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的有怎么样的等级制度
第8课法国大革命
![第8课法国大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7c82ea6927284b73f24250ba.png)
4、(2015年上海高考)“他在德国是 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 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 C 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 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 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 建秩序 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
5、下列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历史事件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①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②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③拿破仑加冕法兰西帝国皇帝 ④《民法典》在欧洲广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三、拿破仑帝国(1804——1815年)
1、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开始 了法国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 2、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3、巩固革命成果的重要措施——《法国民法典》
1804—1810年,拿破仑制定和 颁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和 《刑法典》等法律文献。其中最著 名的是1804年颁布的《民法典》, 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 法典确立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 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 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巩固了法国大 革命的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促进 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许多 国家编撰新法时参考的蓝本,法国 经修改后沿用至今。
1/2 4/9
17世纪 末 18世纪 20年代 17世纪 末 18世纪 20年代 18世纪 80年代
18世纪中叶—1770年间启蒙 书籍出版情况(1000-2000册/版) 启蒙 思想家 作品名称 及出版数量
2/5 1/3
2/7
伏尔泰
《老实人》43版
《哲学通信》35版
1/4 1/5
1/7 0
18世纪 80年代
(1)国家统一、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美国独立 战争受启蒙思想影响,其《独立宣言》要求的“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在直接体现在法 国《人权宣言》中。另外法国大革命也受到美国 独立战争的推动。 (2)同意,法国大革命的狂风暴雨摧毁了禁锢 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人权宣言》阐述了 天赋人权学说,体现了要求摧毁君主专制和等级 制度思想,把人类求平等、自由、民主和法律用 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的《法国民 法典》,从法律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 序。
法国近代民主发展历程.
![法国近代民主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a6c9ce5770bf78a65295462.png)
《拿破仑法典》继承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的法制思想,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法制体系。拿破仑认为其中的《民法典》是他 对资产阶级的最大功劳。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 私有财产原则、契约自由原则、损害赔偿原则 和自由平等原则,还对婚姻、家庭、继承等方 面做了具体规定。这部法典有利于打击封建复 辟势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拎和推动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制订法典 的蓝本。但限制言论自由,限制妇女和未成年 人的权利。
二、经过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君主立宪制时期 (1)当权者 制宪会议(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2)措施 A、颁布《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确立了天赋 人权、法治、私有制原则 B、颁布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 的国家 1792年法国向普奥宣战;普奥 (3)面临危机 联军进逼巴黎
法国重要的政治机构有哪几个?它们的首领分 别叫什么? 总统府
(总统)
内阁(总理)
立 法 权
行 政 权
国 民议会
司法委员会 (主席) 众议院(议 长)
司 法 权
参议院 (议长)
法国近代民主发展历程
争取民主 (1789—1875) 确立民主 (1875)
1875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法国 大革 命
七月 革命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帝制 封建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帝制 民主共和制
二、1875年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 内容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 内阁对议会负责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等权 修正补充:国歌;国庆日;统治过法国 的家族不能当选为共和国的总统 意义: 标志法国民主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波旁王朝的有怎么样的等级制度
![波旁王朝的有怎么样的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bae9ab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4.png)
波旁王朝的有怎么样的等级制度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
你知道波旁王朝的等级制度吗?你想了解波旁王朝的等级制度吗?一起跟着店铺来看看吧。
波旁王朝的等级制度介绍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波旁王朝的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
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波旁王朝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波旁王朝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earldom)。
而伯爵爵位却是在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
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
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
诺曼大公威廉侵人波旁王朝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
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
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_德_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
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
1307年计有9名。
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
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
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
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第5单元-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
![第5单元-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24c1a58a6529647d272852cf.png)
一、法国的《人权宣言》
❖1、发表的背景:18世纪末
(1)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2)启蒙运动高涨,为革命提供舆论准备
回忆旧知识: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有哪些?他们的思想
主张主要是什么?
伏尔泰(1694- 1778) ,原名佛兰苏阿—
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 名。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 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
----恩格斯 思考:
恩格斯认为拿破仑上台是必然的还是偶 然的?
1799年任第一执政—1804建立帝国— 1810年成为欧洲大陆霸主
问题: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否又 回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吗?为什么?
二、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力量的斗争
❖ 1、波旁王朝被推翻 ❖ 2、第一共和国建立 ❖ 3、拿破仑帝国建立
二、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力量的斗争
❖ 1、波旁王朝被推翻 ❖ 2、第一共和国建立 ❖ (2)法国革命高潮(1793-1794)p63
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领导派别和机构
❖雅各宾派;国民公会 ❖维护革命;恐怖政策
二、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力量的斗争
❖ 1、波旁王朝被推翻 ❖ 2、第一共和国建立 ❖ (3)热月党人和督政府
(2)启蒙运动为革命提供舆论准备 (3)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导火线 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在凡尔赛宫召开的三级会议会场画像
三级 会议
❖ 1789年6月20日第三等级代表在网球场集会, 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 以实施,议会决不解散。”决定组织制宪会 议。
(1)背景 (2)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1804-1815)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选修4p64-65)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法国大革命及政体的演变
![法国大革命及政体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f2c4618ff00bed5b9f31dfc.png)
• ②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序言;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 年宪法: 人权宣言》为序言;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 年宪法 制 • 练习:以下是法国《1791年宪法》的部分内容:(1992高考 练习:以下是法国《 年宪法》 高考) 年宪法 的部分内容: 高考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 材料二: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 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 国民议会。 材料二: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 国民议会 行政权 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材料三:该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代表的选举权,只给予“ 材料三:该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代表的选举权,只给予“积极公 成为“积极公民”的部分条件是:在城市或区内具有 具有为法 民”。成为“积极公民”的部分条件是: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 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 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 住所。 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 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 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 不处于奴仆的地位 奴仆的地位, 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不处于奴仆的地位,即 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回答: 材料2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回答:①材料 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 ①《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 • ②材料中引用的这些宪法条文自相矛盾之处表现在哪里? 材料中引用的这些宪法条文自相矛盾之处表现在哪里? • ②材料一宣布人在权利上自由平等,而材料三中的条文又以居 材料一宣布人在权利上自由平等, 住条件、纳税多少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的选举权。 住条件、纳税多少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的选举权。 • ③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宪法的这些规定应如何评价? 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宪法的这些规定应如何评价 评价? • ③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从 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 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角度看,有进步意义。但是, 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角度看,有进步意义。但是,用 种种条件限制公民选举权, 种种条件限制公民选举权,体现了用财产上的不平等代替基于出 身不同的不平等,暴露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口号有着虚伪性。 身不同的不平等,暴露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口号有着虚伪性。
法国三等级制度
![法国三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105a1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2.png)
法国的三等级制度:
法国的三等级制度指的是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等级制度,分为三个主要等级:教士、贵族和平民。
1. 教士是法国等级制度的最高等级。
他们被认为是社会的精英,享有特权和权力。
教士包括大主教、枢机主教、主教和神父等。
他们在法国社会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宗教事务中有决策权,还能参与政治和行政事务。
2. 贵族是法国等级制度的第二个等级。
贵族主要由王子、公爵、侯爵、伯爵和子爵等组成。
他们是法国社会的统治阶级,拥有土地、财产和权力。
贵族享有特权和头衔,例如免税、拥有争议法庭、拥有独立法庭等。
3. 平民是法国等级制度的第三个等级。
这个阶层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等,他们占人口的大多数。
虽然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但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没有什么权利。
这三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权利、义务、利益和诉求,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的积累,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在法国大革命中,这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法国大革命这段历史的重要部分。
拓展资料
法国大革命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指1789年7月14日至1794年7月27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史诗式的转变: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
法国波旁王朝世表
![法国波旁王朝世表](https://img.taocdn.com/s3/m/35c404a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75.png)
法国波旁王朝世表波旁王朝,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法国波旁王朝世表,一起来看看吧。
法国波旁王朝世表一、墨洛温王朝(Mérovingiens,481~751)克洛维一世(Clovis I, 466~511)法兰克王国国王,481~511年在位配偶:勃艮第公主克洛蒂尔达。
克洛塔尔一世(Chlothar I,497~561)法兰克王国国王,511~561年在位克洛维一世的幼子。
配偶:贡迪奥克。
拉德贡德。
昂贡德。
希尔佩里克一世(Chilperic I,539~584)法兰克王国国王,567~584年在位克洛塔尔一世和阿勒贡特王后之子。
配偶:奥多维拉,西班牙西哥特国王的女儿,布伦希尔达公主。
加尔斯文达。
弗蕾德君特,第一任妻子奥多维拉的仆人。
在民间故事里被认为是灰姑娘的原型。
由于她出生于较低的阶层,所以一生一直利用各种权术、暗杀巩固自己和儿子的地位。
克洛塔尔二世(Chlothar II,584~629)法兰克王国国王,613~629年在位希尔佩里克一世和皇后弗蕾德君特的儿子。
配偶:哈尔德特鲁德(生平不详)。
贝特鲁德,勃艮第贵族黎烁梅的女儿。
她生的儿子达格贝尔特一世,即为下一任法国国王。
西奇尔德,阿登地区(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森林地区)布鲁努菲二世的女儿。
达格贝尔特一世(Dagobert I,603~639)法兰克王国国王,623~639年在位克洛塔尔二世和哈尔德特鲁德的儿子。
配偶:戈玛特鲁德,其父亲克洛塔尔二世妻子西希尔德的妹妹。
南蒂尔德,达格贝尔特一世随行人员中的撒克逊仆人。
克洛维二世(Clovis II,637~657)法兰克王国国王,639~657年在位达格贝尔特一世的儿子。
配偶:巴尔蒂德,原来是盎格鲁-撒克逊的贵族,被卖给高卢国当了奴隶。
原属于克洛维二世的一个宫相厄尔奇诺德,他为了讨好皇室而把她献给克洛维。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https://img.taocdn.com/s3/m/1f132f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b.png)
波旁王朝
欧洲历史上的跨国王朝
01 历史背景
03 王朝世系
目录
02 国旗 04 著名君主
波旁王朝,(法语:Dynastie des Bourbons,英语:House of Bourbon or Bourbon Dynasty,西班牙 语:la Casa de Borbón)“旁”=“傍”,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 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那不勒斯及西西里世系 那不勒斯及西西里国王 那不勒斯王卡洛七世(西西里王卡洛四世) 1734年12月1日-1759年10月6日 那不勒斯费迪南多四世 (西西里王费迪南多三世) 那不勒斯: 1759年10月6日-1799年1月23日 1799年6月13日-1806年3月30日 1815年5月3日-1816年12月12日
历史背景
起源 发展
复辟 现状
凡尔赛宫 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3世纪初,是法王 一位家臣即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 世。
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贝亚特丽斯的婚姻,获得了 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他们二人的长子路易在1327年获封为波旁公爵。自此以后,他的子孙以封国波旁为姓,因 此这次受封被视为波旁王室的起源。
波旁王朝的历史简介
![波旁王朝的历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11972e22cc58bd63186bd9d.png)
波旁王朝的历史简介波旁王朝,“旁”=“傍”,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下面是分享的波旁王朝的历史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1789.5.5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制宪会议{第三等级:}7.14 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正式爆发8.26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废除贵族,取消行会,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君主立宪派(斐扬派)掌权,代表大资、自由派贵族}1791.6.20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9 《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9):保留王政,反对共和1792.8.10 八月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逮捕路易十六{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9.20 瓦尔密战役打败外国干涉军9.21召开国民公会9.22法兰西共和国(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吉伦特派没收教会土地,严厉打击逃亡贵族。
1793.1.21,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贫民要求打击投机商人、限制物价,遭吉伦特派镇压2~3,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5.31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6.2 雅各宾派掌权{中小资}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外国武装干涉。
但保持反劳工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秋罗伯斯比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1794.7.27热月政变,逮捕罗伯斯比尔和圣鞠斯特【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清除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恢复社会秩序,维护共和政体欧洲反法联盟加紧围剿革命1799.11.9 “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打破围剿,建立独裁(第一帝国)1804.3 《法兰西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2.2~1814.6.22){资产阶级帝制}1804.12.2 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1812. 兵败俄国【开始崩溃】1813.10 兵败莱比锡【开始瓦解】1814.3 反法盟军、路易十八进入巴黎,拿破仑后被放逐厄尔巴岛1815.3.1. 拿破仑登陆法国3.20. 拿破仑重登皇位6.18. 滑铁卢兵败6.22. 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波旁王朝复辟(1815.6.22~1830.7.29){封建统治}路易十八世颁《大宪章》1824. 查理十世继位1830.7 查理十世签《七月赦令》【导火线】7.27 “七月革命”(~7.29“光荣的三日”){大资}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宪制,大资政权}1830.7.29. 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为国旗1831.&1834. 里昂工人起义1847. 欧洲农业歉收1848.2.22~24.“二月革命”{中小资+工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2.24~1852.11){小资}1848.6. “六月革命”失败{工人}12月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生的总统1849. 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1851. 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开始独裁1852 初颁布新宪法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1~1870.9.4){资本主义专制统治}1852.11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
西班牙国王难逃波旁王朝魔咒君主在位时间长产生三阶段
![西班牙国王难逃波旁王朝魔咒君主在位时间长产生三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ff0fb04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f.png)
西班牙国王难逃波旁王朝魔咒君主在位时间长产生三阶段诸位看官,前几天说过要给大家继续讲西班牙的历史。
耽误了几天,今天开始继续讲西波王朝的历史。
对于西波王朝的太祖腓力五世,小子曾多次介绍过。
然而那都是从卡佩与哈布斯堡两大家族的恩怨史。
从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角度去讲的。
而二哈解体之后,二波开始的这段历史,小子并没有讲过。
今天小子开始正式介绍西波王朝的历史。
提到这西波太祖腓力六世。
他继承了波旁王朝的好运与噩运。
这波旁王朝有一个特点,娃娃国王连成串。
要嘛自己克自己,留个娃娃太子承嗣大统。
要嘛自己命硬,在位时间特别长,克死子孙,最后留个独苗承嗣大统。
这腓力五世属于后者,他虽然不像乃祖路易十四幼年继位,但继位时也是个未成年。
十七岁被派去西班牙继承舅爷的大统。
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六年。
可以分三个阶段,前十五年活在王爷爷的阴影下。
十五年之后孙子熬成大爷,他成了法国娃娃国王路易十五的大爷。
此后腓力六世过了十年潇洒的大爷生活。
然而腓力六世孙子熬成大爷时,也已经人到中年了。
玩了不到十年,身体就不行了。
想图清闲,逊位给世子路易斯。
结果波旁家族的魔咒并没有因为腓力六世的挪窝和逊位的行为而消失。
太子路易斯在位不过七个月便崩了。
腓力六世不得不重新临朝听政。
此后的二十年为他执政的最后阶段。
这屁股决定脑袋,一般在位时间长的君主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怠政的情况。
而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君主。
很容易分出三个时期,完全勤政期,相对怠政期,完全怠政期。
比如明朝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两位皇帝。
嘉靖皇帝毕竟是自己从藩王之子一步步夺来的皇位。
所以对夺来的权利比较珍惜,最保守的算法杀夏言可以认为是他的第一阶段。
而嘉靖四十年罢严嵩可以视为他的第二阶段。
罢奸相不代表嘉靖想要重整旗鼓。
而是他真的累了。
最后想安享晚年还让杠神海瑞的上书给气死了。
而万历的三阶段很好分万历十五年是第一阶段,万历二十八年三大征结束为第二阶段。
最后第三阶段北有野猪皮,南有莽应龙在那闹建独缅独。
法国历史最强大的朝代——波旁王朝。波旁王...
![法国历史最强大的朝代——波旁王朝。波旁王...](https://img.taocdn.com/s3/m/4c953b7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f.png)
法国历史最强大的朝代——波旁王朝。
波旁王...法国历史最强大的朝代——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历代国王:亨利四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七、路易十八、查理十世、路易十九。
亨利四世是纳瓦拉波旁王朝开国国王,1589年打赢法国宗教战争,取得法国王位,建立法国波旁王朝,并让几乎沦为废墟的法国复苏。
路易十三是亨利四世长子,在三十年战争打败神圣罗马哈布斯堡王朝,为法国取代神圣罗马称霸欧洲奠基。
路易十四是路易十三长子,尊称太阳王、路易大帝,世界历史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打赢了遗产战争、法荷战争、大同盟战争,法国成为欧洲霸主,还打赢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让孙子腓力五世成为西班牙波旁王朝开国国王。
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曾孙,昏庸无能,宫廷生活糜烂,法国波旁王朝衰落,埋下灭亡祸根。
路易十六是路易十五孙子,试图改革法国,挽救波旁王朝,但以失败告终,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1792年被推翻,波旁王朝灭亡,1793年被送上断头台。
路易十七是路易十六长子,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关到牢狱毒打和虐待,1795年在牢狱中被毒打而死,虽然没有做过国王,但流亡国外的波旁王朝王室成员仍把他作为名义国王,所以叫路易十七。
路易十八是路易十五孙子、路易十六弟弟,法国大革命后流亡国外,努力寻求外国势力帮助,1814年拿破仑一世被反法同盟打败,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1815年拿破仑一世卷土重来,灭亡波旁王朝,3个月后再次失败,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接受君主立宪,努力让波旁王朝继续统治法国。
查理十世是路易十五孙子、路易十六和路易十八的弟弟,废除君主专制,恢复君主专制,镇压资产阶级革命,1830年被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第三次亡国,彻底退出法国历史舞台。
路易十九是查理十世长子,法国波旁王朝真正的末代国王,查理十世退位时要签订退位书,但他多此一举,把王位传给儿子路易十九,20分钟后路易十九代替父亲签订退位书,至此波旁王朝彻底灭亡,所以路易十九做了20分钟法国国王,是世界历史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
波旁王朝的历史简介
![波旁王朝的历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5e3e82527d3240c8447efd2.png)
波旁王朝的历史简介波旁王朝,“旁”=“傍” ,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下面是本人分享的波旁王朝的历史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波旁王朝的历史时间轴波旁王朝(843~1791.9){封建君主专制}1789.5.5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制宪会议{第三等级:}7.14 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正式爆发8.26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废除贵族,取消行会,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君主立宪派(斐扬派)掌权,代表大资、自由派贵族}1791.6.20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9 《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9):保留王政,反对共和1792.8.10 八月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逮捕路易十六{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9.20 瓦尔密战役打败外国干涉军9.21召开国民公会9.22法兰西共和国(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吉伦特派没收教会土地,严厉打击逃亡贵族。
1793.1.21,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贫民要求打击投机商人、限制物价,遭吉伦特派镇压2~3,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5.31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6.2 雅各宾派掌权{中小资}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外国武装干涉。
但保持反劳工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秋罗伯斯比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1794.7.27热月政变,逮捕罗伯斯比尔和圣鞠斯特【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清除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恢复社会秩序,维护共和政体欧洲反法联盟加紧围剿革命1799.11.9 “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打破围剿,建立独裁(第一帝国)1804.3 《法兰西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2.2~1814.6.22){资产阶级帝制}1804.12.2 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1812. 兵败俄国【开始崩溃】1813.10 兵败莱比锡【开始瓦解】1814.3 反法盟军、路易十八进入巴黎,拿破仑后被放逐厄尔巴岛1815.3.1. 拿破仑登陆法国3.20. 拿破仑重登皇位6.18. 滑铁卢兵败6.22. 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波旁王朝复辟(1815.6.22~1830.7.29){封建统治}路易十八世颁《大宪章》1824. 查理十世继位1830.7 查理十世签《七月赦令》【导火线】7.27 “七月革命”(~7.29“光荣的三日”){大资}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宪制,大资政权}1830.7.29. 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为国旗1831.&1834. 里昂工人起义1847. 欧洲农业歉收1848.2.22~24.“二月革命”{中小资+工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2.24~1852.11){小资}1848.6. “六月革命”失败{工人}12月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生的总统1849. 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1851. 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开始独裁1852 初颁布新宪法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1~1870.9.4){资本主义专制统治}1852.11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
【法兰西王朝志】波旁王朝(七):路易十四3
![【法兰西王朝志】波旁王朝(七):路易十四3](https://img.taocdn.com/s3/m/cf23ed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4f.png)
【法兰西王朝志】波旁王朝(七):路易十四3(6)政治①加强皇权路易十四执政的五十四年中(1661年-1715年),把国王的权力发展到了顶峰。
在政治上他崇尚王权至上,“朕即国家”,路易十四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并且用“君权神授”来为王权至上制造理论依据。
绝对王权统治,其典型如君权神授,是一种政治策略,是唯一能够将法国从破坏性的地方割据、高官腐败以及君主无能三大难题当中拯救出来。
路易十四对贵族实行高压政策,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敕令的指摘权,拒绝召开王国三级会议。
②宫廷人事在路易十四时代。
路易十四废除了首相,并亲自选定了6位大臣。
这6位大臣为国王出谋划策,最终决定的是路易十四本人。
虽然海陆军将领也是宫廷人员,但是路易十四还是从法国最好的军团选定8000人保卫凡尔赛宫。
当时凡尔赛宫的宫廷人员还有雕刻家等。
路易十四知道如何控制、利用大臣。
一方面,国王给予大臣充分的信任。
柯尔伯担任财政总监期间,路易十四给予足够的信任和特权,并通过信件的形式频繁交流。
国王在回复柯尔伯的信件中说道:'我对你所做的一切甚为满意,且怀有友谊。
' [26] 在国家面临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的双重压力之下,路易十四鼓励他的大臣:'只需取得进展即可获得国王的认可。
正是在国王的充分信任之下,柯尔伯在整顿财政,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才可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国王会维持自己的绝对权威。
路易十四把国家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所有下达的命令必须绝对服从,全面理解,按照要求贯彻执行,不能有任何反抗'。
[27] 通过刚柔并济的措施,国家在路易十四的掌控下有条不紊的运行。
③修建新宫凡尔赛宫的建造是路易十四集中政治权力的策略之一。
路易十四完成了黎塞留和马扎然建立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民族国家的努力。
他将贵族变成了他宫廷的成员,解除了他们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以此削弱了贵族的力量。
为此他建造了凡尔赛宫。
高三历史选修2_课文注释:法国的波旁王朝
![高三历史选修2_课文注释:法国的波旁王朝](https://img.taocdn.com/s3/m/1c919749960590c69fc376b5.png)
课文注释:法国的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是法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封建王朝。
自16世纪中叶起,法国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法国的封建贵族由此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集团。
从1562年起,两大集团因为宗教对立和争权夺利而展开了长达三十年的战争,政局一直动荡不稳。
1589年,国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来自波旁家族的纳瓦尔·亨利继承王位,称亨利四世,由此开始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
亨利四世继位后,努力结束战乱,调解宗教矛盾,迅速恢复国内和平。
此外,他还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工商业和农业发展。
亨利四世的各项措施使一度动摇的封建专制君主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1601年,亨利四世之子路易十三继位,由红衣主教黎塞留辅佐朝政。
黎塞留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海外殖民地,加强中央集权,使法国的封建专制君主制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王权空前强化,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
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年在位)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走向衰落。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1789年在位),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
1789年7月14日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最终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
1814年,拿破仑统治垮台后,波旁王朝出现复辟。
1830年的七月革命最终结束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
1/ 1。
法国政权更替情况
![法国政权更替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573f9c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3.png)
法国政权更替情况法国政权更替情况1、波旁王朝(1589-1792年)路易十六于1774年继位,1789年大革命初期大资产阶级掌权,保留了国王,实行君主立宪制,1792年8月起义推翻了君主制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1)吉伦特派统治(1792-1793年)(2)雅各宾派专政(1793-1794年)(3)督政府时期(1795-1799年)(4)执政府时期(1799-1804年)3、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也称拿破仑帝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君主制4、复辟的波旁王朝(1814-1830年)君主专制政体5、七月王朝(1830-1848年)代表资产阶级金融贵族的利益,实行君主立宪制。
6、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7、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的利益。
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经过共和派和保皇派的反复斗争,1879年共和制巩固下来9、维希政府(1940-1944年)。
贝当在法国南部建立的亲德政府。
10、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1944-1946年)戴高乐在伦敦建立,后被第四共和国代替。
11、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1958年)12、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法国政权的更替法国政权的更替法兰西王国(843 年—1791 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 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 年9 月—1804 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 年—1815 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 年—1830 年)→ 七月王朝(1830 年—1848 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 年—1852 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 年—1940 年)→ 维希政权(1940 年—1945 年)→ 临时政府(1945 年—1946 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 年—1958 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 年—现在)。
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密扎制度
![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密扎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b26125be518964bcf847cdf.png)
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密扎制度学号:41403086 姓名:孙琴琴班级:14级历史(2)班摘要:密扎制度是法国建立法制国家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制度,在波旁王朝时期,密扎制度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之一,它在法国旧制度时期人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
关键词:密扎家庭法制如今的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一个法制制度成熟的国家。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美好事物,都有不被我们亲眼所见的艰辛一面。
如今法国的法制社会,也是无数革命先辈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经营来的。
而密扎制度是法国建立法制国家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制度,在波旁王朝时期,密扎制度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之一,它在法国旧制度时期人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
密扎,直译为“附有印章的信”,也议成“空白逮捕令”。
在法国历史上,密扎是指由国王签署,并由一位国务大臣副署,盖有官方印章加以密封,由指定的收件人阅读并执行的信件。
密扎的发布者是国王,送信人是警察,送信的方式是秘密送达,而最后抵达的地方,便是执行者手中。
对于执行者来说,胆战心惊地打开信件毫不夸张,因为这种密扎,一般都是凶多吉少。
密扎具有灵活性,随意性,快速性和私密性,国王一般会将某人不经审判就逮捕入狱,或是监禁,或是流放,或是驱逐。
毫无疑问,密扎成为绝对君主专制时期国王发号施令的首选工具。
密扎制度在欧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制度,不管是英国,德国,还是法国,都曾在历史上出现过密扎制度。
可见,密扎对于君主专制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武器。
在英国,这种制度叫做“普通搜捕令”;在德国,这种制度叫做“保护性拘留”,这种“保护性拘留”,后来演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集中营。
但无论是英国,德国还是法国,这一制度最终的命运都被废除。
它越是对君主专制有利,最后被废除的呼声就越是高涨,正如法国大革命的浪潮铺天盖地而来……波旁王朝时期的密扎主要分为两类,一种叫做大密扎,一种叫做小密扎。
所谓的大密扎,就是处理国家大事的密扎,一般是国王通过密扎来处理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或者是对付一些政治对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https://img.taocdn.com/s3/m/b263cd9b6bec0975f465e235.png)
革命的根本原因: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 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2、革命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第一次起义)
3、君主立宪派掌握政权:资产阶级颁布革 命纲领《人权宣言》 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2年) 推翻君主制度(吉伦特派) 5、处死国亡路易十六(第二次起义) A 国际形势 B 王党暴乱 C 物价飞涨 6、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掌权(第三次起义) (1793年)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 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原因相同 ————资产阶级都想掌权,为其发展 扫清道路上的障碍 领导阶级相同——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两国革命中都起了 推动作用。 影响相同————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都对其他国家的革命产生了刺 激和推动的作用。
法国大革命简表 领导 领导 导火 开始 开始 重要 高潮 高潮 阶级 人 线 时间 标志 文件 结束 结束 时间 标志
资 产 阶 级 罗 伯 斯 庇 尔 等 人
三 级 会 议 召 开
1789
攻 占 巴 士 底 狱
《 人 权 宣 言 》
雅 各 宾 1794 派 专 政 结 束
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国内影响: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 “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 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托斯卡纳总督: 埃利娜· 波拿巴 (拿破仑的大妹)
西班牙国王: 约瑟夫· 波拿巴 (拿破仑长兄)
那不勒斯国王: 缪拉(拿破仑的元帅) 王后: 卡罗莱娜· 波拿巴 (拿破仑最小的妹妹)
一代枭雄拿破仑“文”能制定资本主义社会立 法规范的《法典》,“武”能驰骋东西,战绩辉 煌,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辽阔疆域。
奥尔良王朝与波旁王朝的区别是什么
![奥尔良王朝与波旁王朝的区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09b074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8.png)
奥尔良王朝与波旁王朝的区别是什么奥尔良王朝和波旁王朝的相同点是君主立宪政体,不同点是波旁复辟王朝的国王有着较大的行动自由和更大的专制权力,可以随心所欲。
而路易·菲力浦则不敢明目张胆和议会对抗,使政治体制具有二元制的特征,即有两个权力中心:国王和议会。
如果把两个宪章从字面上作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对国王权力的规定差别不大。
1830年宪章删去了1814年宪章的序言,因为原序言强烈表示复辟王朝和旧制度的联系,而且使人感到宪章是国王对臣民好心的赐予。
关于国王的权限,新宪章几乎未加改动,唯一的更改是关于国王颁布敕令的规定,新宪章增加了两项条件,即不能废止法律和不能中止对法律的执行。
但在实践上,七月王朝的国王和以前国王却有很大区别,议会称路易·菲力浦为“法国人的国王”以取代“法国的国王”。
并用“公民”取代“臣民”。
在8月9日,国王向宪章的誓词中明确表示要遵守宪章,要运用法律和依据法律来实行统治。
正式承认君主立宪政体。
在权力的使用上,路易·菲力浦也懂得,一旦内阁失去议会多数的支持,必须下台,对此他不敢和议会对抗,但他也并非无所作为,曾使某些内阁尚未失去议会信任就把它打发了。
总之,国王的权力比起复辟王朝来有所削弱。
贵族院的变化较大。
在七月王朝时期,贵族院遭到清洗,一切不愿效忠新制度的贵族院成员都被驱逐出贵族院。
根据1831年12月的法律,废除了贵族院成员的世袭制。
贵族院的立法地位提高了,它和国王、众议院共享立法创制权。
众议院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选举上。
根据1831年4月的选举法,选民范围扩大了,但很有限。
选举人的纳税额从300法郎降为200法郎,被选举人的纳税额从1000法郎降为500法郎。
选民人数从原来的9.5万人增至16.3万人。
这样,城市中等资产阶级获得了参预国事的机会,另外,众议院也获得了选举议长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旁王朝的有怎么样的等级制度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
你知道波旁王朝的等级制度吗?你想了解波旁王朝的等级制度吗?一起跟着来看看吧。
波旁王朝的等级制度介绍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波旁王朝的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
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波旁王朝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波旁王朝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earldom)。
而伯爵爵位却是在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
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
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
诺曼大公威廉侵人波旁王朝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
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
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_德_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
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
1307年计有9名。
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
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
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
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
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
波旁王朝男爵出现于11世纪。
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
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
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
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
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
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_德_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
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
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
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
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
在波旁王朝,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
波旁王朝公爵爵位出现很晚。
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
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
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
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
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
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
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
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
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
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
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
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
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
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
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
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_德_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
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
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
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_德_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
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
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
”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
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候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
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
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
在波旁王朝,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波旁王朝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波旁王朝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
史实却非如此简单。
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
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
另外,在波旁王朝“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
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
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
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
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
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波旁王朝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
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
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
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
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
通常,波旁王朝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
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
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
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
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
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
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波旁王朝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
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
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
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
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
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OrderofGarter)。
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
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
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
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
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
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波旁王朝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
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