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测绘与研究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道家文化重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天下第一名山”之誉。
武当山古建筑群作为武当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貌和深厚历史底蕴。
本文将着重介绍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景点特点等相关内容。
历史背景武当山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武当山古建筑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元、明、清等时期,自唐代开山祖师张三丰开始,多代武当派祖师在此辟建殿宇,崇奉道家信仰,这使得武当山成为中国道教文化发展的重要中心之一。
同时,不同朝代的皇帝和贵族们也在此修行、观光、时有馈赠,这就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建筑风格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和殿宇为主。
传统的武当山殿宇主要分为五间殿和三间殿两大类型。
五间殿主要是指由两进式大门、左右称殿和正宫组成的五个空间,每个空间可以与外界隔离,形成相互独立的区域,同时也是道士修炼的场所。
三间殿即中、左、右三个殿,通常只在用作观音殿和武当派祖庙,在此沐浴洗礼,传说可以提高自身修行,达到神性化的层次。
此外,武当山古建筑群还有四合院、亭台楼阁等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大都构造精巧,装饰华丽,充满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景点特点武当山古建筑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景点特点除了建筑风格之外,还包括陈旧富足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其中,武当山三宝、道家印象馆、金殿等历史文物堪称代表,见证了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发展。
此外,武当山还有天下第一松、谷神宫、太子殿等旅游景点,这些景点不仅景色优美,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总结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国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在人们的心中,也承载了对历史的记忆和研究。
今天,武当山古建筑群依然矗立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它丰富的文化和景点特点,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文化上的启示,同时,也成为了丰富中国文化的瑰宝。
古建筑调研报告-PPT
雾 气
, 北
6
。 当
环 境
景 区
庙 作
中的化开建里法去然双心大里武人吸,为
脱境,,筑山找,然眼生的,当们引以佛
颖界彰若布势到这,微敬 ,
半庙站众其家
北武当庙寿 佛寺北依贺兰山而 建,为四进院落, 布局自然和谐、严 整紧凑,殿塔亭阁 集于一体,蔚为壮 观。从最南端的前 山门楼向北,依中 轴线建有灵官殿、 观音楼、无量殿、 多宝塔和大佛殿等。 中轴线两旁有钟鼓 楼、厢房、配殿。
调研报告
1
地点
武当庙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
2
历史背景
北武当庙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 年),至今已有三个世纪。北武当庙 依山而建,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 面积4300平方米。整座庙宇从北朝南, 四进院落的建筑群体,布局自然,错 落有致。中轴主要建筑有山门楼、灵 光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大 佛殿等。两旁的钟楼、厢房、配殿相 对称,秀美而有气势,是座结构精细, 精巧优美的古寺。
作 响
间 ,
外的山相当蕴显云风险,态护动。各觉,亭
的则一得庙与几蒸景峰古庄法逼佛有空韵
,
。
8பைடு நூலகம்
调研心得:
通过本次调研,我不仅学习到了古 代木结构建筑的相关知识,而且学到了 关于古建筑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体会 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必定会将这次的 所见所思更好地运用到今后的设计中。
9
谢谢观看
2014年11月
3
沿革
为了同湖北省十堰的武当山区
分开来,这里的武当庙就加了一个 “北”字。北武当庙又叫寿佛寺, 这是因为最初在这儿捐钱修庙的是 两个居士。到乾隆三十年代以后, 佛教徒又在这里修建了大佛殿和配 殿。整个庙院,开始按佛教要求的 规模扩建。为了使它的名字既具有 佛教色彩,又能保留道教的味道, 就把寺庙改为寿佛寺。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摘要武当山为真武大帝道场,自汉代以后陆续有道士在山上修建宫观,明永乐大帝崇信真武,“北修故宫,南建武当”,武当山自此在明清两朝显赫一时,山上因此保存大量古建筑,包括:金顶建筑群、南岩宫建筑群、太子坡建筑群等。
本文首先介绍了武当山现存各古建筑规模、修建年代、现状,然后从建筑学角度细分武当山古建筑,包括屋顶构造、木构件、梁架结构等,最后得出武当山是中国明代建筑及道教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明清建筑学和道教建筑学重要史实,做好武当山古建筑保护和修复工作意义深远。
关键词:武当山;古建筑;道教建筑第一章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武当山地处鄂西北,为古郧阳郡及均州所在地,自古历史悠久,至今武当山地区还流传着真武显灵、真武修真、张三丰武当悟道等典故,武当山建筑以真武修仙为题材,从太子坡真武求学、南岩宫真武修道飞升,所有建筑皆是围绕真武建造。
武当山之所以名声显赫,乃是以道教文化和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
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
共建有三十三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历经历史的沧桑,武当山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
所存古建筑主要包括太子殿、南岩宫、朝天宫、遇真宫、紫霄宫、皇经堂、太乙真庆宫、榔梅真人祠、磨针井、玄岳门、玄帝殿、玉虚宫等,建筑手法高超,历史悠久,屹立近千年,扔保存完好,武当山古建筑更是道教建筑中的典范。
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国务院分别将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玉虚宫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1 武当山概况武当山是世界著名的道教圣地,真武大帝道场,太极拳发源地,张三丰隐仙地。
以其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饮誉海内外的武当武术、绚丽多姿的山岳风光而闻名于世。
以下主要从道教文化、真武大帝与武当山、武当山古建筑构成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武当山概况。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道教名山,也是中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包含了众多的宫殿、寺庙、亭台、观景台等建筑,其中许多建筑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魅力所在。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多样,其中以道教建筑为主体,兼收并蓄了佛教建筑、儒家建筑等多种传统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了山地宫殿、雕楼、古寺、古庙、古亭、古观景台等。
我们来看看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山地宫殿。
山地宫殿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们常常坐落在险峻的山峰之上,气势宏伟,建筑风格独特。
这些山地宫殿多为多檐建筑,柱子、梁木精美,斗拱花纹繁复,屋顶雕梁画栋,彩绘斑斓,给人以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雕楼也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之一。
雕楼又称观云楼,是宫殿和寺庙中的重要建筑,通常是用来观赏风景的。
武当山的雕楼建筑大多建在山巅,俯瞰群山,楼台雄伟,飞檐翘角,宛如云中楼阁。
雕楼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古寺和古庙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古寺和古庙是武当山道教建筑的代表,它们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些古寺和古庙多为悬空建筑,依山而建,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些寺庙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建筑结构精致,古色古香,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古亭和古观景台也是其特色之一。
古亭和古观景台是武当山山间清幽的一道景致线,常常建在山巅或山腰,供游客休憩观景。
古亭和古观景台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多为单层或多层建筑,楼顶多覆盖琉璃瓦,雕梁画栋,显得古朴而富有韵味。
通过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艺术魅力。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和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他们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
道教文化——武当山古建筑群
道教文化——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麓从汉代起就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经过元、明、清等多个时期。
其规模、布局、设计构思、技艺水平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
武当山古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空间组织方式,根据山水地形因地制宜,以自由分布组合方式和局部中轴线对称的组合方式相结合。
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以砖、瓦为墙壁或屋面材料形成各种单体或组合建筑。
宫观位于武当山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高低错落,连绵起伏,建筑群依据地势的特点而建形成了一部分建筑以轴线式布局,其他部分建筑以自由式组合的建筑群。
现存四座道教宫殿两座官殿遗址、两座道观及大盘神庵、岩庙,每一处的建筑群由若干单栋建筑围合成院落,并且院落大小不一,按照功能的需求而定。
例如南岩宫布局,非完全对称的布局形式,使其与周围环境完美的协调统一,主要包括围绕着轴线布局的建筑群和南岩峭壁自由布局的建筑群两部分。
身处其中给人以“琼阁”“画境”之感,巧妙地与山相结合,就像是南岩山生长出来的建筑一样。
而轴线布局的建筑群由龙虎殿、玄帝殿,左右四座配殿共同组成。
武当山建筑屋顶样式主要采用歇山式和硬山式,材料主要采用琉璃瓦和青瓦。
重要的宫观建筑采用的是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例如紫霄大殿的屋顶就是重檐歇山顶。
屋顶总共有两层,层之间通过斗拱相结合。
上面一层由四个坡面组成,前后两坡面是向下凹入的曲面,正脊中间有一个宝顶,两头为鸱吻。
而左右屋顶上部分是山角型的山花,与垂脊相连,下部分为曲坡面,坡度比较平缓。
硬山式屋顶主要用在武当山道教配殿建筑中,等级比较低出现的不多。
屋面采用灰瓦,坡面只有前后两面,左右两边为垂直的山墙,只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屋脊上基本没有装饰,整体古朴。
武当山建筑装饰包括木雕、砖雕、石雕。
从唐代始修的武当道教庙宇,到现如今保存修复较好的宫观来看,大多数建筑为木构架砖石墙体结构。
宫观主体为抬梁榫卯、插栓等工艺措接,于是运用在梁柱枋等建筑构件上的装饰方式自然多以木雕为主。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圣地,也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其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深厚而悠久。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筑风格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魅力。
武当山古建筑群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建筑风格主要是道教建筑和武术建筑,两者相辅相成,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神秘而威武的感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武当山的五座宫观,它们分别是紫霄宫、九华宫、全真观、太和宫和紫虚宫。
这五座宫观是武当山的核心建筑,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
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为宏伟的建筑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约8000余平方米。
宫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紫霄殿、展仙楼和阳明亭等。
紫霄宫是武当山道教全真派的道场,也是武当山的主殿,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
除了宫观建筑外,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建筑,如黄庭宇观、达尊禅寺、紫霄潭等。
这些建筑都承载着武当山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
武当山古建筑群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和传承,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希望能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当山古建筑群】确实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让人无不为之着迷,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
希望通过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和传承,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希望能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空间布局研究
70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境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我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艺术成就。
现存四座宫殿、两座宫殿遗址、200多处庵堂祠庙,占地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其规模、布局、设计构思、技艺水平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
经过所在团队的长达数月的实地测量体验、绘图、电脑建模和资料汇编工作后,笔者认为武当山古建筑群虽规模不等,形式各异,但每组建筑群其空间布局存在一定规律,基本可以分为规整合院式布局、自由布局和规整自由相结合的布局3种类型。
规整合院式布局的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整体轴线分明,院落布置严谨。
这类建筑群多建于平整开阔地上,如八仙观;或在高差较大地形选取较平缓的区域,如老君堂建于山顶的平地上。
这类宫观一般由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组成,多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殿堂(大殿),以供奉神像为主要功能,同时作为斋醮的场所。
斋醮是道教的一种仪式,“道士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
大殿前主轴线两侧布置次要的殿堂,如配殿,纪念殿等。
附属建筑如斋堂、客房等也布置在侧轴线,灵活自由。
也有些道观还在主轴线后部或侧面构建小型园林。
殿堂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构架,以砖、瓦为墙壁或屋面材料,由台基、屋身、屋面组成单体建筑、内部空间则因宗教需要作灵活处理。
从尺度上来说,规整合院式布局的建筑可以细分为小型单院式规整布局和多院宫殿式规整布局。
前者常常只有一个院落,院落由东西南北四座建筑——大殿、两座配殿、龙虎殿——所围合形成,典型例子是老君堂和八仙观。
而后者常常通过多个大小不同的院落串联的方式形成明显的空间序列,类似于故宫这类的皇家宫殿的建筑组织方式,典型例子是紫霄宫。
1.1小型单院式规整布局——以老君堂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测绘,现在老君堂除大殿保留以外,院落其他古建筑已经完全被毁坏拆除,几乎难以寻到明显痕迹。
然而通过基座和其他线索,我们仍然推测老君堂院落部分是典型的“大殿+两座配殿+龙虎殿”空间构成模式,即小型单院式规整布局。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
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概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
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
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
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
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
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
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独阳岩下,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
现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共21栋。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一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也是中国道教建筑的代表之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独特,精美绝伦,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历经千年依旧璀璨耀眼。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座古建筑群的魅力。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群包括了武当山宫观、道观、道院、神庙等多个建筑单元,形成了独特的古代宗教建筑群落。
古建筑群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艺,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之作。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建筑包括了紫霄宫、紫霄殿、神霄宫、南岩宫、三清殿等,这些建筑不仅在建筑结构和布局上有着精巧的设计,而且在雕刻和装饰上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它始建于唐代,后经多次修建,成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式建筑。
紫霄宫的建筑布局属于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典型之一,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共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三个部分,宫殿的梁柱雕刻精美,门额、悬挂、屋脊等部件更是雕刻精美,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工艺的精湛和富丽堂皇。
紫霄殿作为紫霄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重要景点之一。
紫霄殿的建筑风格独特,气势宏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规模的典范之一。
殿内梁柱的雕刻非常精美,装饰华丽,刀工细腻,给人一种华丽、高贵的感觉,足见古代建筑师的设计水平和劳作技巧。
神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又一精华之作,它建于明代,以“三进四庭”为布局,总占地面积将近一万平方米,是武当山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
神霄宫建筑风格优美,结构精巧,整个宫殿依山而建,气势宏伟,被誉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明珠。
南岩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一处独特建筑,它坐落在群山之间,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南岩宫建筑的布局与雕刻艺术相结合,给人以意境深远的寂静之感,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一处清幽胜地。
湖北著名古建筑——武当山古建筑群
湖北著名古建筑——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
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并采用皇家建筑规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的意境,绵延140里,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武当山遗存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各类文物5035件。
1982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位居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春秋至汉末,武当山已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秦汉时,就有许多隐士、道众到此结茅为庵。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道教得到发展。
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
[2] 史载,唐贞观年间(627-649),太宗敕建五龙祠;大历年间(766-779)建“太乙”、“延昌”等庙宇;乾宁三年(896年)又建“神威武公新庙”。
宋真宗时升五龙祠为五龙观,宋宣和年间(1119-1125),创建紫霄宫。
元代时建成9宫8观。
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遣隆平候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礼部侍郎金纯、工部右侍郎郭琎等率军民工匠三十多万人,用十二年时间,在武当山长达160里的建筑线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建筑群。
成化、嘉靖年间,又有所扩建和增建,使武当山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道场。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有各种建筑五百多处,大小为楹二万多间。
清代至民国,或毁于兵火,或遭破坏、或坍塌,武当山建筑规模逐渐缩小。
解放后,湖北省政府把全山古建筑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至1968年建设丹江口水库时,净乐宫等古建筑及遗址被淹没,其大部分石质建筑构件现保存在丹江口市内。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汉族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
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概述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
古建筑群座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武当山古建筑群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地理位置武当山,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西南部,又名太和山,古时称“玄岳”、“太岳”。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赞叹此山“玄岳出于五岳之上”。
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四周有72峰耸立,24水环流,危岩奇洞深藏,白云绿树交映,蔚蔚壮观。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建筑特点折叠规划使武当独领风骚的,当论它的建筑。
武当有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
据记载,当年朱棣修武当前后共动用了三十万工匠,历时十二年,修成宫观大约有八千余间,武当山各宫观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宝幡、神帐等设施多为皇室钦降,富丽无比。
当时盛传武当山道场是“富甲天下”的“黄金白银”世界。
后来,由于不断的扩建,武当的道教建筑达到了2万间之多。
武当山建筑是根据真武帝修仙神话来安排布点的,并且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
从山脚下到山巅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铺盛成一条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庞大的建筑群。
在十二年里,朱棣始终关切殷殷,前后共发60多道上谕,其内容大到调谴人力,小至设计图纸审批,建筑余料处理,事无巨细。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元和观西道院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元和观西道院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2.05.16•【文号】文物保函[2012]1234号•【施行日期】2012.05.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元和观西道院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2〕1234号)湖北省文物局:你局《关于申报武当山古建筑群元和观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请示》(鄂文物发[2012]88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方案。
二、对该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如下:(一)因方案内容为元和观西道院维修,方案名称应改为武当山元和观西道院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同时,应明确西道院每座建筑的名称和维修性质。
(二)补充完善西道院宫墙、院门的现状勘察、测绘、修缮设计及图纸。
(三)应对西道院建筑进行现状保护,维护建筑的地方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不能完全按照官式做法修缮。
应加强研究与勘察,明确该组建筑的原做法。
(四)进一步明确屋面正脊、垂脊用清代官式瓦件,前檐全部用槅扇等做法的历史依据。
屋脊和吻兽与建筑屋面及等级不符,如无确凿依据,不宜实施。
全部使用槅扇不利于使用,如无确凿依据,建议仅在适当的位置采用槅扇。
(五)明确现有踏跺是否为如意踏跺,以及修缮石质构件的“补石药”的配方及做法。
(六)进一步完善修缮设计和图纸,核准设计说明和图纸中槅扇抹头的数量,对北道房由二层改为一层做出说明。
请你局组织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所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
施工中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人员安全。
此复。
国家文物局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为了保护和研究古建筑文化遗产,我们组织了一次古建筑测绘调研活动。
以下是我们调研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一、调研目的1. 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测量古建筑的结构和尺寸,制作建筑平面图;3. 评估古建筑的保存状况和需求。
二、调研对象我们选择了一座已有300年历史的古庙作为调研对象,这座古庙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了古庙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建筑特点。
2. 现场测量:利用测量仪器测量古庙的建筑尺寸和结构特征。
3. 照片记录:用摄影设备对古庙的外观、内部结构和装饰进行了详细拍摄。
四、调研结果1. 建筑历史和文化价值:古庙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座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承载着人们的纪念、祈福和教育功能,对于了解古代建筑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结构和尺寸:通过测量和绘制建筑平面图,我们了解到古庙的布局和结构非常合理,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
古庙总面积约为5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殿、后殿和配殿组成,总长约35米,总宽约25米,高度约10米。
建筑采用檐廊式的屋顶,装饰细节繁多,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审美追求。
3. 保存状况和需求:经过观察和评估,古庙大部分建筑结构保存完好,但存在一些老化和损坏现象,需要加强维修和保护工作。
同时,古庙还需要更好地宣传和利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术研究者,推动人们对古建筑文化的了解和保护。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古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保存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利用的建议:1. 加强保护措施:定期修缮古庙建筑,防止老化和破坏,并加强环境安全管理,避免自然灾害对古庙造成的损害。
2.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通过研究和展览等方式,展示古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加深人们对古建筑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武当山古建筑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
浅谈武当山古建筑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欣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建筑文化,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结合武当山古建筑群的特点,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相关的欣赏教学。
一、武当山古建筑群概况武当山位于湖北省的丹江口市,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
武当山古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和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其中著名的建筑有紫霄宫、神鹫峰、南岩宫等,这些建筑在结构、样式和装饰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武当山古建筑群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可以通过欣赏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通过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欣赏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和创造精神,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在美术创作中追求卓越。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通过对其进行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三、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内容和方法1. 欣赏教学内容(1)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了解武当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引导他们了解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欣赏教学做好铺垫。
(2)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特点。
介绍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让学生对其建筑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影响。
了解武当山古建筑群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艺术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1)图片欣赏法。
通过图片展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各个角度和细节,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魅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
武当山元代小铜殿研究报告
武当山元代小铜殿研究报告一、引言:武当山元代小铜殿是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的一座古建筑,被认为是元代武当山道教建筑的代表之一。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该建筑的历史、结构、风格特点等方面,并对其文化价值进行评估。
二、历史背景: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由蒙古帝国统治。
在元代,武当山成为了道教的重要圣地,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修行者。
三、建筑结构:1. 外观:小铜殿是一座小型的建筑,呈方形,长宽各约10米,高约5米。
整个建筑的外墙使用青铜进行装饰,因此得名“小铜殿”。
2. 内部空间:小铜殿内部分为三个空间,分别为前厅、中厅和后厅。
每个空间都设有高高的屋顶和精美的装饰,展示了元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3. 结构特点:小铜殿采用了木结构,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法,如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使其更加耐久和稳定。
四、风格特点:1. 道教风格:小铜殿的建筑风格深受道教影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对自然和宇宙秩序的追求。
2. 青铜装饰:小铜殿的外墙采用了青铜装饰,凸显了元代建筑对于材料运用的独特性和精湛工艺。
3. 建筑比例:小铜殿的建筑比例相对较小,但仍然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庄严感和谐感。
五、文化价值:小铜殿作为元代武当山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珍贵遗产,也代表了元代时期道教信仰和建筑艺术的独特风貌。
同时,小铜殿作为武当山的一部分,还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吸引了大量的道教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六、结论:通过对武当山元代小铜殿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道教建筑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小铜殿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所具备的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小铜殿。
浅谈武当山古建筑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
浅谈武当山古建筑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建筑群,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武当山古建筑群包括五大宫殿、六大庙宇等40多座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武当山古建筑群来进行欣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妙之处。
一、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常见元素武当山古建筑群包括山门、文殊殿、钟楼、鼓楼、紫霄宫、南岳殿、大势至殿等。
其中,每座古建筑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和元素,这些元素是构成古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建筑的基本构成。
1. 山门:是古建筑群的入口。
通常是石雕门框,上面饰有花鸟等图案。
2. 殿宇:历史上古建筑中最为重要的建筑形式。
殿宇通常是用木材和建筑纸制成,内部布置严谨,色彩浓郁。
3. 黄色琉璃瓦:这种瓦是古代建筑中通用的瓦种,是帝王之居的装饰之一。
4. 栋梁彩画:在古代建筑的屋檐等处,通常会悬挂彩绘的木刻显影。
5. 珠光宝气:在古代建筑中,各个殿宇的装修都十分精美,经常用到金、银、珍珠等昂贵的珠宝装饰。
武当山古建筑群有着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 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我国历代帝王御座的地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生通过欣赏武当山古建筑群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传承。
2. 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标准武当山古建筑群在建筑的结构、装修、工艺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天人合一、物极必反、观念极简、意象深远等。
3.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通过欣赏和了解武当山古建筑群,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欣赏教学。
在开始欣赏武当山古建筑群之前,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武当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仙都桥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仙都桥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4.06.03•【文号】文物保函[2014]1180号•【施行日期】2014.06.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仙都桥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4〕1180号)湖北省文物局:你局《关于申报武当山古建筑群仙都桥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请示》(鄂文物〔2014〕77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修缮方案。
二、对所报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如下:(一)进一步细化勘察,对文物残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地基、基础情况,补充仙都桥稳定性分析报告。
(二)南侧堤岸实测图中相对标高为3.89米,设计图中相对标高为5.15米,须校核。
应明确是否有堤岸加高工程并补充论证其必要性,如保持现状堤岸,应相应修改堤岸与过水平台的搭接关系。
(三)应进一步核准现存青条石雁翅、驳岸在实测图和设计图中的平面定位和角度,缺失分水尖、雁翅和分水平台驳岸应严格按照原有形制、材质和工艺予以补配。
(四)应根据桥下现有散落构件,进一步核准桥栏杆复原设计,并补充抱鼓石、栏板和望柱大样图。
建议堤岸护栏与桥栏杆式样有所区别。
(五)应明确分洪孔洞做法。
建议评估洪水冲击桥体的风险和分洪孔洞的泄洪能力,如有必要,可适当加大孔洞直径。
(六)补充过水平台墁地青石的规格、铺砌图样和施工工艺。
(七)补配桥栏杆、分水尖、雁翅、分水平台、墁地等,应注意与仙都桥整体古朴、敦厚的风貌保持一致,避免整饰一新。
(八)拆迁、征地等费用不应列入修缮工程经费估算。
三、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所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
施工中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人员安全。
此复。
国家文物局2014年6月3日。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复真观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4]1425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复真观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复真观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4〕1425号)湖北省文物局:你局《关于申报武当山古建筑群复真观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请示》(鄂文物〔2014〕78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方案。
二、对该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如下:(一)进一步明确勘察结论,深化残损原因分析。
(二)进一步深化完善修缮措施和工程做法说明。
应明确使用铁件加固屋架的具体部位;柱根部糟朽墩接部位使用铁箍加固时应用螺栓紧固,不应用铁钉固定;应注意设置空气垂直对流的通风口,作为墙内木柱的防潮辅助措施,同时应设置不锈钢金属网以预防相关生物病害。
(三)应制订并实施对九曲黄河墙的变形监测计划,监控其所处区域地质构造的稳定性。
建议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根据监测结果尽快制订相关工程方案并按程序报批,妥善解决九曲黄河墙所处区域地质灾害问题。
(四)建议皇经堂南侧墙体外挖除覆土后砌筑挡墙。
应补充挡墙的稳定性计算、设计详图及施工方法,妥善解决文物安全和排水问题。
(五)建议结合五云楼修缮工程,对其北侧陡坡进行简单的整治清理,使其与遗产整体环境相协调。
(六)进一步规范工程性质等用语。
(七)征地和搬迁费用不应列入经费估算。
三、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所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
施工中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人员安全。
此复。
国家文物局2014年6月6日——结束——。
浅谈武当山古建筑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
浅谈武当山古建筑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的武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欣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一、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概况武当山古建筑群包括太和殿、紫霄宫、南岳庙等建筑,以太和殿最为著名、也最为精美。
太和殿是明朝时期的宫殿建筑,由童子功带领工匠建造。
整座建筑群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建筑结构大气磅礴,装饰精细华丽,彰显出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高度。
二、如何进行欣赏教学1. 建筑的概况介绍在欣赏教学开始时,可以通过图片或PPT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装饰风格等。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武当山古建筑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 观察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以建筑为中心进行观察,从建筑的立面、平面、空间结构等方面,研究古代建筑的特点。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建筑的设计理念、施工工艺等方面了解古代建筑的奥妙。
3. 欣赏建筑的装饰艺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建筑的彩绘、雕刻、壁画等装饰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4. 学习传统建筑文化在武当山古建筑群欣赏教学中,除了了解建筑的结构和装饰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背景和价值。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从而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多媒体展示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建筑的图片、影像、模型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建筑的外观和内在结构。
2. 互动讨论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同学共同探讨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
究
演讲人
2 0 11 - 11 - 11
目录
01. 上篇 02. 下篇 03. 附录 04. 参考书目
PA R T
ONE
上篇
一 武当山古建筑 群概述
1.1 自然环境 1.2 文化背景 1.3 历史沿革 1.4 空间分布
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概述
1.1 自然环境
1.1.1 地质地貌 1.1.2 地势植被 1.1.3 气象胜景
下篇
0
0
1
2
3.1 两仪殿
3.2 两仪殿 营建历史
历史简介
概述
0
0
0
3
4
5
3.3 元代的 天乙真庆
宫建筑
3.4 明代两 仪殿历史
概览
3.5 清至近 代两仪殿 历史概览
三 两仪殿历史回顾
4.1 两仪殿现状简介
4.3 建筑测绘数据与分析
下篇
四 两仪殿测绘数据与分析
4.2 明、清、当代两仪殿历 史演变图说
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概述
1.2 文化背景
1.2.1 神话传说 1.2.2 道教文化 1.2.3 皇权象征
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概述
1.4 空间分布
1.4.1 面——人间、地境、天境 1.4.2 线——神道 1.4.3 点——建筑组群 1.4.4 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涵
2.1 宫
01
观
2.4 其
04
他
二 遗产构成
4.4 两仪殿古建筑病理研究
下篇
5.1 精细测 绘总体技术 方案
5.3 测绘方 法流程
5.2 实施原 则
5.4 精细测 绘技术特点 分析
五 基于传感器集成融合的两 仪殿精细测绘
下篇
0 1
6.1 两仪殿壁
画及环境概述
0 2
6.2 两仪殿壁
画现况
0 3
6.3 两仪殿壁
画复原研究
0 4
6.4 调查环境
2.2 庵
02
2.5 古
05
桥
2.3 岩
03
庙
2.6 田
06
庄
二 遗产构成
2.7 附属文物
二 遗产构成
2.7 附属文物
2.7.1 雕刻 2.7.2 铜铸鎏 金 2.7.3 壁画与 彩绘
PA R T
ONE
下篇
下篇
三 两仪殿历史回顾 四 两仪殿测绘数据与分析 五 基于传感器集成融合的两仪殿 精细测绘 六 两仪殿壁画病害调查与分析 七 两仪殿壁画病害信息系
6.5 初步研究
结论
六 两仪殿壁画病害调查与分 析
下篇
7.1 病害系 统构成基本 原理
7.3 两仪殿 建筑壁画案 例应用
7.2 系统建 构实作
7.4 研究结 论
七 两仪殿壁画病害信息系统 建构研究
PA R T
ONE
附录
附录
PA R T
ONE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