要有三品,品色、品温、品韵。
读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一齐先看颜色:绿的酒,红的火炉,黑的天,白的雪,四种颜色呈此刻眼前,能说不美吗再看温度:酒本来是冷的,却被火炉加热了,虽说天快下雪,却让人感到一股暖意。
最终看韵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绿色的小蚂蚁,小火炉上的火苗也在跳动,静中有动,整首诗仿佛有了生命。
唐诗的美还在于它的精。
现代*、诗歌的篇幅较长,文字比较华丽、饱满。
古诗则不一样,虽然大都仅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玑,所以读诗要细。
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诗,“潜入夜”“细无声”六个字让人感觉到春雨的君子风格,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儒者风范。
为什么这么精简的文字却能深入人心呢那是因为古人的诗也是源于生活,读诗也就是读生活,诗里有人生、有道理。
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惜时;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相思;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壮别;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重逢;有“江流石不转,遗恨失东吴”的惋惜……唐诗的美无以言表,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它是读诗人的心跳与呼吸,也是读诗人行走的步伐。
唐诗三百首阅读感想(精选篇2)听爸爸说,古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古代有名的诗人写的很好的文学作品。
是我们国家很好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好好背诵掌握。
妈妈跟我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背古诗,三岁的时候就能背30多首了,虽然不知道意思,但听几遍就能跟着背个大概。
我现在还记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唐诗》读后感(通用10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唐诗》读后感(通用10篇)中国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也是中国文明的见证,那大家看过唐诗三百首吗?有什么感受呢?本文是作者可爱的小编演员为家人们整编的《唐诗》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一初读《唐诗三百首》,恰似一泓清泉流入我心,滋养着我的心田,深入我心灵的内部;又似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挥洒在我心上,让我嗅到这前所未有的浪漫之意;梗死一部影片,将诗人的一切一切全都倾注于现代社会,使现代社会的人受到古代文学的熏陶……当我三岁时,用稚嫩的双手捧起这本大大的《唐诗三百首》,一股清新之墨香拥入心脾,沁人肺腑。
李白的五言律诗是我如痴如醉,白居易的七言绝句使我趣意重生……正因为有了唐诗,才有了现代礼貌的社会;正因为有了唐诗才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总之,唐诗在人们精神礼貌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之后,一个个名篇映在我眼前,一句句韵诗在我口中荡漾。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移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的《小儿识月》带领我飞入梦幻之境,让我学会深思,让我在月明如水,皓月当空的'`夜景中漫游,领略诗人的无限魅力。
“车粼粼,马箫箫……”这便是杜甫的名诗《兵车行》。
这是我在十岁时认识的诗。
在杜甫描述的大丈夫被捉去当负沉重的徭役和征战,只留下妻儿在家中悲伤地哭泣时,悲愤的情绪从我心头涌起,我多么期望我当时能在诗中充当一名主要任务将那些兵卒赶走,让各家庭团聚起来啊!但我只明白我在现实社会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乃白居易的《长恨歌》。
我在诗中读出了诗人的情致缠绵无限。
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生死感情情景在我眼前出现。
那悲伤的感情,须会为后人所敬仰。
其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当今正确的说法。
唐诗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史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二起初,唐诗带给我的印象是单调、乏味的。
在品读唐诗中坚定文化自信——读《全唐诗》有感
湖北政协2021年第5期如果说《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那么《全唐诗》就是中国诗歌的高峰。
唐诗是盛唐气象,是文学之巅,是文化瑰宝,历久弥新,照亮中华文化前行的路。
一部《全唐诗》,收录作家2000余人、作品40000余首,诗人之众、诗作之繁,世所罕见。
唐诗是唐人的风尚、唐人的品性、唐代经济社会的写照;唐诗是唐人的心路、唐人的情怀、唐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唐诗是唐人的国学、中国的瑰宝、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从《全唐诗》中我读出了强大的民族精神。
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诗中对于爱国主义的歌颂不胜枚举。
陈子昂“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岑参“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等等,不求功名利禄、只求舍身为国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爱国之声从心底发出,穿越千年时空直指人心,今天读来仍不免震撼。
从《全唐诗》中我读出了坚定的文化自信。
恢宏强大的盛唐景象,感染士人们追求仕途一展抱负,同时,家国天下、奋发向上的追求也推动唐朝的繁盛。
唐朝诗人,尤其是盛唐诗人,大都高度自信,抱负甚大,诗情敞亮。
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功业,文化自信都植根于血液中,尤其是身处困境之时,这种乐观自信的精神更为突显。
刘禹锡写于贬谪路上的《途中早发》“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
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以舒缓的笔调,体味清晨所见的人事,没有牢骚与抱怨,反而带有新的活力与朝气。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情乐观,丝毫品不出落第后的颓废感,更多的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人生追求。
从《全唐诗》中我读出了激昂的前进力量。
唐朝是英雄的时代、诗歌的时代。
唐诗充分反映了唐人积极奋进、豪迈豁达的精神。
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显示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全唐诗》有感
内容简介:《全唐诗》中华书局,ISBN:9787101017168,2008年版,《全唐诗》共九百卷,是清康熙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起用当时已退居扬州的彭定求、杨中讷等十位翰林编纂的。
该书共收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岁月滚滚,大浪淘沙,千年文明在华夏大地上缓缓流过,站在世纪的长河边,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要指着一个永恒的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代宽松的政治条件、强大的国力造就了唐诗这一艺术的高原,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屹立着一座又一座令世人望而却步的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等,一个又一个的巨人,千古惟此而已!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初唐四杰翻开了唐诗的第一页,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不同凡响,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卢照邻也来了,开口便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何等的眼界与胆识,空谷回响,千年不绝!此时的大唐正如一艘刚刚起航的巨舰,在预定的轨道上缓缓前进,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张若虚也来了,他站在江边,凝望着江水与明月,思考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问题,吟诵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千古绝唱,其音如洪钟,随着江水奔流到海,在唐王朝的巨舰上空久久回荡!
终于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在巨舰的速度达到极致之时,李白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才能找到的感觉。
然而一代诗仙也有着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他喝的醉醺醺的,陶然自得地睡下了,望着敬亭山,他会像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他能这么呆呆的坐着看山,像孩子一样透着傻气。
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当现实与理想不可避免地发生冲撞时,他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生命的音符即将终止,他乘者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
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在一片黄土飞扬的官道上,一位老者倾听着行人的控诉:“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他捋着胡须,哀叹道:“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儿子是养老送钟的依靠,现在都战死了,自然还不如生女孩好,嫁在近处总算还有个可指望的,对农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悲惨的。
杜甫描绘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象,他悲天悯人,却无能为力。
“八月秋高风怒的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他五十岁那年,一场大风把他的茅室掀了顶,于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失眠中他却想到
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亦足!”他总是这样推己及人,使自己从来都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
有人说杜甫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抱怨凄苦,全无太白的豪放大气,然而,他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也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眼界,更有“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胸怀。
现实总是那么残酷,他最后还是凄凉地去了,没有太白捉月的浪漫,唯有一叶孤舟载着冰凉枯槁的肉体,永远地漂浮于流淌万古的湘江之上,他就这样去了,随之而去的还有那一去不返的盛唐气象。
大唐的巨舰被安史之乱沉重地压得喘不过气来,从此便一蹶不振,中唐的诗人们再没有了盛唐的气概,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白居易来了,他倡导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唐诗终于恢复了生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唐终究是日暮西山,气息微弱了,晚唐的诗人也像国家的命运不可揣测一样变得朦胧起来,在这艘巨舰即将沉没之际,李商隐带来了黑暗前的最后一绺阳光,他的诗朦胧而有意境,那些七律,也可能是写爱情的,也可能是感叹身世的,也可能是兼而有之的。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难于捉摸,叫人怎么读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
他最难读懂的诗大概就数《锦瑟》吧:“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概李商隐的本意,是感慨夕阳西下时红霞满天的美景虽好,但转眼就会消逝,也就是说,美好的东西与他没多少缘分,不过读者却有权认为,轰轰烈烈二百多年的唐王朝,这个红太阳终于要落山了。
唐王朝的巨舰终于在一片黑暗中触礁沉没了,没有了盛唐的光芒,有的只是留给后人一叹千古的感伤,还有那四万八千九百多首永远璀璨夺目的唐诗,在这艘巨舰沉没的地方闪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