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岩体各方面要素分类表
围岩分级、地质分类

围岩分级、地质分类国标《锚杆喷射混凝⼟⽀护技术规范》中围岩分级围岩级别的划分,应根据岩⽯坚硬性、岩体完整性、结构⾯特征、地下⽔和地应⼒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1)岩体完整性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K V表⽰,K V可按下式计算:K V=(V pm/ V pr)2式中V pm—隧洞岩体实测的纵波速度(km/s)V pr—隧洞岩⽯实测的纵波速度(km/s)当⽆条件进⾏声波实测时,也可⽤岩体体积节理数J V,按表1确定K V值。
表1 J与K对照表(2)围岩分级表(见表2)中的岩体强度应⼒⽐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有地应⼒实测数据时:S m=(K V f r/σ1)式中:S m—岩体强度应⼒⽐f r—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 a);K V—岩体完整性系数;σ1—垂直洞轴线的较⼤主应⼒(KN/ m2)。
②当⽆地应⼒实测数据时:σ1=rH式中:r—岩体重⼒密度(KN/ m3);H—隧洞顶覆盖层厚度(m)。
(3)对Ⅲ、Ⅳ级围岩,当地下⽔发育时,应根据地下⽔类型、⽔量⼤⼩、软弱结构⾯多少及其危害程度,适当降级。
(4)对Ⅱ、Ⅲ、Ⅳ级围岩,当洞轴线与主要断层或软弱夹层的夹⾓⼩于300时,应降⼀级。
表2 围岩分级续表2续表2续表2电⼒⾏标《⽔⼯建筑物地下开挖⼯程施⼯技术规范》中围岩⼯程地质分类(1)围岩⼯程地质分类应以控制围岩稳定的岩⽯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状态地下⽔和主要结构⾯产状五项因素和差总评分为基本依据,围岩强度应⼒⽐为限定判据,并应符合表3 规定。
围岩⼯程地质分类表表3S=R b*Kv/σm式中:R b——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Kv—岩体完整性系数;σm——围岩的最⼤主应⼒(Mpa)。
(3)围岩⼯程地质分类中五项因素的评分应符合下列标准进⾏。
①岩⽯强度的评分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岩⽯强度评分表②岩体完整程度的评分应符合表5的规定。
③结构⾯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结构⾯状态评分表④地下⽔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7规定。
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

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引言岩体结构面是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们记录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研究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壳运动、岩石变形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倾向、倾角和延伸方向,并探讨它们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一、倾向倾向是指岩体结构面与地球表面上一个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通常以度数表示。
倾向是一个水平方位角,范围从0°到360°。
为了方便描述和记录,我们通常将倾向按照罗盘顺时针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如北、东北、东等。
二、倾角倾角是指岩体结构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通常以度数表示。
倾角描述了岩体结构面相对于水平面的陡峭程度。
倾角可以分为大于90°的过倾斜(overturned)、小于90°的正常斜坡(normal dip)和等于90°的立坡(vertical dip)。
倾角越大,说明岩体结构面越陡峭。
三、延伸方向延伸方向是指岩体结构面在地球表面上延伸的方向。
它是一个水平方位角,范围从0°到360°。
为了方便描述和记录,我们通常将延伸方向按照罗盘顺时针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如北、东北、东等。
四、岩体结构面的测量方法为了测定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地质学家使用了多种测量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现场测量法和室内测量法。
1. 现场测量法现场测量法是指在野外直接对岩体结构面进行测量。
常用的工具包括罗盘、倾角仪和刻度尺。
使用罗盘确定倾向,并将其记录下来。
使用倾角仪测量倾角,并将其记录下来。
使用刻度尺或其他工具确定延伸方向,并将其记录下来。
2. 室内测量法室内测量法是指在室内通过观察岩芯或岩石薄片来测量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
观察岩芯或岩石薄片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岩体结构面的特征,并进行精确测量。
常用的工具包括显微镜、倾角仪和投影仪。
五、岩体结构面的应用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在地质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工程岩体分类分级

工程岩体分类与分级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
工程岩体分类
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目录
貳
壹
叁
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
目的:
对工程岩体质量的优劣给予明确的区分和定性评价; 为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依据。原则:工程岩体分类
*
工程岩体分类现状:
按其所涉及的因素多少分
按其目的分
单因素分类法
专题性
多因素分类法
综合性
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 用直径大于或等于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将长度在10cm (含10cm)以上的岩芯累计长度占钻孔总长度的百分比,称为岩石质量指标RQD
表1-9 表1-10 Iv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
岩体基本质量定量指标的确定与划分 岩体坚硬程度定量指标的确定与划分 岩石坚硬程度定量指标,采用实测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 来衡量。当无条件取得 的实测值时, 可采用实测掩饰的点荷载强度指数 进行换算, 是指直径50mm圆柱形试件径向加压时的点荷载强度。
表1-15 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 表1-16 各级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和围岩自稳定能力表
谢谢观看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75~90
>90
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CSIR) CSIR分类指标值RMR由岩块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等5种指标组成。分类时,根据各种指标数值按表1-2的标注评分,求和总分RMR值,然后按表1-3和表1-5的规定对总分做适当修正,最后用修正的总分对照表1-4求得所研究岩体的类别及相应的无支护地下工程的自稳定时间和岩体强度指标(C,φ)值。
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或岩组的命名

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或岩组的命名
岩体主要考虑岩石类型、岩体结构和岩石强度等因素划分。
命名方法:
1)岩体通式:
岩石强度+岩体结构+岩石名称
如:坚硬厚层状石英岩岩性组(或岩组);
坚硬中厚层状砂岩夹软弱泥岩岩组;
较软碎裂状花岗岩强风化岩组;
较坚硬~软弱薄层状页岩泥岩岩组。
2)碳酸岩岩体:
岩石强度+岩体结构+岩溶化程度+岩石名称
如:较硬中厚层状强岩溶化石灰岩组;
较硬厚层状中等岩溶化白云岩组。
3)土体命名:
土性+结构+土型
如:粘性土单层土体;
砂卵石、中细砂双层土体;
粘土、淤泥、细砂多层土体。
岩石风化程度及岩体分级

岩石风化程度及岩体分级
一、《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附录A
2、风化系数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4、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5、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Ⅰ类岩体为软岩、较软岩时,应降为Ⅱ类岩体;
2、当地下水发育时,Ⅱ、Ⅲ类岩体可视情况降低一档;
3、强风化岩和极软岩可划为Ⅳ类岩体;
4、表中外倾结构面系指倾向与坡向的夹角<30°的结构面;
5、岩体完整程度按附表A-2确定。
五、《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24-98)
)
六、《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H 岩体风化带划分
八、《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
附录F 岩体风化带划分
风化程度划分。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1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mm mm))大d >800 800 中中400400<<d ≤800 800 小小200200<<d ≤400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mm mm))大6060<<d ≤200 200 中中4040<<d ≤60 60 小小2020<<d ≤4040;;3. 3. 圆砾(角砾)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mm mm))大1010<<d ≤20 20 中中5<d ≤10 10 小小2<d ≤5;4. 4. 砂粒砂粒砂粒粒径(粒径(mm mm mm))粗0.50.5<<d ≤2 2 中中0.250.25<<d ≤0.5 0.5 细细0.0750.075<<d ≤0.25 5. 5. 粉粒粉粒粒径(粒径(mm mm mm))0.0050.005<<d ≤0.075 6. 6. 黏土粒黏土粒粒径(粒径(mm mm mm))d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TB10077-2001)执行)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10,且粒径大于,且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勘查分析报告中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精心整理
工程岩组的划分
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方法,主要是从岩体结构观点出发,即以岩性和原生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等为标志进行划分的。
具体表现在,首先,就岩性而言要求每一岩组内岩性是相同的,主要指的是成因相同和岩石物质成分相类似;其次,要求每一岩组中的原生结构面性质是相同的,这里主要指成因相同、分布规律相同、密度相同、层厚一致及延展性相同等,然后对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划分出质。
为10
浆岩类(
表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简表。
勘查报告中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勘查报告中工程地质岩
组划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工程岩组的划分
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方法,主要是从岩体结构观点出发,即以岩性和原生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等为标志进行划分的。
具体表现在,首先,就岩性而言要求每一岩组内岩性是相同的,主要指的是成因相同和岩石物质成分相类似;其次,要求每一岩组中的原生结构面性质是相同的,这里主要指成因相同、分布规律相同、密度相同、层厚一致及延展性相同等,然后对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划分出的每一岩组都应具有其一定的物理力学指标、一定的水理性质、渗透性质及其一定的波速传播特征等,这些共同点就形成了每一岩组内具有一定相类似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土体是地质灾害产生的物质基础,其类型、性质、结构及构造特征对地质灾害的成生发育存在重要影响。
并且,大量事实业已证明,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关系极为密切。
根据建造特征,将西部地区岩体划分为岩浆岩、沉积碎屑岩、沉积碳酸盐岩和变质岩等5种类型,再依据岩体的强度(表1)及其结构特征,进一步将其划分为10种组合类型,土体主要可分为卵砾类土、粘性土和砂类土、冻土、胀缩土、黄土类土及风积砂等6种类型,它们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见图2、表2。
另外区内还有小面积分布的盐土、淤泥软土等。
这些地区修建构筑物时要注意其地基的不稳定性。
为减轻图面负担,在《中国西部地质灾害图》图面上只表示岩浆岩类(Y)、变质岩类(B)、碎屑岩类(S)、碳酸盐岩类(T)和第四纪堆积层(Q)。
表2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简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
平均间距为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f干/f湿<0.75为软化岩石。
岩石质量按RQD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极差的RQD<0.25%。
岩层厚度划分:巨厚层h>1m;厚层1≥h>0.5;0.5≥h>0.1;h≤0.1。
岩石纵波速度V p与抗压强度R石对应关系
岩体质量分类及承载力表
注:1/6R w,1/4R w
注:f ,,c ,为抗剪断强度,限于硬质岩;软岩应根据软化系数折减。
注: 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以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4.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5.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